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影《功夫》第一桥段专业解读
第一章:《鳄鱼帮大闹警察局,斧头帮雄霸上海滩》
电影正式开始又是一个 长镜头 。从陈探长这个特写镜头开始,镜头开始往后摇移。
电影这个长镜头就好似观众的一双眼睛,在窥视警察局的布局。与此同时耳边伴随着惨叫的人声,更加激发了观众兴趣。吸引观众跟着长镜头的摇摆去发掘背后的故事——声音咋来的?发什么什么事情了?警察局里谁被打了?
最后 镜头定格 在“罪恶克星”这个牌匾上。
没多久,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个警察人员被扔过来了。这画面其实极具讽刺意味。本应该是除暴安良扫除黑恶势力的警察,结果呢,却被扔到罪恶克星这个光荣的匾牌上面,重重摔下来。这伤的可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身体这么简单,还有对警察局面子上的侮辱啊,直白而又幽默的反应了当时社会的无序,黑暗。
也给观众留下一个悬念,是谁把警察竟然敢打成这个样子?不得佩服这 镜头语言 太会讲故事了。
下一个画面紧接着切出了刚刚打人的幕后人。只见冯小刚饰演的鳄鱼帮大哥吼出一句“还有谁”。那种舍我其谁的霸气隔着屏幕都能让观众感到一声震颤。能在警察局里说出这么霸气话的人那也就不奇怪之前敢把警察打了。
在这里我想从镜头方面来分析一下。这是一个 特写镜头 。镜头重点放在了鳄鱼帮帮主的脸部,从他的霸气的眼神,狰狞的面部,锋利的牙齿,很好的传达出来鳄鱼帮帮主的气质。
鳄鱼帮帮主说的第二句话就很无厘头了——这么漂亮的女人就因为往地上吐了一口口水,就被你们抓到这里来。与此同时,镜头切到了他说的那个女人。
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
鳄鱼帮老大这句话明显是贼喊捉贼的打脸啊。明明是自己目无王法,大闹警察局,还有脸说警察,控诉对这个社会的不满。明白这背后逻辑的观众看到这里肯定是被逗笑了。
接下来镜头往下一切,对着了鳄鱼帮老大的鞋子。与此同时他说的台词——你们局长也得给我们鳄鱼帮面子。这句话就让观众知道了,这伙大闹警察局的人是鳄鱼帮。
另外我们注意到在鳄鱼帮老大说这句话的同时,镜头对着鳄鱼帮老大的鞋子。我们看这鞋是不是很有鳄鱼的风格啊?就像后面出场的斧头帮的标志是一把斧头,那么鳄鱼帮的标志或许就是这个鳄鱼款的鞋子了,这镜头语言确实特别丰富啊。
摄影师在鳄鱼帮老大鞋子这个场景和下一个被打警察出现在画面这个场景采取了 变焦 的拍摄技巧。我们细看一下就会发现,镜头的焦点从鳄鱼帮帮主鞋子转移到被打警察的面部。让观众注意视线发生转移,从而用变焦来取代了对视频画面的剪辑。镜头过渡自然,避免了突兀性。
在对警察进行了百般的折磨和侮辱之后(吐痰,热水烫)。鳄鱼帮貌似占得上风,威风凛凛。临走的时候,还不忘自诩一句——看什么看,没见这么帅的老大?接下来这个镜头画面又很有意思——陈探长淡定的把门缓缓给关上了。我想这个关门的情节隐喻了之后警察和斧头帮合伙关门打狗,绞杀鳄鱼帮。为之后情节埋下了伏笔。
这句我做什么生意都不做电影的台词。其实是一句很平常的台词,但之所以会让观众觉得无厘头,忍俊不禁,就是因为说这句话的鳄鱼帮老大是冯小刚大导演啊。再配合这性感挑逗的画面,也算是鳄鱼帮临死之前留给我们观众最后一抹光辉吧。
随着一阵阵沉重的脚步声传来,杀气腾腾,警察局的门也好似有预谋地锁了。进退维谷,斧头帮老大觉得大事不妙。这时候镜头又是一个特写,鳄鱼帮老大一改之前的霸气侧漏,眼神凝重了。
下面这个镜头画面 构图 很有意思。斧头帮的群体成员在镜头上部分,鳄鱼帮帮主的头在画面下部。这一上一下的构图位置其实也就预示了两者势力的高低。
我们还可以从 镜头角度 上分析两者之间的势力高低。
对鳄鱼帮的镜头采用的是偏俯角。 俯角镜头 会使鳄鱼帮显的是哪个处于弱势的一方。另外镜头画面里鳄鱼帮只出现了一个人,寓意着形单影只,独木难支的处境啊。
让我们再看看对斧头帮采取的 仰角镜头 。与俯角镜头相反,仰角镜头增加了斧头帮的高度,从而显得更为强势的那一方,给人以咄咄逼人,如临大敌之感。另外这里再说一下斧头帮背后的烟花这个背景,这是鳄鱼帮发出的求救信号,然而却成了斧头帮出场的点缀。(这里说点题外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觉得这个画面特别的唯美呀?)
从整体 叙事角度 上来看,鳄鱼帮的存在不过是为了烘托出斧头帮的强大,说白了就是打酱油的。而从社会角度上来讲,这也反应了那是一个大鱼吃小鱼,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时代。
斧头帮的出场是因为鳄鱼帮的,而对斧头帮的介绍,也还是鳄鱼帮说出来的,而不是电影独白说出来的,或者是斧头帮自荐家门。
在鳄鱼帮老大说出“斧头帮,我跟你拼了”这句话之前是没有任何斧头的出现,也没有斧头帮这个几个字。直到鳄鱼帮帮主说出这句话,我们观众才知道原来这一伙更加牛逼的是另外一个帮派——斧头帮。
在鳄鱼帮帮主逃跑的这个镜头中,导演采用了慢镜头。 慢镜头 延长了戏剧时间,一般暴力场面常常会采用慢镜头来增加美感,表现出恐怖狰狞,断肢残臂,血肉飞溅的场面。
琛哥招手示意的这个画面出现是很有标志性的,后面还有好几次这样的动作。琛哥的这个动作预示着他要大开杀戒,让观众心里知道这么一个惯性思维——琛哥一招手,后果很严重。
斧头帮第一个特点是蛮横无情。这在电影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有诸多情节都表现出斧头帮的蛮横不讲情,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在这个情节中,当鳄鱼帮帮主躺地上狼狈的求饶,想谈谈感情,求条后路。但斧头帮一声不吭就照头就砍,一点情面都不给,一点回旋的余地都没有。
斧头帮第二个特点就是凶残暴力。镜头没有直接表现鳄鱼帮帮主被砍得有多惨,场面有多血腥。通过侧面描写琛哥砍得腰酸背痛,汗流浃背来预示着琛哥砍的有多久,砍的有多狠。那至于鳄鱼帮老大死的有多残,导演就要我们观众自行脑补了。
这里想提一点的是,有观众朋友在弹幕里说琛哥没砍几下就累成这个样子,是虚的表现。我不大赞同,虽然画面中只出现了五六下砍人的动作,但这其实是导演采用了拉片的手法。用看得见的汗流浃背替代了或者说是省去了中间我们那没看见的惨不忍睹的过程。
老大死了,那老大夫人该怎么办啊?二当家一个眼神,就把镜头焦点转移了,这太省事了。给我的感觉,斧头帮就是言简意赅,人狠话不多。能不需要动口的尽量就不说话,用动作、眼神替代。在这个场景又采取了变焦的拍摄技巧。镜头的焦点从斧头帮大当家和二当家调整到后面的鳄鱼帮夫人。让观众注意视线发生转移,从而用变焦来取代了对视频画面的剪辑。镜头过渡自然,避免了突兀性。
