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平台 > 世界上第一部使用立体音响的电影为

世界上第一部使用立体音响的电影为

发布时间:2024-08-09 15:22:52

『壹』 有声电影简介及详细资料

简介

有声电影是指有声音同步播映的电影,和无声电影相对。1900年,第一部有声电影在巴黎放映,十年之后可靠的同步声音技术才逐渐成熟并可以商用。1923年4月,第一部同步有声电影在纽约公映。1927年10月,第一部有声故事片爵士歌手发行,这部影片使歌舞喜剧演员乔尔森大享盛名。

1930年代早期,有声电影成为一个全球现象。在美国,有声电影使好莱坞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和商业中心之一欧洲很多电影制作人和批评家对新的技术持怀疑态度,他们担心过多的对白会削弱无声电影特殊的美感。在日本,流行电影通常是无声电影加现场表演,因此有声电影发展缓慢。在印度,声音成为该国电影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制作方法

早期电影只有画面,影片本身不发出声音,剧中人物的说白通过动作、姿态以及插入字幕间接表达。拍摄和放映无声影片的运转速率为每秒16格画幅。无声电影时期,电影发展为纯视觉艺术,

拍摄时使用两种感光性能不同的底片,一种摄取画面,一种记录声迹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使声迹和画面合印在一条正片上,制成影片拷贝放映时,放映机附有还音装置,在映出画面的同时,能使声迹还原为声音

随着技术发展,有声电影的制作渐渐形成可能,但初期渣尺有声电影对大众来说是个全新的玩意儿,许多大片厂并不看好这块市场,深怕会流失已固定的观众群,此时华纳兄弟的电影公司正面临倒闭危机,因此他们将有声电影当作赌注,拍摄爵士歌手,没想到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因为广受观众欢迎其他电影公司也群起效仿,自此有声电影的成为一股不可抵挡的洪流,

电影摄制过程中大部分工序已以磁性录音取代感光录音。电影由无声发展为有声时,为了保证还音质量,拍摄和放映的运转速率从原来每秒16格画幅改进为每秒24格画幅。由于有声电影的产生,电影由无声期的纯视觉艺术发展为视听结合的艺术。

发展历史

1910年8月27日,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宣布了他的最新一项发明:有声电影。一些经过挑选的观众被邀请到新泽西州西奥兰治的爱迪生实验室,观看把留声机的声音和电影摄影机上的图像联系起来的电影机。

其他人也曾想过发明有声电影机,但无一成功。爱迪生的贡献在于他在同一时间里把声音和图像同时记录下来,而这一点,其他人是无法做到岁游的。通过运用一台既可留声又可摄影的机器,爱迪生可以让演员在拍摄过程中自由地来回走动,而这在过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爱迪生耗费了两年精力,才研制成功有声电影机。

1927年10月6日,纽约的观众在观看华纳兄弟公司出品的《爵士乐歌手》(一译《爵士歌王》)时,突然听到主角开口说了话:"等一下,等一下,你们还什么也没听到呢。"这一句话,标志著一个新时代的来临。这部影片使歌舞喜剧演员乔尔森大享盛名。

根据资料来看,完全意义上的有声片是华纳公司1928年7月6日的《纽约之光》。

1936年,卓别林出品了他的最后一部无声片《摩登时代》,标志著无声片的寿终正寝。

默片开始

所谓的默片在其鼎盛时代也常常有音乐或者声效相伴,1926年8月,由约翰.巴利摩尔主演的《唐璜》在纽约的华纳剧院首映,这次首映采用了Vitaphone声音系统,以每秒331/3转唱片来使电影声画同步。新的发明很快就跟来了,1927年10月华纳公司的《爵士歌王》敲响了默片的丧钟。 到1930年为止,只有5%的好莱坞的影片还是默片,华纳兄弟采用了更方便的由Western Electric开发的胶片携载声音的技术,这一技术需要采用每秒24格的放映速度,从而诞生了这一今天仍然采用的标准。这一变化彻底改变了电影胶片的形态。

35mm默片的满画面大致是正方形的,比例是1.33:1 (或4:3,像电视画面),1927年最早的声音印在胶片上时是1.21:1 。

1932年,制片商和放映商联合建立了胶片上声音轨迹宽度的标准,从而创造了新的1.37:1比例。随着这一整个业界技术方针的确立,电影中的对白、歌舞急剧增加。在30年代,电影观众增加了一倍。 电影工业继续寻找新的发展,很快,就开始经历彩 *** ,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

发明过程

诞生

1895年电影诞生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伟大的哑巴"。为了弥补这个"哑巴"的缺憾,人们想了种种办法让它"说话"。刚开始 ,电影院在放映影片的时候让配音演员站在幕后说话。这种方法采用了一段时间就被淘汰了。后来,有人如雀高又想出一个办法:在电影放映现场进行音乐伴奏。这个办法比较受欢迎,曾风行了将近三十年,直到有声电影产 生才结束。毕竟这些办法只是弥补了观众的听觉缺憾,从根本上不能解决观众对影片音色配合期望的问题。于是,有声电影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观众的需要应时而生 了。

真正的有声电影是 1928年7月6日好莱坞一家电影公司拍摄的《纽约之光》,同年有声电影进入中国的高级影院。其实在真正的有声电影诞生前,我国就进行过有声电影的实验放映,并对有声电影的前景进行过讨论和论辩。

1914年,上海维多利亚戏院放映了一次蜡盘发音的有声影片,因属实验性的,故没有引起多少人的重视。

录音方式

当代电影的录音方式包括同期录音和后期录音两种方式。两种录音方式可以共同使用,现在很多电影正是这么处理的。

创造声音

随著录音技术的进步和数字音乐的兴起,音效师不但能够让观众倾听日常生活里不可能亲耳听到的音响,甚至可以为影片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音效。特别是在科幻片、灾难片等电影中,数位技术不仅仅用在画面上,也用在了声音上。

意义

1、对电影艺术表现手段影响。

2、即兴表演几乎完全消失。

3、戏剧电影牢固确立了发展优势。

4、歌舞片的出现。

5、影响了好莱坞电影的扩张。

兴起

有声影片的发明历程

有声影片并不是一种新鲜的事物。远在1899年,电影在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已经能够发出一些声音。卢米埃尔、梅里爱以及其他一些人曾经天真地利用在银幕后面说话的办法,使得电影带有声音。1900年以前,百代曾经举行过几次歌唱片的放映会,同时,巴隆和劳斯特则设计了一种巧妙的声画同步方法。

在20世纪开始的第10年代里,法国亨利·约利和高蒙的努力已经有了成就。同时爱迪生和阿克托封在美国,海普华斯、劳斯特和威廉森在英国,麦格努森和保尔生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各国,也获得同样的成果。

但是,此时电影还始终停留在无声艺术的阶段。人们已知道如何将动作和台词同步起来,利用压缩空气来扩大声音,使集聚在高蒙大剧院的6000观众都能够听见,可是,发出的声音却带有浓重的鼻音,而且同步方法仍不完善。演员必须将他们嘴唇的动作同留声机唱片"重现"的声音设法配合起来。到1914年,有声电影几乎已被放弃了。

留声机是从电话机产生的,而电话机本身则又是从电报机发展出来的。无线电报--和电影几乎同时发明--和以后无线电广播的发展,使有声电影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能通过"扩音器"的电气录音和"三级真空管"(李·德·福尔斯特发明)的音响放大办法而获得解决。制造无线电器材的大电气公司于是成了有声电影机专利权的占有者。

这些专利权当时被两大集团,即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西方电气公司"集团和德国的"A.E.G.--托比斯公司--克兰影片公司"所垄断。

"西方电气公司"曾向一些同样受摩根银行控制的美国大电影公司提议用它的录音方法。但这些公司对这种危及好莱坞霸权的有声电影不愿接受。

"西方电气公司"在失望之下,转而向华纳兄弟接洽。后二人创立的小影片公司当时方收买了"维太格拉夫"这家古老的公司和一个由15家影院组成的小放映网。

这两位制片人对于在电影院里用扩音器来代替管弦乐队的方法很感兴趣。在他们初期摄制的有声片中,用"维他风"有声电影机发出的音响还只限于一些音乐和一些喧闹的声音。

"华纳公司"虽然和它的两个明星--男演员约翰·巴里摩尔及狗明星林丁丁--订了契约,当时仍处于将要破产的状态。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这家公司决定冒险摄制一部由巴里摩尔主演的歌剧片《唐璜》。这部有声片的成功,对继续制作这类影片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华纳兄弟当时用最后的资本来拍摄这部影片,它聘请了游艺场的著名歌手阿尔·乔生,由没有什么名望的阿兰·克劳斯兰德来指导他的演出。影片剧本和杜邦的影片《巴鲁希》有些类似,叙述一个贫穷的犹太歌手成名的经过,借这个主题,片中穿插了许多著名的歌曲和小调。

这部影片获得了很大成功。它在美国的上映收入达350万美元,几乎接近于《宾虚》一片所创造的纪录。但后一纪录,不久就被华纳公司另一部由阿尔·乔生主演的新片《歌痴》所打破,这部影片的上映收入达到了500万美元之巨。好莱坞其他公司看到这种辉煌的成就,也开始寻求有声电影的专利权。威廉·福斯已经有了一种根据德国的发明转化出来的"摩维通"。其他一些公司也不得不接受"通用电气西方公司"所提出的苛刻条件。不久洛克菲勒所控制的无线电公司也研究出一种"福托风"有声电影机,但受到其他公司的抵制。洛克菲勒财团为了利用这种有声电影机,特地在好莱坞设立了一家新的电影公司--"雷电华影片公司",这是把"百代影片贸易公司"、"互助影片公司"、"三角影片公司"这些旧公司和一个很大的过去经营游艺场的联营公司--"凯斯-奥芬公司"合并在一起、并由各无线电公司(如"C.B.S."、"马可尼"等)予以支持的一家公司。

早期电影

美国

1926年,华纳兄弟影业公司拍摄了用唱片来配唱的由J.巴里摩尔主演的歌剧片《唐璜》(A.克罗斯兰导演)。

1927年10月6日又首映了由A.克罗斯兰导演、A.乔生主演的有歌唱、对白、声响的《爵士歌手》,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故事片。1928年7月6日华纳公司又推出了"百分之百的有声片"《纽约之光》。自此,有声电影全面推开。至1930年,除卓别林继续拍摄了几部无声片外,全部故事片均为有声片。

