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大全 > 双机偏光3d电影

双机偏光3d电影

发布时间:2024-07-22 07:14:25

❶ 什么是3d电影

3D电影就是“三维电影”(英语:3-D film),是使用一种立体镜视觉显示系统,再制画面将左右眼平面投影影像立体显现成像,令观众对影像产生非现实的立体深度。

技术上,通常采用两台摄影机摆设,同步拍摄影像,取得主体左右侧体的立体感。观看时,观众的视觉皮层会自动对图像结合为单一三维影像画面。现代电脑技术已能够不采用传统双机拍摄,使用CGI电脑特效制作三维电影。欣赏时需要配戴合适的立体眼镜。

镜片其实是一对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偏振片。其原理是平时我们只有用两只眼镜看物体才能产生立体感,如果用两个镜头如人眼那样,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同时摄下电影场景的像,制成正片。

在放映时通过两个放映机用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两种先偏振光重叠地放映到银幕上,人眼通过上述的偏振眼镜观看,每只眼睛只能看到相应独立的一个图像。 就会像直接观看时那样产生立体的感觉。

(1)双机偏光3d电影扩展阅读:

1、历史

1936年利用双镜头摄影机和偏振片可以造出具立体效果的影片,但此技术具有不少限制。之后从RealD 3D等技术发展及《阿凡达》等三维电影流行后,立体影片才近一步被广泛推广。有一名澳大利亚导演宣称,1936年纳粹德国时期已经成功拍摄两部三维电影

2、技术

电脑生成图像为使用计算机产生的影像,更精确的如应用在影片中的3D特效,还有在电视节目、广告及印刷媒体中也很常见。在电脑游戏中常使用的即时运算图形都属于CGI的范围,也有些是用来做过场或是介绍用页面。

在影院看的是立体版本的IMAX和 RealD技术。为营造出立体景深,IMAX 3D采用了双摄影机及双投映机拍摄及放映。RealD则采用双投影机及圆偏振光放映,目前IMAX 3D放映时采用偏光式放映,观看时以配戴偏光眼镜来分析立体影像。

电影院的3D电影是什么格式还有家里的3D电视与3D眼睛能看什么格式的电影

电影院目前的3D成像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双机偏振光式,主要分三种:IMAX 3D、RealD 3D、MasterImage 3D三种。

一种是采用的DLP快门技术,不同的成像方式使用的片源都不相同的,这是电影公司在推出电影的时候就会转制相应的格式,在这里面最好的3D技术就是IMAX的。IMAX使用提专用标准的IMAX胶片。

家里的3D电视机和3D眼镜能看什么格式,取决于你的电视机具体型号,一般就3D格式来说是支持左右格式和上下格式,如果是视频格式来说,一般是TS和MKV格式,SONY的电视机只支持MP4的格式。

那个是要放3d电视节目的时候戴上才有效果的,你可以去电脑上试试 搜一下3d电影,然后戴上眼镜看就有效果了。

拓展资料:

立体电影(ANAGLYPH):将两影像重合,产生三维立体效果,当观众戴上立体眼镜观看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亦称“3D立体电影”。

立体电影是利用人双眼的视角差和会聚功能制作的可产生立体效果的电影。出现于1922年。这种电影放映时两幅画面重叠在银幕上,通过观众的特制眼镜或幕前辐射状半锥形透镜光栅,使观众左眼看到从左视角拍摄的画面,右眼看到从右视角拍摄的画面,通过双眼的会聚功能,合成为立体视觉影像。

立体电影就是用两个镜头如人眼那样的拍摄装置,拍摄下景物的双视点图像。再通过两台放映机,把两个视点的图像同步放映,使这略有差别的两幅图像显示在银幕上,这时如果用眼睛直接观看,看到的画面是重叠的,有些模糊不清,要看到立体影像,就要采取措施,使左眼只看到左图像,右眼只看到右图像,如在每架放影机前各装一块方向相反的偏振片,它的作用相当于起偏器,从放映机射出的光通过偏振片后,就成了偏振光,左右两架放映机前的偏振片的偏振方向互相垂直,因而产生的两束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也互相垂直,这两束偏振光投射到银幕上再反射到观众处,偏振光方向不改变,观众使用对应上述的偏振光的偏振眼镜观看,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机映出的画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机映出的画面,这样就会看到立体景像,这就是立体电影的原理。互补色、开关、柱镜、狭缝光栅等都是在保证左眼看左图,右眼看右图这一基本原理上的几种屏幕观看立体的不同方式。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在屏幕上看立体的方式会更多。

