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天堂 > 电影节专访

电影节专访

发布时间:2022-05-09 02:20:09

❶ 罗燕的人物专访

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一个纤细的东方女性,柔弱的让人爱怜,只有当她注视着你的时候,才感觉到她锐利的目光,象一把刀子;也只有这个时候,你才会相信,站在你面前的这个美丽的女人是一个操纵着1500万美元,指挥着一群来自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地的“多国部队 ”的企业家。她就是罗燕,一位留在普通的中年观众心中的“纯情少女 ”。她所主演的《女大学生宿舍》《红衣少女》已经成为中国青春片的奠基之作。她所塑造的女大学生形象成为一代青年人的“梦中情人 ”。但是,时隔多年,她以第一个进入好莱坞主流电影的中国独立制片人的身份出现在景色秀丽、人情恬美的江南小城--苏州,完成了她的电影之梦--《庭院里的女人》(Pavilion of women)。
正在观众记忆中淡去的电影《卧虎藏龙》让大家记住了一个朴实的如邻家大叔的天才导演--李安,但是对电影界的人来说,能进入好莱坞主流影片的权力金字塔顶峰--制片人(Procer)才是真正的荣耀。这条路华人已经走了很久,从杨燕子(电影《喜福会》的制片)到Alex(电影《生逢七月四日》《天与地》《刺杀肯尼迪》的制片)到Kevin张(香港导演吴宇森的制片),他们最高只做到执行制片的位置,而罗燕却以“总制片 ”的身份,带着她的“洋助手们 ”走向华人的成功之巅。
“我是一个纱厂女童工 ”
从外表来看,罗燕是个娇小的女人,秀外慧中,但是她有着非常独立的个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为了实现一个既定的目标,她锲而不舍,勇于尝试,要求自己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她把这样的禀性归结于多蹇的童年。罗燕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父母都是教授,在新疆做科学研究。她打小就跟外公外婆在上海这个大都市生活。解放前,她的外公是中央银行的副行长,生活很美满。直到解放后,还过着优裕的生活,住着别墅,有保姆照顾。但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他们的生活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的巨大落差。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他被关在他的办公大楼的地下室,而被允许去牛棚送衣服的是8岁的小罗燕。几年后外公去世了,外婆身体每况愈下。年仅12岁的罗燕成了一家之主。4年后,她被幸运的分配到纱厂当了一名普通的纱厂女工。
的她提起那段日子也带着一些感伤,“如果说纱厂那磨人的细活对常人来说是一种痛苦的话,那么比起每时每刻笼罩着你的没有希望的活着来说,简直算不了什么。 ”是呀,5年的岁月里,想到的只是一辈子织布,还能有什么希望。但是,就是这5年的磨练,使她学会了独立生活,学会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冷静的观察身边的世界,不时的反省自己,认识自己。在逆境中成长的她拥有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为她日后的人生奠定了希望的种子。
“人是一定要念书的 ”
