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东方威尼斯——苏州的简介
苏州网络名片
中文名称: 苏州
别名: 姑苏、平江
行政区类别: 省辖市,行政级别为地级市
所属地区: 江苏省
下辖地区: 金阊区、沧浪区等
政府驻地: 金阊区
电话区号: 0512(+86)
邮政区码: 215000
地理位置: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中心
面积: 8488平方公里
人口: 2009年,户籍总人口826万人
方言: 吴语(Wu Chinese)
气候条件: 属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车牌代码: 苏E
市花: 桂花
市树: 香樟
时间: 北京时间。UTC+8。
目录[隐藏]
行政区划
自然地理
交通情况高速公路
铁路
城市地铁
历史文化名称由来
历史沿革
民族宗教
经济国内生产总值
开发区概况
主要外企
高校院所
苏州旅游苏州A级景区点名录
苏州红色旅游
苏州旅游节日
最佳旅游时间
主要宾馆
苏州特产
苏州戏曲
苏州方言
苏州名人
友好城市
其它苏州行政区划
自然地理
交通情况 高速公路
铁路
城市地铁
历史文化 名称由来
历史沿革
民族宗教
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
开发区概况
主要外企
高校院所
苏州旅游 苏州A级景区点名录
苏州红色旅游
苏州旅游节日
最佳旅游时间
主要宾馆苏州特产苏州戏曲苏州方言苏州名人友好城市其它苏州
市情概况 苏州,中国城市,古称吴、吴都、吴中、东吴、吴门,现简称苏。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苏州虎丘塔公元前514年建城,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也是4个全国重点环境保护城市之一。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沿称至今。苏州是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实际享受副省级城市待遇,是江苏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苏州位于,太湖之滨,长江南岸的入海口处,京沪铁路、京沪高铁(在建)和多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苏州东邻上海,濒临东海;西抱太湖,背靠无锡,隔湖遥望常州;南临浙江,与嘉兴接壤,所辖太湖水面紧邻湖州;东北枕长江,东距上海市区80千米。是江苏省的东南门户,上海的咽喉,苏中和苏北通往浙江的必经之地。 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其从古至今繁荣发达、长盛不衰的文化和经济,被誉为“人间天堂”,素有“丝绸之都(丝绸之府)”、“园林之城”。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今有“回眸难忘锦绣园,浅笑又忆烟雨巷”的名联传诵于世。又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斯”、“东方水都(东方水城)”之称。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2004年曾经成功举办世界遗产大会。2006年举办了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 2007举办了第16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并将金鸡奖初评永久评奖基地落户——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2007年12月22日,永久落户苏州太湖的全国首个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全国性一级民间社团组织——太湖文化论坛,在北京宣布正式成立。太湖文化论坛的成立将为世界文明的对话以及区域文明的合作搭建一个永久性的平台。太湖文化论坛永久坛址设在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信太湖城,太湖文化论坛常务理事会设在中国北京。 苏州城市精神 崇文 融合 创新 致远 市标苏州市标 苏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于1995年4月26日通过以水城门、流水、苏州(用汉语拼音)组成的圆形图案为苏州市市标。圆形象征日月同辉,天长地久;图案中央的水城门突出了苏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水城门下面的流水表示苏州是“江南水乡”两个圆形组成的偏心圆展示了苏州勃勃生机,灿烂辉煌的明天。 现任领导市委书记蒋宏坤(省委常委),市长阎立。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共12个。苏州共辖7个市辖区(金阊区、沧浪区、平江区、苏州国家高新区(虎丘区)、 吴中区、相城区和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代管5个县级市(常熟市、张家港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市区户籍人口240.21万人。全市暂住登记人口472万(2009.1数据)。 市辖区:人口367.64万人(截止至2009.12.31)面积1650平方公里 吴中区 (面积 672平方千米,人口599650人。邮政编码215128)(驻长桥街道) 长桥街道/越溪街道/郭巷街道/横泾街道/香山街道/苏苑街道/龙西街道/城南街道/角直镇/木渎镇/胥口镇/临湖镇/东山镇/金庭镇(旧称-西山镇)光福镇 相城区 (面积 416平方千米,人口369269人。邮政编码215131(驻元和街道)元和街道/太平街道/黄桥街道/北桥街道/望亭镇/黄埭镇/渭塘镇/阳澄湖镇苏州工业园区金阊区 (面积 37平方千米,人口207926人。邮政编码215008) (驻石路街道) 石路街道/留园街道/虎丘街道/白洋湾街道/彩香街道 平江区 (面积 22平方千米,人口228913人。邮政编码215005) (驻平江路街道) 观前街道/平江路街道/苏锦街道/娄门街道/城北街道/桃花坞街道 沧浪区 (面积 25平方千米,人口325542人。邮政编码215006) (驻双塔街道) 双塔街道/南门街道/胥江街道/吴门桥街道/葑门街道/友新街道 虎丘区 (苏州高新区)面积 258平方千米,人口331363人。邮政编码215004) (驻狮山街道) 狮山街道/横塘街道/枫桥街道/镇湖街道/浒墅关镇/ 通安镇/东渚镇 苏州工业园区(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建设的具有影响力的工业园区)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千米 人口339398人 (驻娄葑镇) 娄葑镇/唯亭镇/胜浦镇 县级市:五市总人口3930842人(截止至2009.12.31) 常熟市(驻虞山镇)(面积1263平方千米,人口1066417人。