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章子怡现身FIRST青年电影展,她的状态看起来如何
章子怡现身FIRST青年电影展,她的状态看起来还不错!
章子怡,1979年2月9日出生于北京市海淀区,华语影视女演员、制片人,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1996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1998年,出演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凭借该片获得第2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入围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她精湛的演技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章子怡是典型的东方美人胚子,她的五官很精致;章子怡展现了其高贵优雅的气质,额头前别致的发帘、艳丽的红唇,充满展露东方美女的娇艳欲滴的之美;整体来说,她真的非常棒,不仅有演技也有颜值。
㈡ 章子怡周冬雨出席电影展,两位谋女郎相遇,造型干净利落,怎么看
提到章子怡和周冬雨相信大家会立马想起他们的身份,还有很多共同特点,尤其他们都是谋女郎,还是三金影后,尤其是周冬雨年纪轻轻就获得这么多荣誉可以说真是未来可期,大家也都非常喜欢她,而周冬雨本人也很低调,也很少参加综艺节目,一心把事业奉献给演绎这个领域。
令大家非常惊喜的是在章子怡参加了一个叫FIRST青年电影展的活动,据悉章子怡在这个活动上是评委,大家知道后纷纷前来围观,看看章子怡近照如何,毕竟她也很久没有出镜了,大家也很想念她,从媒体曝光的画面我们可以看出当天的章子怡打扮非常潮流,更加主要的是她还打扮得像少女似的。
19岁的章子怡凭借出演张艺谋导演的《我的父亲母亲》里青年招娣一角名气大振,并获得第2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一出道就成为影后,可谓是实力与运气加成的典范,要知道多次提名影帝影后,却不得奖的实力派演员有很多。
18岁的周冬雨,出演张艺谋导演的《山楂树之恋》中女主角静秋而走红,从而踏入影坛。2016年,凭借电影《七月与安生》获得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2019年,主演电影《少年的你》,获得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成为史上最年轻的“三金”影后,也被广大网友调侃“丑小鸭也变成了天鹅”。
㈢ 如何评价 FIRST 青年电影展
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青海省西宁市人民政府主办,FIRST青年电影展组委会承办。为了将全球颇具探索视角、独立自由、多元开放的青年电影推介给观众,FIRST不懈努力,一路前行。从2006年的第一届大学生影像节,到2015年的第九届FIRST青年电影展;从中国传媒大学的校园到青藏高原的入口西宁,FIRST用八年时间成长为中国青年电影人最重要的年度盛事之一,一个为世界电影输送宝贵的新鲜血液的无价平台。
过去的七年间,数百位青年电影才俊在FIRST收获了电影艺术上的尊重与肯定,他们包括卢晟、范立欣、马莉、郝杰、杰夫·苏萨、塞尔吉奥·巴索、弗拉基米尔·卡尼奇、巴勃罗·塞拉诺等一批备受国际电影节青睐的名字。这些青年电影人的才华也同样赋予了FIRST一种与其他电影节迥异的独特魅力。此外,章子怡、徐枫、梁家辉、汤唯、黎明、范冰冰、芦苇、顾长卫、陆川、管虎、王全安、宁浩、黄渤、刘烨、陈坤、伊莎贝拉·格拉尚、迈克尔·安德林、陈德森、曹保平、徐峥等近六百位资深业界人士以多种方式支持青年电影人的创作。他们的鼓励和指导,已经化作FIRST和青年电影人们前进的动力 。
FIRST积极发现优秀的处女作电影,并提供挑战的平台,为当代青年电影的发展提供趋势参考。FIRST崇尚自由,旨在摆脱体制与意识形态的枷锁、推动电影现实主义精神的重生。与此同时,代表着FIRST精神的“水晶板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已经成为青年电影人无限向往的荣耀。
FIRST标识浓缩了青年影展的创办理念:
自由(Freedom)、灵感(Inspiration)、复苏(Renaissance)、锋利(Sharpness)、真诚(Truthfulness)。
当我们站在旁观者、亲历者的角度时,重新看这样一个试图重塑中国新生代电影力量的电影节时,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是对其感到仍有不足?还是对其有更大的希冀?或是对其有感谢?还是会有更多的亲身经历后的体会?
㈣ 海清回应“中年女演员感言”
杨文杰/北京青年报
2019年7月28日,青海西宁,众星亮相FIRST青年电影展星光现场。左起:宋佳、周冬雨、海清、姚晨、梁静。IC 图
7月28日晚,FIRST影展闭幕式上,海清颁完奖没有下台,而是突然叫住周冬雨别走,又邀请姚晨和梁静上台,然后看着手机发表了一长段关于中年女演员被边缘化,希望行业消除成见,给予更多机会的演讲。
对 话
话在心里憋得挺久的,其实当时很 紧张
北青报:为什么会想到在那个场合发表这样一段话?
海清: 这个电影节的氛围很自由,是很多年轻导演私下交流的地方,我们一直在说创作上更加勇敢,我本身也是比较冲动,因为我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这话是我心里憋挺久的,我想说的,我就说了,就这样。
北青报:现场你是拿着手机读的这段话。讲话内容事先跟其他同台女演员沟通过吗?
海清: (笑)就是临时坐在底下,想说,就打在手机上的。当天胡歌开场特别精彩,你知道演员特别容易被点燃,一下就有表达的欲望了。我们几个(女演员)有个群,我在群里跟她们说一会儿叫你们上来。其实我也很 紧张 。
可能方式比较冲动,但希望大家听到我的声音
北青报:有没有想过引起这么大反响,或者说一个人人都懂的道理为什么却演变成争议?
海清: 我原先想的是,电影节像电影人的家,是一种类似家庭聚会的场合,我有这样的想法也很久了,私底下也跟很多演员交流,我觉得不是我的话别人也会说出来,只是碰巧是我。
至于不同的声音,我曾想到过就像水里扔一块石头,不可能所有的涟漪往一个方向走。这也是我扔石头的目的,我提出问题代表了一种声音。可能方式比较冲动,但我希望大家能听到我的声音,就会有更多人思考这个问题,期望对行业创作产生好的作用。
除了妈妈的身份,女人其他面我接剧本时看不到
北青报:不同声音之一就是有编剧提出,中年女演员并非没戏演,而是都不愿意演妈妈,因为那样会失去“少女感”,这种状况直到《我的前半生》这类作品出来后才略有转变,你怎么看?
海清: 我觉得这使问题跑偏了。其实从“国民媳妇”到“国民妈妈”,我这条路是非常顺风顺水的,我不愁戏拍,大把这样的剧本,而且说实话我不排斥,我不觉得演妈妈有什么丢人的。但是反过来,这些年拿过来的剧本,真的比较单一——女人在这个 社会 上除了妈妈她应该有很多身份,而且她不仅仅面对子女、家庭,也要面对 社会 ,面对自己的人生、 情感 。这类创作,就是除了妈妈的身份,女人的其他面儿,挺遗憾,我接剧本时看不到。
北青报:很多人觉得你的演讲不应该“扯”上另外几位女演员,仅从个人角度出发就够了,你当时为什么会选择这么做?
本期编辑 邢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