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影刘三姐女主角是谁扮演
黄婉秋
黄婉秋14岁登台演出,1961年在电影中扮演刘三姐时,年仅17岁。当时,广西自治区正在打造精品彩调剧《刘三姐》,排演这出戏的剧团和业余团体很多,扮演刘三姐的演员就有100多个,电影《刘三姐》就是根据彩调剧改编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音乐风光故事片。黄婉秋非常幸运,她从100多位“刘三姐”中脱颖而出,从舞台走上了银幕,她所扮演的那个清纯俏皮的刘三姐形象,连同影片的诙趣生动的故事和脍炙人口的歌曲,在几代中国人的心坎里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可以说是真正达到了家喻户晓。那个年代也有“追星族”,这些影迷们追起自己喜爱的明星来好像更执着。曾经有一位观众,每看一次《刘三姐》就给黄婉秋写一封观看心得,一直写到“文革”前夕,他寄给黄婉秋的观看心得竟然有99封之多,合起来有厚厚的一沓子。要不是“文革”开始,他说他还要写第100封!
不仅在国内,《刘三姐》在海外也深受华人喜爱。已故的马来西亚永芳集团的董事长姚美良,是东南亚非常出名的华人企业家,他去新加坡看电影《刘三姐》,一看就是10场。他曾经深情地说:“刘三姐是中国最大的统战部长,她能够把华人的心凝聚在一起。”20世纪80年代以后,《刘三姐》有机会到东南亚的舞台上演出,东南亚的华人中再一次掀起了“刘三姐热”,常常是剧团还没到,票早已售罄,而黄婉秋则更成了“热中之热”,几乎每天都有数百名观众排着队请她签名。当时,马来西亚还没有与中国建交,一位马来西亚华侨因为鼓动一些华侨到新加坡看《刘三姐》演出而受到处罚,惨遭15年牢狱之灾,但他事后仍然认为:“为了看《刘三姐》,坐15年牢值得,不后悔!”
刘三姐带给黄婉秋极高的荣誉,但也使她一下子就到达了自己的艺术生涯中再也无法超越的高度。这当然是与她的形象适合刘三姐这个角色有关,但也与客观的时代背景分不开。因为正当她的演艺事业黄金时期来临时,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浩劫无情地将她春光灿烂的未来毁灭了。刘三姐浓缩了黄婉秋全部的青春年华,黄婉秋四十年来的荣辱悲欢都与刘三姐这个艺术形象紧密相连。
“文革”一开始,《刘三姐》被当成“大毒草”批判,黄婉秋也因此被人强加上莫须有的罪名,开始了15年的劳动改造。她被下放、游街、谩骂,甚至有人以拉出去枪毙威胁她,让她交代所谓的罪证。在那段颠倒黑白的日子,黄婉秋很多次在受批斗之后都曾产生过自杀的想法,但是,一想到那些曾经在台下给她热烈掌声和无限支持的观众,她就告诉自己要坚强地活下来。
如果说黄婉秋在那场灾难中还有一些幸运的话,那就是遇到了现实生活中的“阿牛哥”何有才。何有才比黄婉秋小6岁,但却是她生活的支柱。他总是一脸幸福地说:“因为三姐的名气永远比我大,所以她是太阳我是月亮,月亮伴着太阳走吧。”“现在,我就是她的司机、私人助理,几乎全权打理她的生活和事业。”“婉秋受的苦太多了,我应该帮助她更好地发展她自己,让热爱她、关心她的人,重新看到她艺术的发展。”30多年来他们风雨同舟、相濡以沫,所有那些苦涩的回忆,所有那些受过的伤害都在夫妻俩人甜蜜的笑容中淡然了……
阴翳蔽日,终有阳光灿烂时。1978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文革后首次播放了电影《刘三姐》录音。几年后,黄婉秋终于得以从噩梦中走出来。虽然已是人到中年,年轻的容颜不再,但那些曾经给过她勇气的观众们给予了她同样的热情欢迎。