罗燕不能不感激她的家庭,就是在那个人妖颠倒是非不分的岁月里,她的外公外婆以及远在新疆的父母都孜孜地灌输给她这样的理念“人是一定要念书的 ”。即使在文革中,她还托人介绍了一位数学老师,通过自学学完了初中高中的文化知识,甚至还读了大一的课程。然后,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文革结束了,21岁的她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在4800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20名幸运者之一,如愿以偿的开始了崭新的艺术生涯。 即使是在成为当时颇有影响的女演员的时候,她也没有忘记给自己“充电 ”,从当时看过的内部电影和外国电影资料来看,出国深造好象是唯一的选择。在演完《红衣少女》之后,她把800元奖金全交了学费,学了半年英语,然后考了托福,留学美国。她在波士顿大学艺术学院攻读戏剧专业硕士学位的时候,一面要学习外语,一面要打工维持生活,还要应付学校的考试,那可是要门门功课达到“B+ ”以上,才能获得奖学金的。但是她就这么坚持了下来。
当我开玩笑般的问她为什么不嫁个富人算了,省的吃这样的苦。她的答复是,既然这样想,我还出国干吗,再说,人穷到那个份上,哪有美丽可言,灰姑娘的事情是只在童话里发生的。
虽然罗燕会戏称“自己当初是受长辈的影响教导,盲目的崇拜知识 ”,但是她始终坚信“人是一定要念书的 ”。据当年在《红衣少女》饰演姐妹的小姐妹邹倚天回忆,1988年当她考上中央戏剧学院的时候,远在大洋彼岸的罗燕反复嘱咐她一定要多读书,因为她自己就是从书中受益终身的。
在好莱坞,她还是认真地学习,《综艺》《好莱坞通讯》就是她的教科书。她还在UCLA的电影学院进修,参加各种学习班,扎扎实实的学,终于在赛珍珠的小说《群芳亭》中找到了灵感。
她喜欢看书,有一天,看到了赛珍珠的小说《群芳亭》,她发现她被赛珍珠笔下的人物打动了。小说中那位努力寻求生命真谛的女性让她感动;而赛珍珠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身处两种完全不同文化的经历又与她心有戚戚,她凭女性的直觉断定,她来阐释这部小说,一定会成功的。同时她还藏着一个小秘密,那就是小说中描写的人物、生活就象她外公外婆当年的生活情境,拍摄这部影片也是为了给他们一丝慰藉。
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每个人都会有梦想,但是如果不去尝试,那么还有什么意义。罗燕说,我常想所有人,有钱的,有名望的,都只有一次生命,所以决定了的,一定要去做,而且去做好。在美国的15年中,我从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演员。即使是在戏剧中心倒闭的时候,一贫如洗的她也没有放弃她心爱的电影事业。
1993年在失业中挣扎的罗燕,尽管心力交瘁,也没有考虑回国,虽然那样会轻松的多。她咬着牙撑下去。局面开始好转了,她也终于创立了自己的公司--蒙斯通国际公司,生产销售专利产品,发行电视节目,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公司的资产达到三百多万美元。“如果我一心只想着赚钱的话,我完全没有必要再踏进电影业, ”罗燕说“就是因为它我才来的美国,我热爱电影。 ”“就象老鼠爱大米? ”我也和她开了个小小的玩笑。
1996年,她终于开始在电影的圣殿--好莱坞发展。