邮政编码215500) 虞山镇/梅李镇/海虞镇/新港镇/古里镇/沙家浜镇/支塘镇/董浜镇/尚湖镇/辛庄镇 昆山市(驻玉山镇)(面积 927平方千米,人口699885人。邮政编码215300) 玉山镇/巴城镇/周市镇/陆家镇/花桥镇/淀山湖镇/张浦镇/周庄镇/千灯镇/锦溪镇 张家港市(驻杨舍镇)(面积 813平方千米,人口900132人。邮政编码215600) 杨舍镇/塘桥镇/金港镇/锦丰镇/乐余镇/凤凰镇/南丰镇/大新镇 吴江市(驻松陵镇)(面积1192平方千米,人口797240人。邮政编码215200) 松陵镇/盛泽镇/同里镇/汾湖镇/平望镇/横扇镇/七都镇/震泽镇/桃源镇 太仓市(驻城厢镇)(面积 642平方千米,人口467168人。邮政编码215400) 城厢镇/沙溪镇/浏河镇/浮桥镇/璜泾镇/双凤镇/陆渡镇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经纬度:市中心位于东经119°55′-121°20′、北纬30°47′-32°2′ 气候 苏州地处温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苏州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 太湖地形 苏州市隶属于两个省一级的自然地理区: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和太湖平原地区,分属于4个二级自然区:沿江平原沙洲区、苏锡平原区、太湖及湖滨丘陵区、阳澄淀泖低地区。地貌特征以平缓平原为上,全市的地势低平,自西向东缓慢倾斜,平原的海拔高度3~4米,阳澄湖和吴江一带仅2米左右。 山脉 低山丘陵零星散布,一般高100~300米,分布在西部山区和太湖诸岛,其中以穹窿山最高(341米),还有南阳山(338米)、西洞庭山缥缈峰(336米)、东洞庭山莫里峰(293米)、七子山(294米)、天平山(201米)、灵岩山(182米)、渔洋山(170米)、虞山(261米)、潭山(252米)等。 水系 苏州境内河港交错,湖荡密布,最著名的湖泊有位于西隅的太湖和漕湖;东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长江及京杭运河贯穿市区之北。太湖水量北泄入江和东进淀泖后,经黄浦江入江;运河水量由西入望亭,南出平望;原出海的“三江”,今由黄浦江东泄入江,由此形成苏州市的三大水系。 苏州地区河网密布,市区是江南水网的中心和全国河流最密集的地区,周围是全国著名的水稻高产区,农业发达,有“水乡泽国”、“天下粮仓”、“鱼米之乡”之称。有宋以来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
[编辑本段]交通情况
苏州自古有京杭运河贯穿而过。现有京沪铁路以及312,204等多条国道经过苏州。苏州周边有无锡苏南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浦东国际机场等。其高速公路密度达到德国水平,是交通部授予的公路交通枢纽城市。苏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有491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数居全省第一,高速公路路网密度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01年至今,沪宁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沪苏浙高速公路、苏通大桥南接线工程等相继建成通车。期间,沪宁高速公路和苏嘉杭高速公路南段还实施了改扩建,方便驾驶员和市民出行。高速公路路网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5.78公里,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苏州全市还建成了高速公路枢纽11个,互通50个,形成了“一纵三横一环二射”的高速公路网,全市95%的乡镇实现了15分钟上高速公路。 苏州组合港:苏州位于长江南岸,建港条件优越,建有张家港港、常熟港、太仓港,均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2002年,由原张家港港、常熟港和太仓港三港合一组建成的新兴港口苏州港,原三个港口相应成为苏州港张家港港区、常熟港区和太仓港区。张家港港务集团现有万吨级泊位16个,常熟港万吨级以上泊位11个,太仓港已建成集装箱、件杂货、石化等各类大小泊位5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4个。苏州港繁忙的业务,使苏州成为我国重要的水(海)运城市。苏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4634.1万吨,比上年增长21.1%,集装箱吞吐量272万标箱,比上年增长5.8%。2009年末苏州港已建成万吨以上泊位105个。 苏州为中国第一个获批轨道交通的地级市城市,目前获得国家批准正在建设的有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轨道交通1号线于2007年12月26日举行开工典礼,预计2012年底通车。苏州地铁2号线于2009年12月25日开工建设,预计2014年6月通车。
高速公路
苏州是江苏省通往上海、浙江的“东南门户”.苏州市区共有4个长途客运站----苏州客运北站,苏州客运南站,苏州客运西站,苏州吴中区客运站.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上半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103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82公里,一级公路1130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德国水平,全市95%的乡镇实现15分钟上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全部达到二级公路以上水平。
铁路
苏州站是上海铁路局直属站,是办理客货运输的一等站。位于苏州城区北端外城河北岸。地址:苏州市平江区车站路27号,邮编:215031。 沪宁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是继合宁城际铁路之后,江苏省又一条城际铁路专线。它将成为长三角地区城际交通的重要快速通道。这条时速350公里的城际铁路从现在的南京引出,经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和上海等21个车站,全长300公里,其中,江苏省境内269公里,工程建设总投资约400亿元,由铁道部、上海市和江苏省共同出资建设。 在建的京沪高铁正线全长约1318km,线路自北京南站西端引出经北京南站、廊坊站、天津西站、天津南站、沧州西站、德州东站、济南西站、泰安西站、曲阜东站、滕州东站、徐州东站、宿州东站、蚌埠南站、(定远站)、滁州南站、南京南站、镇江西站、丹阳北站、常州北站、无锡东站、苏州北站、昆山南站、虹桥站。
城市地铁
