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大全 > 动作电影发展史

动作电影发展史

发布时间:2022-03-07 06:44:31

① 武术动作电影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的地位是怎么样的

自1905年第一步中国电影《定军山》诞生到2005年,中国电影已经走过了整整一百年,在这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我认为武术动作电影一直是中国电影的主力军,中国电影史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武术的融入。

中国电影从无声、单机、黑白影片到高科技、大投入、环绕立体声巨幕电影,乃至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电影节,以武术及以尚武崇德的侠义思想为主题的电影占据了中国电影的重要地位。因此,可以说,中国武术促进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推广和宣传了中国武术。

中国电影第一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20年代至30年代。在当时,人们习惯称其为“武侠电影”。武侠电影随着中国电影的发展而发展到了第一次高潮。这个期间各种各类的武侠电影纷纷出现。其武侠电影的急速发展,是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武侠小说等都有一定联系的。1928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根据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并摄制成武侠电影《火烧红莲寺》。历史上人们也一直认为《火烧红莲寺》是中国第一部武侠电影。在整个1929年至1931年期间,上海的50余家影片公司,共拍了250余部武侠电影,占全部出产影片的60%。

中国电影第二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50年代末至70年代。在60至70年代,武术动作片和言情电影一样,成为支撑香港和台湾电影业的两大支柱。在这期间,涌现了一批代表这个时期武术动作片的最高水平的演员与导演。如李小龙、洪金宝等及以后的成龙、元氏兄弟等。958年,香港拍摄《射雕英雄传》和《碧血剑》,之后,台湾地区也出现了武侠电影,如1960年台联影片公司的《七剑十三侠》等。1973年,中国武术动作片翻开了重要的一页。《猛龙过江》,是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是世人公认的远征欧洲打入世界影坛,并获得成功的武术动作影片。同年的《龙虎争斗》是李小龙与美国好莱坞华纳影业公司合资生产的影片,成为中国第一部与国外电影公司合作的武术动作片。《死亡游戏》是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最后一部影片,遗憾的是李小龙并没有拍完这部电影就去世了。

中国电影的第三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80年代初。1982年由河南开封市演出公司和香港联华电影联合公司摄制的、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真正掀起了武术动作片的第三次高潮。步入90年代,香港的武术动作片又有了一个新的篇章,1992年的《新龙门客栈》、1993年《东方不败》、《狮王争霸》等对中国电影具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间隔了半个多世纪的《火烧红莲寺》,在1993年又拍了第20集的连续系列。以及1994年的《天龙八部》等等,都对武术动作片的第三次高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有的武术动作片中,以出生于广东佛山的黄飞鸿的武术生涯为题材的武术动作片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从1949年的《黄飞鸿传》至今,已有了100余部关于黄飞鸿武术生涯的故事片。

从《定军山》到《卧虎藏龙》再到2005年周星驰《功夫》、徐克的《七剑》的中国电影百年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到武侠电影的发展趋势。

② 中国功夫电影的发展过程

功夫电影发源于香港50年代,此时以粤语片《黄飞鸿》系列为代表。1949年新加坡电影人投资,胡鹏导演,关德兴主要。整个50年代拍摄了62部。第一代《黄飞鸿》系列改变了以往腾云驾雾,神怪之风,开创了中国武术片的新路子。

六十到七十年代,香港社会和电影转型时期。武侠片成为经典,影响波及日韩和西方。
六十年代代表有:
胡金铨,生于北平的书香门第,喜好武侠故事。作品不多,但慢工细活,质量很高,文雅优美,空灵深刻。《大醉侠》《龙门客栈》《侠女》
张彻,生于杭州,长于上海。片子注重男性之间的情义,肝胆相照,义薄云天。《刺马》《十三太保》《大刺客》《马永贞》
楚原,改编的多为古龙的小说。电影情节扑朔迷离,布景华丽,追求小说中的意境。深刻地揭示友情与道义,批判人性的欲望。《天涯明月刀》《流星蝴蝶剑》《三少爷的剑》
此时演员的名气往往不如导演,没什么代表。

七十年代,新派武打片出现,演变为世界知名的“功夫片”。多以爱国题材为内容,徒手拳脚功夫为载体。
代表(这个太熟悉,不用多介绍了):
李小龙,《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
成龙,《蛇形刁手》《醉拳》《新警察故事》

八十年代,新潮动作片分为两种:
吸收好莱坞经验,表现香港现实的枪战片,包括警匪片,犯罪片,《第一类危险》《夜车》尤其是吴宇森导演的《英雄本色》《喋血双雄》,在好莱坞树立了香港枪战片的传统,融合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现代动作元素,周润发也成为一代人心中的偶像。
另一种是悬疑奇幻武侠片,徐克《蝶变》。

九十年代,香港电影逐渐衰落,功夫片内容开始寻找另外的突破口。
1.徐克《黄飞鸿》系列,更加注重人性的探讨。
2.古惑子系列。刘伟强,王晶等导演为代表。
3.杜琪峰,韦家辉的黑帮片。
4.林岭东的“风云系列”和警匪片。
5.李连杰系列。不过个人觉得他在大陆的影响力会大一些。

至于在国外的发展情况,很多都是借鉴了香港功夫片中的动作元素,而辅以好莱坞的经典叙事模式,并且融合了本民族文化中的优秀特质,典型的有现在韩国和日本的片子。美国片就更不用说了,很多东西直接照搬过去的,比如《熊猫大侠》。但具体的流变情况,因各自的环境不同而不能类比,如果你要写论文什么的话,也可以不用做这方面的工作,因为资料相对比较少。

③ 关于电影的历史和发展历程.