接受过良好的家教和中美两种文化熏陶的罗燕是个气质突出的女性。她对生活充满着理想。她相信只要真诚,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她真诚的与赛珍珠的儿子联系,赢得了他的信任,购买了小说的拍摄权。为了保留原作的神韵,她做编剧亲自改编成电影,饰演女主角吴太太,亲自组织强大的制作班底和演员阵容。导演严浩是一名大师级的艺术家,曾经获得东京、戛纳、柏林等国际电影节的大奖,他所导演的影片《滚滚红尘》和女主角作家“三毛 ”深深的留在华语观众的记忆深处。男主演威廉德福是身价2000万美元的世界级影星,他所主演的影片《生于七月四日》、《基督最后的诱惑》、《英国病人》、《野战排》等都曾获得奥斯卡大奖,如果不是罗燕的真诚和对电影的热爱打动了他们,区区1500万经费是不可能完成这部大片的制作的。这之后,她还用一份长达82页,精心完成的计划书说服了环球制片公司,签定了美国地区的发行协议。开拍前及时地送中国国家电影局审查,而且得到审查委员会非常好的建议……
1999年6月,影片《庭院里的女人》在苏州开拍。充满书卷气的漂亮“姐姐 ”以东方女性的真诚、韧性和执着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的她以幽默的口吻说“我终于读懂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本那个时代的名著。 ”
“我就在开一间鞋子工厂 ”
在好莱坞竞争非常激烈,因为每个岗位都有二三十个人供你选择,你只有干好了,才有机会成为熟练工,才能从小作坊变成大工厂。周转快了,从业人员有更多机会再工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罗燕说,她本来打算跟张艺谋剧组合作的,但是她发现国内的电影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想着怎样把活对付过去,不注意自己的名声。更主要的是制作影片的机制太原始,如果照这样的方式制作影片,那是不可思议的。她坚持按照好莱坞的制片方式来运作。
她还解释了这次电影在四川的发行没有找峨嵋影业老板,上了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的赵国庆合作的原因。她觉得从一个商人的角度来看,赵国庆不是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因为《庭院里的女人》采用的是好莱坞通行的分帐发行模式,赵国庆的“5元票价 ”模式对他们拥有的大多位于繁华地段购物中心的影院来说不会有太大的收益影响。即使票房上不去,就是卖矿泉水也火了。而这对于片方来说,未必是好事。
在国内拍片的日子,她被自己人的工作方式所困扰,一个国内知名的女演员签约后在影片开拍前一周撂下挑子不干了,拍着火这场重头戏的时候,工作人员为了节约经费,没有准备消防车,结果摄制组白等了一夜,不知花了多少冤枉钱。拍摄的过程中,一身兼三职,制片、编剧、主演的罗燕操透了心。她笑着说,300来人的“多国部队 ”冲突不断,仿佛过去7年生意场上所有险情集中发作,每隔一天就象经历一次“心脏病 ”发作,但是我都调整了过来。她说,“好莱坞是一个制造梦想、充满梦想的地方,但是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实现梦想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梦想 ”。她在不断的调整自己。1995年,她运作了影片《红樱桃》的发行,从中明白了电影是一门艺术,但更是一个产品,就象鞋子,它能在中国拍,也能在美国拍,或者在越南,英国。只要故事吸引人就好。“但是我是第一次操作,总是希望选熟悉的,能激发灵感的地方拍,为什么不在中国拍? ”她说,“有人觉得我狂妄,可拍电影就是这么一回事,款式不同,但总是要穿在脚下,电影也就是为了在影院放,让观众看。所以导演就是一个雇佣工程师 ”。虽然现场的导演严浩不赞同这个说法,甚至有些生气,但是她就象一个工厂主一样悉心照料自己的“生意 ”,而且做的很好。
这部精致感人的影片已经完成,已经接到柏林电影节的盛情相邀,角逐“金熊奖 ”,影片也将与4月20日在中美两地同步首映。罗燕,这位走进好莱坞的第一位华人制片终于可以在加利福尼亚温暖的阳光下小憩,等待来自大洋彼岸的祝福。(记者汪方华)

