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3d电影,MAX电影,3dMax电影的区别 还有2d.电影。分别解说下吧,多谢。
一、类别不同
3D是从维数上面说的,MAX是从屏幕大小上面讲的。2D又叫平面图形。3dMax是基于PC系统的三维动画渲染和制作软件。
二、效果不同
3D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3D则能感受到一个空间的存在。而MAX,那么就会有一个超大屏幕、超豪华的视觉享受。
2D图形内容只有水平的X轴向与垂直的Y轴向,3dMax是基于DOS操作系统的3D Studio系列软件。在Windows NT出现以前,工业级的CG制作被SGI图形工作站所垄断。
三、含义不同
MAX是英文 Maximum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图像最大,它是一种能够放映比传统胶片更大和更高分辨率的电影放映系统。
整套系统包括以MAX规格摄制的影片拷贝、放映机、音响系统、银幕等。标准的IMAX银幕为22米宽、16米高,但完全可以在更大的银幕播放,而且迄今为止不断有更大的IMAX银幕出现。
3D是英文“Three Dimensions”的简称,中文是指三维、三个维度、三个坐标,即有长、宽、高。今天的3D,主要特指是基于电脑/互联网的数字化的3D/三维/立体技术,也就是三维数字化。
2D也包括现代的、有时是超现实主义的东西,有数字时间轴合成、旋转、过渡和特殊效果,这些已经成为电视和动画影视的主要支柱,也是Web的支柱。
3D Studio Max + Windows NT组合的出现一下子降低了CG制作的门槛,首先开始运用在电脑游戏中的动画制作,后更进一步开始参与影视片的特效制作。
(1)3d电影缩写扩展阅读:
立体电影(ANAGLYPH):将两影像重合,产生三维立体效果,当观众戴上立体眼镜观看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亦称“3D立体电影”。
立体电影是利用人双眼的视角差和会聚功能制作的可产生立体效果的电影。出现于1922年。这种电影放映时两幅画面重叠在银幕上。
通过观众的特制眼镜或幕前辐射状半锥形透镜光栅,使观众左眼看到从左视角拍摄的画面,右眼看到从右视角拍摄的画面,通过双眼的会聚功能,合成为立体视觉影像。
㈡ 3D电影的 D,指的是什么英文单词
3D"是three-dimensional的缩写,就是三维图形。在计算机里显示3d图形,就是说在平面里显示三维图形。不像现实世界里,真实的三维空间,有真实的距离空间。计算机里只是看起来很像真实世界,因此在计算机显示的3d图形,就是让人眼看上就像真的一样。人眼有一个特性就是近大远小,就会形成立体感。计算机屏幕是平面二维的,我们之所以能欣赏到真如实物般的三维图像,是因为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时色彩灰度的不同而使人眼产生视觉上的错觉,而将二维的计算机屏幕感知为三维图像。基于色彩学的有关知识,三维物体边缘的凸出部分一般显高亮度色,而凹下去的部分由于受光线的遮挡而显暗色。这一认识被广泛应用于网页或其他应用中对按钮、3d线条的绘制。比如要绘制的3d文字,即在原始位置显示高亮度颜色,而在左下或右上等位置用低亮度颜色勾勒出其轮廓,这样在视觉上便会产生3d文字的效果。具体实现时,可用完全一样的字体在不同的位置分别绘制两个不同颜色的2d文字,只要使两个文字的坐标合适,就完全可以在视觉上产生出不同效果的3d文字
㈢ 3D电影是什么意思
3D电影的原理:
这要从人的视觉原理说起。当看物体时,因为两只眼睛的角度不同,同一个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并不完全相同。比如说,左眼看到物体的左侧面较多,右眼看到物体的右侧面较多。这两个不同的像经过大脑综合以后,就能区分物体的前后、远近——从而产生立体视觉。
为了更好地说明,不妨请做个小实验:闭上一只眼睛,在眼前大约30厘米处举起双手的食指,然后向中间缓缓靠近,你会发现,当你的眼睛告诉你自己的手指已经碰到一起时,其实它们并没有!如果还不相信,就换一只眼睛再做一次吧!
