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影的拍摄手法和电视剧的有什么不同
这是电影: 蒙太奇,是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是法语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意为构成和装配。后被借用过来,引申用在电影上就是剪辑和组合,表示镜头的组接。 简要地说,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由此可知,蒙太奇就是将摄影机拍摄下来的镜头,按照生活逻辑,推理顺序、作者的观点倾向及其美学原则联结起来的手段。首先,它是使用摄影机的手段,然后是使用剪刀的手段。 当然。电影的蒙太奇,主要是通过导演、摄影师和剪辑师的再创造来实现的。电影的编剧为未来的电影设计蓝图,电影的导演在这个蓝图的基础上运用蒙太奇进行再创造,最后由摄影师运用影片的造型表现力具体体现出来。 在电影的制作中,导演按照剧本或影片的主题思想,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这些不同的镜头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等联系以及快慢不同的节奏,从而有选择地组成一部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为广大观众所理解和喜爱的影片,这些构成形式与构成手段,就叫蒙太奇。 综上所述,可见电影的基本元素是镜头,而连接镜头的主要方式、手段是蒙太奇,而且可以说,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独特的表现手段。 既然一部影片的最小单位是镜头,那么,这电影的基本元素——镜头,究竟是什么呢?它和蒙太奇又有什么关系呢7我们知道,镜头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焦距、用不同的时间一次拍摄下来,并经过不同处理的一段胶片。实际上,从镜头的摄制开始,就已经征使用蒙太奇手法了。 就以镜头来说,从不同的角度拍摄,自然有着不同的艺术效果。如正拍、仰柏、俯拍、侧拍、逆光、滤光等,其效果显然不同。就以本同焦距拍摄的镜头来说,效果也不一样。比如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等,其效果就不一样。再者,经过不同的处理以后的镜头,也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加之,由于空格、缩格、升格等手法的运用,还带来种种不同的特定的艺术效果。再说,由于拍摄时所用的时问不同,又产生了长镜头和短镜头,镜头的长短也会造成不同的效果的。 同时,在连接镜头场面和段落时,根据不同的变化幅度、不同的节奏和不同的情绪需要,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的联接力法,例如谈、化、划、切、圈、掐、推、拉等。总而言之,拍摄什么样的镜头,将什么样的镜头排列在一起。用什么样的方法连接排列在一起的镜头,影片摄制者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就是蒙大奇。如果说画面和音响是电影导演与观众交流的“语汇”,那么,把画面、音响构成镜头和用镜头的组接来构成影片的规律所运用的蒙太奇手段,那就是导演的“语法”了。 对于一个电影导演来说,掌握了这些基本原理并不等于精通了“语法”,蒙太奇在每一部影片中的特定内容和美学追求中往往呈现着千姿百态的面貌。 蒙太奇对于观众来说,是从分到分。对于导演来说,蒙太奇则先是由合到分,再分切,然后又由分到合,即组合。分切的最小单位是镜头,因此导演应写出分镜头剧本。作为观众,应当怎样从蒙太奇的角度来鉴赏导演的艺术呢?说到底,蒙太奇是导演用来讲故事的一种方法;听的人总希望故事讲得顺扬、生动,富有感染力又能调动起观众的联想,引起观众的兴趣,这些要求完全适用于蒙太奇。观众不仅仅满足于弄清剧情校概。或一般地领悟到影片的思想意念,而是要求清晰而流畅地感知影片叙述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和细部,—部影片的蒙太奇首先应让观众看懂。 现在,一部当代的故事影片,一般要由五百至一千个左右的镜头组成。每一个镜头的景别、角度、长度,运动形式,以及画面与音响组合的方式,都包含着蒙太奇的因素。可以说,从镜头开始就已经在使用蒙太奇了。与此同时,在对镜头的角度、焦距、长短的处理中,就已经包含着摄制者的意志、情绪、褒贬、匠心了。 在镜头间的排列、组合和联接中,摄制者的主观意图就体现得更加清楚。