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边程北电表演专业复试第一,他曾出演过哪些影视作品
边程北电表演专业复试第一,可以说北京电影学院艺考的成绩出来之后受到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和热议,每一年这个时候北京电影学院的艺考成绩就会出来,我们都知道边程是一位非常年轻的演员,他参演过很多影视作品,相信很多人对于他都非常的熟悉,他在拍戏的同时,也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复试,而且是表演专业第一,这足以说明他的表演能力非常的强,相信如果他在电影学院好好的学习四年的专业表演,今后他的事业会越走越远,边程参演过很多影视作品,同时观众对于他的印象应该也会非常的深刻,他的可塑性非常的强,而且是一位非常有潜力的青年演员。
边程北电表演专业复试第一,他参演过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同时他的表演能力非常的强,相信大家对于边程的能力是非常认可的。
❷ 北京国际电影节2021时间-主题
每一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都非常令人期待,在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开始呢?今年的电影节又会有怎样的亮点,下面是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的详情,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国际电影节时间:2021年8月14—21日
北京国际电影节(BeijingInternational
FilmFestival)前身为北京国际电影季,创办于2011年,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具有国际性、专业性、创新性、开放性和高端化、市场化的大型电影主题活动,旨在融汇国内国际电影资源,搭建展示交流交易平台,将成为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的重点文化活动,打造改肢东方影视之都的核心活动。2012年2月,北京国际电影季更名为北京国际电影节,每年举办一届并设立评奖单元,但由于准备不够充分直到2013年才进行奖项评选,自此,主竞赛单元天坛奖正式设立。
开幕式时间:2021年8月14日20:10—21:50
开幕式地点: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拟立足于“新机?新局”主题,全力助推中国电影产业复苏和发展,重点展现中国电影发展的光辉历程。开幕式将由“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出发,充分发挥现代新颖视频技术、全新舞美场景与“云”空间特点,将新技术手段与节目融会贯通,以新科技新方式联动现场和线上观众,拓展全新表现形式和互动方式,增强电影节的亲和力和实效性,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努力塑造崭新的不同凡响的国际电影节形象
开幕红毯仪式:
活动时间:2021年8月14日(星期六)18:00
活动地点: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
本届北影节开幕式红毯仪式将增加时尚大片拍摄、创意短视频、“星光时刻”、KOL直播、电商直播、采访等环节,邀请重点剧组、老艺术家、业内嘉宾、京剧电影剧组、冬奥题材剧组、怀柔影都重点项目代表、影业负责人等,以各种特色组合出场,丰富红毯仪式新媒体传播内容、渠道,引发全网关注。
时间:2020年8月23日下午
地点:北京怀柔
2020年,北京国际电影节迎来了第一个十年。十年来,北影节从一个新生电影节砥砺前行,伴随中国电影高速发展,成长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主流电影节之一。值此十周年之际,“北京策划·主题论坛”特别策划十周年主题论坛,总结北影节十年发展的不易成果和宝贵经验,并以回望为契机,探讨和找寻北影节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勇敢拥抱变化,于变局中开辟新局,跟随时代的发展继续向前的奋进方向!
本论坛以“十年·如影”为主题,邀请业内权威人士和深度参与电影节的影人共聚,以回顾过去带动展望未来,共话历程与发展,探讨电影节结构优化方向与发展布局,为电影节未来高质量发展之路引航。
时间:2020年8月24日下午
地点:在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本活动旨在邀请国内外知名电影人通过深度专业对话,探讨电影工业化过程中的国际协同与务实合作,探索中外合作影片本土化、国际化相结合的开发模式,探讨疫情对电影行业产生的影响,提高合作制片效率与效果,扎实推进中外影视文化交流与协作。活动包含中外合拍政策解读、中外电影合作论坛、优秀中外合作项目案例分享、中外合拍影片创投会、“合拍之夜”交流酒会等内容。
时间:2020年8月25日下午
地点:在怀柔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本届论坛主题为“迭代与共融”,将采取主题发布、主题演讲和主题沙龙等形式,从艺术电影的修复保存、创作制作、发行放映、宣传推广和国际流通等多个面向对中国艺术电影的发展进行探讨。
“迭代与共融”,一是“迭代”,在技术、载体、观念发展更替之下,探寻艺术电影生存空间和成功本源;二是“共融”,在多元的产业发展趋势之下,如何使所谓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融合共生、互取优势、协同发展。
是北京国际电影节主论坛之一。旨在深入研究产生电影作品效果的美学普遍化规律,探索电影作品背后的文化哲学思维和文艺思潮,探索电影艺术的创作规律和美学品格,探索电影艺术与其他艺术之间的关系,探索电影艺术的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探索鉴赏电影艺术的心理机制、过程、特点、意义和方法,以及观众与电影艺术间的审美关系。“探寻电影之美高峰论坛”以电影工业生产链条为脉络设计论坛内容,以电影工业分工为切入点设计话题,请电影界的高级操盘手,从幕后走到台前,畅所欲言,交流分享创作理念、技巧、成果、经验和对电影发展趋势的预判。
