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关于特种兵系列的电影有哪些
自从《战狼2》《红海行动》过后,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从军人和特种兵电影的崛起,就能看到中国文化反映到现实里国家实力的一种进步。
伯光还记得,2017年《战狼2》疯狂卷下57亿票房过后,国内很多“不喜欢”的观众,口口声声说什么人家美国早有啦,人家美国拍得更好啦。外国尤其美国有,却不代表中国有了,尤其是电影内在反应的核心思想不同。
与前面特种兵电影的变迁一样,都证明现实中国国力的增长,民众对于“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一种渴求,投射进入到了文化领域,最终呈现出这种明显的变化。
更多关于特种兵电影的问题,欢迎大家关注和讨论!
Ⅱ 牛莉主演的电影有哪些
1、牛莉主演的电影有《大决战》、《老农民》等。
2、1991年9月,牛莉首次出演电影《大决战》。2000年6月,主演古装轻喜剧《绝色双娇》。
3、2001年,凭借主演的家庭情感剧《空镜子》提名第22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女演员奖。
4、2006年,参演创业励志剧《闯关东》。2011年,主演的相声剧《还钱》获得兔年春晚观众最喜爱的春晚节目小品类一等奖。
5、2013年,凭借主演的家庭伦理剧《新女婿时代》获得首届“央视中国电视剧年度明星盛典”十佳演员称号。
6、2015年,凭借主演的农民史诗剧《老农民》获得第11届中美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7、2017年,主演都市情感电视剧《美好生活》。
Ⅲ 她本是原定《战狼2》女主角,却因临时加价被换下,后来怎样了
各种爱国情怀的电影是很受观众们的喜欢,像之前《战狼》系列可就让吴京一夜成名,看过《战狼2》的人都清楚其实原本卢靖姗的角色是徐嘉雯这位女演员的,可之后因为她加价才无奈被吴京换角。与《战狼2》爆红机会擦身而过的徐嘉雯靠着电影《八佰》终于是成功翻身,不知道你们又是否了解这位名为徐嘉雯的女演员呢?
西装这种类型的穿衣给人的印象素来都是超级干练御姐的款式,可徐嘉雯穿着的这身西装却有着极度“惹火”的性感美,除此之外,浅色系西装又有着很强的知性美,西装本身因为薄纱设计的点缀也能够让其形象看着非常灵动呢。看到这里不知道你们又是否有被徐嘉雯这逆天的美给迷住呢?
Ⅳ 解读电影促进法对电影制作的影响
解读电影促进法对电影制作的影响
近些年,国产电影票房与口碑不成真比的问题依旧存在。隐藏在票房高速增长下的大量问题一经暴露,对电影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呼声也逐渐提升。因此,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中进行第二次审核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征求意见稿)》,就需要契合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具有更受瞩目的意义。那么我今天就来谈谈《电影促进法》对电影制作的影响。
《电影促进法》到底要管什么?
这部《电影促进法》自2003年开始起草,直到2011年底,将草案提交至国务院法制办并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后,才向大众披露全文。
经过4年漫长的征集、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征求意见稿)》最终变成由全国人大常委公布的《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在今年8月,提交称为《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二审稿)》。
在这期间中国电影市场发生迅猛发展,全国票房由2011年的131亿飙升至2015年的440亿。众多社会资本、金融产品的加入,在电影市场繁荣的同时,整体形势也快速变化。因此,同“征求意见稿”的62条文相比,“草案”对绝大部分条文,都有不同程度的删改。
这部《电影促进法》,对电影制作、观影人群、放映院线、部门监管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简单归纳,有几点值得突出:降低电影拍摄准入门槛,提高审批效率,对经济困难的拍摄对象进行扶持;加强内容管理审核,树立价值导向,特别对未成年人加强管理;打击虚假票房,调整处罚标准,减少行政干预。
不过,有关“拍摄题材尺度”方面,草案中并没有任何放宽松的条款,改“审查制”为“分级制”更不可能,具体原因被归结于执行上可行性太低。除此之外,演员的品德修养、过高片酬、国产电影的保护措施也再次提及。
特别是关于国产电影放映时间不得低于年放映电影时间总和的三分之二的内容,可能会迎来一系列争议,并且作用于后续的国际间合作。目前,2012年签订的《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即将到期,两国相关部门将在2017年就中国电影市场的开放及引进片数量、分成比例等具体条款进行再次协商,寻求新的合作模式。
