母亲节将至,忙归忙,可别忘了回家跟妈妈聚聚。跟妈妈一起看看电影也不错的。我整理了感人至深的母爱电影: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这是一部纯粹的女性主义的电影,对女性的赞歌,给女性的献礼。对女性的欣赏甚至膜拜。
《和声》
女犯人贞慧在狱中生下儿子珉宇,小珉宇就像上帝派来的小天使,让这些和贞慧一样曾犯下罪过的女人在围墙之内品味久违的温情。一次慰问演出让贞慧萌生了在监狱里组建合唱团的想法,可是贞慧不仅五音不全,而且完全没有相关经验。
《心火》
苏菲•玛索 斯蒂芬•迪兰主演的感人影片。说的也是一个有关母亲的故事,任性的小女孩遇见美丽的家庭女教师,没想到就是自己的生身母亲
《母亲》
奉俊昊的《母亲》非常不一般,表面上是要展示一个离奇诡谲的小镇谋杀案(若按类型分,完全是犯罪惊悚片),但实际上,它在讲述的过程中延宕了开来,关注了更多、更广的东西,更不是把视角仅仅停留在既定思维大小的狭隘视野里(比如只拿“犯罪”和“亲情”做文章)。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有妈在 就有了光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老不在
“我不能死,我死了你怎么办呢?”
《母女情深》
一个深爱着女儿的母亲,一个寻找自由摆脱束缚的女儿,一段心酸温馨的亲情剧。
《妈妈咪呀》
一场婚礼,却出现了三个“老爸”,这场轰轰烈烈的混乱的搞笑的寻亲路看头。
《黑暗中的舞者》
北欧电影史上耗资最大的一部影片,一部同现实激烈碰撞的质朴而伟大的音乐剧,一首关于执着信念的赞美诗。
影片最后行刑前比约克 对儿子说:“亲爱的儿子俊,别害怕,我从不孤单,这不是最后一首歌,没有小提琴,合唱团那么安静,没人转圈。这是最后第二首歌,记得我说过的话,把面包包好,把床铺好。”
《九香》
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家庭凝聚力,为了一个家庭的未来,作为家庭里的主要角色妈妈或爸爸都会担负起他们身上所负担的不论多么艰巨的责任和义务。一个单亲母亲,照顾着五个儿女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几乎耗尽了自己的一生,却为了儿女压抑着自己的爱情,难道世间还有比这更伟大的吗?
《两个人的芭蕾》
有人说它是中国版的天堂电影院,电影拍的很美,天 、雪花 、古镇、西塘 、阁楼、长巷、穿着红衣服扎着红头绳的女儿的芭蕾、年迈的妈妈在追光灯下陶醉的舞蹈。
《妈妈,再爱我一次》
不用我多提,在许多人的记忆里都是一枚重量级的催泪弹。几乎每个从电影院里走出来的人,手里都搽着哭湿的手帕。
⑵ 为何2017年上映的《人生果实》这一影片会被观影者认为很治愈
整部影片观看下来给人最直观的感受便是“慢生活”,抛开喧嚣的城市与浮躁的内心,择一块净土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在那里可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一株果树、每一块木牌、没一餐皆是自己亲手完成的,这样的成就感,或许是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无论如何都没法感受到的。而看完这部影片最能联想到的便是木心曾经写过的一句话:“从前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句话应该就是修一与英子感情生活最好的写照。
⑶ 最感人的电影
辛德勒的名单
生日快乐
导盲犬小Q
伊丽莎白镇
情书
放牛班的春天
⑷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2017年度最佳LGBT影片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一部触动心灵的同性恋电影,它在2017年以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全球观众。提莫西·查拉梅凭借此片在国际上一炮而红,影片更是荣获了奥斯卡四项提名,并最终摘得最佳改编剧本奖。在我看来,剧本虽好,原著小说更是美得细腻,两者结合,美好加倍。
故事背景设定在1980年代的意大利小镇,一个才华横溢的17岁少年埃利奥,与美国房客奥利弗之间展开了一段细腻而感人的爱情故事。奥利弗的率性随意吸引了许多女孩的倾慕,而埃利奥则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他。他们一同慢跑、游泳、晒太阳、外出,无需多言,一个微笑就能瞬间理解对方的意图。埃利奥改编巴赫的钢琴曲向奥利弗表达情意,甚至偷偷穿上对方的蓝衬衫,这一切都是少年对爱的细腻表达。
