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影星胡蝶的简介
胡蝶(1908-1989.4.23),原名胡瑞华,生于上海,祖籍广东鹤山,中国早期著名女演员。
胡蝶是横跨中国默片时代和有声片时代的影星,早期与阮玲玉同为中国无声电影的代表性演员。胡蝶一生饰演过娘姨、慈母、女教师、娼妓、舞女、阔小姐、劳动妇女等多种角色。
1931年主演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1933年元旦,上海《明星日报》发起“电影皇后”评选活动,胡蝶以21334票的最高票数当选。
胡蝶晚年移居加拿大,1989年病逝于温哥华,遗言留下一句“蝴蝶(胡蝶)要飞走了。”
代表作品:
《歌女红牡丹》、《姊妹花》、《空谷兰》、《胭脂泪》、《后门》等。
Ⅱ 胡蝶:我不认识张学良,怎会跟他跳舞算了,我还是飞走吧
109年前,1908年3月23日,九一八张学良跳舞谣言下的电影皇后胡蝶出生
九一八张学良跳舞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却完全是空穴来风。戴笠“金屋藏娇”的YY,同样也是子虚乌有。谣言如此可怕,几十年也不散去,哪怕蝴蝶都飞走了……
喜爱电影的小姑娘
1908年3月23日,胡蝶出生于上海。祖籍广东省鹤山县。幼年随父亲四处迁走,学会讲一口"京片子"、广东话、上海话等。9岁回到广东,进入广州培道学校读书,度过整个少年时期。16岁时,胡蝶随家人迁回上海。
1924年初,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电影史上里程牌式的作品《孤儿救祖记》在上海公演。这部片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观众,这其中包括年仅16岁的胡蝶。
受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影吸引,胡蝶投考了中国第一家电影学校——上海中华电影学校,成为首届训练班学员。考入影校后,胡蝶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戏剧、电影理论和表演方面的课程,她尤其喜欢表演课程。
结业后,胡蝶在大中华影片公司的《战功》一片中出演配角,开始了近半个世纪的电影演员生涯。后相继在友联、天一等影片公司主演《秋扇怨》、《梁祝痛史》、《铁扇公主》等二十余部古装片。
电影明星的崛起
1928年(20岁),进入明星影片公司,曾主演《白云塔》、《火烧红莲寺》、《啼笑因缘》、《空谷兰》等影片。
1933年(25岁),主演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她把一个忍受丈夫虐待与压榨而毫无反抗、心地善良又有几分愚昧的女性刻画得相当成功。观众第一次从银幕听到戏曲唱白。影片上映后,全国震动。
1933年,夏衍等人推出左翼电影的开山作《狂流》。影片以1931年波及十六省的长江大水灾的“狂流”为背景。影片一扫陈旧之风,别开生面,被誉为“中国电影新的路线的开始”。胡蝶在影片中出演水患区的农村姑娘秀娟,她的表演十分刻苦,成功诠释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反抗精神,受到好评。这部电影堪称胡蝶演艺生涯中的里程碑式作品,也是中国黑白影片的经典之作。
她主演的《姊妹花》是她表演艺术的高峰。在影片中,她一人饰演有着不同生活道路的双胞胎姐妹大宝、二宝,把两个身份悬殊、性格各异的女性刻画得非常成功。1934年春节,作为贺岁片问世的这部影片,受到观众的热捧,连映两月有余,天天爆满,创造了当时国产片的最高票房纪录。后来到东南亚、日本、西欧诸国演出,也大获好评。
九一八跳舞事件
1931年,东北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她和张学良的“跳舞事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当时胡蝶正随剧组赴北平拍摄《自由之花》、《落霞孤鹜》和《啼笑因缘》的外景。
日本通讯社四处散布“九一八”之夜张学良与红粉佳人胡蝶欢歌共舞的谣言,致使舆论四起。上海《时事新报》还刊出了广西大学校长马君武作的打油诗,“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正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这首诗很快不迳而飞,一时之间胡蝶成了“红颜祸水”的代名词。
之后胡蝶在《申报》上登载辟谣启事:“蝶亦国民一分子也,虽尚未能以颈血溅仇人,岂能于国难当头之时,与负守土之责者相与跳舞耶?‘商女不知亡国恨’,是猪狗不如者矣!”表现了民族气节凛然大义。明星电影公司导演张石川及全体演职员,也在《申报》等报刊上发表声明为胡蝶作证。
尽管事后胡蝶在报上辟谣,不少人仍将信将疑,这件事成为伴随胡蝶一生的阴影,她终生耿耿于怀,后来在她晚年的回忆录中,还发出这样的感叹:“该结束这段莫须有的公案了吧?”。
三连冠的电影皇后
1933年元旦,上海《明星日报》发起了一场评选电影皇后活动。在选举过程中,三位著名电影女明星——明星公司的胡蝶、联华公司的阮玲玉、天一公司的陈玉梅的票数非常接近。竞争相当激烈。结果胡蝶得21334票,陈玉梅得10020票,阮玲玉得7290票,胡蝶以巨大的优势胜出,获得了“电影皇后”的称号。
在一年内,胡蝶又获得了英商中国肥皂公司的“力士香皂电影明星竞选”第一和“1934年中国电影皇后竞选”的冠军, 两年之内“三连冠”。
1935年初,苏联在莫斯科举行国际影展,中国电影界首次被正式邀请参加国际电影节,由于胡蝶是《姊妹花》的女主演,是代表团中惟一的演员代表。她的出现,令国际影坛惊叹,被誉为“中国的葛利泰· 嘉宝”。
有骨气的艺人
