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有哪些知名影视公司万达电影市值第一,达348亿元
中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票房持续攀升,2018年总票房达609.76亿元,增长9.06%,观影总人次超17.16亿。电影院数量、银幕数均超越北美,达1万家以上,60079块。至2020年,中国银幕总数预计将超过8万块,占全球三分之一。中国知名电影公司包括: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成立于1999年,中国最大电影公司,由多家单位合并组成,市值293.68亿元。
万达电影,隶属于万达集团,覆盖电影院、院线与制片,市值348.14亿元。
华谊兄弟,中国大陆知名娱乐集团,创立于1994年,市值131.08亿元。
光线传媒,成立于2004年,开启电影之路,市值278.69亿元。
博纳影业,中国影视集团,市值约160亿元,正筹划上市。
阿里影业,阿里巴巴旗下,市值335.56亿港元。
华策影视,总部位于杭州,市值121.32亿元。
新丽传媒,集电视剧、电影、网络剧制作与全球发行、营销、经纪于一体,市值155亿元。
捷成股份,下属众多子公司,市值99.91亿元。
横店影视,经营院线、电影院、影视制作,市值91.96亿元。
文投控股,市值75.12亿元。
奥飞娱乐,动漫文化传播公司,市值84.82亿元。
北京文化,全产业链影视传媒集团,市值73.02亿。
上海电影,市值78.81亿元。
还有慈文传媒、开心麻花、华录百纳、唐德影视、美团猫眼电影、乐创文娱等。
中国电影公司数量众多,规模尚不及美国五大巨头。然而,市值却较高,因其被看好未来增长潜力。迪士尼与奈飞的市值显示,中国电影公司的总体市值仍有发展空间。中国电影产业正处快速发展期,未来将加速增长并走向国际化。
② 2018年电影公司众生相:传统五大博纳第一、新兴公司腾讯系登顶
文|行者
2018年,即使整个影视行业悲观情绪外溢,电影行业仍然实现了可贵的增长。
根据国家电影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票房首破600亿元,达到60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06%,实现票房新高,同时新增银幕9303块,全国银幕总数达到60079块,稳居世界首位。
尤其让人惊喜的是,国产电影的票房出现强劲增长,猫眼电影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国产片以77.5%的数量取得了票房总量的60.3%,国产片票房占比相比于去年增长了3.4个百分点,也是近三年来首次突破60%的心理线。
票房的增长得益于影片质量的提高。在全年票房TOP5中,有四部来自国产片,其中《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药神》三部过30亿元的电影均为国产片,票房分别达到36.5亿元、34亿元和31亿元;且猫眼评分都超过9分,分别为9.4分、9.0分和9.6分。
这些成绩取得的背后,都是中国电影人努力耕耘的回报,也是各大电影出品公司在市场巨变下坚守的成果,不论是传统的博纳、光线、还是新兴的互联网影视力量腾讯影业、猫眼电影,都在发挥各自优势,坚守着初心:做好电影。
站在2019年的起始点上,文娱商业观察以5亿元票房为基准线,因为这个体量的电影是大片的票房起点,也是大部分影片盈利的起点,来盘点2018年新老影视公司的出品成绩单。
榜单背后不仅反映了出品公司实力的变化,更反映出互联网影视在近些年来与传统影视的融合,就像NETFLIX正式成为美国电影协会(MPAA)一员,成为第一家加入MPAA的非电影公司、第一家加入MPAA的流媒体。打破了传统电影公司=美国电影主流的观念。
这件事情的标志意义在于,以什么样的方式做电影不重要,重要的是做出了什么样的影片,只要影片得到市场和观众的认可,出品公司同样会得到市场的尊重和认可。
传统五大:博纳优异、华谊渐弱、光线万达稳字当头
2018年,中国影视产业的多事之秋。
在7天57.3亿史上最贵春节档的加持下,内地影视取得了梦幻开局。二月28天101亿票房,也刷新了世界影史最快百亿纪录。万达、光线、博纳等行业传统公司大佬出品成绩,也取得“开门红”。内地影市进入下半场后,“阴阳合同”引发 娱乐 产业大地震。传统影视大佬的命运轨迹,开始向着不同方向演化。
2018年春节档,擅长打造主旋律影片的博纳影业,主出品的《红海行动》以36.5亿成绩,荣膺档期票房冠军。国庆档期间,其主出品的《无双》,凭借观众正面口碑加持,最终拿下12.73亿成绩,问鼎档期票房冠军。国内三大黄金档期的“两冠王”身份,让市场对博纳刮目相看。