埃利奥和奥利弗在情感上保持着一种微妙的距离感,彼此心中都隐隐约约感受到了对方的爱意,但谁都不敢轻易跨越这段关系的界限。奥利弗小心地控制自己的行为,避免过于亲近。然而,当埃利奥似乎想要坦露心迹时,奥利弗却选择了转移话题,两人最终在罗马度过了最后的几天,共同经历了许多美好的时光,但终究还是面临了分别。
埃利奥的父亲在察觉到儿子的情感后,给予了他宝贵的建议,强调了生命中感受和体验的重要性。这段对话成为了电影中的经典台词,也体现了对青春和爱情的深刻理解。奥利弗返回美国后,埃利奥在冬天收到了他结婚的消息,两人通过电话,埃利奥在壁炉前沉默无言,他的情感交织着笑与泪,仿佛整个夏天的喜乐与痛苦在这一刻得以释放。
电影以一种美而不悲的氛围结束,虽然结局略显平淡,但这种细腻的情感描绘,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不仅是一部关于同性恋的电影,更是一次关于勇气、纯真与失去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们,为了不让感受消失,也不应放弃体验生活中的快乐和痛苦。这部电影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这段夏日恋情永远定格在了埃利奥的17岁,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过去的怀念。
电影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将故事永远珍藏在观众的心中,让我们在未来的某个夏日,想象着在意大利的小镇里,发生过这样一段美丽的恋情。《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次心灵的旅程,让我们在其中寻找关于爱、勇气和失去的深刻理解。
⑸ 对于2017年《相爱相亲》这部豆瓣8.4分的感人电影,你有什么看法
电影《相亲相爱》,这部电影豆瓣就有8.4分,这也是近年来评分非常高的剧情片了,这部电影由张艾嘉自导自演。这部电影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恰到好处的舒服。导演张艾嘉就像是一个内家拳高手,不显山不露水,却能够以柔克刚。俗话说,相亲相爱,老一辈人都是先成亲人再做爱人。但是张艾嘉说:相爱相亲,先学会去爱,才会更亲。这部电影《相爱相亲》跟之前的电影风格相似,电影叙述的还是女人在爱情中的那些事儿,只是这一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平静与从容。
这部电影把普通的家庭故事,以及最朴素的叙事线索,和已经生活化的三代女人,叙述得非常精彩。想要摆脱家庭束缚的女儿,生活中絮絮叨叨的母亲,以及独守空房一辈子、只能捍卫丈夫坟地的姥姥。在这三代女人的叙事线索中,相互联结的冲突与对话中,让《相爱相亲》这部电影更加有了生活的气息。观看的舒服,是观影过程的最大体验。在所有人明明知道拍的是家庭矛盾,但是观众观看时却笑了,其实那就是种重新审视自身的会心一笑,电影中母女俩吵架还真是没什么理由,在电影中那个执着的老太太,这一点看来还有点可爱。在电影中这样的一种舒服,其实是从从戏里延展到戏外。
这部电影《相爱相亲》充满了最真实的生活质感,就像有种水一般的感觉。张艾嘉把《相爱相亲》中的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每一个人物的设计,都是那样合适,那样舒服。电影没有复杂的叙事手段,也没有设计突出的 情感 爆发点,导演张艾嘉就是安静地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普通故事,却能引动了观众们强烈共鸣。这部电影在上映时,很多观众都看完《相爱相亲》哭了,但我知道,我的落泪可不是被“煽”出来的。俗话说,一部电影能够催泪,并不意味着这部电影多么出色,廉价的煽情只会轻率地透支观众的 情感 。
《相爱相亲》这部电影,却是一点点地去感动观众。它通过细节,通过人物,还有通过影片整体的节奏,去让观众自己找到某种感觉,在那种感觉中开始联想到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生活,从而感到温暖或者感到忧伤。不得不说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
下面我谈一下对电影《相爱相亲》的看法和感触?
