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上海出生的50、60年代电影演员你能记得哪几位
在上海出生的五十、六十年代电影演员我还能记得的有:王丹凤、金迪、秦怡、秦文、刘尚娴等等,今天就给大家聊一聊关于50.60年代电影演员,你还记得哪几位呢?多少人的经典回忆!
秦 文(1928-2008)、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高邮,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毕业,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代表电影《上海姑娘》、《千万不要忘记》、《为了和平》、《飞越天险》、《母亲》。秦 怡1922年1月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高邮,著名电影表示艺术家。代表电影《铁道游击队》、《青春之歌》、《女篮5号》、《雷雨》、《苦恼人的笑》、《那些女人》
⑵ 王丹凤:16岁始从影40载,夫妻恩爱65年,晚年仍是绝代美人
她,天生美丽,聪慧过人,16岁开始演戏;她,是新中国首次推出的"二十二大影星"之一,被誉为"小周璇";
她,从影40余年,奉献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使得她演绎的50多个银幕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曾让电影之花绽放并且多姿多彩!
她,一生只为一人,拥有令人羡慕的,完美的,长久的爱情;她的一生都是美的,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她就是王丹凤。
上世纪的夜上海,灯火璀璨,歌舞升平;在1924年8月23日那天,王丹凤出生了,正是在这个繁华的都市,王凤丹从此开启了一段传奇的影视生涯。
王凤丹原名王玉凤,她的父亲是个经营旅店的商人,又因为父母亲爱看地方戏,每次去戏园听戏,去剧场看戏,父母亲总是喜欢把她带在身边。就这样久而久之, 她也喜欢上了戏剧表演,年少的她,在心中就播下了崇尚艺术的种子。
在她17岁那年,在邻居的带领下,她有机会去她所喜爱的电影公司参观学习,加上天生丽质,对表演艺术的天赋与热爱,一位导演看中了她,在征得家长同意后, 她与电影公司签约并改名为"王丹凤",意思是"丹凤朝阳" ,这个名字也很符合她的气质。
随后她出演了人生中第一部影片,在剧中把自身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大获成功。从此,她开启了一段传奇的演艺生涯!
得到重用的王丹凤之后尽情发挥着自己的表演天赋,她尽心尽力,把人物形象演绎到完美。
在《新渔光曲》,这是翻拍自王人美的经典之作,想超越前作难度很大,而王丹凤出演的是一位受尽剥削,却又贫穷善良,天真美丽的渔家姑娘,前有王人美珠玉做对比,但观众依然被王丹凤的表演所征服。
接着,她又出演了剧情片《教师万岁》,在剧中她扮演历尽千难万险却始终坚持办学的平民女教师,收获一致好评。
同年,在《红楼梦》中扮演金陵十二钗之一的薛宝钗成就经典。其后,她在剧情片《民族的火花》中,一改过去那种柔弱且不幸女性形象,扮演了一位在思想上独立进步,性格刚烈的爱国女教师, 情感 投入,惟妙惟肖。
《河边青青草》、《瑶池鸳鸯》、《家》、《春满人间》、《女理发师》、《桃花扇》等等优秀的作品接连上映,她的演绎好评不断,她不辞辛劳,兢兢业业,一部接一部。无论是柔弱不幸的女性形象,还是性格刚烈的进步女青年形象。
她都演绎得精彩绝伦,深入人心。 所以她在这些年间,得到了许多的成就,但她一心只为工作,与当时大部分女星不一样,在她的身上我们并没有看到她的花边新闻与炒作相关的内容,如此品格与敬业的她,更得到了媒体的尊重和影迷的喜爱与支持。
银幕上,她塑造了多个截然不同的形象; 银幕下,她有一段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动人爱情,与丈夫相亲相爱65载,无论顺境逆境,彼此相信相依,不离不弃。
王丹凤的丈夫柳和清也是出身电影世家,他们可以说是门当户对。柳和清的父亲和叔父在上世纪的上海经营着一家公司,
他从小耳濡目染也接触到了些影视方面的专业知识,后来他的父亲自主创业,独自创办了另一家公司,柳和清在完成学业后,也就顺便帮助父亲在公司打理业务,正是在这期间,他与王丹凤认识了。 从此,他们开启了一段令人羡慕的爱情故事。
1951年元旦的那一天,王丹凤与柳和清成婚。在晚年王丹凤的采访我们可以得知,王丹凤是看上了柳和清优秀的一面。门当户对,郎才女貌,他们的爱情也就顺理成章了。
王丹凤曾说:"我先生他很好的,常常到我家里来,所以别的人我不大喜欢。""我妈妈也不喜欢让我东跑西跑的,妈妈觉得这个人挺好的,挺老实的,所以我没有交过其他朋友,就交了他一个朋友。"
从王丹凤的只言片语中,我们就可以得到他们那时的爱情的纯粹与忠贞,柳和清经受住了多年王丹凤对他的考验,王妈妈也对这个女婿非常满意。 从此,一段长达65年的不离不弃,使他们的爱情终成传奇!