电影的诞生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产物,它涉及到物理学中的光学、电学、化学、生理和心理学以及机械制造和摄影技术,当这些技术发展到相当水平后才促使电影的出现,并随着这些学科及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首先是视觉暂留原理的发现和确立为电影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什么是视觉暂留原理呢?少年朋友幼小时候可能见过并玩过一种叫做幻盘的玩具。在一张圆形的硬纸板上,一面画着一只小鸟,另一面画着一个鸟笼。当你拉紧系在纸板两端的绳子,让纸板快速旋转时,好像小鸟关在笼子里了。如在黑暗中点燃一支香,用手持香作圆圈快速挥动,我们就会看到一个人圈。这些就是视觉暂留现象。这时因为反映在我们视网膜上的视象不会立即消失,人所看到的视象有视网膜上具有滞留性的特点。科学家试验并确证,视像在眼前消失之后,仍然能够在视网膜上保留0.l秒左右的时间。今天的电影,胶片上每画格中的影像都是静止不动的呆照。但是,通过给我们以连续运动的幻觉,这就是运用视觉暂留原理而产生的效应。

其次,电影的发明是在摄影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的。实际上意味着快速摄影,而普通摄影的拍摄对象,一般只能是静物或人物呆照,不能拍摄和表现出连续运动中的人和物。据说19世纪50年代,有位摄影师想6表现一个人放下手臂的动作,他采用的办法是:首先拍摄这个人举起手的姿势,然后把未曝光的胶片重新装进照相机,再来拍摄这个人的手稍微放下一点的姿势,如此这般逐次地拍摄,一直拍摄到这个人把手完全放下为止。拍摄一个简单的动作竟如此困难和烦琐,如要拍摄快速复杂的连续运动,自然更加无能为力了。如:1872年美国有位富商和人打赌,他认为马在奔跑时,它的4只蹄会同时离地腾空。为证明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他不惜以重金聘请一位摄影师来拍摄马在奔跑时的实况。摄影师在跑道上安置了40多架照相机进行连续拍摄的试验,花了几年的工夫,直到1880年才完成这项实验,虽获得成功,但他所拍下的片子只能放映一两秒钟。可见一般的摄影技术是不可能适应电影摄影的需要的。1888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经过多年探索,终于制成了活动底片连续摄影机,才首次为电影摄影奠定了初步基础。

还有,适应电影摄影需要的胶片,必须依靠化学工业及其技术才能生产,而胶片必须通过放映机平稳、均衡的速度把光影投射到银幕上也并非易事,它有赖于机械工业为制作放映机提供先进的技术条件。1894的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每次可放映半分钟,但每次放映只能供一人观看,卢米埃尔从缝纫机的运作工艺得到启发,在前人探索试验制造放映机的基础上获得较大突破,发明了胶片以每秒16画格的均衡速度通过放映机片门的放映技术,遂使影象清晰稳定地投射到银幕上供大家观赏,终于迎来了电影的诞生。

1895年12月28日——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一个不平凡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这一天,法国里昂的企业家、摄影师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沙龙7内,向社会正式公映了自己制作的几部“活动照相”,如《火车到站》、《工厂大门》、《婴儿喝汤)、《水浇园丁》等世界最早的影片。世界影坛和电影史学家们公认,它标志着电影发明阶段的结束和电影时代的正式开始。伟大的电影先驱者卢米埃尔,为世界电影史谱写了光辉的第一页。

1896年8月11日电影传入中国。当时外国人在上海徐园的又一村茶楼中放映了一部表现外国人生活的影片,引起了轰动,被称为西洋影戏。从此,法国、英国、俄国、意大利人也纷纷把自己国家的影片输入中国,在酒楼茶肆中放映。
中国自己拍映的第1部影片当数1905年,由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景丰拍的《定军山》。这是一部短戏剧片,主演是当时著名的京剧演员谭鑫培,《定军山》是谭派的保留剧目。京剧是当时中国人最喜爱、最熟悉的剧种,谭鑫培又是当时最受欢迎的京剧艺术家。任景丰当时的选择用今天的观点来看,是颇有精品意识的,因此,影片大获成功。报载,放映时有13“万人空巷来观之势”。当然,由于那时还是默片时代,所以任景丰等人只拍了其中请缨、舞刀、交锋等武打或舞蹈比较多的场面。
本世纪20年代前后是中国的电影事业的萌芽时期。1917
年,中国有了第1所自己的电影企业——商务印书馆影片部。一些影片的样式,如故事片、武打片、纪录片、风光片,动画片都出现了,但基本上还是在探索阶段中。那时拍出的一些影片,如《严瑞生》、《红粉骷髅》等,无论在影片的内容上、艺术性上,都很低劣。不过那时也确有一些影片具有积极意义。如我国的第1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包办婚姻的不合理。1913年,由美国人出资、中国人拍摄的
《庄子试妻》成为第1部送到外国去的影片。1931年,还诞生了我国的第1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
30年代初,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左翼
文艺运动的兴起,同时也标志着左翼电影的兴起。“九·一八”和“一·二八”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唤起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步的电影工作者拍出了许多具有积极社会意义、又有相当艺术水准的影片,如《春
蚕》、《桃李劫》、《风云儿女》、《自由神》、《神女》、《新女性》、《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狼山蝶血记》等。孙瑜执导的《野草闲花》不仅在内容上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而且其中的
《寻兄词》开了我国电影插曲的先河。蔡楚生的《渔光曲》,在中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一时期,我国电影艺术家对于电影语言的运用更加纯熟了,推、拉、摇、跟、升、降的摄法,各种蒙太奇手段的运用,都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1937年以后,我国的电影艺术工作者在抗日战争中拍摄了《塞上风云》、《八14百壮士》、《长空万里》等影片,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党统治区的进步电影工作者拍摄了《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万家灯火》、《三毛流浪记》、《乌鸦与麻雀》等影片,有力地揭露了国民党反派的腐败和反革命的本质。而物质条件技术设备极差的解放区也开始建立了自己的电影企业,1946年,东北电影制片厂在现在的黑龙江省鹤岗成立,为人民电影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解放后,我国的电影事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不仅成立了许多新的电影制片厂,一些著名的优秀电影艺术家创作。拍摄了许多优秀的影片,而且涌现了许多新秀。一批影片,如《白毛女》、《钢铁战士》、《梁山伯与祝英台》、《聂耳》、《我这一辈子》等还在国际上获奖或者获得好评。十年浩劫,曾给中国的电影事业带来了极大损害。打倒“四人帮”以后,尤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电影事业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空前繁荣的时期。许多新的题材、新的办法、新的电影艺术家大量涌现,并且取得了很大成就。以谢晋、陈凯歌、张艺谋为代表的中国导演们拍摄了一批《天云山传奇》、《黄土地》、《红高粱》等有国际声望的电影,中国的电影像中国的经济一样已稳步走向世界。

