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大全 > 布利斯的爱情电影

布利斯的爱情电影

发布时间:2022-04-12 02:12:48

⑴ 有什么好看的电影

推荐一些新的电影和经典的给你
动作片:
《剑雨》具体来说是古装武侠片,打斗一流,剧情设计也不错,近几年中国少有的好片咯(武侠类)。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同上面同时期出的,据说票房好地多,可我看来精彩度不比《剑》!两部都是大制作,大导演,大演员啦!呵呵
《大叔》力推,韩国动作片的精彩之作,中国现在市场上也不见得可以再找到这种看的淋漓尽致的片咯!(呵呵,纯粹就影片类讨论)
《盗梦空间》,一个字,棒!
《死亡飞车》本片很爆很血腥,不过这编剧真的编的好,华丽丽的车,华丽丽的片,黑漆漆的暗喻啊!哈哈
《赤焰战场》布利斯威利斯的片,老当益壮啊!
《危情谍战》也不错,在最几年谍战片直降得好莱坞算的上是上乘之作咯。

爱情片,就最近比较流行的泰语片中为你介绍一下,我们是要跟潮流的。。。而且质量真的是很棒啊!

《初恋那件小事》风靡整个网络的纯纯爱情片啊,呵呵
《你好,陌生人》里面的女主和《初恋》的女主还真有那么一点像,不过绝对不是同一个人啦,在这里你会见到嘴最贱的男主,咳,那不是一般的给力啊!
《初三大四我爱你》讲的是一对兄弟和姐妹的爱情故事,内容很好啊!后面剧情有点小波折,结局还是你自己看吧!不过,还不错啦!
经典系列,话说有些经典是不得不看的,看过后也是可再再回顾的。。。。
动作片
《空中监狱》尼古拉斯凯奇主演,超棒的剧情,超棒的动作,好看啊,太好看啊。尼古拉斯凯奇的片都NND好,还有他的《国家宝藏》系列,《变脸》(本人巨爱这片的),都是值得收藏的片啊!
《真实的谎言》卡梅隆(泰坦尼克+阿凡达的导演)和施瓦辛格的巨作,不管是内容还是场面,真真是间谍片的经典之一。
《碟中谍》系列,阿汤哥商业片的大红片咯,可能你都看过,没看过就去吧,不会失望的。
《古墓丽影》朱莉的性感和动作,剧情曲折不错,绝对叼得起观众的胃口,不错喔!
《十一罗汉》系列,大牌啊,大牌啊,所有的主演是大牌,看这部片得人有多少是流着口水的啊(起码我就是,呵呵),又有那么棒的剧情,不看后悔,看过也后悔,因为会一时不知再去哪找这么一片啊!
《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巨强的片,大爱里面的主人公为不幻灭世人的信念所做的一切,《黑》真的是太经典太经典了!
《第五元素》科幻片,我心中的经典之一,要知道拍的时候我还不知在哪啊。场面棒,剧情棒,演员棒!棒棒棒!
《后天》可能很多人因为《2012》回顾了这片吧!我觉得吧,虽然是同一个导演,可《2012》就一烂片,远不及《后天》的深度剧情,其莫名其妙的末日,莫名其妙的剧情安排,真是一莫名其妙的片。我们的口号是:要看就看《后天》!呵呵
《绝世天劫》又一灾难片的经典制作,和《后天》是我个人觉得最好的灾难片咯(质量上看),还有一部也不错,也是值得一看的片,叫《海神号》。
《史密斯夫妇》,看过后你就知道为什么有人把《剑雨》创作中国版《史密斯夫妇》咯!呵呵,皮特和朱莉夫妻档影片。
《星际传奇》系列。两部,不是《星际迷航》系列喔,别搞错了,虽然《迷航》是经典,可我真的看不下去,不知为啥,可我很水心《传奇》觉得画面好,剧情也挺好。
《极限特工》同样是上面的范迪赛文主演,不错不错的片。
《生化危机》系列,第四部请直接无视吧!其他的就好啊,特别是2,经典经典。
《机械公敌》或《我,机器人》,除了《终结者》外,就场面和剧情结合来看是很棒的。又是威尔史密斯主演,推荐一个!
爱情片:
《风月俏佳人》觉得是爱情片的经典,现在偶像剧的鼻祖,哈哈!
《曼哈顿女佣》类似于灰姑娘的爱情,同上同上。
《女男变错身》看剧情,看男女主角的演技,挺一个!
《星尘》也是魔幻片,据说是小成本大收益,看过后觉得是实在话。
《我脑中的橡皮擦》韩片中经典的爱情片,看的我哭啊哭,咳,不得不赞一个!
本人最近偏好励志片,顺带介绍几部,可就不细说咯!呵呵
《幸福来敲门》和《肖申克的救赎》我最爱的励志电影噢!
《风雨哈佛路》是学生的话看看绝对受益匪浅。
《美丽心灵》最佳奥斯卡影片,不多说,棒!
《阿甘正传》你是知道的吧。
《心灵捕手》天才天才!!!

其实因为不知你好看哪一方面的片,所以只能就本人喜欢的片介绍,接下来介绍一些就不详细咯!呵呵,可以自己搜索剧情。。。
动作片:
《叶问》系列 推荐5颗星
《锦衣卫》 4
《西风烈》 4
《海扁王》 5
《冰河世纪》系列(巨搞笑动画片) 5
《特工招特》 4
《虎胆龙威》系列 5+强推
《飓风营救》 5
《线人》 5
《超级杯奶爸》 5
《超级奶爸》不一样哦 4
《加勒比海盗》看过吗? 5+强推

爱情片
《恋爱通告》 4
《我的美女老板》 4
《活该你单身》 4
《乖乖女是大明星》 5
《麻雀变凤凰》 4
《舞出我人生》系列 5+强推
《龙凤店》 4
《出水芙蓉》 4

⑵ 电影界中的“新浪潮运动”是怎么回事

让专家告诉你什么是新浪潮
<<划时代的作者电影:法国新浪潮电影始末>>
来源: 作者:让一皮埃尔.让科拉
“有一点我们强调得不够:‘新浪潮’既不是一场运动,也不是一个学派,又不是一个集团,它只是一定的量,是报界创造出来的统称,为的是把两年来崛起于本行业中的五十余名新手统归一类,以往,每年只能出现三四名新人。”
——弗朗索瓦.特吕弗 《法兰西观察家》1961年10月19日

“……不过,这的确是一段好光景。既然这一套吃掉开,制片人当然都希望拉青年人为白己拍‘新浪潮’影片.
——米歇尔.德维尔 《正片》,第58期,1964年2月

1958年是法兰西历史也是法国电影史的转换点。

1958年5月至9月,政局动荡,法兰西第四共和国行将消亡①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戴高乐当选总统前的法国。——译者……有一位慈父将亲自出马,把法国人从阿尔及利亚战争的泥潭中、从奇耻大辱中拯救出来。法国人真是三生有幸。

大体与此同时,电影出现了更新的迹象,这在文艺沙龙中引起了反响,随后,各大报刊便把这种新动向冠以美名,日“新浪潮”。

新法国要新电影。口号应运而生。当然,无论是法国,还是法国电影都没有象当时宣扬的那样明显改观……这也无妨,1958年毕竟算是转折的一年。

“新浪潮”这个名词一直洪福不浅,至今人们还在谈论“ 新浪潮”影片、“新浪潮”时期,或是抱有敌意,或是带着怀旧情绪。一位才能有限,但富于想象力的制片人,为了发行放映比埃尔.德朗雅克的《寻枪记》,甚至于1966年某一天举办了“下一次浪潮日”,虽然这部影片不久便无人问津。“新浪潮”——这就是电影。

然而,“新浪潮”的出现有着远为广泛的背景。要想了解它的起源,应当追溯到1957年10月3日出版的一期《快报》。这一天,在周刊封面上印着一位妙龄女郎的面部特写,标题是《新浪潮来了》,下面引用了夏尔.贝玑(夏尔.贝玑(1873—1914):法国诗人、政论家。曾在轰动一时的德雷福斯案中主持正义,为德雷福斯辩护。所写作品有剧本《贞德》、长诗《夏娃》等。 1905年后发表《我的祖国》一书,宣扬沙文主义。——译者)的箴言:“我们才是中枢和心脏,中轴线从我们这里通过。要以我们的表来对时”。当时,正在开展广泛的全国性征询活动,总共提出了二十一个问题。自10月10日至12月12日,《快报》周刊连续登载了回答与分析文章,从中总结出来的《全国青年问题报告》引起了强烈反响。当时,“新浪潮”的提法一直与《快报》联系在一起,甚至从1958年6月26日至12月 11日,各期《快报》的封面都印着副标题;《新浪潮期刊》,前后达半年之久。……那时,还尚未涉及到电影。

“新浪潮”这一名词见诸报端,多半是弗朗索瓦兹.吉罗(吉罗(1916一);法国女作家,《快报》创始人之一。后任激进社会党副主席,曾在吉斯卡尔.德斯坦政府妇女部中任要职。著作有《新浪潮》、《青年肖象》、《假若我在说谎》、《权力喜剧》等。——译者)涉笔成趣的产物。而电影开始凑趣则是数月之后的事。这家《快报》在1958年10月30日出版的一期上登出由影片《我们都是杀人犯》(影片摄于1952年,导演是卡雅特。——译者)的导演署名的一则启事,标题是《您愿为卡雅特的影片出力 吗?》启事内容是:“拜读过‘新浪潮’之后,我决定拍摄一部这类题材的影片。我在幕前,诸君在幕后。本人成竹在胸,诸君则希望有人代言……候回音,烦告巴黎爱丽舍田园大街八十一号,《快报》周刊,安德烈.卡雅特先生”。果然,报社收到了一些回信,并登在 1958年 11月 2 0日的《快报》上。许多回信强调了阿尔及利亚战争,并且殷切希望在银幕上对其有所表现。(在1957年春季进行的调查中,有个问题是:“对法国人来说,全国头号难题是什么?”在“新浪潮”青年的回答中,阿尔及利亚问题居首位(百分之二十八),其次是“找一个稳定的政府”(百分之二十四)。这两个问题在随后四年期间也是法国政治生活的中心,而所谓“新浪潮”影片对此只有寥寥无几的反响。——原注)这件事未见下文。倘若安德烈.卡雅特的影片果然拍成的话,世人所知的“新浪潮”想必就不是如今这个样子了……