————这就是缺乏立体感导致的判断误差。
3D电影现状:
3D电影发展到今天,遵循的依然是这个基本原理。一般来讲,3D电影是用两个镜头如人眼那样从两个不同方向同时拍摄,然后在放映时,通过两个放映机,把用两个摄影机拍下的两组胶片同步放映,并将这略有差别的两幅图像重叠在银幕上。
仅仅这样还不够。此时你只能看到一团模糊的像。这时要借助光学原理,在放映机前面安装偏光设备,改变光射出时光波的振动方式。当这两束偏振光投射到银幕上再反射到观众处时,配合专用的立体眼镜,人的每只眼睛就只能看到相应一侧的像——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机映出的画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机映出的画面。用这种方法“欺骗”我们的大脑后,你就会得到立体感很强的图像。
80年代之后,3D电影的制作技术日臻成熟。当时,适逢一种新的放映技术——IMAX问世。3D电影有了更宽广壮观的舞台。IMAX的英文原意就是“图像最大化”,采用特殊的70毫米胶片,而一般的电影胶片仅为35毫米,前者的感光面积是后者的10倍,显然画面的清晰度不可同日而语。在放映时,6、7层楼高的巨大银幕,震撼听觉的六声道音响,不由让人忘掉一切身外之物,用每个毛孔去感受电影强烈的声光效果。
3D电影的未来:
传统的3D电影放映机受到机械设备的限制,无法将帧率进一步提高,很容易让人感到眼睛不适。而且,即便戴着眼镜,很多时候左眼难免会看到右眼的画面——反之亦然,造成观众俗称的“鬼影现象”。而且两套胶片的同步也是个难题。但在数码时代,这都不是问题。
新的放映方法基于电子计算机控制和数码成像技术。2001年,由一家名为RealD的公司首创,并以“RealD”来命名——其字面意思就是:“真3D”。
在RealD系统中,计算机取代了电影胶片盘。它同样需要两台计算机分别输出左右眼的两套画面。当计算机把两套画面送达投影机后,数字投影机将画面的偏光和切换任务交给控制芯片来完成,确保精确。同时,放映帧数也因此大幅提高。在控制芯片的指挥下,投影机可以快速切换播出的画面。如果对每幅画面进行三次切换,观众可以收到144帧/秒的画面。这可以最大幅度地降低观众长时间观看3D影像带来的不适感。
而且这套系统的银幕和眼镜也经过了革新。眼镜表面上的偏光膜条纹由传统的条状改为环形,能更好地过滤光线。要知道,从前人们看3D电影时头是不能随便动的,稍微有点偏差就会出现“鬼影”,现在则自由了许多。而被称为“Z-Screen”的新式银幕则在设计中加入了偏光膜,可以与眼镜相配合。这样,当银幕上放映专供左眼的画面时,人的右眼几乎看不到任何东西。这就把视觉疲劳、头晕等症状发生的可能减到最小。
RealD系统是革命性的一项技术进步,它极大地改善了3D电影的放映质量,但对影院成本方面的要求则相对低廉。随着越来越多的制片商对它的接受,毫无疑问,RealD就是3D电影的未来。
㈣ 为什么叫3D电影
D是英文Dimension(线度、维)的字头,3D是指3D立体空间。国际上是以3D电影来表示立体电影。
人的视觉之所以能分辨远近,是靠两只眼睛的差距。人的两眼分开约5公分,两只眼睛除了瞄准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样东西,两眼的角度都不会相同。虽然差距很小,但经视网膜传到大脑里,脑子就用这微小的差距,产生远近的深度,从而产生立体感。一只眼睛虽然能看到物体,但对物体远近的距离却不易分辨。根据这一原理,如果把同一景像,用两只眼睛视角的差距制造出两个影像,然后让两只眼睛一边一个,各看到自己一边的影像,透过视网膜就可以使大脑产生景深的立体感了。各式各样的立体演示技术,也多是运用这一原理,我们称其为“偏光原理”。
3D立体电影的制作有多种形式,其中较为广泛采用的是偏光眼镜法。它以人眼观察景物的方法,利用两台并列安置的电影摄影机,分别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摄出两条略带水准视差的电影画面。放映时,将两条电影影片分别装入左、右电影放映机,并在放映镜头前分别装置两个偏振轴互成90度的偏振镜。两台放映机需同步运转,同时将画面投放在金属银幕上,形成左像右像双影。当观众戴上特制的偏光眼镜时,由于左、右两片偏光镜的偏振轴互相垂直,并与放映镜头前的偏振轴相一致;致使观众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过双眼汇聚功能将左、右像迭和在视网膜上,由大脑神经产生3D立体立体的视觉效果。展现出一幅幅连贯的立体画面,使观众感到景物扑面而来、或进入银幕深凹处,能产生强烈的“身临其境”感。
