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真真假假的伪纪录片们
这两天在国内上映的《凤凰城遗忘录》着实在科幻圈内掀起不小风浪。故事根据1997年美国凤凰城神秘UFO事件改编而成,采用伪纪录片的方式,拍下了这部电影。因为受众群体小,所以各大影院的排片很少,全城一天只排一部深夜场,也是有的。电影上映不足一个星期,就因为宣传力度小、场次太少、收益不好、大片绞杀等原因,匆匆下架了。
真的是来去无声。
自从《鬼影实录》后,很多导演尝到了小成本大收益的甜头,便开始竞相拍摄伪纪录片。著名一点的有《迪亚特洛夫事件》、《51区》、《欧罗巴报告》等。
有趣的是,伪纪录片的适用范围很小,这种采用第一人称的拍摄方式,一般只有用到超自然题材的电影上,才能在晃动的镜头和涣散的焦距里加深恐怖的氛围,给观众更加身临其境的感受。
但是豆瓣有个热评其实恰好佐证了这一手法的不足之处,他说,“全片都是晃动的镜头,看着令人眩晕作呕,没过多久,就让人兴趣索然。”除非是对超自然现象有着浓厚兴趣的影迷,否则很难对这种电影情有独钟。由此不难看出,伪纪录片在目前的影圈发展脊启,尚且有着巨大的阻碍。
一些默默无名的导演之所以趋之若鹜,是因为来自于全世界科幻爱好者的需求。小成本加上稳定票房,这是赚取生活费的首选方式!
不幸运的是,就在《凤凰城遗忘录》上映的几天,我一直没有时间到电影院欣赏一番,直到腾出空荡,却发现它已经光速下架。对于没有看过的电影,我不好论述。所幸的是,依旧有《鬼影实录》、《迪亚特洛夫事件》、《51区》、《欧罗巴报告》、《阿波罗18号》这些电影提供聊资,得以使我们对伪纪录片这种特殊的拍摄方式,了解一二。
小投资却因为剧本出众、拍摄方式新颖最终名利双收的作品有很多。《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彗星袭来的那一夜》、《鬼影实录》都是其中翘楚。其中,《鬼影实录》更是以1.5万美元的成本,在全球狂揽2亿美元票房!
《鬼影实录》掀起了一股伪纪录片热潮。这个崛起的新贵与传统的电影大不相同。它实现了“用普通的家庭摄影机拍摄出名流千史的电影”的伟大夙愿,登上了奇迹的高峰!
成功之处,还在于拍摄手段和选材的完美合一,达到了1+1>2的理想状态。
就拿《鬼影实录》为例。
该电影讲述了一个鬼宅通灵的神秘事件。因为家里总是发生不合常理的怪事,主人家就在各个房间里安装了摄影机。结果,观众从摄影机的角度,窥见了各种可怕的场面。因为主打第一人称,更像是在看一段录好的视频,电影潜移默化的“暗示观众”,这就是发生在现实中的真实事件,可以很好的挖掘观众潜意识里的恐惧,提升惊悚效果。
并且在以往的惊闭野袜悚电影中,并没有以第一人称为轿激主要视角的前例,《鬼影实录》开辟了一个新世界,自然博得一片喝彩!
伪纪录片的最大特征就是——
神神念叨的采访、凌乱的镜头,时不时闪现的黑屏、辐射干扰的后的雪花点、模糊的画面还有破碎的镜头。
不管是《鬼影实录》、《迪亚特洛夫事件》、《欧罗巴报告》、《51区》亦或者《阿波罗18号》等伪纪录片电影,都不外如是。传统的拍摄手法在这里完全无用,什么色调构图与光影,统统屁话!
“我连BGM都可以省掉,还要这些东西作甚?”
实在让人忍不住说一句,“真任性!”
