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影变脸的导演是谁
提取码:19zt
《变脸》是一部1997年派拉蒙影业公司出品的动作剧情片,由吴宇森执导,尼古拉斯·凯奇、约翰·特拉沃塔、琼·艾伦、亚历桑德罗·尼沃拉和吉娜·格申等联袂出演。影片于1997年6月27日在美国上映。
Ⅱ 咦,我正在看《风声》。咝,怎么越看越跟《暗算》里的第三部那个钱之江那么的相似呢
实际上电视剧的《听风》《看风》《捕风》都是电视剧出品人和编剧杨健定的结构,甚至基本人物关系(比如安在天贯穿始终,比如钱之江和安在天的父子关系)都是杨健定的,而不是麦家定的
而第三个故事《捕风》虽然名义上还是麦家的另一个小说《地下的天空》,但故事的结构脉络,基调倾向,大量细节,基本上都是编剧杨健一个字一个字改写的
而麦家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硬要把电视剧暗算的功劳算在他自己头上,甚至为此他特地专门写了一部新的小说风声,而这个风声的主要故事情节脉络完全就是电视剧暗算中《捕风》的翻版,很难说没有剽窃抄袭的嫌疑,只不过故事背景改成日本占领时期,但又改的拙劣,反而弄得破绽百出,比如闹出三十年代日本就有喷气式飞机的笑话,比如让松田穿越提前上任,比如把日本的两个姓拼凑成个日本人民
Ⅲ 07年《人民文学》第10期风声全文免费阅读
风声 麦 家 上部 东风 前言 快有十年了,我的生活一直局限在很小的圈子里,单位不上班,亲人和朋友大多在千里之外,身边只有几个朋友,平时也少有往来。我似乎是喜欢上了独往独来的生活。其实也不是喜欢,是无法。一个人呆在家里是够难受的,但出门去忍受别人的各种习惯,或者让别人来将就我,似乎更难受。我不吃酒,怕麻辣,也不打麻将纸牌不会,坐下来还喜欢一本正经地谈文学,要对上这样的人,也许比找同志还难。成都是个十分享乐的城市,遍地酒吧、茶馆、美食。我呆过七个城市,我可以肯定地说,成都人的生活是最灿烂的,灿烂得像罂粟花一样,有些奢靡,有些邪乎。但我还是很寡淡,跟儿子打打算术牌我本人发明的,下下军棋、象棋,成了我主要的娱乐。我的时间,除了正常的休息和所谓的工作读书或写点儿东西,我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过的。如果一定要说,就是发呆,胡思乱想。 《暗算》就是胡思乱想出来的。 其实,我的小说多数是这样,是靠着一点点契机凭空编造出来的,没什么资料,也不做任何采访。以为这样弄出来的东西总不会有人对号入座,不会被历史责难。但奇怪的是,这些年我几部稍有影响的小说都有人来对号入座,他们以各种方式与我取得联系,指出我作品的种种不实或错别之处。有个人更奇怪,说我《解密》写的是导弹之父钱学森。奇怪踏上了旅程,更奇怪的肯定还在后面。 《黑记》写的是一个姑娘,乳房上长有一块黑记,黑记有点神秘,有性欲,触摸它比触摸粉红的乳头还叫她激动。这完全是个幻想加幻想的东西,但也有人来对号, 找到当事医生,指控他泄密。真是对不起那位医生了,他连我是男是女都不知晓,怎么跟我泄密呢?《暗算》就更不用说了,由于电视剧的火爆,来找我论是非的人更多,已经影响到我的正常生活。这些人中有位高权重的将军,也有准七〇一机构里的那些阿炳、黄依依、 陈二湖式的人物,或者是他们的后辈。他们有的来感谢我,有的来指责我。感谢也好,指责也罢,我总是要接待,要见面,要解疑答问。其实我要说的都大同小异,所以一度我就像祥林嫂一样,不时老调重弹。 但是当中有一个人,他的来意有点暧昧:既不是来感谢我,也不是来指责我。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不是来听我讲的,而是来对我讲的。他来自上海,姓潘,是个化学教授,年前刚刚从某大学退休,赋闲在家。他随意而来,却在我人生中留下了浓重一笔。 是去年元月上旬,潘教授应邀来四川师范大学讲课,其间通过我朋友跟我联系上,并由我朋友做东,一起去郊外吃了一餐野菜宴。席间,教授谈理说文,妙语连珠,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甚至把我和他的主业----小说和化学,两个南辕北辙的东西巧妙地连在一起,说:好的小说就是化学,对生活做化学处理,反之差小说则为物理,拘于事实,照搬生活。云云。对错姑且不论,但说法新奇,令人难忘。