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大全 > 师父电影大全

师父电影大全

发布时间:2024-12-29 03:17:54

Ⅰ 看懂电影《师父》解析,你就看懂了中国人的规矩

一、人活一世,首先要“懂规矩”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早就说过:凡事都有规矩。
于是身手不凡的陈识来到天津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天津武行的头牌郑山傲,诚恳的询问对方在天津开馆有什么规矩?
规矩就两条,要么郑山傲同意陈识开馆授徒,但前提是陈识必须教真的;要么陈识先教个天津本地的徒弟出来,让徒弟打赢八家武馆,然后徒弟远走天津,师父留下开馆。
两个选择都很艰难,因为中国武术的传承也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师父一生只教两个徒弟真本领,普通弟子难获真传,这叫“留一手”,避免教会了徒弟,饿死师父。这也是中国武术败落的最大祸根,谁都知道这样不好,但这就是“规矩”。于是陈识选择了第二条路,他宁愿先浪费数年时间教个徒弟出来。
陈识是懂规矩的,即使他自信凭自己的功夫能打遍全天津的武行,但他知道自己也不能这样做。因为天津排外,就算他打倒了所有的武馆,后果不光是被全天津的武行排斥,甚至要被全天津的民众抵制,总之是肯定得不到认可。
而整部电影的悲剧在于陈识教出的徒弟耿良辰不懂规矩,或者说是不屑去懂规矩。
耿良辰踢馆成功后,按照规矩来说,输的武馆要在最大的酒楼宴请踢馆人,这样既能显得武馆大气,又能消弭双方的怨气。但年轻气傲的耿良辰不屑这规矩,把几大武馆师父叫到人声鼎沸的街头小巷子里喝茶汤,任由围观群众指指点点。
这也是最后那些武馆不肯放过耿良辰的重要原因,因为他不懂规矩。
这样看来,难道所有的规矩都是坏的吗?自然不是,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规矩有他存在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规矩不立起来,严起来,很多问题都会慢慢产生。
费孝通教授曾用“共意权威”来形容规矩,在我们一般的生活领域,往往是“政不下县”,很多时候无非用法律来约束大家。于是我们实施的是礼法统治,用一种通行于乡土社会、熟人社会的规则来约束大家,这就是“规矩”。
很多规矩都是约定俗成的,并且有它存在的道理。正如天津街头打架不能亮铁器,这一规矩就是为了约束双方的底线。
电影中哪怕是那个权力最大的督军副官,在知道官员参加民间庆典时不能穿官服这一老规矩时,都会老老实实的换上一身便服,这就是“懂规矩”。
每个人都身不由己,想得到想要的东西,那么必须按照规矩来。
二、活在权威之下,每个人都不自觉地在“守规矩”
懂规矩就要自觉守规矩。
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表明守规矩,既是为人做事的原则,更是一种追求卓越的境界。
影片中最守规矩的莫过于天津武行的头牌郑山傲,为了百分之百的赢耿良辰,于是他也向陈识学咏春。年近七十的他毫不犹豫就向没名气的后辈磕头拜师,因为学功夫就要磕头拜师,这和他的名声大小无关,他要守这规矩。
眼看武行没落,郑山傲明白他们这些师父要是再不教徒弟一些真本领,那么功夫迟早会成为历史,所以这就是他最初想让陈识在天津教人真本领的原因。但他只敢让陈识教,自己却不敢教,因为他自己还要守着“不教真功夫”的规矩。
以邹馆长为首的天津武行非常看不惯耿良辰的傲慢,但他们最多也只能把耿良辰赶出天津,打伤而不能致残,更不能赶尽杀绝,因为他们也要守规矩。
耿良辰在街头被欺负,昔日的脚行兄弟刚抄家伙,就被领头的训了回去,因为照规矩耿良辰已经不是脚行的人了,他们没有理由去帮忙。
整部电影的所有人都在恪守着“规矩”二字,不敢有丝毫逾越,因为规矩即代表着权威。
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对权威有着不一样的理解,他从意识形态上把权威分为传统的权威、领袖的权威和法理的权威三种类型。《师父》影片背景在1930年左右,这正是中国的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的关键时期,也正是法理权威代替传统权威的重要节点。
