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电影有那些国际大奖
我个人总结空首应该是有六个。
1、金像奖
2、金鸡奖
3、金马奖
4、金爵奖
5、百花奖
6、华表奖
1、金像奖
台湾金像奖,创立于1962年,是华语三大奖项中历史最长的,一年一届,除了台湾的评审团还会有国外的评审团加入,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大陆地区没有出参加,但国际化的金马奖含金量是最高的。
2、金鸡奖
创立于1981年,每两年一届,与百花奖隔年轮流举办,一般由专家组+中国影协+中国文联+大众评委组成,由于国内放映的电影审核制度比较严格,很多电影无法上映,也导致了其有一定的局限,但近年来表现逐渐要超越金像奖。
3、金马奖
香港金马奖,创立于1982年,金马奖一般只颁发给香港地区的影片,拥有很强的地方保护色彩,而且香港电影逐渐下滑之后,其在华语电影奖项含金量排名穗并也逐渐下降。
4、金爵奖
创立于1993年,猜亏迹中国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最高奖项,由来自世界各地的评委组成评委团,近年来在国际上的影响也在不断,含金量越来越高。
5、百花奖
百花奖创立于1962年,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文联联合主办,体现了新中国人民对于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追求。与金鸡奖隔年评选一次。
6、华表奖
华表奖设立于1994年,由中宣部、广电总局和国家电影局主办电影奖项,2005年后每两年举办一次,和金鸡奖、百花奖合成国内三大电影奖项。
B. 世界六大电影大奖 中国获得世界电影大奖的影片和导演 具体的获得时间
1987年
张艺谋 《老井》获第7次夏威夷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奖。
1988年
张艺谋 《红高梁》获第38届西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1989年 。
吴子牛 《晚钟》获第39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奖----银熊奖。
1990年
谢飞《本命年〉获第4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张艺谋《菊豆》法国第43届戛纳电影节路易斯·布努埃尔特别奖、
1991年
西影厂和台湾合拍故事片《大红灯笼高高挂》获第48届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
1992年
《秋菊打官司》获第十四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和“最佳女演员奖”。
1993年
《香魂女》(导演:谢飞)、《喜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获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血色清晨》、《四十不惑》、《双旗镇刀客》、《妈妈》获第四十三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电影论坛奖。
《找乐》(导演:宁瀛)获第四十三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电影论坛奖和特别荣誉奖;
《霸王别姬》(导演:陈凯歌)获法国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金棕榈奖”和国际影评联盟大奖;洛杉矶影评家协会最佳外语片奖;日本福冈第38届亚太电影节最佳导演和最佳剪辑奖。
《菊豆》(导演:张艺谋)获保加利亚瓦尔纳市首届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巩俐),巩俐还获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大红灯笼高高挂》(导演:张艺谋)获英国影视艺术学院最佳外语片奖、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比利时电影评论家协会大奖。
1994年:
1995年
《红粉》(导演:李少红)获第4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优秀单项奖视觉效果“银熊奖”。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导演:张艺谋)获第4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电影技术奖”;被美国全美影评人联盟评为年度格里菲思电影奖“最佳外语片奖”;获美国第61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年度电影奖“最佳摄影奖”。
奖”。
1996年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导演:张艺谋)获69届奥斯卡摄影奖提名。
《太阳有耳》(导演:严浩)获4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国际电影评论协会奖”和最佳导演“柏林银熊奖”。
《红粉》(导演:李少红)获第27届印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孔雀奖。
1999年
张艺谋《一个都不能少》获第五十六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C. 国际电影奖项含金量排名
1. 美国奥斯卡金像奖:被誉为电影界的“终极荣誉”,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奖项之一。
2. 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其颁发的金熊奖是国际电影界的重要荣誉,电影节以鼓励创新和艺术表现著称。
3. 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在这里颁发,该奖项代表着电影艺术的高度成就,威尼斯电影节也是历史最悠久的国际电影节之一。
4. 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是该电影节的顶级奖项,戛纳电影节以其对电影艺术的推动和发现新人才而闻名。
5. 金球奖:它是美国电影和电视领域的重要奖项,涵盖了多个娱乐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6. 英国电影学院奖:通常被认为是电影界的国际风向标,其颁发的奖项代表了英国及世界电影的高水平成就。
7. 法国凯撒奖:这是法国电影界的最高荣誉,表彰了法国电影业的卓越贡献和艺术成就。
8. 欧洲电影奖:由欧洲电影学院颁发,旨在促进欧洲电影文化的多样性和卓越性。
9. 印度国际电影节:被称为“印度电影界的奥斯卡”,其观众奖是对电影人莫大的认可。
10. 亚太电影大奖:这个区域性电影节肯定了亚太地区电影制作的杰出成就,涵盖了广泛的电影艺术形式。
上述奖项共同构成了国际电影界的荣誉体系,各具特色,对推动全球电影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D. 第六届亚洲电影大奖最终成就
第六届亚洲电影大奖揭晓了其最高荣誉——“亚洲电影终生成就奖”,这一殊荣被授予了香港电影界的杰出女性导演许鞍华。作为女性电影工作者中的首位获奖者,许鞍华的成就备受瞩目。
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许鞍华就已在香港电影界崭露头角,她的作品屡次赢得赞誉。她的导演生涯中,始终坚持创作,不仅在主流电影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而且每部作品都蕴含深刻的社会洞察,让人深思。2011年的电影《桃姐》中,她与刘德华合作,并请来久违银幕的叶德娴担纲女主角,叶德娴凭借此片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荣获最佳女主角奖。
许鞍华早期的作品,如探讨社会边缘人和新移民问题的作品,引起广泛关注。例如1990年的半自传体电影《客途秋恨》,尽管以家庭伦理为主题,却以其深刻的情感描绘打动了观众的心。近年来,她执导的“天水围系列”——《天水围的日与夜》和《天水围的夜与雾》——聚焦香港家庭和新移民的生活冲突,两部作品都得到了多项提名,其中《天水围的日与夜》更是赢得了第二十八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四项大奖,凸显了她的导演才华。
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主席王英伟对许鞍华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她在20世纪70年代末便加入了香港新浪潮的行列,不仅在既有的电影类型中创新,还开创了新的通俗电影类别。自1979年起,几乎每年都有她的新作面世,无论电影风格如何,她都能游刃有余,赋予作品更丰富的内涵。
2012年3月,“第六届亚洲电影大奖”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了盛大的颁奖典礼,共有14个奖项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伊朗电影《一次别离》入选5项提名,《桃姐》女主角叶德娴获得第五座后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