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级别有没有市长级别大
没有市长级别大,2018年2月2日,八一电影制片厂对内更名为“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电影电视制作部”,并由副军编制单位降为正师编制。而市长,是市的第二领导(第一领导为市委书记),一个城市行政机关的首脑,职责是主持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地位在中共中央派驻的市委书记之下。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唯一的军队电影制片厂,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六里桥北里, 占地面积392.1亩。1951年3月,以总政治部军事教育电影制片厂名义开始筹建,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厂,命名为解放军电影制片厂,1956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
2018年6月18日,改革后的八一电影制片厂新任厂长柳建伟称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厂标会继续在电影中出现 。
㈡ 《八一电影制片厂》再也没有看到其拍的电影,这个制片厂究竟还在吗
八一电影制片厂依然存在。军队内部编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电影电视制作部,对外仍然使用八一电影制片厂名称,片头厂标不变,继续拍片。
八一电影厂的作品有《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海鹰》《永不消逝的电波》《林海雪原》《战斗里成长》《万水千山》《突破乌江》《野火春风斗古城》《战上海》《地道战》《地雷战》《三个失踪的人》《英雄虎胆》。
八一电影制片厂从1952年8月1日建厂到2017年已走过65年的辉煌历史,现在即将落下告别历史舞台的大幕,我们衷心祝福它一路走好。
㈢ 八一电影制片厂湖北分厂的历任厂长
1951年3月,总政治部以军事教育电影制片厂名义开始筹建军队的电影厂,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厂,命名为解放军电影制片厂,1956年更名为八一电影制片厂。迄今已经有六十周年的历史,这六十年里,八一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据制片人王立君介绍,六十年里,许多老前辈担任过厂的领导,为八一厂的建设奉献了一生,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1、司徒慧敏(1952-1953期间任厂长)
司徒慧敏(1910年2月16日-1987年4月4日),广东省开平县赤坎永坚楼东闸村人,原名司徒柱,中国著名电影技术专家及导演。他曾经担任文化部副部长、文化部技术委员会主任及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1928年赴日本学习美术,参加了夏衍等组织的左翼艺术家同盟。1930年回国。1931年与堂兄司徒逸民合作研制成功“三友式”电影光学录音机,是中国最早制造的录音机之一。1933年,成为以夏衍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电影小组的成员。此后,他导演了《自由神》、《血溅宝山城》、《游击进行曲》、《白云故乡》等影片,并为《姊妹花》等片录音。1946年赴美国学习电影制作,并导演了纪录片《中国民族舞蹈》,该片获1948年爱丁堡纪录电影节优秀奖,同年被美国纽约布鲁克林音乐舞蹈学院评为5部最佳舞蹈片之一。
1952,司徒慧敏在接到回国指示之后很快就回到离开6年的祖国的怀抱。回来之后,他被建国初期祖国建设的蓬勃朝气所激励,决心为此贡献出自己全部的热情和力量。担任电影技术和事业方面的领导工作。这一年4月,司徒慧敏协助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关部门筹建八一电影制片厂,并编导了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纪录片《八一运动会》。该片在“1949~1955年国家优秀影片评奖”中获得三等奖,重要的是,此片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培养了大批专业的创作及技术人员。
1953年,司徒慧敏参与主持制定了中国电影事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之后,司徒慧敏担任中国电影局副局长、中国电影科学所所长,长期奔波于西安、广州、成都等地为电影制片厂选厂址,并规划和参与电影洗印厂以及上海、南京等电影机械厂的建设工作。他为中国电影工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一个拓荒牛的作用。1965年,司徒慧敏还参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拍摄领导工作,与相关工作人员一起研究拍摄计划。