苏州地铁标志苏州市已确定在“十五”期间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这一工程的前期准备从1997年就拉开了序幕,并于去年6月份正式委托法国索非图公司编著城市轨道交通的详细规划。经过二轮专家审查后,最终报告于近日正式形成。 苏州轨道交通规划顺利通过专家组审查,如果一切顺利,到2014年后,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都有望建成通车。11月21日,从由建设部委托省建设厅具体组织实施的《苏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审查会上传来消息,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苏州非常有必要尽快建设轨道交通”,并且也是国内唯一一个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地级市。 据悉,省建设厅将根据此次专家组意见进行讨论,成文后交建设部,建设部再与国家发改委对苏州轨道交通规划进行会签,最后上报国务院进行立项审批。市轨道建设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如果顺利的话,2014年,轨道交通1号、2号线有望建成通车,2018年,3号、4号线也有望建成通车,并逐步实现与上海、无锡等周边地区轨道交通的接轨。 苏州市远期(2030年前)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将建成9条线。总长为318公里,其中,中心城区265公里。其中中心城区为220公里。中心城区站点数量181座,换乘站37座。
[编辑本段]历史文化
苏州于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前来投奔的楚国大臣伍子胥建吴国都城阖闾大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关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迹,城里仍有许多当年留下的地名。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苏州城建城早,规模大,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城市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为国内外所罕见。苏州古城的古迹密度在中国仅次于北京和西安,列全国第三位。苏州古城和苏州园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遗产”集于一身。而昆曲、阳澄湖大闸蟹、周庄是三张国际级、重量级品牌。 苏州园林甲天下,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其中九座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截止2009年有六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世界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进入国家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清单的有苏州古城历史街区和江南水乡古镇.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拙政园、留园两席;“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苏州博物馆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令古今游客争相来访枫桥,闻听寒山寺的钟声。 姑苏城外自然风光秀丽,灵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诸山,点缀于太湖之滨,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 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 苏州发现了许多远古文化遗址,尤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最为丰富,著名的有赵陵山遗址、少卿山遗址、绰墩遗址、草鞋山遗址、罗墩遗址等,其中赵陵山遗址1992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遗址重大发现之一。天堂苏州,东方水城——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苏州是中国著名古都,曾为春秋之吴国、战国之越国、三国之孙吴、元末之张吴等多个政权的首都,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经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为中国第一古城。 她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和集大成者,亦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传统文化发达、历史底蕴深厚、风景秀美如画的城市,苏州现有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常熟),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昆山周庄、吴江同里、苏州角直),7个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苏州东山、苏州西山、苏州光福、苏州木渎、吴江震泽、太仓沙溪、昆山千灯),还有一大批保存较好的古镇(如吴江的黎里、盛泽,昆山锦溪,太仓浏河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吴中区的东山村、明月湾),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的平江路。
名称由来