“探寻电影之美高峰论坛”现已在中国电影界、电影观众和社会各界产生了良好影响和口碑,逐渐成长为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电影文化品牌活动。2020年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探寻电影之美高峰论坛”主题为“当下电影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2020年8月26日14:00-17:00
地点: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大宴会厅
主办: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
承办:北京电影学院
5G技术作为国家新基建的排头兵,正在开启万物互联的全新时代。超高速率、超低延时、超大连接,5G必将引发新一轮数据工业革命的到来,对众多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2019年,工信部5G商用牌照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面对全新的技术环境与未来发展趋势,积极探索5G技术对电影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多维影响,以及电影产业如何借助5G技术实现新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本次论坛将聚合国内头部电影企业领军人物、产业一线精英人才、电影工业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和顶尖学者,结合5G时代背景,从5G对电影发展的整体影响;5G带给传统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等各个产业环节的变革趋势;5G带给互联网影视企业的机遇与挑战等几个层面,探讨5G时代,电影的发展与变革之路。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内容为王”讲好中国故事,主流电影商业化探索
新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电影产业化、工业化的发展趋势,中国电影也在技术美学和类型创作领域展开了积极探索,构建有效的工业化标准体系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如何建立科学、成熟、有效的工业化体系?新技术发展与革新,又带来了哪些制作技术的迭代?中国工业化品质制作进程中又有哪些困惑?本场论坛邀请国内电影领军人物围绕新时期中国电影类型化趋势进行探讨。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新时期中国电影类型化趋势
受疫情影响,2020年整个电影行业都在经历着严峻的挑战。面对疫情给电影产业带来的生态变化,电影人只有坚持“回归内容,创作精品”才能更好的推动全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本场论坛将立足于当前电影市场的变化,围绕大银幕应该如何更好的引领当下观众?历史重大节点、大事件(疫情)的创作角度?未来主旋律电影市场前景等话题进行探讨。
国际电影学术论坛——合作与创新:国际影视教育的新格局
时间:2020年8月28日上午
地点: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
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7届大学生电影节“合作与创新:国际影视教育的新格局”学术论坛,将于2020年8月28日上午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伴随着影视行业前进的步伐,影视教育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深入,呈现出蓬勃态势。在跨学科、跨媒介、跨文化的学科背景下,新时代的影视教育正在面临全新的挑战与机遇。如何深耕影视教育学科、完善理论建设与人才培养、深化国际交流,成为当下国际影视教育的重要命题。
值此阶段,“合作与创新:国际影视教育的新格局”学术论坛依托于大学生电影节“国际化”、“学术化”的品质特色,邀请国内外一流影视学府代表、学科带头人、教研负责人及资深学者汇聚一堂,以主题演讲的形式探讨国际影视教育的新格局、挑战与未来。
国际电影学术论坛——坚守与开拓:新时代中国电影的新征程
时间:2020年8月28日下午
地点: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
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7届大学生电影节“坚守与开拓:新时代中国电影的新征程”学术论坛,将于2020年8月28日下午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近年来,青年电影人不断以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先锋的行业视角,探索电影类型创作与艺术表达,追求工业发展与艺术价值的平衡,探求口碑与市场的共生之路,实现现实坚守与创新开拓。新时代背景下,青年创作者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中坚力量,更是维持电影市场活力、勾勒电影未来版图的中流砥柱。
值此阶段,“坚守与开拓:新时代中国电影的新征程”学术论坛将聚焦于产业新发展、银幕新形象及新生电影力量,广泛邀请新生代青年创作者,结合当下产业发展与文本创作进行交流。论坛全程由青年电影人主导,互相交流探讨,展现青年人的态度,突出青春激荡,活力创新的特点,切合大学生电影节青春激情的独有特色。
“未来影像发展高峰论坛—大银幕与流媒体平台竞争下的破界融合”
时间:2020年8月29日上午
地点:在北京怀柔举行。