接下来这是一个对鳄鱼帮夫人的面部表情特写,尤其是她流下的泪水。预示着她此时此刻内心是多么恐惧,害怕。为的也是侧面烘托出斧头帮的凶残和暴力。
一向言简意赅的斧头帮不言则已,一言惊人。琛哥说:别傻了,大嫂,我不杀女人,你走吧。
我们可以好好体会这句话的玄妙:琛哥说这句话的背景是鳄鱼帮夫人在向他求饶,求放她一条生路。而通过后面情节我们也知道斧头帮这么杀人不眨眼,几乎是不可能会放她走的,所以当琛哥先说前半句——别傻了,大嫂。我们观众潜意识会以为斧头帮的意思是——想走?别傻了,没门。
但是呢,琛哥的下半句话却是很平和,很认真的说——我不杀女人的,你走吧。看到这里,我们观众或许与鳄鱼帮夫人一样,信以为真的以为琛哥会给一条生路。
可结果呢?她还没走两几步,就被枪杀了,而且死得这么惨。这突兀的情节又出乎我们观众的意料,颠覆了观众的思维。所以也就是说,琛哥这么一句话,接连让观众产生了思维的反转再反转。可见这台词设置的巧妙。
这里琛哥的招手动作又一次出现。伴随着怪异、悬疑的配乐响起。也就让观众猜得出他的下一步动作是什么了,鳄鱼帮夫人命不久矣。
这夸张动作镜头放大了射击效果,不合常理。画面虽然没有一句台词,却很无厘头。不得不佩服导演构思之奇巧。
周星驰无厘头的台词,再配合着琛哥杀人后自鸣得意,戏谑荒诞的舞蹈动作。让原本是一场屠杀的紧张的血腥场面却变得十分的轻松幽默搞笑。在别人临死之前都要戏弄一下别人,表现出斧头帮的虚伪。
当二当家临走说出这么一句话。这也暗示了这场绞杀是斧头帮和警察局串通好了的。更确切的说是警察花钱买斧头帮帮这个忙的,警察在鳄鱼帮面前都抬不起头,没有说话的权利,那在斧头帮就更不用讲了,就像二当家说的那样,他们警察扮演就是打杂洗地的下等工作角色。
接下来陈探长这个挥汗如雨,急匆匆地数钱的镜头说明了一切。
这段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情节就此告一段落了。接下来斧头帮的一段好莱坞式的舞蹈,颇有《洛城机密》和《芝加哥》的风韵。镜头交叉剪辑,一边是一片狼藉的犯罪现场,黑白照片,配以老式闪光灯的一闪咔嚓之声。一边是斧头帮的集体舞蹈戏,暴力而又荒诞,阴暗而又戏谑。令人产生滑稽之感,却又不得不心生畏惧。
第一个镜头,是琛哥在地板上跳舞。地板上的图案,正好是一朵花的形状,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而他在上面跳舞就是寓意对美好的践踏。后来火云邪神的暗器也是一朵金花中间插一根毒针,那朵金花展开来正好就是地板上的图案。而此时在图案上跳舞的琛哥就寓意着金花中间的毒针,看得出导演用心良苦。
随着人数的渐渐加多,这也象征了斧头帮不断扩大的势力范围,人多势众,炙手可热。
画面在斧头帮大哥带着小弟拿着斧头在跳舞、一些被斧头帮砍死的人的黑白的照片、还有斧头帮经营的赌场间转换。这几个 交叉剪辑 的画面真的是把斧头帮炙手可热的势力表达到了极致。
平行蒙太奇 的画面似乎向我们传达这样的信息——斧头帮靠着暴力性质的不正当手段抢占社会资源,霸占了上海的经济市场,开了赌场、歌舞厅、酒楼做生意,顺理成章也就大发横财了。
【酒楼,歌舞厅等娱乐场所】
【赌博场】
然后借此大发横财,满满的一桌数都数不过来的钞票。
尤其是最后这个定格镜头让观众隔着屏幕都能闻风丧胆。
第一章主要展现的是那个时代大上海混乱无序的社会背景。黑帮盛行,尤其是斧头帮的霸道强势。
另外按正常的电影角色安排话,观众也大概也可以猜出斧头帮不出意外就是电影的反派角色了!
那么接下来电影将会怎么发展呢?斧头帮可以一直这么横行霸道下去吗?正牌角色将会如何出场呢?星爷又会在电影扮演什么的一个角色呢?请听下回分解!
Ⅱ 功夫喜剧的发展历程
香港电影最伟大的成就是让世界知道了中国功夫。在李小龙成名之前,香港影坛就有关德兴、石坚等人出演
的《黄飞鸿》系列电影。而正是香港功夫片的深厚基础,使得他几乎成为所有香港类型片最初的基石。
所谓黄飞鸿电影就是以黄飞鸿这个人物为主角,以他的生平故事为题材拍摄的影片。据统计,从1949年开
始,著名粤剧演员关德兴一共拍了99部黄飞鸿电影。这些影片,每部可以独立存在,按内容时间排列起来则组成
一套可观的系列片集。因此,黄飞鸿这个银幕形象在港台便成为妇孺皆知的电影人物,而且在东南亚及澳洲观众
中受到历久不衰的欢迎。黄飞鸿电影系列,充分挖掘和发扬了广东传统武术,并由具有真功夫的武术名家担任正
反面主要角色,在电影中进行硬桥硬马,真刀真枪的实战搏击。同时,电影中的黄飞鸿具有传统的完美武德,又
不失平常人的默契风趣,自然获得观众的喜爱。在后期的关德兴版黄飞鸿电影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些结合动
作元素构成的幽默情节了。香港电影进入70年代后,武侠电影开始向功夫电影转换,最主要的变化就是故事背景
开始从古装变为民国时期。在打斗风格上,功夫片和股转该武侠片的最大区别在于武功的表现形式不同。功夫片
极少吊钢丝,都是靠真功夫博得观众喝彩。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代武学宗师、电影明星李小龙登上了影坛。李小龙的功夫片中,喜剧元素并不
是一个重要的影片卖点。但正是李小龙在功夫电影中对喜剧元素的初步尝试,催生了功夫喜剧电影这一类型。李
小龙在他所主演的5部功夫电影中,只是自然而然地将他在美国好莱坞的表演经验带入到香港的功夫电影中,并没
有刻意将喜剧元素融合入功夫电影。作为早期的风格尝试,我们可以在他最早的《唐山大兄》《精武门》两部影
片中看到这些喜剧元素的雏形。不过这些主要以动作形式展现出来的喜剧元素,与其说是喜剧元素,不如说是用
来调剂打斗节奏的胡椒面。因为这些喜剧元素并没有参与到故事的叙事中,动作本身也没有任何喜剧性。在李小
龙的第三部电影《猛龙过江》中,由于他之前两部电影的大获成功,李小龙获得了《猛龙过江》的完全主导权,
这也是唯一一部李小龙全权控制下完成的李小龙电影。虽然本片热果然以功夫片格斗为主。但由于剧情上的丰
富,电影中开始出现了喜剧元素参与叙事的段落。在影片一开始,李小龙扮演的唐龙,在人生地不熟的罗马机场
想寻找一个吃饭的地方,当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餐馆后,却发现自己完全不认识意大利文的菜单。没有办法的
唐龙只好硬着头皮对着菜单胡乱指点了一番,结果发现自己点的全都是汤。正是这样一个颇有幽默感的情节让人