席间也谈起《暗算》电视剧,他说他刚看过,上海电视台正在播,每天三集,他跟着看了一遍,后来又买碟子将第三部《捕风者》重看一遍。以他的学养和智识,一个东西看上两遍,那东西基本上就成了他的,大小情节,包括细节,无不通晓。他没有做好坏评价,只是问我这个故事有无出处,并恳请我实话实说。对一般人我不一定会如实招来,但对他这种智者,我担心招摇撞骗会被他识破,只好如实相告。 坦率说,《暗算》第一部《听风者》和第二部《看风者》的故事,尚有一定原型。如第一部里的瞎子阿炳,源于我家乡的一个傻子,他叫林海,四十岁还不会叫爹妈,生活不能自理,但他目力惊人,有特异秉赋,以致方圆几公里内,几千上万人的个性和家史,他都可能通过目测而知而晓,朗朗成诵。我所做的工作不过是刺瞎了他灵异的眼睛,让他的耳朵变成无比神奇至于第三部《捕风者》的故事,纯属是虚构的,如果一定要问出处,勉强有两个:一个是记忆中的老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 ,另一个是曾经在北京一时盛行的杀人游戏。两个东西其实是一回事,都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寻找凶手,我甚至怀疑后者本身就源自前者。追根究底,是二〇〇一年,我供职的单位成都电视台要为建党八十周年拍部献礼片,让我写本子,我拉上好友何大草一起编了一个叫《地下的天空》的两集短剧,要说创作灵感就是电影《尼》 ,顶多是把故事革命历史化而已。两年后,我在鲁迅文学院读书,同学中风靡玩杀人游戏,我觉得很有趣,激发了我重写《地下的天空》的热情。现在的《捕风者》故事其实就是这样,是我借一个经典的套子,凭我擅长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对谍报工作的热情,反反复复磨蹭出来的。 潘教授听罢,久久沉默着。我猜想,沉默不是说他无话可说,而是意味着他有重要的话要说。果然,他在沉默后娓娓道来,因为经过沉默----沉思默想,他说的话显得更具学养而富有穿透力。他这样对我说: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不可能有两个相同的故事,但是……怎么说呢,你如果有兴趣,不妨听我给你讲一个故事,这绝对是真实的,历史上有记载。我不能说我的故事一定比你的精彩,但我相信你听了后一定会吃惊的。可以这么说,在你编织那个故事前,上帝已经编过一道。我曾以为你是根据史料改头换面编了你的故事,仔细想来也不会,因为你恰恰是把史料中那些最精华、出彩的东西丢掉了。对不起,请容我说一句冒犯你的话,我个人以为,你的手艺比上帝差多了。” 接下来,教授用半个小时跟我大致讲了他的故事,我听后简直惊呆了。毫无疑问,他讲的故事比我的精彩多了,精彩十倍!一百倍!我当即要求他跟我详细讲一讲,他说最有资格讲它的是这个故事的当事人,他们好多人现在都还在世,包括他父亲。他说我如果确实感兴趣的话,可以跟他走一趟,他保证我一定不虚此行。 何止是不虚,简直是满载而归----我找到了《捕风者》故事的原型!欣喜的同时,我也称奇不已:一个凭空虚构的故事居然有原型!嗬嗬,难怪有人要找我的小说对号入座。以前我一直觉得奇怪,我,一个几乎足不出户的人,只凭一时兴起胡思乱想出来的故事,为什么总有人来对号认领?现在我明白了,是因为生活大于虚构。虚构和生活的关系,我想,大概就如孙猴子的跟头和如来佛的手掌心的关系,你翻吧,看你能翻到哪里去。 事后,我有理由相信潘教授不是随意而来的,他蓄意而来,并以他的方式达到了他的目的:让我来重塑《捕风者》的故事和形象。我不得不承认,与我虚构的故事相比,这个故事显然更复杂,更离奇而又更真实。 第一章 一 言归正传。 故事发生在一九四一年春夏之交,日伪时期,地点是素有天堂之誉的杭州,西子湖畔。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施够美的吧?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谁敢跟她比美?西湖!苏东坡以诗告诉我们,西湖怎么着都是跟西施一样美丽动人的。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杭州城区尚无现今的五分之一大,但这座城市的魂----西湖,一点也不比现在小,湖里与周边的风景名胜也不比现在少。我们通常所谓的一山二月。