结果,反而是这种任性,恰到好处的切合了电影的实际。
就拿《迪亚特洛夫事件》和《51区》做为事例,这两部电影都是以探险小队的视角来诉说神秘事件的——迪亚特洛夫事件就是前苏联著名的“乌拉尔事件”;51区则是美国最大的军事基地,1947年发生的“罗斯维尔事件”让这里名声大噪,这也是历史上唯一一次官方曾经承认的UFO坠落事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网络了解一下,非常有意思。——几个大学生趁着寒暑假出去调查20世纪的未解之谜,结果在这里发现了难以想象的可怕真相,在生与死的逃亡中,摄影机也随着探险小队的真实视角来转换镜头,非常贴合实际。例如在奔跑过程中,会将摄影机对着地面剧烈摇摆,在摔倒或者摄影人员死亡的时候,相机会极速坠落,视角凌乱。
这些小技巧都加深了观众对所谓的“真实事件”的认可度。反而是那些传统的拍摄手段,显得过于造作严禁,才会失去伪纪录片的本真。
既然是小投资,哪有多那么经费?
伪纪录片任性的点头说,“不要紧,我很省钱。”
恐怖的氛围已经在取材的时候建立了起来,与其说观众恐惧的是电影本身,不如说恐惧的是电影背后的真实事件。
大致的看一下几部电影的取材情况:
《阿波罗18号》:众所周知,在整个地球上,就只有美国曾经登陆月球表面,而从阿姆斯特朗登月之后,阿波罗计划一直走到1972年的12月,在此之后,尼克松总统突然宣布终止阿波罗计划。从此之后,人类,就再也没有登陆过月球表面。
有关阿波罗十八号的计划终止,其实非常诡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式美国太空计划的爆发期,连续六次登月另全世界垂涎不已,再这样的巅峰时刻,突然宣布终止,是否有什么难言之隐呢?
很多人都说是因为宇航月在月之暗面发现了外星人存在的痕迹,尸骨、足迹、基地,一时间谣言四起,而真相,早已封存在美国国家档案室中。
再这样的背景下,拍摄《阿波罗18号》,告诉人们美国曾经秘密实行18号计划进行登月,也是有一定说服力的。
《欧罗巴报告》:欧罗巴是木星的二号卫星,也是传说中银河系最有可能存在生命迹象的一颗行星。在科学家的预测中拍摄存在神秘生命体的电影,也具有十足的说服力。
至于《迪亚特洛夫事件》和《51区》,到目前为止都是全世界响当当的神秘事件,以此为蓝图,展开大胆想象,又怎能让观众不信服呢?
既然有了恐怖的氛围,再以此进行拍摄,自然简单许多,因为噱头早已被抢的所剩无几,所谓的表演艺术也只能甘居于下了。
普通的导演;普通的演员;普通的、少的可怜的摄影机;少的出奇的特效······需要出现鬼怪的镜头,大多也是一晃而过,花费大价钱做的真实一点又有何妨?况且这大概就是全剧组最花费经费的地方了。
《鬼影实录》之后,很多小剧组也想尝试这种新颖的拍摄手法,于是拍出了大量狗血的伪纪录片,全部都名不见经传。
但凡事都有例外,像《鬼影实录》这样的票房怪物,虽被称作奇迹,却也不能完全否决存在的可能。想要拍摄一部名利双收的伪纪录片,主要还在于电影自身的魅力以及后期的宣传力度。
B. 欧美恐怖片的发展历史和各个时段比较突出的拍摄手法和题材
恐怖电影的历史与电影本身的历史一样古老。历史上的第一部恐怖电影是由乔治·梅里耶于1890年代晚期所拍摄的怪物默片,他所拍摄的恐怖电影,是一个充满恶魔,巫术,女巫,捣蛋鬼,疯狂博士的世界。 在1900年代初期,德国拍摄出大量表现主义的恐怖电影。由斯特拉·瑞耶导演的《布拉格的大学生》(1913),该片被视为精神分裂症恐怖电影的典范。斯特拉·瑞耶参与了最早的重要恐怖影片《泥人》(1914)及《泥人出世记》(1917)的导演工作,并在其中扮演一个由魔法赋予其生命力的雕像的角色。
德国表现主义的经典作品来自于罗伯特·威恩导演的《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1919),描述一个邪恶的催眠师的故事。在德国表现主义的电影中,最为知名与不朽的杰作,是由弗雷德里希·威廉·茂瑙所拍摄的第一部吸血鬼电影《吸血鬼》(1922),该作改编自布拉姆·斯托克的《德古拉》,后来所有的吸血鬼形象,都以它为原型。
德国导演保罗·莱尼拍摄的《蜡像馆》(1924),描述一个蜡像具有生命,并且成为杀人凶手的故事。保罗·莱尼拍摄完这部电影后,远赴好莱坞发展,并推出了两部电影《录像带谋杀案》(1927)及《嘻笑的人》(1928)。这时好莱坞正开始其恐怖电影热潮。