们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李小龙。在这段餐馆后巷的格斗场景中,李小龙第一次充分而全面地
展现了自己结合动作风格的喜剧表演天分。通过他略带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观众不再只是把李小龙看作是一个格
斗大师,仅仅是从他的动作中获得观影的乐趣,而是开始发现李小龙作为一个演员更为有趣的一面。也正是在这
部电影中,李小龙招牌式的动作开始全面威型。在随后的这个后巷格斗场景中,我们可以看到诸多李小龙式的典
型动作。对敌人怒目而视,对话时以食指虚戳对方,漫不经心地围绕敌手游走。挥拳后双眉紧锁,摇头晃脑,脸
上有一种愤怒与痛苦混合的古怪表情等等。在这个段落中,喜剧感的产生并不是通过对话,而是完全依靠李小龙
设计的动作,并依靠剪辑营造的蒙太奇效果而产生。正是通过对李小龙功夫出神入化的展示,再配合敌手笨拙的
进攻,强烈的反差效果,自然令观众产生开怀大笑的欲望,并从电影的这个段落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快
乐。 1973年李小龙辞世,这位百年英雄偶像的消失在当时造成了英雄真空。欧美与香港的电影公司开始在全亚洲
寻找李小龙二世。在这样一种情形之下,香港功夫片的成龙时代开始了。
成龙自幼学习京剧,很小就在电影中担任龙套。当成龙1970年从戏校毕业后,正赶上香港功夫电影的热潮。
在师兄洪金宝的介绍下,成龙开始进入电影公司担任武师,也曾在李小龙电影中担任替身。1973年李小龙去世
后,成龙开始成为诸多李小龙翻版之一,拍摄了几部票房反响都很普通的功夫片。1978年,已经开始担任武术指
导的成龙获得吴思远的青睐,主演了《蛇形刁手》一片,正是开创了功夫喜剧片的先河。
《蛇形刁手》作为掀起香港功夫喜剧风潮的石破天惊之作,吴思远大胆启用武师出身的袁和平导演,并由当
时籍籍无名的成龙担纲演出。上映后随即轰动香港、日本和东南亚,票房成绩直追李小龙,并使得观众和市场开
始认识和接受功夫喜剧这一全新的类型片。本片的武打场面为袁和平武打风格的代表作,硬桥硬马真功夫,加上
诙谐幽默的动作设计,完全凸显了成龙的灵活身手。在影片的这一段落中,成龙扮演在武馆当杂役的简福,因为
看见一个白发老翁被人殴打,路见不平上前制止,在白发老翁的巧妙帮助下打退敌手。成龙在本片中一改传统功
夫片的硬汉形象,而代之以明朗、诙谐、和善、快乐的面孔,在影片中随和、亲切,如同邻家孩子,自然深得广
大观众喜爱,受到普遍欢迎,成龙由此正式确立了谐趣功夫的动作风格。由于《蛇形刁手》一片的成功,成龙同
年又主演了《醉拳》一片,也在市场上大获成功。但由于《蛇形刁手》的成功,袁和平完全放开了手脚,只涉及
一些精彩的招式,其他便交给成龙去发挥。成龙果然不负导演重望,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喜剧天分,既展示了不凡
的身手功夫,也在表演中处处结合喜剧噱头,令观众惊叹之余又能捧腹大笑。同时,成龙的动作也充分发挥了自
身节奏感强的优点,诙谐又出色的动作令人赏心悦目。这种在动作片中搞笑的场面是李小龙和张彻这些老一辈演
员所设想不到。所以《醉拳》的出现让香港动作电影和喜剧电影两种类型截然不同的电影糅合在了一起,成为深
受观众喜爱的片种。随后,成龙主演的一系列电影开始将功夫喜剧这一类型电影的特色发扬光大,均获得成功。
可以说,正是《醉拳》的出现才标志着功夫喜剧正式成为一种香港电影的类型片风格。在影片开头的这段成龙和
大师兄过招的段落中,我们可以看到二人的动作风格明显结合了京剧和杂耍的动作特点,打斗过程节奏鲜明,一
招一式都清晰可见,同时还注重动作和情节的结合。成龙扮演的角色顽皮可爱的性格通过这些打斗过程都鲜明地
展现出来。这种风格的功夫片在之前的香港影坛是从来没有过的,因此自然能够吸引观众的兴趣。片中袁和平为
成龙设计的醉八仙更成为功夫电影中的经典,其招数之成熟严谨,拳歌之典雅传神,不像是草草创作出来的拳
术,倒像是多年发展的成熟拳路一般。虽然之后的成龙动作风格逐渐转变和成熟,但袁和平赋予成龙的这些特色
却始终在成龙的动作中打上了烙印,可以说成为了成龙成功的基础。袁和平,这位一贯善于发掘动作演员潜能的
动作大师的出现改变了成龙的命运。他为成龙设计的《蛇形刁手》和《醉拳》两部影片首度发掘了成龙京剧科班
训练所造就的灵活身手、高难度和充满喜剧感的闪转藤萝,以及亲民朴素的个人魅力。特别是《醉拳》,他为成
龙设计的诸多功夫场景,既充满了谐趣感,又将成龙出色的身体素质充分展示。成龙从《醉拳》开始摸索出了一
条和之前完全不同的功夫电影路线,这和他自小接受京剧舞台训练不无关系。成龙大胆地在功夫电影中改进和借
鉴了京剧舞台表演的特点,利用动作增强电影本身的叙事,同时制造出了漫长复杂的见招拆招的格斗办法,并不
着痕迹地逐步强化动作节奏。在找到自己的动作特点后,成龙又结合好莱坞默片时期的喜剧动作特点,将其融入
自己的肢体表演经验。经过十年的探索,最后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动作风格,并引领着香港功夫喜剧风潮三十年
之久。
《醉拳》《蛇形刁手》是成龙功夫电影第一阶段的代表作。这一阶段的电影几乎都是在讲述民国时代背景下
的傻小子闯江湖的故事,其它包括《笑拳怪招》《一招半式闯江湖》《龙少爷》等等,沿袭的都是这一路线。虽
然故事老套、情节简单,但是成龙搞笑夸张的表演,加上精彩绝伦的动作,得到了观众的喜爱,其中特别值得一
提的就是拍摄于1978年的《一招半式闯江湖》。在这段片头中,成龙的戏仿和我搞了诸多经典武侠片中的角色和
桥段。其中不但有胡金铨和张彻的经典武侠片,更有对日本的盲侠座头市的模仿片,考研书是成龙电影中难得一
见的珍贵镜头。在这个段落中,无论是音乐还是人物造型都是在可以模仿。胡金铨导演的《大醉侠》,但成龙在
这个镜头中对古装武侠片传统模式和套路的颠覆,正是他尝试告别过去,开创功夫喜剧片新天地的努力。
拍摄于1982年的《龙少爷》,是成龙第一次奔赴好莱坞发展失败后,嘉禾公司为成龙量身定做的剧本。成龙
在本片中担任了监制、导演、编剧和动作指导,可以说是完全体现了成龙自己的风格。这部电影虽然还没有摆脱
成龙过去民国背景功夫片的模式,但成龙在其中已经开始表现出自己的喜剧表演天分。影片充分发挥了成龙动作
和喜剧表演特长。在经典的踢毽子大赛段落中,成龙把中国民间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和西方类似的竞技项目以及中
国武术中的一些动作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足球比赛场面将这个动作场面拍得生动有趣、高潮