1987年4月4日,著名电影艺术家司徒慧敏在北京逝世。
2、陈播(1952-1966年期间任厂长)
陈播青年时代深受左翼思想影响。1937年,他经董必武介绍,到达陕西,在西北战时青年训练班学习。1938年春回到武汉,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汉青年救国会活动。同年,经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赴延安,进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军事,曾在袁牧之导演的影片《延安与八路军》中扮演进步青年角色。
陈播1939年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抗大文工团演员、编辑、宣传干事、抗大二分校文工团副团长,抗大七分校文工队队长。1943年带领学员深入敌后做宣传工作,1945年任晋绥军区宣传队队长,西北野战军战斗剧社副社长、社长。国共第三次内战期间,任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战斗剧社社长,带领剧社人员参加了延安和临汾的战斗,导演歌剧《刘胡兰》和话剧《九股山上的英雄》,参加拍摄大型纪录片《中国人民的胜利》。
陈播后任历任西南军区文化部副部长,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委员,1951年调任解放军电影制片厂(后改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1952年5月2日抵京就任。1966年5月被打倒。将八一厂从最初设计的以摄制16毫米电影为主的教育片厂,发展为以摄制35毫米电影为主的多片种综合性制片厂。1976年初被任命为总政文化部顾问,1978年调任文化部电影局局长。1982年改任电影局顾问,文化部电影委员会委员。并主持电影部门的中共党史资料征集工作,编写大型电影史书《中国电影编年纪事》
3、陈亚丁(1952-1953年期间任厂长)
陈亚丁,1920出生,黑龙江哈尔滨人。1936年读中学时流亡到上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8年调皖南新四军军部任《抗敌》编辑、战地服务处通讯科负责人,皖南事变后任师及军区宣传干事、科长、副部工,1945年后曾任松江军区宣传部长、东北军区和四野宣传部副部长,1949年后历任中南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总政文化部文艺处第二处长,《解放军文艺》主编,总政文化部副部长。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诗《满洲进行曲》、《战火颂》、《游击队》等。
4、张少庭(1966-1968期间任厂长)
张少庭,陕西延长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延长县乡苏维埃政
1979年,张少庭重返大青山根据地和老乡交流府主席、共青团延长县委组织部部长、延长县青年救国联合会主任、中共归武县委书记、归武县县长兼县大队政委、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缉私大队教导员、第一野战军骑兵第二旅政治部副主任。建国后,历任骑兵学校政治部主任,公安军文化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友好工作部部长,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文化部处长,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兼电影制片局局长,陕西省军区副政委,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曾获二级解放勋章。
1966年文革开始时,总政委派文化部副部长张少庭组成文革工作组进驻八一电影制片厂。当时进驻八一厂的总政工作队共6人,带队组长是总政文化部副部长张少庭;副组长是宋尚戟、那狄;组员有:钟寰、支水山、宫洁民。1966年12月,总政根据形势需要决定撤销工作组,原工作组组长张少庭改任八一厂厂长,副组长宋尚戟、那狄改任副政委,组员钟寰改任行政处长,宫洁民改任演员剧团团长。
1968年,文艺界闹得很混乱,于是八一厂被军管(军队单位被军队单位军管,想起来都可笑)。从60军派人来担任领导。
5、彭勃(1968-1975期间任厂长)
彭勃当时任60军政治部主任,是当时的总政主任李德生亲自点将点来的。