❸ 3D电影为何有双画面

人以左右眼看同样的对象,两眼所见角度不同,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并不完全相同,这两个像经过大脑综合以后就能区分物体的前后、远近,从而产生立体视觉。立体电影的原理即为以两台摄影机仿照人眼睛的视角同时拍摄,在放映时亦以两台放影机同步放映至同一面银幕上,以供左右眼观看,从而产生立体效果。
拍摄立体电影时需将两台摄影机架在一具可调角度的特制云台上,并以符合人眼观看的角度来拍摄。两台摄影机的同步性非常重要,因为哪怕是几十分之一秒的误差都会让左右眼觉得不协调;所以拍片时必须打板,这样在剪辑时才能找得到同步点。
放映立体电影时,两台放影机以一定方式放置,并将两个画面点对点完全一致地、同步地投射在同一个银幕内。在每台投影机的镜头前都必须加一片偏光镜,一台是横向偏振片,一台是纵向偏振片(或斜角交叉),这样银幕就将不同的偏振光反射到观众的眼睛里。观众观看电影时亦要戴上偏振光眼镜,左右镜片的偏振方向必须与投影机搭配,如此左右眼就可以各自过滤掉不合偏振方向的画面,只看到相应的偏振光图象,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机放映的画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机放映的画面。这些画面经过大脑综合后,就产生了立体视觉。
利用人的双眼视角差和会聚功能等特性拍摄的放映时产生立体效果的电影。普通的电影或照片都是一个镜头从单一视角拍摄的,影像都在同一平面上,人只能根据生活经验(如近大远小、光线明暗)产生空间感。而立体电影则是由从类似人两眼的不同视角摄制的具有水平视角差的两幅画面组成的,放映时两幅画面重叠在幕上呈双影,通过特制眼镜或幕前辐射状半锥形透镜光栅,观众左眼看到的是从左视角拍摄的画面、右眼看到的是从右视角拍摄的画面,通过双眼的会聚功能,于是合成为立体视觉影像。观众看到的影像好像有的在幕后深处,有的脱框而出,似伸手可攀,给人以身临其境的逼真感。采用幕前辐射状半锥形透镜光栅的立体电影受观众厅座位区位置的严格限制,观众头部不能随便移动,否则立体效果消失,因此观众感到异常不便。在戴眼镜观看的立体电影中,广泛采用着彩色眼镜法和偏光眼镜法。彩色眼镜法是把左右两个视角拍摄的两个影像,分别以红色和青(或绿)色重叠印到同一画面上,制成一条电影胶片。放映时可用一般放映设备,但观众需戴一片为红另一片为青(或绿)色的眼镜。使通过红镜片的眼睛只能看到红色影像,通过青色镜片的眼睛只能看到青色影像。此法的缺点是观众两眼色觉不平衡,容易疲劳;优点是不需要改变放映设备。初期的立体电影常用这种方法。1985年日本筑波国际科技博览会上展出了采用这种方法的球幕黑白电影,效果更佳。偏光眼镜法的立体电影,从1922年开始一直为各国所重视,有些国家已和大视野的电影相结合,拍成质量更高、效果更好的彩色立体电影。这种电影在放映时,左右画面以偏振轴互为90°的偏振光放映在不会破坏偏振方向的金属幕上,成为重叠的双影,观看时观众戴上偏振轴互为90°、并与放映画面的偏振光相应的偏光眼镜,即可把双影分开获得立体效果。由于制作和放映工艺的不同,偏光立体电影有双机和单机之分。1985年的筑波博览会上展出了70毫米大银幕彩色立体电影。自60年代以来,中国拍摄的立体电影是采用偏振光方式观看的立体电影。
苏联在70年代研试了全息立体电影,观看时不必戴眼镜,有很大的影像亮度范围。由于观众眼睛的视觉调节和收敛是自然的,不会引起过分紧张和疲劳,观众只要转动头部,即可看到如同实物那样的位置变化,比普通电影有更大的深度感,就象真实物体那样。这种电影仍在研究试验阶段。
技术
立体电影是应用光的偏振现象的一个例子。在观看立体电影时,观众要戴上一副特制的眼镜,这副眼镜就是一对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偏振片。这样,从银幕上看到的景象才有立体感.如果不戴这副眼镜看,银幕上的图像就模糊不清了。这是为什么呢?
这要从人眼看物体说起。人的两只眼睛同时观察物体,不但能扩大视野,而且能判断物体的远近,产生立体感。这是由于人的两只眼睛同时观察物体时,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并不完全相同,左眼看到物体的左侧面较多,右眼看到物体的右侧面较多,这两个像经过大脑综合以后就能区分物体的远近,从而产生立体视觉。
立体电影是用两个镜头如人眼那样从两个不同方向同时拍摄下景物的像,制成电影胶片。在放映时,通过两个放映机,把用两个摄影机拍下的两组胶片同步放映,使这略有差别的两幅图像重叠在银幕上。这时如果用眼睛直接观看,看到的画面是模糊不清的,要看到立体电影,就要在每架电影机前装一块偏振片,它的作用相当于起偏器。从两架放映机射出的光,通过偏振片后,就成了偏振光。左右两架放映机前的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互相垂直,因而产生的两束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也互相垂直。这两束偏振光投射到银幕上再反射到观众处,偏振光方向不改变。观众用上述的偏振眼镜观看,每只眼睛只看到相应的偏振光图象,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机映出的画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机映出的画面,这样就会像直接观看那样产生立体感觉。这就是立体电影的原理。
摘自:http://ke..com/link?url=__dVAnfdT5z8bbDBtzCq-

