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天堂 > 卡堡电影节

卡堡电影节

发布时间:2025-04-24 22:45:44

『壹』 华高莱斯丨文旅瞭望:影视旅游概述-“影视+旅游”的融合发展(中)

影视剧的拍摄取景地一般分为外景地与摄影棚,外景地包括自然、人文风光,需要剧组到现场实地取景;摄影棚则需要不断切换场景,在有限的场地创造无限的可能。这两种拍摄地衍生出影视 旅游 的两个类别——外景地 旅游 和非外景地 旅游 。

外景拍摄地是指除去固定影棚以外的所有取景地方,其中包括自然风光、人文风光、知名建筑群等,由此衍生出的影视 旅游 包括自然与人文景区、影视朝圣地、影视怀旧地、影视路线等类型。

除了官方认证的外景地之外,还包括两类错误外景地,即误传的影视拍摄地和故事发源地。这些地方之所以能吸引大量游客,主要原因是粉丝们将对景点场景的寄托投射到了现实中,他们会想象自己身处相应的影视场景中,参与故事线的推进。

《权力的 游戏 》是HBO在2011年出品的中世纪史诗奇幻题材电视剧,2015年在第67届艾美奖中破纪录斩获12项大奖,包揽了最佳剧情、导演、编剧、男配等大奖;2016年被选为美国电影学会年度十佳剧集;2018年,获得第70届艾美奖最佳剧集奖。这样一部拿奖到手软的电视剧在收视率上同样屡创新高,在世界上199个国家播出,在海内外有着忠实的拥护者,第八季大结局单集创下了近2000万的直播收视总人数,打破了HBO的收视纪录。

宏大的背景铺设及与之匹配的取景是《权力的 游戏 》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剧集的火爆带热了一众取景地,包括爱尔兰、冰岛、克罗地亚、马耳他、西班牙、摩洛哥等六个国家与地区。其中,作为主要取景地的爱尔兰更是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

2013年以来,爱尔兰 旅游 局利用《权力的 游戏 》拍摄地这个“身份”,摇身一变成为火爆的影视 旅游 目的地。当地政府在取景地还原了部分场景,并随处添加电影元素,让粉丝们时时身临其境。至2014年,电视剧的前四季为北爱尔兰带来了8200万英镑的直接经济利益,创造了900多个全职和5,700个兼职工作岗位。仅2016年就吸引了210万人次的海外游客。

对于粉桐旁丝们而言,在现实世界中发现剧情彩蛋,是很有快感的一件事

新西兰被HBO观众评选为世界第一电影 旅游 目的地,领先于《欲望都市》拍摄地纽约和《权力的 游戏 》拍摄地北爱尔兰。2003年接待了200多万的国际游客。2014年因电影产生的 旅游 收入为31.55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了700万美元。

新西兰影视 旅游 的成功始局拆橡于2001年的《指环王》(Lord of the rings)拍摄,《霍比特人三部曲》(the Hobbit Trilogy)为其巅峰之作,将国际注意力从电影中的目的地转移到本土 旅游 上,堪称影视 旅游 的范本。其中《霍比特人三部曲》对新西兰的影视 旅游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五分之一(18%)的度假游客因该电影而对新西兰感兴趣;94%的参观者了解该电影在新西兰拍摄;29%的游客体验过“霍比特人” 旅游 项目。

在所有影迷心中有一条共同的罗马游线----赫本与格雷戈里•派克在《罗马假日》中的冒险游线。当地的导游都知道,并且会告诉你,“她”曾在西班牙大台阶上吃过冰淇淋,曾在真理之口被派克吓了一跳,也曾在塞维鲁凯旋门前的长凳上睡着过。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看过《罗马假日》的影迷们疯狂追逐和打卡的地方。

《罗马假日》的游线是如此深入人心,曾被《纽约时报》报道过,也是意大利 旅游 的宣传亮点之一,还有无数网友自发踩点贡献的游记。这条浪漫的游线,在粉丝们(尤其是成双成对的情侣们)眼中已经超出了游览观光的范畴,甚至超出了经典致敬的范畴,带上了某种邂逅爱情的微妙情绪。