因为每一个镜头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对形态必然和与它相连的上下镜头发生关系,而不同的关系就产生出连贯、跳跃、加强、减弱,排比、反衬等不同的艺术效果。另一方团,镜头的组接不仅起着生动叙述镜头内容的作用,而且会产生各个孤立的镜头本身未必能表达的新含义来。格里菲斯在电影史上第一次把蒙太奇用于表现的尝试,就是将一个因在荒岛上的男人的镜头和一个等待在家中的妻子的面部特写组接在一起的实验,经过如此“组接”,观众感到了“等待”和“离愁”,产生了一种新的、特殊的想象。o又加,把一组短镜头诽列在一起,用快切的方法来连接,其艺术效果,同一组的镜头排列在一起,用“淡”或“化”的方法来连接,就大不一样了。 再如,把以下A、B、C三个镜头,以不同的次序连接起来,就会出现不同的内容与意义。 A,一个人在笑; B、一把手枪直指着;C、同一的人脸上露出惊俱的样子。 这三个特写镜头,结观众什么样的印象呢? 如果用A—B—C次序连接,会使观众感到那个入是个懦夫、胆小鬼。现在,镜头不变,我们只要把上述的镜头的顺序改变一下,则会得出与此相反的结论。 C、一个人的脸上露出院俱的样子,B、一把手枪直指着;A、同一的人在笑。 这样用C—B—A的次序连接,则这个人的脸上露出了惊惧的样子,是因为有一把手枪指着他。可是,当他考虑了一下,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于是,他笑了——在死神面前笑了。因此,他结观众的印象是一个勇敢的人。 如此这样,改变一个场面中镜头的次序,而不用改变每个镜头本身,就完全改变了一个场面的意义,得出与之截然相反的结论,收到完全不同的效果。 这种连贯起来的组织相排列,就是运用电影艺术独特的蒙太奇手段,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影片的结构问题。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排列和组合的结构的重要性,它是把材料组织在一起表达影片的思想的重要手段。同时。由于排列组合的不同,也就产生了正、反,深、钱,强、弱等不同的艺术效果。 苏联电影大师爱森斯坦认为,A镜头加B镜头,不是A和B两个镜头的简单综合,而会成为C镜头的崭新内容和概念。他明确地指出:“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二数之和,而更象二数之积——这一事实,以前是正确的,今天看来仍然是正确的。它之所以更象二数之积而不是二数之和,就在于对排列的结果在质上(如果愿意用数学术语,那就是在”次元“上)水远有别于各个单独的组成因素。我们再回到上述的例子。妇人——这是一个画面,妇人身上的丧服——这也是一个画面;这两个画面都是可以用实物表现出来的。而由这两个画面的对列所产生的‘寡妇’,则已经不是用实物所能表现出来的东西了,而是一种新的表象,新的概念,新的形象。” 由此可见,运用蒙太奇手法可以使镜头的衔接产生新的意义,这就大大地丰富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从而增强了电影艺术的感染力。关于这个向题,我们还可以从物理学上的一个现象得到极大的启发:众所周知,炭和金刚石这两种物质。就其分子组成来讲是的相同的。但一个出奇的松脆,一个则无比的坚硬,为什么附科学家研究的结果证明:是因为分子排列(品格结构)不同而造成的。这就是说,同样的材料,由于排列不同,可能产生如此截然相反的结果,这实在发人深思了。 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也同样指出:“上—个镜头一经连接,原来潜在于各个镜头里的异常丰富的含义使象电火花似地发射出来。”可见这种“电火花”似的含义是单个镜头所“潜在”的为人们所未察觉的,非要在“组接”之后,才能让入们产生一种新的、特殊的想象。我们所讲的蒙太奇,首先是指的这种镜头与镜头的组接关系,也包括时间和空间、音响和画面、画面和色彩等相互间的组合关系。以及由这些组接关系所产生的意义与作用等。 总之,“蒙太奇就是影片的连接法,整部片子有结构,每一章、每一大段、每一小段也要有结构,在电影上,把这种连接的方法叫做蒙太奇。实际上,也就是将一个个的镜头组成一个段,再把一个个的小段组成一大段,再把一个个的大段组织成为一部电影,这中间并没有什么神秘,也没有什么诀窍,合乎理性和感性的逻辑,合乎生活和视觉的逻辑,看上去‘顺当’、‘合理’、有节奏感、舒服,这就是高明的蒙太奇,反之,就是不高明的蒙太奇了。”再没有如此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对蒙太奇的说明与阐述了。 这是电视剧: 1、听到噩耗,手中的碗一定会掉到地上碎掉。 2、遭遇突变,伤心难过时冲到外面,天气一定是打雷下暴雨。 3、掉到悬崖底下一定死不了,因此,跳海跳崖是百试不爽的逃生法。 4、直觉一般总是对的,不祥的预感总是应验的特别准,算命先生的话一般也挺准。 