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大全 > 德国电影公路爱情重逢

德国电影公路爱情重逢

发布时间:2024-01-21 00:29:09

⑴ 盘点德国爱情电影片,【免费高清】在线观看百度网盘资源

链接: https://pan..com/s/1Km3ri0onRPBvMEjD2vFBbQ

?pwd=qcw6 提取码: qcw6


⑵ 【高分悬赏】哪些电影里有离别后重逢的桥段

魂断蓝桥,男女主角一见钟情结婚后,男主上了战场,女主沦为妓女,女主在在车站揽客的时候重逢男主。

就记得这个最经典的了

⑶ 德国有哪些经典爱情片

在世界影坛上,德国电影似乎一直默默无闻。以至于我们耳熟能详的唯有美国好莱坞、印度宝莱坞、还有中国。而在欧洲国家,拍电影最好的国家也是法国与英国,德国的影子很少出现。但其实,德国也出产过很过新颖的、优秀的电影作品。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三部好看的德国爱情片。

第一部:赤脚情缘。

我总是对这种暖暖的类型的电影没有任何的抵抗力,莫名想爱,莫名分开,又莫名邂逅。爱情第六感讲述的是一名成功的戏剧导演雅各布在一次事故中失明,人生顿时昏暗,一心想去俄罗斯与病危的母亲团聚,结果与天生盲人女孩莉莉相遇。波折之下,两个盲人共同开启了前往俄罗斯的旅途。两人渐渐相熟、渐渐陷入爱河。

人生便是如此的奇妙!我们从没有想到,在人生的低谷,我们会遇到一个和自己同样遭遇的人。她比你显得更知晓生活的乐趣,更关键的是,她能带你一起享受生活的乐趣。

部德国爱情电影,让你明白人生,明白爱情的真谛,是生活之乐趣。

⑷ 有哪些公路电影推荐

年份:1969

出品:索尼

级别:R

影片:为好莱坞开辟了公路片这一全新领域,引领了"新好莱坞"电影风潮,在很多方面都对后来拍公路片的导演大师有着巨大影响.

推荐指数:★★★★☆


————————————————————————————————————————————————————————————————————————

02:邦尼和克莱德(Bonnie And Clyde)




年份:1967

出品:华纳

级别:R

影片:展示了一场虽不乏伤亡却侠义十足的旅行,开创了后来常见的"雌雄大盗"式犯罪组合,也是后来众多亡命式公路片竞相模仿的经典之作.

推荐指数:★★★★★


————————————————————————————————————————————————————————————————————————

03:德克萨斯,巴黎(Paris,Texas)




年份:1984

出品:二十世纪福克斯

级别:R

影片:一位疏离外界的流浪者展开的一场寻妻之旅,是影坛公路片大师维姆·文德斯最醇厚感人的一部作品,女主角金斯基更是通过此片一举成名.

推荐指数:★★★★☆


————————————————————————————————————————————————————————————————————————

04:午夜狂奔(Midnight Run)




年份:1988

出品:环球

级别:R

影片:一部节奏紧凑,对白幽默的公路片,导演马丁·贝斯特在本片中成功地将暴力与幽默揉为一体,该片被誉为"影史上最有趣的一部公路电影."

推荐指数:★★★★


————————————————————————————————————————————————————————————————————————

05:末路狂花(Thelma & Louise)




年份:1991

出品:米高梅

级别:R

影片:最著名的女性公路片.成功地将女性注意引介到这个一向为男性阳刚意识形态所主宰的世界,影片一经面世就在影坛内外都引起了巨大凡响.

推荐指数:★★★★


————————————————————————————————————————————————————————————————————————

06:加州杀手(Kalifornia)




年份:1993

出品:米高梅

级别:R

影片:讲述了一个作家为了创作小说,和身为摄影师的妻子一同亲自追寻杀手足迹的故事.是一部公路电影与罪案题材结合的典型作品.

推荐指数:★★★☆


————————————————————————————————————————————————————————————————————————

07:天生杀人狂(Natural Born Killers)




年份:1994

出品:华纳

级别:未定

影片:一对杀人不眨眼的夫妻的喋血之旅.奥利弗·斯通借此片嘲讽了美国的文化氛围和大众的心理,控诉了万恶的媒体,是一部绝对惊世骇俗的非典型公路片.

推荐指数:★★★★


————————————————————————————————————————————————————————————————————————

08:雨人(Rain Man)




年份:1988

出品:米高梅

级别:R

影片:一个心浮气躁的年轻人和其弱智哥哥共同经理的亲情之旅,影片十分真挚感人,达斯汀·霍夫曼凭哥哥一角获得当年奥斯卡影帝桂冠

推荐指数:★★★★☆


————————————————————————————————————————————————————————————————————————

09:绿野仙踪(The Wizard Of Oz)




年份:1939

出品:华纳

级别:G

影片:讲述农家女桃乐斯误入迷幻仙境,在铁皮人,稻草人,懦弱狮子陪伴下寻找回家之路的故事,最经典的一部童话公路片,被评为最佳家庭电影.

推荐指数:★★★★


————————————————————————————————————————————————————————————————————————

10:苏利文之旅(Sullivan's Travels)




年份:1941

出品:标准

级别:未定

影片:讲述一位拍惯喜剧的导演打算开始拍严肃题材影片,于是走上公路体验生活发生一系列趣事,影片尖锐而幽默,是一部非常具有特色的优秀公路影片

推荐指数:★★★★☆

⑸ 没有终点的旅程,看见绝美风景——火车公路电影《穿越大吉岭》

一直在路上,所以想写公路电影。行路长了,对路程的长短失去了关心,只想看到绝美的风景。这一路热闹是可以分享的,风景却是不行。这可能就是人喜欢公路电影的原因。无法压抑的逃离的天性,自由的,没有终点的一场奔赴,究其本质,是无法回避的孤独。

之前一直想写写大卫·林奇的《我心狂野》,因为它虽然怪诞,却是非常典型的公路电影。自由,想要逃避的现实,摇滚乐,一切都是无法驯良的象征。可惜大卫的表达过于梦幻,让电影太离经叛道,使我失去了解读它的兴趣。如果你问我电影如何,只能说那是披着公路片外衣的爱情电影,充斥了暗讽和隐喻。