1930及1940年代
好莱坞在1920年代初期就已经出产过恐怖电影,但是从1930年代开始,特别是由环球影业所出品的恐怖电影,才真正开启了好莱坞的恐怖电影时代。在相当程度上,这些恐怖电影都受到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它们涉及了德古拉,科学怪人,以及木乃伊等等主题。至1940年代,好莱坞恐怖电影已发展至一个成熟阶段,各类型题材泰半涉足。
1950年代
受到核武竞争的影响,恐怖电影脱离了以前的哥特式风格,开启了现代意义上的恐怖电影时期。这个时期的恐怖电影,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人类遭受到非人世界的威胁,例如外星人,死尸,植物,昆虫等等。像是霍华德·霍克斯的《魔星下凡》(1951),唐·席格的《天外魔花》。将恐怖与科幻掺杂在一起,是这个时期开始的特色,这类型新近较为知名的电影是雷利·史考特的《异形》(1979)。
在1950年代晚期及1960年代早期,一些电影公司特别集中在恐怖电影的制作上。例如英国的锒头影业,以及美国的美利坚国际影业。后者制作了一系列爱伦·坡小说改编的电影。
1960年代
希区考克《惊魂记》剧照1960年代的恐怖电影,逐渐脱离对超自然的兴趣,转向非超自然的恐惧。比如希区考克的《惊魂记》(Psycho,1960)就以人的精神变态来惊吓观众。米切尔·鲍威尔的《偷窥狂》也是一个显著的例子。新近的例子则有《沉默的羔羊》(1991)。
保罗·威尔士以1960年代为当代恐怖电影的分界点,在这之前的是共识与制约,在这之后的则是混乱与瓦解。伊萨贝尔·彼耐多以1968年为分界点,区分出传统意义上的现代恐怖电影,以及后现代意义上的恐怖电影。 这一分界点,一般公认以乔治·罗梅罗《活死人之夜》(1968)的诞生为标记。
1970年代
在1960年代晚期,有一些严肃的、以超自然为主题的恐怖电影,获得了观众的注意力。例如罗曼·波兰斯基的《失婴记》(1968)。该片的成就,实际上是威廉·佛瑞金的《大法师》(1973)成功的基础。在《大法师》后,引起了大量的跟风之作,其中显著的例子是《天魔》(1976)。
许多原创性的电影都来自于这个时期的独立制片,低成本与富原创性的特点,一直持续至最晚1990年代晚期。这些独立制片的澎湃发展与家用录像带市场的兴起是紧密关连的,也促使恐怖电影找到了它的新市场;另方面,延续恐怖电影传统的恐怖影片,则继续在大银幕市场中发展。
1970年代开始,西方学者开始以理论探讨恐怖电影的存在意义。
1980年代
1970年代晚期,恐怖电影的主流转向骇俗的题材,诸如陶比·胡波的《德州电锯杀人狂》(1974),约翰·卡本特的《月光光心慌慌》(1978)。还有诸如《十三号星期五》系列及《半夜鬼上床》系列。这类青少年与邪恶刽子手的恐怖电影,漫延整个1980年代。
1990年代
《鬼玩人》电影海报1990年代的恐怖电影脱离了以往外在的暴力形式,转向自我嘲讽的方式。韦斯·克莱文将别的恐怖电影的内容放置到《惊声尖叫》中,并在惊吓中掺杂着反讽的幽默,把陈腔滥调的肢体语言转化成新一代年青人的词汇。山姆·雷米的《鬼玩人》(1981)融合了旧与新的僵尸类型。《厄夜丛林》以恐怖电影的内容呈现,却参照到纪录片的形式。《厄夜丛林》不止使电影成为一种跨媒体,且使得恐怖电影能够成为通俗的享乐品。
2000年以后
2000年早期的恐怖电影承续了以往的杂揉性质,并持续聚焦于年青人的世界,例如《绝命终结站》系列,并且有向主流电影市场迈进的企图,例如《水中的女人》和《七夜怪谈西洋篇》。
C. 如何拍摄恐怖镜头的六大方法技巧
直白地讲故事
无论你计划要用鬼怪、食尸鬼或者小妖精、别的星球来的外星人,或是老套的僵尸来吓唬你的观众,你仍然需要一个故事来开始。画故事板不光是专业人员可以做的。想象你所有的情节并勾勒出它们。这会帮助你组织你的分镜头,并清楚地了解当摄影机开始录像时你要拍些什么。看看Christoph Horch描绘Edgar Allan Poe的“阿�6�1戈�6�1皮姆的故事”的连续动画。
尽管这一连串动画本身并不是为真人电影设计的故事板,我们却能了解这个故事,并通过那些镜头的组织和模拟摄像机运动。除了画出描绘动作的箭头,绘画故事板板的艺术家们也经常为他们的动画赋予生命来传达相关的动作和镜头移动。这对于概览你的整个故事会非常方便,尤其是等待适当时机爆发的恐怖故事!