虽然电影局局长张宏森此前曾表示,在这次协商中,中国电影市场的进一物备配步打开、美国引进片数量的攀升几近定局。但按照目前的《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二审稿)》内容,如果国产电影放映时间不得低于年放映电影时间总和的三分之二真的被审议通过,或许将与预期里的.中美谈判方向相违。
这样带有贸易保护色彩的有利于本土电影的策略,亦可能在中美两国正式谈判开始之前,制造国内法意义上的“既成事实”,增强博弈中的己方筹码,争取未来合作模式对自己更为有利,例如刺激中美合拍片的大规模出现。
实际上,美国好莱坞的文化“侵略”并不针对中国。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全面开放电影市场的中国台湾,本土电影便曾遭遇过滚磨近乎于毁灭性的打击,在台湾市场占有率最低时仅有1.62%。若是仅仅依据WTO的自由贸易协定任期遵循市场规律发展,本土电影几乎很难在好莱坞的大片挤压下进行良性发展。因此,跳离WTO体制,通过类似联合国这样的国际组织出台相应措施,反而更加稳妥。
在2001年11月2日和2005年10月2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别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和《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让本土文化保护变得“有法可依”。
这两项文件在未来发展方向上,将“促进”多元文化发展,而非封闭保护。由此能够看出罩指,文件既没有刻意阻挡文化的输入与输出,毕竟交流才是让文化展现生机的最佳方式,也做到了对多元文化健康发展的保护。
这两个文件的通过,直接将“文化产品贸易”从单一商品品类中区隔开,赋予其经济文化双重属性。而在文化属性中,“多样性”的保护将成为其重点。此后,为了保护文化多样性,采取一些保护措施、促进措施也是得到许可的。
如此一来,除美国外大部分受到文化产品输出的国家,都能以此作为依据,进行着所谓对抗WTO条约的文化贸易保护政策。
欧洲和韩国经验:政府补贴+配额制度
欧洲国家率先提出电影贸易的特殊性规定,主张电影并非作为GATT(WTO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范畴的“货物”,而是GATS(服务贸易总协定)范畴的“服务”,并将“视听媒介”认定为需要“区别对待的社会基本价值与信念的载体”,因此,相关国家可以有更大空间的对于本土电影进行保护性的限制措施。
大多数欧洲国家选择用政府补贴的形式来支持电影工业。《GATT1994》《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允许一定的政府补贴外措施存在,通常可以称之为不可起诉补贴或绿色补贴。
例如,欧洲筹备委员会为欧洲艺术品的生产提供特权和贷款;又如电影副产品协定措施。许多国家用它来刺激文化产品的生产,欧洲委员会在1992年牵头制订的《电影副产品斯特拉兹堡欧洲公约》。另外,法国、西班牙等国施行了市场准入限制措施和税收措施,对电影票房征税等。
目前在亚洲电影工业中处于前排位置的韩国,也有着丰富有效的本国电影促进和保护经验。在历史上,由于严格的电影审查制度,韩国电影从70代开始发展非常滞后,到了90年代初,各个领域展开放宽了对电影的审查,并将电影的表达上升为宪法高度,韩国电影市场由此启动,并与好莱坞电影在本土分庭抗礼。
1999年,好莱坞电影的进入导致韩国本国电影市场占有率开始急剧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金大中政府对《电影振兴法》进行第二次修订,制定了电影产业四大改革方向:
一、规定废除电影审查制转为分级制;
二、以市场为主导成立专门的民间电影管理协会——“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
三、严格执行国产电影的银幕配额制;
四、在资金上,允许和鼓励风险投资进入。
Ⅳ 2017年中国电影回顾
2017年,时间匆匆流逝,带着新旧交替的意味,这一年并非完美,却也并非毫无价值。正如“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中国电影也正处于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
市场篇
据猫眼研究院发布的《2017中国电影市场数据洞察》报告,全年票房突破554亿元,同比增长22%。观影人次达到16.1亿次,同比增长18%。国产影片票房占比51%,进口影片占比49%。2017年共有474部电影上映,88部影片票房过亿,其中15部票房过十亿。尽管实施了《电影产业促进法》,但进口影片单片票房仍是国产影片的3.7倍,差距进一步扩大。
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用时324天突破500亿元,成为世界电影市场增长的主要引擎。
2017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截止2017年12月30日)
2017年,电影市场开局表现不佳,3月1日全国电影票房突破100亿元,用时60天,相比2016年晚了6天。暑期档票房表现也稍低于去年同期。国产片一直被引进大片压制,直到《战狼2》上映,该片单片票房56亿,占据暑期档票房的43%。该片助力暑期档票房达到163亿的历史新高,并加快了年度总票房突破400亿大关的步伐。