而我今天要讲的《穿越大吉岭》也不能说是一部纯正的公路电影。首先,这部电影是围绕着铁路展开的,这是有违公路电影初衷的。这不仅仅是交通工具不同的问题,公路电影是对绝对自由的追求,讲的是随遇而安的境遇。而火车是制度化的交通工具,每一站不但固定,且连时间都分毫不差,这就削减了一部分公路电影的自由的特性。

而《大吉岭》的导演将故事发生的地点选择在异乡,也是对于未知的一种向往。且这个异乡选择在充满了神秘色彩和文化冲突的印度。

导演对于大吉岭的选择,首先是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遗产,是一条风光与 历史 都足够迷人的 旅游 线路。其次大吉岭是和中国祁门红茶、锡兰乌瓦红茶并称的世界三大高香红茶的产地,而茶味的先苦回甘,正是生活的缩影。还不得不说一下,“大吉岭”这个名称是由两个藏语词doie(霹雳)和ling(地方)合并而成,意译为“金刚之洲”,金刚怒目,却心怀慈悲,正是主人公三兄弟从一开始互不信任,甚至排斥敌视,争吵,到后来因为一次奋不顾身的救人,发现对彼此的爱。说是拯救别人,其实也是拯救了自己。

故事从一名中年绅士追赶火车开始,就在火车当着他的面缓缓离去的时候,从他身后窜出一个年轻人,看他一眼,跳上了火车。这位就是这部影片三兄弟中的老二彼得。

这次旅行是大哥弗朗西斯筹备的,大哥因为遭遇了车祸,几乎丢掉性命,生死徘徊间对平日和自己并不和睦的兄弟彼得和杰克产生依赖和想念。弗朗西斯,彼得,杰克三兄弟上一次的相聚好像还是因为父亲的忽然离世。

冷漠的母亲连父亲的葬礼都没有参加,让本就关系疏离的兄弟三人更加无视亲情的意义。这次大哥借着找母亲问问为什么不参加父亲葬礼的借口,召集彼得和杰克一起去喜马拉雅山脚下的修道院。

大哥弗朗西斯的头部基本全程包扎,看上去有点滑稽的他生活境遇应该是最好的。他实际上是个话痨,控制欲极强,不但旅行全程按自己的想法安排,连兄弟们吃什么,怎么分床,都一手包办。他想缓和并拉近兄弟之间关系,但行事鲁莽且独裁的做法,只能将他的兄弟越推越远。

老二彼得是个心软的绅士,因为听话克制,在三人中是最受父亲喜爱的。父亲离世前,他赶到了现场,抱着父亲满是血污的头颅,却没有听清父亲最后的遗言。这成为彼得心里无法抚平的痛楚。后来,又是因为他的执着,导致他们兄弟三人连父亲的葬礼都没能赶上。这也就是之后,他拼死去救印度小男孩的原因,他总是试图挽回什么,拼尽全力,却发现自己无能为力。冰冷的现实,让他的心里产生了变化。他准备与妻子爱丽丝离婚,而妻子却在此时怀了孕。他不觉得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懦弱的他只想逃避。

小弟杰克一直在创作小说,却总是写着写着就映射起现实的生活。他对前女友念念不忘,一直靠偷听前女友的电话以慰相思之苦。看上去痴情的他,却在火车上偶遇漂亮的印度列车服务员,并与其发展出一段短暂的情欲。他并不爱她,只是利用她,希望能忘掉早已不在乎他的前女友。

就是这样心思各异的三人,踏上这趟刷着蓝色油彩的老式火车。当发现母亲写信表明,根本不欢迎兄弟三人的到来后,杰克和彼得决定逃走,摆脱自说自话的大哥。

而列车员的男友车长早想把他们赶下火车。三人买蛇,互殴,将车厢闹的鸡犬不宁,终于被赶下了火车。就在三人拖着11件LV行李包,狼狈奔波的途中,恰巧遭遇了几个印度小弟兄捞鱼掉进了河里。三个人不假思索的丢开行李,下水救人。

结果只救上来两个孩子,彼得自己头撞的鲜血直流,却因为没能救起最后一个孩子,感到深深的无力。

冥冥中,他们不知道被谁推着,参加了这样一场父亲送别孩子的印度葬礼。现实中的葬礼,唤醒了当时父亲的葬礼给三兄弟留下巨大伤痕。母亲将全部的爱都分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修道院的孩子,对照现实中的丈夫儿子的冷漠,令人更加寒心。

影片通过对印度这个民族对于生死的不同态度,让人换个视角重新审视生死,父子之情。恒河的水载着生也载着死亡,即使生命是轮回,分别的疼痛一分也不会减轻。但是痛苦就如同在艰难的穿越山岭,再高的山岭,也终有过去的一天。

而最后三人在修道院找到母亲,质疑她对待父亲死亡的冷漠。母亲对于他们的不解并没有给出真正的答案,而是让兄弟三人感受彼此的爱。原来需要和爱不是沟通的结果,它们一直都在,只是没人静下心来发现。