相传商代末年,周君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历。季历有子昌,古公亶父认为昌有兴王业的才能,想把君位传给季历再传于昌。泰伯、仲雍了解了这一意图后,为尊重父意,避让君位而逃避到当时被称为荆蛮之地的江南。并随乡入俗,自行“断发文身”。表示他们已是荆蛮之人,而不能再回去继位了。他们的这一义行,以及他们带来的周族先进的文化和农业生产技术,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拥护,在梅里(今无锡县梅村)泰伯被拥立为君长,国号为“勾吴”(勾吴的“勾”是荆蛮语的发声词,无实际意义,勾吴即吴。但在出土的吴国青铜器上,作“攻吴”、“工吾”等,没有“勾吴”)。泰伯到梅里,这梅里是指什么地方,至今说法不一。至南朝无锡县令刘昭注《后汉书·郡国志》时方说无锡梅里有泰伯墓,但没有发现有城的遗址。在苏州灵岩山下发现了春秋时大城的遗址。 从泰伯起十九传至寿梦继位称王(公元前585年),吴国始有确切纪年。吴国的都城不断迁徙,随着吴国的崛起,需要寻找新的建都地,而位于太湖东北岸的苏州,由于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寿梦二十五年(公元前561年),正式将都城迁至苏州。并经过多年的不断经营,具有相当规模。可是由于史籍没有记载,当时城址已无从查考。自此,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国。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下令伍子胥督造水陆双棋盘格局的城池,自此,苏州的地理位置沿革至今。后越国灭吴,并于公元前379年将越国都城迁到姑苏,战国时期,公元前248年,楚国春申君受封于吴,并以苏州(吴墟)为首邑,为苏州的发展作出贡献,苏州至今有地名黄埭和位于苏州古城王洗马巷内的春申君庙纪念他,并把他作为苏州的守护神供奉在城隍庙内。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在吴都城设会稽郡、吴县,自此,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县,或有时称为吴州。公元589年,隋改吴州为苏州(以苏州城西姑苏山得名,苏州的名称始此。另姑苏山由吴王阖闾建姑苏台得名,现山上仍有遗迹)。公元778年,唐朝设苏州为江南唯一的“雄州”(唐制州分七等,“雄州”为二等),从此,苏州名称被固定作为通称。公元1113年,宋改苏州为平江府。综合历史变革,苏州有很多的别称:姑苏、吴、吴县、东吴、平江、吴中等等。又由于苏州城内河道纵横,又称为水都、水城、水乡,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苏州古城被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为“鬼斧神工”。
历史沿革
吴:西周 阖闾大城 吴都(公元前514年) 吴:越灭吴 徙都 吴为越都 (公元前379年) 吴:春申君黄歇受封于吴 为都邑 (公元前248年) 吴县:秦嬴政二十五年 会稽郡治所(公元前222年) 泰德:王莽篡汉,复古改名,仍为会稽郡治所(公元8年) 吴县:汉永建四年 吴会分治,为吴郡治所 (公元129年) 吴县:汉建安元年(196年)至212年,为东吴孙氏政权首都。 吴州:南朝 陈祯明元年(公元587年) 苏州: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 苏州:唐太宗贞观元年,江南道治所(公元627年) 苏州: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为江南东道治所(公元733年) 中吴:后唐同光二年(924年) 平江府: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 平江达鲁花赤总管府:元 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 隆平府:元 至正十六年(1356年) 苏州府:明 应天巡抚驻地 属中书省1367年 苏州府:清康熙六年,江苏省会 江苏巡抚,布政使驻。(1667年) 苏州市:1949年 苏州市(省辖)、苏州专区:1953年 苏州市(地级):1983年
[编辑本段]民族宗教
民族 苏州是地处沿海的少数民族杂散居城市,有47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1.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2.4‰;其中回族人口有3700余人,占少数民族总人数23.13%。在47个少数民族成份中,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民族有:回族、壮族、朝鲜族、苗族、土家族;人口在100人以上的民族有:蒙古族、满族、布依族、侗族、彝族、白族、藏族、维吾尔族、瑶族、畲族、仡佬族等。苏州市区有民族成份39个,少数民族人数5200余人。其中回族2515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2%。 宗教 苏州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主要宗教场所有:道教宫观有玄妙观(位于观前街)、玉皇宫(园区)、城隍庙(位于景德路)、穹窿山上真观;佛教有西园寺、寒山寺(位于虎丘区)、北塔报恩寺(位于人民路)、文山寺、灵岩山寺(木渎镇)、包山寺(吴中区西山岛)园区重元寺、来风寺、常熟虞山兴福寺、张家港凤凰山永庆寺、双杏寺、吴江平望镇小九华寺、昆山海藏寺;其他宗教的有圣约翰堂、使徒堂、杨家桥天主堂、石路太平坊清真寺等。 这些宗教场所大多是苏州的旅游名胜景点。
[编辑本段]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
㈡ 我国的四大名亭
四大名亭 :爱晚亭(湖南长沙)、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湖心亭(杭州西湖)
安徽滁县醉翁亭
坐落在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心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
(一)欧阳修与醉翁亭——琅邪山
我们的滁州之行,完全是为了凭吊欧阳修的醉翁亭。欧公在《醉翁亭记》中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把我们一个个弄得神魂颠倒;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高论,更使我们对醉翁亭的仰慕不断升温。
滁州位于安徽省东部,东距六朝古都南京48公里,西去省会合肥130公里,因其与城西南的琅琊山诸峰相连,城山一体,蔚然而深秀,是安徽省五大风景区之一。琅琊山古称摩陀岭,相传西晋时琅琊王司马佩率兵伐吴驻跸于此,故后人改名为“琅琊山”。琅琊山山不甚高,但清幽秀美,四季皆景。山中沟壑幽深,林木葱郁,花草遍野,鸟鸣不绝,琅琊榆亭亭如盖,醉翁榆全国特有,琅琊溪、玻璃沼、曲水流觞溪流淙淙;让泉、濯缨泉、紫薇泉等山泉泉泉甘冽,归云洞、雪鸿洞、重熙洞、桃源洞等岩洞洞洞神奇。更有唐建琅琊寺、宋建醉翁亭和丰乐亭等古建筑群,以及唐、宋以来摩崖碑刻几百处,其中唐代吴道子绘《观自在(即观音)菩萨》石雕像和宋代苏东坡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碑刻,被人们视为稀世珍宝。古人称之为兼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的“皖东八名胜境”,蔚然深秀的琅琊山历来享有“蓬莱之后无别山”之美誉。
