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戏曲片的发展
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拍摄后,任庆泰的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又拍摄了《长坂坡》、《青石山》、《艳阳楼》、《金钱豹》等,均为京剧短片。
1920年代,梅兰芳大师也曾主演一些如京剧《天女散花》《黛玉葬花》《木兰从军》《西施》“羽舞”、《霸王别姬》“剑舞”、《上元夫人》“拂尘舞”等和昆曲《春香闹学》等等。到了1930年出现第一部有声电影后的拍摄的戏曲电影就是有声的了。主要有京剧《四郎探母》《周瑜归天》《霸王别姬》《林冲夜奔》《斩经堂》《三娘教子》,费穆导演的京剧电影《古中国之歌》包括有《水淹七军》《朱仙镇》和《王宝钏》等戏,比较著名的还有费穆导演梅兰芳主演的京剧电影《生死恨》。
1948年,中国第一部彩色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生死恨》——《生死恨》是京剧舞台电影。 1949年后,拍了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盖叫天等大师的舞台艺术片,但立意是很明确的,就是趁他们尚在世,留下珍贵的声像资料,严格地说,那只能算资料片,并非独立的“电影”。突破舞台限制,真假景结合、运用特技、并在社会上发生了广泛影响的是黄梅戏电影《天仙配》。这部电影使黄梅戏这个地方剧种唱响全国、流传港台,人人识得严凤英。严凤英朴素而甜美的形象深入人心,她像一阵山野清新的风,吹皱一池春水,戏曲电影开始吸引人们的注意。
新中国第一部彩色影片问世,那也是戏曲片:由越剧大腕袁雪芬、范瑞娟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时风靡全国。该片被周总理带到日内瓦,替新中国作了最为出色的形象宣传。被誉为“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南昆《十五贯》被拍成电影,受到毛泽东激赏。豫剧《花木兰》、评剧《刘巧儿》等地方剧种的电影也相继问世,每一部都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许多以前不登大雅之堂的地方戏拍成电影,被全国人民接受和喜爱,正是建国后百花齐放的艺术政策以及重视民族民间艺术的结果。
戏曲电影的另一个高峰是越剧电影《红楼梦》。以三个多小时的容量拍一部巨著,本身就是一个难题,所幸的是,该剧编剧徐进功力深厚,紧扣宝黛这条爱情主线,唱词典雅清新,颇能传神。导演将真假景衔接得几乎天衣无缝(该剧的外景大都在豫园拍摄),节奏也把握得很好。表演更是上乘,王文娟的林黛玉,人称活黛玉,直到今天,所有艺术形式塑造的林黛玉,没有谁能够超越她的角色。 随着文革的开开始,京剧样板戏独占中国文艺舞台。
1969~1972年间,为了“看戏难”问题,普及样板戏,北京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等,由谢铁骊等执导,将它们先后拍成舞台电影片,在全国发行、放映;三百多种地方戏曲剧种还对样板戏进行了移植;并被录制成各类唱片发售。因为样板戏被神化,拍摄电影、录制唱片和移植成地方戏曲,都严格要求不能走样。 新世纪,著名导演张元拍摄了戏曲片《江姐》,《大宅门》的导演郭宝昌拍摄了戏曲片《春闺梦》。今天,戏曲片已经从电影胶片,走向电视、走向网络视频。戏曲片不单单是戏曲电影了,新科技的诞生,特别是不同影像记录模式的诞生网络视频的传播,使得戏曲片获得了新的传播空间和记录形式。
今天,戏曲片为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与传播发挥着新的魅力。
㈡ 戏剧电影创始人是
中国第一部戏曲影片是《定军山》 。我国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就是以三国时期定军山之战老黄忠刀劈夏侯渊为主要内容。
北京 1905年秋天,由任庆泰导演、刘仲伦摄影、谭鑫培主演的电影《定军山》问世,成为中国电影的开山之作。
1905年是京剧的鼎盛时期,曾留学日本的青年任庆泰购买了一架法国制造的木壳手摇摄影机和若干胶片,利用他开设的丰泰照相馆,策划拍摄了该片,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
《网络知道》
希望能够帮到你。
㈢ 中国电影第一部 戏曲影片、新闻纪录片,侦探影片, 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抗战影片,彩色故事影片的名字拜托各
中国第一部戏曲影片是《定军山》 中国第一部侦探长片电影《红粉骷髅》 中国第一部新闻纪录片是《毛主席莅平》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是《渔光曲》 中国第一部抗战影片《北战场精忠录》 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祝福》
麻烦采纳,谢谢!
㈣ 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还是生死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年底拍摄成功的越剧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它不仅在国内风靡一时,在世界上也引起了轰动.戏曲电影是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电影类型,它在中国的中老年观众及世界各地华人观众中应该是有市场的,它是中国电影在世界影坛所独有的特殊类型,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化的电影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
故选B.
㈤ 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影片
1953年年底拍摄成功的越剧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它不仅在国内风靡一时,在世界上也引起了轰动。选择a
㈥ 我国第一部戏曲电影是
中国第一部戏曲影片是《定军山》
采纳哦
㈦ 第一部艺术纪录片《定军山》,具特色风范,是中国电影鼻祖吗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的胶片都遗失了,具体就不再考证了,中国的戏曲可以作为电影的一份子,的确是中国的第一部舞台艺术纪录片《定军山》。虽然现在已经无法看到其真面目,但还是要向祖国的第一部电影致敬!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可真不多,电影讲述了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诞生的过程,那是一种从无到有的感动。
原创声明:本文由得心电影编辑得心原创,感谢分享,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究!在合适的时间,看一部合适的电影,你会收获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凉,若是常驻,得心愿奉上一篇最真实精彩的影评陪你走完这一场!