电影开头:声音!
你知道“大白鲨”里鲨鱼准备进攻时会播放出标志性的声音。声音是你恐怖电影里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创造悬念,表现出情绪转变,甚至给你的观众额外的惊悚。
看看这段来自SoundWorks的视频,其中音频编辑Lon Bender聊到他的作品——Nicolas Winding Refn的电影《驾驶》:
尽管《驾驶》不必是一个恐怖电影,声音设计团队特别留心于营造紧张气氛,并构建起一个心理声音环境,让你仿佛身临其境。当你有一个感到恐惧的观众,他们的听觉会变得异常敏感,而且构建一个有效的音响范围能设置一种奇怪的情感且传达一种巨大的恐慌。
注意!保持你的观众的参与性并使他们持续在座位上瑟瑟发抖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通过分离他们能看见的和不能看见的来轻易地完成这项任务。或者说,你可以借助于转换场景的角度,并在主人公在黑暗中时,让观众看到潜伏在角落的事物,给观众一种期待。另一个伟大的例子是Alexis Wajsbrot和Damien Mace的“红色气球”。当你看到一个婴儿保姆和一个小女孩发现他们并不是独自在这个房子里时,它会使你紧张到极致。
这段短片是关于分裂的。镜头花了很多时间来描写那些混乱的、不清晰的物体。像被充满的动物或是一个红气球。这会驱使观众的注意力离开那些潜伏在屏幕之外的危险,然后让他们惊奇不已!
有时候,更少就是更多
很多经典恐怖电影从来没有展现出真正的恐怖的生物或是角色。是什么使“女巫布莱尔”这么恐怖?观众从来没有实际看到这个女巫,在电影快要结束时,他们要靠自己想象在树木中栖息着的恐怖景象。当你要拍摄一部低成本的恐怖电影,那些未知和观众的想象力会比真实的东西更可怕。想要一些灵感,你可以看看Adam Butcher的“互联网故事”,它利用视频博客和动画来把你带入一个非常奇异的现代之谜。
“互联网故事”暗示了很多可怕的细节,但没有清晰地展现给我们,这样给了我们一种巨大的恐惧。同时,一个使我们想象泛滥的精彩的叙述是无与伦比的!关掉灯一般的情况下,你想在灯光下拍摄,所以它会在你的物件前面,但是,当它进入一个恐怖电影时,尝试着在黑暗的房间用单一的光线来拍摄。看看Freddy Kreuger在锅炉房里的那些剪影,或者是那些在“精神病患”里的洗澡场景中的影子,留给了观众持续的印象。Fever Ray的音乐录影“三角行走”使用了单一的光源,包括一个深红色的灯管阴影,来在她的表演中营造一种神秘氛围。
在恐怖电影中,那些角色经常依靠手电筒或火炬来赶走潜伏在黑暗中的危险,使你的光源成为一个重要的潜在情节工具。当档案室里突然停电了,孩子们摸索着手电筒,这时电灯打开了,他们会发现谁就站在那里?是僵尸独角兽!使它摇晃当你在拍摄一部恐怖电影,不必担心握紧你的摄像机。尝试稳定你的镜头或使用一个三脚架,这样你就可以拍出精美流畅的镜头,但是一点小小的震颤可以给场景增添不少恐惧和悬念。你们可以在这部Darkstone Entertainment的“计划9”预告片中所描绘的片段里看到一个伟大的例子。
你注意到了吗?这部预告交换了对收音机的移动摄影和摇晃动作的片段,产生出一种对紧迫性的对比差异。镜头的摇晃使观众感觉自己也像是被追逐的一员,使他们更加谨慎,旁顾四周留意身边的危险。注意到这一点,你也许想把摄影机放在你的主角的手里,这样这部电影就会从他们的视角拍摄。类似地,有时带着颗粒画质的低质量的视频或者黑白的画面会给一个故事一种不专业但更加可信的感觉。这是一种要考虑的美学上的选择。
这些就是在恐怖电影的惊奇可怕世界里的小技巧,有了这些技巧,你就可以有一部让人们蜷缩在他们沙发里只能捂着眼睛来观看的恐怖经典!