④ 介绍中国动作电影发展历史的视频

中央电视台的第十放映室,记得在某年过年时有一个专门的制作

⑤ 电影特效的发展历史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星球大战”系列与工业光魔的发展历程,几乎等于世界电影特效的发展史。
1977年的《星球大战》是电影史上有记录的,第一部使用动作控制摄像机拍摄的电影。在这部电影里,卢卡斯还创造了多项意义深远的发明:他发明的一个机械装置,可以把石牌画面和后期合成画面轻松地协调成同步,这把多少年来只能靠手工硬涂胶片技术的效率一下提高了几十倍。绝对是电影工业发展的里程碑。
1982年工业光魔发明了一项名为“源序列“的电脑处理方法,并应用在科幻电影《星际之旅之复仇女神》上,该片出现了电影史上第一个完全由电脑产生的场景。
1985年,工业光魔在电影《年轻的福尔莫斯》中,制作了电影史上第一个电脑产生的角色“彩色玻璃人”,这也为星战前传里众多虚拟角色的制作打下基础。
1989年,工业光魔为科幻电影《深渊》制作了影史上第一个电脑三维角色,这为《星战前传》里制作尤达大师打下进一步的基础。
工业光魔在1991年为《终结者2》创作的T1000C成了影史上第一个电脑产生的主角
讽刺喜剧《飞越长生》为光魔带来了第五尊奥斯卡奖,因为光魔第一次用电脑模拟成功了人类的皮肤。
最突出的成就大概就是1994年的《侏罗纪公园》了,影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由数字技术创造的,能呼吸的,有真实皮肤、肌肉和动作质感的角色。
随后,光魔的技术越来越先进,想象力更广阔,创造了影史上无数第一,立体卡通人物《变相怪杰》、能说话的《鬼马小精灵》也相继出现在真人电影里。《加勒比海盗》、《绿巨人》、《龙卷风》、《拯救大兵瑞恩》等诸多特效均出自其手。
《星球大战》视觉特效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制作上,其观念上的突破对电影工业的推动作用也非常巨大。在《星球大战》里,卢卡斯首次推出“二手未来”(used future)概念。在此之前电影里涉及到的未来世界,都非常干净整洁,一切都像是刚从工厂里生产出来的。
《星球大战》里第一次将高科技表现得有真实感,累年的建筑外表早已经破败不堪,用过的飞船表面坑坑洼洼,酒吧里聚集了佩戴着各式各样旧武器的各类生物……观众们一下子觉得很有亲近感和现场感。雷德利·斯科特就承认,《星球大战》“让我们终于明白如何让未来产生质感”。他后来以此思路拍摄了《异型》和《银翼杀手》里那座破败的未来城市,如今已成为电影史上设计的经典。
值得一提的是,卢卡斯曾经在光魔内部成立了一个电脑部门,专门研究电脑技术对特效的帮助。1986年他卖掉了这个电脑部门,该部门后来发展成了如今动画制作的大腕——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皮克斯则从另外一个角度改变了动画电影的格局。