后来,历史为“新浪潮”一词保留了特定的含义,最初将“新浪潮”用于这个含义上的人大约是彼埃尔.比雅尔。他在《电影》1958年2月号上发表了一篇调查汇报,题为《法国电影的青年学院》,他列举了青年导演的一份名单,名单之驳杂,二十年后当令人捧腹(1918年后出生的导演一律算做“青年”:韦纳伊、博尔德利和雷卡梅竟与路易.马勒并列,而象阿仑.雷乃那些“拍短片出身的导演”和“电影手册派”的里维特、特吕弗、夏布罗尔还榜上无名呢),比雅尔最后断言。“这股‘新浪潮’为什么还服服贴贴地跟着前辈转,真令人困惑。”

不过,直到1959年春季,围绕着基纳电影节和在拉纳普尔的青年导演的聚会上,电影“新浪潮”才确实名声大噪,并从此叫开了。
倒叙

可以沿着两条平行不悻的路去寻找“新浪潮”的根。

一是,当浪潮已过,前景已经分明之时,一些有名望的前 辈要求承认他们在“新浪潮”中的一席地位。电影史学家是承认阿涅斯.瓦尔达(1954年他拍摄了《短岬村》)或亚历山大.阿斯特吕克(1955年拍摄了《狭路相逢》)的先锋作用的,或许还承认让一比埃尔.梅尔维尔是前驱,他也大言不惭地以此自居:“‘新浪潮’,这是新闻记者的发明,……新导演所做的事,我在 1937年就打算做了。遗憾的是,直到1947年拍出《海洋的寂静》之后,我才实现了宿愿”

另一条路子同样值得注意,那就是,与同辈人一起,回顾一下在掀起“新浪潮”之前的几个月中法国电影的变化,以及人们对这些变化的感受。

还必须提及《快报》周刊。在那几年,这家周刊相当及时敏锐地反映出年青人的思潮变化。1958年1月30日,《快报》封面上刊登了影片《通往绞刑架的电梯》男主角莫里里斯.罗内的剧照,并引用了路易.德吕克的一段题词:“今后,不仅仅是循规蹈矩的孩子去摆弄影象了”。同年,3月13日,德尼斯.温桑著文分析爱德华.莫利纳罗的影片《背倚高墙》:“多年来,无论哪一家法国制片厂拍出的影片都象是陈年旧货,粗糙不堪,可是这部影片与众不同。年青一代导演正把埋头苦干令人感动的老家伙从摄影机旁赶走,他们要亲自动手,以克鲁佐或贝克为榜样,大量拍片。这些年轻人多么精明,记忆力多么强!甚至有些过分……”

这一年11月6日,弗朗索瓦.勒代利埃谈到不久前拍摄《恋人们》时的情景;“……只有当一个摄制组在导演身上感觉到对新电影的坚定信念和至少不照搬时下影片老套子的坚强意志时,才能发挥出这么大的干劲。总之,人数这样多的一班人马(近三十人)好歹得适应拍一部短片的物质条件。……效果如何,这要由观众来判定,不过。这种方法表明,在法国电影中,正出现某些变化。夏布罗尔 也采用了这种方法,他的摄制组的人数也大体相同。”

一周之后,在同一版面上,丹尼.温桑更是把握十足地划分了阵营:“为企业获益,按生产处方炮制的盈利片最好也不过是《厄运临头》(《厄运临头》拍于1958年,导演是乌当.拉哈,主演是碧姬.巴锋。一一译者),最劣就会是《马克西姆》一类影片,而与此同时,平行电影正在诞生,因为有些人已经感到,电影的革新不在于用变形镜头拍摄宽银幕,不在于色彩,也不在于任何技术上的进步,而是来自‘内部’;这些人大多数是青年……不错,这种脱离传统道路的作法所以能出现,多半是受了1955年12月设置的优质奖的激励。”(法国文化部设置该奖鼓励有创见的导演。——译者)

1958年岁末,法国人更换了政府(他们对此已经司空见惯),也换了总统,甚至连共和国也改了号,取赞成态度者过了大半(百分之七十九点二五选票同意戴高乐新宪法,仅有百分之十五弃权);而且,他们被告知;法国人的电影也要变!

概述

“新浪潮”就是在 1958——1959电影年度期间问世的,其标志是:克洛德.夏布罗尔的头两部影片在商业网公映(1959年2月2日,《漂亮的塞尔杰》公映,1959年3月11日,《表兄弟》公映)、特吕弗的《四百下》和阿仑.雷乃的《广岛之恋》(对这四部影片的介绍均参阅。电影艺术译丛》 1980年第 1、 2 NI期刊载的、法国“新浪潮”和“左岸派”。一文。——译者)于1959年5月在戛纳电影节放映。从1961年起,便有人宣称“新浪潮”已趋低落。路易.马尔科列尔在1961年10月17日《法兰西观察家》报上甚至写道:“现在我们可以说,‘新浪潮’已经终结…” 我们认为,“新浪潮”做为社会经济现象总共延续了四年,这大概是不错的。它的崛起是在1958年,到1962年期间便自行削弱了。

如果我们只限于综述事实,不加评论地概括“新浪潮”现象,它就应当包括两类情况。一方面涉及影片,另一方面涉及围绕电影大作文章的报刊、新闻和评论。

首先是电影。上述四年期间,至少有九十七名导演拍摄和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部故事片。这足以使专业人员和公众舆论大为震惊。新闻报刊便跟着大事宣传。严肃的刊物注重提高这一现象的意义,并且对它加以分析。而发行份数较多的报刊只图保留“新浪潮”这个合适的商标,然后慷慨大方地四处加封:从影片到导演,从大明星到影坛新秀。“新浪潮”有销路,大家都搞“新浪潮”,为了内销,也为了出口。影片与围绕着影片的沸沸扬扬的推销活动混杂在一起,很快便难分彼此了。当时,阿尔及利亚战事正紧,舞文弄墨“毒化空气”成了时髦。于是,围绕着“新浪潮”,人们又开始毒化空气”了。

“新浪潮”与法国政局的变化同期发生,实在纯属偶然。即令第四共和国延续下去,仍然会出现“新浪潮”。下面我们会看到,这个现象有其必然性,而且,即便在另一个政治背景中,一系列具体原因也会促使“新浪潮”出现。但是,法国动荡不安的局面(或许这只是动荡的幻象)毕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需要新人、新形式、新语汇。各家报纸对这种动荡的局面自然求之若渴。“销售畅旺”的就是金融界新巨头、戴高乐讲话、长筒裙、“新浪潮”一类消息。为了显得在行,“新浪潮”干脆被简称为N.V.”(法文“新浪潮”两词的第一个字母。——译者)

“新浪潮”是个来势汹汹、波及甚广的现象,现在应试将汇成“新浪潮”的不同分支加以区别。

我们似应回顾一下第四共和国时期已经僵化了的电影。当时,电影创作者相对来说已为数不多,而且许多人已经上了年纪,因为自第二次大战以来,人材更新十分有限。具体来说,1958年,马克斯. 路 尔已经去世,雅克.贝克、让.格莱米水也只有几个月的光景了。让.雷诺阿、雷内.克莱尔、阿贝尔.同斯、萨沙.居特里、马塞尔.帕涅尔(文中所提导演是二十年代以来法国影坛的大师。——译者)都是年迈老翁,到了创作生涯的末期。1957至 1959年是较为次要的,但是在过去十年中最多产的十二名导演拍完了各自的最后一部影片,他们是雷蒙.贝尔纳尔、安德烈.贝多米奥、马塞尔.布利斯丹诺、莫里斯.德卡依日、亨利.迪阿芒一贝尔热、乔治.拉贡布、列奥尼德.莫居、让.斯特利、罗贝尔.维内……为了保证法国电影能继续在各方面生存下去,把担子交给在次要岗位上等了十年左右的人就是必然的、刻不容缓的事了。总而言之,由科班出身的人来接班是势在必行。

在第一类新崛起的导演之中,爱德华.莫利纳罗是个样板。他生于1928年,先是为莫里斯.德卡依日、安德烈.贝多米奥做过助手,后来拍过纪录片,搞了十年专业之后,才战战兢兢地尝试拍摄故事片(《背倚高墙》)。1959年5月10日,他在拉纳普尔讨论会上做了发言,指出自己在“新浪潮”中的地位,颇有自知之明。他说:“以我之见,似乎应当把所谓‘新浪潮’一分为二,一方面是通过正规途径进入影坛,即融入正规制片系统的青年导演;另一方面,是终于博得年青的制片人或因外人士的信任的一批人。我想,假若没有特吕弗或夏布罗尔,我们这些从正规途径走过来的人,仍旧是电影界正统‘官员’。现在,既然他们的电影已经问世,我本人也算有幸,我的 下一部影片就不至于太蹩脚。固然,十年来,我不得已拍出那种风格的影片,这是出于无奈,那时,我也没有别的办法;而明年,我要改变拍法。”

爱德华.莫利纳罗并没有改变拍法。一旦“新浪潮”的狂热趋冷下去,他便成了第五共和国一名地地道道的电影“正统官员”,他的电影年表上列着二十四部影片(这个统计数截止到1978年。1980年,莫利纳罗又拍了一部影片。《疯女牢笼》第二部。一译者),是近二十年来最长的电影年表之—……