2018年华谊兄弟出品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找到你》等多部作品。其主控影片中,仅有《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最终累计票突破五亿大关,达到6.06亿。原计划2018年内上映的《手机2》,在7月中旬杀青后再无相关消息传出。不过,2018年国庆档,华谊出品的《找到你》成为文艺片黑马,并最终取得了2.85亿成绩。但一部电影的出彩,并不能掩盖华谊整年市场表现的式微。
与博纳、华谊的起落相比,光线传媒、万达影视、中国电影等传统头部公司,表现稳扎稳打。
2018年,光线出品的8部影片以青春与动画类型为主。其参与出品的《超时空同居》与《动物世界》,分别取得8.99亿、5.09亿票房。暑期档,光线参与出品的《一出好戏》取得了13.55亿累计综合票房,表现亮眼。遗憾的是,其参与出品的动画类型作品没有爆款诞生。
2018年春节档,万达影视出品的《唐人街探案2》、《熊出没·变形记》,分别取得33.97亿、5.68亿累计票房,利润可观。暑期档,其主出品的兄妹喜剧《快把我哥带走》,口碑与票房均取得不错成绩。相较而言,去年万达影视保持了稳定发挥。
作为国字头的行业巨头,2018年中国电影出品了《捉妖记2》《无问西东》等,市场表现平稳,符合其一贯的风格。其中,票房成绩超5亿的2部作品,合计票房达到29.9亿。英皇电影作为香港公司的传统厂牌,参与出品了《红海行动》、《无双》、《无名之辈》三部爆款,吸金能力非同一般。
行业新贵:爆款捕手北京文化,徐峥、宁浩成最大赢家
2018年,传统影视大佬的大考之年,也是许多行业新贵的立足之年。
北京文化继续扮演者爆款捕手的角色,现实题材作品《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的火爆,让其再次成为市场焦点。《我不是药神》公映期间,公司股票大涨,市值最高涨幅达到40亿。唯一遗憾的是,其出品的《英雄本色2018》票房惨淡。这也是北京文化2018年的最大遗憾。
《我不是药神》的出圈,让坏猴子影业、北京真乐道、欢喜传媒三家公司从幕后走到了前台。徐铮、宁浩之间的投资版图,逐渐清晰起来。通过梳理三家公司出品成绩,不难发现2018年的内地影市,徐铮、宁浩成为最大赢家。
2018年,宁浩的坏猴子影业主出品了《我不是药神》,导演文牧野正是电影计划的首期签约对象。这也是2018年,公司唯一出品的电影作品。徐铮的真乐道文化参与出品了《我不是药神》、《超时空同居》等四部影片。徐铮、宁浩作为联合创始人的欢喜传媒,在《我不是药神》之前,还出品了刘若英导演处女作《后来的我们》,取得13.6亿票房。
除此之外,2018年暑期档,开心麻花参与出品的《西虹市首富》取得25.47亿票房,延续了麻花作品的爆款表现。国庆档,开心麻花基于舞台剧IP打造的《李茶的姑妈》上映。在较高的映前热度中因为口碑问题而未达预期。最终,此片取得了6.04亿票房。2018年,开心麻花可谓是有喜有忧。
与开心麻花关系密切的新丽传媒,也参与出品了《西虹市首富》和《李茶的姑妈》。贺岁档根据意大利口碑佳片翻拍的《来电狂响》也是由其出品,当前已取得6.35亿票房。新丽传媒能否将母公司阅文集团优质文学IP,改编成更多优质影视作品更值市场期待。
互联网影视公司:腾讯影业+企鹅影视登顶,猫眼阿里可圈可点
2018年,腾讯影业、企鹅影视、阿里影业、猫眼 娱乐 等新兴互联网影视公司,机遇与挑战并存。四者在出品端均有良好表现,逐渐登上影视行业主舞台。
其中,腾讯系市场表现出众。据统计,2018年票房5亿以上出品公司中,腾讯影业与企鹅影视联合拿下71.58亿票房,位居排行榜冠军,其中腾讯影业占41.67亿,企鹅影视占29.91亿。
作为新兴网联网影视公司的后来者,腾讯影业通过不断 探索 与总结,在过去一年给出品市场留下了诸多优质作品。从春节档6.05亿的《熊出没·变形记》,到国庆档6.28亿的《影》,再到18.7亿的漫威作品《毒液:致命守护者》。其中,张艺谋导演的《影》,以12项获奖提名领跑第55届中国台湾金马奖。最终,影片斩获最佳导演、最佳美术设计、最佳造型设计、最佳视觉效果四项大奖,成为当晚最大赢家。《毒液:致命守护者》不仅中国市场表现优异,全球累计票房突破也以10亿美元,创造漫威“身价”最高单人英雄。
与此同时,企鹅影视作为腾讯系另一厂牌,参与出品了《无问西东》、《捉妖记2》。在贺岁档及春节档,市场表现突出。其中,《无问西东》还帮助王力宏、章子怡拿下第10届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男女主角。
暑期档与国庆档,阿里影业分别参与出品了《西虹市首富》、《无双》等影片,市场票房表现可圈可点。其中,其联合出品的《碟中谍6》,在大盘走势趋冷的状态下长线走势稳定,最终突破12亿票房。
2018年,猫眼参与了24部作品的运作。其参与出品的影片覆盖三大黄金档期,有《捉妖记2》、《后来的我们》、《熊出没·变形记》、《李茶的姑妈》等。在猫眼网络票务平台的支持下,这些影片均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通过以上盘点,不难发现传统影视巨头,正在被行业新贵及新兴互联网影视公司逐渐赶超。影视寒冬季之下,新兴互联网影视公司的成长速度超出预期。未来整个影视产业格局,或将面临重新洗牌。