二堤三塔,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在那时光都有,日本佬来了也没有被吓跑。 鬼子在杭州城里扔了不少炸弹,据说现在钱塘江里还经常挖出当年鬼子扔下的炸弹,没有开爆的,连制造商的商标都还在。炸弹像尸首一样从天上倒栽下来,没有开爆都吓人,更何况大部分都是开了爆的。爆破声震天撼地地响,爆炸力劈天劈地的大,炸死炸伤的人畜无以计数,把杭州城里的人和动物都吓跑了。西湖和西湖里外的景点,如果能跑大概也会跑掉的。但它们不会跑,只好听天由命。但西湖的命显然不错,上百架飞机,先后来炸了十几个批次,西湖像有神灵保佑一样,居然安然无恙,令人称奇。西湖周围的众多名胜古迹,也是受禄西湖,躲过大劫。唯有岳庙,也许是太远了,关照不到,挨了一点小炸。 从岳庙往保俶塔方向走,即现在的北山路一带,当时建有不少豪宅深院,当然都是有钱有势人家的。有钱有势人的消息总比贫民百姓灵通,鬼子炸城前,这些人都准时跑了。日伪机构开张后,城里相对平静了,这些人又恰如其时地回来了。即使主人不回来,起码有佣人回了来,帮主人看守家业,以免人去楼空,被新的日伪军政权霸占了。其中有个傍山面湖的大院落,院主姓裘,曾经是一个做高档色情服务业的大老板,自己没有回来,派回来的下人又回来迟了几周,即被临时张罗的日军维持会霸占,以后一直没有归还。后来汪伪政权成立之前,新组建的日伪华东剿匪总队接管了它,院里的几幢主要建筑都派了新用,像前院的三层主楼,做了司令部军官招待所兼寻欢场,男嫖女淫,肉欲滚滚。后边竹林里的一排凹字形平房,做了招待所的办公地。再后面的两栋相对而立的小洋楼,西边的一栋成了首任伪司令官钱虎翼人称钱狗尾的私宅,东边的那栋做了他几个亲信和保镖的公寓。一九四。年夏季的一夜, 但至今查无实据, 钱虎翼一家老少十一口被神秘人悉数暗杀曾传言是锄奸队干的,新任的伪司令官张一挺又把钱虎翼的亲信、保镖统统赶走了。 于是,两栋楼又是人去楼空。 总以为,这么好的楼屋,一定会马上迎来新主,却是一直无人人住,或派新用。究其原因,有权入住的,嫌它闹过血光之灾,不敢来住,胆敢来住的人又轮不上。就这样,两栋楼一直空闲着,直到快一年后,在春夏交替之际,一个月朗星疏的深更半夜,突然接踵而至地来了两干人,分别住进了东西两楼。 二 来的是两拨人,先来的一拨入住的是东楼,他们人多,有满满的一卡车。下了车,散在楼前的台地上,把台地都占满了。黑暗中,难以清点人数,估计有十好几人。他们中多数是年轻士兵,有的荷枪,有的拎扛着什么仪器设备。领头的是一个微胖的矮个子,腰里别着手枪和短刀。他是伪总队司令部特务处参谋,姓张,名字不详。士兵们在来之前一定已领受了任务,下了车,等张参谋开了屋门,一挥手,拎扛着仪器什么的那一半人都拥到门前,鱼贯入屋。另一半荷枪者,则原地不动,直到张参谋从屋里出来,才跟着他离开了屋前,消失在黑暗里。 约一个小时后,入住西楼的人也来了:第二拨。他们是五个人,三男两女,都是钱虎翼的老部下,伪军官。其中官职最高的是吴志国,此人曾是伪总队下属的第一剿匪大队驻扎常州大队长,负责肃查和打击活跃在太湖周边的抗日、反伪军事力量,年初在湖州一举端掉了一直在那边活跃的抗日小虎队,深得继钱虎翼之后的新任司令官张一挺的器重,不久官升两级,当了堂堂司令部参谋部部长,主管全区作战、军训工作参谋长的角色。目下,他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得热旺,趾高气扬,前程无量。然后第二号人物是掌管着全军核心机密的军事机要处处长金生火, 女。 其次是军机处译电科李宁玉科长, 白小年既可以说是第四号人物,也可以说是第一号,他是张一挺司令的侍从官,秘书,属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货色,官级不高,副营,但权限可以升及无限。顾小梦是李宁玉的科员,女,年轻,貌美,高挑的身材,艳丽的姿色,即使在夜色中依然夺人双目。 五个人,乘一辆日产双排越野车,在夜色的掩护下,像一个阴谋一样悄然潜入幽静的裘庄,穿过前院,来到后院,最后消失在久无人迹的西楼里,令这栋闹过血光之灾的空楼,变得更加阴险可怖,像一把杀过人的刀落入一只杀过人的手里。 阴谋似乎是阴谋中的阴谋,包括阴谋者本人,也不知道阴谋的形状和内容。他们在来之前都已经上床睡觉,突然白秘书首先被张司令的电话从床上拉起来,然后白秘书又遵命将金生火、李宁玉和顾小梦、吴志国四人从睡梦中叫起来。五个人被紧急邀集在一起后,即上了车,然后像梦游似的来到这里。至于来干什么,谁也不知道,包括白秘书。