第二天母亲的不告而别前,做好了儿子们的早餐。爱不需要长久的陪伴,只要心中有爱,内心的平静源于知道在这世界的某个角落永远有人在爱着你。

影片的最后,兄弟三人冰释前嫌,追赶大吉岭的列车,扔下一直无法抛弃的行李,放下的又何止是行囊,抛下的那是伤痛和执念,一身轻松的穿越山丘。

疼痛再漫长也终会过去,不知不觉中,早已飞过了关山。

⑹ 公路电影的经典电影

1、《邦妮和克莱德》Bonnie and Clyde
公路片中通常都有不止一个主角。导演们习惯于把两个或者更多的人凑在一起,通过他们之间的互动制造出更多的戏剧效果。而这些在路上的人也都是各不相同的。在好莱坞公路电影类型化之后,路上最常见的就变成了那些沦落天涯的亡命者们。因为,通常只有亡命者会马不停蹄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逃亡本身就是他们唯一的使命,而逃亡的过程在好莱坞导演的手中也变得跌宕起伏。这样就使剧情本身有了足够的强度和张力,符合了公路片主流观众,也就是年轻人的需要。或许这就是好莱坞摄影棚制度的强大威力,电影创作者们为生计考虑不得不在自己的作品中安置许多的商业元素。这样也使得公路片具有了众多类型片的成份,动作片中的惊险刺激,文艺片当中的爱恨情仇,悬疑片当中的峰回路转,有关亡命徒的公路电影逐渐成为了此类影片的主流。也因此,我们在公路电影当中常常都能看到亡命天涯的雌雄大盗。《邦妮和克莱德》就是此类影片的典型
阿瑟·潘(Arthur Penn)导演的《邦妮和克莱德》(Bonnie and Clyde),无疑是亡命者公路电影的经典之作。这部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Bonnie Parker 和 Clyde Barrow是一对雌雄大盗,在30年代横行德州,持枪抢劫银行,最后为警方击毙,是耸动一时的社会新闻。而阿瑟·潘在1967年所拍的这部电影,用的手法亦颇受争议。他们抢银行在电影中被正当化为向当时社会秩序挑战的行为。30年代美国全国笼罩在一片不景气的低潮下,失业率急剧攀升,银行关门,股市崩盘,许多人生计发生问题。当国家机器不能够保障个人生存时,社会大众开始对现有的秩序怀疑。Clyde在一间空屋前面看见一家人驻足观望,依依不舍,询问之下才知道这原是他们的房子,后来因为付不起贷款被银行没收了。激于义愤,Clyde对屋门前银行的封条开了一枪,而决定开始抢银行。影片的背景虽是30年代,但其中所表达对现存体制和国家机器不满的情绪,正好与60年代末美国社会反战反政府的气氛相吻合。
事实上两人并非一路上相依为命,而是有一群同伙跟着:Clyde的哥哥Buck和他的太太Blanche,以及一个会修车的小个子CW。故事的主线即是围绕在这一伙人之间的冲突上:Clyde与哥哥难兄难弟,感情甚笃,Bonnie和Blanche则势成水火。因此四人之间呈现微妙的关系:Clyde要维系和Buck之间“哥儿们”(buddy)的感情,另一方面又要时时安抚Bonnie。Bonnie则经常在追求自由理想和因为爱人所作的牺牲之间挣扎。最后这种紧张关系在Buck被击毙与Blanche被逮捕后结束。两人获得独处的机会,也达到了完满的性高潮。然而这还是暗示兄弟哥儿们的关系和男女之间的情爱往往是不相容的。这种主题,常常在以男性为观众对向的动作片中。
车子在全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男女主角相遇是因为Bonnie看到Clyde正要偷她妈妈的车,而两人的结局也是以在车中被乱枪打死而告终。他们每抢劫一次就换一次车,当然一辆比一辆更好更新。车子在本片中不仅是作案逃亡的工具,也正是对物质欲望的投射和通往自由的机器。
最后一幕是暴力美学的经典之作:一群鸽子飞上树梢,两人正欣赏一刹那的美感。告密者忽然钻到车底下。男女主角往树丛看一眼,心知大势已去。两人对望,男主角急速跑向车中,但此时乱枪已起。慢动作,两人被打成蜂窝。这里面有许多元素被往后的电影一再借用。大家必不陌生。
《邦妮和克莱德》虽以两人伏法结束,但这部电影非宣扬“恶有恶报”的陈腔滥调。相反的,它的影像语言的运用是希望我们同情认同死者的。事实上本片推出以后造成极大的争议。当初被Bonnie和Clyde所杀害的人其家人纷纷指责电影美化了凶手;而另一方面青少年却奉二人为偶像。饰演Bonnie的菲·唐纳薇(Faye Dunnaway)在片中的穿着甚至成为当年最流行的款式。在那个以抗争、罢课、反战为风潮的年代,这部电影的确亦有推波助澜的效果。 2、《我心狂野》Wild at heart
尼古拉斯·凯奇(Nicholas Cage)现在红极一时,恐怕很少有人记得他在1990年演过的那部《我心狂野》(Wild at heart)吧?这部电影由大卫·林奇(David Lynch)导演,根据Barry Gifford的短篇小说改编。Gifford的原著只有五页,电影却洋洋洒洒地扩充到两小时。林奇的电影以悬疑和风格诡异著称。这部片在表现形式上诡异,本质上则不折不扣是个爱情童话。
Sailor和Lula是一对恋人,但是Lula的母亲极力反对二人交往,还派了一个混混去对付Sailor。Sailor一下子就把混混干掉,他也因而坐了两年牢。出狱后他携女友远走高飞,Lula的妈妈间接找上一群变态杀手去追回女儿并解决那小子。于是情节就在漫长的汽车旅程中诡异的经历,杀手的追杀,和由回忆中抖露出 Sailor的妈妈与人勾结害死丈夫的阴谋中展开。
如果说邦妮和克莱德的旅程向观众展示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平与黑暗,进而正当化他们的行为的话,Lula和Sailor的旅程则几乎全都是反映其内在的经验。片名叫做《我心狂野》,本片着重的是一个狂乱的心灵如何因爱情的浸润而被“驯服”(结局Sailor对Lula唱的正是《Love me tender》)。火焰是本片最常出现的主题。除了代表Lula的父亲被火烧死的记忆片段以外,也暗喻狂暴难安的心灵。Lula许多段不愉快的回忆,如被父亲的朋友强暴、堕胎等,也是为了强调扰动难平的心理状态。即使连他们在一路上碰到的诡异事物——例如骑扫帚的巫婆,因车祸而死的男女孩,小镇上裸着上身跳舞的肥女人,和满嘴黑牙长相猥亵的家伙——都似乎像是存在他们的幻想和梦中。能抚平他们狂野的心的,是两人肉体的结合和由肉欲升华而成的爱情。就如大多数的爱情故事一样,两人最后以圆满结合结束。