琅琊山景色淡雅俊秀,文化渊源久远。据史书记载,琅琊名胜,自唐刺史李幼卿始开于大历年间。他在南山“凿石引泉,酾其流以为溪”,名为琅琊溪。在溪岸“建上下坊,作禅堂、琴台”。继李幼卿之后,唐、宋著名文士如韦应物、独孤及、李绅、李德裕、欧阳修、辛弃疾等,相继出守滁州,修筑城池楼馆,开发山川名胜,传下众多名篇佳句。尤其是宋代欧阳修谪知滁州期间,修建了醉翁亭、丰乐亭,写下了《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等脍炙人口的名篇,“滁之山水得欧公之文而愈光”。文以山丽,山以文传,琅琊山声名日隆,文人墨客、达官显贵,纷纷前来探幽访古,题诗刻石,王安石、曾巩、宋濂、文征明、李梦阳、王世贞等著名诗人、文学家也都在此留下了足迹,唐、宋以来的摩崖、碑刻约有数百处之多。历代书法名家书写的《醉翁亭记》“真、草、隶、篆”碑刻与山中古道、古亭、古建筑相得益彰。琅琊山的美妙,在于她悠然于喧嚣之外;琅琊山的雅致,在于她融合自然山水与建筑为一体的深幽意境,令人意趣盎然,流连忘返。(孙明皋)
(二)欧阳修与醉翁亭——醉翁亭
醉翁亭位于琅琊山半山腰的琅琊古道旁,是上琅琊寺的必经之地。据《琅琊山志》记载,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感怀时世,寄情山水。山中僧人智仙为他建亭饮酒赋诗,欧阳修自号“醉翁”,并以此名亭,写下传世之作《醉翁亭记》。醉翁亭因此而闻名遐迩,被誉为“天下第一亭”。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间也”,把欧阳修寄情山水,安民乐丰的内心世界挥发得淋漓尽致。亭内有联对此亦作了点评:“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
醉翁亭初建时只有一座亭子,直到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全椒观察使薛时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复了原样。醉翁亭因欧阳修及其《醉翁亭记》而闻名遐迩,数百年来虽然历遭变劫,但终不为人所忘,正如醉翁亭中一副对联所言:“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亭台小巧独特,具有江南园林特色。现在的醉翁亭,已不再是一座孤单的凉亭。总面积虽不到1000平方米,四面环山的亭园却内有九院七亭: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互不雷同,人称“醉翁九景”。醉翁亭依山傍水,幽雅而宁静。这里古树婆娑,亭台错落,青山如画,碧水潺流,环境十分优美。整个布局严谨小巧,曲折幽深,富有诗情画意。亭中新塑的欧阳修立像,神态安详。亭旁有一巨石,上刻圆底篆体“醉翁亭”三字。离亭不远,有泉水从地下溢出,泉眼旁用石块砌成方池,水入池中,然后汇入山溪。水池三尺见方,池深二尺左右。池上有清康熙四十年知州王赐魁立的“让泉”二字碑刻。让泉水温度终年变化不大,保持在十七八摄氏度。泉水“甘如醍醐,莹如玻璃”,所以又被称为“玻璃泉”。
醉翁亭北有二贤堂,初建于北宋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系当地人士为纪念滁州前后两任太守王禹偁和欧阳修所建。原堂已毁,现堂为建国后重建。堂内有二联,一曰:“谪往黄冈执周易焚香默坐岂消遣乎,贬来滁上辟丰山酌酒述文非独乐也”,二曰:“醒来欲少胸无累,醉后心闲梦亦清”对两任太守皆因关心国事而贬谪滁州愤愤不平,又为两位太守诗文教化与民同乐深表钦敬。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江西吉安市)人,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他出身贫寒,资性敏悟,勤奋苦学。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曾任谏官,又任翰林学土、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要职,因参与范仲淹的“庆历革新”而遭贬,当过滁州太守。在文学上欧阳修以韩愈为宗,力扫晚唐五代文学的奢靡之风,提掖了王安石、苏轼等一大批精英。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北宋就占了六家。且除欧阳修本人以外,其余五家都出自欧门。欧阳修不仅成就非凡,而且人品高尚,早令我辈景仰不已。
醉翁亭西侧有宝宋斋,建于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是明人为保护苏轼手书《醉翁亭记》而建。斋内有两块石碑,正反两面镌刻着苏东坡所书《醉翁亭记》全文,《醉翁亭记》初刻于庆历八年,因其字小刻浅难以久传,又于元佑六年(1091年)由欧阳修门生、北宋大诗人苏东坡改书大字重刻,文章与书法相当益彰,后人称为“欧文苏字,珠联璧合”,视为宋代留下的稀世珍品,与琅琊寺中吴道子所画的《观自在(即观音)菩萨》石雕像,同为难得的古代文化瑰宝。
宝宋斋南面是一个面积较大的庭院,院内有意在亭、古梅亭、影香亭、怡亭等亭台建筑。泉水从墙外流入,曲折蜿蜒,如回肠九转。传说当年欧阳修常在这里与友人共饮,曾仿晋人作“曲水流觞”,为后世引为趣谈。后人在“九曲流觞“处建意在亭,并仿欧阳修戏水饮酒作乐,亭似苏州园林建筑,十分古雅。古梅亭在醉翁亭院的北面,因亭前有一株古梅而得名,又称赏梅亭。相传此梅系欧阳修所手植,世称“欧梅”。原梅早已枯死,此株为明人所补植。古梅高7米,离地面六七十厘米便开始分成四枝。四枝干粗70多厘米,苍颜多瘢。虽经几百年风霜雨雪,仍然枝茁叶茂,清香不绝。这株古梅品种稀有,花期不抢腊梅之先,也不与春梅争艳,独伴杏花开放,故名曰“杏梅”。古梅北有古梅亭,南面有影香亭,建于一方池上,原名见梅亭,后来有人在壁上题了“寒流疏影”、“翠积清香”两块碑刻,遂改为今名。春天,“野芳发而幽香”;夏季,“佳木秀而繁荫”;秋天,天高云淡,“风霜高洁”;冬季赏溪中石景“水落石出”,四季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三)欧阳修与醉翁亭——丰乐亭
丰乐亭建于琅琊山风景名胜区丰山东北麓的幽谷中,是丰山风景最佳之处。距滁州城约1公里。这里面对峰峦峡谷,傍倚涧水潺流,古木参天,山花遍地,风景十分佳丽。关于丰乐亭的兴建,欧阳修在《与韩忠献王书》中告诉友人:“偶得一泉于(滁)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爱其山势回换,构小亭于泉侧。”而民间传说却略有不同:据说欧阳修在家中宴客,遣仆去醉翁亭前酿泉取水沏茶。不意仆在归途中跌倒,水尽流失,遂就近在丰山取来泉水。可是欧阳修一尝便知不是酿泉之水,仆从只好以实相告。欧阳修当即偕客去丰山,见这里不但泉好,风景也美,于是在此疏泉筑池,辟地建亭。泉名“丰乐泉”,亭名“丰乐亭”,取“岁物丰成”、“与民同乐”之意,欧阳修为此还写下了《醉翁亭记》的姐妹篇——《丰乐亭记》,还以《丰乐亭游春》一诗记载与民同乐之盛况:“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知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后来苏东坡又把《丰乐亭记》全文书刻于亭中石碑上,供人阅读和欣赏,一样地留下了“欧文苏字,珠联璧合的稀世瑰宝。
丰乐亭亭前有山门,亭后有厅堂,还有九贤祠(又名危楼,内供与滁州有关的九位贤人画像)、保丰堂等,四周筑以围墙。丰乐亭内有苏东坡书刻的《丰乐亭记》石碑、吴道子画的《观自在(即观音)菩萨》石雕像,保丰堂内有明滁州判官尹梦璧所作的《滁州十二景诗》碑刻,这些都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珍品。