彭勃1921年生于山东莘县一个贫苦农家。当日寇的铁蹄踏进我华北大地,惨无人道地对中国百姓烧杀掳掠,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8年8月,年仅17岁的彭勃怀着对日本鬼子的满腔仇恨,毅然决然地参加了抗日队伍。他一到部队,心中燃烧着复仇的烈火,发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与敌人展开了顽强的斗争,每战必冲锋陷阵。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下,他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身经百战,成长为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指挥员。他历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旅作训科长、团政委、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师政委、60军政治部主任、八一电影制片厂革委会主任兼党组书记、厂长,军政委、江苏省军区政委等职。荣获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勋章;1955年被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独立功勋荣誉章。
6、刘佳(1975-1978期间任厂长)
刘佳,笔名刘笳(1916 —2001),辽宁海城人;刘佳同志1916年11月生于辽宁海城,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干事、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副社长,协理员、华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团长、文化部部长、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
刘佳同志1939年开始发表作品,是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剧协第一至四届委员;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作品有话剧《到山那边去》、歌剧《不要杀他》、《晋察冀之歌》;导演话剧《战斗里成长》、《槐树庄》等;2001 年12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7、张景华(1978-1985年期间任厂长)
张景华,(1916--1991)江苏淮阴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参加新四军。曾任中共豫皖苏区委秘书,新四军第四师宣传科副科长兼新华通讯社淮北支社主任,华东野战军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第七兵团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参加了宿北、淮海、渡江等战役。建国后,任兵团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回国后,历任总政治部八一杂志社副总编辑,1960年-1966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政委,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长、政委,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兼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影协第三届常务理事。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55年授大校衔。
8、萧穆(1985-1992年期间任厂长)
萧穆潮阳市(今属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人,原名萧宏志。祖籍潮阳市(今属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的铜盂镇。1929年生于浙江省嘉兴。
1948年9月在南京中央大学经济系就读,1949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毕业后先后在第二野战军政治部、西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八一电影制片厂任职。70年代后,从事电影文学编辑和创作工作。
1985年3月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负责组织革命战争历史巨片《大决战》(3部6集)的创作、摄制等工作,历时6年。与他人合作的电影文学作品有《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巴山儿女》、《映山红》等。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荣誉功勋章及解放大西南荣誉纪念章;在八一电影制片厂立三等功一次。获《大决战》特殊贡献奖。
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主席团委员、中国电影制片协会常务理事。电影权益保护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理事。 1992年9月在北京离休。
9、王晓棠(1992-1998年期间任厂长)