八十年代通俗文化最重要的事件是MTV的兴起。MTV之异于以往之处,不在于它把影像和音乐连接起来 (在这之前歌舞片早已行之有年了),而是在于它用一连串断裂的、快速变化的影像来搭配音乐,而赋予音乐新的意义。后现代主义理论家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提出“作者已死”的观念,认为每个读者可由文本中读到不同的意义。我们在看MTV时,对影像的诠释依我们本身的生活经验、心理状态和欲望而有所不同,确实有一点后现代的味道。《我心狂野》虽然没有使用断裂和快速变化的影像,但它加入了许多诡异而与本身主题较不相干的影像元素,再加爵士乐、重金属摇滚和猫王的情歌穿插交织,不免让人觉得有MTV的味道。 3、在层出不穷的公路电影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比较共通的规律,那就是无论这些人的旅途是如何开始的,大多都是基于一种叛逆和自由上路的精神,都是对于自己所现存的世界不满而开始的一种叛离。《逍遥骑士》中的瓦特和比利反抗着,《邦妮和克莱德》中的主人公反抗着,特拉维斯也在《德克萨斯的巴黎》中反抗着。但是,这些反抗之外还有一种反抗,一种对整个父权社会的否定。最能够体现这种双重反抗的,就是主动向整个社会宣战的末路狂花们。
《末路狂花》又名《女人的公路》Thelma & Louise 雷德利·斯科特 1991
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导演的《末路狂花》(Thelma&Louise)为公路电影开启了新的方向——成功地引介女性主义到这个一向为男性阳刚意识型态所主宰的文类。Thelma和Louise是一对闺中密友,Thelma是一个小女人,平凡的家庭主妇,Louise则是个长相普通(甚至有些丑陋),有些男子气概的餐厅女侍,两人相偕开车出游。这原本应是一次简单而愉快的旅行,但最后却成为两个女人对抗男性社会压迫的奋斗。
在一间酒吧里一个男人与Thelma搭讪,原本只是单纯的应酬,但是那男人却进一步企图强暴她。情急之时Louise赶到开枪将男人打死。原本这是单纯的自卫杀人,但是现场没有其他证人,在恐惧证据不足会被判重罪下,两人展开逃亡的旅程。
在逃亡的过程中父权在社会对他们的压迫一一展现开来:Thelma的丈夫除了在电话中大声吼叫要她回来(主要是因为他没有办法应付家事)以外,什么忙也帮不上。警察不断尾随追逐她们,进一步把她们逼上梁山而不考虑自卫杀人的可能性。唯一相信她们清白的检察官,却因为好几次阴错阳差而始终连络不上她们。连途中碰到和Thelma发生一夜风流的情人,到头来也不过是偷人钱的骗子坏蛋。换言之,她们唯一能靠的就是自己。然而她们却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与男性社会对抗的女战士,要比当一个小女人要适合得多。她们抢劫,把性骚扰她们的司机的卡车打烂,并且抢夺警察配枪。这些举动也把她们逼向无路可走的地步。最后她们在新墨西哥州被警察重重包围之下,宁死不屈地开车冲入万丈峡谷之中。
《末路狂花》所描绘的旅途,无疑的是两个女人对抗整个父权社会的过程。沿途所发生的事物或遇到的人,对她们来说大多是危险的,充满敌意的。这程环境下只有自己的伙伴是能倚靠的对象。Thelma与Louise两人间的情感,是同志间相依为命的革命情感,但亦不能否认其中包含了同性恋的成分。这在以往的公路电影是看不到的。传统的公路电影,结伴而行的多半是一男一女的情侣,要不然就是气味相投的哥儿俩,因为只有男女之间的爱情和男人之间的友情被允许出现在这种阳刚味重的,以冒险为主题,以男性观众为主要对向的影片中。然而本片的出现,肯定了电影中“另类”旅行拍档的可能性。《末路狂花》之后,各种组合在公路电影中纷纷出现:同性恋、艾滋病患者、少数族裔、残障或智障。这些人的旅行经验提供了不同的世界观,也丰富了公路电影的多样性。 4、《天生杀人狂》Natural Born Killers 1994
奥利弗·斯通(Oliver Stone)摄于1994年的《天生杀人狂》(Natural Born Killers)是这里提到的公路电影最晚近的一部。它放映后也造成极大的争议。与《邦妮和克莱德》不同的是,《天生杀人狂》并非改编自某一社会事件,却似乎“预演”了社会事件:该片放映之后有一个棉花工人在密西西比州被谋杀,凶手被逮捕后宣称自己的举动是受到该片的启发。
承袭了《生于7月4日》、《刺杀肯尼迪》的主题,斯通在《天生杀人狂》也以谴责美国主流社会的文化为主。这一次的对象是媒体。电影描写一对杀人不眨眼的雌雄大盗Mickey和Mallory的故事,两人绝非正义的化身,而是如片名所说的“Natural born killer”,所到之处腥风血雨,只留下一个活口宣扬他们的事迹。但是他们的事迹被新闻媒体渲染以后,竟成为全世界崇拜模仿的对象。
两人在一次枪战中被捕,分别被关入监狱。但是一家电视台的新闻主播希望在“American maniacs”的节目中访问Mickey,于是说服典狱长让他在狱中访问。不料当访谈节目传到狱中时,其他囚犯群起暴动。Mickey趁机劫持记者一行,救出Mallory并闯出监狱。记者为了要抢新闻,也想到他们为了出风头不会杀他,于是和他们一起劫狱冲出重围。但最后仍免不了一死。两个杀人累累的黑天使从此逍遥法外,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斯通是玩媒体的高手,他用现有的各种媒体表现迥然不同的题材,因而达到颠覆观众对媒体成见观感的目的。他用一个电视情景喜剧的格式来描述男女主角两人的相会,罐头笑声内封装的却是粗鄙的对话的血腥的场面这些电视媒体不可能出现的成分。他用电视新闻报导的格式来叙述枪战、劫狱等场面,让人更加混淆真实与虚假的分界。再加上卡通影片的暴力打斗画面,文艺片罗曼蒂克的画面。各种断裂急促的镜头复杂地交错在一起,把我们平常熟悉的电视剧、电影、新闻、动画、电子游戏的强度乘上十倍加起来,让人有饱和得想吐的感觉。然而吊诡的是他对媒体的批判仍不免要借重媒体,而且他的弄真成假——揭露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夸张报导,而使之虚假化——反而最后弄假成真——观众将片中呈现出来的虚幻情景内外成自己的一部分,并将谋杀付诸实现。就这一点而言,斯通是要负道德责任的。