丰乐亭以北原有一条“西涧”,与丰乐亭一山之隔。唐代诗人韦应物在任滁州刺史时,曾为这里优美的山水景色所吸引,吟咏了“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脍炙人口的诗句。之后,人们依韦氏诗意在这里建起了野渡桥、野渡庵、飞泉览胜亭等建筑。建国以后,政府为治理水患,开发水利,在西涧上建造了拦河大坝,形成了一个山间水库,称为“城西湖”,使许多景点沉没湖底,但出现了另一种自然景象,四周青山环抱,中间碧水涟漪,山明水秀,鱼跃鸟飞,风光无限,生机盎然。
(四)醉翁系沧浪 欧苏共风流
亭子本是一种有顶无墙的建筑物,自古以来,凡有些名气的亭子多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素有四大名亭之称的醉翁亭、沧浪亭、陶然亭和爱晚亭,无一不具有其独特的文化蕴涵。
亭以人名。陶然亭、爱晚亭建于清代,亭名分别出自白居易“与君一醉一陶然”和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诗句。爱晚亭还以毛泽东早年读书处闻名当代。而最具历史文化盛名的醉翁亭、沧浪亭则以宋代文学大家欧阳修、苏舜钦之名传誉千载。
醉翁亭、沧浪亭同建于庆历六年,分别位于当时的淮南滁州和吴中苏州。两亭虽隔江相望,遥距数百里,却紧密联系着欧、苏二位文学巨擘的不朽友谊,并进而成为后人景仰和神往的胜迹。人们都知道,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在他的身边,苏舜钦以卓越的文才、诗才成为这场运动的急先锋和中坚。苏舜钦还是欧阳修一生中最推崇的二位诗人之一(另一位是梅尧臣)。
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失败后,欧、苏同受牵连。欧阳修被以莫须有的“张甥案”贬知滁州;苏舜钦则被所谓“奏邸之狱”所陷,放废为民,流寓苏州。欧公居滁,是政治上的挫折,但他能坦然面对,怡然乐观,为政之余,陶醉于“环滁皆山”的秀美景色,常偕僚属留连于琅琊山中,与州民同乐而成为历史佳话。山僧智仙敬重仰慕欧公的学术文章和道德人品,特于山中建亭为他的游山助兴。欧公以“醉翁”作为亭名,并由此创作出了千古名文《醉翁亭记》。当时他正值中年,“我时四十犹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客”,“四十犹未老,醉翁偶题篇”,从中可见他心境之一斑。而报国无门的苏舜钦,索寞一人踯躅苏州,他常出城闲游。一天,他在郡学东侧看到一片三面环水的空阔废地,此处草木蓊郁,有杂花修竹环绕,尚存园囿遗意。经访旧老,知是前人池馆,便毅然购下,重置水石,理水叠石,建楼阁亭台,以咀嚼自己的寂寞。他以《楚辞》“渔父”篇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句命名为沧浪亭,寓意自己与世浮沉,幽闲独放的怀抱。
欧、苏两人政治上的不幸却带来了文学上的收获。《醉翁亭记》、《沧浪亭记》均成为文学史上璀璨的不朽篇章。《醉翁亭记》以情写景,不仅精彩地描绘了琅琊山中四时不同、朝暮变幻的景色,还以“乐”为文眼,抒写出作者与宾从僚属的游赏、吟咏、宴饮、弈射之乐,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欧公仁民宽政的风范和潇洒风神。全篇共用二十一个“也”,风格独特,一唱三叹,韵味无穷,历来有绝唱之称。苏舜钦《沧浪亭记》却是另一种情形:作者“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苏舜钦善处逆境,生活恬淡自适,在虚僻、莹净的沧浪亭畔,他感受到脱去仕籍,并非个人的不幸。他在记文中写道:“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诗人长于议论,这里以激切的语言,直抒胸臆,体现出他对官场生活的鄙夷。
从欧、苏两人的文集中,还可获知当时他们友好的交往。苏诗记录欧阳修在滁州建丰乐亭并与民众往游其间的生动情形,“构亭于其间,四面开轩墉。名之丰乐者,此意实在农。”他还用“百人拥持大车载,城市观走风涛翻”的诗句,描写欧阳修用三头牛拖着二轮大车运送菱溪大石穿城而过,万人空巷争相观看的趣事。欧阳修也写了题寄沧浪亭的诗:“子美(苏舜钦字子美)寄我沧浪吟,邀我共作沧浪篇。沧浪有景不可到,使我东望心悠然。……虽然不许俗客到,莫惜佳句人间传。”字里行间包含着对友人的无限关怀和不尽的思念,流露出挚友真情。
如今,沧浪亭有一幅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远水近山皆有情。”此联为欧、苏诗句的集句联,诗意相谐,对仗工整,如出一人。这一组合正巧妙地把二位历史名人的友谊永远留在一个亭子中了,令人遐思,促人回味。(摘自《苏州杂志》)
(五)醉翁亭名联赏
并未成翁,到处也须杖履;
不能一醉,此来辜负山林。
人生百年,把几多风光琴尊等闲抛却;
是翁千古,问尔许英雄豪杰那个醒来。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醉翁亭在滁县琅琊山下,北宋琅琊寺僧智仙所建。醉翁,欧阳修自称。修,字永叔,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为宋初文坛领袖。所谓“醉”,乃是“饮少辄醉”;所谓“翁”,即其《赠沈蓬》诗所谓“我时四十犹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尔”。其所作《醉翁亭记》,犹为有名。“翁去八百年”,欧阳修卒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至清同治末年,约历八百年。“醉乡”,原指醉中境介,借指醉翁亭。“山行六七里”,系《醉翁亭记》原状旬,指由酿泉至尊亭影不孤。从有形的方面说,建亭以来,游人甚多。周围还陆续增添了许多建筑物,如二言堂、隐香亭、醒园等;从无形的方面说,他领导了北宋古文运动,散文、诗、词皆所擅长,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全联18字,不但嵌入了“醉翁亭”三个字,而且把写联时间、亭的位置,历史与现状,以及亭主人生前活动及其身后对社会的影响概括无遗,“醉翁犹在”、“亭影不孤”,既写景,又饱含对前哲不可磨灭的影响的追怀与感念,十分巧妙,且字字精炼,耐人回味。
北京陶然亭
陶然亭公园位于北京市南二环陶然桥西北侧。全园总面积59公顷,其中水面17公顷。1952年建园。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首都北京最早兴建的一座现代园林。其地为燕京名胜,素有“都门胜地”之誉,年代久远,史迹斑驳。名闻遐迩的陶然亭、慈悲庵就座落在这里。秀丽的园林风光,丰富的文化内涵,光辉的革命史迹,使她成为旅游观光胜地。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为亭命名。这座小亭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誉为“周侯藉卉之所,右军修禊之地”,更被全国各地来京的文人视为必游之地。清代200余年间,此亭享誉经久,长盛不衰,成为都中一胜。
陶然亭周围,有许多著名的历史胜迹。西北有龙树寺,寺内有蒹葭簃、天倪阁、看山楼、抱冰堂等建筑,名流常于此游憩,其知名度在清道光之后,堪与陶然亭相匹。东南有黑龙潭、龙王亭、哪吒庙、刺梅园、祖园;西南有风氏园;正北有窑台;东北有香冢、鹦鹉冢,以及近代的醉郭墓、赛金花墓等。这些历史胜迹产生年代多早于陶然亭,有的甚至早于慈悲庵。它们都有文人墨客觞咏的历史,曾现过各领风骚的辉煌时期。