这部电影没有刻意的去催泪,但是却很容易被里面的情绪感染。有几个感情的爆发点确实让人看了心里一酸。一个老人为了贞节守了一辈子,另一个爱了一辈子却没能和老伴葬在一起。你说在一起吧不一定是爱着,不在一起吧也不一定是不爱,守着等着也不见得是爱。所以 情感 的复杂性让这个电影给感情赋予了很哲学的意义。它很复杂,很纠结,很感性,但是也很辩证。表演的也都很真挚。太棒了,我觉得算是今年看过的最佳电影。
绝对良心之作,直指人心。每一个演员的表演都恰到好处,尤其田壮壮导演,所以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才这么高。
大家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一起讨论。
我的看法是;戴墨镜看!
电影《相亲相爱》告诉我们:无论梦想还是爱情,都要趁早!!!!
感动与戳心同在,泪水与笑声齐飞。是我最直观的感觉。
这部电影虽然有着一个温馨平和的片名,但却以一场死亡作为开篇。外婆逝世,妈妈执意把外公的坟迁到城里,与外婆合葬在一起。
外公去世多年,埋在老家乡下。他的坟被一个农村老太太守着,老太太(阿祖)是外公的原配,外公生前她在家守着,外公死后她还守着。老太太不同意迁坟。由此引发了一段关于坚守与自由、代沟与理解的故事。
用一个家庭事件作为导火索,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揭开家庭成员间的内心隐秘,进而探寻三代人的 情感 世界,在平淡生活的表层之下,触摸内里的冰与火。不得不说,这样的文艺片是我的菜。相对于高逼格、神神叨叨、不知所云的“大师”片,我更偏爱像本片这种既有一个好故事,又是导演通过镜头讲述把故事讲出来的电影。
作为导演的张艾嘉,其镜头焦点一直对准了女性。本片中的三位女性阿祖、妈妈岳慧英、女儿薇薇可以说是三代女性的代表。
阿祖这一代女性最重要的关键词就是坚守。阿祖守了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一辈子,她在外公的生命中几乎可以被直接忽略,即便如此,她把外公的父母养老送终,外公死后她还一直守护着他的孤坟,甚至早早做好了棺材等待和外公合葬。
她赢得了全村人的尊重,却无法得到一个男人的心。她像那座矗立在村口的贞洁牌坊,既是过去时代的荣光,却也是徒劳。
影片结尾是关于错过的。一场雨把阿达ps合成的阿祖与外公的合影给淋湿模糊了,老天爷似乎并不希望他们在一起,即使是在照片上。阿祖让村民把外公遗骨挖出迁坟,妈妈则抱着外婆的骨灰盒去乡村。
结局并不圆满,但真实自有其力量。正如电影中的人们,我们大多数时间都在与身边的人“相爱相杀”,但底色终究是“相爱相亲”。
马上去看
《相爱相亲》
Love Ecation
它的海报上,写着:
她相信一辈子
我相信一句话
你只相信,一刹那
这段话,概括了三个年代下,三个女人的三种状态。她们很多地方相似,细微之处却又不同。
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说过:个体是文化的缩影。
在我看来,影片中的三个女人,也象征三种文化的缩影。
封建伦理文化
片中,有三位老人:
外公、外婆,以及姥姥 (吴彦姝 饰) 。
影片开场一幕,外婆病危,脑中闪现出关于外公的美好影像。随后,外婆回光返照,与外公一同踏入天堂。
他们共赴天堂,是因彼此有爱。
许多年前,外公与姥姥被包办婚姻。
可没过多久,外公就独自进城,与外婆另组家庭。
他以寄钱的方式,替代对姥姥的责任,从此再没回村。
姥姥则关上心门,自愿在农村守活寡,直到四十年过去,迎来丈夫的一座尸坟。
望着尸坟与那座“神圣”的贞节牌坊,她误认为,自己赢了。
事实上,她只是不自觉中,度过自己凄苦的人生。
这样的中国故事,那个年代并不少见。
辛亥革命后,受西方浪潮影响,封建伦理文化遭遇空前冲击,不少新青年开始追求自由、誓要摆脱传统的约束。
历史 上,外公、外婆与姥姥的关系,实际也是鲁迅、许广平与朱安,或者蒋介石、宋美龄与毛福梅的关系。
电影里,姥姥用一种古老文字符号,画成外公的名字,装裱到墙上。
从心理学角度讲,这被称为:我们的孩子不能白白牺牲综合症。
翻译成人话,就是说——
姥姥、朱安与毛福梅,为自己的错误婚姻注入意义,“我不能白守这么多年活寡”。从而越陷越深,用尽一生去坚守自己的愚蠢。
闯进姥姥房门,搅乱这意义符号的,是岳慧英 (张艾嘉 饰) 。