在导演中间最先适应有声片制作并拍摄出富于创造性影片的有:R.马莫里安的《喝彩》(1929)和使用了主观镜头的《化身博士》(1932),L.迈尔斯东的《西线无战事》(1930)和《头版新闻》(1931)、刘别谦的《爱情的检阅》(1929)和《微笑的中尉》(1931),K.维多的《哈利路亚》(1930)。卓别林也拍摄了他的第一部有声片《大独裁者》(1940)。

好莱坞的制片公司是1912年开始相继建立的。随着1928年雷电华影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组建,形成了美国电影业的8家大公司。它们包括5家较大的影片公司,即派拉蒙(组建于1914)、20世纪福斯(始建于1915,合并于1935)、米高梅(合并于1924)、华纳兄弟(1923)和雷电华(1928);3家较小的公司,即环球(1912)、哥伦比亚(1924)和联美(1919)。

第一部

1927年10月6日,阿尔·乔尔森在今天开始上演的一部有声电影《爵士乐歌星》中担任主角,声音稍微有些呆板,不如电话传送的清晰。演员的动作与他们的语言脱节。声音没有像在广播里那样抑扬顿挫。但不管怎样说,这是一次首创。

《爵士乐歌星》的情节部分地反映了乔尔森真实的一生。像他所扮演的主人公一样,乔尔森出身一个犹太家庭,这个家对爵士歌手的职业是很不满意的。乔尔森同父母的疏远及随后到来的飞黄腾达是这部影片的紧张和动人之处。他扮演黑人,深情地演唱了圣歌《柯尔·尼德里》和《妈妈》。沃纳·厄兰和龙金妮亚·贝瑟尔分别扮演父亲和母亲。

国产电影

1931年3月,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摄的第一部蜡盘发音的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在新光大戏院公开上映,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由此问世。

1931年6月21日,又试映了我国第一部片上发音的有声片《雨过天晴》。

有声电影有"腊盘发声"和"片上发声"两种技术。前者是将声音刻录在唱盘上,放映时与影片同步播放,为电影配音;这也是世界上有声电影最初问世时采用的方法。诞生于1927的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片美国的《爵士歌王》就是如此。后者则是今天普遍套用的在胶片上录制声音的技术。由于成本和技术水平的原因,《歌女红牡丹》采用的是成本低廉、制作简单的腊盘发声方法,因而,它实际上应该称作是中国第一部"腊盘发声"的有声片。

《歌女红牡丹》由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主演蝴蝶等。影片描写女歌手红牡丹嫁给生活堕落的丈夫后,不仅备受 *** ,艺术生涯也走向衰落。但当丈夫卖掉女儿,又因失手杀人入狱后,红牡丹却忍辱负重,恪尽妇道,努力拯救自己的丈夫。影片描述了戏曲艺人的生活悲欢,也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妇女身心的迫害。除了对白之外,片中利用"有声"的优势插入了《穆柯寨》、《玉堂春》、《四郎探母》等4段京剧片段(由梅兰芳代唱),更增加了影片的轰动效应。这也和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片以歌唱家生活为题材如出一辙。影片于1930年中旬开拍,前后经过5次试验,至年底拍竣,耗资12万元旧币,1931年1月在明星大戏院试映,3月15日于新光大戏院正式公映。影片公映时盛况空前,并在全国各大城市引起了轰动,发行到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但严格地说,《歌女红牡丹》只能算是一部"半有声片",因其只注意了对话的有声,而忽略了周围环境的音响效果,所以看起来只有人说话或唱戏时有声,其它周围事物都是静悄悄的。这当然也是初期有声电影的通病。

与这部影片同时开拍的另一部有声片是"友联"公司摄制的《虞美人》。它同样采用腊盘发声技术,描写了一对儿戏剧演员演出《霸王别姬》一剧的幕前幕后。两部影片在技术上稍有不同。《歌女红牡丹》是影片拍完后让演员看着画面对口型配音,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后期配音。《虞美人》则是先把声音录好唱片,然后演员在现场按照放出来的声音表演。两者相比,各有千秋。《虞美人》稍晚于《歌女红牡丹》,于1931年5月上演。

腊盘发声的有声片在技术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唱片和放映的配合是最大的问题。特别是胶片一旦发生局部断毁,其后的剧情就难以再和声音相吻合,甚至会出现银幕上男人在张口,扩音器里传出来的却是女声的笑剧。因而,在这两部影片上演的当年,一些电影公司也开始试制"片上发声"的有声片。它们是由大中国和暨南两家公司合制的《雨过天晴》和天一公司拍摄的《歌场春色》。这两部影片都是租用国外的设备,并由外国人参与协助制作完成的。首先完成的《雨过天晴》于 1931年6 月3日在虹口大戏院试映。由于该片租用的是日本的设备,并赴日本拍摄,不久后即遭到观众的抵制。1933年,亨生影片公司用自己研制的录音设备拍摄了《春潮》一片,成为中国第一部用国产录音设备制作的片上发声的有声电影。

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原因,在有声电影问世后,许多电影公司仍然在继续摄制无声片,这形成了中国早期无声电影与有声电影长期并存的特殊现象。直至1936年,无声片才终于停止拍摄,中国电影从无声向有声的转变得以彻底完成。

大观楼

大观楼影院始建于1905年,在这之前,它还有大亨茶园和马思远茶楼两个前身。1931年,它放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当时,它的第一任经理任景丰拍摄了电影《定军山》,标志著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电影的诞生。

上世纪30年代,大观楼第一次实现了男女同座;

1931年,它放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40年代,它是第一家购买法国百代公司35毫米固定座式放映机的影院;

1948年,它放映了第一部彩 *** 《生死恨》;

60年代,它第一次放映了宽银幕电影;

1961年,它改建成北京惟一一家立体电影院;

1986年,它率先建成了超大银幕影院。

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从普通银幕到宽银幕……大观楼见证了中国电影的发展进程。

电影节

都柏林国际电影

每年3月在德国首都都柏林举办,为期10天

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

1974年创办,每年1月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办,为期两周左右。

克拉科夫国际短片电影节

1961年创办,每年5至6月间在波兰历史名城克拉科夫举办,为期8天

柏林电影节

1951年创办,每年2至3月间在德国柏林举办,为期两周左右。

斯图加特动画电影

1988年创办,每年1至4月间在德国斯图加特举办,为期5天左右。

莫斯科电影节

1959年创办,每两年一次,7至8月间举办,为期两周左右。

嘎纳电影节

1939年创办,每年5月在法国嘎纳举办,为期两周左右。

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

1979年创办,每年11至12月间在法国南特举办,为期6天左右。

蒙比利埃电影节

1978年创办,重点放映中国电影,有"中国电影节"之称。每年2至3月在法国蒙比利埃举办,为期6天左右。

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1970年创办,每年1至2月在荷兰鹿特丹举办,为期10天左右。

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

1972年创办,每两年举办一次,5至6月间在克罗埃西亚首都萨格勒布举办,为期5天左右。

蒙特卡洛国际电视节

1961年创办,欧洲最重要的电视节之一,每年1至2月在摩纳哥公国的的蒙特卡洛举办,为期10天左右。

斯德哥尔摩电影节

1990年创办,每年11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办,为期9天左右。

威尼斯电影节

1932年创办,世界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每年8至9月在义大利威尼斯举办,为期两周左.

软体简介

有声电影是一款非常酷的图像/声音录制软体,它充分利用windowsphone7.1 SDK套用中还可以编辑图片时间间隔,以及插入新图片等等特性介绍:同时记录声音和图像,以及互相的时间关系(芒果SDK新功能)逼真回放重现记录时的场景套用内直接取景拍照(芒果SDK新功能)合成/输出微软Powerpoint档案自由编辑图片声音相对位置,增删图片多种录制品质选项,以适应不同套用场景集成对简繁中文和英文界面的自动适应。

要求

系统要求: wp7.0、wp7.8、wp8.0

『贰』 世界第一首电影歌曲

早期的有声电影是用放映机和留声机同时工作来发声的。放映电影时,工作人员必须手持唱机磁头、眼望银幕,在需要配乐时立即把唱机磁头放在唱片上。中国最早的发声电影,是1930年天一影片公司拍摄的《歌场春色》。该片由邵醉翁导演,宜景琳主演。1933年,联华影片公司摄制了《母性之光》,该片由田汉编剧,聂耳作曲。插曲《开矿歌》的曲调清新、刚健。同时二部合唱形式也第一次出现在电影音乐中。

2.世界上最早的电影音乐

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转变过程。20世纪初,人们逐渐领悟到无声电影需要用音乐来渲染剧情,也可以以此掩盖放映机的噪音,于是就尝试在电影中加入音乐。1900年9月13日,澳大利亚墨尔本市政厅放映了世界上最早的配乐纪录影片《基督教的士兵》。这部纪录片长50分钟,由救世军巴依奥斯克普公司拍摄,为影片配乐作曲的是澳大利亚音乐家R·N·马卡诺里。1908年11月17日,法国巴黎公开放映的《基斯大公的暗杀》,是世界上最早配乐的故事片。这部影片由卡米尤·桑萨恩斯作曲。

3.最早的立体声电影音乐

1932年,巴的电影制片人阿贝尔·甘斯和安德雷·戴布利最早在电影中配上立体音响,从而获得专利。这是根据甘斯的无声电影巨作《拿破仑》改编的,该片于1935年在巴黎的帕拉马温特影剧院首次放映。

1941年,迪斯尼制片厂拍摄的动画片《幻想曲》,首先使用了美国无线电公司和沃尔特·迪斯尼制片厂合作制成的立体声音乐。影片的音乐由费城交响乐团演奏,雷奥波尔德·斯托科夫斯基指挥。

4.奥斯卡最佳音乐奖

从1934年开始,奥斯卡最佳音乐奖设最佳作曲、最佳配乐和最佳歌曲三项奖。作曲奖授予为大型故事片创作一系列音乐的作曲家,配乐奖不是单纯选配现成的乐曲,而是创造性地使用与主题有关的音乐素材;最佳歌曲奖授予为大型故事片创作主题歌的对象。在1942年第15届奥斯卡颁奖仪式上,美国著名音乐家欧文·伯林担任了最佳歌曲奖的授奖人。他打开密封名单后,惊愕了一下,随即笑逐颜开地说:“我很高兴能把这个奖颁给这个我久已熟识的家伙。”原来获奖的正是他为影片《假日旅店》所作的歌曲《白色的圣诞节》,欧文·伯林成了第一位给自已颁奖的人。