⑥ 类型电影的发展历史

对于类型电影观念,在电影发展史上曾有过不同的看法和分歧,60年代前,电影史学家和艺术家们把好莱坞的“类型电影”看作是在电影工厂里按照固定的模式,成批量地生产出来的相互雷同的娱乐品而不是艺术品。60年代以后,“作者理论”则认为,在一部 好的作品的背后,必然隐藏着一个“作者”,并声称如果你没有看过某位导演的全部作品,你便不可能真正地看懂他的某部影片。这种极端的观点不过是对前一种理 论的否定,是要显示美国电影类型观念的重要性。因为,在他们看来一部影片的成功往往得益于某种类型的传统,而不是导演的独特贡献。这与三、四十年代的美国电影不是去追求艺术流派,而是为确立类型电影的观念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好莱坞的类型电影,事实上,是在主题和题材、图像和符号、人物和情节以及形式和技巧等方面所进行的雷同的比较。而特别是那些明星,当他们所塑造的人物形 象,被作为影片叙事欣赏的主体,吸引着观众视线,并因此而夸大了他们的才能的时候,人们的确是把他们理想化了。而他们不过是“静态的叙事媒介”,作为图像 符号和类型姿态的体现者,作为类型形式的一部分在起着作用。如若让西部牛仔——约翰·韦思、侦探——亨弗莱·鲍嘉、强盗——凯格尼去演音乐片,他们肯定不会具有弗莱德·阿斯泰尔的那种特有的类型本质。然而,好莱坞类型片的规范也并不是没有它的积极意义,它对于一些有才能的、好的制作者,在一定的叙事形式和叙事语言的表现上,是一种积累、提高、精益求精的过程。约翰·福特和希区柯克等就是这样。这也是好莱坞能够创作出一些精品的 原因。对于观众就范那些容易辨认的、熟悉的惯例的类型片,这本身对于他们就是一种快感。从某种意义上说,好莱坞把电影视为大众化艺术的一种传统,而类型电 影在这方面则强调了艺术家与他的素材的关系,以及素材与观众的关系。
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制作和类型电影观念的发展,尽管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电影的叙事形式和叙事语言,但从整体上看,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叙事模式,仍旧隶属于戏剧 性的叙事模式。类型片强调影片故事情节取胜,人物关系也从属于情节关系。“电影叙事的发展是人为的、形式主义的,并且像它的人物——样是定型的”。好莱坞 强调连贯性的剪辑和流畅性的时空组合,以利于一环扣一环的封闭的因果关系的线性发展。影片的情节和镜头也遵循着逻辑的发展,竭力造成时空的连贯性,便于得 到观众的认同。封闭的结构模式造成了影片大团圆的结局,也决定了影片人物和环境的假定性和不真实性。这一叙事模式还带来了一系列技巧和手段的封闭性:画面 构图的全部信息集中在银幕主人公的中心位置上;灯光照明造成通堂亮的效果,使人物与真实环境隔绝开来等等。而“三镜头”法作为好莱坞分镜头的程式化手法, 谁说话镜头就给谁,代替观众的思维,让观众跟着故事走,诱使观众简单地认同影片及人物的观点和态度。剪辑方法则不过是完成分镜头的任务,并使影片顺畅、连 贯和光滑地让人看不到剪辑的痕迹。这种顺畅往往是台词接台词,因此声音也是封闭空间的表现。
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一定的内容服务的,是为了褒扬那神圣不可侵犯的文化属性。景和物、人物和动作是稳定的,是不可改变的文化属性的一种概念。正是这种封闭 的态度创造出了一个自满自足的好莱坞类型电影的世界。使电影成为某种仪式,在观众的心目中造成一个具有真实表象的幻觉世界。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经济大 萧条时期,好莱坞一直为人们勾勒着那个神话般的、理想的,或者说是完全不存在的“现实空间”。

⑦ 美国科幻电影发展历史

一、19世纪末到1920年代:好莱坞科幻片的成长期。
19世纪末,带有科幻色彩的影片几乎和娱乐电影同时在法国诞生,比如1895年的《机器屠夫》,1897年的《一位20世纪的外科医生》等。但这些影片也许更像是在使用电影技术变魔术。直到1902年法国人梅里埃推出《月球旅行记》(Le Voyage dans la Lune),才标志着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出现。1910年代,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和英国,似乎在拍摄关于外星人和未来战争的题材的科幻片上一马当先。不过随着好莱坞制片厂制度的出现和发展,美国在科幻电影制作上奋起直追,生产了《科学怪人》(Frankenstein,1910)、《化身博士》(Dr. Jekyll and Mr. Hyde,1913)等影片,更值得一提的是于1916年生产的一部长达105分钟的《海底两万里》(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它开创了水下摄影的先河。到了1920年代,美国科幻片开始和欧洲分道扬镳。和德国《大都会》(Metropolis,1927)等欧洲科幻片相比,好莱坞科幻片更注重传奇的情节、快捷的节奏、惊险的动作和高超的特技。这一时期好莱坞科幻片代表作有《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1925)和《神秘岛》(The Mysterious Island,1929)等。
二、1930年代和1940年代:好莱坞科幻片的成熟期。
从1930年代开始,好莱坞科幻片开始偏爱带有恐怖、悲观和浪漫色彩的疯狂科学家主题,并且开始连篇累牍地拍摄科幻电影系列片。比如,这一时期出品了《科学怪人》(1931)、《科学怪人的新娘》(The Bride of Frankenstein,1935)和《科学怪人的儿子》(The Son of Frankenstein,1939),类似的还有《化身博士》系列和《飞侠哥顿》系列(Flash Gordon)。而《隐身人》(The Invisible Man,1933)和《金刚》(King Kong,1933)都是当时产生的名作,它们延续并发展了好莱坞电影在特技运用和情节安排上的长处,并已经产生了独特的程式。到了1940年代,由于二战的影响,好莱坞科幻片处于一个止步不前但却相对稳定的状态,在这个十年中生产的科幻片几乎都是从前题材的“后续系列”,比如《隐身女人》(The Invisible Woman,1940)、《隐身人归来》(The Invisible Man Returns,1940)和《隐身人复仇记》(The Invisible Man’s Revenge,1944)。不过,这也同时巩固了好莱坞科幻片的叙事模式。在1943年上映的《蝙蝠侠》(The Batman)中,日本科学家成为了邪恶的敌人,将好莱坞科幻片和战争宣传结合在了一起,这也是这一时期的特点。
三、1950年代和1960年代:好莱坞科幻片的繁荣期。
1950年代,也许是冷战笼罩在人们心理上的恐惧阴影加强了人们的想象力,好莱坞在此期间产生了大量科幻片佳作,它们常以外星人、怪兽或核战争为主题,也更加依赖特技的运用。比如《地球停转之日》(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1951)、《X放射线》(Them!,1953)、《两万英寻下的怪兽》(The Beast from 20,000 Fathoms,1953)、《火星人入侵》(Invaders From Mars,1953)、《外星人大战地球》(The War of the Worlds,1953)、《盗尸者入侵》(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1956)、《惑星历险》(Forbidden Planet,1956)、《苍蝇》(The Fly,1958)和讲述核战争的《海滨》(On the Beach,1959)等。冷战对好莱坞科幻片的影响持续到了1960年代,比如1968年的《太空登月记》(Countdown)就以美苏军备竞赛为想象的源泉。但正是在1960年代,产生了科幻片历史上的经典之作《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1968)。这部美英合拍的影片无论在故事情节、思想内涵还是特技效果上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四、1970年代和1980年代:好莱坞科幻片在特技和故事之间保持平衡的时代。
特技的使用对好莱坞科幻片而言从来都是举足轻重的,而随着视觉效果技术的发展,特技和故事之间的张力逐渐开始加大。究竟应该怎样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很多导演做出了他们的尝试。乔治·鲁卡斯(George Lucas)的《THX1138》(THX1138,1971)和《星球大战》(Star Wars,1977)、伍迪·艾伦(Woody Allen)的《傻瓜大闹科学城》(Sleeper,1973)、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的《第三类接触》(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1977)以及雷德利·斯科特的《异形》(Alien,1979)无疑是70年代几个成功的范例。到了80年代初和80年代中期,好莱坞科幻片的特技效果制作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神奇体验,而同时这些科幻电影又能提供给他们一个值得品味的故事。比如乔治·鲁卡斯在80年和83年相继推出气势宏大的《星战之帝国反击战》(Star Wars: The Empire Strikes Back)和《星战之杰迪归来》(Star Wars: Return of the Jedy),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温情脉脉的《ET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1982),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的《终结者》(The Terminator,1984)以及罗伯特·泽米基斯(Robert Zemeckis)的《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1985)等。
五、1990年至今:好莱坞科幻片在高科技中探索前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好莱坞科幻片开始大量倚赖电脑合成影像(CGI),并将其发挥至极,但在同时却忽视了故事本身的重要性。90年代以后的好莱坞科幻片在故事上乏善可陈,在视觉效果则上富有极大的冲击力,画面也更加精美逼真。《独立日》,《侏罗纪公园》系列,《星战前传》第一部(Star Wars: Episode I-The Phantom Menace,1999)和第二部(Star Wars: Episode II- Attack of the Clones,2002)等影片将观众培养得对那些花费高昂的特技大场面甚至开始司空见惯起来。当令人眼花缭乱的电脑特技在银幕上趋向于饱和的时候,好莱坞科幻片也同时开始迷失了方向。随着科技的进步,好莱坞科幻片开始探索新的主题,比如克隆技术和智能机器人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⑧ 动作片的发展历程