《勇敢的心》是由梅尔•吉布森执导的史诗型战争片,讲述苏格兰起义领袖威廉•华莱士与英格兰统治者斗争的故事。1996年,该片在第68届奥斯卡金像奖上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5项奖项。

《勇敢的心》主要拍摄地为爱尔兰,然而故事的发源地---暨 历史 事件的发生地苏格兰却因此而获益。1995年电影的发行为苏格兰 旅游御雀 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电影上映一年后的1996年,在苏格兰的斯特灵城堡举行的“勇敢的心会议”吸引了影片粉丝,参会人数从前一年的6.6万增加到16.7万,苏格兰华莱士纪念碑的游客访问量增加了300%,这一现象又被称为“勇敢的心效应”(Brave Heart effect)。

除影视外景地之外的其他影视 旅游 方式还包括: 主题乐园、影视拍摄基地、影视名人居所、电影节和首映式、展览与粉丝活动等。 这些目的地所展示的,往往是那些更加魔幻的电影场景,只能在一个经过专业打造的空间中,才能展示得更加充分。

1)主题乐园:迪士尼和环球影城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主题乐园是最早的影视 旅游 模式,它的核心在于, 在室内创造出了外景地永远无法想象的魔幻场景,能给粉丝们带来更加真实的沉浸式体验。

1955年加州迪士尼乐园的建成与开园,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非取景地的影视 旅游 目的地。加州迪士尼乐园与迪士尼加州冒险乐园、三家主题酒店和一个迪士尼小镇共同构成加州迪士尼乐园度假区。迪士尼乐园的搭建基于迪士尼公司的多部卡通影视作品,以数量众多的卡通IP、高品质的互动与沉浸式体验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游客与影迷前往。

好莱坞环球影城因其极佳的自然环境吸引了一批电影制作商聚集,逐渐形成规模。1912年起相继建立制片公司,到1928年已形成了以派拉蒙等八大影片公司为首的电影企业阵容。1963年开业好莱坞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因其庞大的影视产业基础和影视艺术吸引,被视为影视 旅游 的真正开端。

相比于迪士尼,环球影城的特色是更加“硬核”,经常聘请相应影视剧的开发团队来对 旅游 项目进行设计。比如邀请JK•罗琳为哈利波特片区提建议,结果罗琳提出在片区内只能卖黄油啤酒和可口可乐两种饮料。又如邀请《行尸走肉》的专业特效师来制作僵尸头套,专门用在鬼屋之中。

2)影视基地:华纳兄弟工作室之旅

影视作品的制作过程对普通大众充满吸引力,不少人渴望去片场“探班”,一窥其奥秘,由此产生了 以制片厂、影视基地等为目的地的影视 旅游

华纳兄弟电影公司(Warner Bros.)作为好莱坞三大影视公司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和电视 娱乐 制作公司之一。华纳兄弟电影工作室创建于1928年,是洛杉矶最繁忙的电影制片厂之一,其作品有《哈利波特》系列、漫威系列、《老友记》、《生活大爆炸》、《破产姐妹》等经典影视剧。

华纳兄弟工作室之旅已经持续了几十年,2012年位于伦敦的哈利波特影棚开放活动大获成功。在warner tour,游客们可以近距离接触好莱坞创始之初的剧组和摄影棚,探访热播节目的录制现场,参观服装、道具、工作室及博物馆,同时还可参观面积达110亩的外景地,保留了经典电影和电视节目的布景,如《卡萨布兰卡》,《蝙蝠侠》和《老友记》等。

Warner Tour为影迷揭开了影视制作的神秘面纱,体验亲临现场的激动时刻,经历探班大咖偶像的“奇遇”,满足了印证、寻梦等影视体验需求。

3)电影节:法国戛纳电影节

戛纳电影节是电影界人士的盛会——全球知名的新人导演、制片人、明星演员等,带着自己的作品参与其中,接受专业人士的品评;其最高奖项为金棕榈奖,还包括最佳导演、影帝、影后、编剧奖,最佳男/女演员奖,短片金棕榈奖等。