为了爱戴她的观众们,黄婉秋继续奉献着自己的艺术才华。除了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歌舞团副团长(1983)、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长(1991)外,还陆续拍了电影《春兰秋菊》(84年)、《长城大决战》;电视剧《爸爸,妈妈和孩子》(82年)、《黄山情》(黄梅戏,90年)、《戏迷盛老乐》(98年)等。其中《黄山情》荣获“金鹰奖”、“飞天奖”、“飞鹰奖”及华东六省市最佳戏曲片奖。她于1995年导演的曲艺《漓江行》获中国第二届曲艺节“牡丹奖”导演奖及自治区优秀奖;1997年导演的《春兰吟》获全国“文华新节目奖”、自治区“铜鼓奖”。她主演的歌舞剧《百鸟衣》获广西首届戏剧节优秀演员奖;她录制的《歌仙刘三姐》盒带获1987年广电部“通美杯”奖。
黄婉秋最喜欢的角色还是刘三姐。“广西刘三姐黄婉秋”,这是黄婉秋名片上的称呼,至于为什么这样写,黄婉秋解释说:“虽然我的职务很多,但我觉得那些东西都是暂时的,刘三姐才是永恒的。”刘三姐的身上,体现了一种健康淳朴的传统美德,她超越了地域文化的差异,也打破了历史时空。
电影《刘三姐》给人们的印象太深刻了,所以黄婉秋的形象就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刘三姐,不管她走到哪里人们都叫她“刘三姐”,她自己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角色,更希望通过这个角色来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为了培养山歌传人,2002年,黄婉秋辞去了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长的职务,和大连的一家公司合资在桂林修建了一座“刘三姐景观园”。这一景观坐落于风景宜人的桃花江畔,以刘三姐文化及广西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文化为主题。几年来她在此培养了30多位演员,其中两名演“刘三姐”的演员已具备一定的表演素养,很有发展前途。现在,只要在桂林,黄婉秋每天都要到景观园去与观众见面,并亲自登台演唱,有时候更是全家上阵共同为到桂林来旅游的朋友献歌。
“是桂林的山水造就了刘三姐,造就了我。我是沾了刘三姐的光,观众是把对刘三姐的爱都给了我。我回到自己深深眷恋的舞台,只想把刘三姐的歌声再次唱遍大江南北,甚至唱出国门,让全世界都知道刘三姐,知道桂林。”
结缘于艺术,结缘于刘三姐,黄婉秋的心永远都年轻美丽。
『贰』 宫崎骏的全部作品及赏析
一、宫崎峻其人:
宫崎骏,日本动画大师。生于1941年。
我想,关于他这个人,知道这些就足够了。
二、宫崎峻动画:
如果你是第一次听说“宫崎峻”这个名字,只是简单看看下面的清单吧,(有兴趣的话)你可以比较一下不同的中文译名,看看你比较喜欢哪种翻译方式。如果你恰巧知道宫崎峻,又恰巧看过他的动画,欢迎回贴,讲讲自己的感想!
宫崎峻动画作品一览:
1968年:《太阳之子》(又译《太阳王子》)
1973年:《熊猫之家》(又译《熊猫家族》)
1978年:《未来少年科男》
1984年:《风之谷》
1986年:《天空之城》
1988年:《龙猫》
1988年:《再见萤火虫》(又译《萤火虫之墓》、《萤火挽歌》)
1989年:《魔女宅急便》(又译《小魔女限时专送》)
1991年:《岁月的童话》(又译《回忆点点滴滴》)
1992年:《红猪》(又译《飞天红猪侠》)
1993年:《听到涛声》
1994年:《百变狸猫》(又译《平成狸合战》)
1995年:《侧耳倾听》
1995年:《On your mark》
1997年:《幽灵公主》(又译《魔法公主》)
2001年:《千与千寻》
2002年:《猫的报恩》
2004年:《哈尔的移动城堡》
loading...