惊险动作片类型实际上诞生于默片时代的系列片(serial films)”,时间上相当于埃德温·波特的早期经典《火车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1903,被称为西部片、警匪片、剧情片和动作片等硬派类型的共同先驱)。早期著名的系列片包括爱迪生公司的《玛丽奇遇》系列(What Happened to Mary?,1912)和(凯塞琳历险记)系列(The Adventures of Kathlyn,1913),这些系列片大多描述女性主角的冒险经历.由追逐、逃生、搏斗、枪战和自然灾难等作为核心的动作段落,这种动作段落作为最明显的特征贯穿了动作片发展的全部历史,而系列片的建制也为后来的惊险动作片系列奠定了基础。
大卫·格里菲斯深谙动作奇观的巨大观赏性,在《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中,他都运用了长镜头的战斗场面以及聚焦追逐和营救的动作来抓住观众。虽然有人可以宣称这两部影片是故事长片(feature-length form)动作片的原型,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惊险动作片才演变成为可以辨认和定义的电影类型。
经典时代的动作片(20--50年代)可以称为“历险”动作片,历险动作片倾向于彼时彼地(异域和往昔)的英雄时代,在异国情调和冒险年代之中加进浪漫女性对象,将惊险、动作、暴力和奇情异恋结合在一起,产生更广泛的吸引力。因此,历险动作片的关键元素就是它的人物和冲突被放置于与日常生活不同的一个浪漫的往昔时代、一个敌意的当代环境和一个与世隔绝的荒野丛林。历险动作片必须创造一个异于日常世界环境来夸大危险和强化主人公克服困难的努力,主人公最终的胜利会确立他(她)的高贵和神圣。此外,历险动作片中的奇异的环境设置和绚丽的动作场面,为电影化的奇观呈现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历险动作片的先驱是著名的《人猿泰山》系列(Tarzan Series)
道格拉斯·范朋克(Douglas Fairbanks Sr.)作为最著名的早期历险动作片明星
,几乎是独自一人创造了“侠盗片(swash- buckler)类型并使之流行开来,范朋克因此成为第一个全美男人偶像的原型。这位犹太律师的儿子曾就读于哈佛大学, 20世纪20年代与玛丽·璧克馥结婚成为好莱坞最具人气的国王和王后,他们夫妇与卓别林、格里菲斯共同创建了“联艺公司”,他还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奥斯卡奖学会)的首任主席。范朋克主演的历险动作片包括《佐罗的面具》 (The Mark of Zorro,1920)、 (三剑客)(The Three Musketaers 1921)、(罗宾汉)(Robin Hood,1922)、{巴格达窃贼》 (The Thief of Bagdad.1924)和(铁面人)(The lron Mask, 1929)
与范朋克相对纯粹的硬派形象不同,有“拉丁情人”之称的鲁道夫·瓦伦提诺(Riudolph Valentino)则为早期的惊险动作片注入了浪漫的柔情和异国情调,这一类作品包括《酋长》(The Sheik,1921,阿拉伯酋长与英国名嫒的爱情历险)、《碧血黄沙》(Blood and Sand,1922,西斑牙斗牛士的生死爱情)和《酋长之子)(The Son of the Sheik 1926,酋长之子与舞女的艰难爱情)等。
埃罗尔·弗林(Errol Flynn)被公认为是范朋克继承人,有声片时代最杰出的“侠盔片之王”。在银暮上,弗林经常扮演自由恋爱的反叛者、一个用勇敢的行动反抗不公正并赢得美人芳心的英雄。1935年,迈克尔·寇提兹执导的《海盗船长》(Captain Blood)使弗林一炮走红,并相继主演了《侠盗罗宾汉》(The Adventure of Robin Hood,1938)和(海鹰》(Thc Sea Hawk,1940)等一批历险动作片。(海盗船长)中,埃罗尔·弗林原本是英国医生,因误判为叛军同谋而被遣送到加勒比诲上为奴。他与奴隶同伴抢走一条船成为海盗,在海上劫富济贫。弗林成功地营救了被其他海盗俘获的奥利维亚·德·哈维兰(Olivia de Havilland),并解救了受到围困的英国殖民地,洗清了自己的冤情还成为了殖民地新的总督。《海盗船长》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大奖的提名,它使弗林和德·哈维兰同时成名,此后他们联袂主演了8部影片,而弗林与导演寇提兹的合作高达12次,除《海盗船长》之外,最重要的无疑就是《侠盗罗宾汉》。
《侠盗罗宾汉》根据广为流传的英国民间传奇故事改编,英国的约翰王子企图篡夺兄长的王位,不甘同流合污的贵族罗宾汉逃往舍伍德森林,组织自己的人马劫富济贫,救济受到诺丁汉当局重赋盘剥的民众。同时他还帮助国王夺回王位,并闯入诺丁汉城堡营救自己心仪的女人。《侠盗罗宾汉》同样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大奖提名。 与经典历险动作片彼时彼地设定不同,现代“惊险”动作片倾向于把更多的目标聚焦于此时此地(美国和当代),而在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现实环境氛围则是美苏冷战和东西铁幕,这也造就了经险动作片英雄“007詹姆斯·邦德系列”。按照《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Guinness World Records)的说法, ‘007詹姆斯·邦德系列”是电影史上最赚钱的电影系列。