虽然已经看不了了,但它是中国第一部自己的片子,无声又如何?黑白又如何?那个年代的人为了这部电影也是付出极其大的牺牲的吧。这部电影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永远抵不过它的历史价值。《定军山》严格地讲这是一部舞台艺术纪录片,由当时照相馆最好的照相技师刘仲伦担当摄影。当时没有什么导演技巧,就是演员在摄像机前面做着动作,直到二百尺一盒的胶卷拍摄完成为止。镜头地位永不变动,永远是一个远景。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
㈧ 第一部戏曲电影《定军山》,那第一部彩色戏曲电影是什么
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彩色电影是《生死恨》,看黑白电影的人看彩色电影的时候一定很震惊。在中国,这种冲击可以追溯到70年前。当时梅兰芳出演了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生死恨》。
这部原本是京剧,改编自明代传奇剧本《易鞋记》的作品,讲述了北宋末年金兵入侵、被俘的学者程鹏菊和少女韩玉娘投降军回国的故事。
有趣的是,中国电影的很多“最初”都与戏曲有关。除了这两部彩色电影外,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是京剧电影,获得黄金棕奖的第一部中国电影《霸王别姬》也有京剧色彩。
㈨ 中国的第一部电影是什么电影
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用一架法国制造的木壳手摇摄影机和14卷胶片,拍摄了京剧著名演员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中“请缨”、“舞刀”、“交锋”等场面。
早期在中国放映的电影都是由外国人拍摄的。1905年,由开设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拍摄的京剧片断纪录片《定军山》,是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 这一年也因此被公认为是中国电影的诞生日。
北京丰泰照相馆的创办者任庆泰(字景丰)。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出生于辽宁法库县四台子村,家境较为富有,学过照相技术,后来到北京发展。1892年,他在北京琉璃厂土地祠(今宣武区实验幼儿园,原址已不存在)开设了中国最早的照相馆,从其字和名中各取一字,名为“丰泰”。
后来他又开设和经营中西药房和汽水厂等生意,在前门外大栅栏开设了大观楼戏院,并在其中放映电影。由于外国电影的片源不足,任庆泰从德国商人在东郊民巷经营的祁罗孚洋行购买了一架法国造手摇摄影机和14卷电影胶片,开始了中国人拍电影的尝试。
1905年(具体时间一说为夏季,一说为秋天),为给京剧艺术大师、“谭派”艺术的创始人谭鑫培祝寿,由任庆泰主持,将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中几个做功强的片段如“请缨”、“舞刀”和“交锋”拍摄下来,这就是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影片是在丰泰照相馆院中的露天广场上拍摄的。摄影机架在那里一动不动,任由演员在镜头前表演动作,光线也是利用的自然日光。担任摄影的是任庆泰最亲近的摄影师任仲伦。任庆泰的角色则相当于今天的导演。
这部影片的拍摄一共花了3天时间,完成片长度为3本,约600英尺。按照当时的放映速度大约能放映10分钟左右。 因此,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实际上是一部戏曲短纪录片。
以后的几年中,丰泰照相馆在任庆泰的主持下,陆续拍摄了一些其他京剧影片,如俞菊笙、朱文英的《青石山》,许德义的《收关胜》、俞振廷的《白水滩》、《金钱豹》等戏曲的片段。
这些戏曲片段绝大多数是一些武功戏,主演也多是精擅武生行当的京剧演员,这较为符合无声电影的特点。 任庆泰的电影摄制工作前后持续了4年,共摄成戏曲短片8部。直至1909年因照相馆遭遇了一场火灾,才停止了拍摄活动,他所拍的这些影片也没能保存下来。
1949年4月新中国第一部电影《桥》摄制完成。
1949年在迎接胜利的隆隆炮声中,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了故事片《桥》,从此中国的电影事业掀开了新的一页。
㈩ 《定军山》是中国第一部什么电影
《定军山》是中国第一部国产电影。中国人尝试拍摄影片,是在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的秋天, 由开设在北京琉璃厂土地祠(即今南新华街小学原址)的丰泰照相馆摄制的。
这部影片纪录拍摄了我国京剧艺术“谭派”的创始人谭鑫培表演的《定军山》。为了适应无声电影的特点,选拍了其中“请缨”、“舞刀”及“交锋”等以武打和舞蹈见长的场面。摄影师是该馆照相技师刘仲伦,前后拍摄了三天,共成影片三本。
《定军山》的意义
从1905年到1908年,北京丰泰照相馆任庆泰先后拍摄了谭鑫培《定军山》等一批戏曲影片,并先后在大观楼上映。在此过程中,任庆泰、刘仲伦、谭鑫培无疑成为了中国电影的先驱人物。他们的大胆尝试和探索堪称时代的壮举,但正是电影和中国传统在古都北京的结合, 最完美地阐释了电影的中国本土化。
正如学者饶曙光所言:“仿佛是中国电影的宿命,中国电影最早的起步就与传统的戏曲‘联姻’,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精髓的部分,也就是戏曲;戏曲当中最国粹的部分,也就是京剧,展现在中国人的面前,无意中将历史记忆、民族心象和文化历程奇迹般地交融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