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华语电影10亿票房俱乐部的6大男导演都有谁
1、捉妖记 23.17亿 导演:许诚毅
2、泰囧 12.67亿 导演:徐峥
3、西游降魔篇 12.46亿 导演:周星驰 郭子健
4、心花路放 11.69亿 导演:宁浩
5、煎饼侠 11.56亿 导演:大鹏
6、西游记之大闹天宫 10.46亿 导演:郑保瑞
㈡ 中国电影的导演发展
六代导演仅是针对大陆电影学院派的学术概念
第一代导演:默片时期的电影导演,大致活跃于上世纪初叶到20年代末。代表人物:郑正秋、张石川、但杜宇、任彭年、沈浮、史东山、邵醉翁、何非光、杨小仲等。
作为中国电影的奠基者,第一代导演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术和舞台戏曲中吸收了很多手法,联系着时代的要求,重视电影的社会教化作用。电影技巧方面,更像是舞台剧的延伸,导演们用传统的戏剧观念来处理电影,布景空间层次的设计仍然具有强烈的舞台痕迹。在表演上依旧留有舞台剧的表演痕迹,拍摄时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电影镜头的景别变化不大。早期电影在内容上难免浅陋芜杂,艺术上也较幼稚,具有实验性特征,但其拓荒作用功不可没。
第二代导演:主要活跃在三、四十年代,第一个黄金时代的创造者。代表人物:费穆、蔡楚生、孙瑜、袁牧之、郑君里、吴永刚、程步高、沈西苓、史东山、桑弧、汤晓丹等。
由他们开始,中国电影就思想内容而言,开始真正从单纯的娱乐——“玩耍”中解放出来,开始比较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从娱乐中发挥社会功能。在艺术上,这代导演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他们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开始逐渐掌握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尽管这代导演的“戏剧意识”还比较强烈,但他们已从对戏剧的摹仿从形式转向内涵,即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所长,只是在故事情节上强烈地追求戏剧悬念、戏剧冲突、戏剧程式。
第三代导演:建国后走上影坛的导演艺术家。代表人物:谢晋、谢铁骊、凌子风、崔嵬、成荫、水华、郭维、鲁韧、王炎等。
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第四代导演:60年代电影学院的毕业生。代表人物:谢飞、吴贻弓、吴天明、黄蜀芹、滕文骥、丁荫楠、郑洞天、颜学恕、张暖忻、胡柄榴等。
提出中国电影“丢掉戏剧的拐杖”,打破戏剧式结构,提倡纪实性,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和开放式结构,注重主题与人物的意义性和从生活中、从凡人小事中去开掘社会与人生的哲理。他们寻找历史底蕴,更多地表现对历史和现实、对民族文化与现代意识交叉契合点的捕捉。在反映现实的影片中可以看到历史与文化的延续性,看到历史与文化如何制约着、创造着影片中人物的行动。是真实化的纪实美学。
第五代导演:80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中国电影最辉煌的一代。代表人物: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霍建起、顾长卫、吴子牛、黄建新、李少红、冯小宁等。
作品特点是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十分强烈。经历10年浩劫的磨难,又处于改革开放的时代中。他们的思想敏锐,接触到人民大众,聆听最低层人民的声音,所以他们的影片有生命、有张力,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在选材、叙事、塑造人物、镜头语言、画面处理等方面,他们既遵从传统,又有所创新。
第六代导演:80年代中、后期进入电影学院,90年代后开始执导电影的一批年轻的导演。代表人物:贾樟柯、王全安、姜文、王小帅、张元、娄烨、陆川、张杨等。
他们极度追求影象本体,偏执于写实形态、关注草根人群,要么坚定的走在商业路线上,几乎难以象“第五代”那样整体构建电影精神的统一面貌,所以,他们是抗拒归纳的一代。典型特征是“叛逆与反思”。在影像风格上,他们强调真实的光线、色彩和声音,大量运用长镜头,形成纪实风格。他们注重以电影为媒介来考察当代都市普通/边缘人的生活状态,新一代青年在历史转型时期的迷茫、困惑和无所适从在他们的镜头下被真实地记录下来。
㈢ 有哪些有名的电影导演实力都如何
有很多。比如说郑正秋先生,被称为是中国电影之父,是中国电影的先驱者和奠基人。应云卫先生,电影艺术家。费穆先生,我国杰出的电影导演,电影艺术大师。吴永刚先生,著名电影艺术家。石挥先生,著名电影演员,导演。卜万苍,我国著名的电影导演。黎民伟先生,香港电影开拓者。朱石麟先生,程步高先生,著名导演。谢晋,著名电影导演等等。
㈣ 中国所有导演及其作品列表
中国所有导演及其作品列表 ??