❷ 如何携作品参加国际电影

明确报名要求,参考评审团偏好,合理安排时间
首先,在参加任何电影节之前,必须先完成的是背景调查。投递影片跟投递简历一样,盲投不会增加成功的概率,只会浪费宝贵时间,背景调查一般包括两个方面:明确报名要求和评审团偏好研究。
大多数电影节是对所有影片开放申请的,对于电影本身无特别的要求。但是部分电影节会存在特殊规定,比如需要影片必须是导演的处女作,或者是前三部作品,或者影片的时长不能长于3小时,影片没有在其他地方展映过等等。在确定申请之前,一定要明确这些报名要求。
另外,不同的电影节有特定的审美口味,或者评审团成员对某一类影片有偏爱,在做了了解之后,我们才能因地制宜,找到合适的电影节。你可以分析历史获奖影片甚至展映影片的类型和风格,如果提前知道了评审团成员,那就了解每个人的审美偏好。
时间安排上,在影片进入后期制作时,就可以考虑报名参加电影节。根据影片的预计完成时间和上映档期,结合电影节举办时间,合理安排电影节的申请。
为了获奖而调整电影档期的情况也非常普遍。比如,2002年《上帝之城》在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败北之后,选择了将影片在影院放映时间延长到54周,从而利用规则上的漏洞获得了2004年四项奥斯卡提名。
提交影片,利用首映权与邀请函来谋求最佳主场
确定了要参加的电影节后,接下来需要的是提交影片,这个时候要注意截止日期,还有参赛费用和首映问题。
关于参赛费用,其实有时可以申请豁免,当然这要看参赛电影的情况和与电影节的既往关系。
而首映的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显而易见,一部电影只有一次全球首映的机会,如果影片质量很高,那么对于电影节来说,拿到全球首映权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所以,首映的选择可以作为筹码,同最想去的电影节或者想进入的竞赛单元协商。
另外,在申请电影节时,需要先对所申请的电影节进行分类。一种是申请起来希望不大的电影节,一种是或许会入围的电影节,还有一种是可能保底的电影节,这样可以保证一部电影凭借尽可能少的申请入围其中的某个电影节。在收到某个电影节的邀请后,还可以作为与其他电影节商谈的筹码,去争取更有分量的邀请。
准备阶段:与电影节联系,做好媒体公关
在获得了一个或多个电影节的邀请后,就可以准备起程前往电影节现场了。
在准备过程中,你的影片会被告知是进入了哪个单元,竞赛单元还是展映单元。进入竞赛单元的影片将由评委会成员观看评选,评委会成员由评论家,学者,电影从业人员以及观众组成,一同观看完影片后他们会讨论出获奖结果,并在颁奖典礼中公布。
那么在前期准备中,媒体公关就成为获奖与否的重要环节,大型商业制片公司通常会以巨额的公关费用,通过操纵媒体引导舆论以达到获奖目的。
TWC的老板、的创始人哈维•韦恩斯坦就是个中翘楚,他的常用手段就是选择更符合奥斯卡口味的电影,在电影节评审期间发布大量通稿,塑造影片的正面形象。并同时举办私人晚宴和明星慈善晚会邀请评委参加私人观影会,以达到影响评委倾向的作用。
据说,在面对呼声高的竞争对手时,韦恩斯坦还会不惜通过媒体以及私人关系抹黑竞争对手,来确保自己推举的电影可以成功获奖,这也是他在好莱坞经常被人诟病的主要原因。
参加电影节:观众,评委,媒体与商业的四重考量
电影节的组成通常包括一系列电影展映,专题研讨会和颁奖典礼。电影市场可能是附属于电影节,也有可能单独举办。你需要做的,并不只是按照官方团队的安排参加放映那么简单,几个重要的事项需要特别下功夫:
a)观众交流
一般电影节官方会在参展电影放映结束后做一个15-30分钟的问答,分享拍摄影片的过程。利用问答时间与观众分享主创最想表达的内容,与观众在观影结束后进行各种交流,都会对影片的口碑造成影响,所以一个良性的观众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b)媒体采访
如果影片进入了电影节的重要单元,电影节官方会为主创准备媒体采访的时间(专访或群访);如果官方没有给你安排媒体采访,你可以在参展之前提前主动联系当地媒体和国内媒体,让行程相对有序。毕竟,增加曝光度是每个主创团队或者发行方都想要的结果。
c)认识电影节选片人
电影节的选片人对电影至关重要,他直接决定着影片是否入围,幸运的话,通过选片人会可以与更多的业内人士结识,这是电影持续走向更多电影节的有效路径。
d)认识买家
在电影市场中,是一个认识买家的最好机会,全球的电影内容采买和销售,对于独立制片和小型的区域性发行公司,都不是一件易事,因此电影节会是一个扩展可能性的优质场所。
比如戛纳电影节的电影交易市场,位于戛纳电影宫的地下一楼。每天下午两三点,交易市场里随处可见眉头紧锁、严肃交谈的买方和卖方,在这里每天都有大量电影成交,推动电影产业的商业发展。