电影节期间,整个戛纳小镇都沉浸在节日氛围中,大街小巷墙面随处可见电影壁画和影视明星画像;节日期间针对非专业人士开放露天电影;非常知名的星光大道上有300多个明星按下的手印,吸引众多电影爱好者和游客慕名前来。

4)影视名人聚集地:好莱坞大道

大众 旅游 和大众媒体的发展,将20世纪带入了名人 旅游 的时代,名人崇拜成为20、21世纪的流行文化。 众多的影视明星聚集的好莱坞形成其特殊魅力,对“普通人”产生迷之吸引力。

好莱坞大道上云集了中国大剧院、好莱坞博物馆、杜比剧院等地标性建筑景点,向世人展示洛杉矶电影 娱乐 业的深厚传统。在中国大剧院和好莱坞星光大道可以看到众多明星的足迹,在好莱坞蜡像博物馆可以与偶像“亲密接触”,好莱坞由此成为洛杉矶的文化符号。

5)首映式

首映式作为影视作品上映前的曝光活动,聚集与作品相关的导演、原著作者、编剧、主演明星等一众班子,以红毯的仪式与大众和媒体互动来为作品进行宣传。

新片举办首映式,旨在传达包括上映时间、导演和演员等主创情况、影片卖点等信息。同一部电影往往会在多个国家分别举行首映式,主角和配角们都会出席。

在仪式结束后,会播放电影,这代表着参加首映式的少数人能在全球公映前看到电影。凭借“抢先看”和“见偶像”这两大卖点,大片首映式往往能吸引很多忠实粉丝,像明星一样走红毯入场也是吸睛亮点。

首映式带给参与者的是超出日常生活的体验,包括 休闲、文化、社交等范畴,加之知名媒体的宣传,首映式不失为影迷们的圆梦式。

6)粉丝活动:漫展

一些活动专为影视剧影迷和特定类型的影迷呈现,漫展就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形式。

世界各地,从美国、澳大利亚到印度、英国和东欧,都在举办各种各样的类似活动,通常会持续几天,粉丝们装扮为自己喜欢的角色参与大会,如悉尼动漫展。内容包括动漫及影视作品展示、动漫制作企业展示、动漫延伸产品、动漫培训学校及团体展示、动漫外包服务、国际动漫营销策划、动漫国际产权交易、动漫技术交流与合作等。

日本会举办许多动漫相关的活动,粉丝们一有机会就盛装打扮。可以在活动中接触到知名漫画家和团体,和同道中人们共享为他们而创设的盛会。除此之外,还有为最新动画情报的发布,动画作品周边商品的展示以及一些动画相关的商业活动,如版权交易、营销策划等。

知名影视剧集也会在世界各地进行巡回展,如《权力的 游戏 》,在巴塞罗那、巴黎、北爱尔兰等多地,联合当地 旅游 局进行了可供粉丝交互体验的巡回展,助推了当地 旅游 业的小高潮。

『贰』 求历届戛纳电影节完全获奖名单

戛纳电影节获奖名单有金棕榈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演员奖和最佳女演员奖


1、金棕榈奖获奖名单:

2018年(第71届):《小偷家族》是枝裕和

2017年(第70届):《自由广场》鲁本·奥斯特伦德

2016年(第69届):《我是布莱克》肯·洛奇

2015年(第68届):《流浪的迪潘》雅克·欧迪亚

2014年(第67届):《冬眠》努里·比格·锡兰

2013年(第66届):《阿黛尔的生活》阿布戴·柯西胥

2012年(第65届):《爱》迈克尔·哈内克

2011年(第64届):《生命之树》泰伦斯·马力克

2010年(第63届):《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

2009年(第62届):《白丝带》迈克尔·哈内克 [6]

2008年(第61届):《课室风云》劳伦·冈泰

2007年(第60届):《四月三周两天》克里丝蒂安·蒙吉

2006年(第59届):《风吹麦浪》肯·罗奇

2005年(第58届):《孩子》让·皮埃尔·达内、吕克·达内

2004年(第57届):《华氏911》迈克尔·摩尔

2003年(第56届):《大象》格斯·范·桑特

2002年(第55届):《钢琴家》罗曼·波兰斯基

2001年(第54届):《儿子的房间》南尼·莫莱蒂

2000年(第53届):《黑暗中的舞者》拉斯·冯·提尔

1999年(第52届):《美丽罗塞塔》让·皮埃尔·达内、吕克·达内

1998年(第51届):《永恒的一天》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1997年(第50届):《樱桃的滋味》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鳗鱼》今村昌平