❹ 3D电影怎么在普通液晶电视机上看。

1、在普通液晶电视机或电脑显示屏上看3D电影,需要买一副3D眼睛,可以是红蓝3D,红绿3D,偏振3D等都可以。

(4)双机偏光3d电影扩展阅读

原理:

立体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左右眼看到的画面不同,左右眼位置不同所以画面会有一些差异。

拍摄立体图像时就是用2个镜头一左一右。然后左边镜头的影像经过一个横偏振片过滤,得到横偏振光,右边镜头的影像经过一个纵偏振片过滤,得到纵偏振光。

立体眼镜的左眼和右眼分别装上横偏振片和纵偏振片,横偏振光只能通过横偏振片,纵偏振光只能通过纵偏振片。这样就保证了左边相机拍摄的东西只能进入左眼,右边相机拍摄到的东西只能进入右眼,于是乎就立体了。

参考资料:网络-3d眼镜

❺ 什么是3D电影

即立体电影
1953年5月24日立体电影首次出现,为了把观众从电视夺回来,好莱坞推出了一种新玩艺儿--立体电影。戴着特殊眼镜的观众像在观看《布瓦那魔鬼》及《蜡屋》这类惊险片那样,发现自己躲在逃跑的火车及魔鬼的后面。从而为我们带入了立体电影的时代。
原理介绍

基本原理

立体电影就是用两个镜头如人眼那样的拍摄装置,拍摄下景物的双视点图像,再通过两台放映机,把两个视点的图像同步放映,使这略有差别的两幅图像显示在银幕上,这时如果用眼睛直接观看,看到的画面是重叠的,有些模糊不清,要看到立体影像,就要采取措施,使左眼只看到左图像,右眼只看到右图像,如在每架放影机前各装一块方向相反的偏振片,它的作用相当于起偏器,从放映机射出的光通过偏振片后,就成了偏振光,左右两架放

映机前的偏振片的偏振方向互相垂直,因而产生的两束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也互相垂直,这两束偏振光投射到银幕上再反射到观众处,偏振光方向不改变,观众使用对应上述的偏振光的偏振眼镜观看,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机映出的画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机映出的画面,这样就会看到立体景像,这就是立体电影的原理。互补色、开关、柱镜、狭缝光栅等都是在保证左眼看左图,右眼看右图这一基本原理上的几种屏幕观看立体的不同方式。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在屏幕上看立体的方式会更多。
原理解析

人以左右眼看同样的对象,两眼所见角度不同,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并不完全相同,这两个像经过大脑综合以后就能区分物体的前后、远近,从而产生立体视觉。立体电影的原理即为以两台摄影机仿照人眼睛的视角同时拍摄,在放映时亦以两台放影机同步放映至同一面银幕上,以供左右眼观看,从而产生立体效果。
拍摄立体电影时需将两台摄影机架在一具可调角度的特制云台上,并以