作为现代动作英雄的英国超级间谍特工詹姆斯·邦德(代号007),基本上是根据英国小说家伊恩·弗莱明(1anFleming)的小说主人公塑造的。从1952年的《皇家赌场》(Casino Royale)开始,弗莱明先后推出了15部007詹姆斯·邦德小说,死后还有其他作家续写,至今发行过的詹姆斯·邦德小说超过40本。当初弗莱明为自己笔下的主角起名时,认为需要一个简单的、毫不浪漫还要极具阳刚味的名字,结果他将这位超级特工命名为詹姆斯·邦德。但是,并非所有007影片的故事构都出自伊恩·弗莱明之手,据说,只有其中前13集是来自原著小说,其后都是电影公司购买“007'’三字电影版权,然后另创故事拍摄。
真正主导七八十年代好莱坞惊险动作片的明星是西尔维斯特·史泰龙、阿诺德·施瓦辛格、哈里森·福特和布鲁斯·威利斯。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动作片产生了显著的变化,由经典时期的历险传
奇,到现代时期的惊险浪漫,发展到纯粹的暴力和视听刺激。当代的暴力动作片也倾向于未来和超现实,而影片的暴力也明星的走向游戏化、机器化、抽象化和唯美化,由此更产生了所谓“吴宇森的暴力美学。 好莱坞对任何赚钱的营生都是来者不拒的,虽然动作片一直受到故事情节薄弱、单调的男性孤胆英雄或杀手、主导
性的特技效果和疯狂的特技动作的困扰,但动作片仍然是好莱坞利润最高的类型之一。到80年代,动作片变得更加疯狂和暴虐,制作也更加昂贵。力大无穷又坚不可摧的当代英雄(史泰龙和施瓦辛格等)和极端暴力的动作片,与经典冒险惊险动作片的动作主角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距离。而许多动作片也逐渐与其他类型产生一定程度的融合,如惊悼恐怖片、科幻片和惊险剧情片等。
当代暴力动作片的出现.寓不开香港功夫(武打)片的影响。香港功夫片皇帝李小龙(Bruce Lee)在70年代前期相继主演了《唐山大兄》(The Big Boss,1971)、《精武门》(Fists of Fury,1972)、《龙争虎斗》(Enter the Dragon,1973)、《猛龙过江》(Return of the Dragou,1973,兼导演)和《死亡游戏》 (The Game of Death,1973),成为风靡全球的电影文化现象。李小龙的电影在总体结构和情节设计上虽然明显带有对詹姆斯·邦德电影的拙劣模仿,但功夫片精彩绝伦的动作场面和眼花缭乱的快速节奏,善于学习和借鉴的好莱坞群起效仿,至今仍然余波荡漾。
香港功夫片对美国电影的影响首先出现在动作片中,美国人查克·诺里斯(Chuck Norris)作为美国空军驻扎韩国期间,接触并喜爱东方武术和空手道,退伍后开办空手道学校,在1968-1974年连续获得世界职业空手道中量级冠军,后在自己的学生朋友斯蒂夫·麦昆的怂恿下投身电影。诺里斯曾向李小龙学艺,并与李小龙联抉主演过《猛龙过江》。他承继了李小龙中国功夫和日本空手道的传统,在七八十年代先后主演了《黑衣善者》(Good Guys Wear Black,1979)、《孤胆英雄》(Force of One,1979)、(以牙还牙)(Eye for an Eye,1981)、(忍无可忍)(Forced Veageance,1982)、越战兰博风格的《战场失踪》三部曲(Missing in Action,1984,1985和1988)、《沉默法则》(Code of Silence.1985)、(入侵美国)(invasion U.S.A 1985)、 (三角洲特种部队》三部曲1 (Delta Force,1986、1990和1991)和(职业杀手)(Hit man, 1991),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诺里斯也成为最早向美国引进东方动作片文化的美国明星。
表情严峻的斯蒂夫·西格尔(Stevea Seagal)曾在日本学习武艺,自封为日本“合气道(aikido)”冠军。他回到美国向名流富豪教授东方武术,成为好莱坞头号经纪人迈克尔·奥维兹(HichaelOvitz,曾任好莱坞最著名的经纪公司老板和迪斯尼公司总裁)的老师,从此走上银暮成为大牌动作明星,先后主演了《超越法律》(Above the Law.1988)、《绝杀》(Hard to Kill,]990)、 《死亡记号》(MarkudforDeath,1990)和(追寻公正)(Out for Justice,1991)。在这些公式化的动作片中,西格尔一成不变地扮演“有个性的”的警察,使用稍微违规的手段来“处理垃圾”。1992年,西格尔在《绝处逢生》 (Under Siege)扮演一位在航空母舰上掌厨的海军特种兵,赢得了意外的成功。之后,他又主演了《死亡地带》(On Deadly Ground,1994)、《绝处逢生2:黑暗地区》(Under Siege 2: Dark Territory,1995)、《最高机密)(Executive Decision, 1996)和(致命火力)(Fire Down Below,1997),继续走着他的动作片老套路。
出生在比利时的动作片明星让·克劳德·范丹(尚格云顿,Jean Claude Van Dmnme)曾赢得过欧洲空手道冠军,1984年开始涉足影坛,主演了多部动作片,表明了他仍活跃于影坛中。