王晓棠,原籍江苏南京。1934年1月4日生于河南开封,幼年时代随父母迁居重庆。因受家庭熏陶,从小就拜师学唱京剧。初中时已学会“铁弓缘”、“惊梦”等许多唱腔。1948年举家迁居杭州。次年毕业于浙江省立中专,继续自学京剧。1952年参军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工团京剧团,次年调入总政话剧团。1958年正式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文革”中受冲击,复员到林场劳动6年,1975年平反。1984年起任导演。198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1992年9月起任厂长,后兼任党委书记,1998年8月当选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1988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93年7月晋升少将。
10、郑振环(1998-2001年任厂长)
郑振环,1943年12月生人,祖籍是天津武清。他从小就爱好广泛,画画,演小戏,说快板,体育,样样都好,很小的时候就在一些报刊上发表作品,对学习充满兴趣。大哥当时在民主德国大使馆工作,知道他喜欢文学,就把国外的小说买来翻译成中文给他看,外国文学对他影响很大。郑振环是60年代的大学生,开始考上了哈军工,学理工的,由于在艺术才能上过人,被解放军艺术学院选中,经过几番周折,与军事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他又上了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他虽然是军人,但没扛过枪打过仗。却在军事艺术领域有着颇高的造诣,在银幕上、教学讲台上、话剧舞台上施展着他的才华,是国家第一批享受政府津贴的艺术家之一。他搞话剧很有名,早在80年代,他编剧的《三个人的冰山》、《摸天》,特别是他的《天边有一簇圣火》,是描写和平年代的军人生活的,被称为戍边将士的无私奉献的颂歌。
郑振环将军曾担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教员、解放军艺术学院创研室研究员、《解放军艺术》杂志主编、总政话剧团团长、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现任中央电影电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领导小组成员、中国话剧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是国家一级编剧,少将军衔。曾创作过《江淮风云》、《军营笑声》等多部话剧作品。从事影视创作以来,在三十余部影视片中担任过编剧和艺术指导。
作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自1997年上任以来,策划出品了大型纪录片《较量》、《东方巨响》、《挥师三江》,故事片《大进军—大战宁沪杭》、《冲出亚马逊》等一批优秀影片。
许多人是看着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长大的,如《野火春风斗古城》、《柳堡的故事》、《林海雪原》、《闪闪的红星》等影片老百姓都喜欢看。郑振环将军,去八一电影制片厂当厂长很偶然,那是1997年,本来他应该去解放军艺术学院当院长,就因为晚报到了一天,就去了八一厂当了厂长(在这之前任总政话剧团团长)。当时八一厂处于不景气状态,他去后,组织拍摄的大型纪录片《较量》、《东方巨响》、《挥师三江》轰动了全国,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大壮了中国人的志气。紧接着又拍了故事片《大进军—大战宁沪杭》,是解放战争三个系列片《大转折》、《大决战》最后一部。在风格上作了探索,注重了叙事性和纪实性,采取真人回忆的手法,有很多细节都是他亲自写的。这部电影突破了以往军事题材电影的格调和形式,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华表奖、金鸡奖,基本上中国电影方面的大奖该得都得了。前几年在全国热映的《冲出亚马逊》,是他策划的。本片取材于1999年8月至11月,我军空降兵特种兵大队两名年轻军官被派往南美洲委内瑞拉接受国际军事组织举办的“猎人学校”训练的亲身经历,经过艺术加工提炼,塑造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军人豪迈地走向世界的崭新形象,是一部扬国威、壮军威的当代现实题材影片。虽然郑振环将军刚刚从八一电影制片厂退下来不当厂长了,但他对军事题材的电影抱有一生执著,对中国电影前景充满信心。谈到中国电影目前的困境时,他说中国电影要继承老祖宗留下的好的东西,但决不能把它当做一个绳索,把自己束缚住了,不敢往前想,但大的规则不变,文学是人学,电影就是写人,包括纪录片也一样,也是写人的。
11、明振江(2001-2012任厂长)