3D立体立体电影,即我们常说的4D电影,是立体电影和特技影院结合的产物。随着3D立体软件在国内越来越广泛的应用,4D电影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运用3D立体软件制作立体电影有其独特的优势,如3D立体场景本身就具有立体特性,与立体成像相关的各种参数非常容易在软件环境中调节等。本文具体讲解了3D立体立体电影制作的原理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后我们还会在具体的制作方面继续探讨,希望广大对立体电影感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
4D电影是立体电影和特技影院结合的产物。除了立体的视觉画面外,放映现场还能模拟闪电、烟雾、雪花、气味等自然现象,观众的座椅还能产生下坠、震动、喷风、喷水、扫腿等动作。这些现场特技效果和立体画面与剧情紧密结合,在视觉和身体体验上给观众带来全新的娱乐效果,犹如身临其境,紧张刺激。
4D影院最早出现在美国,如著名的蜘蛛人、飞跃加州、T2等项目,都广泛采用了4D电影的形式。近年来,随着3D立体软件广泛运用于立体电影的制作,4D电影在国内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画面效果和现场特技的制作水准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先后在深圳、北京、上海、大连、成都等地出现了几十家4D影院。这些影院大都出现在各种主题公园(乐园)、科普场所中,深受观众和游客的喜爱。
运用3D立体软件制作立体电影有其独特的优势,如3D立体场景本身就具有立体特性,与立体成像相关的各种参数非常容易在软件环境中调节等。所以,计算机3D立体技术应用于影视行业后,很快就出现了3D立体立体电影,如大家俗称的3D电影、4D电影。美国迪斯尼乐园中的蜘蛛侠(SpiderMan),更是解决了“3D立体立体跟踪渲染”技术,使画面中的立体场景能够根据游客的运动轨迹自动地转换透视关系,能够适时地保持虚景(3D立体画面)和实景(现场布景)一致和连续的透视关系,大大提高了画面的真实感。那么,怎样运用3D立体软件来制作立体电影?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文将通过对3D立体立体电影的制作原理的详细分析,探讨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人眼的立体成像原理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眼睛观察的周围环境之所以是立体的,是因为人的两只眼睛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视角同时获得两幅不同的场景图
像,人的大脑对这两幅图像进行处理后,不仅能分辨出所观察物体的颜色、质感等光学信息,还能根据两幅图像的差异判断出物体与双眼的距离等空间信息。这样一幅立体的画面就呈现在脑海中。
㈤ 什么是3D电影
目前来说3D都是有眼镜的(未来将开发裸眼3D)。
简单来说,普通3D电影就是电影院里的普通屏幕的立体电影。
另外还有IMAX3D电影。但IMAX与3D是完全两个概念。
IMAX是巨幕,imagemax的缩写,也就是屏幕最大化的意思。提供的是一种超大画面的视觉震撼,同时配上水晶般的超强环绕数字音响,让观影者体验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而3D则是让观影者体验到影片的立体效果,体验换面的纵深感。
观影者观看3D影片,不会跟普通电影一样所有物体都在一个平面上,而是置身其中,与影片中的角色为伍,体验身临其境的超凡感受。所以可以这样说,普通3D电影就是电影院里的普通大小屏幕的立体电影;IMAX3D电影就是一种超大画面的视觉震撼,同时配上水晶般的超强环绕数字音响的3D立体电影,让观影者体验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场面更加震撼。
㈥ 电影里,4K、3D、IMAX这些概念到底什么区别
文章转自Hao4K影音
Hao4K影音:最新4K资源下载、4K播放下载教程、最新4K设备评测!
Hao4K专注4K家庭影音, 服务千万家庭影音发烧友!