符合人眼观看的角度来拍摄。两台摄影机的同步性非常重要,因为哪怕是几十分之一秒的误差都会让左右眼觉得不协调;所以拍片时必须打板,这样在剪辑时才能找得到同步点。
放映立体电影时,两台放影机以一定方式放置,并将两个画面点对点完全一致地、同步地投射在同一个银幕内。在每台投影机的镜头前都必须加一片偏光镜,一台是横向偏振片,一台是纵向偏振片(或斜角交叉),这样银幕就将不同的偏振光反射到观众的眼睛里。观众观看电影时亦要戴上偏振光眼镜,左右镜片的偏振方向必须与投影机搭配,如此左右眼就可以各自过滤掉不合偏振方向的画面,只看到相应的偏振光图象,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机放映的画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机放映的画面。这些画面经过大脑综合后,就产生了立体视觉。
利用人的双眼视角差和会聚功能等特性拍摄的放映时产生立体效果的电影。普通的电影或照片都是一个镜头从单一视角拍摄的,影像都在同一平面上,人只能根据生活经验(如近大远小、光线明暗)产生空间感。而立体电影则是由从类似人两眼的不同视角摄制的具有水平视角差的两幅画面组成的,放映时两幅画面重叠在幕上呈双影,通过特制眼镜或幕前辐射状半锥形透镜光栅,观众左眼看到的是从左视角拍摄的画面、右眼看到的是从右视角拍摄的画面,通过双眼的会聚功能,于是合成为立体视觉影像。观众看到的影像好像有的在幕后深处,有的脱框而出,似伸手可攀,给人以身临其境的逼真感。采用幕前辐射状半锥形透镜光栅的立体电影受观众厅座位区位置的严格限制,观众头部不能随便移动,否则立体效果消失,因此观众感到异常不便。在戴眼镜观看的立体电影中,广泛采用着彩色眼镜法和偏光眼镜法。彩色眼镜法是把左右两个视角拍摄的两个影像,分别以红色和青(或绿)色重叠印到同一画面上,制成一条电影胶片。放映时可用一般放映设备,但观众需戴一片为红另一片为青(或绿)色的眼镜。使通过红镜片的眼睛只能看到红色影像,通过青色镜片的眼睛只能看到青色影像。此法的缺点是观众两眼色觉不平衡,容易疲劳;优点是不需要改变放映设备。初期的立体电影常用这种方法。1985年日本筑波国际科技博览会上展出了采用这种方法的球幕黑白电影,效果更佳。偏光眼镜法的立体电影,从1922年开始一直为各国所重视,有些国家已和大视野的电影相结合,拍成质量更高、效果更好的彩色立体电影。这种电影在放映时,左右画面以偏振轴互为90°的偏振光放映在不会破坏偏振方向的金属幕上,成为重叠的双影,观看时观众戴上偏振轴互为90°、并与放映画面的偏振光相应的偏光眼镜,即可把双影分开获得立体效果。由于制作和放映工艺的不同,偏光立体电影有双机和单机之分。1985年的筑波博览会上展出了70毫米大银幕彩色立体电影。自60年代以来,中国拍摄的立体电影是采用偏振光方式观看的立体电影。
苏联在70年代研试了全息立体电影,观看时不必戴眼镜,有很大的影像亮度范围。由于观众眼睛的视觉调节和收敛是自然的,不会引起过分紧张和疲劳,观众只要转动头部,即可看到如同实物那样的位置变化,比普通电影有更大的深度感,就象真实物体那样。这种电影仍在研究试验阶段。
偏振技术

你看过立体电影吗?你知道它的道理吗?它就是应用光的偏振现象的一个例子。在观看立体电影时,观众要戴上一副特制的眼镜,这副眼镜就是一对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偏振片。这样,从银幕上看到的景象才有立体感.如果不戴这副眼镜看,银幕上的图像就模糊不清了。这是为什么呢?
这要从人眼看物体说起。人的两只眼睛同时观察物体,不但能扩大视野,而且能判断物体的远近,产生立体感。这是由于人的两只眼睛同时观察物体时,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并不完全相同,左眼看到物体的左侧面较多,右眼看到物体的右侧面较多,这两个像经过大脑综合以后就能区分物体的远近,从而产生立体视觉。
立体电影是用两个镜头如人眼那样从两个不同方向同时拍摄下景物的像,制成电影胶片。在放映时,通过两个放映机,把用两个摄影机拍下的两组胶片同步放映,使这略有差别的两幅图像重叠在银幕上。这时如果用眼睛直接观看,看到的画面是模糊不清的,要看到立体电影,就要在每架电影机前装一块偏振片,它的作用相当于起偏器。从两架放映机射出的光,通过偏振片后,就成了偏振光。左右两架放映机前的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互相垂直,因而产生的两束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也互相垂直。这两束偏振光投射到银幕上再反射到观众处,偏振光方向不改变。观众用上述的偏振眼镜观看,每只眼睛只看到相应的偏振光图象,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机映出的画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机映出的画面,这样就会像直接观看那样产生立体感觉。这就是立体电影的原理。
我国在八十年代制作的立体电影是采用一个镜头拍摄和放映的立体电影,两套图象交替地印在一条电影胶片上,还需要一套复杂的光路装置及偏振系统,这里就不一一涉及了。
立体电影制作流程