三、我眼中的宫崎峻:
为便于表述,请允许我对宫崎先生使用一下归纳法。
宫崎峻先生是一位:
1、 老头
2、 日本人
3、 以动漫为终身事业者
4、 童心未泯者(所有的动画主人公皆为少年,甚至幼儿。这要求他不能不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
5、 力量崇拜者(神奇的超现实力量往往贯穿于宫崎峻的大部分作品中)
6、 完美主义者(宫崎峻动画的场景总是宏大而又细腻。当一个人能把一对反义词,如大与小,美与丑,宏大与细腻结合到一起时,我们只能说,这个结合本身就是完美的)
7、 飞翔的幻想者
我想详细解释一下这最后一点。在宫崎峻的所有动画作品里,仔细回想一下,相当多的作品都涉及到飞翔。从《千与千寻》中千寻与白龙从空中飞落,到《天空之城》中少女希德的飞行石;从《风之谷》中娜乌西卡的御风飞行术,到《魔女宅急便》中神奇的飞天扫帚,宫崎峻营造出来的大地与天空之间永远充斥着无限的宽广和自由的高度,让勇敢的人们尽情地乘风追云。
有人曾把宫崎峻称为“动画诗人”,依我看,倒不如称他为“动画飞行家”更为合适。看宫崎峻的动画,就是随着他,在幻想中高高地飞翔。天马行空啊!踏着卧虹,迎着夕阳!当你终于回落于现实生活,仍不免回头望望,大汗淋漓地深喘一口气!
你的心被他带去飞了。或者说,你,被他带领着,重又在自己的童心中飞了一回……
四、宫崎峻动画之优点:
老幼皆宜;制作精细;想象丰富
五、宫崎峻动画之缺点:
英雄主义渲染过重;有时出现的庞大怪物或战车有点让人恶心……
六、宫崎峻动画的音乐:
毫不夸张地说,音乐是宫崎峻动画的一块绚烂无比的宝钻,其中大部分音乐的风格空灵缥缈,有种能够深入灵魂的震撼力和诱惑力。
我愿效仿前人,以琴弦比喻心灵!当生活中有点什么(一件事,一个人,一本书,一首歌……)打动了你时,便是拨动了你的心弦,心弦颤动,迸出一个两个跳动的音符。音符连起,就组成了一个人一生点点滴滴的感动。
生命的音乐。音乐如人生。
有的音乐,需要静静地听。听着听着,就会感到音符如水,节律如帆。水敲心门,帆下河川。水滴敲心门,是轻弹碧玉的音响;一帆下河川,是行云流水的快感。这个时候,如果仰望天空,会觉得音乐来自整个天宇;如果闭合窗帘,会觉得音乐来自封闭的空间。
能让人这样听的音乐,真的,不多。尤其是在带歌词的通俗音乐流行的年代。但宫崎峻动画中,确有几首配乐值得用心的听。
七、宫崎峻动画的场景:
就大部分作品来讲,场景是既宏大又细腻。就像一幢美丽城堡的照片,让人既能感觉到城堡的高耸入云,又能看清城堡窗台上摆的花儿和停的白鸽。
八、宫崎峻动画的人物:
宫崎峻动画经典人物组合=在情节上起主要作用的女孩+全心保护女主角的男孩+个性鲜明的婆婆级人物
九、宫崎峻动画的主旨:
就从宫崎峻动画中的女孩子说起吧。
宫崎峻偏爱女孩子。他的动画中,女孩子总是主角。这些女孩子们按性格可以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注定要承担某种责任或使命的脱俗女孩,一类是未谙世事的可爱女孩(前者如《天空之城》中的希德,后者如《魔女急宅便》中的琪琪)。但是不可否认,这两者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她们都是些未受尘世污染的孩子,自然而原始地成长起来,个性舒展——她们纯洁。
不难看出,宫崎峻崇尚善良。在他营造的世界中,纯洁=原始=善良。中间虽然有恶的客串,但纯洁和善良终将战胜一切。宫崎峻动画是为纯洁善良唱的一首赞歌。
有人说,文学艺术的作用一半是揭示丑,一半是歌颂美。在这一点上,宫崎峻动画所做到的无异于一个合格的文学家所应该做到的——一方面告诉我们人性中贪婪的私欲所造成的恶果,另一方面又告诉我们纯洁善良将是世间一切永恒的终结。所谓文学,所谓艺术,实际上就是为人类的生存寻找的诗意的理由。不管世界如何运转……哪怕充满了危机和坎坷,人类总是要诗意的,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雪落,风起,飘着花香的石子路,洒着月光的杨树梢……这些有没有让你想起,童年母亲说的故事,以及青春年少时的记忆?心中有了对美好的体验和对美好的追求,就有了对未来不懈追寻的勇气。
宫崎峻动画之所以不仅是孩子的专利也许正缘于此。看宫崎峻使那些自认为已经长大的人们感到自己其实并没有真正远离童年,那些美妙的滋味仍在心头徘徊呐……关于童年纯真的美,关于责任执着的美,还有最耐人寻味的,那关于初恋的朦朦胧胧的,甜甜淡淡的美。
十、宫崎峻部分作品简介:
以下是我比较喜欢的六部宫崎峻动画电影
1、《千与千寻》:
《千与千寻》讲述的是一个关于自我救赎的寓言。在纷繁复杂的未知世界里,如何不迷失自我而生存下去?10岁的女孩千寻所经历的恐慌和迷茫,会让每一个面对过未知的人们感同身受。面对未知,我们何去何从?
