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记忆碎片》有哪些看点
提起《记忆碎片》,大多数观众一定会想到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经典大片,该片自2000年首映后,席卷全球,风靡国际,成为诺兰的成名代表作之一。而该片在观众心中引发的迷局大评论,至今都未停滞争议的脚步,这也让该片即使是在十多年后的今天,仍被不少影迷追崇奉为经典。眼下,有一部同样叫《记忆碎片》的中韩合拍的惊悚、悬疑、黑色、幽默、心理片即将与观众见面,成为今夏最烧脑,也最燃情的心理治愈系电影。
由被誉为“韩国黑泽明”朴裕焕导演执导,关锦鹏任艺术指导,雷佳音、夏梓桐、李菁、何云伟、孙宁、李彧等领衔主演的暗黑系影片《记忆碎片》,虽然撞名了诺兰的《记忆碎片》(又译为《失忆》《记忆拼图》《凶心人》《记忆迷局》等),却不仅仅是同名这么简单。就剧情而言,以人设来说,即将公映的这部国产电影《记忆碎片》绝对对得起“记忆碎片”四个字。
诺兰版《记忆碎片》主要是以男主人公莱纳?谢尔比一个人的“记忆碎片”,经过一系列的记忆加工和记忆拼图,以求达到寻找杀妻真相及元凶。中韩版《记忆碎片》则是对多人物记忆碎片的切割、缝合、组织,从而求得事件真相。影片除了聚焦男女主人公落魄小律师及其女友外,还特别关注了父亲、笨贼、黑老大、假药贩子、黑老大情妇等配角。而无论主角还是配角,每个人物的言行举止,都可能会给真相的水落石出留下蛛丝马迹。而要将这么多主次角色的“记忆碎片”进行有机、有序、有效拼接,显然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这不仅挑战着编剧的水平,导演的水准,更考验着观众的智力值。而任何一个人物角色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观众对剧情走势,人物命运判断的正确与否。因此,仅从这个角度讲,《记忆碎片》的情节张力,戏剧冲突,矛盾激化,都要比诺兰版有所加持和升扬。
《记忆碎片》打破了常规惊悚悬疑心理片的叙事方式,影片以正叙、倒叙、插叙、补叙相结合,编织了一个足以网罗一切真相基因的大网,线索纵横交错,细节经纬交织,动因环环相扣,真相步步惊心。真正做到了以高情节为主要驱动,既烧脑,又燃情,分分钟都叫人欲罢不能,欲休还看,直到真相水落石出,大白于天下。
作为一部主打惊悚悬疑的烧脑心理片,《记忆碎片》在色系上大胆使用了诸多准黑白色,从而加持了影片的暗黑风格。在狭小、密闭空间(衣柜、地下室、楼道、秘房)所营造的局促感,紧张感的烘托下,辅之于昏暗、迷离的灯光、阴影,以及令人毛骨悚然的风声、门声、窗户声、脚步声、喘息声等等,都使得不寒而栗的惊悚感扑面而来,摄魂灼心,过瘾十分。
对悬念的制造,《记忆碎片》秉承了顶级悬疑大师希区柯克的“炸弹理论”,以小律师的视角,先抛出一具无名尸体,却暗显凶手的存在,在十分精准捕捉到观众观影心理的同时,又极大激发了观众的观影兴趣,悬念的制造不仅恰到好处,更烧心烧脑。
喜欢看悬念片的观众都知道,悬念一般分为突发式悬念、期望式悬念,以及希区柯克式悬念,很多影片往往只能用到其中一种,厉害一点的可能会将其中两者融合为一。但《记忆碎片》却能将突发式悬念、期望式悬念、希区柯克式悬念三者有机结合,从而让影片的悬念元素达到了顶配级别。
影片以落魄小律师的奇葩经历为开场,以一具来由莫名的尸体为线索,将小律师、女友、爸爸、笨贼、假药贩子、黑老大、情妇等相关人等勾联起来。每个人都有杀人的动机,每个人都有杀人的时间与合理的场景,但每个人也都有不杀人的理由。在众多人物角色的往来、猜度、揣疑之中,迷局越陷越深,悬念也越来越重,究竟谁才是真正的杀人凶手?小律师?笨贼?女友?爸爸?黑老大?情妇?假药贩子?影片结尾之前,谁都有可能是真凶。
与大多数国产惊悚悬疑心理烧脑电影相比,《记忆碎片》对惊悚与悬疑的区别化处理,以及有机化融合,颇显技高一筹。惊悚主要源自视听等感官上的直接体验,多由影片硬件所打造;而悬疑则是内心焦虑、慌张、担心、发愁、牵挂的一种表征,好的悬疑片往往靠高能剧情为驱动,以人物性格特征、心理指征的变化而导致的失忆、精分为表现,最大程度的在内心深处去感染、燃动观众的情绪。体现在《记忆碎片》中,就是对主人公落魄小律师命运归途的忧虑与期待——他到底是不是元凶?他将如何为自己洗白洗脱罪名?!真相究竟为何?!