你给350分的悬赏 我估计都没几个人去帮你整理。
你想累死人?
㈤ 华语电影导演前五名,有不同意见的吗
仅仅从奥斯卡与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情况来说,我觉得排名如下(普通国际A类电影节最高奖提名1分,评审团奖、最佳编剧、最佳导演与终身成就奖2分,最高奖4分;柏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得分是普通国际A类电影节的2倍;戛纳国际电影节得分是普通国际A类电影节的3倍;奥斯卡得分是普通国际A类电影节的4倍):
1、李安(70分):2次奥斯卡最佳导演+4次奥斯卡最高奖提名+2次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提名+2次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奖+2次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奖=16+16+6+16+16=70分;
2、张艺谋(57分):1次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3次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提名+1次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奖+1次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3次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提名+2次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奖+1次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2次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提名=6+9+8+4+6+16+4+4=57分;
3、侯孝贤(43分):1次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1次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7次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提名+1次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奖+1次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提名=6+6+21+8+2=43分;
4、贾樟柯(32分):1次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4次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提名+1次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奖+2次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提名+1次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6+12+8+4+2=32分;
5、陈凯歌(30分):1次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4次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提名+1次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提名+1次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1次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12+12+2+2+2=30分;
6、王小帅(27分):1次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2次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提名+1次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1次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2次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提名+1次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提名+1次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提名=6+6+4+4+4+2+1=27分;
7、蔡明亮(25分):3次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提名+2次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提名+1次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1次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奖=9+4+4+8+25分;
8、王家卫(21分):1次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4次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提名+1次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提名+1次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提名=6+12+2+1=21分;
9、王全安(20分):1次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奖+1次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2次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提名+1次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1次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8+4+4+2+2=20分;