5、临死前的话一定要说完。 6、不敲门闯进去一般会遇到两件事,上吊和洗澡。 7、女主角或男主角一般在一部电视剧中至少洗一次澡。 8、女扮男装被识破一般有以下四种方式:帽子被打掉,掉进水中,碰到胸部,换衣服被看到。 9、好人躲进府中,任坏人怎么搜一般都搜不到。 10、一般坏蛋boss第一次都死不透,总要垂死挣扎一下,非要再被砍一刀再死。 11、大战之前一般都有意中人赠送护身符。 12、夺刀(包括剪刀)的结果一般是一个人被划伤。 13、电视剧中新出现一个配角,一般下面发生的事情(和案件)就和他有关。 14、逃跑的时候,要不就是逃到悬崖;要不就是逃到开阔地,然后周围突然杀出大批人马 。 15、太师一般都是坏蛋头子,不管他姓什么。 16、对一句重要的话常常一下没反应过来,之后又重读一遍,这才大为惊讶。 17、挡在男女主角之间的第三者的下场一般都是死。 18、久别重逢的关键时刻,电话、呼机总是不合时宜地响起来。 19、逃跑时,在山上走路时特别容易崴脚或者摔跟头,之后就会说:“不要管我了,你们快跑。”。 20、先拍镜子里面或湖面的倒影,之后转到真实场景,是影视拍摄的常用手段。 21、世上总有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人。 22、爬山的时候总会踩到一个石头一滑。 23、心情不好,事业不顺时就头发散乱,胡子拉揸(武侠片中,本来没有胡子的男主角这时候就会留起胡子)。 24、人一死,镜头一转,就是一张黑白照片。 25、女人突然感到恶心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怀孕。 26 、战争片中常见场面,地平线尽头逐渐出现部队。 27、表现时光飞逝一般有两种方法:1、用字幕说明多少年后,2、主人公作一个动作(如骑马,跑步),做着做着就突然长大了。 28、阻止敌人的最后一招是抱腿,而抱腿的结果一般都是壮丽牺牲。 29、衣服湿了,烧火烤衣服或避雨一般都会产生绯闻。 30、比武时两人对峙,一般都要按照目光、表情、姿态的顺序仔细描述一番。 31、女主角伤心的时候,跑呀跑,最后一定是抱着一棵树开始哭。 32、坏人偷偷向主角开枪,一定有一个********小心”替主角挡枪。 33、一旦失去工作,又急着要钱,就去(或扬言要去)码头扛麻包。 34、坏人将好人压倒在身下,一般都会双手举刀高举过头来作致命一击,不过一般此时黄雀在后,最后死的还是坏人。 35、武林最厉害、最有名的武功一定是一门邪功。 36、生气的时候会随手拿起附近的东西砸在地上撒气,因此在主人生气时上茶,那茶碗一定会被砸碎。 37、羞辱别人总是让对方钻过自己胯下。 38、敌众我寡时,总会有人自愿殿后,最后壮烈战死。 39、武侠片发生的门派一般都是武林第一大派,其掌门是武林盟主。 40、为了表现一方武器占优,总要让另一方被砍出几条伤口。 41、“放长线,钓大鱼”是最常用的伎俩。 42、闭关恋氖焙蛞话慊岢鍪隆? 43、坏人发的毒誓一定会应验。 44、一旦放别人走,就说:“你走,走的远远的,我以后不想再看见你。” 45、夫妻一齐死去总要把手握在一起。 46、一开始就喜欢的后来会变成爱恨交加,一开始不太喜欢的反而有可能终成眷属。 47、骨灰一定洒入大海。 48. 即使在古代,也特别讲究一夫一妻(男主角一般只会在诸多红颜之间选择一个)。 49、被人骂急了都是一个大嘴巴扇过去,而被打的人一般会嘴角流血。。 50、权倾朝野的权臣,不论是太监还是王爷,称号都是九千岁。 51、古代女主角死了,一般都放到一条船上,上面铺满花。 52、古代男主角的随身书童肯定会与女主角的贴身丫鬟对上眼。 53、抓个人质是逃跑的最好办法。 54、凡是不知该说不该说的话肯定是要说出来的。 55、当被问道“想听真话还是假话”,所有人都会选择听真话。 56、电视剧中有钓鱼的镜头,一般都是两个人在谈话,但谈话结束时肯定会钓上一条鱼。 57、头撞到墙上一般都有个钉子,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个莫名其妙的死了。 58、打电话时因为犹豫半天不说话,对方也不挂。 59、丧失记忆的人最终一定会苏醒,但他选择的不是原来的生活,而是丧失记忆后的生活。 60、所谓最后一次,以后洗手不干,一定会出事。 61、想偷偷溜走时总是碰到一个带响的东西。 62、逃跑的时候,一般找个地方躲起来,等追的人冲过去,再出来。躲藏的地方一般是箩筐、草丛。 63、神秘之地外面都立个石碑“擅入××者死”,不过进去一般都没事。 64、第三者欲拆散原来的一对,常用办法是故意让一方看到自己与另一方亲热。 65、穿越时空的人,不论是去未来还是会古代,都会在新的环境里生活的更好。 66、描写非常害怕就给一个裤子湿了的特写。 67、电话总是要一直响到有人接为止。 68、不知情的人在犯罪现场发现凶器,总要捡起来看看。 69、晚上(或清晨)偷偷回屋肯定会被发现。 70、第一次试验新发明(特别是火器)肯定会失败。 