大时代背景下,不同平台之间如何互补,技术与艺术如何表达,狭义电影与广义电影的怎样破界融合??都是值得探讨的话题。本场论坛将邀请院线代表、流媒体平台代表、导演、跨界制作人等出席,通过本场论坛现场嘉宾的发声、讨论及思想的碰撞,希望对未来影像的发展趋势起到积极作用。
❸ 北电毕业照论坛大火,哪些明星让人眼前一亮
五月份,大部分学生都需要回学校完成论文答辩以及毕业事项的办理工作。与此同时,许多学校都会安排学生在此期间完成毕业照片的拍摄。各大高校迎来了学生毕业季,北京电影学院也不例外。
自从网友直播或公开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毕业照片之后,大部分网友都觉得这一届的学生非常亮眼。北京电影学院的王俊凯、苏晓彤令人眼前一亮。苏晓彤是御赐小仵作的女主角,而王俊凯是TF boys的成员,两人正值事业上升期,引起人们的关注实属正常。
总得来说,北京电影学院中的每一位学生都有无限的可能性,他们经受过专业的演技考验,并且通过高考实现就读专业表演院校的梦想。也许他们现在还没有接到合适的电视剧,但是拥有梦想和努力的年轻人不会被埋没。王俊凯和苏晓彤只是众多学生中极具名气的演员,二人拍摄的毕业照,自然会引起许多人的关注。王俊凯的毕业照十分帅气,苏晓彤照毕业照十分可爱,自然会令人眼前一亮。
❹ 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的所获荣誉
文学系2011级孙翰林拍摄的短片《生日》获国际大学生新媒体文化节塈“我与奥运”北京—伦敦DV大赛的三等奖,中国第21届金鸡百花电影节节首届“微电影大赛”入围短片奖;文学系2012级学生孟琪拍摄的短片《童年的颜色》获第二届国际大学生媒体文化节一等奖。黄瑶拍摄的短片《百》获得国际大学生新媒体文化节塈“我与奥运”北京—伦敦DV大赛的优秀奖。
导演系2011级学生赵毅宏拍摄的短片《冷水》获襄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导演系2011级学生陆乔拍摄的纪录片《肩上芭蕾》入围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及伦敦国际华语电影节;导演系2011级学生周阳坤拍摄的微电影作品《谎》获爱她青岛微电影大赛评委会大奖。
摄影艺术与技术系2011级学生李明的纪录片《祖国的花朵》拍摄计划以第4名入选《青国青城》环境与人项目;纪录片获全国大学生摄影节优秀奖,获FILM学生作品展的最佳摄影和观众最喜欢作品奖。2011级学生王鹏的故事片《飘》获人民网“最美中国”微电影大赛第三名。2011级学生刘涵夏辉的纪录片《乐师说》入围第十一届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2011级学生赵露的作品《小屋》于2013年获第二届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中获年度新锐奖。2011级学生李明的作品《我们的世界》于2013年获中国大学生摄影节优秀奖。
表演系2011级陈铭涵、林家伟,2012级赵嵩敏等同学2013年在山东省第三届朗诵大赛中分别获得优异名次。
视觉艺术系2012级学生钱瑜佳的作品《新新人类》在第十四届虎门杯国际女装设计大赛中获得优秀奖。
动漫艺术系2012级邵朗、梁洋同学在青岛大学生“中国移动WLAN/4G”漫画大赛分别获得二、三等奖;2012级彭思慧同学的作品《童梦》于2013年获得“世博华创杯”首届山东省青年动漫创意大赛和首届青岛东北亚版权创意精品展示交易会的优秀奖。
❺ 鍖椾含鍥介檯鐢靛奖鑺傛椂闂-涓婚
姣忓勾鐨勫寳浜鍥介檯鐢靛奖鑺傞兘闈炲父婵鍔ㄤ汉蹇冦備粖骞村寳浜鍥介檯鐢靛奖鑺備粈涔堟椂鍊欏紑濮嬶紵浠婂勾鐢靛奖鑺傜殑浜鐐逛細鏄浠涔堬紵浠ヤ笅鏄浠婂勾鍖椾含鍥介檯鐢靛奖鑺傜殑璇︾粏鎯呭喌銆傝╂垜浠鏉ョ湅鐪嬶紒
鍖椾含鍥介檯鐢靛奖鑺傦細2021骞8鏈14鏃ヨ嚦21鏃
❻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校徽北京电影学院以其优良的教学传统,以及师资力量雄厚,系科专业齐全,教学设备完善,教学秩序。
多年来,北京电影学院以其骄人的业绩校园风光(16张),现而今影视圈的大哥大例如:王志文,唐国强,张丰毅,张铁林等,都毕业于北影。辉煌的历史,在中国和世界上享有盛誉,吸引了一大批决心献身于电影事业的海内外学子。 北京电影学院还有一支具有很高学术水准的教师队伍,形成了一个面向21世纪的、以培养高水平的现代影视综合性人才为目标的电影教育格局。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创建于1950年。前身是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电影学校)。
1956年经国务院更名为北京电影学院,至今已有61年的历史。
学院自195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同时,继续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在职专业干部。1956年—1965年,学院为中国电影事业输送了1300余名,这些在建院初期和60年代培养的毕业生,成为了新中国电影事业的专业骨干,70年代以来一直活跃在中国影视艺术创作的重要岗位。
1966年----1977年,学院的电影教育完全陷于瘫痪,1973年江青等人把文化部所属在京的艺术院校合并为中央五七艺术大学,北京电影学院被改为中央五七艺术大学电影学校。“文革”结束“四人帮”被粉碎后,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又恢复了原建制的北京电影学院。
1978年,学院恢复了本科生招生,该届学生在1982年成为北京电影学院首批被授予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在这以后的22年所培养的各个专业的众多学生,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电影人,为中国电影在世界的影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该院自1984年开始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从200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编辑本段
学术水平