③ 电影行业现金流稳定吗
现金流不确定性很高,并不稳定咧。
影视行业25家上市公司中,有19家过去五年的自由现金流为负,占比高达76%。而行业自由现金流排名第一的公司也出人意料,乃是扣非净利润为亏损10.84亿元的浙江广厦,这主要是因为浙江广厦营业收入中房地产占了大头。以2018年为例,公司营业收入中房地产销售占比为60.24%,影视行业占比32.40%。因此,公司实际上更应归类为房地产行业。
纯正的影视公司中,自由现金流最卓越的是中国电影,该公司总部位于北京,最终控制人为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持股比例高达67.36%
电影发行业务是指电影发行方从电影制片方或其授权方取得影片发行权,电影院线从电影发行方取得影片一定时期内在该院线所属影院的放映权,并分发到所属影院使影片得以呈现于观众的业务活动。公司主要通过发行分公司和中数发展开展影片发行业务,涉及国产影片与进口影片的全国发行两个领域,其中,进口影片发行包括进口分账影片发行和进口买断影片发行。
④ 影视投资发展趋势如何
进入2019年以来,互联网愈加频繁的被院线电影的相关消息刷屏,“流浪地球开启中国科幻新纪元“、“老师好,小成本电影大回收”、“复联4票房破38亿”、“吴京,首个内地票房破百亿演员”、“如果可以这样爱,收视率破1”等消息接连占据微博热搜......
从2018年开始,《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等好影片层出不穷,单日票房记录、内地前十榜单等数据在不断的刷新....中国电影市场增长之快有目共睹,且已经逐步实现了佳片票房双赢的局面。
再观今年的电影市场,《流浪地球》等电影迅速靠着好口碑逆袭成王,说明“口碑佳片好票房”这一趋势正在加强。
以上仅个人观点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⑤ 2018年电影产业链市场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分析
上游环节竞争白热化
电影产业链上游是制片环节,主要包括剧本开发、立项、电影生产构成。目前,电影制片环节准入门槛不高,根据《电影管理条例》和其他相关规定,电影行业制片领域涉及的监管准入措施主要包括电影制片制作资格准入许可、电影摄制行政许可、电影内容审查许可三大方面。
正因此,国内制片方的竞争十分激烈,每年生产的电影数量持续增长。根据国家广电总局数据,2014年,我国电影产量为758部,到2018年电影产量已超过千部,增加至1082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3%。
电影产业链中游是发行环节,主要是根据影片获取公映许可证和上映档期的情况,组织电影宣传和发行工作,完成影片公映以及衍生品销售等工作。不过影片类型的不同,使国内发行领域的机构存在差异。
其中国产电影的发行可以由国内任意发行公司完成,而进口电影只有中国电影、华夏电影两家公司具有引进和发行权。其中批片大都是由民营公司引进之后,再向中影或者华夏申请配额指标并支付一定费用。
这导致国产电影发行市场竞争激烈,既有博纳影业、五洲电影发行等为基于院线资源优势的终端主导型公司,也有光线传媒、新丽传媒等为以优质内容生产为核心的传统发行公司,以及猫眼电影、阿里影业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发行公司。
电影产业链下游是院线(影院)环节,是电影行业中连接电影发行方和影片放映方,对影院实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独立经营单元。目前,国内院线与其下属影院的关系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资产联结、另一种是签约加盟。
由于院线有牌照准入壁垒,因此近年来国内院线数量基本保持稳定,竞争格局基本清晰,以万达院线、大地院线、上海联合、中影南方和中影数字等为代表的前十院线梯队成为我国院线市场商业化运作的主导力量。
产业链整合趋势明显
当前,国内电影行业全产业链布局或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发展、整合或合作的趋势日益明显。为了通过整合全产业链资源以强化盈利能力和对产业链各资源要素的控制能力,以此发挥各产业环节的协同效应、增强市场竞争力,国内电影行业中实力较强的企业纷纷开始全面介入上游的内容制作、中游的宣传发行、下游的院线影院终端放映和衍生品产业投资之中,使得整个电影产业链的整合趋势日益明显。