几十载的从影生涯,王丹凤终究还是要与它分离。上世纪80年代初,王丹凤才正式息影。她舍不得离开电影,因为那是她之所爱,与所爱之人拍所爱之作,那是一个完美的谢幕, 《玉色蝴蝶》就是她的息影之作,不过这是王丹凤与柳和清合作完成的,她也就没有遗憾了。
息影之后的王丹凤,并没有像年轻时的轰轰烈烈,但也在影视界做着属于自己的贡献。 她在中国影协担任理事,为中国影视事业继续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对外,王丹凤与丈夫柳和清还被应邀到华盛顿参加美国总统里根的就职典礼,并且在与国外和国内的影视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第十四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颁奖上,王丹凤荣获金凤凰终身成就奖,这就是对她奉献的一生,并在艺术方面上最好的肯定!
你天生丽质,你的美高高在上,不容置疑!更不容置疑的是你的敬业,你的爱情;你的青春无比璀璨,耀眼夺目,你的作品、艺品、人品都令人钦佩。你从影四十载,拍摄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对艺术无比虔诚、敬畏;人品也为人所称道,温婉端庄、与世无争 。
一生靠作品说话,为人诚恳纯真,始终对家庭与国家忠诚无私地付出,为事业挥洒汗水与热泪。你的爱情,长久回味,忠贞无畏,与丈夫不离不弃,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成就一段佳话。 你的作品落幕,但你的敬业,你的坚守,你的奉献,你的传奇永不落幕!
⑶ 艺海拾珠:王丹凤力邀冯喆合演《桃花扇》,给后世留下不朽名篇
1962年,王丹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评选的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活动中,凭借与韩非、顾也鲁合作的电影《女理发师》中的华家芳,获得选票数位居王晓棠的《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金环和银环、吴文华的《南海潮》中的阿彩之后的第三名。尽管由于受到当时政治气候的严重影响,特别是当时文艺界正在开展批判“名利思想”的冲击,以及在文艺界领导层初露锋芒的江青极力阻挠,最终没有举行公开的颁奖仪式,但这并不妨碍王丹凤成为影迷心中的最爱。此后不久,王丹凤与影星冯喆又拍摄出演了古装片《桃花扇》,更是给后世留下了不朽名篇。
电影《桃花扇》在酝酿拍摄之初,就受到了江青等人的极力反对,几乎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在《桃花扇》剧本送审的时候,江青说:“这又是一出典型的才子佳人旧戏,你们应该要学习上海文艺、电影界的大写十三年,多拍现实题材。”剧本送审便受到阻挠,换一般人也就偃旗息鼓、知难而退了。偏偏《桃花扇》的编剧梅阡和导演孙敏不信这个邪,一心想把这部 历史 名剧搬上银幕。在两人的多次据理力争之下,剧本最终有惊无险地通过了审查。
