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上比较著名的电影节都有哪些分别在哪个国家
1.欧洲三大电影节
(1)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故被称为“国际电影节之父”。最高奖是“金狮奖”。
(2)戛纳国际电影节创立于l939年。最初是为对抗当时受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控制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而创办,最高奖是“金棕榈奖”。1993年陈凯歌《霸王别姬》获“金棕榈奖”,是第一部“金棕榈奖”华语电影。
(3)柏林国际电影节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最高奖是“金熊奖”。l998年张艺谋《红高粱》获第38届最佳影片“金熊奖”,是首部“金熊奖”华语电影。
2.美国奥斯卡电影金像奖
奥斯卡电影金像奖是当前世界上影响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奖,与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被称为世界影坛最重要的四大电影奖。主要项目有最佳影片奖,最佳女演员和男演员奖,最佳导演奖。
㈡ 欧洲三大电影节是哪些
欧洲三大电影节分别是:意大利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德国的柏林国际电影节。
1、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英文: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创立于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故被称为“国际电影节之父”。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为“金狮奖”,宗旨是“电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于每年8月至9月间在意大利威尼斯丽都岛举行。在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之间,威尼斯电影节是诸多世界电影大师的摇篮。
2、戛纳国际电影节
戛纳国际电影节(亦译作康城或坎城国际电影节,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创立于1946年,因兼有大海(Sea)、美女(Sex)和阳光(Sun)而被称为“3S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最初是为对抗当时受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控制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而创办,最高奖项为“金棕榈奖”。戛纳国际电影节于每年5月中旬举办,为期12天左右。
3、柏林国际电影节
柏林国际电影节(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英文: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20世纪50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得到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1951年6月在西柏林创立。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为“金熊奖”,以加强世界各国电影工作者的交流,促进电影艺术水平的提高为宗旨。柏林国际电影节于每年2月间举办,为期两周。
(2)欧洲三大电影节与华语电影扩展阅读
欧洲三大电影节“三大满贯”获得记录
1、最高奖大满贯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夜》柏林金熊(1961)、《红色沙漠》威尼斯金狮(1964)、《放大》戛纳金棕榈(1966)。
罗伯特·奥特曼:《陆军野战医院》戛纳金棕榈(1970)、《西塞英雄谱》柏林金熊(1976)、《人生交叉点》威尼斯金狮(1993)。
2、最佳导演大满贯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狂野之爱》戛纳最佳导演(2002)、《血色将至》柏林最佳导演(2008)《大师》威尼斯最佳导演(2012)。
3、二等奖大满贯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1964年《马太福音》威尼斯评审团大奖、1971年《十日谈》柏林评审团大奖、1974年《一千零一夜》戛纳评审团大奖。
张艺谋:1991年《大红灯笼高高挂》威尼斯银狮奖、1994年《活着》戛纳评审团大奖、1999年《我的父亲母亲》柏林评审团大奖。
4、最佳男演员大满贯
杰克·莱蒙:1979《中国综合症》戛纳影帝、1981《奉献》柏林影帝、1982《大失踪》戛纳影帝、1992《大亨游戏》威尼斯影帝。
西恩·潘:1996《死囚漫步》柏林影帝、1997《可人儿》戛纳影帝、1998《浮世男女》威尼斯影帝、2003《21克》威尼斯影帝。
5、最佳女演员大满贯
朱丽叶·比诺什:1993《蓝》威尼斯影后、1997《英国病人》柏林影后、2010《合法副本》戛纳影后。