《天生杀人狂》中公路与旅程本身己完全沦至边缘次要的地位。中途碰到的人物,只是提供男女主角血祭的牺牲品,而旅行的主要目的,也只是让新闻媒体在后苦苦追赶,好产生更多报导而已。它的风格也正好反映了当前美国的文化氛围。在这个“虚拟真实”(virtual reality)当道的时代,真真假假的分界越来越混淆不清。同样的,激进与保守反动的区隔也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激进的作品其内容与形式很快地被资本主义体系所吸纳,再生产为可在市场销售的商品了。 5、《德州巴黎》Paris, Texas
其实,同样在票房上获得巨大成功的《邦妮和克莱德》拍摄时间早于《逍遥骑士》,也比后者拥有更多的商业元素,但它一开始并不是作为一部公路电影被人们记住的。本片的重点在于它对于暴力的刻画,直接而又无情,所以一开始它是作为一部犯罪题材或是黑帮题材的电影入主美国影院的。但就是这样一部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血腥的电影拯救了美国电影业,并且为后来类型化的公路电影提供了可模仿的范本。片中的很多元素都为之后的电影频繁借用,由此奠定了这部电影在同类题材的影片中的不朽地位。
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是所谓“德国新浪潮”运动中的精锐导演。虽然身为德国人,文德斯对公路电影和美国西部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却特别着迷。他的作品几乎都是公路电影,而且甚至把自己的制片公司命名为“Road movie proction”,对公路电影的执著可见一般。
《德州巴黎》(Paris, Texas)是一部以发掘一个人过去为主题的公路电影。Travis在德州的沙漠里独自行走了好几年,当他回到文明的世界时起初他拒绝说话,即使最关心他的弟弟Walt一再追问,他也三缄其口,不肯透露这几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沉默着继续从德州到洛杉矶的旅程,车子驶过沙漠。突然 Travis讲了一句“巴黎,德州”,那是德州中部的一处荒芜之地,他父母第一次做爱的地方,也应该是他开始的地方。Travis说。
他们回到Walt家以后,Travis渐渐适应文明的生活,也渐渐学会和儿子Hunter相处。但是他始终不肯透露他和妻子Jane发生了什么事。
从Walt的妻子Ann的口中,Travis得知Jane的下落,于是带儿子开车前往德州,在一家银行门口等待妻子。Jane出现又走了,Travis跟踪她到一栋老旧的建筑前。他来到一个小房间,墙壁是半透明的可以看到对面,但是对面看不过来。他的妻子在这里从事色情行业。Travis将过去的事娓娓道来,终于让妻子认出是自己:Jane一心想要离开,他则因妒嫉把妻儿锁在车库。半夜醒来发现家里失火,赶忙去车库看,但他们已经走了。这时他心中一片空白,只是漫无目的地跑着,跑着,跑出文明的疆界。
Travis告诉妻子儿子旅馆的住址,让她们母子团聚,自己则悄悄地走了。
在这部片中,记忆在两次旅程中渐渐展开。L.A.是文明生活的象征,德州则是Travis的起点与终点。那里包含了他的过去,他在4年前跑到沙漠时遗留在那里了,所以当他回到文明生活后,还必须要再回去一次把它找回来。前面介绍的几部公路电影,沿途的景观多半只是陪衬剧情的背景。文德斯对公路的喜爱,使得《德州巴黎》花了很大一部分在描绘沿途的景观,原本他想要拍一部从阿拉斯加纵贯北美洲到德州的电影。不过他的编剧告诉他“你可以在德州发现美国全部”。而事后他同意这点。他在拍摄本片时也用相机捕捉了美国西部的风貌,而有摄影集问世。 6、《玻璃玫瑰》The Voyager
《玻璃玫瑰》(Voyager)是德国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Volke Schlondorff)1991年的作品。这部电影与其称为公路电影不如说是“旅行电影”(因为搭飞机和坐船亦占有很重的份量)。全片是由两个相关的片段组成。男主角 Walter Fabor搭乘的飞机中途失事,迫降在墨西哥的沙漠中。他闲来与一个德国商人攀谈,发现商人的同学正好是他在二次大战前的同窗好友。而好友的前妻亦正是Walter青梅竹马的女友。
Walter是一个水利工程师,做事一向理性。但是当他们获救以后,Walter却突然和商人一起去墨西哥丛林找他哥哥,而不顾在纽约堆积如山的工作。但当他们前往那好友的住处时,发现的却是一具悬吊在梁上的尸体。
葬礼之后Walter匆匆回到纽约。为了摆脱情妇的纠缠,他决定坐渡轮前往巴黎参加一个会议。在渡轮上他碰到一个年轻女孩Elizabeth,两人似乎是不同世界的人,在任何一方面都不相配:Walter是纯粹的理性主义者,Elizabeth则酷爱存在主义哲学;Walter专长于科学技术,Elizabeth则钟情于艺术;Water己过中年,Elizabeth正当豆蔻年华。但两人却彼此互相吸引。
在巴黎两人再度巧遇,并相偕前往南欧旅游。途中并发生了超友谊关系。但在无意中Walter得知Elizabeth是年轻时女友Henna之女。惊诧之中他不得不怀疑这个女孩是她女儿。在希腊Elizabeth不慎为毒蛇咬伤,危急之下送医急救,在医院Walter遇到多年不见的Henna,也得知Elizabeth就是他的亲生女儿。第二天 Elizabeth就死了。
本片看似普通的爱情文艺片,不过前后两段迥然相异的旅行经验,却足以丰富其本身的意义。男主角身为一个理性主义者,对任何事都抱持科学的态度冷然对待,连飞机失事也无动于衷。然而理性并不能解释他为什么要和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去墨西哥丛林找寻多年未连络的朋友,不能解释他为什么会和自己的女儿坠入爱河,更不能解释花样年华的少女为什么会猝然而死。他在旅程中的经历,除了跟他过去的回忆牢牢纠结在一起以外,也凸显出人生的偶发性和荒谬性。