在“新浪潮”中,与莫利纳罗同时开始拍故事片的科班导演有两、三打人,如,比埃尔.格拉尼埃一德费尔,他当过让一保罗.勒沙诺瓦、安德烈.贝多米奥或马塞尔.卡尔内的助理导演;乔治.罗特奈,他当过场记、剪辑、摄影师和诺贝尔.卡尔博诺的助理导演;雅克.德莱,他曾经是让.鲍育、吉勒.格朗热埃、路易斯.布努艾尔、儒勒、达森的助手。在这份人名表中,似乎还应添人象克洛德.索泰、让.吉罗尔或路易.马勒那样与众不同的人物。对于所有这些人来说,涉足故事片是他们“修业期满”之后的归宿,虽说苦熬多年,却也必不可少。

有些人发现自己也被赐予如此时髦的美名之后,大感惊讶.米歇尔.德维尔在数年后就曾流露出这种心情:“我是循着传统老路一步步走过来的,这正是我与‘新浪潮’不同之处。最初,我当过见习导演,然后是第二助理导演,并且做过德古安的第一助理导演,后来又成了技术顾问。拍完《今夜不再来》(该片摄于1960年。--译者)之后,有人说,我属于‘新浪潮’,我大为吃惊。在编写剧本时,尼娜.孔巴涅兹和我都深信我们是和‘新浪潮’对着干的。”(见《正片》,1964年2月,第五十八期。——原注) 短片起家
(短片包括纪录片、科教片、实验影片等。——译者)

他们可能不是科班出身,但是,他们无疑是众望所归:阿仓.雷乃、乔治.弗朗朱,还有比埃尔.卡斯特、亨利.法比阿尼、罗贝尔.门 戈兹、让.多埃维,以及其他人……五十年代末,电影俱乐部活动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这些拍短片的人被介绍、被承认了。著名影片有《巴黎残老军人院》和《禽兽的血》(乔治.弗朗朱)、《战祸》和《被诅咒的建筑师》(比埃尔.卡斯特)、《弥天大罪》、《我的雅奈特及我的伙伴》、《住宅危机》(让.多埃维)……当然,还有阿仑.雷乃的《梵高》《高更》、《格尔尼卡》、《夜与雾》和《世界的所有记忆》。本文无意撰写三十人小组(三十人小组指阿仑.雷乃为首的拍摄纪录片的一批人,到 1958年 12月,这个小组的成员已达一百二十三人。——译者)的历史,只是应该强调指出,十年来,短片为法国有所抱负的电影争了光,也是它的容身之地。

这些人拍的短片从来广泛放映过。或者,只是做为一部商业片的“加片”才有广泛放映的机会,观众反应则是冷淡和不耐烦。而影片《夜与雾》是唯一的例外。这部影片在1957至1958年期间驰名遐迩,外省的观众所以赶去看卢奇阿诺.埃麦尔的意大利片《重婚》,就是因为他们得知要加映阿仑.雷乃的《夜与雾》,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特别是通过电影俱乐部、报刊杂志、电影节这些文化网的渠道,人们了解到,在法国,不仅仅有德拉诺瓦,也不仅仅有德尼.德拉巴特利埃(德拉巴特利埃(1921一),主要作品有《开往杜布鲁克的出租车》。---译者)来接替德拉诺瓦。人们对阿仑.雷乃寄以厚望。 人们期望他和其他电影导演拍出一种左倾电影。因为,不言而喻,从几部短片来看,阿仑.雷乃和其他几个导演就是左派;而第四共和国大多数导演“背叛了”现在,躲进趣闻轶事或古装片中偷生。通过那些短片才能在银幕上看到当代法国人的生活,看到住宅危机,看到矿工罢工……

也正是在这些短片中,新风格渐趋形成,电影避免了特吕弗曾经痛斥的过分精雕细琢的叙事方式。这些短片可以是实验作品,可以笔触大胆,揭露时弊。而在1957年“功成名就”的电影中痛感缺乏的恰恰是这些特征。

当然,三十八人小组中的佼佼者转行拍故事片也不是很有把握,即使比埃尔.卡斯特曾经战战兢兢地指过路(在这些人当中,比埃尔.卡斯特是第一个拍故事片的人,1957年他拍摄了《袋中爱情》----译者)。不过,由于观众的进步、大城市中专门性电影院的建立,而出现了新需求。国家又通过预付收入的办法进行资助,给予了最初的推动。从1957年5月起,各大报刊一呼百应,纷纷报道了阿仑.雷乃即将在法国和日本拍摄有关原子弹的大型记录片的消息……(“大型纪录片”一语系原报道所用、——原注)

异军突起

什么是史实,什么是经过渲染的传奇,在这里最难分辨。《电影手册》的编辑们早有亲自大干一场的打算,他们也从不讳言。其中几位已经在所谓的电影“专业”中立足了,因为这里的界限并不分明。比如,克洛德.夏布罗尔曾经担任二十世纪福斯公司新闻专员(当时夏布罗尔负责为美国影片的法文版编过新片名.——译者),后来,他还把让一吕克.戈达尔和保罗.日戈夫引荐进来(日戈夫有一段时间替夏布罗尔写剧本,后来拍过一部《落潮》,这部影片也如“新浪潮”时期许多影片一样胎死腹中)。有些人尝试拍过纪录片,不过成就不一(如,雅克.里维特的《牧羊人的运气》、弗朗索瓦.特吕弗的《顽 童》)。继承遗产、有油水的婚姻——这些偶然机会也为他们一下子提供了必需的资金去“筹划”第一部故事片。影片未及问世,他们就开始大吹大擂,以至于“新浪潮”一词的意义从此在大家的默许下变窄了。结果,这些冒牌的业余爱好者们便把“新浪潮”旗号据为己有。影片一部接一部,他们赚了些钱,开设了制片公司 (如,克洛德。夏布罗尔开办了阿吉姆制片公司,后来这家公司为菲利普.德布罗卡、埃立克.罗麦尔、雅克.里维特的最初几部故事片提供了全部或部分投资)。不久,连较保守的制片人也嗅出了生财之道、千载难逢的良机和政洽气候(克洛德.夏布罗尔说过:“我们千万别上当;各大报刊哗哗不休地谈论我们,这是因为他们打算把一则方程式强加于人:戴高乐=革新。将军来了,共和国变了,法国再生了、电影和其他领域一样。看吧,天才崛起,知识分子在双十字微的庇荫下发挥才干。青年人有用武之地!”,----原注),于是,也开始为低成本的影片投资。
两年内,这家黄皮刊物的编辑们几乎都到摄影机后面去了:克洛德.夏布罗尔和弗朗索瓦.特吕弗,然后是让一吕克.戈达尔、雅克.多尼奥尔一瓦尔克罗兹、埃立克.罗麦尔、雅克.里维特、克洛德.德热夫莱。在他们的提携下,一些亲朋好友也连袂而至,譬如,菲立普.德布鲁十、让.欧列尔、弗朗索瓦.莫雷伊、列奥纳尔.凯热尔或让一路易.里查德。

比埃尔.卡斯特则另当别论。他不完全属于“新浪潮”一代(除了十二部较有名气的短片之外,在1957年,他已经导演了由让.马莱主演的《袋中爱情》,当时,这还是一部地地道道的传统影片),但是,他与“新浪潮”的各个分支都有瓜葛:他作为格莱米永的助手修完了传统的“学业”;他又是三十人小组的成员,是人们翘首以待的左派;最后,他还是以卖文为生的自由记者,他为《电影手 册》撰写过不少文章,结果,《电影手册》派便不知羞耻地把他拉入自己的名下,这与他们把拍《广岛之恋》时的阿仑.雷乃归入自己一派的作法同出一辙。

1959至1960年间,全是一团乱麻,理不出头绪,这或许是存心,或许是无意。每个制片人都希望有自己的“新浪潮”影片,有自己的新导演。在这股无法驾驭的游涡中,处女作竟有数十部之多,可是,其中不少影片从来就没放映过。当时,在选择应召待聘的导演的标准中,内行与否是最末一条。

这种含糊混乱的局面很快便与“新浪潮”这个称呼联系起来了。对“新浪潮”运动阿谀奉承的人往往也是运动的干将、他们在《电影手册》或《艺术》周刊上大肆吹嘘不受章法约束的格调、吹嘘戏嘘之中不失潇洒的风格、吹嘘与制片人或工会的刻板传统的决裂……他们为用少量投资就能上马而感到洋洋得意,他们有着无穷的幻想。在拉纳普尔讨论会期间,制片人亨利.多施麦斯特也来乘机赶浪头,他在《艺术》周刊上写道:“每个制片人都为‘新浪潮’的年青人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因为是他们把电影从种种束缚中解放出来。他们使电影摆脱了行业工会强加于人的最起码的摄制人员人数的限制。他们使电影从管理与财政上的困境中脱身,直接到街头、屋内实景、真实的住房和自然景物中去拍摄。他们把电影从层层审查关卡中解放出来,这种审查机构对艺术、对生活、对道德,对如何影响青年人,对维护民族尊严的问题所持的观点实在荒唐。他们打破了‘老前辈们’拍片时的清规戒律。他们破除明星崇拜,摒弃单纯追求技术完美的做法。”

以不谙业务为骄傲。夏布罗尔说过:“为了处理《漂亮的塞尔杰》的第一个镜头,我还要问,我应该盯住摄影机的 哪一个取景器,我甚至不知道眼睛该往哪儿瞧!”夏布罗尔在拉纳普尔讲的这件趣闻或是确有其事,或是笑话一桩,这倒无关紧要,它毕竟表明了,在1959年,以外行自居是多么心安理得,甚至以此为荣!
。。。。。。。。。。。

0

⑶ 详细的新浪潮电影全解!详细!!