❸ 采访金鸡百花电影节志愿者可采访哪些问题

欧买噶

❹ 第16届上海电影节红毯宫锁沉香采访主持人祝贺陆贞传奇大热的视频

如果你锁定的性别召唤召唤界面下面的一个模式锁,然后解开你的系统将在你旁边放一个感叹号鼠标顶部的锁显示,你可以看到,当他举起

❺ 宫锁沉香电影节专访陈晓赵丽颖掷骰子怎么看不了完整版

他们没有播,所以不能

❻ 每日文娱播报的节目简介

目前,我们的采编队伍遍及中国全境,包括北京、上海、香港、台湾等文化娱乐的前沿重镇,并辐射到亚太地区的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法国、挪威、澳大利亚等欧洲、美洲、大洋洲的国家也留下了我们的身影。
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每日文娱播报》已经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有我特,在报道理念上,先后提出过仅有娱乐是不够的娱乐因我们而精彩等口号。《每日文娱播报》摒弃低俗报道,抵制虚假新闻,始终坚持客观、真实、及时的新闻观,坚持为观众奉献娱乐,为广告主创造价值的理念。
人才是一个栏目最宝贵的财富。《每日文娱播报》拥有一支充满活力的队伍,既有经验丰富、在内地娱乐界颇有名气的老记者,也有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的新生力量。这支新老结合的队伍能打硬仗、打胜仗,在历次重大文化娱乐事件的报道中,体现出了顽强的作风和良好的团队配合意识。播报人以专注专业热情的态度、敏锐的视觉嗅觉触觉,为观众捕捉每一个有价值的文化娱乐资讯。 2001年12月,由北京电视台文艺中心与欢乐传媒公司共同倾力打造的日播文化资讯类栏目《每日文化播报》正式建组,进行开播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2002年1月1日,《每日文化播报》正式开播,作为当时全国唯一的一档文化资讯类栏目,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鲜明独特的观点迅速成为京城荧屏上的一大亮点。
2002年5月11日,《每日文化播报》播出第一期周末人物--赵本山,创下了平均收视7.4,峰值收视超过11的神话,这样高的收视率在文化娱乐资讯类栏目里是极其罕见的。开播四年多来,成龙刘德华、李连杰、赵薇、徐静蕾、周迅等华语演艺圈的大牌明星先后成为《每日文化播报》周末人物的主人公,向观众吐露心声。
2002年5月,《每日文化播报》派出记者赴韩国进行采访,这是播报记者首次走出国门。
2003年1月,《每日文化播报》正式脱离欢乐传媒公司,成为北京电视台自办栏目。在播报几年的成长中,电视台的各位领导始终对播报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各个方面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
2003年5月15日,《每日文化播报》栏目组从厂洼路搬迁至现址--北三环西路43号北京青云国际研发中心,栏目组从此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演播室,拥有了更加舒适舒心的办公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
2003年8月11日,《每日文化播报》的演播室迎来了第一批客人--Beyond乐队做客,开始进行制作演播室人物的尝试。从此华语演艺圈的各位重量级明星陆续走进播报演播室,在这里倾吐他们的心声,讲述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演艺道路上的磕磕绊绊、鲜花掌声后心酸的眼泪、不为人知的逸闻趣事。
2004年4月4日,《每日文化播报》开始推出周日特别节目,以更深邃的角度、更宽阔的视野解读当前文化娱乐界的重大事件。先后推出质疑中国音乐排行榜、中国电影进入大片时代等具有思想性、前瞻性的节目,引起强烈反响。
2004年10月1日,《每日文化播报》通过艾科斯塔直播卫星平台覆盖了北美地区,在美国率先落地播出,每天播出三次。这一重大事件标志着播报开始向世界传播我们的声音、我们的娱乐。
2005年2月1日,《每日文化播报》通过亚太5号卫星Ku波段,覆盖了东南亚地区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播报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2005年5月,《每日文娱播报》记者赴法国电影节采访,对电影节盛况进行了长篇系列报道,让国内观众及时准确地了解到了电影节的最新进展,领略到各国大牌明星的风采。文字标识首次出现在世界三大电影节上,标志着播报迈出了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2005年7月14日,《每日文化播报》正式播出港台地区娱乐资讯。第一时间为内地观众报道香港和台湾两大娱乐重镇发生的娱乐事件。港台娱乐风云,尽在播报眼底。