在这一节点上,传统权威渐渐遭到质疑。郑山傲竟然发现一个普普通通白俄女人的舞步,肌肉运用之妙近乎拳理。这意味着以“功夫”建立的传统权威渐渐会失掉它的“权威性”,再加上枪炮的兴起,军阀林立,武行已经没了其过往的权威,那么围绕它建立起的规矩自然就显得有些落伍。
《师父》这部电影规矩中套着规矩,每个人都想打破这落伍的规矩,但偏偏又不自觉地在守护着这规矩,也就导致了一个全盘皆输的僵局。
三、那个“打破规矩”的人,终将会出现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曾经恪守着规矩的陈识变得“不守规矩”了呢?
显然是因为他的徒弟耿良辰的意外死亡,耿良辰的死亡对陈识来说是个毁灭性的打击,让陈识陷入了无比自责的情绪当中。
于情理来说,“师父”在当时更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传统社会中,“父”具有被仰视、遵从的特殊地位。孔孟之道讲究“天地君亲师”,可见师父在很多时候,地位等同于父母。
而陈识对耿良辰的意外死亡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一早就知道耿良辰要被赶出天津,但为了自己能在天津开武馆,他偷偷策划了这一切。按他的说法“毁掉一个天才,挽救整个门派”,这个生意是值得的。
直到耿良辰意外死亡,陈识才后悔莫矣,他在开馆的当日一边流泪,一边喃喃道:我不配当他的师父。当
情感大过“规矩”,也就有了打破规矩的勇气。
另一方面,耿良辰的意外死亡也意味着陈识这一门派的没落。别忘了最初的那个守秘誓言:一生至多教两个真传弟子。陈识刚来天津时教了一个真传弟子,遇到耿良辰这个天才后就把那个弟子赶走了,耿良辰是他的第二个真传弟子。
这代表着陈识从此不能再收真传弟子,他的一身绝技也不能再传承下去。而当初南拳北上,本就是为了要把师父留下的这一门派发扬光大,现在徒弟死去,相当于他花费数年时间精心策划的一切都将烟消云散,那么还留在天津做什么呢,也就有了打破规矩的理由。
《师父》中的人物性格非常有意思,每个人都不是好人,但每个人又都不是坏人。陈识利用徒弟踢馆是坏,但若他心再狠一点,他本可以不去报仇;天津众武行逼迫耿良辰离开天津是坏,但若他们再小人一点,也没那么多麻烦;一切麻烦的根源在于耿良辰不乖乖认命离开天津,若耿良辰守规矩,那么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完美的结局。
只是,自始至终都不懂这些规矩的耿良辰又有什么错呢?他也必须恪守着自己的规矩,18岁那年父母带着弟弟妹妹远赴东北开荒,整个家族仅剩他一个人在天津,所以他也有不能离开天津的理由。
一层层规矩束缚着当中的每一个人,他们组成一个个悖论,在这悖论当中互相挣扎,寻求解脱,然后等待着陈识这个打破规矩的人出现。
四、中国人的中庸之道,该守的规矩还是要守的
谈起规矩,总是有人要把所有的“旧规矩”妖魔化。韩寒就曾说过:人类之所以悲哀,就是有太多的规矩。
但在看来,无论今后时代再怎么变迁,很多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我们就该去遵守:进门有规矩,出门有规矩,吃饭有规矩,待人有规矩。这些规矩早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没理由去排斥他们。
而对于一些“落伍”的规矩,首先我们要正确的去看待它们。很多社会意识的形成本身具有其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会延缓或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即文化堕距。
文化堕距是指社会变迁过程中,文化集丛中的一部分落后于其他部分而呈现呆滞的现象。亦称文化滞后或文化落后。文化的两个或多个部分,由于变化的时间和程度不一致,导致彼此间的协调性降低。
这种“落伍”规矩的存在是当前所有社会都会遭遇的问题,我们不应该一刀切的去盲目反对。而应该稍微有点耐心,等待“良好的规则和规则意识”的建立,那样新规矩就能自然而然的取代旧规矩。
我佩服那些敢于打破规矩的人,但不建议所有的人都去尝试打破规矩。因为能打破规矩的前提是充分的理解规矩,发现规矩的局限所在,提出全新的规矩来代替旧规矩。而没有能力解决却去盲目破坏规矩的人,造成的后果只会比那些墨守成规的人要更严重。