71、救过的人以后一定会在关键时候帮上忙。 72、逃跑、打斗的时候一般都会把路过的小摊弄得乱七八糟。 73、掀盖头一般不会见到想见到的脸。 74、电视剧中的高学历者往往不是什么好人。 75、看见心爱的人睡在床上,一般都会给他盖被子。 76、说在路上还有多少分钟就到肯定不会按时到;同样,到对朋友或家人说:“你等会,我一会儿就回来”的人一般都不会按时回来。 77、一段谈话结束,在一人离开时,另一人会突然说:“××,谢谢你。” 78、给别人酒里下毒后, 在别人喝的时候一定会盯着对方。 79、怀孕期间流产的概率总是特别大,造成流产的原因大多是从楼梯上滚下。而且一旦流产就很可能丧失生育能力。 80、一旦得了绝症,就故意把自己的男朋友(或女朋友)气跑。 81、主动摘下面具的人为女性的可能性比较大。 82、被打中伏在马背上肯定死不了。 83、男女相爱一般都用“金风玉露一相逢”那首词。 84、劝说人的理由都是:“你要是为他好,就……”。 85、剧中人物(特别是古装剧中)总有一个经常聚会的餐馆。 86、剧中人物对只需回答“是与不是”的问题一般都不会直接回答,或者不回答,或者顾左右而言他。 87、物体从高空落下,一定要拍一个落下的镜头。 88、当听到自己被悬赏时,一般都要对价码做一个评价。 89、真正的凶手总是因为言多必失,说出了自己本来不应该知道的东西而暴露。 90、两人交谈完毕,一人离去,总要拍摄一下另一个人 91、用洗澡、睡觉来掩饰是常用的手段。 92、恶习难改的人一旦表示要痛改前非,他就离死不远了。 93、一个人住院,总要先拍一下手术室外众人的感受。 94、缝衣服的下一个动作就是扎到手。 95、信上看不清楚的字肯定是关键字。 96、心慌的时候开汽车门一定回掉东西 97、撤退的时候明明没人追赶,非要有个人自愿留下来,说:“你们先走。”而这个人在接下来一定会出事。 98、以前认识的人的重逢总要因为种种原因而错过,但最后一定会重逢。 99、一阵剧烈咳嗽后用手帕捂嘴,一般都会吐血。
❷ 电影镜头与电视镜头
电影镜头
电影摄影机在一次开机到停机之间所拍摄的连续画面片断,电影构成的基本单位。简称镜头。镜头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①画面,包括一个或数个不同的画面。②景别,包括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③拍摄角度,包括平、仰、俯、正、反、侧几种。④镜头的运动,即摄影机的运动,包括摇、推、拉、移、跟、升、降和变焦,有时几种方式可结合使用。⑤镜头的长度。⑥镜头的声音,包括画面内的和画面外的。镜头的组接是电影构成的方式,又称蒙太奇。组接基本上分为切分和组合两种。它根据影片内容的要求、情节的发展以及观众心理合乎逻辑、有节奏地切分或组合,从而起到引导 、规范观众注意力,支配观众思想与情绪的作用。镜头的组接方式表现出影片的风格
电视镜头
电视镜头就是电视画面.也就是从开机到关机拍摄的一段活动视频素材
差别主要是追求的效果不一样.有的电视剧就是写实风格,所以对镜头就没有太多处理.再有就是电视剧往往比较长,制作的成本比较大
❸ 拍摄电视剧与拍摄电影有什么不同
这个问题很复杂。这两个行业区别很大。
首先就是剧本,一般剧本完成后,电影通常会画出分镜头脚本,相当于画出电影,一般正规的剧组都配有一个专门画角本的画师。像希区柯克,他就讲过,他的电影在画完脚本时就完成了,摄影师都按照他画的那些画面拍摄,在片场他基本上不用看摄像机。香港的徐克也喜欢画脚本,一般他拍出来的东西跟他画出来的东西很像。电视剧镜头量太多,不适合画脚本,也就分一下场景,然后在现场由导演和执行导演决定拍什么镜头。
然后就是摄像机的不同,电影一般使用胶片机,很麻烦。当然现在也有一些数字摄像机。至于电视剧都是用传统的摄像机,存储方式是盒带。
电视剧一般就在影视基地里拍摄,有现成的场景,最多就是搭点木板墙,一个场景要来回用,从不同的角度去拍,才省钱。 电影比较耗钱,因为要天南海北地跑。尤其在拍一些大片的时候,为了出一个绚丽的效果,常常大费周章。张艺谋当年拍《十面埋伏》的时候,专门在哈萨克斯坦租了几百亩地专门种花,但当时出了非典,出不去,等能出去了,花也谢了,最后只好从当地人那里收购了一些花。还有台湾《赛德克巴莱》,投资了7亿新台币,相当于人民币1.5亿。
至于说演员的表演,也有区别。电视剧跳跃不敢太大,好多剧情都要交代,对演员比较依赖,所以演员表在演的时候比较用力。而且电视剧干活的基本上就是执行导演,在现场负责指导演员,差不多就可以过了。而电影,不同的电影根据导演的需求不同,演员可以有不同的表演,电影在剪辑的时候可以做出很多创新。而且在大戏的时候,导演就必须出来给演员说戏,有的导演脾气大,连着几天都拍同一个人的戏。拍到满意为止。
一般来说电视剧拍出来之后只能流向电视台,电视台根据明星和题材给钱,一集多少钱这样子,电视台有认识的人比较好办事,所以首轮卖的时候全靠人缘以及明星。到第二轮的时候才靠观众。
电影不用讲,基本上都是进影院的,靠的是票房。