2005年7月19日,《每日文化播报》独家主办影片《七剑》主创见面会,开创了播报举行大型活动的先河。此后,播报先后主办了各种大型文化活动,极大提升了播报在业界的名气,本栏目在文化娱乐资讯类栏目中的龙头地位得以确立和巩固。
2005年8月29日,《每日文化播报》媒体独家主办影片《神话》巨型海报揭幕仪式。时任北京电视台副总编张晓先生与著名影星成龙先生联手为海报揭幕。巨型海报面积约868平方米,有10层楼高,大约2000斤左右,由20个工人耗时两天两夜才悬挂上的,这幅电影海报的面积也创下了国内之最。
2005年9月30日,《每日文化播报》在天津塘沽基辅号航母上独家举办刘德华新专辑《再说一次我爱你》庆功会,这是本栏目首次在北京以外的城市举办大型活动。
2005年10月25日,《每日文化播报》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独家主办孙楠歌友会,吸引上千名歌迷到场,活动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2005年12月14日,《每日文化播报》独家主办无极英雄会,影片《无极》主创陈凯歌、制片人陈红及张柏芝、张东健、真田广之到场。
2006年3月,《每日文化播报》记者远赴兰州探访痴迷刘德华女孩林娟,系列报道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和对追星现象的激烈讨论。播报的注意力从此不再仅限于演艺界,社会热点亦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
2006年4月23日,《每日文娱播报》观众俱乐部正式成立。对于一个栏目来说,观众永远是第一位的。俱乐部的成立,为栏目和观众之间的交流沟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2006年8月28日,我们《每日文化播报》通过卫星,覆盖了欧洲,并率先在法国实现落地。至此,世界五大洲已经有三大洲的观众可以通过《每日文化播报》了解中国演艺界的动向,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这是我们的骄傲!
2006年9月15日--9月16日,本栏目承担制作北京电视台燕园话红楼大型系列讲座,普及《红楼梦》知识,为红楼梦中人大型选秀再掀高潮。
2006年9月26日,本栏目举办更名发布会,正式宣布栏目名称由《每日文化播报》更改为《每日文娱播报》,羽泉、潘长江等艺人及本栏目在各领域的合作伙伴到场祝贺并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
2006年10月1日,本栏目正式启用新名称《每日文娱播报》,宣告栏目内容进行重大转变,栏目定位进行战略性调整。
2012年5月,原浙江卫视主持人朱丹加盟《每日文娱播报》。 播报最高收视率:7.4 ,由2002年5月11日播出的周末人物赵本山创造。
制作集数最多的系列片:《与时俱进的宣南文化》,总长12集。
做客播报次数最多的艺人:范冰冰先后四次做客本栏目演播室。
接受本栏目独家专访次数最多的港台艺人:刘德华谢霆锋分别五次接受本栏目主持人和记者的独家专访。
参与人数最多的活动:2006年地坛书市本栏目主持人签名售书暨观众俱乐部成立活动,吸引两千多人报名参加,场面堪比最当红艺人签售。
2005年12月31日齐秦演唱会,歌手黄健福不幸坠台身亡。播报成为唯一记录黄健福坠台画面的媒体。
2006年五一特别节目制作期间,播报成为国内第一家进入羽泉、孙俪、周笔畅家中进行采访的媒体,通过他们父母的讲述,了解这些艺人的成长故事、儿时趣事。
2006年6月,播报成为第一家深入四川音乐学院调查李宇春考研真相的媒体,报道播出之后引起网友激烈讨论,有人评论,这是对教育公平性的监督。
在《十面埋伏》 《千里走单骑》 《无极》 《情癫大圣》 《满城尽带黄金甲》 《神雕侠侣》等在中国演艺界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大片和电视剧宣传过程中,各大影视公司及导演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与《每日文娱播报》合作,在本栏目独家首播这些影片、电视剧的片花和花絮。
《每日文娱播报》是独家首播周笔畅、陈好、羽泉等歌手新专辑MV的媒体。
在2005年5月的第5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本栏目是唯一一家跟随《无极》剧组进行贴身报道的媒体。
在2005年的东京国际电影节上,《每日文娱播报》是唯一一家在东京对张艺谋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独家专访的媒体。
在2007年1月1日,《每日文娱播报》节目播出时间为每天19点,播出频道为BTV-2,节目主持人是李湘和刘婧