明振江,1969年入伍,历任电影放映员、文化工作站站长、影视局局长、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等职。1976年北京军区炮兵政治部 1990年 总政治部文化部 1997年 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 现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七届理事 1969年兼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常务理事,2007年荣获“华表奖”优秀出品人奖,2008年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制片委员会“十佳”优秀出品人奖。
12、黄宏:2012年4月,小品演员黄宏被任命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黄宏1992年进入总政歌舞团,任小品喜剧艺术团副团长,小品喜剧艺术团团长,为总政一级演员(副军级待遇)。2007年11月出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2010年10月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现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
㈣ 徐洪浩个人资料
个人简介姓 名:徐洪浩
拼 音:xuhonghao
生 日:1973-10-28
血 型: O型
生 肖: 丑牛
现住地: 江苏南京
籍 贯: 安徽合肥
民 族: 汉族
身 高:178厘米
体 重:65公斤
地 区: 大陆
国 籍: 中国
语 言:普通话
特 长:表演
职 业:影视演员
级别:副团职
已婚:妻子是演员刘晓洁
毕业院校:9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工作单位: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
电视作品
2000《家变》饰男主演:柳震 <20集>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恽代英》饰男主演:恽代英 <6集>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桃花扇》饰男主演:侯方域<3集> (浙江长城影视有限公司)
2003《南宋传奇之蟋蟀宰相》饰 李天成<30集> (浙江联合影视有限公司)
《威风凛凛》饰男主演:戴建强<25集> (广州军区文化艺术中心)
《富贵临门》饰 陈乐生 <20集> (广西电影制片厂)
《浴血刘老庄》饰 田执信 <单本>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只饮江南一杯水》饰 疯秀才 <单本>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贺龙在武当》饰 颜东 <10集> (上海电视总台)
《花莲子》饰 李乐 <8集>
《烦恼喜事》饰 刘海谷 <25集系列>
《老兵阿厨》饰 华维 <单本>
《潘汉年》饰 王冬 <30集>
《江上青》饰 张爱萍<8集>
《上海迷雾》饰 万天成 <27集>
《上将许世友》饰 沈西蒙 <22集>
《红罂粟》饰 朱冲 <30集>
1997《周恩来在上海》饰 陈乔年<21集> (中国中央电视台)
1998《太平天国》饰男主演:谭绍光<46集> (中国中央电视台)
1999《翁同和》饰男主演:光绪帝<8集> (中央电视台影视部)
2001《罪案终结》饰 王方 <22集>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2001《缉私要案组》饰男主演:徐朝阳/徐光辉 <20集> (中国中央电视台)
2002《DA师》饰男主演:景晓书<22集> (中国中央电视台) 相关专题
2003《中国传世经典名剧之桃花扇》饰侯方域
2004《追日》饰男主演:马骏 <26集> (中国中央电视台)
2004《第一次亲密接触》饰男主演:阿泰<22集> (南京电影制片厂)
2005《生死相随》饰男主演:马立峰 <20集> (上海电影制片厂)
2006 《执政为民》或名《美丽的中国结》饰 苏洪林 <26集> 导演:李辉
2006《狼烟》 饰 景晓书 〈30集〉(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
2007《静静的白桦林》 饰 林枫 <27集> 合作演员:程昱、朱琳、潘雨辰
2007《战争目光》饰 徐光辉 <23集> 合作演员:王强(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
2008《狙击生死线》(原名:《刺客》)饰 唐晓军合作演员:傅程鹏、程愫、赵荀导演:刘猛<24集> (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
2008《我的兄弟叫顺溜》 饰翰林 合作演员:王宝强 、张国强(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
2008《战地浪漫曲》饰 白济石 合作演员:林永健、陶慧敏、戴娇倩 、 杨沫 (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
2010《冰是睡着的水》饰 肖天明 合作演员:应采儿、鲍国安、于和伟、侯勇、 傅程鹏 、徐佳 、刘晓洁、 陈宝国 、罗嘉良、杜雨露 导演:黄文利