迭起、极富观赏性。本片上映后,反应热烈,令成龙在香港影坛重振声威,也成为成龙最重要的电影代表作之
一。点缀在影片中的那些雅俗共赏的笑料给整部电影增添了不少乐趣。书房背书一段,成龙用他的肢体语言将这
个情节表现的妙趣横生,令观众乐不可支。可以说,无论是在演技,还是在动作设计上,成龙通过这部电影登上
了一个新的台阶。
进入80年代后,由于香港经济和文化的发达,香港都市生活开始成为主要电影题材,本土特色更加鲜明,纯
香港电影正式兴起。同时,电影行业的从业人员也大多在西方受过高等教育及专门训练。无论是电影语言及观
念,还是技术技巧,特别是动作及特技摄影都有了很大提高,从而明显改善了香港电影的制作素质。正是在这样
的背景下,成龙的功夫喜剧电影业开始摆脱过去的民国时代背景,进入新的时期,《A计划》正是这一时期成龙最
著名的代表作。《A计划》不但是成龙80年代最著名的电影作品,也是成龙中期电影的巅峰之作,几乎是有着成龙
巅峰时期电影所有的优点,却没有任何明显的缺点。当然,投资不大和微小的时代差异,实在不能算作是成龙电
影的缺点。电影的武打和追逐场面既掌握精准的动作节奏,又包含夸张滑稽的表演。对于80年代至21世纪的观众来
说,这些元素的巧妙结合将他们带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境界。在成龙的《A计划》一片中,这场著名的自行车
追逐战就是成龙功夫喜剧风格的一次完美展现。这段追逐几乎没有一句台词,成龙只用一辆自行车、一根竹竿、
几扇窗子、一座梯子就把一群对手搞得人仰马翻、笑料百出,令观众不能不佩服。那几乎是只有卓别林才能做到
的事,而西方影评人对于成龙的评价就是:他是全世界少数几个可以在默片时代走红的演员之一。同时,成龙的
动作风格也从早期的街头斗殴风格开始向格斗大闹风格转变。在之前的民国功夫片中,成龙扮演的角色武功不
高,对付对手十分吃力。因此手脚乱用、胡打一气,武术招式运用的很少,打斗十分接近真实的街头殴斗,动作
主要用于配合剧情。而从本片开始,成龙扮演的角色,功夫开始厉害起来,格斗风格开始转向硬朗。动作更加强
悍有力,打击感强烈,令观众看起来很爽。而这一风格的转变,正是成龙、元彪、元奎与洪金宝之间默契的配合
所导致。成龙早期作品中单纯卖弄的拳脚场面,在本片中被成功地融入到对周围环境道具的创造性运用上。功夫
演员肢体上的杂技性灵感和灵活度也达到了与武术本身最大限度的交融,使得影片几乎每一个动作场面都有独特
的细心设计,力求给观众足够的新鲜感。本片还有一点很特别,解释成龙在这部影片中特意两处了自己的京剧家
庭。和洪金宝劫枪的一段,两人的京剧念白和身手都可圈可点。尽管这些京剧元素其实算来都是可有可无的点
缀,但却让影片别具一番风味。
拍摄于1984年的《快餐车》是成龙、洪金宝与元彪三名师兄弟继《A计划》之后又一部合作的动作喜剧,外景
远征西班牙拍摄,欧式古堡成为主要的故事场景。全片内容虽然并无断章,但三兄弟配合无间,全片拍得爽朗热
闹,符合成龙电影一贯的娱乐观众需求。说到成龙功夫喜剧的成功,除了袁和平外,还不得不提他的师兄洪金
宝。早在李小龙时期,洪金宝就已经是嘉禾公司的武术指导,并曾参与过《精武门》和《龙争虎斗》的拍摄。由
于受到李小龙实战战斗风格的影响,洪金宝的动作风格也偏实际格斗,从而影响到了成龙、洪金宝在《快餐车》
一片中担任导演在动作风格的设计上对成龙起到了明显和重要的改变。由于洪金宝的帮助,成龙在本片中正式确
立了他格斗大师的风格特色,尤其以最后的城堡决战最为精彩,除了动作风格的变化外,二人一胖一瘦、一唱一
和,一个幕前一个幕后的默契搭配也为电影创造出丰富的喜剧元素。片中的打斗场面可谓精彩纷呈,而反派中,
以宾尼·尤奎德兹扮演的黑帮打手最为引人注目。美国轻量级拳手尤奎德兹曾是世界自由搏击轻量级冠军,曾在
63场正式比赛中,57次击倒对手。在《飞龙猛将》与《快餐车》中,他与成龙都有精彩的对打场面。其中和成龙
在《快餐车》中结尾处的一场打斗,被著名格斗杂志《黑带》评为历史上最精彩的影视剧打斗场面第2名,仅次于
李小龙和恰克·诺里斯在《猛龙过江》中的罗马斗兽场决斗。 在成龙的功夫喜剧电影达到巅峰时期之后,又一个接替者出现了,他就是李连杰。李连杰英俊随和的外表,
猛毅、嫉恶如仇的性格,漂亮的打斗,倾倒了无数的观众。而后他又身手不凡地打进好莱坞,让全世界都领略到
了中国功夫的真功,并为自己赢得了功夫皇帝的称号。
拍摄于1982年的影片《少林寺》,以少林寺里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一组壁画为依据,以隋末唐初群雄角逐中
原,争霸天下为历史背景,描写武门之后的小虎为报杀父之仇,在少林寺削发为僧、苦练功夫,最后亲手杀死仇
敌的故事。扮演小虎的李连杰,以本片横空出世,成为一代功夫皇帝。本片主演李连杰、于海、于承惠、计春华
等演员都是当时国内的武术高手,他们的精湛表演使得本片成为特定历史时期下武术片的巅峰之作,特别是在当
时体能、技术处于最巅峰状态的李连杰在这部电影中展示了近乎全能的身手。其中醉棍、单刀等兵器的表演都可
说是不可再得,以电影的形式为中国武术表演留下了珍贵的影像。在这部电影中,李连杰展示了纯然中国式的武
术,又充满了中国武术的神韵。高贵、典雅、雍容大方,自然成为中国武术文化的最佳代言人。《少林寺》一经
上映便获得了巨大成功,不但海外反响强烈,仅在内地就拥有两亿人次观众。本片的成功,不但在于纯正中国武
术的展示,也因为其中拥有内涵丰富的爱恨情仇。而戏剧元素在其中的作用,也为本片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少年
顽皮的小虎不慎谋杀了牧羊女的黄狗,天天吃素的他一时心动,将黄狗变成了烧烤。这个情节在整部电影中严肃
的氛围中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轻松细节。即使时隔多年,现在看来仍然幽默风趣。此段情节更因为结合了功夫的展
示,以及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描写没有变成为搞笑而搞笑,可以说是功夫戏剧片中的一个经典片段。因为《少林
寺》的成功,李连杰随后又主演了几部类似的影片,都在其中扮演了少年顽皮的主人公,功夫高强而性格活泼。
虽然没有再获得如同《少林寺》班的成功,但也为他日后的功夫喜剧之路铺垫了第一块基石。
1990年,鬼才导演徐克力排众议,选择当时正在美国落魄的李连杰主演《黄飞鸿》,从此李连杰成为新的功
夫电影霸主。在徐克导演的《黄飞鸿》出现以前,黄飞鸿系列电影已然被视作香港影坛的独特类型。黄飞鸿以和