D. 恐怖电影的环境恐怖如何拍摄我们是DIY的。
手机的话其实操作也很简单。
你可以参考女巫布莱尔
比如大量晃动的让人恶心的镜头,突然出现在镜头中的人物还有突然黑屏之后更恐怖的镜头
DIY啊,像翻白眼啊,脸上全是血啊之类的
必不可少的就是奔跑,看你喜欢怎样操作,像晃动镜头的应用最好是拍摄者也参与其中,你也可以借鉴一下苜蓿处(克罗夫档案)就是拍摄者偶尔出来说一两句话然后第一个拍摄者挂掉换人
然后就是结尾的留白,最常用的就是长镜头配上主题曲啊,在学校拍的话就用环绕镜头给学校来个全景就好了,然后画面定格在某一处淡出,显片尾字幕或是突然黑屏显字幕,看你怎样选,因为淡出画面通常适用于悲剧。
最后就是后期处理啊,如果对画面要求更高的话ps处理一下就行了,大众化的剪辑和配乐用会声会影就行了。
最后的最后,期待你的作品,加油
E. 一些恐怖电影里面的鬼魂是怎么拍摄的
第一条拍摄没有鬼,第二条拍摄只有鬼演员,没有普通人,通过后期电脑技术将两段影像合成,这就是电梯有鬼经典桥段的拍摄方法。
F. 谁能帮我介绍一下希区柯克的电影拍摄手法
希区柯克的电影作品往往能够通过其巧妙的艺术设计手法,将观影者带入到其构建的紧张惊险的场景中,使观众同影片中的人物命运同呼吸的体验。上一秒情绪紧张刺激到转危为安后,下一秒又可能面临崩溃绝望,希区柯克的艺术表现手法如同一只无形的手。
让观众的神经拉抻到最紧绷的状态,瞬间释放恢复平静,此时观众将会感受前所未有的情绪上的大起大落的快感。如此,希区柯克执导的影片通常会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这正是希区柯克电影的艺术魅力所在。
(6)第一人称恐怖电影拍摄手法扩展阅读
希区柯克的电影之所以能够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并取得好成绩,这离不开他的妻子背后的支持。希区柯克的妻子是一名电影剪辑师,她帮助希区柯克更好的完成后期剪辑工作。
电影作品的制作需要进行后期剪辑工作,也就是说剪辑工作是帮助形成高质量电影的重要手段,也是电影新的生命的诞生。希区柯克的电影当中,所有相关创作人员都很重视剪辑工作。
G. 有什么以第一人称录像机拍摄的恐怖电影
剧情简介:女记者和摄影师计划拍一部描写消防员工作的纪录片,接到报警电话后,他们来到一栋公寓。
但是这栋公寓有种致命的病毒,感染者变得类似丧尸一样,死亡人数不断增加,最后女主播也被拖进了黑暗之中。
2、女巫布莱尔
剧情简介:开始很出名的一部。三个电影学院的学生前往布莱尔小镇,打算拍摄一部关于女巫布莱尔的纪录片。
结果拍摄过程中三人全部失踪。在一年后,人们发现了他们留下的电影胶片,记录了他们失踪前发生的一切.....