北京电影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以其电影学学科(研究方向)专业设置全面,课程体系充实而著称。是目前我国唯一的教学硬件设备齐备,教学师资经验丰富,科学研究力量雄厚,课程、教学质量优良、学术理论研究水平一流的、规模最大的一所培养电影艺术创作、理论、技术、管理高级专门人才的国内著名电影高等艺术院校。
在全世界100多所电影技术、艺术高等院校中,北京电影学院的校园建设、办学规模、学科方向、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设备、艺术创作、人才质量、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理论研究成果均属前列。是目前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中最具特色的院校,是亚洲规模最大、世界著名的电影艺术高等学府。
编辑本段
专业特色
北京电影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教育、教学的特点是:电影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制作专业为主体;兼顾历史、理论、批评的研究、艺术创作与科研。不断地加强电影学学科建设、全面地充实和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一只学术水平精湛的师资队伍、建构和形成有效、独特的电影艺术教学方式和办学特色,是学院一直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
编辑本段
学科建设
北京电影学院2003年我院终于成功申请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设立了电影学博士点,并且新增了“美术学”和“广播电视艺术学”两个硕士点
北京电影学院现有教学单位8个系,6个分院及研究生部和基础部,共计16个教学实施部门。按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目录编制,共有11个专业:
文学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电影剧作、电影理论、电影批评)
导演系:导演专业。(故事片、纪录片、剪辑)
摄影系:摄影专业;(故事片摄影、纪录片摄影、科教片摄影、影视照明、)
美术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广告学专业。(影视美术设计、影视美术、影视广告、新媒体艺术、现代绘画、虚拟空间、人物造型、镜头画面设计、影视化妆)
录音系:录音专业。(录音艺术、音乐录音)
管理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影视制片、发行放映、文化经济人)
电影学系:(电影研究所)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电影理论、电影批评、影视创作学)同时,负责学院的学报出版,学院信息中心的工作和学院网络的工作。
影视技术系:(数字媒体技术研究所)(影像工程、数字影视技术、新媒体技术、网络游戏)
表演学院:表演专业。(表演、配音)
摄影学院:摄影专业。(图片摄影)
动画学院:动画专业。(动画、动漫画设计、计算机图形图像,三维电脑动画)
继续教育学院:表演专业:(影视表演、节目主持人、影视模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剧作);导演专业:(影视导演、影视节目制作、编导、);摄影专业:(电视摄像、图片摄影);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影视美术设计、影视化妆、);广告学专业:(广告制作);动画专业:(影视动画)
国际交流学院:导演、表演、摄影等电影、电视制专业。
北京电影学院高职学院:招收各个专业的高职(大专)学生。
研究生部:招收、管理电影学学科各个研究方向的研究生。
基础部:负责全院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课教学。
学院目前有北京市4个重点的本科专业方向:导演、摄影、表演、动画;1个硕士点重点学科:电影学。2个硕士点的重点建设的学科:美术学,广播电视艺术学。
学院电影研究所:承担国家、省、部级的科研项目、艺术理论的研究工作,培养电影历史、理论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学院数字传媒技术研究所:承担国家、省、部级的技术科研项目、应用技术理论的研究工作,培养电影新媒体技术、数字电影、电影应用技术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学院相关系建有相应的研究所,完成国家、省、部级的学术科研项目。
编辑本段
实验室建设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制作专业的发展与人才培养,关键是基础学科和实验室的建设。学院这些年,重点加强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室建设,一些独具特色的电影专业实验室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例如:灯光室、暗室、画室、拉片室、特技棚、摄影棚、录音棚、动效棚、剪接室、非线性编辑室、放映室等专业实验室,都已经具备了规模,形成独特的特色。
尤其是学院目前建有三个电影学专业重要的实验室,在电影学专业的技术、艺术方面具有领先作用:
1) 动画传感、图形图像实验室。可以实时进行人物实物动作图像捕捉,制作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动画作品,其中教师、学生制作的动画片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国内、国际获奖。
2) 录音技术实验室。有多个对白录音棚、动效录音棚和混录棚,可以进行电影
和电视的声音制作。该录音棚曾经承担了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拍摄的影片《英雄》的后期声音制作。曾经承担了著名电影导演陈凯歌拍摄的影片《和你在一起》的后期声音制作。