⑺ 公路电影的上榜电影

《走到底》
上榜理由:电影《走到底》,票房惨到底。
经典指数:★★
国外的公路电影,始于60年代,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如今,已经无从统计到底有多少部公路电影了。公路电影也可以单独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了,而中国的公路电影却格外的简单,2001年的一部《走到底》已经可以代表中国公路电影的全部,因为到目前为止,中国只有这一部公路电影。 国外的公路电影起步带有很强的试验性,在内涵上比较沉重,之后的国外公路电影大都继承者这一特点,总是把很多关于社会的、关于人生的思考融入其中,而中国的公路电影作为商业电影起步,少了几分晦涩,多了几分轻松。
剧情:
司机小王以为人送车为生,终日在陌生的公路上重复着单调乏味的生活,却因为一个搭顺风车的女孩莫莉打破了生活的程式。莫莉搭乘小王的车是为了去见自己的男友阿东,两人却一起目睹了阿东的一场黑吃黑的抢劫,两个莫名其妙卷入其中,成为了阿东的人质。 心有不甘的黑社会势必要抢回宝物,警方更不能坐视不理,袖手旁观,一场的追逐不可避免的展开。既然《走到底》是一部妹妹什么内涵的商业片,那么票房是评判他的一大标准,可惜这部电影的票房却惨败而归。按说这部电影的宣传攻势不弱,反复的炒作公路电影的概念,还有莫文蔚、姜武、张震岳三位主演,可惜观众并不买账。很显然,一部商业公路电影,也不是靠单纯的累积搞笑,爱情、暴力、警察、美丽的风景、动人的音乐,就可以成功的。这部中国唯一的公路电影最后喜剧开场,悲剧结尾。套用影片中的一句台词:我们已经走到底,需要重新上路。
《不准掉头》
上榜理由:不准掉头,或走进光明,或步入阴影,人生就是个选择的过程,但是永远停不下来
经典指数:★★★
剧情:
电影《不准掉头》的海报上一个明显的交通符号,就仿佛告诉人们这是一部公路片。是的,这就是一部标准的公路电影,但是它给观众们带来的是一个其它公路电影所没有的阴险狡诈,近乎疯狂的故事。时运不济的巴比在赌城欠下巨款,于是他想要逃跑,将所有的烂摊子丢在脑后,重新开始生活。 可是他的车子不幸抛锚在亚历桑纳州的一个荒凉小镇,小镇中的居民全都是大怪人,原本是一趟浪迹天涯的潇洒之旅,竟变成了惊心动魄的变态游戏。他只想从小镇抽身逃跑,可是自打他进入小镇,就早已注定了一场不可掉头旅途。鲍比被小镇中最神秘的美女格雷斯诱惑,正当二人纠缠在一起时,被格雷斯的丈夫杰克撞见。 出乎意料的是,杰克竟掏钱雇鲍比把妻子杀掉,以获得保险金。窘迫的鲍比面对金钱的诱惑决定接下这个工作。就在他准备下手时,格雷斯提出反计,让鲍比杀掉杰克,然后带着财产与她远走高飞。然而这远非故事的结局,更诡异的事情还没有到来。
《逃狱三王》
上榜理由:《荷马史诗》的公路版
经典指数:★★★☆
剧情
《逃狱三王》背景是20 世纪30 年代。这里是密西西比河畔的一座监狱,犯人们正辛苦地劳动着。某天,其中的三个人越狱了! 这就是埃佛雷德、皮特和德尔玛。埃佛雷德曾经是个律师,口才极好,就是他舌灿莲花,诓来了这两个跟班。三个人的目的地是埃佛雷德在密西西比河边的小木屋,因为他说自己在那里藏了价值120万美金的宝藏。但是,他们只有四天时间,因为四天后小木屋所在的地方将被水力发电公司冲成一片汪洋。为了这一伟大的任务,三个极富喜剧色彩的的犯人磕磕跘跘地展开了他们的逃亡之旅…… 这部电影有着浓郁的古雅典式的神话色彩,而三人在旅途中的种种际遇,也和神话人物和神话传说紧紧联系在一起。三人先是遇见了用歌声引诱旅人的海妖女,三个把持不住自己的人上了当,而皮特也因此失踪。至于神话中的单眼巨人塞克罗波斯,就是那位凶神恶煞的独眼传教士。他假意与他们交朋友,并趁机打劫了他们,但是最后奥林匹斯的诸神终于眷顾了他们。 这部电影可能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公路片,因为主角们是在一个巴洛克式的古怪世界里穿行。如果说一段道路,一次旅程真的有一个最终点,那么,无论是奔驰的摩托还是赤足的漫步,我们最后到达的地方,应该是我们心灵的家园。故事的结尾也颇有神话特色,主角们最后被水力发电公司幸福地冲到了自己向往的地方。一切都开始变化,生活美好了起来。
《第八日》
上榜理由:人生的道路,和毅力有密切关系,和情商有某些关系,和智商没有关系
经典指数:★★★★★
剧情
影片《第八日》开始的时候,因为新奇而关注!影片结束的时候,因为感动而回味!乔治是谁,乔治是一个弱智的男孩。一天,乔治碰上了事业上如鱼得水,但生活上却妻离子散的哈里。像多数此类影片一样,哈里一开始对乔治唯恐避之不及。 可慢慢的,看似心智健全的一方却被表面弱智的一方改变,并重新开始领悟生活。
这部影片不同于其它类似题材影片的地方还在于,观众会产生周庄梦蝶般的感觉。到底在哈里和乔治之间,谁是不正常的人。一般来说,多数人的一方是正常的,可是多数人的一方是否是正确的?有是否时快乐的呢?我们是不是买椟还珠了?是不是南辕北辙了?
《加州杀手》
上榜理由:公路片和犯罪片结合后的典型变异
经典指数:★★★★
剧情
《加州杀手》讲述了一个作家为了自己正在创作的连环杀手小说,和摄影师妻子追寻杀手的足迹,进行一番实地的考察但为了分担路上高额的费用,不得已拉上了一对形容邋遢愣头愣脑的青年男女。但从此便踏上了一次九死一生的凶险旅程。 影片对大卫·杜楚尼饰演的作家,人物刻画并不是十分的用力,但也许是杀手俄利和女友艾黛的形象过于饱满所致。俄利粗俗好斗且狂躁不安 ,是极恶的代表。艾黛虽然智力底下,但内心深处有种蠢蠢的善良。她一直感怀和嘉莉之间的友情,并憧憬到加州一起住在大房子里的美好生活。可怜的她爱上俄利 只是因为他有世上“最迷人”的眼睛,且在大部分的时间里不会毒打她。而俄利并不真的爱她,他需要的只是一个穿着热带衣裙的女郎,因为这样看起来更像是一对 露水鸳鸯。 作为一部公路片,《加州杀手》显然缺少了很多文化上的符号意义。但是布拉特·彼特和茱莉叶特·刘易斯的表演,吸引了我们几乎所有的视线。而且导演巧妙 地把加州虚设为一个类似终极的乐土,这使影片有了追寻梦想的意味。至于杀手的动机,影片只是作冰山一角的提及。儿时的痛苦经历?无法挥去的现实梦魇?这些 疑问都在最后变得若隐若现。