剧情简介:一伙无恶不作的人接到委托闯入某户人家偷取一盒神秘的录像带,结果发现只有一个死去的老人。
他们无所顾虑的播放了那盘录像带。镜头前,一幕幕恐怖画面接连上演,遭遇了神秘而残酷的仪式。
剧情简介:这也是绝对经典的电影,第一视角的灾难片,晃动的镜头更是添加了真实感。
剧情简介:仅凭11000万美元的成本在口儿相传下获得千倍的收益。
一对情侣搬到一栋新的房子里,男人搞来一台录像机,拍摄他们两的点点滴滴。结果却拍下了各种异常发生的事件。
H. 女巫布莱尔故事的创作原型
《女巫布莱尔》是一部电影,这个故事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成的,具体故事如下:
1994年10月三个学电影的学生哈兹,迈克威廉姆斯和李昂哈德,带上了电影拍摄器材,来到了布尔镇,准备调查当地关于布尔女巫的传说,他们为了找寻布尔女巫来到了黑山林,但不久他们就消失了,5天后人们开始寻找他们,美国政府为了找寻他们调用了100多人。
同时使用了直升机甚至卫星,但10天过后一点结果也没有,于是只好放弃搜寻工肢桥作,但1年以后几个马里兰洲立大明饥橡学的学生在山林的一个非常隐蔽的小木屋里发现了一个包裹,里面装有哈兹的日记和一个已经剪接好的电影拷贝盘,里面记载了三个人1年前失踪时所发生的所有恐怖事件。
本部影片便是根据95年发现的拷贝盘,改编加工而成的。也就是说事情确实是有的,只不过制片商为了炒作认为的把恐怖放大了,在记录的基础上进行了润色以获取商业报酬。
关于《女巫布莱尔》这部影片简介如下,两者有很多类似的地激旁方:
三名学生(Heather,Mike和Josh,全名分别为Heather Donahue, Michael Williams 和 Joshua Leonard )为了制作关于女巫布莱尔传说的纪录片前往了马里兰州的Burkittsville镇(原布莱尔镇)采访当地人。
两个当地人告诉他们名为鲁斯汀帕尔(Rustin Parr)的隐士在1940年至41年在他家绑架了7名儿童。帕尔把孩子们带入他的地下室,其中当一名孩子面朝角落时他就杀死角落的孩子。帕尔最终向警察自首,后来他神智错乱,说一个在17世纪被杀的巫婆游魂引诱他去杀这7名儿童。
(8)第一人称恐怖电影拍摄手法扩展阅读
幕后花絮
影片花絮
1、片中的小镇布齐兹维尔(Burkittsville)是真实存在的。
2、片中三位主演采访的当地居民,有的不是演员,有的是临时演员。制片方没有告诉三位主演,导致三位主演以为自己采访的真的是当地居民。
3、片中摇晃帐篷的一幕,制片方没有提前通知主演,镜头记录下来的是他们遭到惊吓后真实的反应。
4、影片使用16毫米手提摄影机拍摄,拍摄过程仅历时8天。
影片评价
1、《女巫布莱尔》是以当时新颖的DV纪录手法来拍摄的,给每一个观看的观众以相当真实的感受,让观众相当自然地把自己带入到这个“女巫布莱尔”的世界中,主人公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引着观众们的心弦。
2、《女巫布莱尔》的第一人称拍摄手法可谓是相当成功,也为后来的同类型拍摄手法的影片(如《死亡录像》、《最后的恐怖电影》、《科洛弗档案》)开创了先河。(时光网评)
3、《女巫布莱尔》虽然故事乏善可陈,但晃动的画面、独具匠心的市场营销方式让人们误以为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情,从而以超低成本取得了令人乍舌的票房。此后,摇晃的画面成了很多恐怖片跟风的对象 。(时光网评)
4、《女巫布莱尔》因其新颖的叙事方法与宣传营销,让观众一度以为该片乃真实的纪录片而非虚构的艺术作品。这部影片的出现不仅改写了美国恐怖电影的历史,也开创了全新的电影叙事方法 。(网易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