给你个网址,是个电影网,蛮有意思的,可以看看:http://www.107cine.com/
❹ 电影镜头和一般镜头有什么区别吗
1、卡口不同。
现在网络电影为了省钱用的是EF卡口的镜头一些大的电影厂商为了适应市场也开始出售EF卡口的镜头了但画质光圈没得选只有一种。但是在真正的数字电影机中式没有EF卡口的都是PL卡口电影镜头制造商在这种卡口上提供多种画质的选择比如蔡司的CP系列UP系列MP系列一般小成本的数字电影也是要UP起步的。
2、画质不同。
电影镜头和一般镜头在解像力上不是一个级别的,电影头中最差的也要比一般镜头要强太多了。电影镜头能够很好的还原事物细节,色彩通透,颜色过渡均匀自然。事物轮廓出对比明显。跟焦。
3、操控性上不同。
一般镜头接头主要是要携带方便,所以制作的都比较紧凑所以在跟焦是会容易跑焦行程很小,电影镜头的跟焦行程是很足的能够很好的保证你的跟焦。
(4)电视头与电影头扩展阅读:
镜头的维护
(1)摄影者不能自行随意拆卸镜头,有问题要到专门维修部门修理,否则,拆卸后无法复原,又不能进行精确调校,造成镜头的损伤会影响镜头的成像质量。
(2)不能用粗糙不清洁的物品擦拭镜片。
(3)用镜头刷刷镜头表面时,应保持毛刷的清洁,不能用手触摸毛刷,刷毛用脏后应及时用酒精清洗。
(4)不能在摄影镜头调节环处随意添加润滑油。以免流入镜头内部沾污透镜表面。
(5)不拍摄时,应把镜头调焦环调到无限远,把光圈调到全开状态,把推拉式变焦环和微距环缩回,以改善镜头的抗震性能。
(6)摄影镜头长期不使用时,最好保存在储有干燥剂的玻璃密封器皿内,或将其密封在有干燥剂的塑料袋内。
❺ 电影、电视剧里一个场景中的镜头切换是怎么做到的
电视剧和电影的拍摄时都是使用多个摄像机同时拍摄,然后后期再进行剪辑制作,才会出现一个场景中的镜头切换的效果。
然后基本上就是把你的头发给弄湿,然后让她的脸看起来比较润润的那种感觉,其实他就已经达到了他拍戏的那种效果,他只要把镜头给到女演员的外部的一整个感觉就可以了。
电视剧和电影的拍摄有所不同,但大的原则基本是一样的。从剧本开始,先做分场表,根据剧情确认每场戏中的演员、道具、场地、光线条件等等;然后再做顺场表,就是把场地、演员、光线条件等相近的场景尽可能地合并,减少转场和候场时间;最后根据顺场表制定拍摄计划。
❻ 摄像机电视镜头,电影和数码相机镜头有什么区别
主要区别在于电视、电影、数码相机成像画幅不同。
电视标清:720*576;高清:1920*1080
电影:
4K
数码相机
按单反算“半画”、“全画”
就是可用画面的画幅不同,导致镜头对应的有效靶面也不同。
所以无法通用。就连电视的高清、标清镜头也各不相同。
其他镜头方面的特征都一样。
关于摄像机方面的资料,你可以参考我的网络空间。
❼ 什么叫电影电视镜头
确定有这个叫法?
❽ 从艺术学角度看电影和电视有什么不同
画面图像层面 电影与电视的差异,在于技术层面上不仅仅是一个用胶片,一个用录像带的不同,也不仅是胶片一次性使用,而录像带可以反复去拍的差别。胶片和录像带在技术上的差异,常常会影响到艺术形式与风格上的不同,如胶片那种颗粒的细腻性、对色彩的还原度、声音的高保真,以及画面的巨大,都使得电影在对现实世界的还原与重构上具有了极大的幻真性。但是相反的,电视录像带的颗粒就要粗糙得多,所以其无论是在色彩的还原度上,还是在声音的保真方面,都远远不如电影。而电视画面的缩小,严重地影响到了其视觉冲击力。
现实层面;电影和人们的现实生活是一种疏离的关系,而电视和现实生活有一种亲和力。在电影院完全是一个封闭的空间,灯光全部暗了,在黑暗中通过一块银幕观看,因此对于观众而言,电影有一种疏离化的艺术效果,在观看电影的时候电影院把每个观众从现实生活中拉出来,然后和现实生活产生一定的距离。而电视恰恰相反,电视是摆在家里客厅、卧室或其他地方,任何时间都可以看,而且在看的过程中可以干各种事,电视讲求的实效性,报导的新闻就是你现实生活中时时处处所发生的事情,所以电视和现实生活有一种亲和作用,,电视成为了人们现实生活的有机组成某种意义部分
意识形态层面 但电视对意识形态的依赖性就非常大,电影具有相对创作的自由空间,具有相当大的自由,比如说被称作纪录片之父的英国人格里尔逊所处的时代,当时所有拍摄电影的机构都是政府设立的,拍电影的资金也是政府投资的,他在拍电影的时候有相
当的自由度,因为是电影,因此它和意识形态的关系相对远一些,但是电视就不可以,电视一经诞生,就与政府的意识形态方面的政治和官方结合得很紧密的,特别是在战争年代,这种控制会变得更加严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众传媒和政府的操作在控制新闻传播和形象构建方面被赋予了多种角色。……
题材内容层面: 电影在选材上可以说无所不包,特别是一些另类的题材,比如吸毒、滥交、暴力、色情、虐待、恐怖、凶杀等,都可以成为电影的重要题材。尽管电影在不同的政治体制与不同的意识形态下,有着严格的题材限制,甚至在许多国家还对其进行了严格的分级制度,然而相对于电视而言,电影在题材内容上的限制要少得多。