近代的陶然亭,有着光辉的历史篇章。“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曾先后来陶然亭进行革命活动。1920年1月18日,毛泽东与“辅社”在京成员,集会商讨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斗争,会后在慈悲庵山门外大槐树前合影留念。1920年8月16日,天津“觉悟社”、北京“少年中国学会”等进步团体,在北厅讨论“五·四”以后革命斗争的方向以及各团体联合斗争的问题。1921年7、8月间,李大钊通过《少年中国学会》会员陈愚生,以其夫人金绮新葬于陶然亭畔守夫人墓为名,租赁慈悲庵南房两间,在此进行秘密活动,到1923年间,邓中夏、恽代英、高君宇等常来参加会议。
园内林木葱茏,花草繁茂,楼阁参差,亭台掩映,景色宜人。湖心岛上,有锦秋墩、燕头山,与陶然亭成鼎足之势。锦秋墩顶有锦秋亭,其地为花仙祠遗址。亭南山麓有“玫瑰山”,其地为原香冢、鹦鹉冢、赛金花墓遗址。亭北山麓静谧的松林中,有著名的高君宇、石评梅墓。燕头山顶有览翠亭,与锦秋亭对景,亭西南山下建澄光亭,于此望湖观山,最为相宜。亭北山下为常青轩。
1985年修建的华夏名亭园是陶然亭公园的“园中之园”。采用集中旅游资源的方法,精选国内名亭仿建而成。有“醉翁亭”、“兰亭”、“鹅池碑亭”、“少陵草堂碑亭”、“沧浪亭”、“独醒亭”、“二泉亭”、“吹台”、“浸月亭”、“百坡亭”等十余座。这些名亭都是以1:1的比例仿建而成,亭景结合,相得益彰。流连园内,有如历巴山楚水之间,或游吴越锦绣之乡的感觉,历史文化内涵更加深邃。
今昔陶然亭
亭,是我国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建筑样式。北京的名亭不少,如颐和园的知春亭,北海公园的五龙亭,景山公园的万春亭,香山公园的阆风亭等,都广为人知。但以亭命名的公园却不多,最为著名的要数位于城南的陶然亭公园。
最早的陶然亭,其实无亭,而是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在古刹慈悲庵西面修建的三间敞厅,供临时休息之用。因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佳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之意,命名“陶然亭”。习惯上又依建亭人之姓,叫它江亭。这里的“亭”,用古代“道路设舍,所以停集行人”的原义,“亭”与“停”同,是供行人歇息的房舍,并非作为园林景观的“亭”。故有“江亭无亭”之说。
江亭位于紫禁城外的远郊区,地势低洼,积水成湖,芦苇丛生,草木丰茂,空旷清悠,富于田园风味和山村野趣。清代的文人雅士,常在此把酒吟诗、流连山水。近代史上不少仁人志士,如林则徐、龚自珍、秋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都曾登临此处,或忧时伤世、慷慨悲歌,或秘密聚会、共谋变法。“五四”运动前后,革命先驱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等曾在此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北京地区早期的共产主义者高君宇烈士与他的女友、作家石评梅的墓地,至今仍坐落在湖心岛上的苍松翠柏之中,他俩的墓碑,如两柄宝剑,指向苍穹。早年,在这荒郊野地上,还有清末名妓赛金花的墓地,其旁不远,又有醉郭之墓。醉郭名瑞,因不满清朝和北洋军阀时代的黑暗腐败,佯狂装疯,谩骂当局,歌哭于市,在京城有一定影响。此外,还有鹦鹉冢、香冢……1924年,文学家俞平伯所写的《陶然亭的雪》一文,详细地追忆昔年跟朋友一道在雪天游览陶然亭的所见所闻所感。他们在“白蓑衣广覆着的田野之间,望望这里,望望那里,”“竟不见有什么亭子”,“只见拙钝的几间老屋”,不免“黯然寡色”。可见那时的陶然亭已是残破不堪了。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人民政府在整顿社会秩序和恢复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952年即将陶然亭辟为公园,清除淤泥,迁除坟地,广植花木,修建亭舍,使原来破旧的面貌焕然一新,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一处休闲娱乐的场所。1954年周恩来总理和梁思成先生亲临选址,将原来中南海内乾隆时代的宫廷建筑云绘楼、清音阁迁来此处,与慈悲庵内的陶然亭比邻而居、隔水相对,成为亮丽的风景。
上世纪五十年代,北京戏曲学校、北京舞蹈学校、中国戏曲学校,相继在陶然亭公园附近建校。这几所艺术学校的小伙子和姑娘们,一个个如龙似虎、如花似玉,经常在公园内喊嗓练功,优美的旋律和舞姿,回荡在湖光山色之间,为寂静的园林平添几多生机和活力。白淑湘、陈爱莲、刘长瑜、李维康、张学津、李崇善……这些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艺术家,大概不会忘记在陶然亭畔走过的花季。六七十年代,在西湖边的坡地上还有露天电影院,夏天的晚上,沐浴着习习凉风,花上几分钱,就可以看到你中意的电影。《英雄儿女》、《青年鲁班》、《锦上添花》、《甲午风云》、《早春二月》……一部部题材各异、风格不同的影片,看得人心潮起伏,热血沸腾,以致久久不愿离开这块空旷之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湖心亭上还不时举办水上音乐会,一些著名歌唱家和乐团轮流到此演出。如今,上述几所艺校早已升格为学院,国家投资另选新址兴建了漂亮的新校舍。原来放映露天电影的地方,也盖起了壮观的电影院,因观众稀少,又已改成了娱乐城。水上音乐会也如黄鹤,一去不复返了。
陶然亭公园为了突出亭文化的特色,于1985年开始,在公园西南一角,占地十公顷,修建华夏名亭园。这座由北京市园林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园中之园,本着“名亭求其真,环境写其神,重在陶然之意,妙在荟萃人文”的宗旨,从全国各地选择和仿建十余座名亭,如位于湖南汨罗纪念诗人屈原的独醒亭,浙江绍兴纪念“书圣”王羲之的兰亭碑亭和鹅池碑亭,四川成都纪念“诗圣”杜甫的少陵草堂碑亭,江苏无锡纪念“茶神”陆羽的二泉亭,江西九江纪念诗人白居易的浸月亭,安徽滁州纪念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四川眉山纪念文豪苏轼的百坡亭,江苏苏州纪念诗人苏舜钦的沧浪亭,以及由园林设计院设计的纪念“诗仙”李白的谪仙亭,等等,一座座造型各异的精美建筑,或依山崖,或临流水,或傍茂林,或倚修竹,峰回路转,错落有致,各呈异彩,互为映带,为整个园林,增添了无限风光。由古今书法名家题写的匾额、楹联以及《琵琶行》、《赤壁赋》、《醉翁亭记》等经典之作,镌刻在相应的亭畔,向游人诉说着一个个文物典故和佳话传说,极大地提高了审美内涵和文化品位。加上原来遍布各个角落的瑞像亭、望瑞亭、锦秋亭、南屏晚眺亭、览翠亭、风雨同舟亭等大小不同的、有名无名的亭子,约数十处之多,如朵朵奇葩,四处绽放,如颗颗珍珠,撒落满园,这方宝地简直称得上展示亭文化的博物馆和大观园。漫步在华夏名亭园中,我忽发奇想:这些历代先贤、诗圣诗仙,如今跨越时空、比邻而居,在“菊黄佳酿熟”之际,聚会一堂,联袂唱和,把酒吟诗,举杯邀月,该是何等壮美的画面,何等浪漫的情怀,何等令人心驰神往的境界啊!