社会 人文文化
岳慧英,是外公外婆的女儿。她生于男女平等的新中国,性格强势。
外婆过世后,她幻想出一套美满愿景,并将这愿景强加于人:
“我知道我妈的意思,她要我把我爸的坟迁过来,和她一起合葬。”
这种偏激且一厢情愿的“我知道”、“为你好”,是 社会 主义中国女性的特征之一。
社会 人文主义者,往往是勤劳、明确,且高效的。
早年间,岳慧英爱上尹孝平 (田壮壮 饰) ,便采取强力攻势,为其父母扫地刷碗,以互助互利俘获对方。
俘获了人,却未必栓得住心。
多年后的宾馆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薇薇:姥姥等了外公那么多年,一定很爱外公
岳慧英:什么爱不爱的,根本没在一起住多久
尹孝平: 就算住一起一辈子,也不能说就是相爱吧
三个人,因为亲情聚在一起,却各自拿着手机,思绪在别处游离。
有亲情,但不懂爱,是当下中国的普遍问题。
岳慧英很难明白:老态龙钟的尹孝平,为何能在王太太 (刘若英 饰) 身旁重现活力,俨然一副年华犹在的青春状态。
夜晚,她抚摸尹孝平的脸,尹孝平却左右规避。
忽然间,她悲伤涌动、痛哭流涕,仿佛领悟到一种真谛——
是经年累月的算计、冰冷的实用主义,使自己缺失浪漫气息,让家庭成为一种教条的体制。丈夫躺在床上,宛如一座会呼吸的尸坟。
继外公和尹孝平之后的,第三座尸坟,是阿达 (宋宁峰 饰) 。
阿达,是薇薇的男友。
自由人文文化
薇薇 (郎月婷 饰) ,是岳慧英的女儿,是“中国式轮回”的延续。
如同她的先辈般,薇薇梦想在老家建一座巢,与阿达在里面共度余生。
阿达,则和外公一样,向往大城市北京,喜爱歌唱: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正当两人纠结,要不要为彼此付出余生时,阿达发现姥姥家有一口棺材。
他试着躺进棺材,幻想埋葬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幻想迈入那有可能将自己变成尸坟的婚姻。
幻想中,麻木与恐惧将他深深笼罩。于是他哭泣、放手,决定同外公一样,远走他方。
与先辈不同的是:自由人文主义者,更为注重自身的感受。
因此,阿达去北京后,薇薇并没选择守活寡。
她说:
我真的不会等你了
导演张艾嘉,则亲口表达过自己的爱情观:
许多美好的爱情,往往最终会带来负面的东西
而那些负面的东西,又会毁灭美好的爱情
但是没关系,即使一个爱情没有开花结果
它仍然是你生命里的一部分
就算是遗憾,我觉得遗憾,也仍是美丽的
与姥姥相比,这当然是一种更好的爱情观。
只是,追求自由人文的薇薇,其实是经过成长之后才明白这些。
但在此之前,她仍缺失一种东西(等下说)。因此她的自由,在我们看来,有些自私自利。
我们回到主线。
岳慧英一厢情愿,要给外公迁坟,姥姥誓死不从,双方陷入斗争。
她来到农村,与姥姥一起生活,本意是寻觅素材,却不经意产生另一种 情感 。
这种 情感 ,正是三位女主人公都不太懂、都有些缺失的,同时也是足以使她们成长并改变其一生的核心动力——
爱。
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经过细腻的亲密沟通,薇薇与姥姥产生了胜似血亲的爱。
她渐渐走进姥姥的内心,体悟姥姥的孤独。姥姥不再是她眼中的一个符号、筹码,而变成了一个真正有血有肉有故事有灵魂的人。
自此,她不再那么自私,不再强迫让姥姥帮自己拍新闻素材,不再拼尽全力去约束阿达。
她真正懂得了: 爱一个人,更应该要尊重对方的自由人文。
另一方面,她也同时帮姥姥,打开了紧锁的心门。
她带阿达来到农村,两人在一起时欢乐的模样,让姥姥看到了爱情的原样。
不是往家里寄钱,不是让自己做袄子。
更不是看到对方照片,却认不出彼此的长相。
《相爱相亲》的英文名,是Love Ecation(爱的教育)。
它教会三位女主人公,同时也教会我们:如何鉴别爱、感受爱、表达爱。
发现自己认不出“丈夫”的样子,姥姥忽然感到怅然若失,对自己坚守的“意义”产生质疑。
后来,阿达把她的照片,与外公PS在一起。
门外的雨,将照片打湿,拆穿了幻象。她终于开始明白:虚假的概念意义,是那么不堪一击。
迁坟队再次到来,这一次她没有阻止,她对着尸坟说——
我不要你了
你看, 成长无关年龄,总是那么残忍。
我们再说回,影片的中文名。
我去影城时,无论售票员还是买票者,几乎所有人都把片名误读成《相亲相爱》。
为什么?