❼ 戛纳如何投票

我猜应该是每个评委投票给自己认为有实力获得最佳男主角的演员吧
少一票为什么会是平分呢?少一票当然是票数比别人少的意思啊
也有花絮说当年被一个有个性的评委投了最佳女主角。。。
但我认为最佳男主和最佳女主是两场不同的投票 互相是不影响的

❽ 汤唯英语到底有多好,看看她曾接受英文采访的

摘要:近日汤唯在第64届戛纳电影节英文专访的视频在网上疯传,其英语的流利令无数网友惊讶,连BBC的专栏作者看到后也忍不住对汤唯赞美了一番,不过也指出了汤唯的一点小瑕疵:肢体语
近日汤唯在第64届戛纳电影节英文专访的视频在网上疯传,其英语的流利令无数网友惊讶,连BBC的专栏作者看到后也忍不住对汤唯赞美了一番,不过也指出了汤唯的一点小瑕疵:肢体语言还不够英式。

必须承认有些人具有某些天赋,比如说汤唯说英语。这周三在网站上看到汤唯在戛纳做了一段英文采访,顿时有点呆住了。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英语之路,还有身边听到过的种种华人英语。
华人英语
汤唯是我很喜欢的华人演员,特别是演了《色?诫》之后。而我最喜欢看的是,并非是她的表演,而是她的八卦和日常表现。比如,2007年,她出席台湾金马奖时候,面对调侃,说普通话时候的那份沉稳和冷静,让人感觉此人不简单。
最难的是站在台湾的领奖台上,她的普通话没有一点港台腔,很大陆。在娱乐圈中,浸淫日久,口音的多样化,是自然现象,无可厚非。而一个新人,过早地放弃了自己口音,却也常常是检验其自信心的无声证明。
后来,据说汤唯跑到英国的雷丁大学(Reading University)进修英语,当时以为就是到外镀镀金。这回听到她说英文,才明白下的是真功夫。
在英国,最近一些华人社团和政治人呼吁在公共媒体多出现一些华人的面孔,特别是积极正面的形象。我猜想华人面孔的稀缺,与语言有很大的关系。
在英国大学里,很多身为教授级的华人,也有为自己的英语苦恼。写作和阅读已经不是问题,但是说起话来,还是常常有点心虚。在英国这样一个靠语言和文字驱动的社会里,你的语言,就是你的影响力。虽然以“音”取人也是一种歧视,但是我不相信,有谁会拒绝一付悦耳的声音,一口地道的RP(Received Pronunciation)口音。
我喜欢阅读时政类报章,在英文媒体中,能够牢固地占据一个老牌杂志或报章写东西的华人作者基本上没有。偶尔在《旁观者》(the Spectator)看到David Tang(邓永铿)爵士发表的豆腐块,能够在这份相当于保守党的《求是》杂志上露面,已属不容易。
这豆腐块的尺寸,基本上可以证明了华人英语在这个社会的影响度和可接受程度。更多是看到华人稍微被主流写上一句,就欢呼做了“第一人”,似乎被历史浓重记上一笔,这说明华人社会底深不够,有点沉不住气,目标还不够远大。
肢体与语言
在说一门非母语的语言时候,除了言语本身,言语之外的神情、肢体和手势,也是非常重要的,却也常常被我们忽略。有趣的是,每一种语言所附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往往都是不同的。英国副首相卡莱格是一个语言高手,除了英语,能说荷兰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在2010年,克莱格参选之时,曾经有过一段讲荷兰语的镜头。
当时,他刚刚和身边的人说完英语,切换到荷兰语,与旁边的荷兰记者聊起来。突然间,他的面部表情变得丰富起来,略微显出点滑稽,眉毛的浮动明显多了起来。
不同语言所带来肢体语言不同,放到自己的母语里就更加容易看出来。我很喜欢看中国的民间曲艺,爱看中国方言剧。比如,赵本山的《乡村爱情》,说东北方言的东北男人,与京味电视剧里面掌柜、大爷和爷们,接电话、打手机,迎来送往的眼神和肢体语言,区别很大。如果你看过上海、广州的方言剧,神情举止差别就更加明显了。
在英国,我看过很多为了把生意做成,一脸赔笑,Yes加OK到底的中式英语,总是心生遗憾。而如果遇到一个华人,能够优雅自如,身口心“三合一”地表达自己,总会让我心生敬意,也是自己努力的目标。
过去,我在中国,说英语属于热情高过语言本身。我妹妹曾经评价我说英语,和说瑞安话的表情和腔调一样。言外之意,当年,我说普通话的时候,神情、举止和腔调和说英文不同的,后者应该过于草根。
这大概是可以这么理解的。因为普通话,在古代叫“官话”,是当官入仕的人使用的语言。虽然今天这层意义已经消退,但是仍然在用词和表达上保持了庄重正统的气质。而对我来说,说一口漂亮英语的人,举止做派,无法亲见,难以模仿一种说英文的风度。
晚上回家,把汤唯说英文的那段录像再看了一遍。短短的一年学习,她的发音基本上是无可挑剔,但是在肢体语言上,尤其是在表达一些简单赞美之词的时候,过度使用肢体语言和小动作,不够英式英语的冷与硬。