《沙漠妖姬》
上榜理由:九十年代电影界宣布类型题材解禁后的第一个将易装 癖、同性恋搬上银幕的影片
经典指数:★★★★
剧情
《沙漠妖姬》的故事主人公包括一个变性人,两个同性恋,他们三人乘坐大巴士横越沙漠,打扮得像金刚鹦鹉一样去异地表演易装秀。用柏桦的一句诗来形容 他们最伏贴不过:“这白得耀眼的爱情这白得耀眼的夏天这白得耀眼的神经病!”这一路上除了在停留的两个小镇上发生了点儿不愉快——在A镇的酒吧遇到蛮横胖 女人恶意挑衅,第二天早晨发现巴士车身被漆刷上咒骂侮辱的字样,在B镇差点被一伙地痞强暴,以及中途巴士在沙漠中抛了锚,好不容易遇到路过救助者,一身灰 头土脸的艳妆彩服,却使得别人吓得猛踩油门一溜烟儿地跑掉等等之外,总体来说他们载歌载舞的旅程还算“顺利”。而三个人在这三天两夜的旅程中似乎也发现了 生活中一些别样的意义。 影片质地精良,不仅获得次年英国电影学院的最佳服装设计奖,还同时获得最佳化妆奖。导演以华丽的影像和真挚的终极关怀,刻画了在社会边缘生活的同性恋 歌舞表演者,这被大多数人视为异类的群体,在面对婚姻、生存、交际时遇到许多困难,他们内心世界不乏惶惑和茫然,但对外部世界也有着率性而为的乐观和善 良,老牌性格演员特伦斯·斯坦普、声名鹊起的雨果·维文、以及年轻演员盖伊·皮尔斯这三位主角,表演得非常出色,那些夸张滑稽的装束和在ABBA音乐声中 的舞蹈,简直让人大开眼界,而那辆名为“沙漠妖姬”的破旧巴士,也成为了公路电影中最为妖娆张狂的符号。
《中央车站》
上榜理由:最温情的影片
经典指数:★★★★
剧情
《中央车站》里的朵拉是个在中央车站打着帮人写信寄信的幌子,诈骗钱财的不良老太。所以这样的一次旅行,对她而言同样 具有一种精神上的洗礼作用。从最初恶毒地把约书亚卖掉,到动了恻隐之心将之救出;从半途想将约书亚弃置不顾而独自溜走,到最后和约书亚产生骨肉一般的亲 情。朵拉内心的善良,在这一过程中被一点点唤起。尤其在途遇那个好心的司机后,她甚至对之产生了爱情的萌动。
《斯特雷德的故事》
上榜理由:最执拗的影片
经典指数:★★★
剧情
《斯特雷德的故事》这部以割草机为交通工具的公路电影,是根据1994年前发生在美国的真人真事改编。73岁的斯特雷德身体状况不佳,走 路都要靠撑拐杖,没有驾照却又个性执拗。为了去探望十多年未见、突然中风的哥哥,他驾着一台1966年份的老式割草机,从爱荷华到威斯康辛州,以十五里的 时速,摇摇晃晃在中西平原上行进了300里路。跟许多公路电影一样,斯特雷德沿途遇见了许多人:一个怀孕的离家出走的少女、一个每天上班路上都会撞死一头 鹿的疯狂妇人、一个善良的神父、和一位受过心灵创伤的二战退役老兵,还有一群呼啸而过的单车少年。斯特雷德把割草机停下来,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斯特雷德 的女儿萝丝的不幸遭遇,断续地浮现在他与路人的交谈之中。他对陌生人们皆有意蕴悠长的点化,自己也得到某些启发。 一向风格飘忽诡异的林奇,这次一改阴郁沉重的影像,以充满爱的视线,望向美国的乡村,像描摹散文诗一样记叙了一段质朴的岁月之旅。他镜头下的爱荷华田 野在漫天晚霞下像波浪一般绵延起伏,金色的夕阳下,一架老式割草机缓慢地突突移动在远方蜿蜒而去的狭窄公路上,让人如沐春风,随着斯特雷德老人坚定的意志 前行……影片配乐中柔和的钢琴与清脆的吉他和弦交错相叠,老人的眼眸澄澈、坚毅,又闪烁着一股慈祥的光芒,79岁的老演员理查德·法恩斯沃斯的演出令人非 常动容,除他之外,别无人选再能如此生动地诠释影片中满面风霜的老人。而影片结尾的那个定格镜头,满头繁星下,千言湾语化作沉默,让人陡留惆怅和哀伤。
29棵棕榈树
上榜理由:最毁灭的影片
经典指数:★★★★
剧情
29棵棕榈树,在影片中是个小镇的名字,也是两位主人公此行的目的地。从名字来看,它就明显地带有乌托邦的特质。因为 在这样一个热带沙漠地带,大概是绝无棕榈树这样在潮湿气候中生长的植物。的确,直到影片的最后,这个小镇也没有出现。而大卫和加茜娅逃离了喧嚣的城市,却 同样避不开来自那个世界的人,最终一起葬身在这片灼热的沙漠之中。 公路片一贯的时代背景和人物自身处境,这里似乎都没有,虽然这个摄影师主人公也是为了寻找灵感而上路,但是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这对恋人之间的角力。他们 总是情绪多变,为一点小事争吵或狂喜,但最终都结束于一场澎湃的性爱。而且他们对爱的表达方式,更接近于这片粗糙而干渴的地域气质。 导演有一点没有直接说明,但用了一种暗喻的方式。就是主人公对于城市的恐惧,和各自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加茜娅被大卫赶出门,一个人在街上漫无目的地地躲藏起来。而大卫最后的毁灭,也是来自最后一点尊严的丧失。作为一个男人,他被另外一个男人强奸了。 可能更多的人愿意把这看成是一部情色片,因为片中每到一处都会穿插这对恋人的交媾,或在旅馆,或在路边的露天游泳池,甚至是在一片温烫的岩石上。但是 中途的时候,他们曾经感到过孤独,只是偶然驶过的汽车,让他们觉得也有人和自己一样。但事实的真相是,他们随时都可能受到同路人的侵害。这是个悖论。
摩托日记
上榜理由:最深沉的影片