画面图像层面 麦克卢汉认为,电影是一种清晰度比较高的“热媒介”,而电视则是一种清晰度比较低的“冷媒介”,“为了对比电视图像和电影镜头,许多导演把电视图像称为‘低清晰度’,意思是说它提供的信息很少、信息度很低,很像是漫画一样。一个电视特写所提供的信息,只相当于电影一个长焦距镜头所提供信息的一小部 分。如果说电影侧重于全景式的、大场面的,那么电视则侧重于近景式和特写这种形式,电视镜头的特点是擅长表现近景和特写,特别是善于表现人物面部的丰富表情或内心复杂感受。电影相比,电视展
示的视觉效果比较零碎。
审美心理层面 从人类的社会心理层面看,电影是对人类窥视心理的满足与自虐倾向的宣泄。 电视以实现对人们信息需求的满足为其首要目的,因此与电影的满足于人们“窥视”的心理需求不同,电视首先以满足人们消费的现实需要为目的,所以如果说电影的主要功能是“造梦”,那么电视的主要功能则是“解梦”。
最后自己来个总结,电影是八大艺术之一,而电视是很俗套的。
❾ 关于电视电影切换镜头的问题
摘要 拍电视和拍电影的时候,有很多台摄像机同时在拍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角度,其实如果想要一个角度看到头也是可以的。
❿ 电视摄像机和电影摄像机有何不同
920万像素超级“电影摄像机”全透视
描述电视摄像机质量的技术指标有:
摄像器件的数量、尺寸、种类、像素数,如3片2/3英寸帧行间转移式CCD,像素数786×581;
灵敏度,如在照度2000Lux,色温3200K,0dB增益下光圈用F8.0;
信杂比:S/N,如60dB;
水平分解力,如700电视线; 重合误差,如少于0.05%; 垂直拖尾,如-120dB; 动态范围,如600%等
现代电视摄像机为了提高质量,在镜头方面、CCD摄像器件方面和视频处理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先进技术,包括从模拟向数字化
方向发展。
1,采用内聚焦式变焦距镜头
现代CCD摄像机的迅速发展,对摄像镜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CCD摄像机中,CCD片直接固定在分光棱镜上,虽然精度很高,但一经固定就不能移动。它不能象摄像管那样可前后微调位置,以减少镜头纵向色散像差的影响。又因为CCD的信号输出是靠时钟脉冲驱动电荷转移而得到的,不像摄像管中,依靠电子束的连续扫描来拾取信号,所以对镜头的横向色散引起的重合误差亦无法校正,因此要求在镜头的设计阶段就将色散校正到最低限度。CCD摄像机镜头的光学玻璃质量应更好,并精确计算好R、G、B的成像面位置。近期又推出内聚焦式镜头。以往的外聚焦式是聚焦组透镜在镜头的最前方,调焦时可前后移动,前面遮光罩也随之旋转。而内聚焦方式是聚焦组镜头分固定和可移动两部分,固定部分在前,可移动部分在后,调焦时变焦距镜头前端(连同遮光罩)固定不动,而后面可移动部分移动,这种方式结构复杂些,机械精度要求高,但可做到最合适的像差校正。因为内聚焦式镜头在调焦时前端固定不动,所以可将遮光罩做成画面形状的矩形。这样可充分通过有效光线而遮挡无用光线,与图形遮光罩相比,可减轻杂散光的影响,并且便于安装有确定位置关系的各种滤光镜,如偏光镜、交叉光镜和半彩色滤光镜等。调焦时,用它们所得出的画面效果不会改变。另外还有可移动部分镜片少,重量轻,操作方便,电机驱动时省电、调焦速度快等优点。
2,采用第四代CCD摄像器件及其发展
CCD摄像器件进入广播电视领域后,发展迅速,每年都有改进,新的CCD摄像机不断问世。CCD的缺点不断克服,性能不断提高,在灵敏度方面已超过摄像管摄像机一档光圈,水平分解力达700电视线以上,信杂比达60dB以上,重合精度达到小于0.05%,几何失真达到测不出的程度,彩色还原赶上氧化铅管摄像机。CCD垂直拖尾、固定图形杂波和网纹干扰等缺点也正在克服。CCD摄像机的发展关键是CCD器件的不断创新。第一代FT(帧转移)式CCD是FT-4,每行600有效像素;第一代IT(行间转移)式CCD每行500个有效像素。1986年第一代CCD应用于专业摄像机,灵敏度低、在标准条件下光圈F4、网纹干扰明显且垂直拖尾色偏红较严重。第二代FT CCD是FT-5,每行有效像素784个;第二代IT式CCD是空穴积累二极管传感器CCD,每行有效像素786个。1989年第二代CCD应用于CCD摄像机,其灵敏度为F5.6,水平分解力达700电视线。第二代CCD有了空穴积累层,使暗电流减小到原来的1/10,减小了像素面积,提高了像素密度,并减轻了垂直拖尾,使拖尾不再发红。第三代CCD 1991年应用于CCD摄像机,其特点是提高了灵敏度,比第二代CCD摄像机减小了一档光圈,IT式CCD的第三代称为高精度空穴积累二极管CCD(Hyper HAD CCD),用它可使摄像机的光圈减小到F8.0。