10、姜文(15分):1次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1次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提名+1次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提名+2次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提名=6+3+2+4=15分。
除此之外,还有徐克、冯小刚、吴宇森、许鞍华与杨德昌等大导演,不过他们奥斯卡与国际A类电影节获奖情况不如上述导演。
㈥ 现在中国电影最著名的导演有哪几个
张艺谋
陈凯歌
冯小刚
冯小宁
姜文
吴子牛
谢晋
腾文骥
王小帅
贾樟柯
张元
田壮壮
黄建新
何平
李少红
娄烨
路学长
管虎
宁浩
㈦ 中国的第一代电影导演有哪些
中国电影始于1905年,由丰泰照相馆老板任景丰出资,刘仲伦摄影的京剧《定军山》。这部电影是对戏剧舞台上表演内容的忠实记录,摄影机摆放的位置也是在观众席,因此这部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一部戏剧纪录片。早期的中国电影与戏曲有着密切的关系,又受到当时被称为文明戏的话剧的影响,所以,这个时期的电影又叫做“影戏”。1913年,郑正秋与张石川合作拍摄了《难夫难妻》,进行独立的电影剧本创作,开始尝试摆脱戏曲舞台的框范,被夏衍誉为“给中国电影事业铺下了第一块奠基石”。他们也就成了中国的第一代电影人,中国的“第一代导演”。 第一代导演指默片时期的电影导演,大致活跃于上世纪初叶到20年代末。这一代导演约100人左右,代表人物有郑正秋、张石川、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等,其中尤以郑正秋、张石川的成就为大。他们作为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既缺乏经验,拍摄条件又非常简陋的情况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黑籍冤魂》、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部劳工片《劳工之爱情》、第一部体育片《二对一》、第一部系列电影《火烧红莲寺》(先后拍了十八集)。这些影片中的一部分是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一些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作为中国电影的奠基者,第一代导演从中国传统的叙事艺术和舞台戏曲中吸收了很多手法,联系着时代的要求,重视电影的社会教化作用。电影技巧方面,更像是舞台剧的延伸,导演们用传统的戏剧观念来处理电影,布景空间层次的设计仍然具有强烈的舞台痕迹。在表演上依旧留有舞台剧的表演痕迹,拍摄时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电影镜头的景别变化不大。早期电影在内容上难免浅陋芜杂,艺术上也较幼稚,具有实验性特征,但其拓荒作用功不可没。
㈧ 国内电影票房超5亿的导演都有谁
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商业大片时代,也同时立下了“亿元”标杆,此后,票房能否过亿曾长时间成为华语片大制作高票房的衡量标准,中国电影也因此诞生了“亿元俱乐部”这一专有词汇。而今,随着全国银幕数激增到近2万块,亿元时代早成过去,华语电影已迈入“5亿俱乐部”。
暨2012年贺岁档《人再囧途之泰囧》创下华语电影12.6亿元票房奇迹之后,2013年至2014年,已有13部华语电影票房超过5亿元,其中既有大导演冯小刚《私人定制》7.17亿、徐克《狄仁杰之神都龙王》5.99亿;亦有演员、作家等转型的新兴导演创下处女作票房奇迹,包括赵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7.18亿、邓超《分手大师》6.62亿,韩寒郭敬明电影分别冲破6亿、5亿大关。就连电视节目搬上大银幕的《爸爸去哪儿》,也拿到了6.94亿……
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选手共同组成了“5亿俱乐部”。其中既有姜文神片《让子弹飞》(2010),又有邓超“神片”《分手大师》(2014),乍看十分违和。不过我们不能忽略这一事实,2010年全国银幕总数只有6000多块,而2014年这一数字已经逼近2万块。因此,姜文的《一步之遥》才是对一众新人电影真正的正面“PK”,所以更令人期待。
而与好莱坞大片相比,1998年《泰坦尼克号》在中国内地创下的3.6亿票房奇迹看似早已被华语片逆袭,但不要忘了,以那时的银幕数和票价,《泰坦尼克号》的票房占当年全国总票房的1/3……华语电影要真正杀出重围还有待积累,毕竟人家拥有积累百年的完整电影工业。
国内电影票房超5亿的导演的电影清单
㈨ 你心中的华语电影摄影十佳分别是什么
《后来的我们》“看到李屏宾三个字,就知道摄影肯定棒”,的确,李屏宾对光影的塑造能力是不容置疑的,在《后来的我们》中,李屏宾也将他独特的拍摄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回忆过去的部分,李屏宾使用了大量饱和色以及反差对比来渲染氛围,表现了见清(井柏然饰)和小晓(周冬雨饰)初到北京的年轻气盛。而到了现实的部分,画面转而变成充满质感的黑白影像,这是他们被现实磨砺过后的成熟和沉淀。两种影像风格之间的过渡流畅而自然,尤其是在电影的最后,小晓读着见清爸爸(田壮壮饰)写给她的信,画面就在彩色和黑白之间来回切换,却完全不显突兀,再配上杜笃之的音乐和田壮壮的独白,这个片段让无数观众动容落泪。
《江湖儿女》以公路片的故事结构进行叙述,时间从2001年延续到现在,跨度非常大,每个阶段我们都能看到贾樟柯以往电影的影子。而为了呈现出每个年代不同的质感,贾樟柯特意使用了包括胶片在内的6种摄影器材,从最低像素的用起,逐渐过渡变化,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以及这17年间的物是人非。小旅馆里的重逢是《江湖儿女》中最重要的一场戏,通过摄影机的运动配合演员的走动,电影用了一个克制的长镜头拍出了巧巧(赵涛饰)和斌哥(廖凡饰)之间的情感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