1996年(第49届):《秘密与谎言》迈克·李

1995年(第48届):《地下》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1994年(第47届):《低俗小说》昆汀·塔伦蒂诺

1993年(第46届):《霸王别姬》陈凯歌、《钢琴别恋》简·坎皮恩

1992年(第45届):《善意的背叛》比利·奥古斯特

1991年(第44届):《巴顿·芬克》乔尔·科恩、伊桑·科恩

1990年(第43届):《我心狂野》大卫·林奇

1989年(第42届):《性、谎言和录像带》史蒂文·索德伯格

1988年(第41届):《征服者佩尔》比利·奥古斯特

1987年(第40届):《恶魔天空下》莫里斯·皮亚拉

1986年(第39届):《战火浮生》罗兰·约菲

1985年(第38届):《爸爸出差时》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1984年(第37届):《德克萨斯的巴黎》维姆·文德斯

1983年(第36届):《_山节考》今村昌平

1982年(第35届):《失踪》科斯塔·加夫拉斯、《自由之路》Serif Gören,尤马兹·古尼

1981年(第34届):《铁人》安杰依·瓦依达

1980年(第33届):《浮生若梦》鲍勃·福斯、《影武者》黑泽明

1979年(第32届):《铁皮鼓》沃尔克·施隆多夫、《现代启示录》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1978年(第31届):《木屐树》埃曼诺·奥尔米

1977年(第30届):《我父我主》保罗·塔维安尼、维克托里奥·塔维安尼

1976年(第29届):无

1975年(第28届):《烽火岁月志》Mohammed Lakhdar-Hamina

1974年(第27届):《对话》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1973年(第26届):《稻草人》杰瑞·沙茨伯格、《受雇者》阿兰·布里吉斯

1972年(第25届):《工人阶级上天堂》艾利欧·培特利、《企业家之死》弗朗西斯科·罗西

1971年(第24届):《送信人》约瑟夫·罗西

1970年(第23届):《陆军野战医院》罗伯特·奥特曼

1969年(第22届):《如果》林赛·安德森

1968年(第21届):无

1967年(第20届):《放大》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1966年(第19届):《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克劳德·勒鲁什、《绅士现形记》皮亚托·杰米

1965年(第18届):《决窍,如何得到》理查德·莱斯特

1964年(第17届):《瑟堡的雨伞》雅克·德米

1963年(第16届):《豹》卢奇诺·维斯康蒂

1962年(第15届):《诺言》安塞尔莫·杜阿特

1961年(第14届):《长别离》Henri Colpi、《维莉迪安娜》路易斯·布努埃尔

1960年(第13届):《甜蜜的生活》费德里科·费里尼

1959年(第12届):《黑人奥菲尔》马赛尔·加谬

1958年(第11届):《雁南飞》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

1957年(第10届):《四海一家》威廉·惠勒

1956年(第9届):《寂静的世界》路易·马勒、雅克-伊夫·古斯多

1955年(第8届):《君子好逑》德尔伯特·曼

1954年(第7届):《地狱门》衣笠贞之助

1953年(第6届):《恐惧的代价》亨利-乔治·克鲁佐

1952年(第5届):《奥赛罗》奥逊·威尔斯、《两分钱的希望》雷纳托·卡斯特拉尼

1951年(第4届):《米兰的奇迹》维托里奥·德·西卡、《茱莉小姐》阿尔夫·斯约堡

1949年(第3届):《第三人》卡罗尔·里德

1947年(第2届):无

1946年(第1届):《相见恨晚》大卫·里恩、《伊丽斯和上尉的心》阿尔夫·斯约堡、《失去的周末》比利·怀尔德、《玛丽娅·康德莱西娅》费南德斯·埃米里奥、《没有翅膀的男人》Frantisek Cáp、《贫民窟》Chetan Anand、《大地将变成红色》Bodil Ipsen,Lau Lauritzen。