3) 数字电影(高清电视)实验室。拥有目前国际先进的数字电影前期摄制和后
期编辑设备,开始进行数字媒体技术、数字电影制作方面的应用技术研究,该实验室已经开始承担制作数字电影短片拍摄,并拍摄2003年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数字高清电视纪录片。
编辑本段
办学规模
北京电影学院在校学生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 近几年,在保持现有教职工人数总量不变的基础上,在保持教学硬件条件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学院逐步扩大了办学招生的规模。
近10年,学院的办学层次有了极大的改变。普通高等教育中有进修生、高职生(大专),本科生、专科续本科、研究生、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成人教育中形式有夜大学、函授生、半脱产制、全日制走读,办学层次有大专生、专科续本科、本科生。截止目前,在校生总数达3300多人,同时,学院目前有25个国家、地区留学生及港、澳、台的学生120人。
编辑本段
研究生教育
北京电影学院学院目前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90人,11名博士生导师,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8人;其中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28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2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国内、国际电影学专业的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优秀教师;学院的许多教授被国内外大学的电影专业聘为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有的教授已经被聘为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北京电影学院培养电影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现有一个电影学专业硕士点,其中专业研究方向有:1)电影艺术理论;2)电影美学;3)东方电影艺术研究;4)电影批评及评论;5)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与电影艺术;6)中日电影比较研究;7)影视叙事与文化研究;8)影视传播理论;9)中国电影史;10)外国电影史;11)港台电影研究;12)电影导演创作及理论;13)现代电影技术14)电影表演艺术创作及理论15)电影摄影艺术创作及理论;16)电影技术及理论;17)电影摄影艺术创作及理论;18)电影剧作创作及理论;19)电影美术设计创作及理论;20)电影录音创作理论研究;21)电影制片管理;22)摄影造型创作及理论;23)电影市场营销管理;24)电影录音技术;25)影视广告制作;26)影视特技美术;27)世界动画电影史;28)动画创作及理论;29)动画创作及多媒体应用研究等。学院已经共计培养了硕士研究生200多名,学生质量优良,在研究生教育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初步形成了本院的特色。
编辑本段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籍之伟
院长:张会军
副院长:刘波 孙立军
党委副书记:王黎光
副院长:谢晓晶 贺岩 王鸿海
编辑本段
师资队伍
北京电影学院学院的著名,是由于拥有一批在国内外电影教育界有较高知名度,在电影艺术创作、理论研究及电影教育领域有较高学术地位和造诣的教授、学者、艺术家。而且,有多位国际电影教育著名教授、艺术家以及国内著名教授和在国内电影艺术教育、电影理论研究处于领先地位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目前,学院在职的教职员工总数是531人。其中各类专任教师230名,教授42名,副教授69名。学院根据学科发展及各系教学的需要,另聘有校外兼职教授15人,客座教授21人。
改革开放30年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学院经过调整充实,教师的专业背景更为广泛、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建设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多元化、年龄结构配备合理的优秀的师资队伍。学院目前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53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8人;其中博士学位6人,在读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21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2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国内、国际电影学专业的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优秀教师;像汪流、谢飞、郑洞天、倪震、周传基等教授已经成为北京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此外,学院还聘请校外的电影艺术专家如吴贻弓、张艺谋、陈凯歌、张丰毅、田壮壮、黄建新、顾长卫等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学院为表彰在培养电影艺术专业人才中有杰出贡献的教师设立了学院的最高教育、教学奖——“金烛奖”。
编辑本段
本科的主要相关专业课程
教学特点
北京电影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教育、教学的特点是:电影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制作专业为主体;兼顾历史、理论、批评的研究、艺术创作与科研。