⑨ 电影的发展过程

世界电影的产生和发展如下:

(一)十九世纪30年代,电影开始了它的诞生前的技术准备期,也叫做发明期。

早在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

“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将军在上述的发明基础上,运用幻灯,放映了原始的动画片。

摄影技术的改进,是电影得以诞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认为摄影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发明提供了必备条件。早在1826年,法国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时间8小时。而在初期的银板照相出现以后,一张照片缩短至30分钟左右,由于感光材料的不断更新使用,摄影的时间也在不断缩短。

1840年拍摄一张照片仅需20分钟,1851年,湿性珂珞酊底版制成后,摄影速度就缩短到了1秒,这时候 “运动照片”的拍摄已经在克劳黛特、杜波斯克等人的实验拍摄中获得成功。1872年至1878年,美国旧金山的摄影师爱德华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机拍摄飞腾的奔马的分解动作组照,经过长达六年多的无数次拍摄实验终于成功。

接着他又在幻灯上放映成功。即在银幕上看到了骏马的奔跑,受此启发,1882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改进了连续摄影方法,试制成功了“摄影枪”,并在另一位发明家强森制造的 “转动摄影器”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活动底片连续摄影机”,1888年9月,他把利用软盘胶片拍下的活动照片献给了法国科学院。

在1888-1895年期间,法、美、英、德、比利时、瑞典等国都有拍摄影像和放映的试验。1888年,法国人雷诺试制了 “光学影戏机”,用此机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一杯可口的啤酒》。

1889年,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发明了电影留影机后,又经过5年的实验后,发明了电影视镜。他将摄制的胶片影像在纽约公映,轰动了美国。但他的电影视镜每次仅能供一人观赏,一次放几十英尺的胶片,内容是跑马、舞蹈表演等。他的电影视镜是利用胶片的连续转动,造成活动的幻觉,可以说最原始的电影发明应该是属爱迪生的。他的电影视镜传到我国后被称之为 “西洋镜”。

1895年,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 “电影视镜”和他们自己研制的 “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活动电影机”有摄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种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画格的速度拍摄和放映影片,图像清晰稳定。1895年3月22日,他们在巴黎法国科技大会上首放影片《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获得成功。

同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里,正式向社会公映了他们自己摄制的一批纪实短片,有《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工厂的大门》等12部影片。卢米埃尔兄弟是第一个利用银幕进行投射式放映电影的人。史学家们认为,卢米埃尔兄弟所拍摄和放映已经脱离了实验阶段,因此,他们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为电影诞生之时,卢米埃尔兄弟自然当之无愧地成为 “电影之父”。

(二)1896-1912年,电影从幼年期迅速成为一种艺术

早期的电影,还没有脱离刚刚诞生的痕迹,它以杂耍和魔幻术的姿态,使人们感到新奇。从《火车到站》、《膝行的人》到《水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大火》、《拯救遭难者》等影片,卢米埃尔创造了最早的新闻片、旅游片、纪录片、喜剧片等影片样式。卢米埃尔电影最突出的特点是纪实性,它直接拍摄真实的生活,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成为写实自然主义电影风格的开路先锋,形成了电影的纪实性传统。

卢米埃尔的生活纪实短片在持续放映了一年半时间以后,人们的兴趣就在明显的减弱,以至最后再也无人问津了,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局限和自然主义的局限造成的。但刚起步的困境,并没有影响电影的大势所趋,另一位法国电影先驱乔治梅里爱应时而出,他使电影从一种纪实性的“活动照相”(亦称运动画面)导向了艺术电影,为电影的发展作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贡献。

(三)1913-1926年,无声电影走向成熟

梅里爱在完成他第430部影片之后,于1913年退出影坛,最后惨死在街头。一代巨匠在为电影艺术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之后,就这样靠别了世界。梅里爱的衰落和好莱坞的兴起,标志着电影已告别了它的幼年时期,而进入了成熟期阶段。

格里菲斯在1915年以艺术家的勇气拍摄出了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无声片《一个国家的诞生》,在1916年又拍摄了《党同伐异》。这两部被誉为电影艺术的典基之作,标志着电影成为艺术的起始,是美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是当时电影水平的最高境界,也是世界电影史上的两部经典之作。