1946年(第1届):《宝石花》Aleksandr Ptushko、《铁路战斗队》雷内·克莱芒、《为我谱上乐章》华特·迪士尼、《最后的机会》Leopold Lindtberg、《伟大的转折》弗雷德里克·厄姆勒、Boris Chirskov。

1946年(第1届):《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罗伯托·罗西里尼、《田园交响乐》让·德拉努瓦、《法尔比克》Georges Rouquier、《217注册证》米哈伊尔·罗姆。

2、最佳导演奖:

2018年(第71届):保罗·帕夫利克夫斯基《冷战》

2017年(第70届):索菲亚·科波拉《牡丹花下》

2016年(第69届):奥利维耶·阿萨亚斯《私人采购员》、克里斯蒂安·蒙吉《毕业会考》

2015年(第68届):侯孝贤《刺客聂隐娘》

2014年(第67届):贝尼特·米勒《狐狸猎手》

2013年(第66届):阿玛特·艾斯卡兰特《赫利》

2012年(第65届):卡洛斯·雷加达斯《柳暗花明》

2011年(第64届):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亡命驾驶》

2010年(第63届):马修·阿马立克《巡演》

2009年(第62届):布里兰特·曼多萨《基纳瑞》

2008年(第61届):努里·比格·锡兰《三只猴子》

2007年(第60届):朱利安·施纳贝尔《潜水钟与蝴蝶》

2006年(第59届):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通天塔》

2005年(第58届):迈克尔·哈内克《隐藏摄像机》

2004年(第57届):托尼·加列夫《流亡》

2003年(第56届):格斯·范·桑特《大象》

2002年(第55届):林权泽《醉画仙》、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狂野之爱》

2001年(第54届):乔尔·科恩、伊桑·科恩《缺席的人》、大卫·林奇《穆赫兰道》

2000年(第53届):杨德昌《一一》

1999年(第52届):佩德罗·阿莫多瓦《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1998年(第51届):约翰·保曼《将军》

