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作品 由四个不同的故事构成 的电影的名字是什么
电影《云上的日子》 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云上的日子
外文片名:Al di la della nuvole
更多中文片名
在云端上的情与欲
云端之外
更多外文片名
Al di là delle nuvole .....(Italy)
Beyond the Clouds
Jenseits der Wolken
Par-delà les nuages .....(France)
Par-dela les Nuages
影片类型:爱情 / 剧情
片长:112 min
国家/地区:法国 德国 意大利
对白语言:英语 法语 意大利语
色彩:彩色
混音:Dolby
级别:Finland:K-12 Sweden:11 Peru:14 Spain:13 Hong Kong:IIB UK:18 Chile:18 Argentina:16 Portugal:M/16
洗印格式:35 mm
胶片长度:3095 m 3102 m
演职员表
导演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Michelangelo Antonioni
维姆·文德斯 Wim Wenders 剧情介绍
故事一:费拿拉小镇的故事。
四处流浪的工程师施凡诺邂逅了女教师卡门,迷雾中充满无言的爱慕,而她拒绝了他的吻。三年后,两人再次偶遇,爱的激情重新燃起,然而施凡诺却选择了对肉欲的逃避。“从那以后,他一直深爱着那个他一直不曾拥有的女孩,许是因为愚不可及的傲慢,或是他所处的城市的沉默愚昧”……
故事二:海滨小城的故事。
海边漫步的导演遇到了一个美丽的女孩,她的眼神毁灭而迷乱。她杀死了自己的父亲,连刺12刀,被判三个月的刑期。“你使我想起了某个人。”“谁?”导演问。“我还不能确定。”然后他们做爱,然后他默默的离开。她微笑着,眼神毁灭而迷乱……
故事三:巴黎的故事。
不忠的丈夫周旋于妻子与情人之间,妻子离开了他,却带上了那些家具。寻租空房的她遇到了一个同样婚姻失败的男子。她离开了丈夫,他失去了妻子。两个内心痛楚的人彼此慰藉……
故事四:教堂的故事。
一个英俊的男孩爱上了一个姑娘,他跟着她,真挚的表达爱意。她却告诉他,“明天,我就要成为修女。”“如果我对你说我爱你会怎样?”“就像在光亮的房间点燃蜡烛。”冰冷的雨夜,他离开了教堂……
B. 有一个很好看的外国电影,忘了名字了
《电话亭》(1972,西班牙,35分钟,彩色)
导演: 安东尼奥·梅尔塞罗
国家/地区: 西班牙
类型: 短片 / 喜剧 / 恐怖
片长:35 min
对白语言: 西班牙语
本片是西班牙著名电视电影导演安东尼奥.梅塞罗1972年为西班牙电影三台拍摄的一部电视电影,安东尼奥.梅塞罗的作品大家可能很少能看到,因为他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西班牙本国的电视电影,从来没有在海外发行过。值得一提的还有本片的编剧除了梅塞罗之外,还有当时还是年青电影人的何塞.路易.加奇,当时刚从电影学院毕业的他作为副手与梅塞罗共同编导了本片而崭露头角,成为西班牙导演新星,后来他在1982年导演的作品《重新开始》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本片以超现实和象征主义的手法描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全片没有一句对白,完全依靠演员肢体语言表现电影,主角只是一个不知名的中年男子。电话亭 ----一个在任何城市都很常见的东西,却能够杀人不见血,你能相信吗?一个炎热的中午,地点是在巴塞罗那的一个普通的住宅小区里,操场上空无一人,太阳火辣辣得晒着地面。一辆电信工程车开了进来,下来四个人,抬下一个普通的单人电话亭,然后把它安装在操场的中央,工程车缓缓离开,过了一会,一个中年男子急匆匆走来,向单元楼走去,忽然看到了新装的电话亭,一丝微笑浮现在他脸上,于是走进电话亭,开始拨电话,这时候电话亭的门渐渐关闭。。。打了很久可能是没人接,于是他放下电话,正欲离开,推门,门却没开!他还没觉得意外,以为只是门锁的小问题,于是用手小心地摇着门柄,可还是没开,试了很久,他有点急了,环顾四周一个人也没有,大家都在休息,没办法,他只好坐下来等有人经过,试了很多办法,甚至想破门而出,可是那厚厚的钢化玻璃很坚固一点反应也没有。。。太阳透过玻璃直射到他的身上,亭子里面又闷又热,他已经满头大汗了。。。