学院在教学中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教育,坚持教学质量第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加强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在电影学理论研究方面,密切关注研究当前电影创作、技术、艺术、管理、市场、理论等方面的新课题,以理论研究推动教学和学科建设,以教学和科研带动、促进影视创作。
学院有计划的组织、领导教师的教学、艺术创作,科研工作,理论研究工作,积极为教师的艺术创作和科研创造条件,实行教学、科研和艺术创作三结合。
1)请具有丰富艺术创作经验的教师上课。学院任课的教师都有十分丰富的电影创作经验,而且,学院创造条件使专业课教师能做到1/3时间上课;1/3时间进行备课、进修、著述、科研、访问;1/3时间进行艺术创作。
2)学生课程的3大主要类型:
共同课: 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课程:例如;法律、语文、计算机、外语、体育和学院各系共同规定的课程:电影技术概论、电影艺术概论、视听语言,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
专业基础课: 各个系所学专业必须完成的课程。
专业课: 专业课程。
3)教学影片的观摩:
北京电影学院本科学生在上大学期间,平均每年要观看电影(胶片)160---180部,四年中总计大约会看650---800部。如果加上上专业课、创作课程及自己学习观看的录像带、DVD、VCD形式的电影。
观摩、交流著名导演的电影作品。学院每年要请一些著名电影导演来放映他们拍摄完成的影片:例如:学院先后邀请了著名导演谢飞、郑洞天、韦廉、张艺谋、陈凯歌、王家卫、唐季礼、冯小刚、张国立、冯小宁、陈国星、张元、梁天等来放映他们拍摄完成的影片,与学生进行电影创作的交流,使学生收获很大。
观摩学院毕业学生的拍摄的电影作品,每年在学期末,各个系的学生集中放映这个学期拍摄完成的各种各样(DV、VHS、16MM、35MM)的作业。
4)完整的课程作业和毕业联合作业的拍摄:仅以导演系、摄影系为例
一年级:拍照片作业和VSH录象作业。
二年级:拍DV作业和BETACANM录象作业。
三年级:拍16MM胶片作业。
四年级:各个专业的学生联合拍摄35MM胶片作业。作业长度:30分钟;学院提供摄影机、35MM胶片;照明灯具,录音设备和部分制作经费。
学院电影课程是按两个系统划分:制作系统:编剧、导演、表演、摄影、录音、美术、剪辑、制片管理。理论系统:理论、历史、批评(评论)。
总体上讲,课程的内容更重视电影的制作技巧的学习,课堂的教学更偏重于电影制作理论的讲述,重视学生的创作技术、技巧、经验的锻炼与培养。同时,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电影理论讲述。
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课堂讲授、作品分析、专题讨论、命题作业、创意写作、拉片研究、作业讲评、现场拍摄。
学院鼓励学生任何形式的作业参加国内电影、电视节及学生电影、电视作品展。
编辑本段
人才培养
52年来,学院共培养了万余名中国电影技术、艺术、管理、理论等专业的毕业生。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以来培养的毕业生,已经成长为中国电影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为改革开放中的中国的电影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创作和拍摄了无数优秀的影片,风格独特,成绩卓著,引起了国内、国际电影界、文化界的广泛关注。学院优秀毕业生拍摄的电影在国际重大电影界获奖,使得国际电影界更加注重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作用,为北京电影学院、为中国电影赢得了极大荣誉。
在艺术创作方面,学院毕业生(含教师)在1990-年至2003年共荣获的“金鸡奖”、“百花奖”、“政府华表奖”、“五个一工程奖”、“铜牛奖”580人次,获奖影片上千部次,其他片种120多人次;荣获柏林、嘎纳、威尼斯、莫斯科、东京等电影节各种奖项240人次,获奖影片上百部次,其他片种60人次。此外,根据初步统计,在1990年至2003年的13年间,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拍摄的影片58部(170人次),荣获国外电影(文化)各种奖项112个。
编辑本段
专著出版
近5年,学院极为重视电影学的研究、重视电影艺术创作和电影理论的研究,重视理论学术专著的出版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材的建设,重视国外电影艺术、技术领域的专著的翻译出版工作。
具不完全统计,从1990年至2002年的12年期间,共计出版电影文学、电影表演、电影导演、电影摄影、电影录音、电影美术、电影管理、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港台电影、电影理论、电影美学、电影动画、图片摄影、电影数字技术等专业15大类,142本,近2000多万字;其中,译著25本。有21名次教授、副教授获得全国优秀图书“金钥匙”奖、全国高等学校国家级优秀教材奖等。此间,学院教师发表重要论文143篇,其中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刊登103篇,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刊登11篇。2002年学院出版了《新世纪电影学论丛》系列专著丛书12本(近430余万字),这套系列专著今年将再出版9本(预计230万字),其中历史、理论6本,美术1本,数字技术1本,动画1本。2004年6月,完成《电影分析读解手册》专著(22万字)。2004-----2005年继续完成《银幕访谈系列》后续的专著6本(美术设计、数字电影技术、录音创作、表演、制片、动画创作)预计150万字。2006年完成《中国电影学史系列专著》14本,预计300万字.