1997年(第50届):王家卫《春光乍泄》

1996年(第49届):乔尔·科恩、伊桑·科恩《冰血暴》

1995年(第48届):马修·卡索维茨《怒火青春》

1994年(第47届):南尼·莫莱蒂《亲爱的日记》

1993年(第46届):迈克·李《赤裸裸》

1992年(第45届):罗伯特·奥特曼《幕后玩家》

1991年(第44届):乔尔·科恩、伊桑·科恩《巴顿·芬克》

1990年(第43届):帕维·龙根《计程车司机布鲁斯》

1989年(第42届):埃米尔·库斯图里卡《流浪者之歌》

1988年(第41届):费尔南多·索拉纳斯《南方》

1987年(第40届):维姆·文德斯《柏林苍穹下》

1986年(第39届):马丁·斯科塞斯《下班后》

1985年(第38届):安德列·泰西内《情陷夜巴黎》

1984年(第37届):贝特朗·塔维涅《乡村星期天》

1983年(第36届):罗伯特·布列松《钱》、安德烈·塔科夫斯基《乡愁》

1982年(第35届):沃纳·赫尔佐格《陆上行舟》

1981年(第34届):无

1980年(第33届):无

1979年(第32届):泰伦斯·马力克《天堂之日》

1978年(第31届):大岛渚《爱之亡灵》

1976年(第29届):伊托·斯柯拉《惊恐、污秽、邪恶》

1975年(第28届):米歇尔·布洛尔特《命令》、科斯塔·加夫拉斯《特别法庭》

1974年(第27届):无

1973年(第26届):无

1972年(第25届):米克洛斯·杨索《红色赞歌》

1971年(第24届):无

1970年(第23届):约翰·保曼《最后的莱奥》

1969年(第22届):格劳贝尔·罗沙《职业杀手安东尼奥》、沃依采克·雅斯尼《一切善良的市民们》

1968年(第21届):无

1967年(第20届):费伦茨·科萨《一万个太阳》

1966年(第19届):谢尔盖·尤特凯维奇《列宁在波兰》

1965年(第18届):利维乌·丘列伊《吊死鬼的森林》

1964年(第17届):无

1963年(第16届):无

1962年(第15届):无

1961年(第14届):朱丽娅·索恩泽娃《烽火连天》

1960年(第13届):无

1959年(第12届):弗朗索瓦·特吕弗《四百击》

1958年(第11届):英格玛·伯格曼《生命的边缘》

1957年(第10届):罗伯特·布列松《死囚越狱》

1956年(第9届):谢尔盖·尤特凯维奇《奥塞罗》

1955年(第8届):谢尔盖 · 瓦西里耶夫《Geroite na Shipka》、朱尔斯·达辛《男人的争斗》

1954年(第7届):无

1953年(第6届):无

1952年(第5届):克里斯蒂安·雅克《勇士的奇遇》

1951年(第4届):路易斯·布努埃尔《被遗忘的人》

1949年(第3届):雷内·克莱芒《马拉帕加之墙》

1947年(第2届):无

1946年(第1届):雷内·克莱芒《铁路战斗队》

3、最佳男演员奖

2018年(第71届):马尔切洛·丰特《犬舍惊魂》

2017年(第70届):杰昆·菲尼克斯《你从未在此》

2016年(第69届):沙哈布·侯赛尼《推销员》

2015年(第68届):文森特·林顿《市场法律》

2014年(第67届):蒂莫西·斯波《透纳先生》

2013年(第66届):布鲁斯·邓恩《内布拉斯加》

2012年(第65届):麦斯·米科尔森《狩猎》

2011年(第64届):让·杜雅尔丹《艺术家》

2010年(第63届):埃里奥·杰曼诺《我们的生活》、哈维尔·巴登《美错》

2009年(第62届):克里斯托弗·瓦尔兹《无耻混蛋》

2008年(第61届):本尼西奥·德尔·托罗《切·格瓦拉》

2007年(第60届):朱利安·萧贝尔《潜水钟和蝴蝶》