下午两点,人终于多了起来,大家都围在这个电话亭周围,嘻笑着,交头接耳议论着,好像在笑一个人居然会被小小的电话亭给关了起来。里面的他已经热得不行了,他用力用手拍着玻璃,用手势比划着求大家谁能帮帮他,一个壮汉走过来,使劲用手拉着外面的门把手,可门依然纹丝不动,突然“咔嚓”一声,把手断了,壮汉摔了个四脚朝天,围观的人群哄堂大笑,可里面的他却有点绝望了。又来了一个骑摩托的年青人,他准备从远处骑摩托把门撞开,坐在里面的他惊恐地看着一辆摩托飞弛朝他冲来,本能地闭上了眼睛,轰的一声,门居然还是纹丝不动,倒是把年青人摔了下来(不能不佩服那玻璃的坚固啊),又引来一阵哄堂大笑。这时围观的人越聚越多,两个pol.ice拨开人群走进来,见此情景,他们拿来了一把电锯,打算从顶部锯开钢架,可是一阵刺耳尖锐的锯声过后,钢架上居然只有一点小印纹丝没反应!(够强!)这时里面的他已经困在里面快4个小时了,毒辣的阳光和闷热已经使他精疲力竭,汗流浃背了,他快彻底绝望了...下午5点,人渐渐散去,操场上又恢复了平静,里面的他望着玻璃外面的世界,眼神中透露着一丝绝望,而天空依旧还是那么蓝。。。下午6点,那辆工程车又开来了,他见有车来,似乎又看到了一丝希望,于是挣扎着爬起来敲打着玻璃比划着,车上下来那四个人,见此情景,一句话也不说,拧开固定在地上的镙丝,把他和电话亭一起抬到车上开走了,一路上他以为是去生产电话亭的原厂就可以救他出来了,可车子却驶向了城外,在郊区颠簸的山路上行进着,他的心也跟着惊恐起来,感觉路线不对了,这时,一辆一模一样的工程车从后面赶上来,并排行驶着,他突然惊见那对面的车上也装着一个一模一样的血红色电话亭,里面赫然也是一人,两眼如死人般绝望无光,汗流满面衣衫不整,和自己一样!他已经感到事情不妙了。。。这时车子终于开进了一个巨大的钢铁熔造厂,他环顾四周,赫然发现两边的地上摆满了一个个同样的电话亭,每个电话亭里面都关着一个和自己一样的人!有的奄奄一息,有的已经自杀而死,有的甚至已经成了一堆白骨!!!而那巨大的机械手正轰鸣着把一个个电话亭抛入熔炉!血红色的钢水从出口出缓缓流出!!。。。刹那间巨大的恐惧席卷他的全身,他知道自己已经永远不可能再出去了,他绝望地拼命敲打着玻璃,可是没人理睬他,工程车开远了,工厂的黑色大门渐渐关闭。。。
第二天中午,太阳依旧火辣,操场上依然空无一人,一辆工程车开来,下来四个人,在操场的中央又装上一个新的电话亭。太阳依旧照在血红的电话亭上,它矗立在那里,依然张开着血盆大嘴,等待着下一个牺牲品。。。。。
希望是这个~
C. 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
1942年,他与罗伯托·罗塞里尼(Roberto Rossellini)合作写出《飞行员的归来》(Un pilota ritorna)的剧本,也在Enrico Fulchignoni的电影《I e Foscari》之中担任助理导演。1943年,安东尼奥尼去法国协助马赛尔·卡尔内拍摄《夜来恶魔》(Les Visiteurs soir,又译为《夜间访客》或《夜间来客》)。安东尼奥尼在1940年代开始拍摄短片,《波河的人们》(Gente del Po)是说在波河贫穷渔夫的故事(安东尼奥尼自1943年到1947年在波河工作)。这些短片是新写实主义(Neorealism)的风格,有着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作半纪录片的研究。
然而,安东尼奥尼的第一部长片《爱情编年史》(Cronaca di un amore,又译为《爱情纪录》、《爱情故事》、《爱的故事》、《爱情纪事录》或《某种爱的记录》,1950年)借由描写中产阶级而逃脱了新写实主义。他继续创作一系列的影片:《失败者》(I Vinti,1953年),是叙说在不同国家(法国、意大利与英国)所发生的青少年犯罪系列故事;《不戴茶花的茶花女》(La Signora senza camelie,1953年)描述一个年轻的电影明星与她的堕落;以及《女朋友》(Le Amiche,1955年)叙述都灵的中产阶级妇女。《公路之王》(Il Grido,又译为《喊叫》、《流浪者》、《呐喊》,1957年 )重新回到工人阶级的故事,叙述一个工厂的工人和他的女儿。每一个故事都与社会异化(social alienation)相关。
1972年,在《无限春光在险峰》与《过客》之间,安东尼奥尼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邀请,在文革结束之后访问中国。他拍了纪录片《中国》(Chung Kuo - Cina),但是该片却被中国当局以“反华”与“反共”为理由严厉谴责。这部纪录片在中国的第一次放映是2004年11月25日在北京,由北京电影学院举办的一个纪念安东尼奥尼贡献的影展之中。