让专家告诉你什么是新浪潮
<<划时代的作者电影:法国新浪潮电影始末>>
来源: 作者:让一皮埃尔.让科拉
“有一点我们强调得不够:‘新浪潮’既不是一场运动,也不是一个学派,又不是一个集团,它只是一定的量,是报界创造出来的统称,为的是把两年来崛起于本行业中的五十余名新手统归一类,以往,每年只能出现三四名新人。”
——弗朗索瓦.特吕弗 《法兰西观察家》1961年10月19日

“……不过,这的确是一段好光景。既然这一套吃掉开,制片人当然都希望拉青年人为白己拍‘新浪潮’影片.
——米歇尔.德维尔 《正片》,第58期,1964年2月

1958年是法兰西历史也是法国电影史的转换点。

1958年5月至9月,政局动荡,法兰西第四共和国行将消亡①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戴高乐当选总统前的法国。——译者……有一位慈父将亲自出马,把法国人从阿尔及利亚战争的泥潭中、从奇耻大辱中拯救出来。法国人真是三生有幸。

大体与此同时,电影出现了更新的迹象,这在文艺沙龙中引起了反响,随后,各大报刊便把这种新动向冠以美名,日“新浪潮”。

新法国要新电影。口号应运而生。当然,无论是法国,还是法国电影都没有象当时宣扬的那样明显改观……这也无妨,1958年毕竟算是转折的一年。

“新浪潮”这个名词一直洪福不浅,至今人们还在谈论“ 新浪潮”影片、“新浪潮”时期,或是抱有敌意,或是带着怀旧情绪。一位才能有限,但富于想象力的制片人,为了发行放映比埃尔.德朗雅克的《寻枪记》,甚至于1966年某一天举办了“下一次浪潮日”,虽然这部影片不久便无人问津。“新浪潮”——这就是电影。

然而,“新浪潮”的出现有着远为广泛的背景。要想了解它的起源,应当追溯到1957年10月3日出版的一期《快报》。这一天,在周刊封面上印着一位妙龄女郎的面部特写,标题是《新浪潮来了》,下面引用了夏尔.贝玑(夏尔.贝玑(1873—1914):法国诗人、政论家。曾在轰动一时的德雷福斯案中主持正义,为德雷福斯辩护。所写作品有剧本《贞德》、长诗《夏娃》等。 1905年后发表《我的祖国》一书,宣扬沙文主义。——译者)的箴言:“我们才是中枢和心脏,中轴线从我们这里通过。要以我们的表来对时”。当时,正在开展广泛的全国性征询活动,总共提出了二十一个问题。自10月10日至12月12日,《快报》周刊连续登载了回答与分析文章,从中总结出来的《全国青年问题报告》引起了强烈反响。当时,“新浪潮”的提法一直与《快报》联系在一起,甚至从1958年6月26日至12月 11日,各期《快报》的封面都印着副标题;《新浪潮期刊》,前后达半年之久。……那时,还尚未涉及到电影。

“新浪潮”这一名词见诸报端,多半是弗朗索瓦兹.吉罗(吉罗(1916一);法国女作家,《快报》创始人之一。后任激进社会党副主席,曾在吉斯卡尔.德斯坦政府妇女部中任要职。著作有《新浪潮》、《青年肖象》、《假若我在说谎》、《权力喜剧》等。——译者)涉笔成趣的产物。而电影开始凑趣则是数月之后的事。这家《快报》在1958年10月30日出版的一期上登出由影片《我们都是杀人犯》(影片摄于1952年,导演是卡雅特。——译者)的导演署名的一则启事,标题是《您愿为卡雅特的影片出力 吗?》启事内容是:“拜读过‘新浪潮’之后,我决定拍摄一部这类题材的影片。我在幕前,诸君在幕后。本人成竹在胸,诸君则希望有人代言……候回音,烦告巴黎爱丽舍田园大街八十一号,《快报》周刊,安德烈.卡雅特先生”。果然,报社收到了一些回信,并登在 1958年 11月 2 0日的《快报》上。许多回信强调了阿尔及利亚战争,并且殷切希望在银幕上对其有所表现。(在1957年春季进行的调查中,有个问题是:“对法国人来说,全国头号难题是什么?”在“新浪潮”青年的回答中,阿尔及利亚问题居首位(百分之二十八),其次是“找一个稳定的政府”(百分之二十四)。这两个问题在随后四年期间也是法国政治生活的中心,而所谓“新浪潮”影片对此只有寥寥无几的反响。——原注)这件事未见下文。倘若安德烈.卡雅特的影片果然拍成的话,世人所知的“新浪潮”想必就不是如今这个样子了……

后来,历史为“新浪潮”一词保留了特定的含义,最初将“新浪潮”用于这个含义上的人大约是彼埃尔.比雅尔。他在《电影》1958年2月号上发表了一篇调查汇报,题为《法国电影的青年学院》,他列举了青年导演的一份名单,名单之驳杂,二十年后当令人捧腹(1918年后出生的导演一律算做“青年”:韦纳伊、博尔德利和雷卡梅竟与路易.马勒并列,而象阿仑.雷乃那些“拍短片出身的导演”和“电影手册派”的里维特、特吕弗、夏布罗尔还榜上无名呢),比雅尔最后断言。“这股‘新浪潮’为什么还服服贴贴地跟着前辈转,真令人困惑。”

不过,直到1959年春季,围绕着基纳电影节和在拉纳普尔的青年导演的聚会上,电影“新浪潮”才确实名声大噪,并从此叫开了。
倒叙

可以沿着两条平行不悻的路去寻找“新浪潮”的根。

一是,当浪潮已过,前景已经分明之时,一些有名望的前 辈要求承认他们在“新浪潮”中的一席地位。电影史学家是承认阿涅斯.瓦尔达(1954年他拍摄了《短岬村》)或亚历山大.阿斯特吕克(1955年拍摄了《狭路相逢》)的先锋作用的,或许还承认让一比埃尔.梅尔维尔是前驱,他也大言不惭地以此自居:“‘新浪潮’,这是新闻记者的发明,……新导演所做的事,我在 1937年就打算做了。遗憾的是,直到1947年拍出《海洋的寂静》之后,我才实现了宿愿”

另一条路子同样值得注意,那就是,与同辈人一起,回顾一下在掀起“新浪潮”之前的几个月中法国电影的变化,以及人们对这些变化的感受。

还必须提及《快报》周刊。在那几年,这家周刊相当及时敏锐地反映出年青人的思潮变化。1958年1月30日,《快报》封面上刊登了影片《通往绞刑架的电梯》男主角莫里里斯.罗内的剧照,并引用了路易.德吕克的一段题词:“今后,不仅仅是循规蹈矩的孩子去摆弄影象了”。同年,3月13日,德尼斯.温桑著文分析爱德华.莫利纳罗的影片《背倚高墙》:“多年来,无论哪一家法国制片厂拍出的影片都象是陈年旧货,粗糙不堪,可是这部影片与众不同。年青一代导演正把埋头苦干令人感动的老家伙从摄影机旁赶走,他们要亲自动手,以克鲁佐或贝克为榜样,大量拍片。这些年轻人多么精明,记忆力多么强!甚至有些过分……”

这一年11月6日,弗朗索瓦.勒代利埃谈到不久前拍摄《恋人们》时的情景;“……只有当一个摄制组在导演身上感觉到对新电影的坚定信念和至少不照搬时下影片老套子的坚强意志时,才能发挥出这么大的干劲。总之,人数这样多的一班人马(近三十人)好歹得适应拍一部短片的物质条件。……效果如何,这要由观众来判定,不过。这种方法表明,在法国电影中,正出现某些变化。夏布罗尔 也采用了这种方法,他的摄制组的人数也大体相同。”

一周之后,在同一版面上,丹尼.温桑更是把握十足地划分了阵营:“为企业获益,按生产处方炮制的盈利片最好也不过是《厄运临头》(《厄运临头》拍于1958年,导演是乌当.拉哈,主演是碧姬.巴锋。一一译者),最劣就会是《马克西姆》一类影片,而与此同时,平行电影正在诞生,因为有些人已经感到,电影的革新不在于用变形镜头拍摄宽银幕,不在于色彩,也不在于任何技术上的进步,而是来自‘内部’;这些人大多数是青年……不错,这种脱离传统道路的作法所以能出现,多半是受了1955年12月设置的优质奖的激励。”(法国文化部设置该奖鼓励有创见的导演。——译者)

1958年岁末,法国人更换了政府(他们对此已经司空见惯),也换了总统,甚至连共和国也改了号,取赞成态度者过了大半(百分之七十九点二五选票同意戴高乐新宪法,仅有百分之十五弃权);而且,他们被告知;法国人的电影也要变!