为贵的儒侠形象和硬桥硬马的动作设计,都形成了固定模式。与传统的黄飞鸿电影相比,徐克版黄飞鸿的最具突
破及创新处在于凸显时代背景,强化文化冲突等因素,并将这些大背景结合进人物性格和动作设计,从而形成了
全新的影片风格和动作特点。徐克版黄飞鸿最大的特点就是增强了喜剧元素在电影中的比重,喜剧和功夫元素开
始在黄飞鸿电影中成为等量齐观的两大支柱。
作为和成龙同时代的功夫巨星,李连杰和成龙在各自电影中所展示的功夫元素是不同的。成龙的功夫是喜剧
化的,他总会巧妙地将一些搞笑元素、一些喜剧元素、一些惊险场面渗透到他的武打动作中。而曾连续五年获得
中国全国武术比赛冠军的李连杰则不同,他在本片中的动作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味道,是一种更为内敛,更为深
沉,更有韵味的功夫。由于李连杰本人身材矮小,以往所扮演角色也多是活泼俏皮的冲动少年,喜剧表演并不是
他的强项。但是只要有合适的合作对象,李连杰那种单纯憨厚可爱的气质就能迸发出幽默的闪光。在李连杰出演
的功夫喜剧中,徐克和王晶是合作较多的两个导演,而徐克的《黄飞鸿》系列则确立了黄飞鸿华人功夫巨星的地
位。李连杰借助深厚的武学功底在电影中表现出来的喜剧色彩也是赏心悦目的。李连杰塑造的黄飞鸿不仅是一个
忧国忧民的民族英雄,在他身上,也体现出了东西方现代文明的冲突。从抗拒怀疑,到接受推广,这种态度的转
变过程也正是戏剧情节的切入点。从海外归来的十三姨引出了影片中大部分极富情趣的喜剧情节。在影片的这个
段落中,黄飞鸿和家人徒弟对西方文明不懂装懂,不乏诙谐搞笑的桥段,却与影片阳刚豪情风格及严肃主题相得
益彰。徐克和李连杰因为劳资纠纷分手后,李连杰和好友元奎自组公司,筹拍了影片《方世玉》。这一次改变李
连杰的则是刘镇伟,他为李连杰设计的舔着鬼马形象影响到元奎为本片所设计的武打风格,而元奎本身奇巧险峻
的武打设计风格也正好于此珠联璧合。同时,再加上萧芳芳等演员的配合,李连杰在本片中成功塑造了一个武打
精彩、调皮可爱的少年英雄方世玉。精彩却不沉重的故事加上演员出色的表演,配合有新意的武打,以及幽默诙
谐的语言风格,构成了这部电影成功的所有元素。外省恶霸雷老虎初来广东发展,为笼络民心,摆下擂台,为女
儿雷婷婷比武招亲。年少气盛、身手不凡的方世玉则闻婷婷貌似天仙,于是前往挑战。谁知婷婷不愿受父亲摆布
已经暗中逃走,雷老虎只好找丫鬟戴上头巾冒充。方世玉正要胜出之际,幸好窥得丫鬟真相,于是便立时认输退
阵。在这一段比武招亲中,元奎设计二人在观众头顶追逐打斗,极尽巧妙之能事,成为李连杰武打中的经典段
落。而这段精彩的比武招亲最后结束的方式也颇令观众开怀大笑。
1993年,李连杰终于和袁和平一起合作了《太极张三丰》,如愿以偿地将太极拳用电影的方式传达出来。虽
然是半路出家学习的太极拳,李连杰却表现得美轮美奂,一派大师气象。加上袁和平精彩的设计,使得本片成为
中国功夫电影中的经典之作。《太极张三丰》是一个优点和缺点都异常突出的电影。虽然故事本身很差,但它的
人物设置、动作编排都十分出色。张君宝在疯癫状态中悟出太极拳理的过程和李连杰在落叶飞舞中打太极拳的一
段,都堪称神来之笔,精彩异常,不可复制。李连杰在本片中一边用舞蹈般华美的招数戏打对手,一边丰富着中
华武学的灵魂:先礼后兵、后发制人、点到为止、招招留情,一次次将武术与侠义完美地结合,既打败了敌手,
也打败了观众。李连杰作为功夫皇帝,在功夫片中的地位已经不可动摇。他和成龙作为香港功夫喜剧的两大代表
人物,为功夫喜剧摸索出了两条不同的道路。成龙的喜剧表演完全依靠自己的动作特点和肢体语言来营造,而李
连杰的功夫喜剧则更注重在人物关系和情景中发展喜剧元素,需要有其他演员配合,一同演绎喜剧场面。在李连
杰的大部分功夫喜剧中,功夫元素与喜剧元素泾渭分明,一旦涉及到武打动作场面,李连杰就会变得严肃认真,
从不以功夫本身作为搞笑的桥段。也许,这是自小就接受严格武术训练的李连杰心目中对于中国武术的一种敬
意。 在成龙和李连杰都离开香港岛好莱坞发展之后,功夫喜剧的另一个接替者出人意料地出现了,他就是周星驰。
实际上呢,作为香港喜剧的代表人物,周星驰在他的早期电影当中就已经加入了一定的功夫元素。在《唐伯虎点
秋香》这部影片中,各种后现代手法层出不穷,显示出颠覆古典题材的超凡想象力。周星驰扮演的风流才子唐伯
虎出身于武学世家,还背负着为父报仇的重大责任。在最后的决斗中,周星驰以京剧武生的扮相登场为父报仇,
并夺回了兵器谱排名上的位置。其实对于周星驰的电影来说,中间的打斗过程并不重要,所以我们直接把这个过
程快进过去来看看最后出人意料的结局吧。正是这一典型的周星驰电影噱头,拉开了周星驰通往功夫喜剧类型的
大门。
《大内密探零零发》是一部典型的周氏无厘头喜剧,影片一开场就对传统的武打片进行了一次恶搞。叶孤城
与西门吹雪决战紫禁之巅,花满楼与陆小凤观战,但四大侠客的形象被彻底颠覆和重建,正是这种反差构成了电
影的喜剧效果,同时也为影片后来的风格奠定了基调。在影片的这个段落中,金国计划进攻中原,于是借解剖神
秘的天外飞仙为由,召集中原各地神医前往解剖现场以便一举灭杀,使中原没有名医可以救人之后再挥军南下。
以医生为职业掩护的零零发也前往解剖现场,阴差阳错中发现了阴谋,也保住了皇帝性命。在传统武侠电影中,
武林高手可以用飞花落叶伤人,而在本片中,周星驰对此做了最为夸张和彻底的颠覆与解构。面对金国的武林高
手,零零发坚信:你有神功,我有科学。以自己发明的手动直升机配合机关炮,击败了金国高手,彻底粉碎了他
们的阴谋。正如成龙和李连杰的电影中,虽然喜剧元素很重要,但功夫永远是占据最重要的位置一样。在这部电
影中,功夫只是一个构成元素,而喜剧才是真正能够吸引观众的因素。在这个段落中,周星驰更是以这种极端戏
仿的方式向香港的功夫片露出了一个得意的鬼脸。
但作为李小龙的影迷,在银幕上扮演他一直是周星驰的愿望。在1999年的电影《喜剧之王》中,我们可以从
这个模仿《精武门》的片段中看出周星驰的野心。
到了2001年的《少林足球》,周星驰就开始彻底地改造香港的功夫喜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而周星驰
在本片中不仅公开将李小龙奉为精神偶像,甚至在服装、动作和台词处理上都在明显地向李小龙电影致敬。一直
以来,周星驰都希望步周润发、成龙和李连杰等人的后尘,成功打入好莱坞电影市场。不过由于文化本经的差异
等种种原因,对于他的香港式喜剧,好莱坞片商并不买账。而《少林足球》以功夫加喜剧的方式成功地为周星驰
敲开了好莱坞大门。《少林足球》不但在美国取得了良好的票房成绩,周星驰的下一步电影《功夫》也由美国电
影公司参与投资拍摄。
2004年的《功夫》更是周星驰在功夫和喜剧元素方面进行新结合的成功尝试。以无厘头喜剧风格起家的周星