相信看完《千与千寻》后,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明白:未知和坎坷面前有两件事我们必须要做:⑴唤醒深藏于内心深处的生命力;⑵对他人报以真诚的爱。
2、《岁月的童话》:
又名《回忆点点滴滴》,这部影片是我看过的宫崎峻动画里,风格比较平淡的一部。它分两条线索:女孩的现实经历以及童年琐事。虽然女孩的童年故事背景是六十年代的日本,但是我保证,所有人看了都会感到亲切,并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直到现在,我还常常想起这部电影。我喜欢用剧中的那句台词问自己:
“晴天,阴天和雨天,你喜欢哪一个?”
随即就会不露声色地在心底微笑,很自然地联想起初恋的味道——就是剥开柚子厚厚的表皮时闻到的,那种微涩清香的味道。
3、《龙猫》:
“在我们乡下,有一种神奇的小精灵,他们就像我们的邻居一样,居住在我们的身边嬉戏、玩耍。但是普通人是看不到他们的,据说只有小孩子纯真无邪的心灵可以捕捉他们的形迹。如果静下心来倾听,风声里可以隐约听到他们奔跑的声音。”
关于这部影片,真的没什么好说的,温馨,亲切,自然。在如画的乡村美景里,小月,小米,与胖胖的龙猫在一起。朋友啊!别为我担心。如果有一天我走失了,龙猫会送我回家的……
4、《魔女急宅便》:
就像欧洲的神话故事中提到的那样,魔女到了十三岁,就必须离开家到另一个城镇定居。只有通过这个考验,才算得上一个真正的魔女。于是我们的小魔女琪琪,在一个美丽的月圆之夜,带着她的黑猫吉吉,开始飞行……
5、《再见萤火虫》:
这部影片中宫崎骏只是充当编剧和原画的工作,姑且把它当作宫崎骏的作品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日本频频遭到轰炸,14岁的日本男孩清太和4岁的妹妹节子沦为孤儿,只得寄人篱下,尝尽姨母的白眼,终于倔强的清太带着妹妹离开姨母家。他们在野外过了一段快乐的日子,可是最终没能逃脱死亡的厄运。他们的身影在漫天萤火里消逝……
该动画在国内争议很大,焦点在于它反映了日本人民二战期间受到的苦难,因此有更多中国人在反问:中国人受到的苦难难道少于日本人吗?岂容日本人为自己叫冤叫屈?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就看过形形色色的评论,因此我是带着某种“警戒心”看这部电影的。可是无法否认,电影本身是成功的。除了兄妹之情的刻画入木三分之外,制作水平也相当高超。
我喜欢这片子,却喜欢的惴惴不安。相信看过此片大多数人都是和我一样的矛盾!在网络的"再见萤火虫"贴吧里,感动的潸然泪下者有之,怒骂此片是千年大毒草者亦有之。争论已经不仅限于电影的矛盾,还有民族的矛盾,历史的矛盾,以及已经在悄悄酝酿着的,未来的矛盾!
如果有一天,这矛盾真的导致了一种苦难,那么该感到悲哀的,究竟是日本人,还是我们?!