2010《特战先锋》饰 警卫员 (友情出演)合作演员:庹宗华,肖轶,唐文龙,郭广平,金毅,李飞,刘雨欣,侯勇,于震,矢野浩二 导演:刘猛(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
2010年《十五的月亮》导演﹕李新 合作演员﹕潘雨辰 、杨若兮 、高洋 、李玉峰
2010年《俄罗斯姑娘在小城》合作演员﹕程煜 黄晓娟 王娅楠
2010年《我叫王土地》原名《大河套》 导演:张多福, 徐洪浩 饰演鲁青贤 合作演员林永健 饰演王土地
2011《我是特种兵》(原名:《子弹上膛》)饰 陈国涛(陈排) 合作演员:谷智鑫、徐佳、傅程鹏、何达、任柯诺、郎峰、刘晓洁、侯勇,导演:刘猛(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
2011《越境》(还未播出) 饰 罗章 合作演员:罗嘉良、焦恩俊、寇振海、鲍国安、陈小春、庹宗华、傅程鹏、句号、高雄、金玫玫 导演:黄文利
2011《锁定美军特使》原名《生死营救》(年底上映)饰演郑大勇 合作演员:李易祥 杨蓉 导演宁海强
2011《狭路兄弟》原名《喋血清江浦》、《清江浦》(未上映) 徐洪浩——饰 李青书 合作演员:陈小春、任天野、鲍国安
刘晓洁周惠林梁馨庹宗华 谢仙 等 导演:花箐,牛牛
2011《我是特种兵2国之利刃》饰演-龚箭 导演:刘猛;合作演员:徐佳 吴京、傅程鹏 、郎峰、任柯诺、何达 等
2011年《麻辣白玉堂》 导演:牛牛 演员徐洪浩、陈小春、斯琴高娃、鲍国安、侯勇、倪大红、薛景瑞
2012年《老严的女儿不愁嫁》 导演:顾晶 演员 徐洪浩饰演温文刚, 李幼斌饰演 严查令史兰芽
电视电影
《押上刑场》饰男主演:孟彬 (中央电视台影视部)
《情感意外》饰 方和贵 (中央电视台影视部)
《太阳的母亲》饰 马利飞
电影作品
《情·义》饰男主演:义 <荷兰>
2007年《夜袭》饰狐仙
2008年《霓虹灯下新哨兵》饰黎响
话剧作品
《马蹄声碎》饰 陈子昆(团长)《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饰 艾德蒙
《吝啬鬼》饰 阿尔巴公
《洒满月光的荒原》饰 于大个子
《秦淮丽人》饰 方梦伶
小品作品
《洗脚房》 《离婚变奏曲》 《兵爸爸》《工棚洞房》《如此导演》
广播剧作品
《汉舟情》 《白衣圣人》
奖项
大型话剧《马蹄声碎》饰团长陈子昆,获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暨第五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一等奖、中宣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剧目奖。主演电视剧《恽代英》,获中国电视金鹰奖中篇电视剧第一名。
主演电视剧《追日》,获全军金星奖最佳男演员奖。
相关报道对戏小心翼翼
备受关注的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以下简称《顺溜》)在央视一套开播后收视率高涨,最高收视率达8.327,是今年到目前所有电视剧的开篇最高收视率,而平均收视率6.534也超过了《闯关东》、《走西口》等央视开年大戏。《顺溜》中一个司令率领顺溜和文书这俩活宝的人物结构,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扮演文书、有多年演出经验的徐洪浩表示,与王宝强对戏曾让他压力巨大,“他的朴素太有特点,跟他对戏我可小心翼翼了。”
揭编剧秘密文书就像在写他自己
《顺溜》中包括顺溜、司令、文书、三营长4位主人公,人物的设置十分有讲究。司令是总指挥,顺溜和文书则是他手下的两个活宝,一文一武,一直在较劲。文书是令司令骄傲的角色,有文化,祖上入过翰林院,而倔强的顺溜则常常让司令头疼。此外,作为中层干部的三营长则起到了连接上下级的作用。
徐洪浩对编剧朱苏进的这种人物设计十分赞赏,“全剧26集其实故事结构很简单,就讲一件事,连辅线也没有,可有趣味的人物结构却能生出许多看点。”徐洪浩还透露,朱苏进最喜欢的是文书这个角色,很多时候就像在写他自己,“朱苏进是充满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人,他把这个特点体现在文书身上,像文书经常谈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是朱苏进本人年轻时非常推崇的。”
与王宝强对戏让他先演我再做反应
扮演与顺溜有大量对手戏的文书,徐洪浩表示接戏时压力巨大。“文书和顺溜一样应该是个十七八岁的小孩,可我不像王宝强年轻,我实际年龄比角色大了近20岁,我曾跟导演说,我挺个肚子把手一背就是政委了,文书演不好就有装嫩嫌疑。另外王宝强演戏最大的特点是无痕迹、朴素,可我们学表演出身的习惯于去演,三翻四抖抖包袱,剧本里也经常是我说一大段他才跟一句,我如果演过了就会很跳,怕观众有反感。”
可因为初次看剧本留下的好印象,徐洪浩还是背着压力接了下来,表演的时候他也时刻留意王宝强的特点,“跟他演戏我可小心翼翼了,一般我会让他先演,看他的幅度有多大,我再做出反应。还好,拍了两天我们都感觉对戏挺舒服,他特别高兴。”
谈像“士兵”续篇两剧气质完全不同
许多观众有个观点:《我的兄弟叫顺溜》更像是《士兵突击》的续篇,两剧的主人公都能找到彼此相对应的角色。像《顺溜》巧妙地将高成与许三多之间的引导者与追随者的关系复制到司令陈大雷和顺溜身上,而徐洪浩扮演的文书则是许三多的同乡成才的化身。对此徐洪浩也表示认同,不过他认为两剧整个剧本的气质完全不同,所以不会给观众带来雷同感,只是人物架构上有异曲同工之处。而对之前有报道说王宝强在《我的兄弟叫顺溜》中有感情戏,徐洪浩表示其实他是《顺溜》中惟一有感情戏的角色,“只不过是顺溜把他暗恋的人介绍给我处对象了。”
