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导演行业门槛这么好进吗
郭敬明拍了《小时代》,其中执行导演名叫高炳权,是一名来自台湾地区的导演,在加入小时代剧组前,已经在台湾地区拍过一些短片和电视剧。
吴京拍了《战狼》,其中都动作导演名叫李忠志,是香港地区知名的特技导演,曾在80-90年代担任成龙多部电影的动作指导。2008年,他与吴京一起导演了电影《狼牙》,而其中李忠志是第一导演,吴京只是第二导演。
徐峥拍了《泰囧》,其中的第一副导叫陈硕,80年代末开始就承担起就开始在一些影片中跑龙套。90年代起就在一些港片中担任副导演,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方世玉》系列。此外,他还是多部电影的动作指导。
陈思诚的《唐探》系列中,动作导演伍刚也是一名资深动作指导,执行导演裘仲维是中戏导演系的毕业生,也有过独立执导电影的经历。
大鹏的第一部影片《煎饼侠》中执行导演有两位,一位是之前提到的陈硕;另一名是罗惠德,同样来自香港地区,曾在90年代和00年代独立执导过多部影片,拍摄经验丰富。
目前我在网上还没有搜到《你好,李焕英》的完整职员名单,但是我猜大致情况估计跟上面几部影片也差不了多少。贾玲虽然是名义上的导演,从大局上来说也为电影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在拍摄和制作过程中绝大多数与专业相关的事务应该都是由执行导演或者副导演来完成的。
讲到底,并不是导演的门槛降低了,毕竟导演是专业度非常高的职业,需要大量时间的技术和经验积累。绝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没有特别好的天赋,基本上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就迅速成为一名出色导演。
那么为什么有这些知名的演员转行成为导演呢?一方面,这是为了给他们自己的新片制造话题;另一方面,因为这些演员自身的名气和影响力,他们有能力为自己的影片获得足够的启动资金,而这种“钞”能力是那些科班导演系出身的年轻导演所没有办法获得的。
这个不好说,大家都认识赵本山,人家干什么都行,著名导演、著名演员、二人转鼻祖,这些荣誉眨眼吧!普通人肯定不行,你只要出名了干什么都行,赵本山没有学过导演吧!不是照样做的风生云起吗?为什么,他身后有团队,别人替他做,挂上他的名字就行,大家应该明白了吧!
什么行业的门槛都不好进,关键还要看你的造化,就像咱们的北大和清华,不是那么随随便便就能进的吧,你奥运会得个冠军,直接送进去深造,很多时候还是靠自己的实力,大家说对吗?
现在王宝强就是导演,因为他的戏演火了,目前绝对是著名演员,大家说这种人做什么不行,做导演根本不用他出手,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最后写上他的名字就行,大家真以为是他们导演的吗?估计和他们关系不大,很多时候也只是去看看。
大家都知道朱之文,就是模仿别人两首歌,居然堂而皇之的坐在央视做评委,很多时候我特别感慨,谁给你的勇气,一个不识五线谱的人怎么可以做评委呢?他就能行,这是什么原因大家应该明白吧!出名了做什么都行。
真正的导演都是科班出身,人家专门经过培训,咱们很多所谓的著名导演,其实什么都不是,大部分都靠别人,也就是说最后写上他们的名字。
越是门槛低的,竞争越大 。这一点,在任何行业都适用。
这个 社会 总是充斥着成功学的故事,每天上演的都是逆袭的故事。
贾玲的导演处女作《你好,李焕英》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可贾玲在取得成绩以前,用心沉淀了19年呐!
19年,你想想这是什么概念,就是在一个行业里面19年,没有换行业。
哪怕是工资低的生活上都要靠姐姐的资助了,她还在坚持。
回想一下我们身边的人,有几个人能在同一个行业里面坚持19年。
有一句话说得好:
不是因为成功了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成功。
这一点,在贾玲的身上得到了验证。因为坚持,所以获得了今天的成功。
导演圈像贾玲一样坚持到最后转型做导演的还有很多。
比如网络上热议的《发财日记》,是宋小宝的导演处女作,这个电影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陈思成和吴京也更不用说了,都是转型后很成功的导演。
演而优则导,还都导演出了一片天!
是利益驱使还是必然?