格里菲斯的不朽功绩是突破了梅里爱时期戏剧电影若干陈旧的陋习。作为第一人,在拍片时,他让摄影机移动起来,极大地丰富了电影语言,开创性地使用了“特写”、“圈入”和“切”的手法,又使蒙太奇成为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接手段。在梅里爱的特技摄影和英国布赖顿学派对蒙太奇的早期发现的基础上,格里菲斯创造了平行蒙太奇的交替蒙太奇。在《一个国家的诞生》里,他充分运用了他发展的特技和蒙太奇语言,影片集中体现了当时欧美电影艺术探索的成果。

这部影片在广阔宏伟的历史场景中,较好地发挥了电影艺术时空的跳跃自如的特性,同时体现了蒙太奇多线对比、交替的作用。全片由一千多个镜头组接而成,不同景别的转换使用,灵活多变的摄影技巧,是格里菲斯在电影史上的大胆创造。在影片中,近景及特写等不同景别的组合运用,和谐、变换,各得其所。如大远景,他用来表现两军对峙交火的战争场面;特写,他用来表现人物的细部动作。在拍摄三K党信马飞驰的场面时,格里菲斯将摄影机安装在卡车上,追逐奔马进行跟拍,取得了紧张、逼真、生动别致的画面效果。

一年后的《党同伐异》也是标志格里菲斯毕生成就的影片,冲破了古典戏剧的“三一律”限制,创造了开拓银幕时间、空间的“多元律”。影片将不同时代的事件加以排比和集中,极大地丰富了电影语言,又丰富并发展了平行蒙太奇语言。这部精典巨作,以其疏密相间的节奏,溢彩流光的画面,移动摄影的美感,宏伟开阔的大胆构思,在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促进了电影艺术的发展。

(四)1927-1945年,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走向成熟

1927年是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爵士歌王》影片的诞生标志着有声电影时代的来临,同时也是电影走向成熟期的标志。声音使电影由单纯的视觉艺术,发展成视听结合的银幕艺术,实现了电影史上的一次革命,极大发展了电影的本性,为电影艺术开拓了新的天地。有声电影从问世到推广,大约用了五、六年的时间,原因有认识上的、经济上的和技术上的。

特别是一批有名的电影艺术家,留恋无声电影时期的美学原则,过多挑剔了刚问世的有声电影的一些弱点。但是,随着电影艺术家对声音控制运用能力的增强,以及录音设备、技术条件的改善,有声电影才得以正常的发展。

声音进入电影之后,蒙太奇不仅是画面组合,同时也扩展至声画的对位或对立,因而丰富了蒙太奇的内涵手段。有声电影取代无声电影,是符合电影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也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因为有声电影的诞生标志着电影走向艺术真正发达的时期。1933年以后,由于技术的进步,电影制作中同期录音得以改为后期录音,电影摄影又变得灵活而富有生气了。同时,蒙太奇理论和手法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苏联电影大师普多夫金在拍摄《逃兵》一片时,就曾用声画对位和对立的配音方法来加强影片效果,使观众耳目一新。

(五)1946-1959年,电影艺术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世界电影呈现多头并进的曲折发展时期。美国电影在战后一段时间里,在世界各地受到了冷遇;战后的苏联及其东欧国家形成四足一方,大体沿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传统轨道缓慢发展。艺术创作受教条主义和庸俗社会学的影响,少有突破和进展。

这一时期,苏联的一些电影工作者拍摄出了一批有感情冲击力的战争片和有一定形象感染力的人物传记片。如《青年近卫军》、《攻克柏林》、《易北河会师》、《米丘林》、《茹科夫斯基》、《海军上将乌沙科夫》。在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电影在"解冻文学"的思潮影响下,开始走出僵化的模式。继1957年卡拉托卓夫《雁南飞》以后,苏联电影便出现了再度大发展的局面。

西欧的电影大国,如英、法、德、意,构成当时四足并立的另一极。战争留下的阴影和经济困难的制约,西方电影进入特殊的时期,在困难和对手挑战下,不仅没有委缩,反而刺激了西欧现实主义电影的繁荣发展。在东方,主要是日本、中国、印度的电影出现了长足的新发展,并先后进入了世界大国之列。

日本电影在东方起步较早,二战期间日本电影步入歧途,而战后不久便获得新生。尤其在1950年黑泽明的《罗生门》以后,日本电影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印度电影在三十年代开始也有了较好的狭窄的发展。进入本时期后,印度电影因受意大利、法国和苏联电影的影响,逐渐从追求豪华的音乐歌舞片而转向现实。1953年,拉基卡普尔导演的《流浪者》和比麦尔洛埃的《两亩地》等影片标志着印度电影的新面貌。

在1955年,印度影片产量达285部,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位。现在,印度电影每年产量多达700部左右,成为世界电影产量第一大国。

网络--电影发展史

阅读全文

与动作电影发展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刘亦菲2016演的电影 浏览:922
法国啄木鸟系列电影包括哪些 浏览:20
一个美国真实事件改编的教师电影 浏览:677
歌颂县委书记都有哪些电影 浏览:366
燕郊哪个电影院好 浏览:742
肌肤韩国电影下载下载 浏览:835
2015电影盈亏 浏览:397
嘉禾电影动画 浏览:398
2016新喜剧电影 浏览:258
包贝尔电影女主角玛丽 浏览:822
南印度全电影 浏览:145
少女潘金莲神马电影院 浏览:636
电影大亨有哪些 浏览:183
女主角漂亮的电影韩国 浏览:301
电影法国女孩去莫斯科 浏览:108
电影游戏美国影评英文 浏览:926
类似于珍珠港的爱情空战电影 浏览:158
电影院密云 浏览:917
普通电影转换3d 浏览:914
关于龙电影都有什么名字叫什么名字 浏览: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