1935年底,胡蝶与潘有声结婚,在上海九江路的圣三一教堂举办了中西合璧式的婚礼。1937年11月,上海失守。不久,明星公司被日军占领,从此不复存在。此时丈夫潘有声已在香港发展事业,于是胡蝶携同家人避居香港。胡蝶和潘有声度过了一段堪称幸福的生活。
1941年12月25日,香港向日本投降。她把香港投降日称为又一个“蝶耻日”。日方曾重金邀请胡蝶出演《胡蝶游东京》,但被她以自己已经息影,而且有了身孕,短期内无法再现银幕为由,严正拒绝。
1942年,胡蝶夫妇领着两个年幼的儿女终于回到广东曲江。后被邀请到陪都重庆,拍摄抗战电影《建国之路》。有传言在重庆时期,胡蝶一直被戴笠霸占。其实戴笠只是给胡蝶安排住所,却被恶俗地讹传为“金屋藏娇”。
52岁的亚洲影后
1946年(38岁),胡蝶为香港大中华公司拍摄了《某夫人》、《锦绣天堂》等片。1949年潘有声逝世后,胡蝶停止拍片10年之久。直到1959年(51岁),她应邵氏公司邀请先后拍摄了《街童》、《两个女性》、《后门》等片。
其中以《后门》一片最为出色。它是一部伦理教育片,由著名导演李翰祥执导,胡蝶在片中扮演女主角徐太太。1960年,在日本举行的第七届亚洲电影节上,《后门》获得最佳影片金禾奖,胡蝶获得最佳女主角奖。同年,该片再获日本文部大臣颁赠的最佳电影奖。52岁的胡蝶跃登“亚洲影后”的宝座。
1966年(58岁),胡蝶参加了《明月几时圆》、《塔里的女人》两片拍摄之后,正式退出了影坛。
胡蝶要飞走了
在台湾住了几年后,1975年(67岁),移居加拿大温哥华。1989年(81岁),在温哥华病逝。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是:“胡蝶要飞走了!”
她在《胡蝶回忆录》里说:“关于(在重庆)这一段生活,也有很多传言,而且以讹传讹,成了有确凿之据的事实,现我已年近八十,心如止水,以我的年龄也算得上高寿了,但仍感到人的一生其实是很短暂的,对于个人生活琐事,虽有讹传,也不必过于计较,紧要的是在民族大义的问题上不要含糊就可以了。”
Ⅲ 中国第一片电影叫什么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叫《歌女红牡丹》。
《歌女红牡丹》是由明星影片公司出品,张石川执导,洪深编剧,蝴蝶、王献斋主演的剧情片,于1931年3月3日在上海光陆大戏院试映、1931年3月15日在新光大戏院公映。
该片讲述了歌女红牡丹在嫁给生活堕落的丈夫陈发祥后,不仅受尽折磨和痛苦,艺术生涯也走向衰落,但她毫无怨言终将丈夫感动的故事。
(3)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主演蝴蝶扩展阅读:
角色简介
1、红牡丹——演员 蝴蝶
坤角名伶,色艺双绝,因从小习演旧戏深受封建礼教熏陶,长大后不幸嫁与无赖丈夫一直遭受非人对待,不仅受尽折磨和痛苦,艺术生涯也走向衰落。但她恪守三从四德,毫无怨言,终于将丈夫感动。
2、陈发祥——演员 王献斋
茶园老板的亲弟弟,本是顽皮赖骨,婚后无所事事,骄奢淫逸,不知收敛。因无钱可供挥霍,迫红牡丹出卖女儿不成,心情懊恼的他失手杀人后被捕入狱,在红牡丹的托人营救下出狱,终于幡然悔悟,改邪归正。
Ⅳ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叫什么
1931年3月,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故事片《歌女红牡丹》在新光大戏院公开上映,该电影为蜡盘发音,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摄。
拍摄于1931年的电影《歌女红牡丹》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部电影中成功地插入了一首歌曲,打破了人们看电影无须带着耳朵的习惯,一首歌曲,也使国产片带给了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1931年6月21日,又试映了我国第一部片上发音的有声片《雨过天晴》。
(4)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主演蝴蝶扩展阅读:
在《歌女红牡丹》上映之前,我们的电影技术停留在完全无声的状态,所以《歌女红牡丹》中的歌曲带给了人们更好的体验,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不过,真正意义的有声电影,还是应该包括三大要素:一是对白,即人物之间的对话,当然也包括自言自语;二是音乐,即配乐和歌曲;三是音响,就是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和人工合成的声音。这三种声间现在来说即为电影声音的三要素。
中国具备这三要素的第一部电影是1934年拍摄的《桃李劫》,这部电影的问世又为中国电影史写下重要的一笔。
这部电影成功地运用了歌曲、音乐、和音响等多种声音元素,将声音有机地纳入到了电影的叙事进程,极大地拓展了叙事空间,声音与画面形成了丰富的语言结构关系,电影的艺术创作形式也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Ⅳ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叫什么
1931年3月,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公开上映,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由此问世。 《歌女红牡丹》由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主演蝴蝶等。影片描写女歌手红牡丹嫁给生活堕落的丈夫后,不仅备受凌辱,艺术生涯也走向衰落。但当丈夫卖掉女儿,又因失手杀人入狱后,红牡丹却忍辱负重,恪尽妇道,努力拯救自己的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