周末去看个电影相信现在是多数人的娱乐方式,但随着影视技术的发达,电影院也越来越多“特色”,但你知道电影院里的3D/4D/IMAX/巨幕/杜比影院/全景声/DTS:X 临境音到底都有什么区别吗?不知道的还以往只是想骗你的钱……
先说结论在不考虑票价,只单纯关注视听享受的情况下,大概的建议如下:
第一梯队:IMAX影厅和杜比影院--IMAX专属片源的影片,首选激光IMAX,其次是普通数字IMAX;非IMAX专属片源的影片可以尽量选择杜比影院。
第二梯队:Real D 3D, 中国巨幕,LUXE巨幕。
第三梯队:4K普通厅,杜比全景声厅,DTS临境音。
第四梯队:普通厅,ScreenX,各种4D厅等。
不过,如果不是什么大片或者什么特别重要的电影,我还是觉得等4K出来后和家人一起看一样爽歪歪,特别是家里有家庭影院设备的在家看个4K UHD蓝光原盘效果也不会比普通电影院差多少!
如果感兴趣可以读下面的文章了解
比如,巨幕厅也很大,有的甚至比IMAX屏幕面积还要大,那需不需要多花那么多钱去看IMAX?杜比为什么还有“杜比影院” 和“杜比全景声”两种?DTS临境音和杜比全景声哪个更厉害?
毕竟现在电影都很推崇“沉浸感”,到底去看哪种才能获得更为“沉浸”的视听享受呢?
3D
首先大家最熟悉也最“头疼”的就是3D版。因为很多影院在排片时只排3D版本,让它成为了观众在购票时根本绕不开的选项。而且目前不管是搭配任何其他放映模式,都必须带上3D眼镜,很多人都觉得累赘。
普通3D的投影技术使用偏振光来制造出景深的幻觉,目的是为了让观赏更有沉浸感。但是亮度不足,画面偏暗,重影,拖影等技术问题让很多观众在观赏普通3D版本时会感觉很不适。
因为种种原因,3D电影并不像最初推出时那样,因为大家还有新鲜感而受欢迎,甚至成为了现在很多观众最排斥的一种观影体验,是不得已的选择。去年美国电影协会(MPAA)报道也称全球的3D票房同比下降了20%。
所以,如果大家希望观赏到高质量的画面,并且确实有其他选择,那么不用考虑,尽量不选普通3D版本就对了。
RealD 3D
RealD 3D是目前世界上最主流的3D电影放映技术,在全球数字3D市场拥有80%以上的份额。
RealD其实就是加在放映机镜头前的一个玻璃,以及配套的眼镜和金属银幕。但这样的技术带来的最大优势就是比其他的3D系统更亮。
RealD 3D 技术使用了圆偏振光来产生立体图像投影,可以让观众能够倾斜地观看,而不会看到重影或图像变暗,比普通3D的观影感受要轻松很多。
IMAX
虽然IMAX技术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发展了,但IMAX和3D电影在全球的风靡要归功于2009年的《阿凡达》,由于阿凡达是第一个全程运用IMAX+3D技术进行拍摄、制作和放映的,在当时确实让影迷感受到了耳目一新的观影体验。
IMAX的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拥有巨大的屏幕,除了画面更大,对于一些有专门IMAX版本的电影,甚至还可以欣赏到多出标准DCP格式26%的画幅。所以对于提供IMAX专属片源的电影来说,IMAX画幅就意味着能够在画面中看到更多图信息。
1995年的《阿波罗13》是第一部进行IMAX DMR转制的影片,而最先在制作阶段就开始使用IMAX摄影机进行拍摄的电影是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蝙蝠侠:黑暗骑士》(2008)。并且随后在《黑暗骑士崛起》,《星际穿越》和《敦刻尔克》中都一直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可谓是这种拍摄格式的最大拥趸者。
除了诺兰的电影,《变形金刚》,《碟中谍》,《星际迷航》,《星球大战》和《漫威系列》等很多好莱坞电影也使用了IMAX拍摄。
而《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和《复仇者联盟4:终极之战》也是目前为止公映的仅有全程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电影,也就是说全程的画幅都是打开的。
图片包含的亮度信息越丰富,明暗和色彩表现也更生动。所以和传统投影相比,杜比影院呈现的图像就看起来就不会那么模糊或者灰蒙蒙的一片。
激光IMAX vs. 杜比影院
总体来说,大部分的IMAX综合体验会比中国巨幕好,但是中国巨幕的高性价比让很多观众把它当做是看巨幕的首选。
不过我又发现,4DX功能介绍的这张图上有一个“扫腿”看起来非常厉害,感觉如果是看一部恐怖片,这应该是非常值得一试的体验。
㈦ IMAX 与3D 电影的区别