概述

“新浪潮”就是在 1958——1959电影年度期间问世的,其标志是:克洛德.夏布罗尔的头两部影片在商业网公映(1959年2月2日,《漂亮的塞尔杰》公映,1959年3月11日,《表兄弟》公映)、特吕弗的《四百下》和阿仑.雷乃的《广岛之恋》(对这四部影片的介绍均参阅。电影艺术译丛》 1980年第 1、 2 NI期刊载的、法国“新浪潮”和“左岸派”。一文。——译者)于1959年5月在戛纳电影节放映。从1961年起,便有人宣称“新浪潮”已趋低落。路易.马尔科列尔在1961年10月17日《法兰西观察家》报上甚至写道:“现在我们可以说,‘新浪潮’已经终结…” 我们认为,“新浪潮”做为社会经济现象总共延续了四年,这大概是不错的。它的崛起是在1958年,到1962年期间便自行削弱了。

如果我们只限于综述事实,不加评论地概括“新浪潮”现象,它就应当包括两类情况。一方面涉及影片,另一方面涉及围绕电影大作文章的报刊、新闻和评论。

首先是电影。上述四年期间,至少有九十七名导演拍摄和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部故事片。这足以使专业人员和公众舆论大为震惊。新闻报刊便跟着大事宣传。严肃的刊物注重提高这一现象的意义,并且对它加以分析。而发行份数较多的报刊只图保留“新浪潮”这个合适的商标,然后慷慨大方地四处加封:从影片到导演,从大明星到影坛新秀。“新浪潮”有销路,大家都搞“新浪潮”,为了内销,也为了出口。影片与围绕着影片的沸沸扬扬的推销活动混杂在一起,很快便难分彼此了。当时,阿尔及利亚战事正紧,舞文弄墨“毒化空气”成了时髦。于是,围绕着“新浪潮”,人们又开始毒化空气”了。

“新浪潮”与法国政局的变化同期发生,实在纯属偶然。即令第四共和国延续下去,仍然会出现“新浪潮”。下面我们会看到,这个现象有其必然性,而且,即便在另一个政治背景中,一系列具体原因也会促使“新浪潮”出现。但是,法国动荡不安的局面(或许这只是动荡的幻象)毕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需要新人、新形式、新语汇。各家报纸对这种动荡的局面自然求之若渴。“销售畅旺”的就是金融界新巨头、戴高乐讲话、长筒裙、“新浪潮”一类消息。为了显得在行,“新浪潮”干脆被简称为N.V.”(法文“新浪潮”两词的第一个字母。——译者)

“新浪潮”是个来势汹汹、波及甚广的现象,现在应试将汇成“新浪潮”的不同分支加以区别。

我们似应回顾一下第四共和国时期已经僵化了的电影。当时,电影创作者相对来说已为数不多,而且许多人已经上了年纪,因为自第二次大战以来,人材更新十分有限。具体来说,1958年,马克斯. 路 尔已经去世,雅克.贝克、让.格莱米水也只有几个月的光景了。让.雷诺阿、雷内.克莱尔、阿贝尔.同斯、萨沙.居特里、马塞尔.帕涅尔(文中所提导演是二十年代以来法国影坛的大师。——译者)都是年迈老翁,到了创作生涯的末期。1957至 1959年是较为次要的,但是在过去十年中最多产的十二名导演拍完了各自的最后一部影片,他们是雷蒙.贝尔纳尔、安德烈.贝多米奥、马塞尔.布利斯丹诺、莫里斯.德卡依日、亨利.迪阿芒一贝尔热、乔治.拉贡布、列奥尼德.莫居、让.斯特利、罗贝尔.维内……为了保证法国电影能继续在各方面生存下去,把担子交给在次要岗位上等了十年左右的人就是必然的、刻不容缓的事了。总而言之,由科班出身的人来接班是势在必行。

在第一类新崛起的导演之中,爱德华.莫利纳罗是个样板。他生于1928年,先是为莫里斯.德卡依日、安德烈.贝多米奥做过助手,后来拍过纪录片,搞了十年专业之后,才战战兢兢地尝试拍摄故事片(《背倚高墙》)。1959年5月10日,他在拉纳普尔讨论会上做了发言,指出自己在“新浪潮”中的地位,颇有自知之明。他说:“以我之见,似乎应当把所谓‘新浪潮’一分为二,一方面是通过正规途径进入影坛,即融入正规制片系统的青年导演;另一方面,是终于博得年青的制片人或因外人士的信任的一批人。我想,假若没有特吕弗或夏布罗尔,我们这些从正规途径走过来的人,仍旧是电影界正统‘官员’。现在,既然他们的电影已经问世,我本人也算有幸,我的 下一部影片就不至于太蹩脚。固然,十年来,我不得已拍出那种风格的影片,这是出于无奈,那时,我也没有别的办法;而明年,我要改变拍法。”

爱德华.莫利纳罗并没有改变拍法。一旦“新浪潮”的狂热趋冷下去,他便成了第五共和国一名地地道道的电影“正统官员”,他的电影年表上列着二十四部影片(这个统计数截止到1978年。1980年,莫利纳罗又拍了一部影片。《疯女牢笼》第二部。一译者),是近二十年来最长的电影年表之—……

在“新浪潮”中,与莫利纳罗同时开始拍故事片的科班导演有两、三打人,如,比埃尔.格拉尼埃一德费尔,他当过让一保罗.勒沙诺瓦、安德烈.贝多米奥或马塞尔.卡尔内的助理导演;乔治.罗特奈,他当过场记、剪辑、摄影师和诺贝尔.卡尔博诺的助理导演;雅克.德莱,他曾经是让.鲍育、吉勒.格朗热埃、路易斯.布努艾尔、儒勒、达森的助手。在这份人名表中,似乎还应添人象克洛德.索泰、让.吉罗尔或路易.马勒那样与众不同的人物。对于所有这些人来说,涉足故事片是他们“修业期满”之后的归宿,虽说苦熬多年,却也必不可少。

有些人发现自己也被赐予如此时髦的美名之后,大感惊讶.米歇尔.德维尔在数年后就曾流露出这种心情:“我是循着传统老路一步步走过来的,这正是我与‘新浪潮’不同之处。最初,我当过见习导演,然后是第二助理导演,并且做过德古安的第一助理导演,后来又成了技术顾问。拍完《今夜不再来》(该片摄于1960年。--译者)之后,有人说,我属于‘新浪潮’,我大为吃惊。在编写剧本时,尼娜.孔巴涅兹和我都深信我们是和‘新浪潮’对着干的。”(见《正片》,1964年2月,第五十八期。——原注) 短片起家
(短片包括纪录片、科教片、实验影片等。——译者)

他们可能不是科班出身,但是,他们无疑是众望所归:阿仓.雷乃、乔治.弗朗朱,还有比埃尔.卡斯特、亨利.法比阿尼、罗贝尔.门 戈兹、让.多埃维,以及其他人……五十年代末,电影俱乐部活动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这些拍短片的人被介绍、被承认了。著名影片有《巴黎残老军人院》和《禽兽的血》(乔治.弗朗朱)、《战祸》和《被诅咒的建筑师》(比埃尔.卡斯特)、《弥天大罪》、《我的雅奈特及我的伙伴》、《住宅危机》(让.多埃维)……当然,还有阿仑.雷乃的《梵高》《高更》、《格尔尼卡》、《夜与雾》和《世界的所有记忆》。本文无意撰写三十人小组(三十人小组指阿仑.雷乃为首的拍摄纪录片的一批人,到 1958年 12月,这个小组的成员已达一百二十三人。——译者)的历史,只是应该强调指出,十年来,短片为法国有所抱负的电影争了光,也是它的容身之地。

这些人拍的短片从来广泛放映过。或者,只是做为一部商业片的“加片”才有广泛放映的机会,观众反应则是冷淡和不耐烦。而影片《夜与雾》是唯一的例外。这部影片在1957至1958年期间驰名遐迩,外省的观众所以赶去看卢奇阿诺.埃麦尔的意大利片《重婚》,就是因为他们得知要加映阿仑.雷乃的《夜与雾》,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特别是通过电影俱乐部、报刊杂志、电影节这些文化网的渠道,人们了解到,在法国,不仅仅有德拉诺瓦,也不仅仅有德尼.德拉巴特利埃(德拉巴特利埃(1921一),主要作品有《开往杜布鲁克的出租车》。---译者)来接替德拉诺瓦。人们对阿仑.雷乃寄以厚望。 人们期望他和其他电影导演拍出一种左倾电影。因为,不言而喻,从几部短片来看,阿仑.雷乃和其他几个导演就是左派;而第四共和国大多数导演“背叛了”现在,躲进趣闻轶事或古装片中偷生。通过那些短片才能在银幕上看到当代法国人的生活,看到住宅危机,看到矿工罢工……

也正是在这些短片中,新风格渐趋形成,电影避免了特吕弗曾经痛斥的过分精雕细琢的叙事方式。这些短片可以是实验作品,可以笔触大胆,揭露时弊。而在1957年“功成名就”的电影中痛感缺乏的恰恰是这些特征。

当然,三十八人小组中的佼佼者转行拍故事片也不是很有把握,即使比埃尔.卡斯特曾经战战兢兢地指过路(在这些人当中,比埃尔.卡斯特是第一个拍故事片的人,1957年他拍摄了《袋中爱情》----译者)。不过,由于观众的进步、大城市中专门性电影院的建立,而出现了新需求。国家又通过预付收入的办法进行资助,给予了最初的推动。从1957年5月起,各大报刊一呼百应,纷纷报道了阿仑.雷乃即将在法国和日本拍摄有关原子弹的大型记录片的消息……(“大型纪录片”一语系原报道所用、——原注)

异军突起

什么是史实,什么是经过渲染的传奇,在这里最难分辨。《电影手册》的编辑们早有亲自大干一场的打算,他们也从不讳言。其中几位已经在所谓的电影“专业”中立足了,因为这里的界限并不分明。比如,克洛德.夏布罗尔曾经担任二十世纪福斯公司新闻专员(当时夏布罗尔负责为美国影片的法文版编过新片名.——译者),后来,他还把让一吕克.戈达尔和保罗.日戈夫引荐进来(日戈夫有一段时间替夏布罗尔写剧本,后来拍过一部《落潮》,这部影片也如“新浪潮”时期许多影片一样胎死腹中)。有些人尝试拍过纪录片,不过成就不一(如,雅克.里维特的《牧羊人的运气》、弗朗索瓦.特吕弗的《顽 童》)。继承遗产、有油水的婚姻——这些偶然机会也为他们一下子提供了必需的资金去“筹划”第一部故事片。影片未及问世,他们就开始大吹大擂,以至于“新浪潮”一词的意义从此在大家的默许下变窄了。结果,这些冒牌的业余爱好者们便把“新浪潮”旗号据为己有。影片一部接一部,他们赚了些钱,开设了制片公司 (如,克洛德。夏布罗尔开办了阿吉姆制片公司,后来这家公司为菲利普.德布罗卡、埃立克.罗麦尔、雅克.里维特的最初几部故事片提供了全部或部分投资)。不久,连较保守的制片人也嗅出了生财之道、千载难逢的良机和政洽气候(克洛德.夏布罗尔说过:“我们千万别上当;各大报刊哗哗不休地谈论我们,这是因为他们打算把一则方程式强加于人:戴高乐=革新。将军来了,共和国变了,法国再生了、电影和其他领域一样。看吧,天才崛起,知识分子在双十字微的庇荫下发挥才干。青年人有用武之地!”,----原注),于是,也开始为低成本的影片投资。
两年内,这家黄皮刊物的编辑们几乎都到摄影机后面去了:克洛德.夏布罗尔和弗朗索瓦.特吕弗,然后是让一吕克.戈达尔、雅克.多尼奥尔一瓦尔克罗兹、埃立克.罗麦尔、雅克.里维特、克洛德.德热夫莱。在他们的提携下,一些亲朋好友也连袂而至,譬如,菲立普.德布鲁十、让.欧列尔、弗朗索瓦.莫雷伊、列奥纳尔.凯热尔或让一路易.里查德。