5.中国第一部配音电影

1929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该片由洪琛(化名庄正本)编辑,张石川导演,董克毅摄影,胡蝶主演。1931年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戏院”首次放映时,不仅轰动了全国各大城市,而且名扬东南亚各地,上海远东公司的代表菲律宾影片商,花了18000元才买下了这部影片的上映权。

6.中国最早的电影主题歌

1929年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电影《野花闲草》中的《寻兄词》。在电影里穿插歌曲,或者根据电影的主题思想写成主题歌,对增加气氛和阐发影片的主题思想有很大的作用。《寻兄词》由《野花闲草》的男、女主角金焰和阮玲玉两人主唱。尽管《寻兄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微不足道,但由于它是中国第一首电影主题歌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叁』 一部三个字的电影:幻 xx求后面两个字

幻想曲。。。。《幻想曲》是迪士尼的一部重要的艺术作品,曾经获得奥斯卡最佳杰出贡献特别奖。同时以“幻想曲”命名的还有鸡尾酒,音乐作品和作文集等。

幻想曲从来没有制作过国语版配音,但是有粤语版配音 幻想曲正版英文版VCD在2000年由中录德加拉发行,DVD从未在大陆发行 英文名称:Fantasia
上映时间:1940年11月13日
片长时间:约120分钟
作品类别:迪斯尼第3部经典动画,古典音乐合辑动画片
特殊记录:世界第一部使用立体音响的电影、到目前为止迪斯尼动画中重映次数最多的一部
作品介绍:提起迪斯尼的动画史,【幻想曲】实在是一部重要的艺术作品!本片将古典音乐与动画结合,使

《幻想曲》DVD封面
得动画片的走向更加多元,而且本片还是世界第一部立体音响的电影,在影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片并不是一部剧情片,而是由古典音乐与动画所搭配而成的作品,大致上可分成“故事音乐”、“无特定主题音乐”和“交响乐”等三大类,除了由米奇主演的〝魔法师的徒弟〞外,其它六个段落都无剧情,纯粹在表现影像与音乐的巧妙配合而已,一团色彩或线条可能暗喻某些概念。沃尔特迪斯尼当年制作【幻想曲】时还算是迪斯尼作品的开创时期,所以迪斯尼动画风格的〝一致性〞尚未被大众所定型,因此【幻想曲】虽然不算是一部老少咸宜的电影,但是却无庸置疑是动画史上的艺术之作!以当时的技术而言,迪斯尼巧妙地将古典音乐与动画紧密结合,由史托科夫斯基指挥费城管弦乐团演出,并且使用了世界最早的立体音响来拍制本片,因此还引起美国军方高度关切,然而,虽然当时推出时华特迪斯尼宣传本片是一部可以〝听〞动画并且〝看〞古典音乐的作品,但是美国观众的反应并不算太热烈,毕竟电影市场还是以剧情片较能引起观众共鸣,况且大家对动画片的印象似乎也非本片所呈现的风格,所以《幻想曲》当时只能算是一部曲高和寡的作品,尤其迪斯尼在欧洲的市场也因为二次大战开打而丧失,高额的制作成本使得迪斯尼无法获利,再加上市场一向还是以剧情片为主流,原本华特迪斯尼打算每隔几年就重出《幻想曲》新版一次,每次新增一些段落并移除一些段落,后来这计划也宣告无疾而终了。不过这些都无损于《幻想曲》在影史上的地位,尤其本片后来重映也都获得不错的成绩,《幻想曲》更是目前迪斯尼经典动画重映最多次的作品!最后一次重映是在1990年本片50周年时盛大推出。《幻想曲》续篇《幻想曲2000》,诚如华特原本的构想,续篇保留1940年版某些部分,又加入一些新的曲目进来。另外,《幻想曲》开创电影立体 声时代,所以本片在1998年被美国电影协会选为本世纪美国百部经典名片之一

『肆』 迪士尼的来历

香港迪士尼的由来:

1999年2月,华特迪士尼公司与香港特区政府正式就兴建香港迪士尼乐园进行谈判。3月3日,当时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发表的财政预算案首次证实。

10月31日,双方达成合作协议,合伙成立香港国际主题公园有限公司,在大屿山竹篙湾发展包括香港迪士尼乐园第一期的香港迪士尼乐园度假区。11月2日,前行政长官董建华与迪士尼公司高层於香港礼宾府正式宣布有关协议。

2003年1月12日,香港迪士尼乐园正式动工,计划耗资141亿港元兴建,由华特迪士尼幻想工程师团队设计。 但截至2007年,光是香港政府对乐园的投入已经达230亿港元。

2004年9月23日,园内的地标建筑睡公主城堡举行平顶典礼,整体建筑于2005年年中完成。6月12日首次开放招待员工家属试玩。

2005年9月12日由中国国家副主席曾庆红、行政长官曾荫权及迪士尼高层主持开幕仪式,并于同日下午1时正式开放。

(4)世界上第一部使用立体音响的电影为扩展阅读

世界迪士尼的由来:

华特迪士尼公司DISNEY,简称迪士尼。是世界上第一大传媒娱乐企业,由创始人华特·迪士尼于1923年创立。

1923年: 由华特和他哥哥洛伊·O·迪士尼创办的迪士尼兄弟工作室制作the Alice in Cartoonland 系列。1927年: 《爱》剧结束,华特获得动画片Oswald the Lucky Rabbit合同。

1928年: 华特失去《Oswald》剧合同,出品影史上第一部有声卡通片《汽船威利号》,由米老鼠主演。1929年: 首集糊涂交响曲:骷髅之舞。

1930年:布鲁托角色首次出现。1932年: First three-strip Technicolor short released: 花与树; 高飞狗首次亮相。

1934年:唐老鸭角色首次出现。1937年: 出品第一部电影《白雪公主》

『伍』 世界上第一部动画长篇是

第一部动画长篇:1917年阿根廷的一部讽刺当时总统伊里戈耶恩的《背叛》 ,唐.弗.范里制作,时长六十分钟。

动画史:

1、第一部利用逐格拍摄技术使无生命的物象造成活动错觉的影片:是1898年美国维太格拉夫电影公司制作的《矮胖子》。

出主意的是艾伯特.E.史密斯,他从小女儿的马戏玩具构思出杂技家和动物的形象,然后用逐格拍摄方法拍成。

2、第一部剪影电影:是1916年美国布雷画片公司制作的《裁缝英巴特》 ,由C.阿伦.吉尔伯特绘制。

3、第一部动画片:是1900年J.斯图亚特.勃拉克顿制作的美国动画片《迷人的图画》 ,爱迪生公司1900年11月16日登记于出品目录。

4、第一部带故事性的动画片:是1908年爱米尔.科尔为法国电影实业家里昂.高蒙绘制的动画片《幻灯戏》 ,1908年8月17日在巴黎首映。

5、第一部有声动画片:是1922年美国动画片《三极管》 ,是一部物理动画片,用以表现三极真空管的制作过程,由西电公司的E.B.克拉夫特制作,1922年10月27日在耶鲁大学映出;采用的音响系统就是后来加以改进的维太风。

6、第一部向电影院发行的有声动画片:是1925(?)年马克斯.弗莱谢尔制作的《我的肯塔基老家》 ,由英克威尔制片公司出品。这部动画片里,皮博狗吹长号,说了一句话:"现在让大家一起跟着节拍唱起来。"它采用了德.福雷斯特的音响系统。

7、第一部全部对白动画片:是1928年华尔特.狄斯耐绘制的美国动画片《威利号汽艇》 。这部动画片于1928年11月18日在纽约首映,也是第一次向观众介绍米老鼠这一著名动画人物。 实际上,狄斯耐在同年先完成了全部有声对白动画片《飞机迷》,不过它发行于《威利号汽艇》之后。

8、第一部彩色动画片:是1916年派拉蒙公司发行,布雷制作公司绘制的美国动画片《汤默斯.凯特首次露面》,采用布鲁斯制天然色工艺。此后无人再进行试验,直到1930年环球影片公司拍摄《爵士歌王》,片中才穿插了沃尔特.兰兹制作的彩色动画片段,采用的是二色法工艺。

9、第一部有声彩色动画片: 是1931年特德.埃斯鲍制作的美国动画片《戈夫山羊》 ,采用二色法工艺,1931年7月6日在洛杉矶首映。

(5)世界上第一部使用立体音响的电影为扩展阅读

1640年,耶稣会教士阿塔纳斯·珂雪发明了“魔术幻灯”。这可以说是动画,也是所有电影的开始。所谓魔术幻灯是个铁箱,里面放一支蜡烛,铁箱两边各开一个小洞,洞上覆盖透镜。将一片绘有图案的玻璃放在透镜后面,经由灯光通过玻璃和透镜,图案便可以投射在墙上。

魔术幻灯经过不断改良,17世纪末,钟安斯·桑扩大了装置,把许多玻璃片放在旋转盘上,在墙上出现了一种运动的幻象。1799年,罗贝尔松发明了一种新型的魔术幻灯。18世纪末19世纪初,魔术幻灯在法国风行起来。音乐会、杂耍戏院、综艺场中,魔术幻灯表演成为大家爱看的娱乐节目。

