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当提起「港影」与「港乐」时,你会想起什么
说起港影和港乐,这真的是我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印象特别深的两样东西。
关于港影,印象中应该分为香港电影和香港电视剧。
一、香港电影
我很小的时候,看电影,除了到电影院最重要的途径就是看家庭VCD和DVD。大家观看的绝大多数都是香港电影,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间。
说起香港电影就不得不提到以下几个题材:
(一)武侠电影
香港人写的武侠小说很好看,香港人拍的武侠电影也很好看。70后,80后有很多都有武侠梦,大多是受香港电影的影响。但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武侠电影中的喜剧片《东成西就》,这部电影简直是长在我的审美点上。
(二)警匪电影
香港电影里面的警匪片也是非常出色的,有地域特点又很有张力。有成龙那一带拍的功夫警匪片,也有年轻人比较喜欢的言情警匪片,但总的来说都是很符合当下的审美的,所以票房都还不错,我个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新扎师妹》。
(一)四大天王时代
当然,四大天王时代并不是香港电影的起始,只是我个人对香港音乐有记忆的启蒙。因为那个时候我表姐经常向我安利他们,虽然我不懂,但现在仍然可以想得起他们那个时候唱的歌曲的旋律。
(二)百花齐放的时代
之所以会被称为百花齐放的时代,是因为我自己觉得那个时代有好多好多优秀的香港音乐人。陈奕迅、谢霆锋、容祖儿……这个时期有很多很优秀的歌手,也创造了特别多优秀的歌曲。
但很不幸的是,好像现在的香港音乐圈也出现了断层现象,新的一代没有太多特别出圈的人。但这也给老一辈的音乐人更多的机会,很多香港音乐人经过一些综艺节目翻红的,比如这两年很火的《乘风破浪的姐姐》里面就有很多优秀的香港歌手。
⑵ 港片对你影响有多深
香港电影“尽皆过火,尽是癫狂”。
曾经属于香港电影光怪陆离的时代,随着一阵呜咽结束了。
可是港风却留了下来,而且很多年轻人对此念念不忘,其实不是年轻人对港风念念不忘,而是对港味念念不忘。
港味是什么?港味就是功利主义。
观众喜欢看什么就拍什么,而且加倍给,甚至超级加倍。
简单来说,就是把观众当上帝,是那种正儿八经的上帝,掏心掏肺的尊重,赚实在钱儿。
1986年《英雄本色》火了,套用武侠浪漫主义的现代黑帮英雄片题材随之得道升天。
既然观众喜欢看,那就召集原班人马立马开拍第二部,小马哥、宋子豪、宋子杰再次在一年之后重聚大银幕。
即使小马哥在第一部已经死了,编剧也能让他活过来,重新披风衣、重新叼火柴、重新点美钞。
如果观众还是喜欢看呢?那就继续拍。
就算导演吴宇森撂挑子了,监制徐克也可以接班上任。
就算没有张国荣、狄龙,徐克也可以找来梅艳芳和梁家辉,还有观众最爱的周润发。
1985年《僵尸先生》火了。
一时间,香港大大小小的山上都是僵尸,五年内,有上百部僵尸题材的电影出现。
观众看得眼花缭乱,类型都是千篇一律,时间长了就容易厌烦,因为僵尸片跳脱不了纸笔墨刀剑、手眼身法步的框架。
既然观众反感了,那就尽心去改,而且还是从林正英做起。
《灵幻先生》加入人、妖、鬼的恩怨,鬼分好鬼和坏鬼,还独创了油炸鬼;《一眉道长》中中国法术对抗西洋僵尸,还有可爱调皮的小僵尸;
《驱魔警察》用警匪片的外衣套一个僵尸片的内核,《僵尸至尊》以阴谋内斗引发怪力乱神的诡异故事。
《非洲和尚》把场景放在国外,僵尸更是成了驱逐入侵者的领导者之一。
这个把僵尸加入“政”斗的概念,比韩剧《王国/李尸朝鲜》早了几十年,所以韩国的影视行业拾了很多香港电影的牙慧。
《音乐僵尸》引入变异元素,林正英还在片中秀了一大段僵尸语,与之前《僵尸至尊》中的鬼言鬼语不同,特有趣味。
《新僵尸先生》中甚至还加了林正英的两段感情戏,以及极具唯美质感的红白相撞。
直至最后林正英彻底没创意了,观众也啥要求了,僵尸片才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⑶ 香港电影对大陆和国际的影响是什么香港电影目前的现状是什么谢谢帮助啊!
这问题有时代划分性与地域差异性,但简而言之概论的话就是影响还是比较大的。首先,大陆分为改革开放前沿地区与后起地区,当中如广东里面又分为一线城市和城镇区域等。香港电影在这些区域产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香港电影在国际上能具备竞争力的还是武打片或动作片,如早年的李小龙和近年的成龙等电影,在国际、中国内陆、广东全域都有较大影响力。而香港的搞笑片则对广东城镇类地区影响较大,如河源、梅州、湛江等半城市半乡村地域的影响比较浓厚。都市言情片、警匪片则在如广州、深圳、珠海等相对都市化及国际化的城市有一定影响力。其次,谈谈香港电影在同语种地域广东的细分影响。由于78年改革开放后,广东属于跑在最前的地域,文化、经济、金融、影视作品等得到空前的发展趋势,国际对广东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可以感受得到,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广东人,伴随长大的不再是早期的只通过传统渠道获得的影视娱乐音乐信息,而是多元化的国际内容,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所以,广电对广东的影响力也是在全国中相对较弱的,同理,近20-30年广东难产生本土影视音乐明星也是这原因,因为有对比就有选择,面对国际水平,明显本土节目是有落差的,自然难聚焦和被仰视。数据表明,广东内的一二线城市原生家庭中,每十个家庭就有一个海外留学生,每十个家庭中有年度出国旅游、工作、公派进修的人就有10%的比例,因此视野与涉足面是比较开阔的。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广东人,看得最多的国际影视剧分别是《Friends》、《Bones》、《Person Break》等电视剧,最早期接触到的欧美音乐大多是西洋乐类,包括了管弦乐和琴乐等,最早期接触的pop star有例如west life、Backstreet boys、Céline Dion等,最早期接触的幽默影视文化包括了卓别林、昂斗先生和各类带有戏剧色彩的Drama类作品。所以,香港电影要在广东产生影响力,不亚于在其自身地域上的激烈性和竞争性,甚至更为严峻。基于以上基础原因,香港的动作片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成功辐射到整个广东,但幽默类电影如周星驰的特色则在河源、梅州等地最为风靡(他们始终还是会把周星驰作为搞笑的代名词),但在广州、深圳、珠海等地,此类略带市井色彩的接地气搞笑是不及国际上的幽默巨星的地位的。另外,都市言情剧类,香港的代表作也比较多,但和国际电影比还是存在落差,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而言之,香港电影的影响力要分类、分地区,特别在广东。如在一线城市,还是国际化的明星及作品容易产生影响力,如成龙、刘德华、梁朝伟、王力宏、金城武、吴彦祖、谢霆锋、陈冠希等;如在河源、梅州等地则周星驰是属于陪伴他们长大的巨星,容易被列作无厘头的代名。看每个人口头禅拿来形容和比喻的明星类型,大概能推断出其出身成长的区域,这也是反映出香港电影、音乐在广东不同地区的细分影响基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