为了确保把电影《桃花扇》拍摄成为一部经典影片,梅阡和孙敏选择远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选择在偏安一隅的西安电影制片厂筹备拍摄。事实证明两位艺术家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当时赵丹主演的《鲁迅传》、《李白与杜甫》,白杨主演的《秋瑾》,张瑞芳主演的《七月流火》以及曹禺名剧《万家灯火》等正在筹拍的重点影片,都由于剧情不符合“大写十三年”范围之内和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拍摄,都无一例外地被叫停和封禁。而一辈子都想完成拍摄《鲁迅传》梦想的影星赵丹,则一直到死都没有实现夙愿。
电影《桃花扇》筹拍之初,梅阡和孙敏就确定了王丹凤作为李香君的饰演者。王丹凤在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到西安电影制片厂,与剧组回合。未及休息,王丹凤便迫不及待地向梅阡和孙敏询问由谁来扮演侯朝宗?随后,王丹凤坚持由两年前从上海电影制片厂贬往四川峨眉电影制片厂的昔日同事冯喆来饰演这一角色。随后,摄制组向峨眉电影制片厂发出了邀请。此时,刚刚在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外景地完成电影《金沙江畔》拍摄的冯喆,接到消息后赶到西安电影制片厂与剧组回合,并马上投入到了电影的拍摄工作。
电影《桃花扇》是落难中的冯喆的第一个古装人物角色,也是他在中国电影银幕上的绝唱。早在1948年时,冯喆与王丹凤便在影片《鸾凤怨》中有过愉快的合作。王丹凤对剧组推荐冯喆,是对落难中的冯喆的一种支持和慰藉。这也使得冯喆对王丹凤感激不尽,我们也应该感谢王丹凤。正是因为她的推荐,让我们在电影银幕上最后一次看到大师冯喆的经典表演。事实表明,电影《桃花扇》的选角是成功的。王丹凤与冯喆两人在影片中的扮相,恰似几百年前大明将亡时李香君与侯朝宗的再现。在编、导、演的通力合作下,影片《桃花扇》很顺利地提前杀青了。尽管由于篇幅和拍摄经费的限制,影片最终省略了侯朝宗在战乱中性格转变的关键过程,使影片显得有些突兀和略显粗糙。但冯喆不同凡响、扎实的表演功力,还是弥补了角色塑造中出现“断层”的缺陷。王丹凤在影片中也出神入化地刻画出了李香君鲜明而突出的人物形象,尽管堕落风尘,李香君却在民族大义的大是大非上显现出了其可贵的精神品质。当影片高潮“情碎桃花扇”一幕即将结束时,影片所表现出的主题也到了空前的升华。
电影《桃花扇》是新中国第一部“才子佳人”的古装故事影片,后来几十年间层出不穷的古装影视剧,都无法超越甚至与之相媲美,这也使得这部影片成为一个经典的不朽传奇。令人遗憾的是,影片还没有来得及公映,文革便开始了。仅仅一年之后,冯喆便惨死于批斗之中。而王丹凤也在一次次地抄家和批斗中,饱受着凌辱和不公正的对待。电影《桃花扇》没有给他们带来荣誉、鲜花和掌声,却让他们饱受磨难,这也是两个人最初参加影片拍摄时万万没有想到的。
⑷ 有没有关于《红楼梦》的电影
《红楼梦》作为一部经典巨著,中国电影自诞生以后,多次把它搬上了影幕:
《红楼梦》最早上银幕,始于我国电影业刚刚起步的二十年代。1924年秋,民新影片公司将梅兰芳演出的五出戏,拍摄剪辑成一部两本长的戏曲短片,其中就有《黛玉葬花》。此片是借了北京东四九条一所原属清朝贵族谟贝子的府第拍摄的,房主人的身份和建筑的格局、园林的布置,都与曹雪芹笔下描写的大观园的气派差不多,时代气息较接近。《黛玉葬花》放映的时间很短,就是梅兰芳本人也没有看到,生前曾一直引为遗憾。
1、1927年,电影《红楼梦》上海复旦影片公司,编导任彭年、俞伯岩,主演著名喜剧明星周空空和陆剑芬易半乔易荫峤文逸民。