『陆』 世界电影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世界电影的产生和发展
(一)十九世纪30年代,电影开始了它的诞生前的技术准备期,也叫做发明期。
早在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将军在上述的发明基础上,运用幻灯,放映了原始的动画片。
摄影技术的改进,是电影得以诞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认为摄影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发明提供了必备条件。早在1826年,法国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时间8小时。而在初期的银板照相出现以后,一张照片缩短至30分钟左右,由于感光材料的不断更新使用,摄影的时间也在不断缩短。1840年拍摄一张照片仅需20分钟,1851年,湿性珂珞酊底版制成后,摄影速度就缩短到了1秒,这时候 “运动照片”的拍摄已经在克劳黛特、杜波斯克等人的实验拍摄中获得成功。1872年至1878年,美国旧金山的摄影师爱德华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机拍摄飞腾的奔马的分解动作组照,经过长达六年多的无数次拍摄实验终于成功,接着他又在幻灯上放映成功。即在银幕上看到了骏马的奔跑,受此启发,1882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改进了连续摄影方法,试制成功了“摄影枪”,并在另一位发明家强森制造的 “转动摄影器”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活动底片连续摄影机”,1888年9月,他把利用软盘胶片拍下的活动照片献给了法国科学院。
在1888-1895年期间,法、美、英、德、比利时、瑞典等国都有拍摄影像和放映的试验。1888年,法国人雷诺试制了 “光学影戏机”,用此机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一杯可口的啤酒》。1889年,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发明了电影留影机后,又经过5年的实验后,发明了电影视镜。他将摄制的胶片影像在纽约公映,轰动了美国。但他的电影视镜每次仅能供一人观赏,一次放几十英尺的胶片,内容是跑马、舞蹈表演等。他的电影视镜是利用胶片的连续转动,造成活动的幻觉,可以说最原始的电影发明应该是属爱迪生的。他的电影视镜传到我国后被称之为 “西洋镜”。
1895年,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 “电影视镜”和他们自己研制的 “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活动电影机”有摄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种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画格的速度拍摄和放映影片,图像清晰稳定。1895年3月22日,他们在巴黎法国科技大会上首放影片《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获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里,正式向社会公映了他们自己摄制的一批纪实短片,有《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工厂的大门》等12部影片。卢米埃尔兄弟是第一个利用银幕进行投射式放映电影的人。史学家们认为,卢米埃尔兄弟所拍摄和放映已经脱离了实验阶段,因此,他们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为电影诞生之时,卢米埃尔兄弟自然当之无愧地成为 “电影之父”。
(二)1896-1912年,电影从幼年期迅速成为一种艺术
早期的电影,还没有脱离刚刚诞生的痕迹,它以杂耍和魔幻术的姿态,使人们感到新奇。从《火车到站》、《膝行的人》到《水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大火》、《拯救遭难者》等影片,卢米埃尔创造了最早的新闻片、旅游片、纪录片、喜剧片等影片样式。卢米埃尔电影最突出的特点是纪实性,它直接拍摄真实的生活,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成为写实自然主义电影风格的开路先锋,形成了电影的纪实性传统。卢米埃尔的生活纪实短片在持续放映了一年半时间以后,人们的兴趣就在明显的减弱,以至最后再也无人问津了,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局限和自然主义的局限造成的。但刚起步的困境,并没有影响电影的大势所趋,另一位法国电影先驱乔治梅里爱应时而出,他使电影从一种纪实性的“活动照相”(亦称运动画面)导向了艺术电影,为电影的发展作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贡献。
作为机械师,梅里爱制造了一整套机关、机器和舞台道具;作为画家,他制造了无数个布景和服装;作为魔术师,梅里爱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许多新的特技;作为作家,他不断创造出新的剧本;作为演员,他是他节目中的重要角色;作为导演,他懂得怎样设计和调动一个小剧团。乔治萨杜尔在《世界电影史》中说:“梅里爱天才的特征,在于有系统地将绝大多数戏剧上的方法如剧本、演员、服装、化妆、布景、机关装置以场景的化分等等,应用电影上来。”他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经验,直到今天还以各种形式保留在电影中。
梅里爱以照相的特技代替了舞台上的机械装置,同样,由于无声电影的需要,梅里爱也特为演员们发明了一种新的演技。这种演技虽和哑剧的演技有所不同,但着重夸张,突出手势,因为它非常注意动作,而对面部表情极不重视。影片《灰姑娘》是梅里爱戏剧电影的代表作,这部取材于欧洲著名童话故事的影片,巧妙地运用了诸种特技手法,把南瓜变成车子;把老鼠变成了马车夫,对于特技摄影的开创性运用,是梅里爱对于电影的又一个贡献。
1902年,梅里爱根据儒勒凡尔纳和HG威尔斯的两部有名科幻小说编导了著名的科学幻片《月球旅行记》。这是他的高峰作,在电影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影片描述了一群身着星相家服装的天文学家到月球上去旅行的奇幻故事。他们来到一座奇怪的机器制造厂,一些漂亮的女海员搬来一个大炮弹状的飞行器,当天文学家坐进去后,他们被反射到了月球。天文学家们从飞行器里出来,欣赏了月球火山口附近平原的奇妙风光;他们还受到了由美女扮演的星神们的欢迎。天黑以后,他们从梦中被冻醒,就钻进了一个大洞窟里,在里面看到了月亮神、巨型蘑菇和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几经危险周折,他们又乘炮弹飞行器飞回地球,经过海底奇异的旅行,在一座雕像的揭幕典礼中结束。梅里爱对电影艺术的贡献,使电影在成为一门独立的影像视听艺术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在这一时期,不能不提到的是拍摄了《火车大劫案》的鲍特。鲍特在《火车大劫案》中第一次用14个场景来构成一部电影,而在此之前的梅里爱的影片都是从头到尾一个镜头。《火车大劫案》第一次使用多场景来构成电影(严格说来它还不算真正的电影,因为那时候没有镜头变化)。鲍特的影片里有了特写,电影史上很有名的镜头就是让手枪对着观众,在影片里已经初步尝试,但是,对这种镜头的美学功能,它的作用还根本没有任何有意识的认识,所以这只是一种自发的开始走向电影艺术的一个阶段。
在无声电影阶段,对电影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是美国的格里菲斯、卓别林和苏联的爱森斯坦。
1908年,大卫格里菲斯加入了爱迪生公司,一开始时当演员,后来当导演。从1908年到1912年间,他共导演了大约四百部影片。在《孤独的别墅》中,他创造了“平行蒙太奇”,标志着电影已完全摆脱了舞台剧的束缚,电影的时空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这时期美国出现的布赖顿学派对电影艺术的发展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布赖顿学派的代表威廉保罗在《彼卡德里马戏团的摩托车表演》中成功运用了移动摄影。威廉逊还在《中国教会被焚化》首次成功使用了追逐和救援的戏剧式场面,以划分两头的交切手法造成剧情的渐次紧张,给其后的惊险片特别是美国的 “西部片”开了先河。布赖顿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GA史密士在《祖母的放大镜》和《望远镜中的景象》中,同一场景交替使用了最初的真正的蒙太奇形式,特写和远景相结合手法的交替使用对电影语言的开拓与应用作出了贡献。此外,布赖顿学派的柯林斯和哈桥梁尔分别拍摄了《矿工的生活》与《煤矿爆炸惨案》、《囚犯的越狱》等真正描写现实生活的影片。这一时期,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座电影城的法国万森市,被誉为“世界电影首都”,拥有“百代”“高蒙”两大电影制片公司。1903至 1909年也因而被称为世界电影史的“百代时期”。
1908年,世界上第二座影城——好莱坞也在拍摄《基度山伯爵》时初具雏形。其时,只不过是摄影师汤马斯伯森斯和导演弗兰西斯鲍格斯共同搭建的一个小小的摄影棚,直到1913年才形成规模。
(三)1913-1926年,无声电影走向成熟
梅里爱在完成他第430部影片之后,于1913年退出影坛,最后惨死在街头。一代巨匠在为电影艺术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之后,就这样靠别了世界。梅里爱的衰落和好莱坞的兴起,标志着电影已告别了它的幼年时期,而进入了成熟期阶段。
格里菲斯在1915年以艺术家的勇气拍摄出了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无声片《一个国家的诞生》,在1916年又拍摄了《党同伐异》。这两部被誉为电影艺术的典基之作,标志着电影成为艺术的起始,是美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是当时电影水平的最高境界,也是世界电影史上的两部经典之作。
格里菲斯的不朽功绩是突破了梅里爱时期戏剧电影若干陈旧的陋习。作为第一人,在拍片时,他让摄影机移动起来,极大地丰富了电影语言,开创性地使用了“特写”、“圈入”和“切”的手法,又使蒙太奇成为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接手段。在梅里爱的特技摄影和英国布赖顿学派对蒙太奇的早期发现的基础上,格里菲斯创造了平行蒙太奇的交替蒙太奇。在《一个国家的诞生》里,他充分运用了他发展的特技和蒙太奇语言,影片集中体现了当时欧美电影艺术探索的成果。这部影片在广阔宏伟的历史场景中,较好地发挥了电影艺术时空的跳跃自如的特性,同时体现了蒙太奇多线对比、交替的作用。全片由一千多个镜头组接而成,不同景别的转换使用,灵活多变的摄影技巧,是格里菲斯在电影史上的大胆创造。在影片中,近景及特写等不同景别的组合运用,和谐、变换,各得其所。如大远景,他用来表现两军对峙交火的战争场面;特写,他用来表现人物的细部动作。在拍摄三K党信马飞驰的场面时,格里菲斯将摄影机安装在卡车上,追逐奔马进行跟拍,取得了紧张、逼真、生动别致的画面效果。一年后的《党同伐异》也是标志格里菲斯毕生成就的影片,冲破了古典戏剧的“三一律”限制,创造了开拓银幕时间、空间的“多元律”。影片将不同时代的事件加以排比和集中,极大地丰富了电影语言,又丰富并发展了平行蒙太奇语言。这部精典巨作,以其疏密相间的节奏,溢彩流光的画面,移动摄影的美感,宏伟开阔的大胆构思,在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促进了电影艺术的发展。
这一时期,电影成为艺术已有公论;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电影已经成为一种企业,电影到此时才有了真正的艺术作品。美国喜剧电影大师查尔斯卓别林,也是无声电影时期杰出的电影艺术家。1914年,编导了第一部影片《二十分钟的爱情》。接着,《阵雨之间》又问世,在这部影片中,第一次出现了流浪的夏尔洛的形象。1917年的《安乐街》里,夏尔洛形象显示了逼人的光辉。《夏尔洛从军记》一片标志着卓别林表演艺术的成熟。1919年,他自己集资建厂,成了好莱坞第一个真正独立制片的艺术家。20年代,他拍摄了一批以《淘金记》为代表的著名影片。卓别林一生有80部喜剧电影作品,其中《王子寻仙记》、《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摩登时代》和《淘金记》等代表作具有永久魅力。卓别林电影的最大特色是: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和尖锐的讽刺性及雅俗共赏的大众化特色。萨杜尔先生对其作品作了如下评论:“卓别林的影片是唯一能为贫苦阶级和最幼稚的群众所欣赏。同时又能为水准最高的观众和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所欣赏的影片”。
苏联的著名电影大师谢盖爱森斯坦是无声电影时期为蒙太奇理论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举世瞩目的重要贡献的杰出代表。 1924年,他导演了第一部影片《罢工》,创造性地使用了杂耍蒙太奇,把沙俄军警屠杀工人镜头和屠杀牲畜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使之交替出现,造成了怵目惊心的隐喻。1905年,他导演了世界电影史上最杰出的史诗式的无声片《战舰波将金号》,成功地在影片里表现了俄国1905年革命。该片曾多次在国际电影评选中获奖。影片中著名的敖德萨阶梯的场面、段落,已成为影响几代电影艺术家的经典性范例。1927年,他还导演了《十月》。 爱森斯坦的贡献在于对蒙太奇理论地阐述和艺术实践,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美学体系。爱森斯坦的艺术特点在于将格里菲斯创造的平行蒙太奇技巧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善于运用特写表现事物的内涵;利用镜头的交切形成蒙太奇节奏,揭示人物的内在情绪;充分发挥了蒙太奇的隐喻功能 ,形成“诗电影”的传统。