带他们来的是特务处处长王田香,他将诸位安排妥当后,临别时多多少少向他们吐露了一点内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张司令要我转告大家,你们将有一项非常特殊的任务,以后的几天可能都睡 王田香说:不了一个安稳觉。所以,今天晚上一定要抓紧时间,好好睡一觉,司令将在明天的第一时间来看望大家。” 看得出,这个夜晚对王田香来说是兴奋的,也是忙碌的,将诸位安顿在此只是相关的一系列工作的一个小小部分,还有诸多成龙配套的事宜需要他去张罗完成。所以,言毕,他即匆匆告辞,其形其状,令人激奋,又令人迷惑。 顾小梦看王田香神秘又急煞的样子, 玲珑玉鼻轻慢地往上一翘, 嘴里露出了不屑的声音: “哼,这个王八蛋,我看他现在越来越不知道姓什么了。 ” 声音不大,但性质严重,吓得同伴都缩了头。 因为身居要位----特务处长,大家对王田香是不敢轻慢的,惹不起。甚至张司令,对他也是另眼相看。特务处是个特别的处,像个怪胎,有明暗两头,身心分离,有点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意思。身子是明的,当受张司令管辖,但在暗地里,张司令又要受它的明察暗查。每个月,王田香都要向日本驻上海特高课总部递交一份工作报告,列数包括司令在内的本区各要官的各式活动、言论。这种情况下,他有些志满意得,有些不知晓姓什么,便是在所难免的啦。 对这种人,谁敢妄加评说?当面是万万不敢的,背后小议也要小心,可别被第三只耳听见了,告了状,吃哑巴亏。所以,顾小梦这么放肆乱言,闻者无一响应。人都当没听见,各自散开了。 散了又拢了。 都拢到吴志国的房间,互相问询:司令把大家半夜三更拉出来,到底是为哪般? 总以为其中会有人知道,但互相问遍了,都不知道。不知道只有猜:可能是这,可能是那,也可能是东,也可能是西……可能性很多,很杂。多其实是少,是无。总之,猜来猜去,众说纷纭,就是得不出一个具体结果。 但似乎又都不死心,情愿不停地猜下去。 唯有吴志国,他白天在下面部队视察,晚上吃了筵,酒饱人困,想早点睡了。 “睡了,睡了。 ”他提议大伙儿散了,“有什么好说的,除非你们是司令肚皮里的蛔虫,否则说什么都是白说,没用的。 ”话锋一转,又问大伙儿:“你们知道吗,我现在住的是什么地方?钱虎翼生前的卧室,他就死在这张床上! ” 顾小梦本来是坐在床沿上,听了不由啊哟一声,抽身跳开。 吴部长笑:“你怕什么,小梦,照你这样害怕,我晚上怎么睡觉呢?我照睡不误!鬼是怕人的,你怕什么怕?他要活着你才该怕,都说他比较好色。 ” 顾小梦嗔怪又是撇嘴翘鼻道: “部长,你说什么呢?” 金处长插嘴: “部长是夸你呢,说你长得漂亮。 ” 部长看小梦想接嘴,对她摆摆手: “你知道吗,有关钱司令为什么被杀的说法很多,有的说是冤家报仇, 有的说是谋财害命,有的说是他的二太太变了心, 引狼入室,是情杀, 等等,反正说法很多呢。 ” 这大家都是听说过的。 吴志国立起身,哈哈笑: “如果你们这样瞎猜能猜出什么结果,就说明你们也能猜到钱虎翼的死因。嗬嗬,睡觉吧,都什么时候了,还猜什么猜,明天司令来了就知道了。 ” 就散伙了。此时已经凌晨一点多钟。 三 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笼罩在西湖水面上的雾烟尚未消散,张司令的黑色小车已经孤独又招摇地颠簸在西湖岸边。 张司令的家乡在安徽歙县,黄山脚下。他自幼聪慧过人,十八岁参加乡试,考了个第一。年少得志,秀才呢。这使他的志向变得宏大而高远。但横空而来的辛亥革命打乱了他接通梦想的步伐,多年来一直不得志,不如意。心怀鸿鹄之志,却一直混迹在燕雀之列,令他过多地感到人世的苍凉,命运的多舛。直到日本佬把汪精卫当宝贝似的接进了南京城,他都已经年过半百、两鬓白花花时,前途才开始明朗起来,做了钱虎翼的二把手:副司令。但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前途啊,一年前他回家乡为母亲送葬,被乡人当众泼了一瓢粪,气恼之余,他从勤务兵手上夺过枪,朝乡人开了一枪。乡人没打死,只是腿上擦破了点皮肉,而自己的心却死了。他知道,以后自己再不会回乡,也更加坚定了一条路走到底的决心。所以,在前任钱虎翼惨遭灭门暗害,四起的风言把诸多同僚吓得都不敢继任的情形下,他凛然赴任,表现出了令人吃惊的勇气和胆识。快一年了,他对自己的选择没有后悔,因为他已经别无选择。