Ⅱ 如何评价电影《师父》

《师父》中的武林故事,并非人们印象中的家国大爱、快意恩仇的热血江湖,而是宛如一曲悲歌。该片的故事充满了悲情色彩,当徒弟因师父而死,师父却并未醒悟,依旧为了自己的大业知难而行,最终却落得仓皇而逃的结局。

徐浩峰对人物塑造和故事构造都突出了写实,他写的是现实武人,并非臆想出来的武侠,着力点在他们的真实生存状态和近代武馆的揭秘。所谓的宗师也不过是凡人的角色,和以往武打片中那些快活驰骋的大侠们大相径庭,也使得这个故事别有一番滋味。

幕后花絮

1、廖凡为拍摄该片“闭关”两个月刻苦练功,每天早晨凌晨四点就起床“死磕”刀桩学习咏春拳,开机前累计练习功夫超过了720个小时。

2、拍摄期繁重的武打戏份,常让廖凡伤痕累累。膝盖、肩膀多处受伤,其手指多次被兵器砍伤,左手险些骨裂。面对受伤,廖凡总是先顾拍摄,往往是等到拍摄结束后,才去处理伤势。

3、该片在烈日炎炎的高温天气下拍摄,主创们要身着厚重的长衫、西服、盔甲等戏服,手拿重量级兵器“耍功夫”,每场戏下来都会汗流浃背。

4、该片是宋洋与导演徐浩峰合作的第三部武侠片。宋洋并不会功夫,为了拍摄该片被导演送去泰安的一所武术学校专门习武。

5、徐浩峰与廖凡在拍戏之前达成过协议,如果廖凡拳法能够练好就对外告知其是咏春,练不好就另起名称。

Ⅲ 如何评价电影《师父》你真的看懂了

突然想起,当年杨露禅之子杨班侯继承父亲拳术,打遍京师无敌手,最后却因为伤人而被迫离开京师,其传人也日渐凋零,后世大行其道的那种杨氏太极实为其兄弟杨健侯及侄儿杨澄甫所创,现在的杨氏太极大家也都知道是什么样子,而杨班侯太极拳现在只在河北永年县还有传人,拳法刚猛非常,与我们通常对杨氏太极拳的印象大异其趣。

我有个大胆的猜想,影片中陈识是咏春唯一的传人,因为这件事他决定传真的,虽然他说只传两个,可是后来毕竟规矩坏了,而后可能为了躲避不必要的麻烦,遂改名陈华顺,对,就是叶问的师父,而且时间上也比较稳合,最主要的是,叶问是广东佛山的,最后咏春在叶问那里替师门发扬光大了又由李小龙走上巅峰,被现在这么多人来追捧。

Ⅳ 电影《师傅》的结局是什么意思

电影《师傅》的结局的意思是真心这个东西,在今天已经被说烂了,说到底,也不过是博弈。人在江湖,往往身不由己,这句话,是多少武林中人用来抵挡道义评判的说辞。陈识大约是输了吧,输了江湖,赢了自己。还有一层意思即女人始终是陈识的软肋,赵国卉自己也清楚,她与陈识天各一方,绝了陈识的念想,也是 让人无法找到陈识的弱点对付他,对陈识终是有益。

陈识作为一个师父最终依然和耿良辰互不亏欠,而天真的耿良辰也是在最终成为了地地道道的天津人:“耿良辰:“我在天津活了二十六年,一受吓唬,就不要朋友不要家了,我还算个人么?到别的什么地方,我能有脸活么?”走回天津的动力,是想一直走到茶汤女跟前,要一碗茶汤,喝完说:“拆桩是咏春秘密,帮个忙,去我家把它劈了吧。”话音未落,倒地身亡。——这是他所想到的“生于天津,死于天津”的最好结局。有个脚行兄弟认识他:“小耿,你已经不是我们的人了。”耿良辰:“我今晚就离开天津,就让我推一会吧。””

