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城南旧事》主题曲——送别歌词
歌曲:《送别》
谱曲:约翰·庞德·奥特威
编词:李叔同
歌词: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1)电影插曲送别简谱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
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社会影响:
1、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送别》是作为在新式学堂中教授的学堂乐歌,广为传唱,受到大众的深爱。
2、1970年代和1980年代,《送别》作为插曲或主题曲分别出现在电影《早春二月》和《城南旧事》中,更使其脍炙人口,传唱不息。
3、1997年中国摇滚乐队唐朝乐队在其第二张专辑《演义》中对《送别》作了改编演唱。
4、1990年代电视剧《千王之王重出江湖》中,也使用了《送别》作为插曲。
5、2010年电影《让子弹飞》片头使用歌曲《送别》,用以说明该电影所述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
6、2013年电影《厨子戏子痞子》电影插曲为歌手朴树翻唱的版本《送别》,朴树的版本采用了完整版的歌词。
② 送别的简谱
《送别歌》,是一首由艺术家李叔同作词的中文歌曲。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
二十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送别》是作为在新式学堂中教授的学堂乐歌,广为传唱,受
到大众的深爱;1970和1980年代,《送别》作为插曲或主题曲分别出现在电影《早春二月》和《城南旧事》中,更使其脍炙人口,传唱不息。
③ 歌曲《送别》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啊
以《送别》为题的歌曲有好多,这里介绍一首老电影《怒潮》的主题曲《送别》。
老电影《怒潮》的主题曲《送别》这首歌曲创作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均由郑洪作词,巩志伟作曲,著名歌唱家孟贵彬演唱。《送别》是该片的主题曲,这首歌是在影片中农友们含泪相送他们的领路人之时,渔鼓老人唱的一首凄楚、悲壮的送别曲。本歌是一曲充满友谊深情的歌,歌曲层层抒发了处在革命关头的农友乡亲,送别受错误路线排挤打击、被迫离开战斗岗位的革命领路人时的感人情景,表达了他们对革命领路人的崇敬、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愤懑、对胜利的向往以及与战友话别时的苦痛惆怅等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心情。这首歌痛而不悲,忧而不伤, 歌声将主人公错综复杂的感情深沉地交织在一起,抒发了革命人民对党对战友的深情厚谊。歌曲创作时,以《孟姜女》等民间小调为范本进行了再创作,感情深沉细致,旋律宛转流畅。歌曲在烘托电影主题、创造气氛表现主人公内心情感等方面起到了突出作用,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流行全国,成为多年来久唱不衰的电影歌曲。
孟贵彬,男,1926年出生,男高音歌唱家。直隶(今河北)深县人。1940年参加八路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一二0师战斗剧社演员、西北军区战斗剧社音乐股副股长。建国后,任西南军区文工团歌剧队队长。1958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声乐进修班。后历任总政治部歌舞团独唱组组长、国防科委文化部副部长兼文工团团长。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64年获三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会演优秀创作奖。
以下是电影怒潮插曲《送别》的简谱。
④ 钢琴曲送别的简谱
钢琴曲送别的简谱如图所示:
《送别》是作者李叔同写的一首歌曲,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这种美国歌曲在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
(4)电影插曲送别简谱扩展阅读:
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送别》是作为在新式学堂中教授的学堂乐歌,广为传唱,受到大众的深爱。
1970年代和1980年代,《送别》作为插曲或主题曲分别在电影《早春二月》和《城南旧事》中,更使其脍炙人口,传唱不息。
1997年中国摇滚乐队唐朝乐队在其第二张专辑《演义》中对《送别》作了改编演唱。
1990年代电视剧《千王之王重出江湖》中,也使用了《送别》作为插曲。
2010年电影《让子弹飞》片头使用歌曲《送别》,用以说明该电影所述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
2013年电影《厨子戏子痞子》电影插曲为歌手朴树翻唱的版本《送别》,朴树的版本采用了完整版的歌词。
⑤ 急求《送别》二重唱的歌曲和简谱
歌名是《送别》
歌词: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问君此去几时来)
夕阳山外山(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人生难得是欢聚)
今宵别梦寒(唯有别离多)
是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
⑥ 电影《怒潮》(送别)歌曲简谱
电影《怒潮》插曲(送别)曲谱、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