此外,影视公司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越来越多,电影制片、电影宣传发行、电影衍生品和投放终端逐步互联网化。近两年,互联网公司也通过兼并、合作,渗入到制片、发行、放映各方面,从多角度、宽领域介入到了电影产业链。互联网公司凭借其平台的领先优势,协同现有业务布局和战略方向,为平台的活跃用户提供丰富的内容供给,增加盈利。
更多数据参考 前瞻产业研究院 发布的《 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⑥ 126家违法影院停业整顿,票房注水、“幽灵场”将被严查 广电总局:扶持优秀民营电影企业
电影市场大扫除:126家影院整顿的背后
电影界最近掀起了一场风暴,自3月23日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对外通报,对126家违法影院实施停业整顿,这是继326家影院处罚决定后的又一有力举措。其中,浙江、江西、广东、湖南等地的影院以及温州雁荡院线和江西星河院线的影院数量庞大,占据了整顿名单的不小份额。
此次整顿的导火索是影院瞒报票房严重,最高达到849万元,多家影院偷漏瞒报票房在400-500万元之间,总计涉及的票房金额超过2亿,这无疑揭示了行业内的不透明和不规范。这些现象使得一些影院看似生意红火,实则票房收入与实际相差甚远,让人不得不质疑其背后的水分。
电影行业曾经的一些灰色地带,如发行公司为保影片收益,不得不将拷贝直接卖给影院,如冯小刚电影的类似操作,反映出片方在市场规则不完善时的无奈。此次专项整治行动,旨在推动中国电影市场销售终端的规范化,让电影制作人能够凭借真实票房获得收入,从而创作出更多优质作品。
除了影院偷漏瞒报,票房注水和“幽灵场”等现象也将受到严格审查。《叶问3》等影片的票房丑闻曾引起轩然大波,票房注水现象频发已严重影响市场。广电总局已明确表示,将对这些违规行为进行重点监管,我们期待着更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
在整顿市场的同时,广电总局还发布《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实施方案,强调培育扶持电影企业的重要性。国有电影企业需深化改革,民营电影企业也将得到公平对待,鼓励差异化经营和混合所有制发展,旨在打造一批全球领先的电影企业,推动中国电影行业的繁荣。
中国电影市场正处在高速发展的关键期,既有严格的市场整顿,也有国家政策的积极扶持。业内人士乐观预测,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有望超越北美,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对于电影人和民营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他们将在这个大舞台上大放异彩。
⑦ 2019电影行业发展趋势怎样
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表现强劲,总收入达到609.76亿元,较前一年增长9.06%。剔除票务服务费后,分账票房为565.39亿元,同比上升7.94%。观影人次达到了17.16亿,同比增长5.93%,而放映场次增加至11066.8万场,增长了17.24%。场均人次降至15.5人,比去年减少1.7人次,平均票价上涨至32.95元,较去年提升0.62元。票价自2010年起持续下降,2018年首次出现上升。
回顾过去十年,电影票房和观影人次持续增长,显示出电影市场的稳定发展态势。国家政策的出台为电影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2018年12月13日,国家电影局发布《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提出多项发展目标。
首先,至2020年,全国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银幕总数将超过8万块,实现影院布局与城镇化水平及人口分布更加契合。其次,大中城市电影院将提升放映技术和设施,观影体验更加舒适。此外,县级城市影院数量将稳步增长,部分地区的乡镇电影院数量也将迅速增加。
电影院线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管理规范、资产联结紧密的大型骨干电影院线,同时特色院线将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随着县级电影院的增多和观影条件的改善,预计未来几年将有更多人关注电影产业。
2019年至2020年,电影市场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电影投资将成为必然趋势。这将促进电影行业的进一步繁荣,推动电影市场的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