IMAX(即Image Maximum的缩写)是一种能够放映比传统胶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电影放映系统。整套系统包括以IMAX规格摄制的影片拷贝、放映机、音响系统、银幕等。标准的IMAX银幕为22米宽、16米高,但完全可以在更大的银幕播放,而且迄今为止不断有更大的IMAX银幕出现。
D是英文Dimension(线度、维)的字头,3D是指三维空间。国际上是以3D电影来表示立体电影。3D立体电影的制作有多种形式,其中较为广泛采用的是偏光眼镜法。它以人眼观察景物的方法,利用两台并列安置的电影摄影机,分别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摄出两条略带水平视差的电影画面。放映时,将两条电影影片分别装入左、右电影放映机,并在放映镜头前分别装置两个偏振轴互成90度的偏振镜。两台放映机需同步运转,同时将画面投放在金属银幕上,形成左像右像双影。当观众戴上特制的偏光眼镜时,由于左、右两片偏光镜的偏振轴互相垂直,并与放映镜头前的偏振轴相一致;致使观众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过双眼汇聚功能将左、右像叠和在视网膜上,由大脑神经产生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展现出一幅幅连贯的立体画面,使观众感到景物扑面而来、或进入银幕深凹处,能产生强烈的“身临其境”感。
看立体电影,I-MAX-3D是最佳选择,因为屏幕越大,立体效果越明显,越有亲临其境的感受。普通影院由于放映功率的问题,银幕受到限制,而广东科学中心的IMAX银幕高22米,宽29米,是亚洲最大的IMAX银幕。
以3D立体方式呈现的IMAX Experience(R)可带给您世界上最身临其境的观赏体验,令世界各地数以百万人为之如痴如醉。水晶般清晰且逼真绚丽的立体图像,结合顶级的环绕音响系统使观众仿佛置身于电影中。
IMAX 3D立体体验的全方位高品质使其图像效果在全球傲视群雄——创造了有史以来最逼真、最具身临其境感的3D效果。IMAX 3D奇迹背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采用了双胶片技术,该技术远比传统的“红蓝”模拟3D技术先进,——后者仅仅把左右眼的图像放到一个胶片上,清晰度和色彩大打折扣。而IMAX 3D技术完全没有这样的遗憾,不仅采用了世界上最大的胶片格式(15/70),还通过2卷单独的胶片同时进行图像捕捉和放映。
㈧ 3D电影的简称是什么啊
3D是英文“Three Dimensions”的简称,中文是指三维、三个维度、三个坐标,即有长、宽、高。今天的3D,主要特指是基于电脑/互联网的数字化的3D/三维/立体技术,也就是三维数字化。包括3D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
3D电影
D是英文Dimension(线度、维)的字头,3D是指三维空间。国际上是以3D电影来表示立体电影。
㈨ 影片3D和3DIMAX 区别是什么,又是什么意思
区别:概念不同、效果不同
区别一:概念不同
3D是英文“Three Dimensions”的简称,中文是指三维、三个维度、三个坐标,即有长、宽、高。如今的3D,主要特指是基于电脑/互联网的数字化的3D/三维/立体技术,也就是三维数字化。
IMAX是英文Image Maximum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图像最大,它是一种能够放映比传统胶片更大和更高分辨率的电影放映系统。
整套系统包括以IMAX规格摄制的影片拷贝、放映机、音响系统、银幕等。标准的IMAX银幕为22米宽、16米高,但完全可以在更大的银幕播放,而且迄今为止不断有更大的IMAX银幕出现。
区别二:效果不同
两者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3D能感受到一个空间的存在。而IMAX,会有一个超大屏幕、超豪华的视觉享受。
(9)3d电影缩写扩展阅读:
著名的IMAX电影:
1、《虎之子》(Tiger Child)(1970年):第一部正式的IMAX电影。
2、《花园岛》(Garden Isle)(1973年):第一部IMAX球幕电影。
3、《嗨!哥伦比亚》(Hail Columbia!)(1982年):第一部IMAX太空电影。
4、《飞吧!》(To Fly!)(1976年):累计票房第二高的IMAX电影(总票房8250万美元)。
5、《珠穆朗玛峰》(Everest)(1998年):累计票房最高的IMAX电影(全球总票房1.206亿美元,其中北美票房8440万美元)。
6、《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1999年):第一部获奥斯卡奖的IMAX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