驰在《功夫》中基本抛弃了传统的无厘头喜剧表演风格,而是将故事的重点转向功夫和电脑特效。对于正展望国
际电影市场的周星驰来说,这样的转变正是壮士断腕的悲壮选择,因为原本基于香港方言的无厘头喜剧一旦离开
香港本土市场就全无魅力。而功夫加喜剧加电脑特效的模式则是能够通行全球电影市场的秘密,正是有了香港功
夫电影的熏陶,周星驰从《新精武门》《破坏之王》《喜剧之王》直至《少林足球》,他绝不错过任何可乘之机
来表达自己对小人物的悲悯,对理想的追逐,对功夫的热爱,对李小龙的景仰,以及对功夫哲学的解读。穷街陋
巷出身的周星驰,终于凭着无厘头喜剧成了万众敬仰、万人爱戴的喜剧之王,获得了可以拍自己想拍的功夫电影
的资格。在《功夫》这部电影里,周星驰借助电脑特效,将功夫这个香港电影最基本的元素进行了最具时代气息
与可看度的改造,最后,将这部电影锻造成属于他自己,也属于所有观众的功夫帝国。
Ⅲ 跪求周星驰的摄影事业历程
中学毕业后在1981年左右首先做丽的电视(ATV亚洲电视的前身)特约演员,但未正式入行。1982年拉上梁朝伟(梁朝伟此时对演戏并不感兴趣)报考无线电视艺员11期训练班,实际上反而录取的是梁朝伟,最后周星驰进了训练班的夜间部,毕业后一直跑龙套( Carefree),跑足差不多十年,最使人熟悉的应该是《射雕英雄传》的「宋兵乙」(两次,都有台词)和梅超风的练功靶子。1983年被派任儿童节目《430穿梭机》做主持,做了四年,最经典的演出是单元剧集《黑白僵尸》。1987年他主动要求调到戏剧组,但最先是安排到综艺节目《欢乐今宵》演出,而后首先参演的是由李力持导演的单元剧《梦边缘》、《哥哥的女友》,期间彼此的友谊和默契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1989年他才以主角身分演出剧集《盖世豪侠》。在该剧中演出了他独特地表演风格,被电影人赏识,开始演出电影。他那非逻辑性和带有神经质的演技,开创了“无厘头”文化,成为香港文化的重要一环,因而他担纲演出的电影更历破票房记录,为香港喜剧带来另一出路和高峰,但他并不满足,还在继续前进。 香港号称“东方好莱坞”,年产电影上百部,大小演员如恒河沙数,但是近二十年来票房榜单上的头把交椅,几乎始终都是“双周一成”轮流坐。这三位票房号召力至高的巨星中,演技多次获得专业奖项承认的,要数周润发和周星驰;有能力独立制作电影,作品能够冠以本人大名的,只有成龙与周星驰;而演出的影片不仅富于个人特色又极具社会代表性,甚至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反复解读的,唯周星驰一人而已。 回溯周星驰从影之初的旧时光,很难想象这个小子会成为在香港电影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巨星。他并不是演艺世家出身,从小和四个姐弟一起在单身母亲的抚养下成长,相像英俊,个性不突出,书读得一般,打工也不大赚钱,要说与电影的干系,或许只是疯狂崇拜李小龙(注:李小龙是周星驰的偶像),他小时候在戏院里看的平生第一部电影就是李小龙主演的。那部影片让他感觉心中有一团火在熊熊燃烧,接连又看过几部李小龙主演的电影后,立志做一个武术家或是一个演员。 不过年少的他更想做的也只是功夫高手,而不是电影明星。直到中学快读完的时候,受当时电视长剧热潮的影响,他和众多同龄人一样迷上了当红剧集和当红明星,才萌发了做演员的愿望。那时候他有一个好朋友名叫梁朝伟,两人一起大做演员梦,一起鼓捣了一个八分钟的短片,周星驰自任导演和正面男主角,安排梁朝伟演一个恶贯满盈的大反派,又拉他一起去报考无线电视台艺员训练班,结果,就像那种戏剧化的电影情节一样:陪玩的梁朝伟一举高中,热情澎湃的周星驰却落了榜。
1982年春天
那是1982年的春天,周星驰还未满二十岁。倔强的性格,充沛的表演欲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从那时开始,已经在这个年轻人的身上逐一体现。几经周折之后,他终于挤周星驰个人图册(10张)进了艺员训练班夜间部,走上了自己向往的演艺之路,但是荧屏生涯远不如期望中理想:当梁朝伟已经开始演出有名有姓的配角的时候,他只能在同一部剧集里少少露面几个镜头;当梁朝伟已经被包装为“五虎将”的时候,他还是《射雕英雄传》里身兼数职的龙套,尽职尽责地向导演建议“我伸掌挡一下再死吧”,也被呵斥:“快点拍戏,不要话那么多!”……当梁朝伟因为身价暴涨而被调离儿童节目《430穿梭机》的时候,周星驰终于得到了一个不知能不能算作机会的机会:代替梁朝伟成为《430穿梭机》的主持人。 但是这位周星驰本人,绝不甘心只做一个儿童节目主持人,他对自己的演艺事业始终抱有梦想,始终不肯松懈,尝试写剧本,揣摩经典影片,精读理论,钻研演技,却始终没有表现的机会,就算鼓起勇气去电影公司投递了报名表,终究是连老板的面都见不着。1988年的一个晚上,他在舞厅里消磨时光,遇到了万能电影公司大老板李修贤,这位著名电影制作人与他简短交谈之后,送给他一个演艺生涯中宝贵的转折点:邀他在自己的新片《霹雳先锋》里扮演一个浪荡江湖的小弟。 很少演员的影坛处女作能像周星驰在《霹雳先锋》中的表演那样驾轻就熟,圆转如意,根本看不出是一个初登银幕的新人。这部影片使他拿到了金马奖最佳配角奖,也获得了金像奖最佳配角和最佳新人双料提名,不仅得到影坛关注,也引来了电视台对他的重新审视,给他更多机会在电视剧里扮演重要角色。于是,他开始主演长篇电视剧《盖世豪侠》、《他来自江湖》。在两剧里,他总是那么痞痞地坏坏地,行事出人意外,言谈不着边际,但是仍然让人感觉亲切可爱,更能让人捧腹大笑,许多的小朋友,年轻人,就是在一年又一年追看这些表演的过程中,与他和他的作品一起成长。
1990年《赌圣》