在我们国家,“相亲相爱”是常用成语,有同名电视剧,同名综艺节目,甚至有十余首同名歌曲。
然而,换个角度看,“相亲相爱”其实也是我们传统民族文化的一个特征。
相亲在前,相爱在后。
在我看来,张艾嘉把电影取名《相爱相亲》,就是想要打破我们的传统思维观念。
她试图表达一个观点:
很多时候,血缘的关系、家庭的约束,并不能真正把人与人连接在一起。
我们这个民族,总是在意表面上的“亲”,而常常忽略骨子里的“爱”。
多年以后,岳慧英虽然使家庭获得充裕的物质,却疏忽间让自己的爱人变成了亲戚。
尹孝平说——
以往日子清苦,总盼着能过好点
如今日子变好了,感情反而淡薄了
一次意外,岳慧英被球砸到脑袋。
昏迷中,她梦到自己遭遇危险。
一个如天使般美好的男人,伸出手,救了她。
可醒来后,她无论如何,也想不起这个男人的面孔。
直到后来,尹孝平突然买了一辆车,并在车内播放《花房姑娘》。
尹孝平说:
你那时候说,咱俩退休了以后
买辆属于自己的车
我们一起去兜风
现在车有了,歌也有了
你倒没兴致了
这时,岳慧英终于想起,梦里的男人正是尹孝平。
他们不是没有爱过,只是世俗的琐碎,使他们方向偏离,渐渐忘了该如何去爱。
我们并不知道,岳慧英能否重拾爱的能力,与爱人一同前往大海和远方。
我只能说:
因爱而亲,是目前人类最好的交往方式。因此, 于爱而言,无论任何年龄阶段,我们都该放下身段,永远不断地做一个学习者 。
唯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透过现象,看清楚事物的本质。
情不知所起,竟也一往而深
如果拿做菜来打比方,[相爱相亲]像是放在老家灶台上,用文火煲出的砂锅粥。
清淡怡口,绵密醇厚。
毕竟在当下华语电影里,愿意慢慢花时间编织细节、炆出人世 情感 羁绊的电影实在不多。
因为少,所以变得金贵,更何况影片的质量也属上乘。
一个普通家庭,三代女性,一场迁坟,引出让人感同身受又五味杂陈的 情感 故事。
情感 故事中的“情”要怎么写,是影片成败的关键。写惯了女人心事的张艾嘉自然深谙感情神秘莫测、情不知所起时那种让人痴迷的魅力。
为情找理由,是最无用的。
可为一往而深的感情找个印记,却又是极其巧妙的做法。
故事里,乡下阿祖等了外公一辈子。她对这份情的坚守,出于对自己岳家人身份的坚定。
父亲尹孝平回忆爱上母亲岳慧英的片刻,是物质匮乏年代,双方相守扶持走来的相濡以沫。
女儿薇薇的爱情,是两个背景南辕北辙、性格千差万别个体间的致命吸引。
时代造就的 情感 问题,还得留给时间去解决。
阿祖最后用手拂去外公尸骨上的蒙尘,说了句“我不要你了”,棺材合上后抬走。
这份混杂着亲情、爱情和怜悯之情的感情,随着盖棺而落定。
片子里除了感情,还有死亡和梦想。细想来,这两者都不是轻松的话题。
薇薇外婆的死亡是整个故事的开端,而男友阿达则在梦想和现实的感情选择之中徘徊。
好在张艾嘉本就擅长用轻巧、幽默的方式处理严肃的人生问题。
死亡和梦想被她揉进生活流的细碎点滴里,重重拾起,然后轻轻地放下。
[20、30、40]里,Lily伴着地震的动荡,从恐慌到镇定优雅地对着镜子刮腋毛。
寥寥几笔,就把角色内心的转变勾画在了镜头前,蜕变从细微处彰显。
同样地,在[相爱相亲]里,死亡和梦想有了相通的意义。