2006年(第59届):塞米·鲍亚吉拉、伯纳德·布兰卡恩、罗什迪·泽姆、贾梅尔·杜布兹、萨米·纳塞利《光荣岁月》

2005年(第58届):汤米·李·琼斯《艾斯卡达的三次葬礼》

2004年(第57届):柳乐优弥《无人知晓》

2003年(第56届):伊敏·托普拉克、穆扎菲·奥德梅尔《远方》

2002年(第55届):奥利弗·古尔迈《儿子》

2001年(第54届):伯努瓦·马吉梅《钢琴教师

2000年(第53届):梁朝伟《花样年华》

1999年(第52届):埃马纽埃尔·肖特《人,性本色》

1998年(第51届):彼得·穆兰《我的名字是乔》

1997年(第50届):西恩·潘《她是如此可爱》

1996年(第49届):帕斯卡·杜奎奈、丹尼尔·奥图《第八日》

1995年(第48届):乔纳森·普雷斯《卡林顿》

1994年(第47届):葛优《活着》

1993年(第46届):大卫·休里斯《赤裸裸》

1992年(第45届):蒂姆·罗宾斯《幕后玩家》

1991年(第44届):约翰·特托罗《巴顿·芬克》

1990年(第43届):杰拉尔·德帕迪约《大鼻子情圣》

1989年(第42届):詹姆斯·斯派德《性、谎言和录像带》

1988年(第41届):福里斯特·惠特克《菜鸟帕克》

1987年(第40届):马塞洛·马斯楚安尼《黑眼睛》

1986年(第39届):米歇尔·布朗《晚礼服》、鲍勃·霍斯金斯《蒙娜丽莎》

1985年(第38届):威廉·赫特《蜘蛛女之吻》

1984年(第37届):阿尔弗雷多·兰达、Fernando Rabal《圣婴》

1983年(第36届):吉昂·马利亚·沃隆特《马里奥·里奇之死》

1982年(第35届):杰克·莱蒙《失踪》

1981年(第34届):乌戈·托格内吉《一个可笑人物的悲剧》

1980年(第33届):米歇尔·皮寇利《虚无缥缈》

1979年(第32届):杰克·莱蒙《中国综合症》

1978年(第31届):强·沃特《荣归》

1977年(第30届):费尔南多·雷依《埃莉莎,我的爱》

1976年(第29届):何塞·路易斯·戈麦兹《巴斯瓜尔厄一家》

1975年(第28届):维托里奥·加斯曼《女人香》

1974年(第27届):杰克·尼科尔森《最后的细节》、查尔斯·博耶《史塔维斯基》

1973年(第26届):吉安卡罗·吉安尼尼《爱与无政府》

1972年(第25届):让·雅南《我们不愿互诉衷曲》

1971年(第24届):里卡多·库乔拉《萨可与方齐迪》

1970年(第23届):马塞洛·马斯楚安尼《妒忌梦》

1969年(第22届):让-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焦点新闻》

1967年(第20届):奥戴德·科特勒《一个男孩的三天》

1966年(第19届):帕尔·奥斯卡森《饥饿》

1965年(第18届):特伦斯·斯坦普《收藏家》

1964年(第17届):安塔尔·帕杰尔《云雀》、萨罗·乌尔济《被诱惑被遗弃的女人》

1963年(第16届):理查德·哈里斯《超级的男性》

1962年(第15届):拉尔夫·理查德森、杰森·罗巴兹、迪恩·斯托克维尔《长日入夜行》、穆雷·梅尔文《甜言蜜语》

1961年(第14届):安东尼·博金斯《何日君再来》

1959年(第12届):布拉福德·迪尔曼、迪恩·斯托克维尔、奥逊·威尔斯《朱门孽种》

1958年(第11届):保罗·纽曼《漫长的炎夏》

1957年(第10届):约翰·奇兹米勒《和平谷》

1955年(第8届):斯宾塞·屈塞《黑岩喋血记》、尼古拉·格里岑科、鲍里斯·比秋科夫、帕维尔·卡道奇尼科夫、尼古拉·谢尔盖耶夫、鲍里斯·科科夫金、鲍里斯·安德列耶夫、谢尔盖·卢克亚诺夫、阿勒克塞·巴塔洛夫、瓦吉姆·梅德维杰夫、谢尔盖·库里洛夫《大家族》