《记忆碎片》绝非一部简单地为惊悚而惊悚,为悬疑而悬疑的烧脑心理片,其对人伦常理的剖白解析,亦为影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升华作用。片中为什么每一个人在模棱两可自己是不是凶手的情况下,又想尽办法、绞尽脑汁地想要毁尸灭迹,或栽赃他人。原因在于每个人都有其丑陋的恶的另一面。小律师与死者系情敌,且在职场上亦为竞争对手,卡涅阿德斯心理作祟,所以怀疑自己是凶手;而女儿、爸爸、笨贼、假药贩子、情妇、黑老大等也因嫉妒、贪婪、虚荣等负面心理情绪与指征,将自己的黑暗面扩大化,加持化,进而使自己有可能做出突破底线的事情,比如杀人等等。
人性之中,每个人都有黑暗面。关键是如何处理好自己的负面情绪,黑暗心理,将其负面影响最小化。《记忆碎片》以一具死尸的由来真相为诱因,深动刻画了一群小人物的暗黑心理,以反面教材为形式,为广大观众提供了足以立竿见影的心理示范和警戒,堪称一部治愈系佳作。
Ⅱ 《暴裂无声》有哪些精彩看点
1.《暴裂无声》最早的片名是《山野追踪》,能看出这是一部关于寻找、追逐的影片。故事发生在2004年的内蒙古,一个当地矿业经济腾飞、监管相对没有如此严格的时代。故事的起因,是宋洋饰演的“哑巴”父亲张保民前去寻找失踪的孩子。在寻子道路上,这名无法说话的父亲迸发出暴裂的脾气。同时,他跟姜武饰演的矿业老板昌万年、袁文康饰演的律师徐文杰的命运也产生纠葛。
总之,这部影片的看点有很多,让我们一起来期待吧。
Ⅲ 《暴裂无声》讲的不是人性,是人性的复杂
这是一部烧脑又烧心的大作,整部片子伏笔很多,最后的结尾交代的也比较婉约,需要靠各种细节分析得出结论。个人觉得整个影片归根结底两个要表达是人性和阶层等级,张保民代表的就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影片最初多次出现的羊也代表的是这群人,律师代表的是中高端人群,知法犯法,为了私欲泯灭人性,昌总虽然代表的是社会上流,有钱可使鬼推磨,但手上沾染的鲜血一点都不少,一边污染荼毒着民众,一边又已救世主的面目捐助孩子。
阶层就如同金字塔,金字塔的道具在影片中也出现了很多次,甚至于昌总也是用金字塔把张保民给砸晕的,但张保民虽然发不了声音,但他采取不断的反抗,算是普通人里的一两个硬骨头,但现实依旧给予他的还是那么的现实。
整部影片细节非常多,每一处交代都是伏笔,比如张保民回家第一天吃馒头,用的是腐乳做配菜,红红的腐乳在馒头上犹如人血馒头,当时脑袋就飘过了鲁迅先生的《药》,暗指任人宰割的这群人挣扎和妥协是无用的,结尾最终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儿子,但是有希望比没有希望更容易让人能够接受。影片中媛媛和磊子手拉手一起看整个城市的时候,我觉得导演是使用了中国传统人死的时候魂魄离开以后的超现实表现,媛媛在徐律师呐喊的时候回头喊着爸爸的时候醒了,相当于回魂清醒,这一手法处理的很妙。
再有人性的微妙,徐律师挣扎的一瞬间是在他抱着他女儿走,但是昌总拦住了他,律师本来不想搭理他的,但是昌总又出言威胁了他一把:“你还有女儿要养”,所以在审问的时候问他还有没有要交代的了,他最终回答的是没有,这是天性,他希望保护他的女儿,职业的关系,他清楚的知道,如果招供了杀人,他就得把牢底座穿,之前他为什么要帮昌总做伪证,正是因为他需要钱,女儿的母亲已经离开了他们的家庭,所以他为了女儿他可以做任何事,而且在他看来,男孩已经死了,他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已经死了的而且跟他不相干,甚至于会让他做更久牢的孩子说真话,他心里的那杆天平已经斜了,这就是人性。还有污染问题也使用了多条伏笔,比如死去的鸟儿,磊子母亲得病导致儿子失踪都没有办法出去寻找只能在家干等着,拴子喝水的时候说这水味道越来越大了,村长买了很多矿泉水放在家里备着……也反映到当今社会防止污染问题刻不容缓,否则最后受苦的大多还是社会底层人民,无钱买药无钱治病……
影片的结尾使用了坍塌的场景,虽然也看到有人吐槽说是五毛钱特效,但我个人认为这是形容人性以及三观的坍塌,不属于现实存在的山体坍塌。试想人性的泯灭,三观尽毁的社会那是一个怎样的人与社会?无声的抗争只能说是在这样一个大社会里的一点波澜却又掀不起大浪,值得令人深思。
Ⅳ 如果像别人推荐几部中国好的电影,你会推荐哪几部
我推荐一部动漫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2015年的一部中国大陆三维动画冒险片。本片改编自明朝小说家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设定于孙悟空“大闹天宫”五百年之后,围绕着小和尚江流儿与孙悟空等人展开。
《大圣归来》像个初涉江湖的侠客,打出的武功套路平平无奇,稍微多看过动画电影的人都能抓住几个讲述方式、画面表达上与国外优秀影片的模仿和师承,但它真的是一丝不苟地学、扎扎实实地打,其中刻苦会让人看到一丝他未来名动江湖的辉光,这种坦然也是侠意。 这部电影让我感动的地方,正是它展示学习成果的那种坦荡,和“致敬”处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什么叫精彩用典,孙悟空登场时小刀会序曲一响,在座大人们俱是表情凝怔,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