阿达躺在象征着死亡的棺材里,从未知的死亡恐惧中,找到了追求梦想的勇气。
64岁的张艾嘉用平实的影像讲述了生活、探讨了 情感 。
生活细节的饱满让人亲近,故事中人物之间 情感 的深沉让人动容。
毕竟世界依然,最敌不过的是内心的兵荒马乱。
时间在向前走,生活依旧在继续。
这场迁坟造成的 情感 动荡和鸡飞狗跳,以阿祖和慧英双双放下内心的执念结束。
下一步会怎样呢?
张艾嘉用了留白,从而现实中 情感 的暧昧和复杂也得到了最好的展现。
在今年超级寒冷的深秋,喝下这碗粥,养身安神,哭一哭、排下毒,不失为一场美妙的体验
⑹ 中国十大催泪爱情电影:每一部都能让你难以忘怀(虐心)
中国十大催泪爱情电影,每一部都能触动人心,让人难以忘怀。这些电影以真挚的情感和动人的故事,深刻地刻画了爱情的各种面貌,让人为之动容。
10、《听说》
电影由著名导演郑芬芬执导,讲述了一对听障人之间的爱情故事。这部电影生动地诠释了无声胜有声的爱情,其唯美的画面和懵懂的爱恋让人感动不已。
9、《不再让你孤单》
由刘伟强和钱文锜联合导演的爱情电影,描述了香港的北漂女青年在北京经历的一场爱情。尽管电影中主角的表现都很用心,但电影整体略显生硬,观众有点难以入戏。
8、《志明与春娇》
这部电影由余文乐和杨千嬅主演,背景设定在香港的禁烟时期,讲述了男女主角在禁烟背景下相恋的故事。电影结构自由散漫,每个角色的表演自然灵活,是一部经典的爱情故事片。
7、《前任3:再见前任》
2017年12月29日上映的都市爱情剧,描述了韩庚主演的男主角因为小事与女朋友分手,在单身后引发的一系列故事。虽然故事略显老套,但电影做到了伤情不滥情,结局也没有落入一般的大团圆俗套,营造了一种哀而不伤的氛围。
6、《山楂树之恋》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爱情电影,描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男女主角对彼此的纯粹而干净的爱情故事。这是一部令人感动的爱情佳剧,男女主角的表演都非常到位。
5、《爱有来生》
根据小说《银杏,银杏》改编而成的爱情故事,电影的拍摄花费了十年时间。虽然有鬼怪元素,但主要讲述的是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
4、《胭脂扣》
根据李碧华同名小说改编的感人催泪爱情剧,讲述了香港一个纨绔子弟和妓院头牌如花的感情故事。梅艳芳饰演的如花令人心疼,一双眼睛里仿佛装着逝去的时代。
3、《倾城之泪》
由黄真真导演的爱情故事片,分为三个独立的故事,通过三滴泪组成一个关于对爱情的思考与感悟的故事。
2、《匆匆那年》
根据九夜茴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青春校园爱情片,于2014年12月5日在中国内陆上映。影片评价两极化,有人认为故事具有张一白的风格,有人则吐槽演员超龄。
1、《如果,爱》
由陈可辛导演的爱情歌舞剧,讲述了女主角在对生命中出现的两个重要男人不知如何选择的感情纠葛。电影通过丰富的拍摄手法,将一个怀旧与感伤的爱情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