现在,他想着昨天夜里发生的一切,和在裘庄即将发生的一切,他同样有一种别无选择的感觉。 黑色小车沿湖而行,顺道而驶。几声喇叭鸣响后,车子已停在墙高门宽、哨兵持枪对立的裘庄大门外。哨兵开门放行,此时才七点半钟----绝对是第一时间!入内,迎面是一组青砖黛瓦的凸字形古式建筑,大门是一道漂亮但不实用的铁栅门,不高,也没有防止攀援的刺头,似乎可以随便翻越。这里曾经就是裘家人明目张胆开窑子的地方,现在名牌上是军官招待所,实际上也有点挂羊头卖狗肉的意思。 车子缓缓开过军官招待所前的大片空地,然后往右一拐,径直往后院驶去。穿过一片竹林和一条狭长的林阴道,便是后院。上了林阴道,车里的张司令已看得见东西两楼,待绕过一座杂草丛生的珊瑚假山和一架紫色藤萝,又看见王田香恭敬地立正在西楼前。 刚才,王田香接到门口哨兵的通报,即恭候在此。在他身后,肃立着一个胯下挂着驳壳枪的哨兵。哨兵的身后,竖着一块明显是临时立的木牌子,上书“军事重地闲人莫入”八个大字。这些都是王田香在夜里落实的。奇怪的是,张司令的司机也被列为闲人,当他随司令准备往楼里走时,哨兵客气地挡住了他。 哨兵说:“对不起,请在白线外等候。” 司机愣了一下,看地上确有一道新画的白线,弯曲有度,把房子箍了个圈,像用来驱邪避灾的咒符。 因为夜里睡得迟,加之没想到司令会这么早光临,五个人都起得晚。顾小梦甚至在司令进楼后都还在床上躺着。司令如此之早来看望大家,让各位都有些受宠若惊,真有一种天降大任的庄严性和紧迫感。后来当他们走出楼来,看到楼前肃立的哨兵和箍的白线,这种感觉又被放大、加强了一倍。他们出来是去吃早饭的,餐厅在前院招待所里。王田香像个主人似的,一路招呼着带他们去。虽然夜里没睡好,但王田香的精神还是十足,脸上一直闪着足够的神采,好像奉陪的是一群远道而来的贵宾。这也给他们增加了那种庄严和贵重感,因为王田香一般是不做这种事的。 待大家离去,对面的东楼便溜过来两个人,着便衣,携工具箱,由张胖参谋领着,在楼里楼外、楼上楼下认真察看一番,好像是在检查什么线路。张司令是吃过早饭的,这会儿没事,便随着他们把楼里楼外看了个遍。 四 这是一栋典型的西式洋楼,二层半高,半层是阁楼,已经封了。 二楼有四个房间,锁了一间,住了三间。看得出,金生火住的是走廊尽头那间。这是一个小房间,只有七八个平米大,但设的是一张双人床,看上去挤得很。它对门是厕所和洗漱房。隔壁住的是顾小梦和李宁玉,有两张单人床,一对藤椅和一张写字桌,是一间标准的客房。据说这里以前是钱虎翼的文房,撑在窗台外的晒笔架至今都还在,或许还可以晾晒一些小东西。其对门也是一间客房,现在被锁着。然后过去是楼梯,再过去则是一个东西拉通的大房间,现由吴志国住着。这个房间很豪华的,前面有通常的小阳台,后边伸出去一个带大理石廊柱和葡萄架的大晒台底下是车库。几年前,钱虎翼上任时,张司令曾陪他来此看过,当时房间里乱得很,地板被撬成一堆,大家具四脚朝天,小家什东倒西歪,几处墙面和天花板都被开了膛,破了肚,一派遭过重创的败相。但他还是被它可以想见的阔气和豪华震惊了:紫木地板,红木家具,镀金铜床,欧式沙发,贵妃躺榻,水晶吊灯,釉面地砖……都是千金难买的玩艺。后来钱虎翼把它们修复了,他又来看,果然是好得很,比前面招待所里唯一的一套将军房还要上档次。正是这个房间一度诱惑过他,钱虎翼死后身边人都劝他来这里住,他也动了心思。但犹豫再三,还是没来。几个月前,他差人把两幢楼里能搬动的一些贵重物都搬到前面招待所里,有的秘藏了,有的布置到将军套房里,屋子则丢给招待所,令他们改造成客房,用来经营。 张司令所以要改造这两栋楼,一来是闲置可惜了,二来是想把前院不堪的污秽事转移到后院来,好避人耳目。应该说主意是不错的,只是实施不了。要知道,前院的妓女们都是被那场著名的凶杀案吓坏的,案发后她们中大多是来现场看了的。少数新来的虽说没有亲眼见过,但听这个说那个讲,耳膜都听得起了茧。看的人觉得可怕,听的人觉得更可怕。可怕互相传染,恶性滋长,到后来人都谈之色变。不谈吧,也老在心里吊着,晃悠着,搞得连大白天都没一个人敢往后院来逛一逛。事情就发生在她们身边,一切犹在眼前,死鬼的阴魂尚在竹林里徘徊不散,你却叫她们来这边做事,有客无客都要在一群死鬼中度过漫漫长夜,这无异于要她们的命!她们的身子是贱的,可以供人玩笑,名誉也是可以不要的,但命总是要的,不可以开玩笑的。 不来! 坚决不来! 宁愿走人也不来! 就这样,楼是改造好了,但人改造不好,而且短时间内看来也是难以改造好的。除非把这拨人都遣散了,换人。但这又谈何容易,比招兵买马都难呢。兵马招不来.