1980年,安东尼奥尼拍了《奥伯瓦尔德的秘密》(Il Mistero di Oberwald),这是一部在色彩电子处理上的实验:先用电视摄影机拍摄(使用625线、50图场的格式),再转成胶卷,跟一般直接用胶卷底片拍摄的手法不同。这也是首度用电视摄影机(video)拍摄一部长片,可说是数位电影的先锋。该片由时常与安东尼奥尼合作的女星莫妮卡·维蒂(Monica Vitti)主演,改编自尚·科克托(Jean Cocteau)的故事《双头鹰之死》(L'aigle à deux têtes)(尚·科克托于1948年拍过同名电影《双头鹰之死》)。
电影《一个女人的身份证明》(Identificazione di una donna,1982年 )在意大利拍摄,主题又再次处理三部曲系列的相同议题。
1985年,安东尼奥尼中风,让他半身瘫痪,无法言语。然而,他继续拍片,包括与文.温德斯(Wim Wenders)合拍的《云上的日子》(Al di là delle nuvole,又译为《在云端上的情与欲》,1995年),将他的四个短篇故事改编搬上银幕。文.温德斯担任候补导演,并负责拍摄四段影片中的桥段。这部影片在威尼斯影展中与《三轮车夫》(Cyclo)同时获得影评人费比西奖(FIPRESCI Prize)。
同年,他获得美国奥斯卡终身成就奖。颁给他的是杰克·尼科尔森。数月之后,小金人被夜贼偷走,后来又被偿还。在这之前,他曾因《春光乍现》入围奥斯卡最佳导演与最佳剧本奖。
安东尼奥尼最后一部电影,是在他90多岁时拍的,是一部电电视系列剧(anthology film)《爱神》(Eros,2004年)的其中一段〈欲〉(Il filo pericoloso delle cose)。本片制作的原始动机是向安东尼奥尼致敬,最终由三部短片构成;公开表明深受安东尼奥尼影响的导演王家卫和史蒂文·索德伯格各拍了一段,加上安东尼奥尼自己的注脚。这个短片集是由许多朦胧的构图与卡耶塔诺·维罗索(Caetano Veloso)所作曲并演唱的歌曲〈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所架构而成。
这部影片的美国DVD发行时包含了安东尼奥尼另一部在2004年拍的短片《米开朗基罗的凝视》(Lo Sguardo di Michelangelo)。
安东尼奥尼于2007年7月30日逝世于罗马,享年94岁,另一个伟大的电影导演英格玛·伯格曼也在同一天过世。安东尼奥尼的遗体目前放置在罗马市政府,直到2007年8月2日的丧礼。市政府也在灵堂设了大萤幕呈现安东尼奥尼黑白的连续画面,包括了影片的背景与后台。
电影历史学家弗吉尼亚·莱特·魏克斯曼(Virginia Wright Wexman)叙述安东尼奥尼对于世界的观点,是一种“后马克思主义(postreligious Marxism)与存在主义知识份子”的方式。[10] 安东尼奥尼在戛纳的一段致词说到关于《情事》(L'Avventura,1960年)。他说在这个理性与科学的现代世代,人类始终借由著“苛刻且死板的道德被认为且承担了懦弱与全然的怠惰”存活。他说电影能够洞悉矛盾-我们非常仔细的去审视那些道德看法,我们细心研究且分析他们直到筋疲力尽。我们有能力作,但我们没有能力去发现新的方式。[11]九年后他在一个访谈上也表示了相同的看法,他说,他蹭恨道德这个字:当人变得安于自然,当精神空间变成他真正的背景,这些字和看法(指道德)将会失去它们的意义,而且我们也不再需要使用它们。
因此,安东尼奥尼电影当中循环的主题之一,就是忍受倦怠(ennui)的主角们的生活除了声色之娱的满足或物质财富的追求之外,皆空虚且毫无目标。电影史家大卫·鲍得威尔(David Bordwell)写说,在安东尼奥尼的电影中,假期、派对、以及艺术的消遣追求,都无法掩饰主角目标与情感的缺乏。性行为是随意的诱惑,且主角不惜任何代价地追求财富。
安东尼奥尼的电影倾向于省略情节与对话,且大部分的时间都花费在徘徊特定的境景,例如在《过客》(Professione: reporter,1975年) 中十分钟的长镜头,或者在《欲海含羞花》(L'Eclisse,1962年)中莫妮卡·维蒂(Monica Vitti)好奇的瞪著电子看板,搭配着环境音与电路当啷声。弗吉尼亚·莱特·魏克斯曼(Virginia Wright Wexman)是如此解释他的风格的:
“...摄影机放置在中景远比特写多,频繁地缓慢移动,镜头容许借由著剪接以延长连续性。如此一来每个画面会更复杂,比一般较小环境被构筑的那种风格,能够乘载更多的资讯…在安东尼奥尼的作品中我们必须详细的了解他的画面,他迫使我们所有的注意力借由著持续的镜头,直到镜头被剪断...”