1952年(第5届):马龙·白兰度《萨巴达万岁》

1951年(第4届):迈克尔·雷德格瑞夫《白朗宁版本》

1949年(第3届):爱德华·罗宾逊《陌生人之屋》

1946年(第1届):雷·米兰德《失去的周末》

4、最佳女演员奖

2018年(第71届):萨玛尔·叶斯利亚莫娃《小家伙》

2017年(第70届):黛安·克鲁格《凭空而来》

2016年(第69届):杰克琳·乔斯《罗莎妈妈》

2015年(第68届):鲁妮·玛拉《卡萝尔》、艾玛纽尔·贝克特《我的国王》

2014年(第67届):朱丽安·摩尔《星图》

2013年(第66届):贝热尼丝·贝乔《过往》

2012年(第65届):克里斯蒂娜·弗卢图尔、考斯米娜·斯特拉坦《越过群山》

2011年(第64届):克尔斯滕·邓斯特《忧郁症》

2010年(第63届):朱丽叶·比诺什《合法副本》

2009年(第62届):夏洛特·甘斯布《反基督者》

2008年(第61届):温妮塞斯·德·奥利维拉《越线》

2007年(第60届):全度妍《密阳》

2006年(第59届):布兰卡·波蒂洛、尤汉娜·柯博、达兹·莱姆波瑞娃、佩内洛普·克鲁兹、卡门·毛拉、劳拉·杜纳丝《回归》

2005年(第58届):汉娜·拉斯洛《自由地带》

2004年(第57届):张曼玉《清洁》

2003年(第56届):玛丽-乔西·克罗兹《野蛮的入侵》

2002年(第55届):卡蒂·奥廷宁《没有过去的男人》

2001年(第54届):伊莎贝尔·于佩尔《钢琴教师》

2000年(第53届):比约克《黑暗中的舞者》

1999年(第52届):艾米莉·德奎恩《美丽罗塞塔》、赛芙琳·卡尼尔《人,性本色》

1998年(第51届):娜塔莎·雷尼埃、艾洛迪·布歇《两极天使》

1997年(第50届):凯西·伯克《切勿吞食》

1996年(第49届):布兰达·布莱斯《秘密与谎言》

1995年(第48届):海伦·米伦《疯狂的乔治王》

1994年(第47届):维尔娜·丽丝《玛戈皇后》

1993年(第46届):霍利·亨特《钢琴别恋》

1992年(第45届):佩尼拉·奥盖斯特《善意的背叛》

1991年(第44届):伊莲娜·雅各布《两生花》

1990年(第43届):克里斯提娜·杨达《审讯》

1989年(第42届):梅丽尔·斯特里普《黑暗中的呐喊》

1988年(第41届):琳达·姆夫西、乔迪·梅、芭芭拉·赫希《隔离的世界》

1987年(第40届):芭芭拉·赫希《羞怯的人》

1986年(第39届):费尔南达·托里斯《永远或永不爱我》、芭芭拉·苏科瓦《罗莎·卢森堡》

1985年(第38届):雪儿《面具》、诺玛·阿莱昂德罗《官方说法》

1984年(第37届):海伦·米伦《卡尔》

1983年(第36届):汉娜·许古拉《皮耶拉的故事》

1982年(第35届):亚德维加·扬科夫斯卡-切斯拉克《另一个天堂》

1981年(第34届):伊莎贝尔·阿佳妮《四重奏》《迷恋》

1980年(第33届):阿努克·艾梅《虚无缥缈》

1979年(第32届):莎莉·菲尔德《诺玛蕾》

1978年(第31届):吉尔·克雷伯格《不结婚的女人》、伊莎贝尔·于佩尔《维奥莱特·诺齐埃尔》

1977年(第30届):莫妮克·梅居尔《摄影师马丁》、谢莉·杜瓦尔《三女性》

1976年(第29届):玛丽·托洛斯克《德里夫人您在哪里?》、多米尼克·桑达《遗产》

1975年(第28届):瓦莱丽·佩莱恩《列尼传》

1974年(第27届):玛丽-若斯·纳特《舞会的小提琴》

1973年(第26届):乔安娜·伍德沃德《雏凤吟》

1972年(第25届):苏珊娜·约克《幻象》

1971年(第24届):吉蒂·温《毒海鸳鸯》

1970年(第23届):奥塔维亚·皮科洛《麦泰洛》

1969年(第22届):瓦妮莎·雷德格瑞夫《绝代美人》

1967年(第20届):比亚·戴格玛克《鸳鸯恋》

1966年(第19届):瓦妮莎·雷德格瑞夫《摩根》

1965年(第18届):萨曼莎·艾加《收藏家》

1964年(第17届):安妮·班克罗夫特《太太的苦闷》、芭芭拉·蓓丽《天伦泪》

1963年(第16届):玛丽那·维拉迪《女王蜂》

1962年(第15届):凯瑟琳·赫本《长日入夜行》、丽塔·塔欣厄姆《甜言蜜语》

1961年(第14届):索菲娅·罗兰《烽火母女泪》

1960年(第13届):玛丽娜·墨蔻莉《痴汉艳娃》、让娜·莫罗《如歌的行板》

阅读全文

与卡堡电影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哪些下降头电影 浏览:538
哪些预告电影解说 浏览:36
爱情电影电脑版 浏览:950
俄罗斯电影抛弃爱情 浏览:134
异域刘德华电影国语版 浏览:93
电影红灯的观后感 浏览:493
青蛙电影全集大全 浏览:526
警探复活的美国电影 浏览:346
日本电影木箱 浏览:706
日本入侵片老电影 浏览:848
穿电影成为五个反派的女儿是什么小说 浏览:998
邵氏经典电影全集十大美女 浏览:337
美国说唱歌手电影 浏览:646
电影动漫关于公主 浏览:440
电影金蝉脱壳豆瓣 浏览:217
印度电影机器人变成蛇 浏览:897
男生看电影要怎么聊天 浏览:738
宋祖儿拍的电影推荐一下 浏览:181
泰迦奥特曼电影动画片很久很久 浏览:492
余罪电视剧还是电影 浏览: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