这几年来,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陶然亭公园更滚动着银发浪潮。大批离退休老人盘旋于此,各找其乐,各得其所。你看,棋迷们围在石桌旁,楚河汉界,杀得正猛;戏迷们聚集在柳荫下,锣鼓铿锵,丝竹悠扬,京戏、评戏,唱得正欢;湖心岛上,爷爷奶奶们学着年轻的舞伴,翩翩起舞,仿佛减去了几十岁;月季园边,一群群、一队队歌唱爱好者,引吭高歌,随着《敖包相会》、《红莓花儿开》的旋律,重温逝去的青春年华;而在幽静的垂钓区,一个个垂钓者,气定神闲,怡然自在,静等鱼儿上钩;爱好武术的小伙子更在广场上一展矫健的身手,……如今这座城市园林,真正成了老小咸宜的休闲场所,普通百姓的欢乐海洋。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我在陶然亭旁边工作和生活了几十年,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退休之后,同老伴一起,每天必来此溜达一圈,健身强体,放飞心情,更对它充满眷念和感激之情。我收藏有关它的历史记忆,享受它带给我的幸福时光,我为它的发展变化感到欣慰,更为它的美好明天深深祝福。(陈培仲)
陶然亭名联赏
窗前绿树分禅榻;
城外青山到酒杯。
万荷倒影月痕绿;
一雨洗秋山骨青。
云里帝城双凤阙;
雨中春树万人家。
凭高喜见诸天日;
入座微闻百合香。
破除相思鹅儿酒;
妆点新闻燕子钱。
喜得故园桑落酒;
陶然共醉菊花杯。
载酒重来,问旧游几辈青云、几辈黄土;
拈花一笑,看今日满城风雨、满城江湖。
十朝名士闲中老;
一角西山恨里青。(稚辛题)
四面时常对屏嶂;
众仙同日咏霓裳。(赵曾望题)
珠帘暮卷西山雨;
阁道回看上苑花。(王以敏集句题)
穿狄小车疑泛艇;
山林高阁当登山。(曹学闵题)
慧眼光中,开半亩红莲碧沼;
烟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风。(沈朝初题)
客醉共陶然,四面凉风吹酒醒;
人生行乐耳,百年几日得身闲。(蔡锦泉题)
爽气抱城来,拄笏香山宜此地;
绿荫生昼静,凭栏觅句几闲人。(卢禅普题)
爽气挹山岚,万苇清风带古寺;
高踪怀水部,一轮明月照江亭。(张照珏题)
长戈满地,一亭独幽,客子河梁携手去;
把酒问天,陶然共醉,西山秋
㈢ 央视第10放映室的电影过年 谁能把每章的对联给我
仿佛是天边的一线曙光,都说它很远很远,那些曾经感动你我的故事。那些关于时空穿越的幻想(波偌波偌蜜),那些白了头的爱情,那些炫了目的财宝(我知道有个地方,有很多很多的。。),那些虚无飘渺间的传说,总是在很久很久以前。直到有一天,你在光影交错间,蓦然回首,才发现,原来传奇,就在“你我”之间。
第七回
百世美谈,只叹有情人难成眷恋
千古绝唱,化蝶问世间情为何物
第十九回
山穷水尽,恩爱夫妻哭演抢钱戏
柳暗花明,患难恋人谱写翻身曲
第二十回
悲欢离合,一曲恋歌满怀甜密密
南来北往,两情相悦谱写相思曲
第十六回
真假难辨,经书去留成一时悬念
生死未卜,爱恨交织作艰难选择
第十四回
阴差阳错,引发古今大战秦俑情
前世今生,可怜黄沙吹尽人去了
春节贴对联风俗的由来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通用新春联
春为一岁首 天地英雄气 一曲迎春调 江山千古秀 云霞开锦绣
梅在百花先 乾坤锦绣春 三杯祝福歌 日月一时新 草木弄新姿
万里春光暖 四化千秋业 春风吹大地 寒风随岁去 春来千枝秀
九州气象新 九州万里春 淑气满人间 德政伴春来 冬去万木苏
财源通四海 国安民有福 长空盈瑞气 勤是摇钱树 轻烟芳草地
春色满人间 民富国无忧 大地遍春光 俭为聚宝盆 微雨杏花村
祖国山河壮 日丽春常驻 朝阳澄玉宇 风和千树茂 柳枝揉雨绿
侨乡气象新 人和福永留 壮志化宏图 雨润百花香 杏蕊闹春红
政善山河美 春风迎顾客 民奔小康路 勤劳携福至 碧水流新韵
天清日月明 淑气溢商场 国臻大治年 科技引财来 青山笼彩霞
花随春意发 九州开泰运 芳草连天碧 柳眼凝眉绿 乙颂初阳岁
富自政通来 万福启春华 春花遍地红 桃腮映面红 亥迎多福春
九州花似锦 春花含笑意 有天皆丽日 庆三阳开泰 绿柳迎春舞
五岭诗如云 爆竹播欢声 无地不春风 喜万象更新 红花应节开
民富九州乐 山河舒锦绣 池塘喜夜雨 天寒梅骨傲 时雨随风到
国强五岳高 桃李竞芳菲 庭院醉春风 风暖草心香 好花应讯开
港澳归帆在望 迎春丹青焕彩 两岸同期一统 守法才能执政
台澎去雁将回 辞岁翰墨飘香 九州共乐三春 无私方可当官
盛世千家乐 新春百家兴 横批:欢度佳节
千年迎新春 瑞雪兆丰年 横批:年年有余
大地歌唤彩云 满园春关不住 横批:春色满园
共享锦绣年华 相伴健康天使 横批:福如东海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红梅含苞傲冬雪 绿柳吐絮迎新春 横批:欢度春节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批:鸟语花香
春临大地百花艳 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红梅含苞傲冬雪 绿柳吐絮迎新春 横批:欢度春节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批:鸟语花香
春临大地百花艳 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
福星高照全家福 春光耀辉满堂春 横批:春意盎然
事事如意大吉祥 家家顺心永安康 横批:四季兴隆
迎新春江山锦绣 辞旧岁事泰辉煌 横批:春意盎然
旧岁又添几个喜 新年更上一层楼 横批:辞旧迎新
东风化雨山山翠 政策归心处处春 横批:春风化雨
家过小康欢乐日 春回大地艳阳天 横批:人心欢畅
多劳多得人人乐 丰产丰收岁岁甜 横批:形势喜人
壮丽山河多异彩 文明国度遍高风 横批:山河壮丽
财连亨通步步高 日子红火腾腾起 横批:迎春接福
福旺财旺运气旺 家兴人兴事业兴 横批:喜气盈门
大地流金万事通 冬去春来万象新 横批:欢度春节
欢声笑语贺新春 欢聚一堂迎新年 横批:合家欢乐
财源滚滚随春到 喜气洋洋伴福来 横批:财源广进
春风入喜财入户 岁月更新福满门 横批:新春大吉
大顺大财大吉利 新春新喜新世纪 横批:万事如意
占天时地利人和 取九州四海财宝 横批:财源不断
高居宝地财兴旺 福照家门富生辉 横批:心想事成
天地和顺家添财 平安如意人多福 横批:四季平安
春归大地人间暖 福降神州喜临门 横批:福喜盈门
内外平安好运来 合家欢乐财源进 横批:吉星高照
日日财源顺意来 年年福禄随春到 横批:新春大吉
迎喜迎春迎富贵 接财接福接平安 横批:吉祥如意
创大业千秋昌盛 展宏图再就辉煌 横批:大展宏图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五福临门
民安国泰逢盛世 风调雨顺颂华年 横批:民泰国安
精耕细作丰收岁 勤俭持家有余年 横批:国强富民
发愤图强兴大业 勤劳致富建小康 横批:科技致富
欢天喜地度佳节 张灯结彩迎新春 横批:家庭幸福
迎新春事事如意 接鸿福步步高升 横批:好事临门
万事如意展宏图 心想事成兴伟业 横批:五福临门
和顺门第增百福 合家欢乐纳千祥 横批:欢度春节
冬去山川齐秀丽 喜来桃里共芬芳 横批:新年大吉
春满人间欢歌阵阵 福临门第喜气洋洋 横批:五福四海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春色明媚山河披锦绣 华夏腾飞祖国万年青 横批:山河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