6、《天空之城》:
天空之城是一个漂浮在云彩中的岛屿,上面曾经建立了一个科技十分发达的国家——拉普达帝国。但拉普达人却神秘地抛弃了自己的乐土,隐居地面。从此再无人能回到天空之城。但是,传说中有一块神奇的飞行石,可以指示天空之城的方向……
影片开头,正在矿山工作的男孩惊异的发现一个梳着两条长辫子的女孩从天空中坠下,挂在她胸前一块蓝绿色石头闪闪发光……
这部影片是宫崎峻比较公认的代表作品。很多人说,即使在《千与千寻》的巨大成功之后, 《天空之城》仍是他们眼中宫崎峻最优秀的作品。
也许是《千与千寻》给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吧,我个人并不是特别喜爱《天空之城》。《天空之城》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仅仅是飞行石的咒语。短短的一句咒语居然能在一瞬间改变一切。
还记得唤醒机器人的咒语吗?里帝.拉多巴里达.乌露夫.阿里阿内斯.巴露.尼多里。还记得毁灭之咒吗?巴露斯。天空之城里的那些机器人,因为前一句咒语而被唤醒,又因为后一句咒语而遭毁灭。
不知道有没有一句咒语能让机器人的制造者——人类也能毫无反抗地遵从?有吧,我想会有的。人类的心灵深处一定蕴藏着某种共同的情感,会听从一种类似于咒语的指令而支配人的肉体,灵魂,以及人的一切。其实……想想看,现在也可以举出例子来:当你至爱的人病重之时,你不是会愿意为他或她倾家荡产,甚至付出一切吗?所以我想,能控制人类的那个咒语应该是:真爱。
真爱,需要付出。《天空之城》中最感人之处,不正是男孩巴斯明知危险,还要为了希德去冒险吗?
需要我的时候,念下面的咒语:
里帝.拉多巴里达.乌露夫.阿里阿内斯.巴露.尼多里
不需要我的时候,念下面的咒语:
巴露斯
我,愿意被你唤醒,也愿意为你消失……
『叁』 《暗算》 的小说电影电视剧有哪些不同
人分三六九等,肉分五花三层。同样是小说,有的就可以改成电影电视剧,翻拍翻拍再翻拍,有的却只能放在书店里无人问津,归根到底还是和小说本身的质量有关。在国外,好多小说好哪怕不是上乘之作也会被制片人们拿出来拍成电影电视剧形成大热,远有《福尔摩斯》、《基督山伯爵》、《安娜卡列宁娜》,近有斯蒂芬金的作品无数,还有轰动全球的《冰与火之歌》。这些作品通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小说的延展性大,可以经得起时间和地域的推敲,完全打破了大多数小说的局限性。
在中国,好的小说早在几十年前就成了影视剧成功的必备保障了,尤其是近几年影视市场如此火爆,好多小说的被改编速度更是快的惊人。一个版本刚刚播完,另一个版本就粉墨登场,还不说翻拍正在筹备中。
素有“中国谍战小说之父”的麦家2004年获得茅奖的小说《暗算》就是被改编比较频繁的一个。这里有必要先要做一个小贴士,那就是《暗算》究竟有几个故事?几个主人公?不少人看过《暗算》电视剧会纳闷,为什么主人公一会儿是瞎子阿炳,一会儿又变成了女破译家黄依依。而暗算的电影版《听风者》干脆没有了黄依依,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暗算》小说的独特性上。它一共包含了五个故事,三个篇章。阿炳和黄依依分别属于《听风者》《看风者》,里面还有一个在电视剧和电影中都未出现的《捕风者》。
好了,书归正传,既然如此,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比较一下,《暗算》的小说,电影,电视剧,三个版本有什么不同,也方便喜欢这部小说的书迷、影迷们闲时看看。
1、阿炳还是阿兵,傻傻分不清
一个贫困水乡的智障男青年生就一双能听到苍蝇交配的“顺风耳”,被701神秘人物领进禁地,连破奇功,最后也败在了耳朵上,因为听出了自己刚出生的孩子一声啼哭,断定这孩子的亲爹不是自己羞愧自杀断送了性命。这样一个天才、奇才、怪才,又命运如此戏剧性,不被改编才怪呢。虽然阿炳在小说中命运不济,但是它却是被改编命运最好的一个。《暗算》同名电视剧播出后,该电视剧获得了空前好的收视率,也成了当年所有电视剧奖项的夺奖热门。2013年,根据《暗算》的第一个部分“听风”改编的电影《听风者》上映,同样取得了票房口碑的双丰收。但是,细心的观众会发现,阿炳变成了阿兵,王宝强变成了梁朝伟,从丑陋变成了英俊幽默,打扮时尚洋气的很。那么到底两个人哪个更符合原著呢?