剧本讨论

立体影片制作客户的要求,主要诉求点,制作师交流与沟通。
概念设计

业内通用的专业立体电影流程前期制作,内容包括根据剧本绘制的动画场景、角色、道具等的二维设计以及整体动画风格(色调,节奏,情绪,泥塑---魔戒,星战,绿巨人等)定位工作,给后面三维制作提供参考。
分镜故事板

根据文字创意剧本进行的实际制作的分镜头工作,手绘图画构筑出画面,解释镜头运动,讲述情节给后面三维制作提供参考。
粗模

在三维软件中由建模人员制作出故事的场景、角色、道具的粗略模型,为故事板(Layout)做准备。
3D故事板(Layout)

用3D粗模根据剧本和分镜故事板制作出Layout(3D故事板)。其中包括软件中摄像机机位摆放安排、基本动画、镜头时间定制等知识。
3D角色建模型\3D场景\道具模型

根据概念设计以及客户、监制、导演等的综合意见,在三维软件中进行模型的精确制作,是最终动画成片中的全部“演员”。
贴图材质

根据概念设计以及客户、监制、导演等的综合意见,对3D模型“化妆”,进行色彩、纹理、质感等的设定工作,是动画制作流程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骨骼蒙皮

根据故事情节分析,对3D中需要动画的模型(主要为角色)进行动画前的一些变形、动作驱动等相关设置,为动画师做好预备工作,提供动画解决方案。
分镜动画

参考剧本、分镜故事板,动画师会根据Layout的镜头和时间,给角色或其它需要活动的对象制作出每个镜头的表演动画,有人工设定关键帧,也有动作捕捉器。动画调节在三维动画中是与二维动画类似的思考方法,但在这个工作上三维动画有很大的优势。我们知道二维动画在制作时有“原画师”和“动画师或中间画”,在三维动画的世界之中设计者做的是“原画师”的工作,我们操作骨骼系统在不同的关键帧设定动画。而“动画师”的工作则全部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灯光

根据前期概念设计的风格定位,由灯光师对动画场景进行照亮、细致的描绘、材质的精细调节,把握每个镜头的渲染气氛。
3D特效

根据具体故事,由特效师制作。若干种水、烟、雾、火、光效在三维软件(Maya)中的实际制作表现方法。
分层渲染/合成

动画、灯光制作完成后,由渲染人员根据后期合成师的意见把各镜头文件分层渲染,提供合成用的图层和通道。
配音配乐 由剧本设计需要,由专业配音师根据镜头配音,根据剧情配上合适背景音乐和各种音效。片子的音乐可以作曲或选曲。这两者的区别是:如果作曲,片子将拥有独一无二的音乐,而且音乐能和画面有完美的结合,但会比较贵;如果选曲,在成本方面会比较经济,但别的片子也可能会用到这个音乐。
旁白和对白就是在这时候完成的。在旁白和对白完成以后,在音乐完成以后,音效剪辑师会为影片配上各种不同的声音效果,至此,一条立体电影的声音部分的因素就全部准备完毕了,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将以上所有元素并的各自音量调整至适合的位置,并合成在一起。这是立体电影制作方面的最后一道工序,在这一步骤完成以后,则立体电影就已经完成了。
后期剪辑

用渲染的各图层影像,由后期人员合成完整成片,并根据客户及监制、导演意见剪辑成不同版本,以供不同需要用。
观看方式

1. 空分法

电影院中普遍采用。 现在有不少影院都拥有3D立体放映厅,放映时通过两个放映机来播放两个摄影机拍下的电影,在屏幕上就会同步出现两组有差别的图像,一般用偏振眼镜观看,也有用光谱眼镜的。
不闪式3D技术