1990年,周星驰在演了一系列小弟小偷小痞子小坏蛋之后,《赌圣》剧照(4张)接演导演刘镇伟的新片《赌圣》,扮演一个修成正果的江湖混混。这部电影本是头年票房冠军《赌神》的跟风之作,小成本速成电影,却在天才导演和天才演员的合作下爆出惊人火花,其引人入胜的剧情,夸张搞笑的细节,切合时代特征的新鲜元素,加之周星驰极具个人特色的表演风格,一举轰动全港,票房狂收4132万,打破香港开埠以来票房记录,周星驰自己也首次获得金像奖影帝提名。同年,善于捕捉商机的导演王晶邀请周星驰合作同类型电影《赌侠》,又获得4030万的票房,与《赌圣》一起名列全年票房榜的冠军和亚军。周星驰在这短短半年的时间里全线飙红,成为影坛最为抢手的大明星,昵称也由“星仔”变成了“星爷”。 一个人的成功有可能貌似突如其来,但是细细探究,总有其脉络可寻。周星驰守候多年,终于等来了让自己尽情发挥的电影,与自己在形象、个性上都十分契合的角色,将自己累积的艺术探索,生活积淀,表演技巧,个人感悟,志向与激情,全面释放在每一部作品每一个镜头之中,这使得他与不同导演合作的不同作品都有鲜明的周星驰风格,都能够使观众产生高度的亲切感与认同感,尽管影片良莠不齐,却无不标志着作为一个演员的他向着更高目标的迈进。1991年,周星驰一改往日又痞又贱的小混混形象,在影片《逃学威龙》中扮演一个卧底神探,再破票房记录,另外两部作品也都进入了票房排行榜前十名;1992年,周星驰在全年票房排行榜前十名中占了七席,前五名全部是他的作品,更凭又一次打破票房记录的《审死官》获得亚太影展影帝大奖,这一年被影坛称为“周星驰年”。 继1993年以《唐伯虎点秋香》连续第四次拿到票房冠军后,周星驰不再满足于一味迎合观众的需求来搞笑,其作品越来越多地体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对世界对理想的思索,虽然许多观众不太适应这笑中带泪的处理方式,不成熟的探索也使影片时常显得不伦不类,水准忽高忽低,但是这些努力也使周星驰逐步实现了自我突破并获得了文化上的认同。1995年,周星驰与刘镇伟苦心创作的《西游记第101回之月光宝盒》和《西游记完结篇之仙履奇缘》上下集推出,当年票房反应惨淡,却在其后的几年里借盗版市场猖獗和互联网普及的东风而风靡内地,成为内地青年观众评价最高的经典影片之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情感理念和表达方式,尤其是在网络上的影响至今可见。周星驰也在香港人迷惑的目光中进入文化圣殿——北大讲堂讲学,虽然他自己老老实实地承认对“后现代解构主义大师”等观众加给他的光环一知半解。 九十年代后期的周星驰逐渐减产,更多地参与影片创作,多次正式列名为出品人、编剧和导演等等。《喜剧之王》是比较明确地传达周星驰人生感悟的一部作品,小人物尹天仇对电影梦想的苦苦追求,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柳飘飘的凄凉爱恋,一遍又一遍执着重复的“其实我是一个演员”,都让观众在微笑的同时更感到震撼与心酸。这部影片使周星驰再次夺得票房冠军,也使新人张柏芝崭露头角,在影评界却是褒贬不一,亦有观众对周星驰表示失望,因为,那个轻松活泼,胸无城府,只以无厘头搞笑为己任的周星驰显然是再也无法回来了。
2001年《少林足球》
2001年,周星驰经过两年的倾心制作,推出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周星驰作品”《少林足球》。更加成熟的演绎,更加深厚的内涵,足球与功夫相辅相成的新鲜组合,香港本土电影中少见的大制作,都使之成为华语影坛年度最受关注的作品,在当时面临生死危机的香港影市掀起观影狂潮,创下6100多万票房的奇迹般的记录。香港影坛仿佛直到此刻才大彻大悟,决定给这位已经四次打破香港票房记录、六次拿到年度票房冠军、二十九部作品名列年度十大卖座电影、八次获得金像奖表演奖提名但从未得过奖的天才巨星一个说法。当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少林足球》获得十四个提名,最终获得七个奖项,周星驰先后四次上台领取了最佳电影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和杰出青年导演奖,也成为金像奖历史上的一个奇迹。颁奖嘉宾、香港政府高官张敏仪在将奖座颁给周星驰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很高兴颁这个奖给你,因为你令很多香港人在不开心的时候都可以笑。”
2004年《功夫》
功夫剧照(12张)随后的两年,周星驰再次蛰伏创作,直到2004年推出新作《功夫》。这一次他不再专注于个人表演而更多地致力于团队协力和影片的整体创作,使影片的意蕴更深,气势更大,更加明显地突破香港文化的樊篱而充满了对人之共性的崇敬与悲悯,《功夫》不仅在华人世界得到共鸣,在海外市场亦得到广泛欢迎,一经上映即打破中国华语电影的记录,内地、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多个地区的首映票房记录,名列日本、韩国当周票房排行榜冠军和北美排行榜第五名。次年举行的第二十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功夫》获得史无前例的十六项提名,周星驰自己虽然在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的角逐中落选,却成功地使《功夫》拿到了年度最佳电影这个最重要的奖项。就连当时获得最佳导演的尔冬升都说本以为最佳导演是周星驰得。无奈评审制度不同,星爷与此奖项失之交臂。
2008年《长江七号》
2008年1月30日上映的《长江七号》,是周星驰继2004年《功夫》后,蛰伏三年的心血之作,影片由中影集团老总韩三平和周星驰出任总制片人。除此之外,周星驰还担任影片的出品人、监制、编剧、导演及主演。这部电影构思灵感来源于神舟载人飞船,有科幻、喜剧和温情三个部分。从20年前的首部作品到如今的《长江7号》,香港电影圈人气最旺的“异类”周星驰,凭借一己之力,将原本只是星星之火难登大雅之堂的香港“无厘头”电影升华为一种文化现象。如今,周星驰以温情父爱和笑声回归,用笑中有泪的《长江7号》再次阐明了自己的电影精神—简单、欢笑、感动。长江七号剧照(11张)若论华语影坛全心全意将一生奉献给大银幕的电影人,周星驰一定可以算是其中一位,他除了拍电影之外,似乎都没有别的乐趣与爱好,日常生活中少言寡语,动辄因为工作上的固执或严苛与合作伙伴反目成仇,一段段恋情也均以失败告终。但是,作为一个优秀的电影人,还有什么能比带给观众成功的作品更重要呢?也许他今后的作品很难再有突破,也许他渐渐老去不复当日辉煌,但是这世上已经有无数人享受过他的光彩,有无数的人会在泛黄的岁月里一遍又一遍回忆当年的穿梭机,当年的至尊宝,当年的旺财,当年的小强,当年的大笑暴笑捧腹狂笑会心微笑,有感动,有梦想。有周星驰的时光就是有欢笑的时光。
2010年“星星奇遇139”的建立
2009年1月11日星爷在广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建立在大陆的唯一个人官方网站“星星奇遇139”。星爷通过“星星奇遇139”发布自己的影视的最新消息与个人生活分享,并建立粉丝圈、电影圈、运动圈、玩乐圈、世界圈提供的影迷分享自己的想法。
2011周星驰
正在筹拍《太极》,预计2011年下半年可以上映。
艺人评价