(四)1927-1945年,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走向成熟
1927年是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爵士歌王》影片的诞生标志着有声电影时代的来临,同时也是电影走向成熟期的标志。声音使电影由单纯的视觉艺术,发展成视听结合的银幕艺术,实现了电影史上的一次革命,极大发展了电影的本性,为电影艺术开拓了新的天地。有声电影从问世到推广,大约用了五、六年的时间,原因有认识上的、经济上的和技术上的。特别是一批有名的电影艺术家,留恋无声电影时期的美学原则,过多挑剔了刚问世的有声电影的一些弱点。但是,随着电影艺术家对声音控制运用能力的增强,以及录音设备、技术条件的改善,有声电影才得以正常的发展。
声音进入电影之后,蒙太奇不仅是画面组合,同时也扩展至声画的对位或对立,因而丰富了蒙太奇的内涵手段。有声电影取代无声电影,是符合电影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也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因为有声电影的诞生标志着电影走向艺术真正发达的时期。1933年以后,由于技术的进步,电影制作中同期录音得以改为后期录音,电影摄影又变得灵活而富有生气了。同时,蒙太奇理论和手法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苏联电影大师普多夫金在拍摄《逃兵》一片时,就曾用声画对位和对立的配音方法来加强影片效果,使观众耳目一新。
1935年,马摩里安摄制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浮华世界》。彩色胶片的发明,使得电影艺术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声音和色彩促使电影更趋近于自然。有的电影创作家,在一部影片中交替使用彩色片和黑白片,因而收到了特殊的艺术效果。
彩色电影的问世,标志着电影从诞生发展达到了完善成熟的发展时期,从此电影艺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五)1946-1959年,电影艺术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世界电影呈现多头并进的曲折发展时期。美国电影在战后一段时间里,在世界各地受到了冷遇;战后的苏联及其东欧国家形成四足一方,大体沿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传统轨道缓慢发展。艺术创作受教条主义和庸俗社会学的影响,少有突破和进展。这一时期,苏联的一些电影工作者拍摄出了一批有感情冲击力的战争片和有一定形象感染力的人物传记片。如《青年近卫军》、《攻克柏林》、《易北河会师》、《米丘林》、《茹科夫斯基》、《海军上将乌沙科夫》。在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电影在"解冻文学"的思潮影响下,开始走出僵化的模式。继1957年卡拉托卓夫《雁南飞》以后,苏联电影便出现了再度大发展的局面。西欧的电影大国,如英、法、德、意,构成当时四足并立的另一极。战争留下的阴影和经济困难的制约,西方电影进入特殊的时期,在困难和对手挑战下,不仅没有委缩,反而刺激了西欧现实主义电影的繁荣发展。在东方,主要是日本、中国、印度的电影出现了长足的新发展,并先后进入了世界大国之列。日本电影在东方起步较早,二战期间日本电影步入歧途,而战后不久便获得新生。尤其在1950年黑泽明的《罗生门》以后,日本电影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印度电影在三十年代开始也有了较好的狭窄的发展。进入本时期后,印度电影因受意大利、法国和苏联电影的影响,逐渐从追求豪华的音乐歌舞片而转向现实。1953年,拉基卡普尔导演的《流浪者》和比麦尔洛埃的《两亩地》等影片标志着印度电影的新面貌。在1955年,印度影片产量达285部,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位。现在,印度电影每年产量多达700部左右,成为世界电影产量第一大国。
这一时期世界电影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是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电影。新现实主义电影中心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电影》杂志反法西斯影评家巴巴罗桑蒂斯和柴蒂尼等。出身于新闻记者和作家的年青导演是他们的响应者,主要包括:德西卡、罗西里尼、维斯康蒂、利萨尼、莫切里尼等。他们要求建立一种现实主义的、大众的和民族的意大利电影。他们的口号是:“还我普通人”;“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他们十分重视作品的真实,尽可能使场景和细节具有照相性的逼真诚,基本上利用外景和实景拍摄;不大注重讲究文法,不强调蒙太奇剪辑;主张启用非职业演员,演员在表演中可以即兴对话。其代表作品主要有:《罗马11时》、《偷自行车的人》、《游击队》、《警察与小偷》、《大地在波动》、《橄榄树下无和平》、《米兰的奇迹》等。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是取材大都是意大利的真实生活的纪实性写照。新现实主义电影在五十年代中期衰落,但对推动电影艺术的发展,是起到极其重大的作用的。
(六)1960年至今,世界电影从突破创新中走向多样化发展
继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之后,世界电影史上又出现了规模巨大的第三次革新运动。这次电影运动始于法国,自1959年新浪潮兴起,法国电影出现了一条全新的、有效的打破商业电影垄断制片的道路。新浪潮的口号就是不要大明星,打破明星制度,不要花大价钱拍豪华影片,影片要接近生活等等。这股浪潮蔓延到了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出现了新浪潮。“新浪潮”电影运动是一个留下较多实绩,在世界电影发展过程中产生深远影响的电影运动。这次电影运动以反传统为旗帜,以非理性为基本特征,是对戏剧化电影更大的一次冲击。这次电影运动以夏布罗导演的《漂亮的塞尔杰》和《表兄弟》公映起始,特吕弗《四百下》,阿仑雷乃《广岛之恋》在戛纳电影节引起轰动为开端。其电影艺术特征是:影片呈现全新风格、意识流和闪回镜头为一些创作人员常运用的表现手段,情节松散,众多生活事件无逻辑地以无技巧手法编辑在一起,表现人物的潜意识活动,缺乏结构上的完整性。
新浪潮后期影片,现实主义完全被抛弃,影片陷入到狂乱、神秘和颓废的泥坑。其非理性、非情节化的倾向愈演愈烈,导致不久就衰落了,但由于声势浩大,且敢于突破创新,所以,在电影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既确立和强化了导演的中心地位,又进一步发掘了电影的特性,丰富了电影的语汇,推动了这一时期电影的全球性的大发展,真正形成了电影题材的多样化、电影样式的丰富化和电影思潮与流派的多样个性化。
这一时期全世界的电影事业出现较大的发展。就连拉丁美洲、远东、阿拉伯世界和黑非洲电影都有了可观的发展,而过去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在世界电影史已占有一席之地,在这段时期,又有了新的发展,智利、古巴、玻利维亚等国电影也有了新的发展。这一时期,香港电影发展到充斥着整个中南亚电影市场,并影响着整个大陆的局面。所以,本时期世界电影已由过去的四足分立并进变成了全球性大发展。
世界电影发展中有两个名词必须要谈,一是好莱坞,一是奥斯卡。
上文谈到1913年好莱坞电影城初具规模,实际上当1908年摄影师汤马斯伯森斯和导演弗兰西斯鲍格斯来到这儿拍摄《基度山伯爵》时,这里还只是美国西海岸洛杉矶郊外的一个小村,这个小村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之所以被称为好莱坞,意即常青的橡树林。
自1913年建立以来,这里聚集着派拉蒙、米高梅、福斯、环球、华纳等大制片公司,支配着影片的生产以及全世界影片的上映和发行,同时,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导演和演员去那里拍片和表演,成为美国繁华的电影城市。
好莱坞是美国电影出品的主要基地,据有人统计,生产的影片可以分为75种类型,其中我们较熟悉的有侦破片、西部片、歌舞片、喜剧片、惊险片、科幻片、抒情片,这些制片公司在电影方面大量投资,使电影事业在美国成为一种大规模的工业,取得了世界电影的霸主地位。
好莱坞摄制的影片完全是以票房价值收入为指导原则,制片人关心的是如何多赚钱,要求“把光打在有钱的地方”,“把镜头对准观众崇拜的面孔”。因此,好莱坞的影片一般都能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这些影片十分讲究戏剧性,编织各种人在各种生活中的各种遭遇,结构紧凑、曲折,人物性格复杂、独特,情节常有误会、巧合;富有传奇、浪漫色彩,具有极大的刺激性和观赏性,能够满足要求娱乐的感官体验和心理需求。
第一部在好莱坞拍摄的电影史根据大仲马的原著改编的无声影片《基督山伯爵》,那是1908年在好莱坞的荒野上搭建的一个简陋的棚子里拍成的。有些人把1913年影城好莱坞的奠基年,这年由派拉蒙公司在好莱坞建立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摄影棚,并有当时美国东部大导演西帛.地迷尔来此拍摄《通婚着》一片,摄影棚也由此再次扩建,所以人们将这作为好莱坞的诞辰载入史册。
三四十年代是好莱坞的黄金时代,其间推出了不少传世佳作,如《乱世佳人》、《蝴蝶梦》、《魂断蓝桥》以及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杰作《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这些影片不仅被奉为好莱坞的经典之作,而且也为世界电影史册增添了辉煌的一页;世界观众并由此熟悉了那些在银幕上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的明星:卓别林、鲍嘉、盖博、泰勒、劳伦斯、琼.芳登、英格丽.褒曼等。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畸形发展,好莱坞也受过种种危机,通货膨胀,制片成本大幅度提高,以及电视业的竞争,观众审美观的改变,一度使好莱坞走向低谷。有的公司因此亏损,有些公司干脆搞多种经营,变摄影棚为旅游、展览区。直到70年代,制片商们采用了欧洲的制片人制度,才使好莱坞走出低谷。同时,制片商还引进新的科学技术,创造了立体声、宽银幕等电影形式;有的厂家与电视化敌为友,使好莱坞也跻身于电视界,并由此使影视事业走向繁荣。
至于奥斯卡,众所周知,每年的三四月间,太平洋之滨的美国名称洛杉矶音乐中心影星荟萃,他们在这里参加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举办的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典礼。这一年一度的颁奖盛典,不仅是美国电影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影坛上的一件令人瞩目的事情。
在美国,最为著名的电影艺术奖由两种,一是外国记者颁发的金球奖,另一种是奥斯卡金像奖。比较而言,金像奖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因为它是美国电影界的最高荣誉,一旦独占鳌头,便马上身价百倍,因此,此项大奖的竞争颇为激烈。
为什么金像奖命名为“奥斯卡”呢?这还得从金像的设计说起:金像的造型本由米高梅公司的美工师塞德里克.吉木斯构思而成,后由青年雕塑家乔治.斯坦利于1928年完成塑像的制作。这尊金像的主体是一个男人站在一盘电影胶片上,手中紧握战士的长剑,身长34.5厘米,重3.45公斤,由铜为主的合金铸成。因塑像呈金色,故称之为金像奖。得名奥斯卡是在1931年,颁发金像奖之时,说来也纯属偶然:当年颁奖前夕,评审委员会的成员在一起评论金像,当时的艺术与科学院的图书管理员玛格丽特.赫里奇仔细地端详了金像后,情不自禁地叫到:“呀!他看上去真象我的叔叔奥斯卡。”于是,艺术与科学院的工作人员便称金像为奥斯卡,这个名称也从此闻名全球了。
奥斯卡金像奖诞生至今已有73多年的历史了。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美国乃至世界电影事业的飞跃发展。奥斯卡金像奖原定为两年评选一次,自1934年起,扩大到每年一次。最初规模不太大,活动只限于电影界内部,且评选消息只在《洛杉矶时报》上发表,直到1953年,评奖的全过程才第一次通过电视媒介向全国实况转播,同时还增设了一项外国影片金像奖,至此,奥斯卡奖评选成为世界瞩目的一件大事。如今,有了卫星作为传送媒介,奥斯卡金像奖的评选更是家喻户晓。1989年3月30日,在好莱坞举行盛况空前的第61届奥斯卡奖揭晓盛典,主持人当场宣布:世界上有91个国家的十亿观众,包括第一次收看实况转播的前苏联观众通过卫星收看这次颁奖仪式。
总之,从第二次大战结束以来,电影在技术上是相当完善了,在艺术表现方面也是已经成熟了。我国的电影理论家邵牧君在《西方电影史概论》一书中提出,电影在其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大致可以从四个阶段进行研究:
一是形成期(1895年——1927年),从爱迪生、卢米埃尔在美国和法国发明电影之日起,经历了从短片到长片,从单镜头到多镜头剪接,从而形成视觉语言的二十多年历史。
二是发展期(1927年——1945年)。在这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电影获得了声音和色彩,具备了电影艺术的一切必要的表现元素。人们对反对无声电影的经验开始了总结,并且在运用音响和色彩方面,在探索电影形象表现潜力方面都展开了认真的研究和实验。
三是成熟期(1945年至今),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在技术上达到了完善的地步,此后的技术发展不再对艺术表现有重大的影响。电影从此进入了在艺术上精益求精的阶段,并在同其他艺术的关系上,从过去单纯的摹仿吸收进行到有取有舍的阶段。此外,更值得重视的是,电影这时的不再是单纯的娱乐品,而是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的艺术门类了。