我的答案是必然的。
就像我们在自己的工作中一样,做会了一样,就想去尝试别的岗位,学习新的技能。
这个问题要根据中国的电影国情。现在中国的电影市场靠的是影响力,而不是导演的功底。贾玲和宋小宝的成功只是中国电影导演的一个缩影。未来中国电影的发展必定会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中国的电影主要还是靠故事性,而且观众的欣赏能力也是高低不同。就比如说最新的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星际穿越》,在上映初期也有好多观众觉得欣赏不了,但这仍然不能磨灭这部神级科幻电影的影响力。
现在的内地电影,只要有一个好的故事,加上基本上能叙述清楚的导演能力,后期强大的剪辑团队,再加上铺天盖地的宣传,基本上成功的几率就很大。
所以对于内地电影的怪像,也反应出中国电影正在向着多元化的发展,一个好的故事加上一个好的团队,在保证电影品质的同时,讲好故事,那么这个电影的成功也是在预料之中的事。
只要你有梦,你就是导演…至于导演理论,即使你80岁了你一样可以学习
有钱任性,啥都能干
当你给别人打工时,老板赚100,你赚10块,决定是老板的,你最多给个建议还不一定被采纳。 当你羽翼丰满,资源丰富,可以一展抱负时,你还会想去给别人打工,依照别人的想法,只赚那10块么,答案不言而喻,一定是NO。
当然好进,就好比足球运动,很多运动员退役之后,都可以迅速成为当一名教练,轻车熟路,运筹帷幄。再好比作家,任何一个有点教育基础的人,只要敢想敢做,都可以下笔千言。但是有一点,教练和作家包括导演等行业,虽然是只要有过这个行业的接触就能做来,但想要做好,并非一朝一夕信手拈来。
我觉得中国电影市场正在进入一个长江后开推前浪的过程,演员和导演将不再是决定票房的主要因素,大众对于电影的需求不再是曾经的饥饿需求,而是越来越追求深层次的东西。所以我觉得,未来的电影市场剧本更加举足轻重,不管是新导演还是老导演,谁能掌握更好剧本资源,谁就会是将来电影票房的大赢家。
应该说导演容易做,行业门槛不容易进。
因为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拍摄视频这么容易,只要有心,拍出一些过得去的作品就可以自称导演了。早期的一些自导自演的演员也有从拍小品,网络短片开始的,慢慢脸熟了被大众认可了也就成名了。一开始不出名但有才华的也有凭借一部纪录片成名的。所以说随便做个导演不难,难的是做个好导演。
导演也就是影视 娱乐 业,行业门槛不好进。因为一部好的影视作品的完成到发行和流通涉及到很多专业技能,基本上需要一个团队完成,如摄影、配音、特效、音乐、公关、推广等等。做这个行业需要很好的人脉和资源。一些小明星和名人之所以能尝试做导演,就是因为在这个圈子里有人脉和资源,导演并完成一部作品也就不难。普通人没有这方面人脉和资源的话,很难在这个行业里混得好。
首先要明确一点的是: 对于电影的评价是一种相当主观的事情,除了电影制作上的硬伤之外,电影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观看者本身的主观感受,客观情况下,我们只能以火热程度、票房等数据来对一部电影进行大众化的评价。
有人说过, 一部好的电影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讲好一个故事 。
但是,很多导演都没办法讲好一个故事,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1. 导演将电影看作一种艺术 。一些导演将电影看作艺术,习惯于将自己理解的故事内涵用自认为高超的手法告诉观众,这并不是一种好的讲故事的方法,也许制作出来的电影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很不错,但是对于观众来说,却并不是一部“好”电影。
还有一点,在于导演这个圈子,在圈子里面待得时间长了,或许会给电影添加太多的额外因素,制作出来的成品和观众的视角完全不一样。
2. 电影制作者将自己的地位凌驾于观众之上 。在一些电影制作者的眼中,观众的作用就是贡献票房,随便鼓动或者引导一下就会乖乖听话,形似某种不管怎么割都能重新长出来的植物,在这样的立场上,电影制作者制作出来的影像缺乏诚意,讲出来的故事是什么水准可想而知。
3. 编剧地位的低下。 在一部电影里,剧本是一部电影质量的根本,然而在国内的环境下,编剧的地位远远低于导演或者制片甚至演员,剧本谁都可以改,想怎么改就怎么改,造成的结果便是一个原本情节流畅的剧本变得支离破碎。
4. 外部因素的干扰 。资方可以决定演员和剧本,政策可以影响电影的表达方法和剪辑,当前的电影市场,国际因素等等,外部的干扰因素很多,如果导演的影响力不够大,一部电影被影响的部分就会过多。
5. 观众 。这一点倒不是导演没办法讲好一个故事的原因,单独来说,大部分观众的观影品味决定了一部电影是不是“好”电影,如果观众持续为“烂”电影贡献票房,让其可以获得利益,那么就永远会有导演去拍“烂”电影。
以上是我暂时想到的部分原因,当然,其它原因也有。于是,如果一个导演能够尽可能地将这些因素摈弃,单单去尽最大努力讲好一个故事,那么很大概率会生产出来一部“好”电影。
所以,不管是贾玲还是吴京等人,都是跳出了原本电影的一些禁锢,讲好了一个故事,如果哪一天他们完成了从演员到导演的转变,也许就没办法讲好一个故事了。
Ⅱ 苏有朋是一个导演了,大家觉得苏有朋的作品左耳好看吗
苏有朋现在不仅是一个演员,他也是一个导演,我们发现苏有朋导演了电影作品左耳,那么大家觉得电影左耳好看吗?今天就让我们来讨论一下。
Ⅲ 电影《28岁未成年》,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8岁未成年》这个名字就很有意思的,个人成长一直是影视作品的热点,《28岁未成年》是其中最特别的一部。演绎出28岁的凉夏自由切换于现在与十年前,彼此帮助、成全,直至自我成长。剧中霍建华的演技很好,很自然。
从这个角度来说,猫粮是个不错的尝试。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生命里,一段不太普通的心理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