1927年,上海复旦影片公司第一次较完整地将《红楼梦》的主要情节演绎成电影故事。任彭年编导。影片长达二十本,分上、下集,以刘姥姥一角贯穿始终,扮演刘姥姥的是著名喜剧明星周空空。为了招徕观众,影片公司竟别出心裁的让大观园中的人物一律穿上时装。林黛玉足蹬高跟鞋,辫扎白绸结,不伦不类,非今非古。故在当时及以后都曾受到严厉指斥,而影片主创人员却认为:《红楼梦》一书“始终并未示明年代”,穿时装是可以允许的。他们并特地在广告上申明:“本片是近代装,非老戏式之古装。”
2、1927年,电影《红楼梦》上海孔雀影片公司,编导程树仁,主演夏佩珍、殷明珠、严月娴、周晚成周空空。
1927年,上海孔雀影片公司也将《红楼梦》搬上了银幕,由程树仁编导,夏佩珍、殷明珠、严月娴主演。并针锋相对地刊出广告:“本片乃古装香艳巨片,非时装可比。”这两部影片都产生过一定影响,数年以后还分别复映过。
3、1936年,有声故事片《黛玉葬花》上海大华影业公司,主演李雪芳,高飞风、冯侠魂。
4、1939年,《王熙凤大闹宁国府》新华影业公司,导演岳枫,主演顾兰君、梅熹、白虹。
资料:电影背景资料、顾兰君个人介绍
5、1944年,电影《红楼梦》上海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导演卜万仓,演员:林黛玉:周璇;贾宝玉:袁美云;薛宝钗:王丹凤;王熙凤:白虹。
40年代电影《红楼梦》袁美云饰贾宝玉,周璇饰林黛玉,王丹凤饰薛宝钗影片以宝黛的爱情为主线,并没有全景性地展示《红楼梦》。1944年,上海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摄制出品的故事片《红楼梦》,称得上是解放前众多红楼影片中的佼佼者。
该片由大名鼎鼎的卜万仓执导,演员阵容尤为壮观,几乎集中了上海滩当时的所有大红星。这些明星以往拍的大多是时装片,
然而演起古装戏来却毫不逊色,将剧中人物演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特别是袁美云扮演的贾宝玉,堪称“玉树临风佳公子,面如脂粉一后生”,着实令人难忘!
花絮一:当时还有两位导演的太太加盟演出----卜万仓夫人郑玉如(扮晴雯)和李翰祥夫人张翠英(扮金钏)。
花絮二:影片里的插曲《葬花词》和《悲秋》由周璇演唱。这部《红楼梦》也是第一部东渡扶桑,被介绍到日本去的中国电影。
与此同时,周璇的歌也通过日本歌手李香兰,被广泛传播到东瀛,影响深远,甚至惠及到歌坛上的后来者邓丽君。
林黛玉:周璇
贾宝玉:袁美云
薛宝钗:王丹凤
王熙凤:白虹
林黛玉:周璇
周璇演林黛玉,是最理想的角色。她出身贫困,父母双亡,童年是在苦水里度过的;长大以后,自己又经历了爱情悲剧,所以常自称为“林黛玉第二”。她在饰演林黛玉时,浓妆淡抹,把自己打扮得雍容华贵,楚楚动人;但卸装后,却总是第一件阴丹士林布旗袍,不施脂粉,朴实无华。
贾宝玉:袁美云
1932年入天一影片公司,在有声纪录片《游艺大会》中演出京剧片段;同年因主演《小女伶》而崭露头角。1933年后在艺华影业公司主演《中国海的怒潮》、《逃亡》、《化身姑娘》等影片。1942年后在中联、华影等影片公司,主演《少奶奶的扇子》、《家》等影片,并在《红楼梦》中反串贾宝玉。1946年赴香港,先后在大中华、永华、良友等影片公司主演《欲望》、《国魂》、《蒙难夫人》等影片。 1948年因病息影,协助丈夫王引独立制片。
薛宝钗:玉丹凤
玉丹凤原名王玉凤,在上海爱国中学读书时,就非常喜欢观看周璇、袁美云等名星的影片。有一次,她为好奇心所驱使,跟人到合众影片公司去看拍电影,不料被导演朱石麟发现,从而踏进了电影界。她演《红楼梦》时,年仅17岁,与薛宝钗年纪相仿。她在影坛上已初露头角,至此更是红透了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