比埃尔.卡斯特则另当别论。他不完全属于“新浪潮”一代(除了十二部较有名气的短片之外,在1957年,他已经导演了由让.马莱主演的《袋中爱情》,当时,这还是一部地地道道的传统影片),但是,他与“新浪潮”的各个分支都有瓜葛:他作为格莱米永的助手修完了传统的“学业”;他又是三十人小组的成员,是人们翘首以待的左派;最后,他还是以卖文为生的自由记者,他为《电影手 册》撰写过不少文章,结果,《电影手册》派便不知羞耻地把他拉入自己的名下,这与他们把拍《广岛之恋》时的阿仑.雷乃归入自己一派的作法同出一辙。

1959至1960年间,全是一团乱麻,理不出头绪,这或许是存心,或许是无意。每个制片人都希望有自己的“新浪潮”影片,有自己的新导演。在这股无法驾驭的游涡中,处女作竟有数十部之多,可是,其中不少影片从来就没放映过。当时,在选择应召待聘的导演的标准中,内行与否是最末一条。

这种含糊混乱的局面很快便与“新浪潮”这个称呼联系起来了。对“新浪潮”运动阿谀奉承的人往往也是运动的干将、他们在《电影手册》或《艺术》周刊上大肆吹嘘不受章法约束的格调、吹嘘戏嘘之中不失潇洒的风格、吹嘘与制片人或工会的刻板传统的决裂……他们为用少量投资就能上马而感到洋洋得意,他们有着无穷的幻想。在拉纳普尔讨论会期间,制片人亨利.多施麦斯特也来乘机赶浪头,他在《艺术》周刊上写道:“每个制片人都为‘新浪潮’的年青人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因为是他们把电影从种种束缚中解放出来。他们使电影摆脱了行业工会强加于人的最起码的摄制人员人数的限制。他们使电影从管理与财政上的困境中脱身,直接到街头、屋内实景、真实的住房和自然景物中去拍摄。他们把电影从层层审查关卡中解放出来,这种审查机构对艺术、对生活、对道德,对如何影响青年人,对维护民族尊严的问题所持的观点实在荒唐。他们打破了‘老前辈们’拍片时的清规戒律。他们破除明星崇拜,摒弃单纯追求技术完美的做法。”

以不谙业务为骄傲。夏布罗尔说过:“为了处理《漂亮的塞尔杰》的第一个镜头,我还要问,我应该盯住摄影机的 哪一个取景器,我甚至不知道眼睛该往哪儿瞧!”夏布罗尔在拉纳普尔讲的这件趣闻或是确有其事,或是笑话一桩,这倒无关紧要,它毕竟表明了,在1959年,以外行自居是多么心安理得,甚至以此为荣!

在“巴尔纳斯电影院” (指专门放映艺术实验影片的一些影院。——译者)或巴黎电影资料馆中学到的电影文化保证了这些新教徒们不至于染上过分严重的陋习,至少,在一批影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之前,他们是自以为是的。开始是让一达尼埃尔.波莱的《瞄准线》找不到发行商,这是法国电影中最著名的“从未露面”的影片之一。可是,这位让一达尼埃尔.波莱就在拉纳普尔讨论会上还摆出过教训人的架势:“我有机会随心所欲地拍过一部影片。…我相信,用什么题材都可以拍出精采的影片来,因为,电影是在摄影平台上开始的,而不是在写剧本的时候。我拍了一部有价值的最无所顾忌的影片,但是,为了至少证实我对电影的看法不错,我愿意拍一部有规定题材的影片,只要由我物色演员,拍片时给我充分的自由。因为,至少就电影而言,敝人并不相信题材重于一切,而只相信画面、相信视觉印象,并且要以诗的方式传达出来,摆脱戏剧和文学的影响,以便易于接受音乐、舞蹈、绘画和诗歌的影响。我相信,如果说我们之间有共同点的话,那它无非就是对题材的蔑视。”

落潮

自 1959年岁末起,分歧的意见便开始出现了。法兰西文学报》曾连篇累续地报道“新浪潮”,影评界年高望重的权威乔治.萨杜尔在这家报纸上怀着激动不安的心情介绍过让一吕克.戈达尔的第一部故事片(《精疲力尽》,这是六十年代的《雾码头》)。可是到1960年春天,《法兰西文学报》请菲利普.埃斯诺尔写了一篇法国电影 专论《可能成为艺术的企业》,文章惊动一时。他写道:“目前,这代人的唯一杰作就是通过报刊、广播、电视、海报巧妙组织的宣传仗,其目的是向迷信神童的公众灌输空想,似乎返老还童的奇迹正呈现在你的眼前……如果对影片<危险的联系>(<危险的联系>拍于 1959年,导演是拍过风靡影坛的<上帝创造女人>的瓦迪姆。法国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也认为影片<危险的联系>歪曲了德拉克罗的原著,把原著中的自由思想和对腐败的上流社会的描 嬗 俗化。小说译名为<风月笺>。影片男女主角由 钱拉.菲立浦和让娜.莫罗扮演。——译者)老朽不堪的内容用心思索,你便还会发觉,在这个由老年人统治的国家中,大家多么喜欢拍冒牌青年的马尼。我们情愿抛开所有这些电影界的菲力克斯.卡雅尔,他们简直比亨利.格依博士还老朽!(菲力克斯.卡雅尔(1919—1970)是 1957年新任的财政部长;亨利.格衣(1884-1970)于1948年至1949年期间任财政部长,后担任过两届总理。——译者)…… 不过,如果这些恶劣野心家的所做所为尚属有益无害,我们仍可大大地原谅他们。遗憾!一切表明,他们秘而不宣的希望就是撬开商业电影的大门,挤走被他们大肆低毁的人。他们拍的是低成本影片,但是,他们梦想有朝一日搞出宏篇巨制;他们蔑视明星,直到有一天能付得起明星的酬金。”(见1960年 3月17日、法兰西文学报。——原注)

对新浪潮电影导演的指责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人们指责他们拒绝采取政治立场(弗朗索瓦.特吕弗在共产主义大学生创办的《光明》月刊上著文宣称:“做为一个人,应当投票选举,艺术家则不这样做。他不能这样做……在法国有共产党艺术家,应该要求他们拍工人电影……我拒绝把爱与资产阶级或警察对立起来。警察也会有爱情……”)。报刊杂志从让一吕克.戈达尔那儿搞到的连篇累牍的言论就是集笑话与内 疚之大成。(可参阅1960 年6月16日至1961年7月27日《快报》周刊。——原注)假若《电影手册》派的影片不是象现在这样表现空虚与无能的话,那至多也只能表现一些意外巧事或次要现象。

但是必须记住,这是最糟糕的阿尔及利亚战争时期:酷刑拷打、夏罗诺事件(1962年2月8日巴黎群众示威游行反对秘密军组织,在地下铁道夏罗诺车站发生惨案。——译者)、秘密军组织、被《当代》杂志称为“目无尊长”的极左分子的骚动使一代学生受到震动,克洛德.夏布罗尔的《表兄弟》却没有如实地表现当时这些学生的形象。况且,克洛德.夏布罗尔后来也承认,他的一部分创作灵感是回忆起巴黎法学生联合会(巴黎法学生联合会是五十年代初期的右

⑷ 什么电影好看

推荐一些新的电影和经典的给你
动作片:
《子弹飞》就不说咯。哈哈
《剑雨》具体来说是古装武侠片,打斗一流,剧情设计也不错,近几年中国少有的好片咯(武侠类)。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同上面同时期出的,据说票房好地多,可我看来精彩度不比《剑》!两部都是大制作,大导演,大演员啦!呵呵
《大叔》力推,韩国动作片的精彩之作,中国现在市场上也不见得可以再找到这种看的淋漓尽致的片咯!(呵呵,纯粹就影片类讨论)
《盗梦空间》,一个字,棒,至今结局都没几个真真了解,呵呵,可正因为有悬念才有味啊!
《死亡飞车》本片很爆很血腥,不过这编剧真的编的好,华丽丽的车,华丽丽的片,黑漆漆的暗喻啊!哈哈
《赤焰战场》布利斯威利斯的新片,老当益壮啊!
《危情谍战》也不错,在最几年谍战片直降得好莱坞算的上是上乘之作咯。

爱情片,就最近比较流行的泰语片中为你介绍一下,我们是要跟潮流的。。。而且质量真的是很棒啊!