回应“注水说” 演员表演有戏剧成分
虽然收视率不低,但《我的兄弟叫顺溜》被观众指出存在许多问题,最集中的意见是“节奏慢,台词注水严重”。对此,徐洪浩认为演员表演有戏剧表演成分,与观众习惯的电视剧风格有所不同,他解释说:“拍摄的时候经常是有4台高清摄像机在不同的位置一起拍,我们甚至不知道机器在哪儿。导演喊开始后我们就开始表演,导演没喊停就一直往下演,演员在表演和台词上发挥的余地很大。最长的一次大概拍了18分钟没停,导演希望以这种方式捕捉瞬间的真实感。”
《我是特种兵》
由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和北京小马奔腾壹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电视剧《我是特种兵》正在央一黄金档热播。剧中的主要演员都来自前线文工团,在剧中,他们同生共死,在戏外,他们也是多年的战友。其中饰演苗连的周慧林和饰演陈排的徐洪浩,就已经做了十六年的同事,经历了十六年的风雨兄弟情。徐洪浩和周惠林于95年同时进入前线文工团,开始他们的话剧演出生涯,在多部剧中二人都有合作,配合默契,表演十分精彩。两人在一起合作过话剧《秦淮丽人》,洪浩在里面扮演男一号方梦伶,周惠林扮演反面一号李少卿。后二人又合作了话剧《陀螺山一号》,通过这部话剧,洪浩获得了表演一等奖,周惠林获得了表演二等奖。后来二人开始出演电视剧,二人在《DA师》中徐洪浩饰演景晓书、周惠林饰演包尔达夫。《追日》里徐洪浩饰演马俊,周惠林饰演副院长。《狙击生死线》中徐洪浩饰演唐晓军、周惠林饰演严林。《美丽的中国结》中徐洪浩饰演苏洪林、周惠林饰演吕继南。
这次在新片《我是特种兵》中,徐洪浩和周惠林分别饰演了陈排和苗连两个角色。周惠林说在表演中也会把生活里的情感带入,例如在表演时他有一句台词是对饰演陈排的洪浩说:“他是我最好的排长。”说这句话时他心底里也是这样认同的,所以这完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声音,所以在说出来时更加的充满感召力。在拍摄中,看到洪浩饰演的陈排在拍摄过程中要经历各种各样艰辛的训练,惠林说看着洪浩在戏中摸爬滚打地吃苦,心中也很是心疼。
二人从相识到现在已有16年的时光。16年来二人心心相惜,每场戏都会进行讨论,互相给对方提意见、提建议。周惠林说自己很信服洪浩,每次拍完都会询问洪浩的看法,每次演出时,如果看到对方有出色的表演,都会默默的走到对方的身边,轻轻的对他点头,表示赞许,给对方鼓励。当剧中的角色喊出“同生共死”的兄弟誓言时,戏外的他们,也在被一种叫做兄弟的情谊,而感动温暖着。
与他的“马骏”
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演员徐洪浩因在电视剧《追日》中扮演马骏这一艺术形象,获得了全军电视剧“金星奖”优秀演员奖。刚过而立之年的徐洪浩,虽说从艺时间不算太长,但成绩骄人。在电视剧《DA师》、《追日》、《家变》、《恽代英》中,他都演绎了重要的角色。除此之外,他还涉足话剧、小品、广播剧等艺术形式,向各个层面的听众、观众展示了他的艺术魅力。在众多的艺术角色中,徐洪浩最满意的角色是《追日》中的马骏。徐洪浩认为,与肖九天相比,马骏很聪明,聪明得有点过头。他让肖九天洗衣服,跑5公里,却顶着马骏的名字;他为了显示气度,让肖九天去北京,结果错过了见毛主席的机会。他很骄傲,骄傲得有点张扬。他得意地说自己的论文一开篇打破了两个世界纪录,他卖弄着他从苏联带回的伏特加、布拉吉……马骏虽然有很多的缺点,但本质上却是善良、忠诚、坚定,乐于奉献。如剧中当他和肖九天两人合作完成第一例断肢再植手术后,只申请到一个一等功,他虽然不是很情愿,但依然大度地让出了荣誉。他在显微镜下忘我地呼唤助手的细节,也生动地展示了他在逆境中渴望祖国医学科学事业不断发展的精神世界。在特殊情况下,他能冒着生命危险去履行自己救死扶伤的职责。这些都是他优秀品质的体现。因此,马骏虽然有很多缺点,却仍然非常可爱。
在徐洪浩的眼里,马骏的性格很复杂,与一般军人相比,多了几分儒雅,几许风情。他既有军人的坚强勇敢,又有文人的多愁善感;既有军人的火热向上,又有文人的含蓄内敛。有时他很软弱,比如对待他不甚满意的婚姻;有时他又很坚强,比如对待科学和事业。他很聪明,但有时又很愚钝,比如他已经知道了喜珍爱的人不是他,而是肖九天,却一直不肯承认。正是这一笔一笔的刻画,使得马骏的性格一步步精彩起来。谈及表演,徐洪浩谦和地说,一个艺术形象的成功塑造,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包含着许多人的辛勤劳动,这种劳动,在形式上只不过是我站在前台,而许许多多的人站在我的身后。如果说我塑造的角色获得了成功,首先应该感谢的是编导和整个剧组,是大家的集体智慧在我的身上得到了具体体现
㈤ 中国现代军事题材的电影有哪些
战狼
《战狼》是由吴京执导的现代军事战争片,该片由吴京、余男、倪大红、斯科特·阿金斯、周晓鸥等主演。
该影片属于国内首部3D动作战争电影,历时七年全力打造,《战狼》真实呈现了一场中外边境战争,也让堪称“东方之狼”的特种兵战队及高能战士首次登陆大银幕。讲述的是小人物成长为拯救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孤胆英雄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