安东尼奥尼也被受瞩目,因其在他的电影风格中开发了色彩为重要的表现元素,特别在他的第一部彩色电影,《红色沙漠》(Il Deserto rosso,1964年)片中。
大卫·鲍得威尔(David Bordwell)认为安东尼奥尼的电影在艺术电影有巨大的影响力:“比起其他导演,他更能鼓励电影工作者去探索简约风格且开放结局的叙事方式”。
安东尼奥尼的简约风格与无目的的角色并不被所有的评论者所欣赏。英格玛·伯格曼曾说他欣赏一部分安东尼奥尼的电影因为影片中不带感情且有时带有朦胧的特质。然而当他想到《春光乍现》与《夜》时,他称安东尼奥尼其他的电影很无聊,并说他不了解为什么安东尼奥尼这么受尊敬。
D. 有一部外国电影,是写一些练舞蹈的人的故事,女主角叫卡门,谁能告诉我电影叫什么名字,谢谢。
卡门》Carmen
西班牙 1983
编剧:卡洛斯·绍拉、安东尼奥·加德斯
导演:卡洛斯·绍拉
主演:安东尼奥·加德斯、劳拉·德尔·索尔、
精彩瞬间:
影片在这个著名的爱与死的故事中,迷人地展示出自己民族弗拉明戈舞蹈夺目的激情与骄傲。男主演安东尼奥·加德斯是西班牙最著名的舞蹈大师,影片中可以欣赏到他卓绝的舞技表演,这些时刻构成了影片中迷人的时刻,令人百看不厌。
弗拉明戈舞剧导演安东尼奥要排练大型舞剧《卡门》,他自己是当然的导演和男主演,却很难找到合适的女主角。他和助手到舞蹈学院中寻找演员,一个迟到的女学生吸引了他的注意,她的舞跳的并不是最好,但有一种桀骜的气质和卡门的形象十分吻合,而且她恰好也叫卡门,安东尼奥决定试着把她塑造成一个最好的“卡门”。
安东尼奥在她身上倾注了所有的心血,不断让她和自己、和其他演员排练舞剧中的所有重要场面,让自己的好朋友倾力栽培她。卡门也十分配合,在一场激情迸发的舞蹈之后,两人理所当然地上了床。
后来,有几个陌生的男人来找卡门,安东尼奥了解到这是她以前的丈夫,如今刚刚出狱。安东尼奥希望自己和舞剧能够挽救卡门,让她脱离以前的生活。
但卡门就是卡门,尽管安东尼奥对她要求很严,时刻看着她的学习、排练,但她还是利用排练休息的间歇勾引上了舞剧中的另一个男演员。
安东尼奥面对卡门愤怒地近乎绝望,在劝说、威胁都无法阻止卡门离开他的时候,他拿起了用作道具的尖刀,捅向卡门的身体。
排练厅里人们都若无其事,仿佛一切都是发生在戏中,这部“戏梦人生”的电影落下帷幕。
梅里美的小说《卡门》即使不是最多搬上银幕的题材,也足以排在前几名。卡门的美丽不羁、刚烈自由的性格、追求爱情的执著、血与死的动人爱情永远是吸引众多电影人的热门。仅仅在80年代初就有好几部《卡门》先后问世,其中最著名的有戈达尔极度风格化甚至难以让人捉摸的《芳名卡门》,意大利罗西的《比才的卡门》,以及这部西班牙的《卡门》。这部影片问世后引起强烈反响,比才杰出的音乐,拉丁民族特有的奔放热烈的情绪、弗拉明戈舞强烈而爽朗的节奏,都令人深深迷恋这部影片。这是绍拉导演的弗拉明戈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前一部是《血色婚礼》,后一部是《魔恋》。这三部影片为绍拉在80年代赢得新的荣誉,被认为是西班牙电影新阶段的发展标志。
影片在叙事技巧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一个古老的《卡门》故事,一个是现代的卡门故事前者发生在一出舞剧的排练中,而后者发生在舞剧演员的现实生活中。两个几乎同样的故事在两个环境中交叉上演,时而平行、时而重合,令人迷惑的发展着。正如绝大部分双重嵌套式的影片一样,主人公在投入于另外一个现实的过程中逐渐模糊了自己的现实世界,最终陷入难以自拔的境地。
影片结尾是舞剧最后一幕的排练,两个现实在这里都走到最后命定的结局。在现实与舞剧捉摸不定地结合中,卡门倒在安东尼奥的脚下,当我们已经认定这是两个现实的最终结局时,最后一个镜头缓缓拉开,排练厅里一片和谐,仿佛刚刚只不过是一场逼真的排练而已,我们再一次迷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