还有一层意思即女人始终是陈识的软肋,赵国卉自己也清楚,她与陈识天各一方,绝了陈识的念想,也是 让人无法找到陈识的弱点对付他,对陈识终是有益。

Ⅳ 电影《师父》里,邹馆长本就计划要杀死林副官,为何陈识第一次持刀欲杀林副官时,她要拼尽全力阻止呢

陈识的复仇,大张旗鼓,但只是出于一时激愤,底气不足。本心里,他对徒弟有情,想要为耿良辰讨个说法。但客观上,陈识依然纠结。他未必能舍下好不容易得来的机会与名利,当然更会考虑自己的安危。

陈识复仇心的虚弱,邹馆长看得出,在座的一干武林人士也看得出。这一犹豫,便容易横生枝节。林副官再不济事,不勤于功,毕竟也是郑山傲的亲传第子,又值壮年,如遇危机,必然奋起反抗。

届时,身旁有持枪副官,外面有军队,一旁武林人也不敢坐视不理,否则便有秋后算账。如若陈识不能在须臾间取走林副官性命,事情就败。邹馆长们的心机与细致,人心,时机,分寸,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故事也可以自圆其说,一个师父,为了给徒弟报仇,杀死了军官。

介绍

陈识说要踢馆,邹馆长没接,于是找林副官,都看的出来他要杀了林副官,但他离那么远不可能一击而中,邹馆长能拦得住,林副官本身功夫也不差,也能避开,只要第一次避开,他后面还有一个拿枪的手下(武馆的叛徒),一枪就可以把陈识给毙了。

所以,邹馆长这一次必须拦着,表面是讨好林副官(林副官已经看出来邹馆长是讨好他,书中原文是”林希文笑笑,对他人向自己卖好,久已生厌。),实际上是救了陈识一命,让陈识有机会进行第二次刺杀。

陈识第一次刺杀没成功后,邹馆长几个人把陈识给按住了,按住之举就是一是为了表明天津武林已经把保卫工作做的最好了,二是为了麻痹林副官和他的助手,因为陈识已经被四五个高手按住,不会再出什么篓子了,所以二人警惕性就降低,于是这时候陈识出手,凭他的武功百发百中。

Ⅵ 如何评价电影《师父》

一个无名的南方武术家,身怀绝技,想要在民国的武术之都天津扬名立万,开宗立派。

彼时的武林,已是一片暮气沉沉。

老舍写过,走镖已没有饭吃,而国术还没被革命党与教育家提倡起来,这样的日子,才过去不久。

武林虽然落魄,依然不甘被白白吞食,但大势面前,一帮微渺的武人无力以对,不过是抱着好日子得过一天是一天的心态,用孱弱的力量反击落单的敌人。阴谋、陷害、谋杀,面子上还是意气风发的长袍马褂,是形式感十足的规矩与礼貌,但骨子里,却已经完全崩坏残缺,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中华武士们,要面对注定而来的消亡。

徐皓峰其实是用非常武林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反武林的故事。

武人阶层终归是消亡了,而在电影中,这个过程被以更加委婉地态度表达了出来。

外部的压力固然剧烈,但内部的崩溃才是本因。

阅读全文

与师父电影大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功夫电影是真打还是通过电脑加工 浏览:487
关于远征军电影题材的电影电视剧 浏览:575
高分求职电影推荐 浏览:857
车载电视插u盘播放电影 浏览:715
最新上映电影动漫电影 浏览:492
纹身的女日本电影 浏览:267
南京电影票团购糯米网 浏览:1000
老人与海荒原电影完整版第一集 浏览:189
好看韩国电影推荐高评分 浏览:298
为什么现在都不拍3d电影了 浏览:131
如何查找电影的种子 浏览:820
电影revenge里的插曲 浏览:123
如何拍电影解说员打开画面 浏览:15
日本十大烧脑电影 浏览:805
电脑显示器1080p电影 浏览:479
离线电影美国 浏览:406
电影推荐红辣椒 浏览:310
电影城投影仪 浏览:638
如何下载无删减版电影 浏览:112
高分电影推荐合集 浏览: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