❾ 采访人员对话黄圣依,扬子为黄圣依做过最烂漫的事是什么

说起这对模范夫妇来,感觉他们日常的很多举动都是非常的让人羡慕,杨子确实很喜欢黄圣依,也做了很多特别爱黄圣依的事情。

1.专门为黄圣依拍戏

杨子早就已经不演戏了,他已经成功的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商人,有着自己的商业帝国,但是为了追求黄圣依,花了很多钱,为黄圣依量身定做了《天仙配》这部电视剧,那些有很多小伙伴都已经看过这电视剧了,整个剧情都是为了凸显两个人的爱情故事,我感觉众多的配角狗粮也是吃够了。哪一个女生不喜欢这种浪漫的事情呢?

通过上述这三件事情,真的可以看出来两个人的情比金坚。虽然已经结婚了很久了,不过两个人依旧是很幸福的样子,我等单身狗真是羡慕不已。

阅读全文

与电影节专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日本的生化电影 浏览:845
美国经典电影大全 浏览:959
俄罗斯拍的俄日战争电影 浏览:511
一部抗美援朝电影观后感 浏览:684
东主有喜电影怎么看 浏览:973
2018一月份电影感人 浏览:320
18世纪的日本电影有哪些 浏览:50
香肠派对电影最后五分钟怎么了 浏览:996
情圣2017电影超清迅雷下载 浏览:611
1977年电影红楼梦在哪里拍摄的 浏览:66
泰国电影佛类 浏览:66
泰国尸降电影哪里看 浏览:179
刘德华与吴孟达合作的电影 浏览:208
推荐热血武打电影有哪些 浏览:302
电影军舰岛在哪里 浏览:750
2018抢劫钻石电影 浏览:864
格斗电影主角艾力斯 浏览:370
四亿电影世界第一 浏览:525
学生网上怎么购电影票 浏览:437
美国电影推荐权力的游戏 浏览: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