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影的三要素指的是什么
一个标准场景由三个要素组成:一是动力;二是价值;三是阻力
一是动力。这个场景到底是由谁来发起的,他/她想干什么?目的是什么?这一定要搞清楚。不少人拉起笔来就写对话,但不知道这场戏主要人物想做什么,于是写几句就写不下去了。二是价值。甲约了乙到海滨花园,目的是求婚。他充满了信心,这时的价值是自信,属于正值。但乙却没有答应,还狠狠把甲骂了一顿。这时的价值从正值滑向负值,自信变成沮丧。三是阻力。任何一个场景都要有阻力,这才能构成冲突。一个警察来查案,敲敲门,里面的人物居然就开了,说警察先生请进。这就不是一个场景。警察敲门,半天不开,后来终于有人开了门,说对不起,您找错了,你要找的人住在隔壁。这就是阻力。虽然温和,但也是冲突。不少导演把没有冲突的戏叫“一顺”。其实也挺形象。一顺的戏都不好看。他向她求爱,她就答应了;他向他借钱,他立刻拿出存折;他要抓住他,他一下就把手举了起来。当然,直接写作也不好。他向她求爱,她一个耳光打过去,你是什么东西,还想打我姑奶奶的主意?他向他借钱,对不起,我没有;他要抓住他,他反而一枪把他撂倒。可以换了思维。他求爱,她说好啊,其实根本不愿意;他向他借钱,借拿出存折,但突然发现上面已经没有钱了;他要抓他,他束手就范,但却掩护了头儿逃走。所以,欲望的对立面很重要。
Ⅱ 电影的要素有哪些
电影的构成是时间和空间
电影的制作:第一、 剧本
我们的剧组存在的最大的问题,也就是导致这次拍摄混乱的主要因素--无完整的、详细的剧本。
谁都明白剧本是“一剧之本”的道理。它是制片的工程的蓝图,是影视拍摄的依据,还可以说是用钱买来的故事,又是可以赚钱的文字与符号。所以对其一定要有一个详细的研究,一要研究它的商业性、可看性;二要研究它的思想性、艺术性;三要研究它的拍摄难度;四要研究它的发行方法和成本回收形势,有了以上的基础,才能让投资者有足够的信心来投资。剧本也有2个作用,1)为合理安排制片计划与进度提供足够的材料。2)是导演在拍摄影片时应该遵循的指南或计划。
剧本写的越详细,越清楚,预算就越精确,虽然在剧本成文前也有一些方法可以初步估计出影片的大概费用,但这种作法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讲是危险的。(这个危险性已经在现在的剧组里暴露的很明显)从10月26日进组那天开始,每天都在研究如何去写完剧本。直到11月24日开机,还没有一个成型的剧本,所以就不会有分镜头剧本。分镜头不出来,美术出图受影响,许多筹备期应完成的指标挪到拍摄期去消化,加大了拍摄期的工作量,各部门超负荷运转,必然影响效率。本来可以建成一个短小精悍的组,由于上述原因,就不得不组织成现在的一支庞大臃肿的队伍。多用人多用车,多吃多住多花钱,这样成本不超支那才是怪事呢!
还有,电影既然是一门综合艺术,就不应该只是导演心中有数,还应该让全体工作人员心中有数,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马虎不得。导演要是拿不出分镜头剧本,怎么要求下面的部门?骂人的底气都不足,只能将就凑合。可是这样一来,每道工序减点分数,怎么能保证影片的质量?但我们的导演却在这种情况下,依然还是很威风。(事迹很多,想必大家多少都知道一些)
那么以上的问题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呢?就是造成了现在的拍摄周期延长、成本加大、拍摄质量也受到了影响。同时,因超负荷运转,各部门产生了烦躁的情绪,在拍摄的过程中,部门之间相互扯皮,相互推委,相互埋怨。
剧组每天的最低消耗在6000-8000元,是在拍摄期,而没有分镜头剧本就匆忙上阵所延长的时间恰恰都在拍摄期。超期1个月就要超支18万到24万元,所以我认为,宁肯准备剧本多花1年的时间,也不要到拍摄中去改剧本、分镜头,拍电影的大忌之一就是在开机后改动剧本的主题结构。
在电影界里,确有无剧本拍出杰作的,过去有,以后还会有。只有制片人(投资者)非常熟悉并彻底掌握自己要拍的内容时,才能在没有剧本的情况下成功的拍出一部影片。无剧本一般拍出来的都是一些艺术片、地下影片、一次性事件以及记录片和新闻片。我们这次所拍摄的影片,是故事片也是商业片,是准备参奖的影片,怎么就可以在没有详细、完整的剧本,而且没有对其的前景详细研究的前提下,草率的开机呢?作为未来的制片人,我们不能不考虑以后所需要的是一种什么形式的电影,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当然,这里有一些人为的、也是我们不可改变的因素所在。那么通过这次的经历,或者说是一个教训,是否会给我们以后电影事业的发展敲一个警钟?