『柒』 能给我讲一下第47届奥斯卡最佳音响获奖影片《大地震》的剧情吗

1974年马克·罗布森执导的《大地震》是值得一看的作品。故事讲述洛杉矶发生大地震,霎时整个美丽的城市变为断壁残垣这一无情的场面。

参演的还有著名的硬汉查尔斯·赫斯顿和美人爱娃·加德纳。这部标准的好莱坞主流灾难片特技不俗,在逃难的主线中加入了警匪斗法和家庭危机,可看性很高。这是一部标准的美国主流灾难片,后来的灾难片基本上也都是这个模式。故事发生在洛杉矶,勇敢的男主人公在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烦恼,主要是家庭的不和睦,结果突然降临的洛杉矶大地震将所有人推到了危机边缘,在与死神抗争的过程中,原来的矛盾得以化解,此外其中还有一条警匪斗法的线索。

再现的地震情形发生在白天。惊心动魄的地动山摇,弱不经风的楼厦垮塌,惊慌失措的生命奔逃,高速路上的失控飞车……影片长达8分钟的镜头切换,体现出地震时人类的脆弱藐小,随后是求生本能引发的骚乱。对于趁火打劫者,无论是图财,无论是劫色,只有被击毙的下场。而一次大的余震,把劫后余生的人们又推向绝望,但他们不知道,随后还有洪水、泥石流的肆虐。74年的电影,灾难场面竟拍得如此宏大壮观,让人叹服美国影技高超的同时,又使人猜忌是否是实景资料。而如此全方位的地震影像,是任何一个经历地震的人,都不可能完全看到和感受的。

这部电影拍摄的整整20年以后,洛杉矶真的遭遇了地震,震级是6.6级,那也是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地震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共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毁坏建筑物2500余座,经济损失高达300亿美元,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它相当于1976年我国唐山7.8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的10倍;是美国加州1952年7.5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的600倍及1987年7.1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的5倍,而这次地震的震级却比上述地震小0.5-1.2级!

其首次采用的超感立体声音响效果的出现,造成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这种科技上的成功是本片对电影业的最大贡献,因而获得了美国影艺学院颁发的“视觉效果特别成就奖”。

John Williams走入了70年代早期的灾难片时期,其中包括《海神号》,这部《大地震》与《火烧摩天楼》等灾难电影音乐都获得金像奖的提名。在这个时期的作品中,约翰威廉斯虽未跳脱当时流行的轻音乐或爵士音乐等配乐模式,不过也不乏具有交响乐实力的片段,尤其在管弦电影音乐日渐式微的70年代,这些灾难电影音乐是当代少数保持交响配乐传统的作品。