编辑本段
科研立项
学院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着重体现在三个方面:1)课堂教学;面对学生的课堂讲授。2)艺术创作;电影、电视的创作与实践。3)理论研究;专著、教材的出版;论文的发表;承担科研项目。
在理论研究和科研立项方面,“九五”期间学院有34名教授、副教授及教师275人次参加项目课题组研究工作,共承担国家、教育部科研项目、部委科研项目58个;申请到科研经费254万元。其中,有18个项目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1999年参加国家和部委级科研立项38项。学院在广泛进行电影历史、理论、批评、制作、艺术、管理等人文学科的研究课题的同时,十分重视电影技术专业课题的研究,2000---2002年学院电影技术、电影数字技术方面的科研立项近10项.
编辑本段
附属机构
学院附属的青年电影制片厂,担负着学院教师艺术创作和学院教学、学生实习拍摄影片的双重任务,是国家重点故事片生产厂家之一。学院图书馆收藏约3000余部国内外影片资料;藏书近20万册,其中珍藏本及中外画册、影集近1万余册。订阅中外期刊535种。更为珍贵的是,图书馆藏有供专业研究用的中外影片分镜头完成台本1万余册。学院的影视实验中心是学院学生教学实习的重要机构,建有数个计算机室、语音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电影剪接室、小剧场、大放映中心、影片资料库、演播棚、录音棚、混录棚、平面摄影教师,教学影片拉片室、录象编辑室。中心拥有品种齐全设备优良的电影、电视制作器材,学生和教师利用其相关设备完成教学实习和课程的作业。学院下设有音像出版社、电视剧制作中心等直属机构,在近年来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策划、制作的电视剧、专题片、音像制品在国内电视奖项中多次获奖,从而为电影、电视高级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创作条件。
编辑本段
学生思想教育与素质培养
学院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重视加强学生的“两课”建设。在学生中积极进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二为”方向教育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的教育。
学院的具体做法:在本科一年级中对新生进行学军和国防教育;在本科二年级中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和“三下乡”活动;在本科三年级中结合专业课程深入生活进行艺术创作;通过所有这些活动,增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注重在学院的教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教育。近几年完成的本科生、研究生毕业作业,做到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三性统一。
编辑本段
国际交流
学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加强与世界各国电影院校、著名电影制作公司、国际间著名电影、电视公司、学术研究机构、科研机构联系,开展多种双边合作和交流。八十年代,学院被接纳为“国际电影电视院校联合会”(CILECT)的正式会员。九十年代初,成功的举办了该组织亚太地区电影电视院校年会和培训研讨会,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于2000年10月成功的举办了“北京21世纪电影教育国际研讨会。”2002年,学院成为该组织亚太地区电影电视院校年会的主席,学院与国际上著名的院校如美国的纽约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IT)、加州大学洛杉矶分院、南加州大学电影系、爱默森学院、美国电影学院、法国巴黎八大、日本大学、德国慕尼黑电影学院、意大利罗马电影电视培训中心、韩国中央大学、汉阳大学电影学院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经常邀请国际著名、知名电影院校的学者和世界著名电影公司的专家来学院进行交流和讲学,同时,学院也派出教授和青年教师出国进行访问、交流。
最近,学院与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达成协议共同开发、建设中国电影数据平台(库),并开展与美国多家著名大学进行中国电影历史及理论、中国电影文化和中国电影交流。
学院正式成立了国际交流学院,使学院的对外教育交流机构健全,加强了学院对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地区各个层次学生的学历教育和专业培训。1993年以来,学院共接纳了外国留学生约1000人次,接纳港澳台学生约100人次。目前有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韩国、日本、加拿大等20个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约80名学生在国际交流学院就读,其中有香港学生、台湾学生10名。特别提出的是,日本、韩国研究生毕业后多被本国委以重任,并拍摄出较高水平的影片,港台研究生拍摄的影片也屡在国际和港台获奖,扩大了学院在国际上的影响。
编辑本段
学院发展