经典指数:★★★★
剧情
《摩托日记》是一个以公路片为载体的名人传记,片中的主人公相信大家一定都很熟悉,著名的古巴革命英雄切·格瓦拉,影片通过他二十三岁那年穿越拉丁美洲的历程,既揭示了五十年代拉美社会的各种严峻现实,又记录了这位英雄年轻时代的心灵成长轨迹。 影片没有一上来就极力宣告一个英雄的存在,相反却更像是对一个普通青年躁动青春的写实。二十三岁的切·格瓦拉和每一个精力充沛想入非非的青年一样,最 初只是为了上路而上路,眼前的那条弯弯曲曲的公路,似乎有着无穷的趣事在等着他们,沿途绮丽的风光,还有不同地区热情的女郎等。但随着旅途的深入,拉美社 会平静的表面下暗藏的创面,开始向他们一一展现,贫苦生活的人们、无家可归的孩童、以及亚马逊河深处的那些麻风病人……这些接踵而来的见闻,让两个年轻人 的心开始变得沉重。虚无的狂躁逐渐褪去,代之的是冷静理性的思索。这段长达一万多里的形成,最终结束于切·格瓦拉二十四岁生日,他用在秘鲁乡村医院照顾被 隔离的麻风病患者,作为对过去自我的告别。也许这时他已感到了学医的无奈,革命才是医治民族苦难的唯一出路。
韩国公路电影
片名:公路电影
英文名:Road Movie
原作:Kim In-Sik
改编:Kim Dae-Wu
导演:Kim In-Sik
主演:Seo Lin(a)
郑赞 Hwang Jeong-Min
徐然 Jeong Chan(a)
音乐:Jeong Gwang-Ho
服装设计:Kim Hyang-Hee
类型:剧情/情感
韩国级别:18岁以上
片长:114分钟
出品:Sis
发行:大蓝电影公司 Big Blue Film
语言:韩语
国别:南韩 South Korea
上映日期:2002年10月18日(南韩)
获奖:第3届釜山影评人奖最佳导演新人奖(Kim In-sik)最佳新人男演员奖(Hwang Jeong-min)
-------------------------------------------------------------------------------
剧情简介
这是韩国第一部正式的同性恋电影,讲述的是男人之间的情感问题。锡元(KIM Suk won)是一位基金经理人,金融风暴后变得身无分文,无家可归,只好四处流浪。
在途中,锡元独自郁闷地喝酒,不想醉倒在路上,沦落为乞丐,曾经多次想自杀,被身为乞丐老大的大植(Dae shik)救起。和大植一起过了一段乞丐的生活,但是锡元并不甘心做一个乞丐,想出了“三种方法”“只要有一种奏效了,就可以离开这”但无论是找朋友、亲人、还是妻子,都无一例外的失败了,期间他们遇到了大致的朋友民舒和脱衣舞女郎一珠,一珠非常爱大植,但大植却不能同样的爱一珠,在一起陪锡元找妻子救助时大植与咖啡厅的waiter发生关系被锡元撞见,从此锡元就认为大植对他好就是“为了他的屁股”常常挖苦嘲笑他,虽然他们一起为了生活干苦力,锡元还是对大植充满厌恶,时刻想离开他。
比较戏剧性的一个情节是锡元为了离开大植让民舒带他去找工作,大植为了锡元离开了一珠,而一珠见大植留不住就留下不想跟大致在一起的锡元……
经过一些变故,锡元还是跟大植到了一起,但锡元对大植的好感并没有增加多少,只是有一些朦胧的感觉而已,他们一起干苦力讨生活,一起经历了民舒的自杀,一起去大植前妻家看到了大植的儿子却不能相认,每个人过的都很艰辛。
在一次争吵中,锡元得知大植曾与自己的旧同事联系出来了一个职位,但是由于大植不想离开锡元就一直瞒着他,锡元愤怒离开,大植则在建筑工地酗酒被爆破山体的炸药炸伤。
即将离开的锡元临时改变主意,回去找大植接他一起走,但是看到的确是奄奄一息的大植,在黑暗的咸盐仓库中,大植说出了自己深藏已久的问题”我可不可以爱你?“此时的锡元早已无话可说,两人在仓库里赤裸相拥,锡元也看着重伤的大植停止呼吸。
最后只剩锡元一人穿着当初破产时穿的早已破烂的浅色西装,带着往事独自踏上行程……
公路微电影
上榜理由:最短小立志的公路微电影
经典指数:★★★★
剧情
性情洒脱的莫文蔚在微电影中饰演自己。镁光灯的包围让人失去自我,前往美国演出的莫文蔚“撬班”,背着经纪人开着一台凯迪拉克前往心中的自由之路——横贯美国东西的66号公路。这里的历史遗存,这里的自由空气甚至这里的败落让莫文蔚有时间拿着照相机在鲜有人来往的66号公路上邂逅内心的自己。在一家小店,她邂逅了一位摄影师,两人相见恨晚,用洒脱的公路旅行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
在摄影师的劝说下,莫文蔚回到现实,继续星途,但很显然,影片还没有结束,许多细节让人不由得期待其续集的到来。一部90秒的影片诠释了对自由的追求,这部微电影也堪称史上最短的公路电影。

阅读全文

与德国电影公路爱情重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男孩2016电影 浏览:958
好看腾讯电影推荐一下 浏览:468
俄罗斯电影绝密突袭在线播放 浏览:102
抖音视频如何看电影解说全集 浏览:200
富源国际电影 浏览:438
泰国电影叫什么罚 浏览:142
好看的犯罪电影欧美 浏览:869
周星驰一部恭喜发财的电影 浏览:692
韩国电影老师和学生叫什么名字 浏览:733
杨幂参加电影节 浏览:353
性唤醒植物人老头的国外电影 浏览:327
印度电影爱情悲伤插曲叫什么 浏览:405
邓超执行死刑是什么电影 浏览:88
年轻的妈妈8韩国电影 浏览:125
韩国电影情伤 浏览:186
我想看动画电影 浏览:143
井空电影院 浏览:633
电视剧画画的电影 浏览:722
韩国数字电影推荐 浏览:555
黑白恐龙动画片电影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