2017国产电影票房排行(截止2017年12月30日)
为了满足多样化的观影需求,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已有145个城市433家影院的579个影厅加盟。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保护未成年人相关规定首次提出。《金刚狼3:殊死一战》因法律规定而贴上发行公示,成为首部贴上发行公示的电影。
但中国电影分级制度仍需努力,动画电影《大护法》首次尝试“自主分级PG-13”,该片激进的创作风格在网上引起不少讨论。该片最终收获8760万票房。
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国城市电影院银幕数接近5万块,超过美国成为世界首位。全国县级影院银幕数量达到19000余块,占全国总银幕数量的38%左右。全国数字影院已达9000多家,银幕数字化水平领先,3D银幕数占比为87.5%,达到43788块,远高于北美地区。
由于2017年开始票房统计算法的变更,电商服务费也被统计在票房中,每张票大概3-5元不等。截止2017年12月23日,全年包含服务费的综合票房为537.7亿,分账票房为504.47亿,电商服务费已超33亿元。电商网售平均占比高达81%,网络购票已日渐成熟。
2017年内地票房榜前十位中,进口片占据六席,国产片仅占四席,全部占据档期的优势。中国本土电影的竞争力之弱可见一斑。
由于中美电影协议已于2017年到期,如果重新谈判的结果很可能是中国全面放开电影市场,2018年内地市场是否会迎来更多的进口片入市,我们拭目以待。
影片篇
2017年,我们的银幕突破5万块,电视剧、网络大电影加起来接近4万集,但我们依然缺乏打动人心故事和深入人心的角色以及更加完备的工业体系。
军事题材主旋律
今年的现象级电影《战狼2》的成功似乎标志着中国主旋律电影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去年的《湄公河》行动的高票房证明国人对这一题材具有一定的关注度,包括《空天猎》《红海行动》等一系列相同题材的电影也相继拍摄。
悬疑恐怖
陈正道一直在为华语类型片做着努力,《记忆大师》整体还是一部需要鼓励的电影。但是整体设计的痕迹略重,有为解释而解释之嫌,本子还是太弱些,以至迷惑观众的手段也是生拉硬拽。
犯罪动作
今年的犯罪题材几乎被心理罪这个IP抢去了所有话题,而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心理罪》和《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所体现出的网大质感和对《七宗罪》模式的简单模仿,整体呈现只能用老套和拙劣来形容。
青春爱情
只考虑用调色去唤醒观众感知进而忽视剧情、语境铺陈的做法是过于简单粗暴了。对于青春,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青春很美好”还是能引起不少人的共鸣。
喜剧片
中国2017年的喜剧电影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集体尬笑”。《羞羞的铁拳》的高票房我至今费解;大鹏什么时候不出卖他那廉价的情怀了,或许他就知道该怎么拍喜剧电影了。
纪录片
2017年暑期档,纪录片《二十二》的票房热卖格外引人瞩目,该片是中国首部获得公映许可的“慰安妇纪录片”。这部制作成本200万元、宣发成本100万元的小成本电影,得到了众多圈内人士的自发支持,从首日排片仅1.5%一路逆袭,综合票房高达1.7亿元。
文艺片
截止2017年12月,“艺联”在全国共拥有447家加盟影院、共计559块银幕,预计明年将达到1000块银幕。不过今年仍有不少口碑出色的艺术片,票房成绩不甚理想。
动画片
2017年的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冠亚军毫无意外地在寒假和暑假档期出现。春节档期的《熊出没·奇幻空间》拿下5.21亿票房,刷新“熊出没”系列电影最高票房,也成为今年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冠军。
玄幻魔幻
玄幻题材依然是国产电影烂片的重灾区。剧情狗血,人物单薄,特效难看都是此类型的顽疾。
年度现象
有口碑的电影能走得更远。《寻梦环游记》首日票房1193万,最终票房超11亿,《摔跤吧!爸爸》首日票房1466万,最终票房13亿,从《冈仁波齐》、《二十二》到《七十七天》等等,众多国产片同样通过口碑促进票房逆袭。
小鲜肉、IP、明星导演风光不在,评分、口碑成影市风向标。
女性导演撑起一片天。
在最近的2016和2017年,依然出现了不少女导演的作品,要么拥抱商业,走类型叙事和大场面风格,要么朴实动人,以温情打动观众,要么执著于艺术创新,都是华语电影创作成就的重要力量。
中国影视的“日本年”。
我们的演员黄磊老师拍了两个日本故事,一个是电影《麻烦家族》,还拍了另外一部日本电视剧叫《深夜食堂》,看得大家深夜挠墙。
年度烂片
《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评分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