第二、 摄制计划
电影的摄制工作与工序虽然很多,但一些基本步骤在各种电影的摄制中都是相同,只是没有绝对的规章和程序可遵循。每一部影片、每一个制片人和每一具体的工作环境或多或少各有独特之处,因此需要适当制定一部影片的摄制程序以符合具体情况的需求。
摄制计划是非常重要的,那我先要介绍一下它的重要性。
摄制前期要有一个准备工作,它包括一部影片开拍前须做的全部工作。计划应该由一个能够发展成剧本的中心思想开始。也就是说,故事片通常开始于一个故事或者故事梗概,还是上面所提过的剧本的问题。将剧本转到制片主任手中,他会以专业的角度,分门别类地把剧中每一个人物、道具、特级效果和拍片所需要的项目挑选出来,再将剧本复印若干份,分发至美术组、道具组、摄影组等,请他们分析剧本并根据自己的专业要求提出一分详细的计划。根据各工种提出的详细计划,拟定出摄制计划和预算,这是非常重要的。
摄制计划工作也是很严谨、具体并且全面的。摄制组要严格按照剧本和详细的摄制进度表工作,制片主任对每一项活动要事先有所计划,例如:这次拍戏,12月27日,在学校拍摄第剧本第31组 ,日景,除导演、工作人员及演员等,还需要学生1322人以及PEGASUS大摇臂摄影机,还需要当地的警察来封路并且维持秩序等。那么制片主任要预先通知器材、学校、公安局等各部门做好配合。就上述的例子,需要很多书面的材料,如介绍信、邀请函、便条等,如果不能预先做好准备,那么就要出大乱子。这次就是由于没有一个拟定好的的拍摄计划,导致从北京先力公司临时调来摄影器材。从而价格比提前谈好的要高。而且拍摄这组镜头的时间与学校的活动时间相抵触,又临时做好了好多工作才得以正常的拍摄。(这不是制片主任的责任,也不是制片部门的责任。
摄制前的计划工作并不随着影片的开拍而结束,它贯穿于影片制作的始终。在一部影片拍摄期间,要随时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以便了解预算的执行,何时还会出现重大问题。类似以上的问题,在这次拍摄过程中有很多,数不胜数。其中剧组有一天休息的原因就是没有拍摄计划,不能很好的去置景,而导致剧组停工。还有一次,临时改变剧本,距拍摄还有5个小时的时间,才通知美术组开始进行工作,那么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在2个月的学习过程中,我将摄制计划分四个阶段:1、制定计划阶段 时间为一个月,主创人员选景、布景设计同时进行。2、筹备阶段 确定各项指标 化装服装和道具、摄影置景以及灯光、归纳场景安排日程、每场需要多少工作日、转场以及技术方面的考虑。3、要制定出2套拍摄方案 防止有突发事件,例如天气,自然灾害以及政府行为,一旦开机之后就不要停。4、要及时冲洗胶片审样片、做好后期制作计划。
第三、 资金的使用与成本控制
从宏观上讲,我们剧组在资金的管理上做的还不错,就是采用了分段管理,这样是控制资金的好办法。它可以防止寅吃卯粮的现象。以避免大手大脚地盲目花钱和协助一些有企图的人乱要钱。同时公司也可以统筹支配。但我们剧组却没有严格遵循“没有分镜头剧本不能开拍”和准备工作没有就绪不能出发的原则,虽然是要求每一笔开支都有预算,但却没要求每一笔预算都要有计算根据。当然,我们要承认“没有分镜头剧本不能开拍”并不是我们这些人所能控制的。
简单说一下电影目前资金使用及成本控制上存在的问题。①一部电影,按常理来说,演员的费用要占1/3,我们这部电影的工作人员的费用已经占了1/2。这是很不合理的现象。其中不合理的地方我简单举例说明几项。
1、例如:某导演基本上没有导过几场戏,导过的戏也被否定了,重新补拍,他的酬金仍然是不变的,WHY?由于补拍,导致胶片使用量增加,每一场戏要最少按8本胶片算,1598元/本,那么8本胶片就是12784元,补拍3场戏就要38352元。(这个数值仅供参考,不是完全准确)导演,我现在的理解,是一个动词,而不是名词。作为一名导演,每天都闲在那里有什么意义?