Ⅳ 十大国产谍战剧排行:伪装者垫底,第一名为什么是潜伏
第十名:《伪装者》要说这部谍战剧的冠军《潜伏》,肯定是让人印象深刻。这部改编自作家龙一的同名短篇小说的《潜伏》,从它播出那天起,至今无人超越。
1945年全国解放前夕,国民党军统总部情报处的余则成(孙红雷饰演),经过我方人员的多次争取,终于弃暗投明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是组织上决定依旧让余则成待在原来岗位,执行潜伏任务。
国民党天津保密局高手众多,老奸巨猾的吴站长,大智若愚的谢若琳,奸诈狡猾的李涯等等,余则成真的步步惊心,每一天都好像是在火中取栗,最终的结局催人泪下,姚晨饰演的妻子等着余则成的归来,而余则成却还是被迫离开。
上榜理由:“优秀的剧本、出色的演员、精良的团队”三者缺一不可,这才把余则成这样一个卧底,策反潜伏到最后执行任务,演绎的如此惊心动魄。整个故事环环相扣、合情合理,让人看得大呼过瘾。这部《潜伏》绝对算得上是谍战剧中的巅峰之作。
Ⅳ 麦加《暗算》中容金珍的原型是谁
容金珍是麦加《暗算》的角色。容金珍没有原型。
《暗算》是中国当代作家麦家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03年。
《暗算》分为《听风者》、《看风者》、《捕风者》三部分,每部分含有若干故事章节,有七个叙述者,都以第一人称分别叙述了自己的故事,而以叙述者之一的记者“麦家”巧妙地将其串联起来。
小说通过这种诡异迷离的叙事方式和幻疑莫测的悬念情节,展示了一个有别于人们固有印象的特工世界,重新诠释了特工的悲剧宿命。
2005年,《暗算》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2012年,《暗算》被改编成电影《听风者》。 2008年,《暗算》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
(5)2018捕风者电影剧情介绍扩展阅读:
容金珍是当代著名小说家麦家长篇小说《解密》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大智若愚的数学天才,后来成为我国重要的解密专家,为保卫国家安全做出了特殊的贡献。2015年由著名导演安建执导、冯骥任编剧改编青春励志谍战电视剧,并由演员陈学冬(Cheney Chen)扮演。
容金珍(男一号):21岁,外号容大头,江南大盐商容氏第十代传人,有着高智商的“傻子“天才,善良纯真的内心在经历了一系列离别,失忆,失恋等最终成为破译“701“密码的功臣。
金牛座:内秀,自闭,善良,坚韧,重情。一朵被抛弃的生命之花,长在绝境中才能绽放。
Ⅵ 听风者的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听风者》改编自麦家的谍战短篇小说。麦家看过《无间道》的第一和第二部,印象很好,直到看了《窃听风云》,当时已经写了《听风者》的麦家突然发现,原来在香港也有人关心侦听这个行当,并当下觉得如果《听风者》和《捕风者》拍成电影,麦兆辉、庄文强将是最佳导演。后来美亚电影公司买了电影的版权,而麦家也得知华策影视正在跟麦兆辉、庄文强接洽要拍《捕风者》,所以跟美亚老总力荐麦庄拍《听风者》,麦兆辉、庄文强顺利入局。
在麦家的原著小说《暗算》里,把搞监听的人称为“听风者”。庄文强和麦兆辉表示,虽然电影取名《听风者》,但故事与原著有很大的改动。根据梗概可以看出,原著中去寻找听风者的安在天,如今在电影里变成了女性张学宁,而围绕在她身边的,既有曾经的求爱者又有新登场的听风者,很有点三角恋的关系。
Ⅶ 《暗算》 的小说电影电视剧有哪些不同
人分三六九等,肉分五花三层。同样是小说,有的就可以改成电影电视剧,翻拍翻拍再翻拍,有的却只能放在书店里无人问津,归根到底还是和小说本身的质量有关。在国外,好多小说好哪怕不是上乘之作也会被制片人们拿出来拍成电影电视剧形成大热,远有《福尔摩斯》、《基督山伯爵》、《安娜卡列宁娜》,近有斯蒂芬金的作品无数,还有轰动全球的《冰与火之歌》。这些作品通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小说的延展性大,可以经得起时间和地域的推敲,完全打破了大多数小说的局限性。
在中国,好的小说早在几十年前就成了影视剧成功的必备保障了,尤其是近几年影视市场如此火爆,好多小说的被改编速度更是快的惊人。一个版本刚刚播完,另一个版本就粉墨登场,还不说翻拍正在筹备中。
素有“中国谍战小说之父”的麦家2004年获得茅奖的小说《暗算》就是被改编比较频繁的一个。这里有必要先要做一个小贴士,那就是《暗算》究竟有几个故事?几个主人公?不少人看过《暗算》电视剧会纳闷,为什么主人公一会儿是瞎子阿炳,一会儿又变成了女破译家黄依依。而暗算的电影版《听风者》干脆没有了黄依依,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暗算》小说的独特性上。它一共包含了五个故事,三个篇章。阿炳和黄依依分别属于《听风者》《看风者》,里面还有一个在电视剧和电影中都未出现的《捕风者》。
好了,书归正传,既然如此,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比较一下,《暗算》的小说,电影,电视剧,三个版本有什么不同,也方便喜欢这部小说的书迷、影迷们闲时看看。
1、阿炳还是阿兵,傻傻分不清
一个贫困水乡的智障男青年生就一双能听到苍蝇交配的“顺风耳”,被701神秘人物领进禁地,连破奇功,最后也败在了耳朵上,因为听出了自己刚出生的孩子一声啼哭,断定这孩子的亲爹不是自己羞愧自杀断送了性命。这样一个天才、奇才、怪才,又命运如此戏剧性,不被改编才怪呢。虽然阿炳在小说中命运不济,但是它却是被改编命运最好的一个。《暗算》同名电视剧播出后,该电视剧获得了空前好的收视率,也成了当年所有电视剧奖项的夺奖热门。2013年,根据《暗算》的第一个部分“听风”改编的电影《听风者》上映,同样取得了票房口碑的双丰收。但是,细心的观众会发现,阿炳变成了阿兵,王宝强变成了梁朝伟,从丑陋变成了英俊幽默,打扮时尚洋气的很。那么到底两个人哪个更符合原著呢?