第三代CCD的结构与第二代CCD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它表面上增加了一层微透镜,称为片上透镜,在传感器上为凸透镜,在垂直转移寄存器上为凹透镜,这样可使较多的入射光聚集到传感器上,从而提高了灵敏度,也减少了漏进垂直转移寄存器上的光,进而减轻了垂直拖尾。用这种CCD摄像机拍摄时,光圈不用太大,景深可大些,低照度下图像杂波较小,信杂比提高,也有利于提高电子快门速度。但片上微透镜也有一些缺点:一是会使“空间像素偏置”效果降低,因而影响了静止图像的清晰度;二是在因照度低而加大光圈时,入射到微透镜上的远轴光线不能聚焦到感光面上,使灵敏度受影响,也会使垂直拖尾加重。第四代CCD,1992年第四代CCD摄像机投入使用,其特点是高分解力,其典型产品是Hyper HAD 100型FIT(帧行间转移)式CCD,有效像素为980×582=570360个,高达62万像素,高清晰度电视(HDTV)摄像机所用的CCD像素达200万。
最近又出现了Power HAD CCD。过去的Hyper HAD CCD安装的片上透镜大大改善了摄像机的性能。Power HAD CCD技术是在此基础上应用了最新的电路处理技术,其传感器进一步减小了垂直拖尾,扩展了画面创作的自由度,灵敏度也相应提高,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良好的信噪比使我们仍然可以获得出色的画面。例如SONY的数字Betaeam摄像机DVW—709 WSP和DVW—790 WSP的灵敏度达F9.0光圈;而DVW—707P的灵敏度达F10光圈,它们都安装了Power HAD CCD单元。高灵敏度CCD和超级增益电路(如+48dB),使新型的数字Betacam摄像机在低于0.2Lux的光线下也可以进行拍摄,其对色彩的识别能力甚至超过人眼的识别能力。又例如SONY最新开发的BVP-570演播室摄像机,应用Power HAD 1000型CCD,有4∶3和16∶9两种格式,62万像素,信杂比63dB,灵敏度F8.0光圈、 拖尾电平为-145dB(FIT型)和-120dB(IT型)。
3,先进的视频处理技术
由于镜头、分光系统和摄像器件的特性都不是理想的,所以经过CCD光电转换产生的信号不仅很弱,而且有很多缺陷,如图像细节信号弱、亮度不均匀、彩色不自然等,必须经过视频信号处理放大器对图像信号进行放大和校正,否则所拍摄出来的图像就会质量不高。视频处理放大器包括:黑斑校正、增益控制和调节、自动白平衡、γ预校正、彩色校正、轮廓校正、γ校正、杂散光校正、黑电平控制、自动黑平衡、混消隐、白切割等,较先进的摄像机还有自动拐点,色度孔阑、超高带孔阑、软轮廓、黑扩展、黑压缩、超级彩色电路等。
数字信号处理摄像机则由模拟处理部分和数字处理部分组成,CCD输出的图像信号经过预放后进入模拟处理部分,完成黑斑补偿、自动黑/白平衡、杂散光校正、白斑补偿、增益控制、γ预校正等,这些部分如果也采用数字处理,则要求信号量化数用13比特,否则将出现数/模转换中量化比特数低的问题。除以上部分外,后面部分用10比特量化进行数字处理,包括彩色校正、轮廓校正、γ校正、混消隐、白切割、色度孔阑、二维滤波、数据检测、编码矩阵、彩条发生器。其主控器由微型机和ROM、RAM、数/模转换电路等组成。
数字信号处理摄像机具有如下优点:
1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数字信号处理受温度影响小、干扰小,数字处理容易做成大规模集成电路,各种参数存储在存储器里,调节时采用数字设定、微机控制,取消了大量的调节电位器,减少了调节点,也减少了调节量,并可长时间保持不变,所以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
2图像质量提高,许多在模拟处理中无法进行的工作可以在数字处理中进行,例如二维数字滤波、肤色轮廓校正、细节补偿频率微调、准确的彩色矩阵、精确的γ校正等,这些处理都提高了图像质量。
3调节精确灵活,各种调节是通过数字设定,比用电位器调节准确而容易。各台摄像机的参数差别是难免的,对于模拟摄像机很难使各台摄像机调节得一致,而用数字处理可通过均衡各参数值的方法把各摄像机之间的差别缩减到最小,可以用一个调节卡调节各台摄像机,并且摄像机的许多参数都可以调节和设定,设定的参数可很大范围内变化,调节量可迅速改变、存储和读取。
4宽高比可变,可进行画面格式16∶9和4∶3变换。