2000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同志、北京市市长刘淇同志先后视察该院,指示,要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国电影艺术教育,要建立一流的动画创作、教学、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基地,要创作出中国自己的动画形象,要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和电影文化产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学院成立了动画学院,在培养传统动画人才的基础上,对动画艺术创作、理论、科研进行全方位的发展,并在数字技术人才、数字技术制作与应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数字传媒人才培养上进行研究。在中央领导和北京市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学院影视动画技术楼的一期工程,将于2003年下半年正式动工。
学院积极拓展办学的思路和空间,开展对外办学,计划建设中的高职学院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市教委的关心和支持下,对外合作办学的北京电影学院新媒体学院也在洽商中。学院正在积极争取扩大学院的办学模式,力争在几年内在北京市内建立新的校区。
学院在教学中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教育,坚持教学质量第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加强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在电影学理论研究方面,密切关注研究当前电影创作、技术、艺术、管理、市场、理论等方面的新课题,以理论研究推动教学和学科建设,以教学和科研带动、促进影视创作。学院有计划的组织、领导教师的教学、艺术创作,科研工作,理论研究工作,积极为教师的艺术创作和科研创造条件,实行教学、科研和艺术创作三结合。
学院名人
学院名人(导演及演员)
导 演:
刘克涛 黄蜀芹 郭宝昌 谢飞 郑洞天 丁荫楠 吴天明 陈凯歌 田壮壮 李少红 吴子牛
胡玫 张军钊 李前宽 黄建新 韩三平 张艺谋 顾长卫 吕乐 侯咏 张会军 贾樟柯
王小帅 娄烨 胡雪杨 路学长 王一持 王强 张元 宁浩 霍建起 冯小宁 何群 陆川
王全安 刘伽茵 钱雁秋 伍仕贤 尤小刚 徐静蕾 丁晟
演 员:
知名校友(18张)78级 周里京、张丰毅、谢园、张铁林、方舒、陈国星、袁牧女、沈丹萍、陈浥
82级 藏金生、林芳兵
84级 胡亚捷、王志文、孙松、常戎
85级 唐国强、寇振海、姜黎黎、宋春丽、肖雄、张建栋
87级 张嘉译、胡晓光、王全安、张子健
88级 蒋雯丽、许晴
89级 柳云龙、俞飞鸿、邵兵、朱宏嘉、王茜、王朔
90级 王劲松、黄磊、姜武、李琳、贾妮、谢兰
92级 袁立、王新军 、刘威葳
93级 徐静蕾、刘孜 、刘琳
94级 陈紫函、金巧巧、富大龙、向能、蒋勤勤
95级 邢佳栋、左小青、余男、孙莉
96级 赵薇、陈坤、黄晓明、颜丹晨、郭晓冬、何琳、孔维、刘牧、张恒、许还幻、郭昊伦、赵雅莉、李佳 、祖峰、郑佳欣、吴祯、张佳蓓
97级 海清、黄海波、温峥嵘、乐珈彤
98级 苗圃、潘雨辰 阿斯茹
99级 杜淳、姚晨、凌潇肃、黄小蕾、刘冠翔、隋兰、于波、 杨志刚、杨雪(高职)、韩雨芹(高职)、韩晓(高职)、叶静
00级 董璇、关悦、车晓(高职)、周一围(高职)、林家川(高职)
01级 王珞丹、黄圣依、贾乃亮、马苏、郑罗茜、曹炳琨、 爱新觉罗启星、赵柯、戚迹、姚星彤、季晨、万思维、姚笛(高职)、代乐乐(高职)
02级 刘亦菲、江一燕、罗晋、邓紫飞、齐奎、朱亚文 、熊乃瑾、赵文琪
03级 周牧茵,屈玥,罗忆楠, 张嘉倪(高职)、黄雨雨
04级 刘恩佑、叶项明
05级 杨幂、焦俊艳、张然、周子涵
06级 张檬(高职)、马晓灿、马天宇(高职)
07级 郑爽、景甜、 阚清子 、钱柳吟、柴碧云、徐行、卢杉、龙雨、张倩如、沈陶然
08级 窦骁、潘之琳、乔紫荷(乔乔)
09级 李梦、谢昀杉
10级 张一山、杨紫
11级 周冬雨
编辑本段
。
❼ 北京电影学院老师有哪些
截至2018年9月,北京电影学院老师有:谢园、胡晓光、扈强、张建新、蒋斌、许晓丹、陈兵、汤旭丽、张辉、胡爱民、王劲松、姜丽芬、滴妮、周冰、国庆、高敬瑜、王春子、向能、张菁菁、张杰勇等。
截至2018年9月,学校现有教职工561人,其中专任教师336人,外教85人,学校有国家“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两个候选单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候选单位。
中央宣传部和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国家“高创新计划”领军人才,全国和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先驱、长城科学百余人。
(7)北京电影学院第一届青年学者论坛扩展阅读:
根据2015年12月学校官方网站信息,学校已建成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北京市2011年规划协同创新中心、3个共建机构,并拥有中关村影视文化产业创新园和北京电影学院大学科技园,根据人才培养、艺术创新和电影产业发展的需要。
学校还设有中国电影高新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动画研究院、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中国电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中国电影音乐研究院研究所和其它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