2、师傅还是师母,听风者的伯乐身份成谜
相信大家还记得《听风者》里有一个画面是周迅牵着一根拐杖带着梁朝伟扮演的听风者第一次走进神秘701。可是看过小说和原著的会想,咦,小说里带阿炳到701的不是男的吗?怎么变成了周迅?还用一个知名交际花,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身份掩盖自己701的身份?这恐怕就是电影的特性决定的了。电影的主要观众是女人,女人爱看大银幕上谈情说爱,如果《听风者》的主角只有一个梁朝伟没有女性角色和他搭配,那不是白白浪费了众人yy的机会?所以,和阿兵离得最近的只有他的老师,也就是电视剧《暗算》中的安在天,小说中的“我”,《听风者》中的张学宁,那这个角色自然也就顺理成章变成了女人,并且和阿兵玩儿起了暗恋和被暗恋,在大时代背景下上演有那么点悲情主义的浪漫故事,这恰恰是女性观众喜欢的。在这里,“谍战”只是一个背景,一个噱头,一个让男女主角走到一起的线,阿兵是否能够破译和怎么破译密码都已经不重要了。
3、阿炳的耳朵究竟有多神?《暗算》的“听风”故事,主要讲的就是靠耳朵吃饭的家伙,阿炳是其中最传奇的听风者。那么他神奇的耳朵究竟有多神呢?据说,在“我”去找他的时候,询问他村里的人,村里人都不敢大声说话,说可能我们现在说的话都飘到他耳朵里去了。后来,进了701,一只母狗带着小狗在外面,他竟然能听出有几只公狗几只母狗来。私以为,这简直赶上西游记里的顺风耳了,还带自动辨别性别功能。可是这些神奇的情节在《听风者》电影中全部被删除。电影嘛,大情节大场面,可以展现可歌可泣的爱情怎么会在乎这些细节,再加上,梁朝伟一个人足以,他说我是听力奇才就是奇才,谁还会质疑呢。在这一点上,不得不说句公道话,《暗算》的电视剧拍的是最终于原著的,不仅表现了小说中写的小桥段,还增加了个别细节,如保卫科的人子弹少了两发,大家找了半天怕特务偷了去,最后发现阿炳拿来做耳塞塞住了耳朵。这些,都是电视剧中特意增加的。使得观众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真切的感受阿炳的奇特,从而记住这个人物。
4、老鬼,怎么又是老鬼
看过《风声》的人都知道,那么多人关在一个别墅里几天几夜最后拼了性命就是为了找出谁是老鬼。老鬼成了电影的线索中心,并且也成了麦家电影的主要标志人物。这也就难怪《听风者》里,好好的安在天要变成周迅,延续《风声》把老鬼再插入里面。《暗算》小说其实根本就没有老鬼这个人物,也和《风声》的故事没有半毛关系。但是这样一来,喜欢《风声》的观众有福了,会把《听风者》当成它的前传。可是这样做也消弱了“听风”本身作为故事个体的戏剧张力,把原著小说的精彩稀释了不少。其实,“老鬼”,阿炳,阿兵,安在天,无论他是谁,都是701庞大破译体系中的独立个体。用这样一个公式可以来表明他们的关系:
701= 安在天+阿炳+ 阿兵+ 黄依依+ 老鬼+ N
《暗算》小说 > 《暗算》电视剧>《听风者》电影
5、阿炳的真正结局是什么?
