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华谊兄弟为什么失守电影市场
多头均衡发展策略,可以更大应对极有可能在下半年出现的电影行业票房泡沫破裂的风险。
近日,华谊兄弟发布2016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盈利2.52亿~3.78亿元,净利润下滑25%~50%。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光线传媒等几大影视公司业绩都同向上升。此番华谊兄弟业绩骤降也被业界解读为公司“去电影化”战略导致主业发展不利。
自2014年华谊兄弟宣布“去电影化”开始,华谊兄弟开始多元化布局,电影、游戏、实景娱乐成为其“三驾马车”。 对此,许多业界评论均认为这是其在自己起家的根据地电影领域出现失利的原因所在。对此,笔者和《中国经营报》记者石英婧进行了一番交流。
票房盛世!为何华谊反而在撤退?
华谊兄弟在报告中其称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电影《天降雄师》《奔跑吧兄弟》《失孤》取得较好的票房成绩。另外,公司参投于2016年6月18日上映的《魔兽》创造了人民币14.7 亿元票房收入,但因参与全球分账,确认收入时间较长,在上半年尚未形成分账收入。
愚以为,在票房盛世的大背景下,华谊兄弟不升反降,除了上半年没有主力作品这一内因外,更主要是来自外部竞争加剧,来自互联网领域和各种影视创业型机构的大量入侵,在某种程度上也对大涨的票房形成了“分账”效应。
当然,因为泛娱乐化下,确实华谊出现了对电影投入不比从前的状态。但必须要指出的是,华谊兄弟的投入不高,更多的表现在其对当下电影行业重磅投入IP的趋势上并没采取跟随策略。它反而选择了将经营模式分散到影视、综艺乃至网剧等多个领域,这在某种程度上会表现为投入不高和精力分散。但实质上,这种多头均衡发展策略,可以更大应对极有可能在下半年出现的电影行业票房泡沫破裂的风险。
华谊用没有分账来解读自己的“失利”,某种程度上甚至可能包含了有意遮掩它们多元布局的战略意图,继续误导外界将其简单定义为一个不务正业的电影公司。
电影下滑,营收却是第一?
单纯把华谊兄弟定义为一个电影主业公司未免过于简单。选择多元布局,本身也是因为IP被重视后,电视剧集、网剧以及多平台播出的综艺节目因此大爆发的时间点上,国产电影反而显得不 温不火的大背景下。所谓票房盛世,也大多是在给好莱坞大片贡献票房。因此,华谊的主业其实并没分食,只是多元布局需要耗费更多资金,因此显得业绩不佳。这只是短线问题,从长线角 度,仍然大有可为。毕竟,电影这一块,在整个泛娱乐产业中,目前只是最吸睛、但在盈利能力上并不最强的一环。
华谊兄弟电影业务营收不佳,但营业总收入却占据上市影视公司第一的位置,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其实这部分来源或许是来自于投资,特别是对游戏、互联网娱乐等泛娱乐领域的成功投资。
而随着国内电影票房泡沫的随时可能发生的崩裂,下半年,预计华谊继续深耕泛娱乐,尤其是互联网领域的新兴泛娱乐板块,将逐步让华谊兄弟有更多的收益入账,因此下半年走势并不会差。
去电影化其实就是要玩好电影
在很多时候,人们总是会被字面意思所蒙蔽。比如华谊的去电影化,大家就都以为它是要离开电影市场了。这其实只是文字游戏。
真正意义上的去电影化,个人以为,在华谊的动作中,可以看做是在内容供给上,不像新晋的影视公司那样押注在IP这个大起大落的风险项上,而是更多的注重对编剧人才特别是中青年后晋影视人才的培养上,其实就已经是在给华谊兄弟培养真正活的IP,而非简单的购买、改编和被束缚的IP。这些活IP一旦注入到华谊兄弟当下的多元化布局中,将用专业化的角度颠覆那些新兴、但内容还在UGC向PGC过渡上挣扎的那些泛娱乐领域,尤其是互联网上的泛娱乐板块。
尤其是今年年初,原万达文化集团副总裁叶宁加入华谊。叶宁的进入,目标是逆转发行上的颓势,而且更多的是借住叶宁的人脉,进入正在越来越强大的万达影院体系之中,形成良好的院线输出。但仅仅靠人脉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其实更多的时 候,反而是逆传统发行的模式,深入研究线上线下活动推广的更多形态,打破国内电影行业总是发布会、首映礼、红地毯的营销僵硬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