2、师傅还是师母,听风者的伯乐身份成谜
相信大家还记得《听风者》里有一个画面是周迅牵着一根拐杖带着梁朝伟扮演的听风者第一次走进神秘701。可是看过小说和原著的会想,咦,小说里带阿炳到701的不是男的吗?怎么变成了周迅?还用一个知名交际花,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身份掩盖自己701的身份?这恐怕就是电影的特性决定的了。电影的主要观众是女人,女人爱看大银幕上谈情说爱,如果《听风者》的主角只有一个梁朝伟没有女性角色和他搭配,那不是白白浪费了众人yy的机会?所以,和阿兵离得最近的只有他的老师,也就是电视剧《暗算》中的安在天,小说中的“我”,《听风者》中的张学宁,那这个角色自然也就顺理成章变成了女人,并且和阿兵玩儿起了暗恋和被暗恋,在大时代背景下上演有那么点悲情主义的浪漫故事,这恰恰是女性观众喜欢的。在这里,“谍战”只是一个背景,一个噱头,一个让男女主角走到一起的线,阿兵是否能够破译和怎么破译密码都已经不重要了。
3、阿炳的耳朵究竟有多神?《暗算》的“听风”故事,主要讲的就是靠耳朵吃饭的家伙,阿炳是其中最传奇的听风者。那么他神奇的耳朵究竟有多神呢?据说,在“我”去找他的时候,询问他村里的人,村里人都不敢大声说话,说可能我们现在说的话都飘到他耳朵里去了。后来,进了701,一只母狗带着小狗在外面,他竟然能听出有几只公狗几只母狗来。私以为,这简直赶上西游记里的顺风耳了,还带自动辨别性别功能。可是这些神奇的情节在《听风者》电影中全部被删除。电影嘛,大情节大场面,可以展现可歌可泣的爱情怎么会在乎这些细节,再加上,梁朝伟一个人足以,他说我是听力奇才就是奇才,谁还会质疑呢。在这一点上,不得不说句公道话,《暗算》的电视剧拍的是最终于原著的,不仅表现了小说中写的小桥段,还增加了个别细节,如保卫科的人子弹少了两发,大家找了半天怕特务偷了去,最后发现阿炳拿来做耳塞塞住了耳朵。这些,都是电视剧中特意增加的。使得观众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真切的感受阿炳的奇特,从而记住这个人物。
4、老鬼,怎么又是老鬼
看过《风声》的人都知道,那么多人关在一个别墅里几天几夜最后拼了性命就是为了找出谁是老鬼。老鬼成了电影的线索中心,并且也成了麦家电影的主要标志人物。这也就难怪《听风者》里,好好的安在天要变成周迅,延续《风声》把老鬼再插入里面。《暗算》小说其实根本就没有老鬼这个人物,也和《风声》的故事没有半毛关系。但是这样一来,喜欢《风声》的观众有福了,会把《听风者》当成它的前传。可是这样做也消弱了“听风”本身作为故事个体的戏剧张力,把原著小说的精彩稀释了不少。其实,“老鬼”,阿炳,阿兵,安在天,无论他是谁,都是701庞大破译体系中的独立个体。用这样一个公式可以来表明他们的关系:
701= 安在天+阿炳+ 阿兵+ 黄依依+ 老鬼+ N
《暗算》小说 > 《暗算》电视剧>《听风者》电影
5、阿炳的真正结局是什么?
阿炳的耳朵监听到了敌人电台无数,是701的大英雄,却有着天才都有的脆弱和敏感。他自尊心极强,丝毫不许别人怀疑他耳朵的能力,极为自负又极度自信,还封建的很。他一心想给母亲抱孙子就找了小护士结婚,没想到却因为孩子出生时听到婴儿啼哭断定了孩子亲爹另有他人最后含恨触电身亡。电视剧《暗算》中保留了小说设置的情节,还给林晓芳增加了戏份。《听风者》里面,阿炳的这些性格都被梁朝伟的星光掩盖,阿兵不仅和自己的伯乐谈起了恋爱,还最后失明复明再失明。戏剧性是有了,却也荒诞的过了头儿,有点儿太小儿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