人眼的视觉对图像和亮度有很宽的动态范围,人眼对高亮度和黑暗部分的景像细节都看得清楚,然而用摄像机拍摄高反差的图像时,若调整光圈大小适合于明亮部分,则暗部分的层次细节就很难重现出来,反之亦然。为了扩大摄像机的动态范围,都采取了白压缩、自动拐点电路和黑扩展、黑压缩等先进技术。对高亮度图像把白切割电平提高到115%;在电平为(100~115)%部分采取白压缩的方法,使放大器增益减小,这样在入射光超过200%之后,输出电平才达到白切割电平,因此在入射光(100~200)%的范围内,其图像的亮度层次仍然重现出来,从而扩大了动态范围。白压缩开始作用的点即增益减小的起始点,称为拐点(KNEE POINT)。对于拍摄高对比度的景像,如逆光像,若把拐点设在比100%高得不多的电平处,动态范围还是不够的。若调节光圈使较暗的前景图像亮度合适时,则很亮的背景部分就完全失去了灰度层次而呈现一片白,反之亦然。为了提高动态范围,现代摄像机都采用了自动拐点(AUTO KNEE)电路,其拐点可随入射光的强度自动调节。当入射光增强时拐点自动降低,在拐点降低到85%时,入射光强度增高到600%,摄像机输出的信号电平仍不超过切割电平,即重现图像在高亮度处仍能显示出灰度层次,也就是摄像机的动态范围已由100%扩大到600%。但是传统的模拟摄像机,其拐点处理是红、绿、蓝各通道单独进行的。
由于拐点校正是一种非线性的处理过程,它又位于γ校正之后,当重新设定之后,色度、亮度和饱和度的平衡都会被改变,每一种拐点电路所处理的相关颜色的点都完全取决于画面的构成和色彩的平衡,因此当某一颜色处于转换曲线的非线性部分时(超过拐点部分)另一颜色可能仍处于线性部分(低于拐点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画面中高亮度区域的色度信号会发生变化,色彩不能得到真实地再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并改善画面的总体质量,新的数字摄像机增加了Trueye处理功能,其拐点处理是在γ校正之前用亮度、色调和饱和度来代替单独的红、绿、蓝信号进行处理,这样拐点校正就只对亮度信号有效,不会造成色调偏转,但饱和度会随着信号电平接近切割电平而慢慢降低,拐点饱和度功能可以将画面中被压缩处理的区域的饱和度恢复过来,使色彩饱和度真实地再现。黑扩展(BLACK STRETCH)可以只提高低亮度处的电平,使暗处图像清晰地再现出来,而对亮处的图像信号电平没有影响,也不影响色度信号,不改变图像的色调,只使暗处的灰度层次较好地重现出来。黑压缩(BLACK PRESS)就是只降低暗处的亮度信号电平,不影响亮处的信号电平,也不影响色度和色调,它只使图像暗处的灰度层次受到压缩。
新型的数字Betacam摄像机应用新型的高精度12比特数/模转换处理芯片和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不仅使画面的动态范围达到600%,而且色彩还原得到了增强,具有如下新功能:
1)多区彩色矩阵 这一功能可以自动选择某一特定颜色,它的色彩和饱和度具有20级可调范围,有利于后期制作时色彩校正。
2)色彩平衡 使用自动白平衡或自动黑平衡时,所有颜色都可以获得精确的平衡设定。
3)自动跟踪白平衡 在光线色温发生变化时,可实现白平衡的自动跟踪,当我们追随目标,从室外到室内,从日光下到荧光灯下, 做连续的跟踪拍摄,又没有机会重新调整白平衡时,此功能十分有效。
4)色温控制 可以在摄像机上随意设定色温值,例如设定为“暖色调”或“冷色调”,在光线色彩混杂的场景中,应用此项功能具有很大的创造性和独立性。
5)精确的γ曲线 γ曲线决定中灰度区的色调,对拍摄的总体效果十分有效。以前的γ曲线是由32个点组成的,而新型的γ曲线则由48个点组成,因而更加自然、平滑。另外对于主γ和γ平衡,还提供了几种单独的γ曲线,用来提高操作的灵活性,它们都可以由设定菜单获得。曲线A是标准的设定;曲线B提供了更高的γ增益值,用来增强画面的暗区域;曲线C进一步提高了γ的初始值;曲线F被称为“电影效果的γ值”。它是根据电影胶片的平均转换特性设定的,在暗区域它的斜率比较小,在中灰度区的斜率是一致的,而在高亮度区则变平坦了,因而提高了总体的动态范围。黑γ功能可以准确地控制阴影部分,有助于再现画面暗区域的细节而不影响中灰度的色调,同时精确保持黑电平不会改变。对γ曲线和黑γ的灵活设定,为我们带来了富于变化的创作获得满意效果。
6)自适应高亮度控制功能 内置新型大规模集成电路,对CCD单元的每一个像素的输出电平进行分析,自动确定拐点和拐点斜率,再现高亮度区更多细节信息。
7)拐点饱和度控制功能 应用SONY的最新的Trueye技术,以亮度、色调和饱和度代替单独的红、绿、蓝信号进行处理,这样拐点处理就只对亮度信号部分有效,不会造成色度信号偏差,从而真实地再现高亮度区域的自然色彩。
8)自适应细节控制功能 此功能可有效地消除由于细节增强带来的在高亮度区、高对比度环境中物体边缘的勾边效果,同时可以随意控制物体边缘的“厚度”,使整个画面更加自然、真实。
9)三肤色细节控制功能 突破传统的“肤色细节校正”功能对肤色范围处理的局限,可在对肤色范围的细节做“柔化”处理的同时,对另外两种色彩的区域的细节信号增强或减小,这样对整个画面的细节控制更加全面、灵活。
10)电子柔焦功能 通过减小原始信号的细节,使整个画面的锐度降低,提供与柔焦滤色片相似的效果,这个功能可以与肤色细节校正功能配合使用,使粗糙的皮肤看起来变得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