『捌』 电影的起源,以及如何发展

世界电影的产生和发展
(一)十九世纪30年代,电影开始了它的诞生前的技术准备期,也叫做发明期。
早在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将军在上述的发明基础上,运用幻灯,放映了原始的动画片。
摄影技术的改进,是电影得以诞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认为摄影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发明提供了必备条件。早在1826年,法国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时间8小时。而在初期的银板照相出现以后,一张照片缩短至30分钟左右,由于感光材料的不断更新使用,摄影的时间也在不断缩短。1840年拍摄一张照片仅需20分钟,1851年,湿性珂珞酊底版制成后,摄影速度就缩短到了1秒,这时候 “运动照片”的拍摄已经在克劳黛特、杜波斯克等人的实验拍摄中获得成功。1872年至1878年,美国旧金山的摄影师爱德华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机拍摄飞腾的奔马的分解动作组照,经过长达六年多的无数次拍摄实验终于成功,接着他又在幻灯上放映成功。即在银幕上看到了骏马的奔跑,受此启发,1882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改进了连续摄影方法,试制成功了“摄影枪”,并在另一位发明家强森制造的 “转动摄影器”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活动底片连续摄影机”,1888年9月,他把利用软盘胶片拍下的活动照片献给了法国科学院。
在1888-1895年期间,法、美、英、德、比利时、瑞典等国都有拍摄影像和放映的试验。1888年,法国人雷诺试制了 “光学影戏机”,用此机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一杯可口的啤酒》。1889年,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发明了电影留影机后,又经过5年的实验后,发明了电影视镜。他将摄制的胶片影像在纽约公映,轰动了美国。但他的电影视镜每次仅能供一人观赏,一次放几十英尺的胶片,内容是跑马、舞蹈表演等。他的电影视镜是利用胶片的连续转动,造成活动的幻觉,可以说最原始的电影发明应该是属爱迪生的。他的电影视镜传到我国后被称之为 “西洋镜”。
1895年,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 “电影视镜”和他们自己研制的 “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活动电影机”有摄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种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画格的速度拍摄和放映影片,图像清晰稳定。1895年3月22日,他们在巴黎法国科技大会上首放影片《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获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里,正式向社会公映了他们自己摄制的一批纪实短片,有《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工厂的大门》等12部影片。卢米埃尔兄弟是第一个利用银幕进行投射式放映电影的人。史学家们认为,卢米埃尔兄弟所拍摄和放映已经脱离了实验阶段,因此,他们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为电影诞生之时,卢米埃尔兄弟自然当之无愧地成为 “电影之父”。
(二)1896-1912年,电影从幼年期迅速成为一种艺术
早期的电影,还没有脱离刚刚诞生的痕迹,它以杂耍和魔幻术的姿态,使人们感到新奇。从《火车到站》、《膝行的人》到《水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大火》、《拯救遭难者》等影片,卢米埃尔创造了最早的新闻片、旅游片、纪录片、喜剧片等影片样式。卢米埃尔电影最突出的特点是纪实性,它直接拍摄真实的生活,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成为写实自然主义电影风格的开路先锋,形成了电影的纪实性传统。卢米埃尔的生活纪实短片在持续放映了一年半时间以后,人们的兴趣就在明显的减弱,以至最后再也无人问津了,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局限和自然主义的局限造成的。但刚起步的困境,并没有影响电影的大势所趋,另一位法国电影先驱乔治梅里爱应时而出,他使电影从一种纪实性的“活动照相”(亦称运动画面)导向了艺术电影,为电影的发展作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贡献。
作为机械师,梅里爱制造了一整套机关、机器和舞台道具;作为画家,他制造了无数个布景和服装;作为魔术师,梅里爱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许多新的特技;作为作家,他不断创造出新的剧本;作为演员,他是他节目中的重要角色;作为导演,他懂得怎样设计和调动一个小剧团。乔治萨杜尔在《世界电影史》中说:“梅里爱天才的特征,在于有系统地将绝大多数戏剧上的方法如剧本、演员、服装、化妆、布景、机关装置以场景的化分等等,应用电影上来。”他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经验,直到今天还以各种形式保留在电影中。
梅里爱以照相的特技代替了舞台上的机械装置,同样,由于无声电影的需要,梅里爱也特为演员们发明了一种新的演技。这种演技虽和哑剧的演技有所不同,但着重夸张,突出手势,因为它非常注意动作,而对面部表情极不重视。影片《灰姑娘》是梅里爱戏剧电影的代表作,这部取材于欧洲著名童话故事的影片,巧妙地运用了诸种特技手法,把南瓜变成车子;把老鼠变成了马车夫,对于特技摄影的开创性运用,是梅里爱对于电影的又一个贡献。
1902年,梅里爱根据儒勒凡尔纳和HG威尔斯的两部有名科幻小说编导了著名的科学幻片《月球旅行记》。这是他的高峰作,在电影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影片描述了一群身着星相家服装的天文学家到月球上去旅行的奇幻故事。他们来到一座奇怪的机器制造厂,一些漂亮的女海员搬来一个大炮弹状的飞行器,当天文学家坐进去后,他们被反射到了月球。天文学家们从飞行器里出来,欣赏了月球火山口附近平原的奇妙风光;他们还受到了由美女扮演的星神们的欢迎。天黑以后,他们从梦中被冻醒,就钻进了一个大洞窟里,在里面看到了月亮神、巨型蘑菇和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几经危险周折,他们又乘炮弹飞行器飞回地球,经过海底奇异的旅行,在一座雕像的揭幕典礼中结束。梅里爱对电影艺术的贡献,使电影在成为一门独立的影像视听艺术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在这一时期,不能不提到的是拍摄了《火车大劫案》的鲍特。鲍特在《火车大劫案》中第一次用14个场景来构成一部电影,而在此之前的梅里爱的影片都是从头到尾一个镜头。《火车大劫案》第一次使用多场景来构成电影(严格说来它还不算真正的电影,因为那时候没有镜头变化)。鲍特的影片里有了特写,电影史上很有名的镜头就是让手枪对着观众,在影片里已经初步尝试,但是,对这种镜头的美学功能,它的作用还根本没有任何有意识的认识,所以这只是一种自发的开始走向电影艺术的一个阶段。
在无声电影阶段,对电影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是美国的格里菲斯、卓别林和苏联的爱森斯坦。
1908年,大卫格里菲斯加入了爱迪生公司,一开始时当演员,后来当导演。从1908年到1912年间,他共导演了大约四百部影片。在《孤独的别墅》中,他创造了“平行蒙太奇”,标志着电影已完全摆脱了舞台剧的束缚,电影的时空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这时期美国出现的布赖顿学派对电影艺术的发展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布赖顿学派的代表威廉保罗在《彼卡德里马戏团的摩托车表演》中成功运用了移动摄影。威廉逊还在《中国教会被焚化》首次成功使用了追逐和救援的戏剧式场面,以划分两头的交切手法造成剧情的渐次紧张,给其后的惊险片特别是美国的 “西部片”开了先河。布赖顿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GA史密士在《祖母的放大镜》和《望远镜中的景象》中,同一场景交替使用了最初的真正的蒙太奇形式,特写和远景相结合手法的交替使用对电影语言的开拓与应用作出了贡献。此外,布赖顿学派的柯林斯和哈桥梁尔分别拍摄了《矿工的生活》与《煤矿爆炸惨案》、《囚犯的越狱》等真正描写现实生活的影片。这一时期,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座电影城的法国万森市,被誉为“世界电影首都”,拥有“百代”“高蒙”两大电影制片公司。1903至 1909年也因而被称为世界电影史的“百代时期”。
1908年,世界上第二座影城——好莱坞也在拍摄《基度山伯爵》时初具雏形。其时,只不过是摄影师汤马斯伯森斯和导演弗兰西斯鲍格斯共同搭建的一个小小的摄影棚,直到1913年才形成规模。
(三)1913-1926年,无声电影走向成熟
梅里爱在完成他第430部影片之后,于1913年退出影坛,最后惨死在街头。一代巨匠在为电影艺术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之后,就这样靠别了世界。梅里爱的衰落和好莱坞的兴起,标志着电影已告别了它的幼年时期,而进入了成熟期阶段。
格里菲斯在1915年以艺术家的勇气拍摄出了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无声片《一个国家的诞生》,在1916年又拍摄了《党同伐异》。这两部被誉为电影艺术的典基之作,标志着电影成为艺术的起始,是美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是当时电影水平的最高境界,也是世界电影史上的两部经典之作。
格里菲斯的不朽功绩是突破了梅里爱时期戏剧电影若干陈旧的陋习。作为第一人,在拍片时,他让摄影机移动起来,极大地丰富了电影语言,开创性地使用了“特写”、“圈入”和“切”的手法,又使蒙太奇成为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接手段。在梅里爱的特技摄影和英国布赖顿学派对蒙太奇的早期发现的基础上,格里菲斯创造了平行蒙太奇的交替蒙太奇。在《一个国家的诞生》里,他充分运用了他发展的特技和蒙太奇语言,影片集中体现了当时欧美电影艺术探索的成果。这部影片在广阔宏伟的历史场景中,较好地发挥了电影艺术时空的跳跃自如的特性,同时体现了蒙太奇多线对比、交替的作用。全片由一千多个镜头组接而成,不同景别的转换使用,灵活多变的摄影技巧,是格里菲斯在电影史上的大胆创造。在影片中,近景及特写等不同景别的组合运用,和谐、变换,各得其所。如大远景,他用来表现两军对峙交火的战争场面;特写,他用来表现人物的细部动作。在拍摄三K党信马飞驰的场面时,格里菲斯将摄影机安装在卡车上,追逐奔马进行跟拍,取得了紧张、逼真、生动别致的画面效果。一年后的《党同伐异》也是标志格里菲斯毕生成就的影片,冲破了古典戏剧的“三一律”限制,创造了开拓银幕时间、空间的“多元律”。影片将不同时代的事件加以排比和集中,极大地丰富了电影语言,又丰富并发展了平行蒙太奇语言。这部精典巨作,以其疏密相间的节奏,溢彩流光的画面,移动摄影的美感,宏伟开阔的大胆构思,在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促进了电影艺术的发展。
这一时期,电影成为艺术已有公论;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电影已经成为一种企业,电影到此时才有了真正的艺术作品。美国喜剧电影大师查尔斯卓别林,也是无声电影时期杰出的电影艺术家。1914年,编导了第一部影片《二十分钟的爱情》。接着,《阵雨之间》又问世,在这部影片中,第一次出现了流浪的夏尔洛的形象。1917年的《安乐街》里,夏尔洛形象显示了逼人的光辉。《夏尔洛从军记》一片标志着卓别林表演艺术的成熟。1919年,他自己集资建厂,成了好莱坞第一个真正独立制片的艺术家。20年代,他拍摄了一批以《淘金记》为代表的著名影片。卓别林一生有80部喜剧电影作品,其中《王子寻仙记》、《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摩登时代》和《淘金记》等代表作具有永久魅力。卓别林电影的最大特色是: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和尖锐的讽刺性及雅俗共赏的大众化特色。萨杜尔先生对其作品作了如下评论:“卓别林的影片是唯一能为贫苦阶级和最幼稚的群众所欣赏。同时又能为水准最高的观众和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所欣赏的影片”。
苏联的著名电影大师谢盖爱森斯坦是无声电影时期为蒙太奇理论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举世瞩目的重要贡献的杰出代表。 1924年,他导演了第一部影片《罢工》,创造性地使用了杂耍蒙太奇,把沙俄军警屠杀工人镜头和屠杀牲畜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使之交替出现,造成了怵目惊心的隐喻。1905年,他导演了世界电影史上最杰出的史诗式的无声片《战舰波将金号》,成功地在影片里表现了俄国1905年革命。该片曾多次在国际电影评选中获奖。影片中著名的敖德萨阶梯的场面、段落,已成为影响几代电影艺术家的经典性范例。1927年,他还导演了《十月》。 爱森斯坦的贡献在于对蒙太奇理论地阐述和艺术实践,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美学体系。爱森斯坦的艺术特点在于将格里菲斯创造的平行蒙太奇技巧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善于运用特写表现事物的内涵;利用镜头的交切形成蒙太奇节奏,揭示人物的内在情绪;充分发挥了蒙太奇的隐喻功能 ,形成“诗电影”的传统。
(四)1927-1945年,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走向成熟