2、剧组的摄影师
3、道具组的人员增加
4、外请其他导演来导戏
5、服装的预算超支
6、所需要的群众演员得不到很好控制
综上所述,虽然每笔的费用看似很少,但都是由积少成多。以上才是简单列举几条,住房、交通、随意制定的演员费用、租用来的道具一直不用、能租用的道具都买新的、能借不去借而是买新的,相信在每天的财务报表里面也会体现出一些问题。在平时的资金支出上,很难能做到控制,本应该由制片部门去做的事情,现在全部是由各组自己来操作,也没有货比三家的做法。我们所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现在只是遵守报销与请款两项。
显然,电影行业与其他的行业不同,它包括了一些每天或每分钟都在变化的因素,每项工作完成的时间、费用可能都已计划得很精确,甚至以分秒计算,但是制片工作中不可控制、无法预见的变化因素太多,计划和预算随时都有落空的危险。因此必须制定应急预算以应不测,也就是说做出总预算内的20%,用于应急,这也是在摄制工作中特殊的项目。
Ⅲ 电影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基本要素:包括图像(Video)、声音(Audio)。图像,即呈现在电影银幕上的映像。它是具体、动态的景物形状与颜色的影像,是摄影机拍摄下来,再通过放映机还原的一种幻像。图像是电影的主要构成要素,具有生动、直观、具体等特点,往往一个镜头就可以提供综合多样的视觉信息。声音是电影表现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是声波还原的结果,是各种声音信息的再现。声音与图像配合,向观众提供丰富的信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真实感。
Ⅳ 电影构成的基本要素
电影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技术和放映两个部分。
1、技术
摄影术同样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1839 年,法国人达盖尔根据文艺复兴以后在绘画上的小孔成像的原理,并使用化学方法,将形象永久地固定下来,“达盖尔照相法”产生。1872 年,最先将“照相法”运用于连续拍摄的,是摄影师爱德华·幕布里奇。
国内第一本引进讲解拍摄的图书为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大师镜头:低成本拍大片的100个高级技巧》,第一次将电影拍摄技术介绍给非专业人群。内容涵盖拍摄打斗镜头、追逐镜头、恐怖镜头、出场与退场、车内场景、对话场景、争吵冲突场景、爱情激情场景等各种技巧。
2、放映
1895 年卢米埃尔兄弟向大众展现《火车进站》的画面时,观众被几乎是活生生的影像吓得惊惶四散。从此,由他们所启动的活动摄影(cinematogrphy)不只在人类纪实工具的发展史上展现了划时代的意义,火车进站的镜头也象征了电影技术发展的源起。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P2P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电影播放形式,以其速度快,少缓冲,人越多越不卡的优点成为广大网友所喜欢的一些电影播放形式,网络中的电影播放形式又叫在线电影,让你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络的海洋里,看到你所想看到的电影。
(4)电影动作要素扩展阅读:
中国电影之最
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的“西洋影戏”。
中国第一部电影是戏曲片京剧《定军山》,内有《请缨》、《舞刀》等片断,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由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无声片,长约半小时。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是《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1913年在上海拍摄,无声片,郑正秋编剧,郑正秋和张石川联合导演。此片是由亚细亚影戏公司开张后的第一部作品,首开家庭伦理剧之先河。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1921年中国影戏研究社在上海拍摄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可放映电影——1922年由张石川导演的《劳工之爱情》又名《掷果缘》,是现存尚可放映的最早的一部中国电影,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故事片。
Ⅳ 类型电影的四要素是什么
一部好电影需要具备的要素
评价是否为好电影的四大要素:
一、人物角色
1、这部电影中有哪些主要演员?
2、这些主要演员谁是影片中的主角?谁是配角?谁是友情出演?
3、该演员饰演的主角是怎样的一个角色?该角色的影响力?