阿炳的耳朵监听到了敌人电台无数,是701的大英雄,却有着天才都有的脆弱和敏感。他自尊心极强,丝毫不许别人怀疑他耳朵的能力,极为自负又极度自信,还封建的很。他一心想给母亲抱孙子就找了小护士结婚,没想到却因为孩子出生时听到婴儿啼哭断定了孩子亲爹另有他人最后含恨触电身亡。电视剧《暗算》中保留了小说设置的情节,还给林晓芳增加了戏份。《听风者》里面,阿炳的这些性格都被梁朝伟的星光掩盖,阿兵不仅和自己的伯乐谈起了恋爱,还最后失明复明再失明。戏剧性是有了,却也荒诞的过了头儿,有点儿太小儿科了。
Ⅷ 解密容金珍原型是谁 电视剧解密容金珍有历史原型吗
由麦家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解密》中有着高超的数学天赋的容金珍,被选入了神秘组织701之中,从事破解密码的工作。这部电视剧本来是一部小说,因此人们对容金珍原型十分的感兴趣,那么容金珍原型是谁呢?
有人猜测故事的主人公容金珍是以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为原型写成的,但是这种说法是毫无依据的,胡乱地猜测并没有用。那么对于容金珍的原型是否有权威说法呢?当然有,就是原著的作者麦家。
下面是作者的原话:
其实,我的小说多数是这样,是靠着一点点契机凭空编造出来的,没什么资料,也不作任何采访。以为这样弄出来的东西总不会有人对号入座,不会被历史责难。奇怪的是,这些年我几部稍有影响的小说都有人对号入座,他们以各种方式与我取得联系,指出我作品的种种不实或错别之处。有个人更奇怪,说我《解密》写的是导弹之父钱学森。奇怪踏上了旅程,更奇怪的肯定还在后面。《黑记》写的是一个姑娘,她乳房上长有一块黑记,黑记有点神秘,有性欲,触摸它比触摸粉红的乳头还叫她激动。这完全是个幻想加幻想的东西,但也有人来对号,找到当事医生,指控他泄密。真是对不起那位医生了,他连我是男是女都不知晓,怎么跟我泄密呢?《暗算》就更不用说了,由于电视剧的火爆,来找我论是非的人更多,以致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蛰居在乡下,因为找的人太多,已经影响到我的正常生活。这些人中有位高权重的将军,也有准701机构里的那些阿炳、黄依依、陈二湖式的人物,或者是他们的后辈。他们中有的代表个人、家庭,有的代表单位、组织,有的来感谢我,有的来指责我。感谢也好,指责也罢,我总是要接待,要见面,要解疑答问。其实我要说的都大同小异,所以一度我就像祥林嫂一样,不时老话重弹。
这当中有一个人,他的来意有点暧昧,既不是来感谢我,也不是来指责我。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不是来听我讲的,而是来对我讲的。他来自上海,姓潘,名向新,是个化学教授,年前刚从某大学退休,赋闲在家。他随意而来,却在我人生中留下了浓重一笔。
是去年元月上旬,潘教授应邀来四川师范大学讲课,其间通过我朋友跟我联系上,并由我朋友做东,一起去郊外吃了一餐野菜宴。席间,教授谈理说文,妙语连珠,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甚至把我和他的主业——小说和化学,两个南辕北辙的东西巧妙地连在一起,说:好的小说就是化学,对生活作化学处理;反之(差小说)则为物理,拘于事实,照搬生活。云云。对错姑且不论,但说法新奇,令人难忘。席间也谈起《暗算》电视剧,他说他刚看过,上海电视台正在播,每天三集,他跟着看了一道,后来又买碟子将第三部《捕风者》重看一遍。以他的学养和智识,一个东西看上两遍,那东西基本上就成了他的,大小情节,包括细节,无不通晓。他没有做好坏评价,只是问我这个故事有无出处,并恳请我实话实说。对一般人我不一定会如实招来,但对他这种智者,我担心招摇撞骗会被他识破,加上碍于朋友的情面关系,我不便妄言,只好如实相告。
坦率说,《暗算》的第一部《听风者》和第二部《看风者》的故事,尚有一定原型,比如第一部里的瞎子阿炳,源于我家乡的一个傻子,他叫林海,四十岁还不会叫爹妈,生活不能自理,但他目力惊人,有特异禀赋,以致方圆几公里内,几千上万人的个性和家史,他都可能通过目测而知而晓,朗朗成诵。我所做的工作不过是刺瞎了他灵异的眼睛,让他的耳朵变得无比神奇。至于第三部《捕风者》的故事,真的,纯属是虚构的,如果一定要问出处,勉强有两个:一个是记忆中的老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另一个是曾经在北京盛行一时的杀人游戏。两个东西其实是一回事,都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寻找凶手,我甚至怀疑后者本身就源自前者。追根究底,是2001年,我们单位成都电视台要为建党八十周年拍部献礼片,让我写本子,我拉上好友何大草一起编了一个叫《地下的天空》的两集短剧,要说创作灵感就是电影《尼》,顶多是把故事革命历史化而已。两年后,我在鲁迅文学院读书,同学中风靡玩杀人游戏,我觉得很有趣,便激发了重写《地下的天空》的热情。《捕风者》的故事其实就是这样,是我借一个经典的套子,凭我擅长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对谍报工作的感情,反反复复磨蹭出来的。
各位,看明白了吗?容金珍是没有原型的,如果非要说有,那就是作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