1927年是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爵士歌王》影片的诞生标志着有声电影时代的来临,同时也是电影走向成熟期的标志。声音使电影由单纯的视觉艺术,发展成视听结合的银幕艺术,实现了电影史上的一次革命,极大发展了电影的本性,为电影艺术开拓了新的天地。有声电影从问世到推广,大约用了五、六年的时间,原因有认识上的、经济上的和技术上的。特别是一批有名的电影艺术家,留恋无声电影时期的美学原则,过多挑剔了刚问世的有声电影的一些弱点。但是,随着电影艺术家对声音控制运用能力的增强,以及录音设备、技术条件的改善,有声电影才得以正常的发展。
声音进入电影之后,蒙太奇不仅是画面组合,同时也扩展至声画的对位或对立,因而丰富了蒙太奇的内涵手段。有声电影取代无声电影,是符合电影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也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因为有声电影的诞生标志着电影走向艺术真正发达的时期。1933年以后,由于技术的进步,电影制作中同期录音得以改为后期录音,电影摄影又变得灵活而富有生气了。同时,蒙太奇理论和手法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苏联电影大师普多夫金在拍摄《逃兵》一片时,就曾用声画对位和对立的配音方法来加强影片效果,使观众耳目一新。
1935年,马摩里安摄制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浮华世界》。彩色胶片的发明,使得电影艺术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声音和色彩促使电影更趋近于自然。有的电影创作家,在一部影片中交替使用彩色片和黑白片,因而收到了特殊的艺术效果。
彩色电影的问世,标志着电影从诞生发展达到了完善成熟的发展时期,从此电影艺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五)1946-1959年,电影艺术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世界电影呈现多头并进的曲折发展时期。美国电影在战后一段时间里,在世界各地受到了冷遇;战后的苏联及其东欧国家形成四足一方,大体沿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传统轨道缓慢发展。艺术创作受教条主义和庸俗社会学的影响,少有突破和进展。这一时期,苏联的一些电影工作者拍摄出了一批有感情冲击力的战争片和有一定形象感染力的人物传记片。如《青年近卫军》、《攻克柏林》、《易北河会师》、《米丘林》、《茹科夫斯基》、《海军上将乌沙科夫》。在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电影在"解冻文学"的思潮影响下,开始走出僵化的模式。继1957年卡拉托卓夫《雁南飞》以后,苏联电影便出现了再度大发展的局面。西欧的电影大国,如英、法、德、意,构成当时四足并立的另一极。战争留下的阴影和经济困难的制约,西方电影进入特殊的时期,在困难和对手挑战下,不仅没有委缩,反而刺激了西欧现实主义电影的繁荣发展。在东方,主要是日本、中国、印度的电影出现了长足的新发展,并先后进入了世界大国之列。日本电影在东方起步较早,二战期间日本电影步入歧途,而战后不久便获得新生。尤其在1950年黑泽明的《罗生门》以后,日本电影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印度电影在三十年代开始也有了较好的狭窄的发展。进入本时期后,印度电影因受意大利、法国和苏联电影的影响,逐渐从追求豪华的音乐歌舞片而转向现实。1953年,拉基卡普尔导演的《流浪者》和比麦尔洛埃的《两亩地》等影片标志着印度电影的新面貌。在1955年,印度影片产量达285部,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位。现在,印度电影每年产量多达700部左右,成为世界电影产量第一大国。
这一时期世界电影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是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电影。新现实主义电影中心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电影》杂志反法西斯影评家巴巴罗桑蒂斯和柴蒂尼等。出身于新闻记者和作家的年青导演是他们的响应者,主要包括:德西卡、罗西里尼、维斯康蒂、利萨尼、莫切里尼等。他们要求建立一种现实主义的、大众的和民族的意大利电影。他们的口号是:“还我普通人”;“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他们十分重视作品的真实,尽可能使场景和细节具有照相性的逼真诚,基本上利用外景和实景拍摄;不大注重讲究文法,不强调蒙太奇剪辑;主张启用非职业演员,演员在表演中可以即兴对话。其代表作品主要有:《罗马11时》、《偷自行车的人》、《游击队》、《警察与小偷》、《大地在波动》、《橄榄树下无和平》、《米兰的奇迹》等。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是取材大都是意大利的真实生活的纪实性写照。新现实主义电影在五十年代中期衰落,但对推动电影艺术的发展,是起到极其重大的作用的。
(六)1960年至今,世界电影从突破创新中走向多样化发展
继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之后,世界电影史上又出现了规模巨大的第三次革新运动。这次电影运动始于法国,自1959年新浪潮兴起,法国电影出现了一条全新的、有效的打破商业电影垄断制片的道路。新浪潮的口号就是不要大明星,打破明星制度,不要花大价钱拍豪华影片,影片要接近生活等等。这股浪潮蔓延到了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出现了新浪潮。“新浪潮”电影运动是一个留下较多实绩,在世界电影发展过程中产生深远影响的电影运动。这次电影运动以反传统为旗帜,以非理性为基本特征,是对戏剧化电影更大的一次冲击。这次电影运动以夏布罗导演的《漂亮的塞尔杰》和《表兄弟》公映起始,特吕弗《四百下》,阿仑雷乃《广岛之恋》在戛纳电影节引起轰动为开端。其电影艺术特征是:影片呈现全新风格、意识流和闪回镜头为一些创作人员常运用的表现手段,情节松散,众多生活事件无逻辑地以无技巧手法编辑在一起,表现人物的潜意识活动,缺乏结构上的完整性。
新浪潮后期影片,现实主义完全被抛弃,影片陷入到狂乱、神秘和颓废的泥坑。其非理性、非情节化的倾向愈演愈烈,导致不久就衰落了,但由于声势浩大,且敢于突破创新,所以,在电影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既确立和强化了导演的中心地位,又进一步发掘了电影的特性,丰富了电影的语汇,推动了这一时期电影的全球性的大发展,真正形成了电影题材的多样化、电影样式的丰富化和电影思潮与流派的多样个性化。
这一时期全世界的电影事业出现较大的发展。就连拉丁美洲、远东、阿拉伯世界和黑非洲电影都有了可观的发展,而过去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在世界电影史已占有一席之地,在这段时期,又有了新的发展,智利、古巴、玻利维亚等国电影也有了新的发展。这一时期,香港电影发展到充斥着整个中南亚电影市场,并影响着整个大陆的局面。所以,本时期世界电影已由过去的四足分立并进变成了全球性大发展。
世界电影发展中有两个名词必须要谈,一是好莱坞,一是奥斯卡。
上文谈到1913年好莱坞电影城初具规模,实际上当1908年摄影师汤马斯伯森斯和导演弗兰西斯鲍格斯来到这儿拍摄《基度山伯爵》时,这里还只是美国西海岸洛杉矶郊外的一个小村,这个小村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之所以被称为好莱坞,意即常青的橡树林。
自1913年建立以来,这里聚集着派拉蒙、米高梅、福斯、环球、华纳等大制片公司,支配着影片的生产以及全世界影片的上映和发行,同时,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导演和演员去那里拍片和表演,成为美国繁华的电影城市。
好莱坞是美国电影出品的主要基地,据有人统计,生产的影片可以分为75种类型,其中我们较熟悉的有侦破片、西部片、歌舞片、喜剧片、惊险片、科幻片、抒情片,这些制片公司在电影方面大量投资,使电影事业在美国成为一种大规模的工业,取得了世界电影的霸主地位。
好莱坞摄制的影片完全是以票房价值收入为指导原则,制片人关心的是如何多赚钱,要求“把光打在有钱的地方”,“把镜头对准观众崇拜的面孔”。因此,好莱坞的影片一般都能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这些影片十分讲究戏剧性,编织各种人在各种生活中的各种遭遇,结构紧凑、曲折,人物性格复杂、独特,情节常有误会、巧合;富有传奇、浪漫色彩,具有极大的刺激性和观赏性,能够满足要求娱乐的感官体验和心理需求。
第一部在好莱坞拍摄的电影史根据大仲马的原著改编的无声影片《基督山伯爵》,那是1908年在好莱坞的荒野上搭建的一个简陋的棚子里拍成的。有些人把1913年影城好莱坞的奠基年,这年由派拉蒙公司在好莱坞建立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摄影棚,并有当时美国东部大导演西帛.地迷尔来此拍摄《通婚着》一片,摄影棚也由此再次扩建,所以人们将这作为好莱坞的诞辰载入史册。
三四十年代是好莱坞的黄金时代,其间推出了不少传世佳作,如《乱世佳人》、《蝴蝶梦》、《魂断蓝桥》以及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杰作《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这些影片不仅被奉为好莱坞的经典之作,而且也为世界电影史册增添了辉煌的一页;世界观众并由此熟悉了那些在银幕上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的明星:卓别林、鲍嘉、盖博、泰勒、劳伦斯、琼.芳登、英格丽.褒曼等。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畸形发展,好莱坞也受过种种危机,通货膨胀,制片成本大幅度提高,以及电视业的竞争,观众审美观的改变,一度使好莱坞走向低谷。有的公司因此亏损,有些公司干脆搞多种经营,变摄影棚为旅游、展览区。直到70年代,制片商们采用了欧洲的制片人制度,才使好莱坞走出低谷。同时,制片商还引进新的科学技术,创造了立体声、宽银幕等电影形式;有的厂家与电视化敌为友,使好莱坞也跻身于电视界,并由此使影视事业走向繁荣。
至于奥斯卡,众所周知,每年的三四月间,太平洋之滨的美国名称洛杉矶音乐中心影星荟萃,他们在这里参加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举办的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典礼。这一年一度的颁奖盛典,不仅是美国电影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影坛上的一件令人瞩目的事情。
在美国,最为著名的电影艺术奖由两种,一是外国记者颁发的金球奖,另一种是奥斯卡金像奖。比较而言,金像奖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因为它是美国电影界的最高荣誉,一旦独占鳌头,便马上身价百倍,因此,此项大奖的竞争颇为激烈。
为什么金像奖命名为“奥斯卡”呢?这还得从金像的设计说起:金像的造型本由米高梅公司的美工师塞德里克.吉木斯构思而成,后由青年雕塑家乔治.斯坦利于1928年完成塑像的制作。这尊金像的主体是一个男人站在一盘电影胶片上,手中紧握战士的长剑,身长34.5厘米,重3.45公斤,由铜为主的合金铸成。因塑像呈金色,故称之为金像奖。得名奥斯卡是在1931年,颁发金像奖之时,说来也纯属偶然:当年颁奖前夕,评审委员会的成员在一起评论金像,当时的艺术与科学院的图书管理员玛格丽特.赫里奇仔细地端详了金像后,情不自禁地叫到:“呀!他看上去真象我的叔叔奥斯卡。”于是,艺术与科学院的工作人员便称金像为奥斯卡,这个名称也从此闻名全球了。
奥斯卡金像奖诞生至今已有73多年的历史了。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美国乃至世界电影事业的飞跃发展。奥斯卡金像奖原定为两年评选一次,自1934年起,扩大到每年一次。最初规模不太大,活动只限于电影界内部,且评选消息只在《洛杉矶时报》上发表,直到1953年,评奖的全过程才第一次通过电视媒介向全国实况转播,同时还增设了一项外国影片金像奖,至此,奥斯卡奖评选成为世界瞩目的一件大事。如今,有了卫星作为传送媒介,奥斯卡金像奖的评选更是家喻户晓。1989年3月30日,在好莱坞举行盛况空前的第61届奥斯卡奖揭晓盛典,主持人当场宣布:世界上有91个国家的十亿观众,包括第一次收看实况转播的前苏联观众通过卫星收看这次颁奖仪式。
总之,从第二次大战结束以来,电影在技术上是相当完善了,在艺术表现方面也是已经成熟了。我国的电影理论家邵牧君在《西方电影史概论》一书中提出,电影在其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大致可以从四个阶段进行研究:
一是形成期(1895年——1927年),从爱迪生、卢米埃尔在美国和法国发明电影之日起,经历了从短片到长片,从单镜头到多镜头剪接,从而形成视觉语言的二十多年历史。
二是发展期(1927年——1945年)。在这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电影获得了声音和色彩,具备了电影艺术的一切必要的表现元素。人们对反对无声电影的经验开始了总结,并且在运用音响和色彩方面,在探索电影形象表现潜力方面都展开了认真的研究和实验。
三是成熟期(1945年至今),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在技术上达到了完善的地步,此后的技术发展不再对艺术表现有重大的影响。电影从此进入了在艺术上精益求精的阶段,并在同其他艺术的关系上,从过去单纯的摹仿吸收进行到有取有舍的阶段。此外,更值得重视的是,电影这时的不再是单纯的娱乐品,而是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的艺术门类了。

阅读全文

与世界上第一部使用立体音响的电影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扫黄2017电影下载 浏览:679
电影偷窥课程第一部电影 浏览:411
唱世界第一等的电影 浏览:222
李狂龙哪个电影里的 浏览:326
电脑上电影快进的快捷键 浏览:712
学生必看的童话电影有哪些 浏览:183
狼的电影白牙美国 浏览:780
上世纪电影怎么加特效 浏览:950
周星驰电影30秒 浏览:399
微电影瘾观后感 浏览:102
刘德华肖央万茜新电影人潮汹涌演员表 浏览:888
十部必看动画电影 浏览:286
电影一个脑瘫女孩爱情 浏览:826
哪个电影里有欢乐斗 浏览:304
可以看国语动画电影的App 浏览:148
intro电影插曲 浏览:675
鬼门关泰国电影讲的是什么 浏览:422
欧美k8电影 浏览:656
得闲饮茶电影插曲暗里着迷 浏览:347
电影公众号文章哪里来的 浏览: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