4、该主角演员在娱乐圈中的影响力如何?
二、悬念
一部电影有了好的演员,有好的角色之后,需要的就是悬念。如果一部电影情节平淡,观众看了几分钟就能猜出电影的结局,一点悬念都没有,观众就不会接着往下看,这样的电影肯定是失败的。
一部好的电影肯定有让观众继续往下看下去的悬念,就像一团谜团,能够勾起观众的好奇心。
据说世界上最短的一篇小说是这样的:世界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候,突然传来了敲门声……
三、情绪--戏剧冲突
电影具备了人物角色、悬念之后,还需要的一个重要要素就是情绪。情绪的定义是: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
具体要电影中的四要素之一,情绪是指这部电影中的内容或多或少,能够让观众产生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之一。或者说电影中至少能有一点是独特的,能够吸引观众眼球的。
四、剧情--细节刻画
影片的内容信息、音乐、背景、灯光、色彩、音效。
Ⅵ 电影构成的基本要素
基本要素,包括人物、内容(故事情节)、拍摄手法、受众和传播效果。
Ⅶ 电影的六要素是什么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Ⅷ 影视艺术的三大要素
电影电视艺术的三大要素:形象、动作和结构。
1.影视的第一艺术要素:形象
影视创作的主要目标是创造形象,而形象的塑造,又贯穿于影视创作的全过程。
形象,既是影视创作的目的,又是手段,是必须高度重视的艺术要素。
银幕屏幕形象(包括):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以及视听融合、声画合一的影视艺术形象。
呈现在画面上的视觉形象,又由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所构成。
2.影视的第二艺术要素 动作
所谓动作,不仅仅是指演员表演的戏剧动作,更主要的是指影视片中主体的活动方式,是指故事所组成。
3.影视的第三艺术要素 结构
结构是影视创作者根据对生活的认识,按照塑造形象和表达主题的需要,运用电影思维,主要是蒙太奇思维,对动作等诸种艺术元素进行的有机的组织和安排。
结构有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Ⅸ 拍电影的要素
故事,剧本,根据剧本划分拍摄的场次,每场戏划分不同的镜头,同一个镜头也有不同的机位和调度。这些都是准备工作。
当然要有设备,没有dv你那任何能拍出影儿的东西也行。电影学院的学生也没有一上来就拍片的,可以先那相机试着拍四格漫画式的东西,看看能不能用静态镜头讲清楚一个小故事。多模仿,模仿某个片断也是不错的方法。离拍成片还有距离,试试小故事。
Ⅹ 电影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 时间和空间是电影构成的两个基本要素。
“时间是电影运动的延续性,空间则是电影运动的广延性”。对电影中时间和空间的组织与运用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特性和特殊表现手段,是最根本的电影思维方式之一。
一、空间的外在节奏在电影中,运动和变化贯穿始终,不仅画面内的形象在运动,而且画面与画面之间也在不停的运动变化着产生节奏。对于变化运动着的空间的安排、配置及运用,是电影思维所特有的技巧和手段。文学是叙事艺术,它的时间过程随着情节的发展向前推移,但人物的形象、音容和运动过程只能靠读者的联想来感知;绘画、雕塑和建筑是造型艺术,具有空间的可视性,但它没有流动感;戏剧与舞蹈的空间局限于舞台内,时间局限于场景内,其综合性是不完整的。动画电影的高度假定性,“使它可以在空间观念上,超越现实论动画影视艺术中的空间节奏中的物理空间和一般电影在空间的局限性”,在空间的安排、配置和运用以及对镜头画面的变化等艺术处理方面拥有极大的自由,为动画的结构方式和艺术表现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例如动画片《三个和尚》中假定空间的运用:在空间上,该片吸取了中国画的“写意”表现方法,利用空白形成“虚境”,产生“像外像”,让观众在头脑中想象出人物所处的假想场景环境。如《三个和尚》其中的两个镜头,虽然背景同样都是空白的,但其中一幅画面因为画有两只飞动的小鸟,从而使人产生的是天空的想象,一目了然是室外空间。而另一幅画面因为烛台与神龛的存在,让观众“看到”的却是寺庙的殿堂。这种实际上不存在的空间假定,也是和动画人物的假定性相一致的,使观众通过背景空间,了解了角色所处的位置。
二、空间的内在节奏空间的内在节奏主要指电影艺术发展成果的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