朱丽安·摩尔:2002年《远离天堂》威尼斯影后、2003年《时时刻刻》柏林影后、2014年《星图》戛纳影后。
6、终身成就奖满贯
让娜·莫罗:1992年终生成就金狮奖、2000年终生成就金熊奖、2003年终生成就金棕榈奖。
7、主演最高奖满贯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1960年《甜蜜的生活》戛纳金棕榈奖、1961年《夜》柏林金熊奖、1962年《家庭日记》威尼斯金狮奖。
巩俐:1987年《红高粱》柏林金熊奖、1992年《秋菊打官司》威尼斯金狮奖、1993年《霸王别姬》戛纳金棕榈奖。
㈢ 2007年,欧洲三大电影节柏林,嘎纳,威尼斯上,华语电影一共拿了几个奖
柏林
金熊奖 《图雅的婚事》
泰迪奖 《刺青》(中国台湾)
普通评委会奖(竞赛) 《图雅的婚事》
普通评委会奖(全景) 《落叶归根》
嘎纳
电影基石单元二等奖 《入道》
威尼斯
圣马克金狮奖 《色,戒》
杰出技术贡献奖(摄影) 《色,戒 》
威尼斯地平线奖(纪录片) 《无用》
㈣ 欧洲三大电影节是哪三个
欧洲三大电影节是意大利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德国的柏林国际电影节。
1、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英文: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创立于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故被称为“国际电影节之父”。
2、戛纳国际电影节
戛纳国际电影节(亦译作康城或坎城国际电影节,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创立于1946年,因兼有大海(Sea)、美女(Sex)和阳光(Sun)而被称为“3S电影节”。
3、柏林国际电影节
柏林国际电影节(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英文: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20世纪50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得到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1951年6月在西柏林创立。
(4)欧洲三大电影节与华语电影扩展阅读:
1、双料主席
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不同于美国奥斯卡金像奖、英国学院奖等等颁奖礼的千人投票制度,而是采取“精英政治”的方式评奖。每一个竞赛单元均设有独立的“评委会主席”和“评委会成员”,以主席领导并在10人以下,通常邀请电影圈、文学界的权威人士,他们将在讨论和论证中决定奖项的归属。
2、华人评审
截至2015年,担任过评审团主席(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电影人共四位:巩俐、王家卫、张艺谋、李安;担任过全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评委(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电影人共三位:陈凯歌、巩俐、张曼玉。
㈤ 你需要记住的中国电影人在欧洲三大电影节的获奖情况
中国电影人在欧洲电影节的璀璨篇章/
在电影艺术的璀璨星河中,三大欧洲电影节——威尼斯、戛纳和柏林,犹如璀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严苛的评选标准,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其中,威尼斯电影节以其历史悠久的地位,对张艺谋导演尤为青睐,多次捧回奖项,而巩俐更是凭借此地的舞台成为首位国际电影节影后。戛纳电影节则以其庞大的交易额和对艺术电影的尊重,见证了华人电影如《侠女》和《菊豆》的辉煌时刻,张元、李安、贾樟柯等导演在戛纳的屡次提名和获奖更是熠熠生辉。
1993年,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在戛纳电影节上一举夺魁,金棕榈奖的荣光开启中国电影在欧洲的获奖潮流。《霸王别姬》虽有张国荣未获最佳男演员的传闻,但戛纳评委们的讨论与抉择,让这部电影成为永恒的经典。1994年,张艺谋的《活着》在戛纳收获评审团大奖,葛优成为首位华人影帝,华语电影自此在戛纳舞台上绽放光彩。而柏林电影节上,张艺谋的《红高粱》更是首度摘得金熊奖,开启了华语电影在柏林的辉煌篇章,如《我的父亲母亲》和《十七岁的单车》等作品也相继获奖。
2004年至2006年间,顾长卫、蔡明亮等导演在柏林电影节上大放异彩,他们的作品不断刷新华语电影在欧洲的荣誉。2007年,王全安导演的《图雅的婚事》在柏林电影节上摘得金熊奖,这是华人导演14年后的再次突破,标志着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的崭新高度。同年,台湾短片《美》也凭借其评审团大奖银熊奖,为华语电影增添了荣誉的光环。
中国电影人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电影艺术的一股重要力量。每一次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的获奖,都是对他们的辛勤付出和艺术才华的肯定,更是对中国电影事业的有力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