《初恋那件小事》风靡整个网络的纯纯爱情片啊,看着帅哥和美女就养眼了,再加上一流的剧情,太值了!呵呵
《你好,陌生人》里面的女主和《初恋》的女主还真有那么一点像,不过绝对不是同一个人啦,在这里你会见到嘴最贱的男主,咳,那不是一般的给力啊!不过不会让你讨厌他,他太搞笑啦,很好很好看的。
《初三大四我爱你》讲的是一对兄弟和姐妹的爱情故事,内容很好啊!后面剧情有点小波折,结局还是你自己看吧!不过,还不错啦!
经典系列,话说有些经典是不得不看的,看过后也是可再再回顾的。。。。
动作片
《空中监狱》尼古拉斯凯奇主演,超棒的剧情,超棒的动作,好看啊,太好看啊。尼古拉斯凯奇的片都NND好,还有他的《国家宝藏》系列,《变脸》(本人巨爱这片的),都是值得收藏的片啊!
《真实的谎言》卡梅隆(泰坦尼克+阿凡达的导演)和施瓦辛格的巨作,不管是内容还是场面,真真是间谍片的经典之一。
《碟中谍》系列,阿汤哥商业片的大红片咯,可能你都看过,没看过就去吧,不会失望的。
《古墓丽影》朱莉的性感和动作,剧情曲折不错,绝对叼得起观众的胃口,不错喔!
《十一罗汉》系列,大牌啊,大牌啊,所有的主演是大牌,看这部片得人有多少是流着口水的啊(起码我就是,呵呵),又有那么棒的剧情,不看后悔,看过也后悔,因为会一时不知再去哪找这么一片啊!
《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巨强的片,大爱里面的主人公为不幻灭世人的信念所做的一切,《黑》真的是太经典太经典了!
《第五元素》科幻片,我心中的经典之一,要知道拍的时候我还不知在哪啊。场面棒,剧情棒,演员棒!棒棒棒!
《后天》可能很多人因为《2012》回顾了这片吧!我觉得吧,虽然是同一个导演,可《2012》就一烂片,远不及《后天》的深度剧情,其莫名其妙的末日,莫名其妙的剧情安排,真是一莫名其妙的片。我们的口号是:要看就看《后天》!呵呵
《绝世天劫》又一灾难片的经典制作,和《后天》是我个人觉得最好的灾难片咯(质量上看),还有一部也不错,也是值得一看的片,叫《海神号》。
《史密斯夫妇》,看过后你就知道为什么有人把《剑雨》创作中国版《史密斯夫妇》咯!呵呵,皮特和朱莉夫妻档影片。
《星际传奇》系列。两部,不是《星际迷航》系列喔,别搞错了,虽然《迷航》是经典,可我真的看不下去,不知为啥,可我很水心《传奇》觉得画面好,剧情也挺好。
《极限特工》同样是上面的范迪赛文主演,不错不错的片。
《生化危机》系列,第四部请直接无视吧!其他的就好啊,特别是2,经典经典。
《机械公敌》或《我,机器人》,除了《终结者》外,就场面和剧情结合来看是很棒的。又是威尔史密斯主演,推荐一个!
爱情片:
《风月俏佳人》觉得是爱情片的经典,现在偶像剧的鼻祖,哈哈!
《曼哈顿女佣》类似于灰姑娘的爱情,同上同上。
《女男变错身》看剧情,看男女主角的演技,挺一个!
《星尘》也是魔幻片,据说是小成本大收益,看过后觉得是实在话。
《我脑中的橡皮擦》韩片中经典的爱情片,看的我哭啊哭,咳,不得不赞一个!
本人最近偏好励志片,顺带介绍几部,可就不细说咯!呵呵
《幸福来敲门》和《肖申克的救赎》我最爱的励志电影噢!
《风雨哈佛路》是学生的话看看绝对受益匪浅。
《美丽心灵》最佳奥斯卡影片,不多说,棒!
《阿甘正传》你是知道的吧。
《心灵捕手》天才天才!!!

其实因为不知你好看哪一方面的片,所以只能就本人喜欢的片介绍,接下来介绍一些就不详细咯!呵呵,可以自己搜索剧情。。。
动作片:
《叶问》系列 推荐5颗星
《锦衣卫》 4
《西风烈》 4
《海扁王》 5
《冰河世纪》系列(巨搞笑动画片) 5
《特工招特》 4
《虎胆龙威》系列 5+强推
《飓风营救》 5
《线人》 5
《超级杯奶爸》 5
《超级奶爸》不一样哦 4
《加勒比海盗》看过吗? 5+强推

爱情片
《恋爱通告》 4
《我的美女老板》 4
《活该你单身》 4
《乖乖女是大明星》 5
《麻雀变凤凰》 4
《舞出我人生》系列 5+强推
《龙凤店》 4
《出水芙蓉》 4

⑸ 布利斯的爱情怎么样

故事好,节奏好,音乐好,画面好,对白好。真不像是一部美国电影

⑹ 求美剧《英雄》所有主演的介绍

【演员介绍】:
Sendhil Ramamurthy 饰 Mohinder Suresh

Sendhil Ramamurthy出生在伊利诺州的芝加哥,在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长大。。他的父母都是印度人,也都是物理学家。他在一些电视节目中开始展露头角,包括《Casualty, Guiding Light》、《Ultimate Force》还有《Grey's Anatomy》、《Numb3rs》。他有一个姐姐,也是个物理学家,在一个国际医药和心理联合组织里就职。1999年,他和女演员Olga Sosnovska结婚并育有一女。ramamurthy目前是伦敦韦伯道格拉斯戏剧艺术学院的研究生。在戏剧学院之前,他毕业于波士顿塔夫茨大学。他目前住在洛杉矶。生日是5月17日。
Hayden Panettiere 饰 Claire Bennet

最近, Panettiere 与Anthony LaPaglia和Isabella Rosselini合作演出了独立电影《The Architect》 ,该片将于 Tribeca 电影节首映,并主演了Kevin Spacey的公司Triggerstreet拍摄的《Mr. Gibb》。她参与主演的浪漫喜剧《上海之吻》即将上映并在今年秋季领衔主演《Bring it On: All or Nothing》。
经过严格的训练,她在《Ice Princess》中扮演一名优秀的滑冰选手,带给观众眩目的特技表演,并为该电影录制原声《I Fly》。她在《Joe Somebody》中扮演的Tim Allen的女儿和在《Remember the Titans》中与Denzel Washington合作的角色均为烈性子, 这使她建立了自己的独特戏路。她的其它电影作品包括 Garry Marshall导演的《Raising Helen》,与Kevin Costner合演的《Message In a Bottle》,与Jennifer Aniston合演的《Object of My Affection》以及与Hilary Swank联合主演《The Affair of the Necklace》。
Panettiere 在终身原创电影《Lies My Mother Told Me》中与Joely Richardson演对手戏;主演了迪士尼频道热捧的《Tiger Cruise》, 该片故事改编自9.11的真实事件。 她与 Jessica Lange 和Tom Wilkinson合演的由Jane Anderson导演的HBO电影《Normal》于2003年的圣丹斯电影节上首映。
Panettiere的声音跟她的脸一样易于辨认。她曾担任《Racing Stripes》中的富有挑战性的主角配音工作,在配音中与Dustin Hoffman 和 Whoopi Goldberg合作。此外,她还为迪斯尼动画《A Bug's Life》中的Princess Dot和《Dinosaurs》中的Suri配音。她在《A Bug's Life Read-A-Long》中的配音使她赢得了格莱美最佳口语专辑提名和《好莱坞记者》年轻明星奖最佳录音年轻人才提名。
她还与Nelson Mandela和 Queen Noor一起担任筹集资金、拯救濒危物种的南极野生动物基金会的大使。
Panettierre与她的父母和弟弟生活在纽约。她的生日是8月21日。
Ali Larter 饰 Niki Sanders

Larter成功主演了《Final Destination》的一、二期并在热门电影《Legally Blonde》与Reese Witherspoon 演过对手戏。此外,她还成功上演纽约舞台剧《The Vagina Monologues》。她在热门大片《Varsity Blues》 中首次亮相,之后演出包括《A Lot Like Love》,与 Colin Farrell共同主演的《American Outlaws》,与作者、导演兼演员Kevin Smith合演的《Jay and Silent Bob Strike Back》,以及与Taye Diggs 和Geoffrey Rush合演的Vincent Price 经典恐怖片翻拍《The House on Haunted Hill》, 还有 《Drive Me Crazy》。
不久将在《生化危机3: 灭绝》 中与Milla Jovovich 演对手戏,扮演在游戏《生化危机2》中出现的新角色Claire Redfield。Larter的其他电影作品包括独立电影《Crazy》和即将上映的《Marigold》。
Larter生长于新泽西的樱桃山,13岁开始当模特并曾到世界各地旅游,之后定居于纽约至今。她的生日是二月二十八日。
Noah Gray-Cabey 饰 Micah Sanders

在八岁的时候,Noah Gray-Cabey就已经作为出色的钢琴演奏家在音乐界树立了良好的声誉。从四岁开始,Noah就在英格兰和华盛顿的几个活动中表演,并且去了牙买加参加英格兰交响乐演奏会,这是他第一次外出旅行。当然他没有就此停步。在2001年的7月,五岁的他去了澳大利亚,成为了历史上在悉尼歌剧院进行独奏的最年轻的钢琴家,一整队的交响乐团都在为他伴奏。而且他还在昆士兰音乐学院和布利斯班的国际弦乐演奏会上作了独奏表演。2001年12月,他在电视上首次露面,然后一直坚持表演,在《48 Hours》、《The Tonight Show》、《Good Morning America》和《The Oprah Winfrey Show》都有演出。Noah很爱护小动物,喜欢飞机和发明创造。他和家人一起住在洛杉矶,包括父母、两个兄弟、一个姐姐,还有两只狗和一只小猫。
Masi Oka 饰 Hiro Nakamura