不闪式3D 电视方式是最接近我们实际感受立体感,最自然的方式。如同在电影院里享受生龙活虎的3D影像,能够同时看两个影像把分离左侧影像和右侧影像的特殊薄膜贴在3D电视表面和眼镜上。通过电视分离左右影像后同时送往眼镜,通过眼镜的过滤,把分离左右影像后送到各个眼睛,大脑再把这两个影像合成让人感受3D立体感。 不闪式3D的特点:有关视角方面,在视听推荐距离内观看时不闪式3D全然不成问题。比如,除了在一米以内站着、坐着或者用非常不正常的姿势观看电视以外,在3D电视视听推荐距离内观看时没有任何问题的。
唯一缺点是播放1080p时只有540p,也就是画质减半,导致效果不明显。
不闪式的优势
首先没有闪烁,能体现让眼睛非常舒适的3D影像。不闪式3D没有电力驱动,可舒适佩戴眼镜并且全然没有闪烁感。因此可以尽情享受让眼睛非常舒适的3D影像。看实际测量闪烁程度的数据就能知道数据几乎是零,不会有头晕的状态出现。
能够用轻便舒适的眼镜享受3D影像。不闪式3D眼镜轻便、价格合理,还可以使用夹套眼镜让配戴眼镜的人也能舒服使用。
体现没有重叠画面的3D影像。画面重叠现象是因为右侧影像进入左侧眼睛或左侧影像进入右侧眼睛而发生的。不闪式3D所使用的特殊薄膜分离左右影像后体现3D影像,所以不会发生画面重叠现象享受好像看到活生生的真实物体的立体影像。通过实际测量画面重叠的数据就能知道不闪式3D的重叠数据是人无法感知的水平。
2. 互补色技术

是另一种3D立体成像技术,现在也比较成熟,有红蓝、红绿等多种模式,但采用的原理都是一样的。色分法会将两个不同视角上拍摄的影像分别以两种不同的颜色印制在同一副画面中。这样视频在放映是仅凭肉眼观看就只能看到模糊的重影,而通过对应的红蓝等立体眼镜就可以看到立体效果,以红蓝眼镜为例,红色镜片下只能看到红色的影像,蓝色镜片只能看到蓝色的影像,两只眼睛看到的不同影像在大脑中重叠呈现出3D立体效果。
3. 时分法

时分法需要显示器和3D开关眼镜的配合来实现3D立体效果。时分法所采用的立体眼镜构造有些复杂,当然成本也高些。两个镜片都采用电子控制,可以根据显示器的输出情况进行状态的切换,镜片的透光、不透光切换使得人眼只能看到对应的画面(透光状态下),双眼看到不同的画面就能够达到立体成像的效果。
优点:
应用得最为广泛,资源相对较多
缺点:
1、戴上眼镜之后,亮度减少较多;
2、3D眼镜快门的开合在日光灯作用下与左右图像不完全同步,会出现串扰重影现象;
3、快门式3D眼镜的售价基本在1000元左右,相对较贵,并且需要安装电池或充电使用。
4.光栅式

为了迎接2008北京奥运会接收电视立体节目,我国自己制造出了光栅式的立体电视机,但光栅式也有缺点,就是清晰度和其它的立体相比要差些,只有在非常大的电视上清晰度稍高,但这样一来,价格也就上去了,想克服这个缺点就是要技术进步。
5.普氏立体

这是一战后的一位老兵发现的一种看立体的方式(国内叫过全真立体),这项立体电视技术与原有各种制式的电视设备兼容,其原理是在拍摄立体节目时,让摄像机向左或向右匀速移动,主要是运动立体的效果。观众看节目时,戴上一付对应左移或右移的特制眼镜,这种眼镜的镜片一个是透明的,另一个是半透明的,成本低廉,如果不戴眼镜和看普通电视没有区别。这项技术面临淘汰的原因是左移与右移所拍的片子与观看带的眼镜容易混淆,造成立体效果不明显,而其兼容性好的特点又被过度炒作,八十年代起,在全球几十个国家几起几落。
6.观屏镜:

以前专用于看立体相机拍的图片对,图片对一般左右呈现。现在这种观屏镜也可看左右型立体电影。缺点:看图像或电影时最多只能是屏幕一半大小;优点:非常清晰。
7.全息式:

这种目前无法推广。在各个角度看上去都是立体的,不用立体眼镜。价格是贵得出奇,只在科技馆有展示。
发展简史

立体电影的起源:

1839年,英国科学家查理·惠斯顿爵士根据“人类两只眼睛的成像是不同的”发明了一种立体眼镜,让人们的左眼和右眼在看同样图像时产生不同效果,这就是今天3D眼镜的原理。
1922年,世界上第一部3D电影是《爱情的力量》,遗憾的是,影片很早之前就已经遗失了。早期的3D电影都是以展示立体效果为主,片中常以指向观众的枪、扔向观众的物体为噱头。
1952年,讲述非洲探险的《非洲历险记》被认定为是史上第一部真正的3D长片。该片的口号是“狮子在你腿上,爱人在你怀里”。尽管《生活》杂志在当时称该片“廉价、荒谬”,但观众们仍然热情地挤进电影院去体验片中的“自然视角”。
1953年,《恐怖蜡像馆》等一批3D恐怖片应运而生,3D片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进入了黄金时期。
1954年,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导演们,绝大多数都对3D电影低眼相看,认为那只不过是在玩魔术而已,根本不是艺术。然而,希区柯克不这么想,他在1954年拍摄了3D版的《电话谋杀案》,成为了当时3D片中为数不多的精品。
1954年03月05日 ,环球公司推出最有名的3D恐怖片《黑湖妖谭》,该片也是至今为止惟一一部有续集的3D电影。新版《黑湖妖谭》计划在2011年上映。
1962年,我国的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国内第一部3D立体电影《魔术师的奇遇》,桑弧导演,陈强主演。后来又陆续出现了《欢欢笑笑》《快乐的动物园》《靓女阿萍》《侠女十三妹》等。
1982年,迪士尼拍摄了短片《魔法之旅》,虽然这部短片只有16分钟,但通过CGI与真人表演的混合,打造出了在当时令人惊讶的3D效果。
1982年,《13号星期五》第三部上映,本片令80年代的3D电影慢慢复苏。
1983年,3D版的《大白鲨第三集》轰动一时,放映首周就赚得1300万美元的票房。但因为电影本身水准低下,3D效果也无过人之处,很快就让观众失去了兴趣。
1985年,《魔晶战士》成为世界首部3D动画长片。
2004年,第一部IMAX 3D长片《极地特快》诞生。该

片在2000块普通2D银幕上放映,3D IMAX银幕只有75块。然而就是这75块3D IMAX银幕,获得的票房占全片总票房的百分之三十。3D+IMAX的“超强组合”,让发行方看到了巨大的商业潜力。
2005年,迪士尼的动画片《鸡仔总动员》采用了新型投影技术放映,消除了以往看3D电影时容易产生的眼睛疲劳。
2008年,《U2 3D演唱会》是第一部完

全用3D摄影机拍摄的真人影片,这个音乐纪录片堪称先锋。
2009年,环球的动画片《鬼妈妈》是第一部采用停格动画形式的3D电影。

2009年,《阿凡达》成为有史以来制作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3D电影。阿凡达(Avatar)是一部科幻电影,由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二十世纪福克斯出品。该影片预算超过5亿美元,成为电影史上预算最高的电影。
大卫·斯莱德(David Slade)执导的《暮光之城3:月食》将于2010年6月30日上映。影片将采用3D IMAX技术 。
《暮光之城3:月食》的故事将继续围绕女主角与吸血鬼爱人以及狼人之间展开,在狼人角色淡出之后,她还将面临新的吸血鬼军团的挑衅。据悉,随着《暮光之城》的人气爆炸,系列电影的投资规模亦越来越大,特效水准也将大幅度提高。

❻ 3D绔嬩綋鐢靛奖鏀炬槧绯荤粺3D绔嬩綋鐢靛奖鏀炬槧绯荤粺鍒嗙被

3D绔嬩綋鐢靛奖鏀炬槧绯荤粺涓昏佸垎涓哄嚑绉嶆柟寮忥紝鍖呮嫭鍋忓厜鏂瑰紡鍜岄潪鍋忓厜鏂瑰紡銆傚叾涓锛屽崟鏈篟ealD 3D鎶鏈閲囩敤48fps鐨勫抚鐜囷紝閫氳繃蹇閫熸樉绀哄拰鏋佸寲鍏夊疄鐜3D鏁堟灉锛屼絾闇閲戝睘灞忓箷閰嶅悎锛屼笖瀛樺湪鍏夎“鍑忓拰浜搴﹀亸浣庣殑闂棰樸