苑琼丹评价周星驰:“周星驰拍电影是一个天才,我即使演出多年,也时常跟不上他的步伐,演戏的把握点要很准确。” 刘镇伟:“有人说他独裁,我觉得还不至于。作为导演,包括我在内,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控制欲,这是一种主观性,事实上不光是导演,演员也应该有。可能他会问合作的导演为什么让他那样演?他问只是要让你说出他表演的思路,这是很聪明的演员,如果导演觉得这样的演员很麻烦的话,那就要仔细想想到底是谁错了。当然,可能双方都需要检讨,沟通的方式可能需要改变。 ” 张家辉说:“就工作而言,周星驰的确有些独裁,但我觉得周星驰就是一个天才,拍喜剧也需要这样的独裁,尤其是像周星驰的那些电影,就需要他这样做。毕竟他有那个天分,而且他的能力也足以驾驭这部电影,所以他的意见处于强势地位也是自然的,如果我来做导演,拍这样一部喜剧,我也会像他一样的。” 黄秋生评论历年香港电影最佳男主角时就这样说:“这问题要看什么角度,讲香港精神就是成龙,而讲创意,就是周星驰。” 吴镇宇:外国的喜剧演员,金凯瑞什么的,真的比不上周星驰。周星驰的演出比金凯瑞更好笑,因为起码他有很多比较内在的东西,或者是节奏。周星驰演习的节奏很厉害,很准确。
编辑本段风格
影片按照风格来说主要是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而他影片的票房成绩在这四个阶段中也有着明显的差别。
探索时期
这主要是周星驰从1988年《霹雳先锋》的出道到1990年的《赌圣》出现之前的阶段吧,尽管周星驰此前已经参加了演员训练班随后参演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他在本剧中还要求导演“可不可以用手挡一下,让梅超风在第二掌再把我打死”)和主持节目大众娱乐节目《430穿梭机》也因此得到李修贤的赏识而进入电影圈,但在最初的两三年之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而只是参演一些 小人物的角色,即使是主角,也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反响。这时期周星驰参演或者主演了13部电影,其中票房最好的是1990年5月24日开始上映的《咖哩辣椒》,取得1578万港元的票房,而实质上,本片也已经有不少的喜剧成分。
无厘头时期
“无厘头”来自于粤语方言,指的是一个人说话或者做事都令人难以理解、无中心,但并非没有道理。无厘头这种文化刚好切合了以旁观者的角度感受八九十年代之交的政治风云后的港人心态(港人一般称这段时间为“后八九时代”或“前九七时代”),加上回归前夕的身份焦虑,从八十年代后期发展而来的喜剧电影的世俗化在本阶段也流露出“对一度寄以希望的权力中心不(敢)再相信,半犬儒半逃避,不知不觉遁入无聊之门”的心态,于是,周星驰式的无厘头影片深受欢迎,周星驰的影片也开始爬上了年度票房冠军亚军的位置,自这部因为王晶导演的《赌神》大受欢迎而诚意搞笑的《赌圣》开始。1990年8月上映的《赌圣》以4133万港元的成绩成为年度冠军,12月上映的《赌侠》则以4034万港元的成绩排名第二,而九月上映的《无敌幸运星》也以1880万港元的成绩排名年度第十名。随后的1991到1993年连续三年之间也依然是周星驰的影片取得冠军,而且1992年的年度票房前五名全部都是由他主演,即《审死官》、《家有喜事》、《鹿鼎记》、《武状元苏乞儿》和《鹿鼎记2神龙教》。
转型期
1994年到1999年可以说是周星驰的转型阶段,其票房也只有一部《喜剧之王》在1999年时成为年度冠军。这时期的周星驰已经不仅仅是满足于之前的那种无厘头式的创作,而试图在影片中融入更多的正剧甚至悲剧的成分,而使得其影片显得更加的多元化,不过可能观众更加熟悉的还是他的无厘头形象,而对于他的悲剧或正剧的演出有些陌生感,更何况,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香港电影的颓势日益明显,《喜剧之王》虽然取得票房冠军但是成绩不足3000万港元。不过,这时期的周星驰已经担任起导演的工作,使得个人的喜剧才华与创作才华更好的结合(这也为新世纪周星驰独立导演而票房与口碑一再创新高而打好了基础),如他参与编导的《国产凌凌漆》,他无论是表演还是风格手法都比较的克制,并融入一些黑色幽默的元素,而一反当年的“尽皆过火,尽皆癫狂”的风格。而他主演的《大话西游》、《喜剧之王》等尽管不能再现当年票房上的辉煌,却留下相当不俗的口碑。
Ⅳ 好的导演可以成就一部影片吗
在我们所看过的电影中,能够给我们留下经典印象的影片,背后都有一个好的导演。如果没有导演的辛勤付出,我想也就没有这部影片的成功,也就不可能成为大家心目中的经典。
在我个人心目中,周星驰导演的《功夫》,以及吴京导演的《战狼2》,都属于这样的情况。一个好的导演,成就了一部经典的影片。
所以好的导演,完全可以成就一部影片,他们就如同千里马与伯乐一样。
Ⅳ 周星驰导演巅峰处女座《功夫》,那些场景很有民国气息,都是实拍
《功夫》场景拍摄地:上海隆昌公寓。
隆昌公寓位于上海杨浦区隆昌路平凉路,为英国人所设计,前为巡捕房,至今将近一百年历史。现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建筑。也是周星驰电影《功夫》场景的拍摄地.
站在隆昌路上,你只能看到一排最普通的老式公房,破旧的绿墙面,凌乱的空调挂机。唯一的进出大门是挂有“隆昌路362弄”门牌的小弄堂,五层的楼房团团围住大院,院子极其宽敞。每层楼房有一条长长的公用楼道相连通,如一条椭圆形跑道,楼道后便是大小不等如鸟笼般的房间。立足院子向上仰望,形同坐井观天的青蛙。这座仿佛古罗马斗兽场似的四合院建筑,便是隆昌公寓。
隆昌公寓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早是公共租界巡捕房的一部分。解放后,巡捕房南侧成为杨浦区公安分局办公场所,隆昌公寓则成为职工的宿舍,后来便有越来越多的普通居民住进去。当年为了关押犯人而设的铁窗,在今天依旧有迹可寻。当年所造超阔气的双排2米多宽的楼梯,依旧如车道般左右两面昂然矗立。
当年所造超阔气的双排2米多宽的楼梯当年所造超阔气的双排2米多宽的楼梯
隆昌公寓每层每户外面的走道是极为宽敞的,如同学校和军营式建筑,四人并行绰绰有余。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居民的迁入,十几个平米住一户人,放上一桌一床一个五斗橱就已经难有活动的余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