Oka对观众来说已经不是生面孔,他曾扮演过NBC的《Scrubs》中的Franklyn和《Luis》中的Deng Wu。并在《Without a Trace》、《Joey》、《Reba》、《The Loop》、《All of Us》、《Still Standing》、《Will & Grace》、《Yes, Dear》 和 《Gilmore Girls》 这些剧中多次友情出演。
他在《Along Came Polly》、《Austin Powers in Goldmember》和 《House of the Dead 2: Dead Aim》 中的主演令人印象深刻。
有即兴演出经验的Oka曾在Second City, ImprovOlympics, The Groundlings, 和TheatreSports表演过舞台剧。他发挥即兴表演的专长,客串表演了《Punk'd》、 《Reno 911》和 《The Jamie Kennedy Experiment》中的各种角色。
从布朗大学毕业并获得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以及初级戏剧艺术专业学位后,Oka在乔治.卢卡斯的Instrial Light & Magic奥斯卡获奖特效工作室中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并坚持着他对演艺生涯的追求。尽管如今已是一名成功演员,他仍继续为ILM制作了30多部电影的优秀特效。
Oka出生于日本东京,于六岁搬到洛杉矶并定居至今。他精通日语和西班牙语。他的嗜好包括剑道,电动游戏,欣赏和创作浪漫喜剧,钢琴演奏和歌唱。他的生日是12月27日。
Milo Ventimiglia 饰 Peter Petrelli

Ventimiglia 最近主演了Tom Fontana的连续剧《The Bedford Diaries》,该片故事围绕一群人类性学课上的大学生展开。他在热门电视剧《Gilmore Girls》和NBC的《American Dreams》中分别扮演安静而复杂的Jess和60年代的战争激进分子,并很快引起了注意。 他还在David E. Kelley的话剧《Boston Public》中担任角色。
在《Gilmore Girls》之前,Ventimiglia主演的福克斯系列《Opposite Sex》使观众开始熟悉他,并使他成为华纳兄弟旗下的稳定一员。 他在许多强档连续剧中担任过客串角色,其中包括《The Fresh Prince of Bel Air》、《 C.S.I》、《Sabrina the Teenage Witch》和《Promiseland》。
Ventimiglia在大小屏幕间穿梭自如,怀着对表演的热爱参与各种表演工作。 他的电影作品包括迪士尼电影《Stay Alive》,Wes Craven/Kevin Williamson 惊悚片《Cursed》,印度电影《Dirty Deeds》、 《Sheer Bliss》和 《Massholes》。 另外他还主演了短片《Nice Guys Finish Last》和《Must Be the Music》,后者在1996年圣丹斯电影节大受好评。
他目前居住在洛杉矶,喜爱滑雪板、测雪板和极限水上滑板运动. 他的生日是七月八日。
Greg Grunberg 饰 Matt Parkman

Greg Grunberg出生于1966年7月11日,住在加利福尼亚的洛杉机。2000年,他试演了《he Flintstones in Viva Rock Vegas》中的角色Fred Flintstone。他几乎参演了J. J. Abrams的每一部制作。在他的早期生涯中,Greg出演了几部票房很高的商业电影,其中一个角色为他赢得了在《The Tonight Show》中客串的机会。在投身演艺界之前他自己开了一家冷冻乳酪的快递服务公司,同时,他出现在24张主要运动项目的宣传画里面。在《Perfect Picture》中,Greg的表现并不被人们所看好。此外,他还是即将制作的电视电影《The Catch》的执行导演,预计会在2006年开拍。现在,他正在拍摄《Mission Impossible III》,这部影片会在2006年上映。他像Baywatch, Melrose Place和Murphy Brown一样,是在一些电视节目中担任小角色而开始演艺事业。在侦探电视剧《Alias》中,他扮演了CIA探员Eric Weiss,并出演了很多季。同时,他和好莱坞也有联系,《Alias》、《Lost》和《Felicity》的制作人J.J. Abrams是他的幼儿园同学。
Adrian Pasdar 饰 Nathan Petrelli

Adrian Pasdar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匹兹费尔得。但是在他2岁的时候,他的父亲—— 一个著名的心脏外科医生——把家搬到了宾夕凡尼亚州的Powelton,费城的一个郊区。高中时,他就在足球方面表现出色,甚至在1983年得到了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足球奖学金。足球是个很有前途的职业,可惜在刚进大学那年的一次严重的交通事故使他脸上留下了伤疤,腿也受了很重的伤。在Adrian的非常毅力下,他坐在轮椅上完成了自己大一的学业,还接受了高强度的物理治疗。他还在校园里寻找另外可以展示自己的舞台并重新发现了小时候在写作和表演方面的兴趣。因为不能再踢足球,他离开了学校回到自己的家,在一个戏剧组织People's Light和剧院任职。在这里他负责音响和灯光方面的工作,同时还从事一些设备的制造。一天,当他正在制作一个设备的时候,不小心切掉了左手残余的拇指。Adrian——善于从悲伤中振作获得成功,他用自己的医疗赔偿以获取自己出演著名的《Lee Strasberg Theater Institute》机会。19岁的时候,他参加了《Top Gun》中一个角色的试演,导演Tony Scott 被他折服了,专门为他写了"Chipper"部分的剧本。正因为这个角色他得以在《Solarbabies》(1986)、《Streets of Gold 》(1986)和Kathryn Bigelow在1987年拍摄的宗教影片《Near Dark》(1987)中扮演了更多更重要的角色,在此期间他还主演了电影《Caleb Colton》,其他的一些主要角色还包括《Vital Signs》(1990)。Adrian是一个走在时代前沿的演员,独立地选择扮演的角色,在有线电影被故事片主角们视为流行之前他很早就开始了。1992年,Adrian突然感觉到身边的一切都变得不再真实,他离开了好莱坞回到纽约。回家以后,他当起了出纳,同时也接演了一些片子,像是Brian De Palma导演的《Carlito's Way》(1993)。另外一个重大的转折在1995年,他主演了FOX电视台寿命不长的电视剧《Profit》(1996)。此后,他继续出演了很多配角,并且在他已经令人印象深刻的职业里又加上了导演的经历。他自编自导了短片《Beyond Belief 》,还导演了另一部故事片《Cement》(1999)。

⑺ 芭芭拉.史翠珊

Barbra Streisand
芭芭拉史翠珊 Barbra Streisand

芭芭拉史翠珊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
从流行歌曲到古典歌曲,从歌坛到舞台剧、
影坛,她都有了不起的成绩,这位1942年出
生的犹太女歌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美声线,
自幼就显示了喜剧表演的才能和良好的音乐
天赋。1960年她参加了纽约格林威治村的一
次夜总会歌唱比赛夺得冠军,1963年她录制
了第一张专辑唱片,显示了她掌握各种风格
的技艺和惊人的声乐技巧,几十年来一直称
雄美国流行歌坛。
史翠珊特别擅长演唱那些激情洋溢的抒
情歌曲,她的歌曲中蕴含着水一样的热情和
诗一般的温馨。60年代中期她曾三次获得葛
莱美最佳流行女歌手奖,1987年又一次获得
该项奖。同时她在电影方面也有惊人的成就。

歌曲简介
1. Guilty
2. Woman In Love
3. Memory
4. My Hearts Belongs To Me
5. Coming In And Out Of Your Life
6. Promises
7. The Way We Were
8. Ever Green

⑻ 推荐几部法国电影

1.这个杀手不太冷,我看片无数,这是最经典的,我看过很多很多很多遍,非常的棒!!!!是说一个中年杀手和一个十二岁小女孩之间的爱情故事,非常朦胧感人的爱,一点都不变态,你会被感动的!由娜塔莉波特曼、加里奥德曼、让雷诺演。我第一眼看这部片子就爱上它了。特别是最后的音乐响起,剧中虽然没有一点情爱镜头,甚至男女主角连亲吻都没有过。女主角对男主角说我爱你的时候,那是来自心里的感动

2.还有一部就是<Helen of troy>(不是Troy),它比布拉德彼特的特洛伊好看很多,但在国内没有名气,但是非常非常地好看,什么叫史诗片,就是它这种,画质很美的爱琴海,非常棒的片子
3.97版的洛丽塔(一树梨花压海棠),这部小说很有名,整部电影是到最后一句话被打动的

4.昨天看的《梦想家》(戏梦巴黎),很有哲理的,很有不一样的情调,在威尼斯电影节大放异彩,断臂山今年也是在威尼斯出尽风头,非常浪漫的片子
5.肖申克的救赎
6,今天刚看了一部《21克》觉得很不错,据说一个人死的那一刻她的体重会减少21克,而21克就是人灵魂的重量,剧中的三个主角却因为这21克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7,美国丽人很不错,讲述了现代美国家庭中年人,年轻人的关系对毒品性等看法,很有哲理又不失趣味
另外罗伯特德尼罗和阿尔帕西诺片子千万不能错过,盗火线、女人香、出租车司机、美国往事都是影史经典,都是在探讨人性!!还有猎鹿人和好家伙,有探讨越战给人带来的心灵创伤的,虽然战争场面不多可是你可以真正用心去感悟电影的精髓,感悟战争的痛苦,猎鹿人,千万不要错过!!!

阅读全文

与布利斯的爱情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票房怎么查 浏览:720
电视哪个软件电影最全 浏览:885
3d电影免费百度下载到手机 浏览:80
欧美禁忌电影有哪几部 浏览:981
怎样在小米电视上看电脑上的电影 浏览:245
小蚂蚁大电影 浏览:372
阿道夫法国电影在线 浏览:268
2017亲子感人电影 浏览:962
以前的中国动画电影 浏览:779
法国电影猫和老人 浏览:426
电影网在线伦理 浏览:656
爱情电影表白片段全集 浏览:952
美国2016电影产业 浏览:183
电影兰桂坊插曲 浏览:784
成龙和洪金宝扔煤气罐的电影 浏览:921
图图电影院电影电影院 浏览:716
日本年度十佳动漫电影 浏览:24
孙俪搞笑电影图片大全 浏览:410
大白鲨吃人3d电影 浏览:857
眼睛印度电影 浏览: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