鍋忓厜鏂瑰紡鐨勫崟鏈哄弻闀滃ご锛屽係ony 4K鏀炬槧鏈猴紝閲囩敤鏃犳椂宸鏀炬槧鎶鏈锛岀悊璁轰笂浜搴﹂珮锛岀敾闈㈡棤闂鐑侊紝浣嗗疄闄呮晥鏋滆繕闇楠岃瘉銆傚弻鏈烘斁鏄犵殑IMAX 3D鍒欎互楂樹寒搴︺佸己3D鎰熷拰鑹插僵椴滆壋瑙侀暱锛屾彁渚涜繎涔庡畬缇庣殑瑙傚奖浣撻獙锛屼絾鎴愭湰杈冮珮銆

鏅閫氬弻鏈3D锛屽傚奖鐐3D锛屼娇鐢ㄥ渾鍋忔尟鍏夛紝鎴愭湰杈冧綆锛屼絾鏁堟灉绋嶉婁簬IMAX 3D锛屼富瑕佸彈灞忓箷灏哄稿拰鏀炬槧鍘呯粨鏋勫奖鍝嶃侱olby 3D閫氳繃鑹茶疆鍖哄垎宸﹀彸鐪肩敾闈锛屽崟鏈烘椂鏈夌敾闈㈡椂宸鍜岄棯鐑佹劅锛屽弻鏈烘椂浜搴﹀拰鑹插僵杩樺師鏀瑰杽锛屼絾涓嶅俁ealD 3D鑸掗傘

鏈鍚庯紝涓诲姩寮忕溂闀滄妧鏈濡俋pand 3D閲囩敤娑叉櫠闀滅墖鍒囨崲锛屼絾閲嶉噺澶с佷僵鎴翠笉鑸掓湇锛岄棯鐑佹劅寮猴紝涓斿规槗鍑虹幇涓叉壈锛屽洜姝や笉鎺ㄨ崘銆

❼ 你好!IMAX3D电影需要带3D眼镜吗

IMAX3D电影需要带3D眼镜。IMAX3D使用两盘IMAX专用的15/70胶片,一盘胶片对应一只眼睛,通过偏振过滤眼镜或红外同步系统配合电子眼镜以提供两个单独的图像。

该技术远比传统的“红蓝”模拟3D技术先进,红蓝”模拟3D仅仅把左右眼的图像放到一个胶片上,清晰度和色彩大打折扣。而IMAX 3D技术完全没有这样的遗憾,不仅采用了世界上最大的胶片格式(15/70),还通过2卷单独的胶片同时进行图像捕捉和放映。结合IMAX巨幕,IMAX3D能够产生逼真的全视野立体效果。

多数IMAX 3D影院采用线偏振镜片。而另外有的公司采用的是圆偏振眼镜,圆偏振眼睛受眼镜旋转角度影响较小,当观众歪头时基本不影响效果,而不像线偏振眼镜在观众歪头时会出现立体画面的虚影。

偏光式3D技术:

偏光式3D技术的图像效果比色差式好,而且眼镜成本也不算太高,比较多电影院采用的也是该类技术,不过对显示设备的亮度有一定的要求。

在偏光式3D系统中,市场中较为主流的有IMAX 3D、RealD 3D、MasterImage 3D三种,IMAX 3D是3D影院中立体感最好的,但有视角限制;RealD 3D技术市占率最高,且不受面板类型的影响,可以使任何支持3D功能的电视还原出3D影像。

偏光式3D技术的缺点是需要两个视频输出设备分别对应左右眼。在电影院,可以用并列的两台放映机解决,无亮度和分辨率的损失。在家庭电视里,采用隔行偏振的方式,行分辨率会降低一半。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IMAX-3D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偏光式3D技术

阅读全文

与双机偏光3d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圣诞有哪些电影上映 浏览:869
电影推荐豆瓣高分隐秘 浏览:884
2017年良心国产电影 浏览:678
灾难美国电影什么大桥 浏览:782
2018河南微电影大赛 浏览:560
二胡伴奏曲电影插曲白毛女 浏览:158
电审故字2017年第570号电影 浏览:821
电影院女排 浏览:579
吉安市区有哪些电影院 浏览:761
美国电影塑胶人 浏览:726
3D技术用于电影 浏览:62
美国电影2017科幻魔法 浏览:674
安志杰电影大全少女 浏览:788
欧美人性电影解说两分钟 浏览:205
电脑看电影会停顿但是有声音 浏览:11
飞翔电影网美景之屋 浏览:748
我的叔叔日本电影 浏览:573
独家新闻电影观后感 浏览:432
韩国电影2017甜蜜的报复 浏览:621
电影大之年车 浏览: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