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数据显示电影市场大盘只有1703万,这大概是什么水平呢
这意味着每个电影院的收入只不过是1000元左右,这远远不能达到很多电影院的基本运营成本。
这个问题其实反映出的是疫情之下的电影行业的生存问题,之所以会这样说,主要是因为新冠疫情导致很多电影院没有办法正常开业。在此过程当中,电影院每天都需要支出一定的运营成本,这也直接导致很多电影院入不敷出,有些电影院甚至已经破产倒闭。
一、这个数据是怎么回事?
这个数据是关于电影行业的票房数据的调查,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之下,全国1万多家电影院的当天收入只有1,703万元。我们要知道全国上下的电影院已经达到了14,000多家,如果把这个收入均摊到每一家电影院身上的话,每家电影院的收入只不过是每天1000元钱左右,这可能连电影院的电费都不够。
❷ 北京环球影城火爆来袭,试问国内影视城的出路在何方
上个月,北京环球度假区开启对外试运营,北京环球影城则于9月20日正式对外开园,众多受邀游玩的明星、网红等各行各业的人士,纷至沓来,瞬间挤爆。
一时之间,哈利波特、小黄人、变形金刚又成为各类短视频、微博、公众号的热门话题!国外强IP型影视城的影响力果然来势凶猛。。。
在国外,影视基地主要呈现两种模式:
第一种是 影视主题 娱乐 公园 ,即围绕品牌及电影、卡通人物开发多功能体验式大型游乐项目及衍生产品,如迪斯尼乐园和环球影城等;
第二种是 影视产业功能聚合中心 ,即将电影筹拍、后期制作、出品等影视专业功能聚合在一起的产业中心,如美国的好莱坞、印度的宝莱坞等。
左:好莱坞片场、右:宝莱坞片场
相对于我国影视城发展,从影视基地到塑造影视主题乐园,一直在把 影视文化和 旅游 融合发展 ,其本质是发展具有独特性和专属性的影视文化IP(知识产权),通过影视文化IP将 旅游 业与其他文化 娱乐 业态进行跨界整合,实现产业价值的升级。
目前,我国大大小小有上百个影视基地,其中投资上亿元的就有30多个,最出名的也就是那几个:如横店影视城、上海影视乐园、象山影视城、怀柔影视城、镇北堡西部影城等,其中横店影视城是目前国内拍摄场景最多、配套设施最全、产业链最完善的综合型影城。
先来看一组数据:
数据显示,大多数影视城发展不容乐观,处于亏本经营状态,仅有横店一家是盈利的, 问题来了,为什么会这样?我国影视城发展有未来吗?
首先,来看一下现下 一般影视城普遍存在的问题与盈利模式关系 :
上世纪末乃至本世纪初出现的影视基地,大多是由当地政府发起建设,是为了推动 旅游 经济,但大多形式雷同,重复建设,缺乏相应的产业核心需求分析与长期的规划,欠缺有效的经营,长期欠缺盈利效率。
对于营收模式,作为影视产业元素的聚集形式,主要提供专业影视拍摄场地、设备、咨询服务,主要包括技术设备使用租赁、场地租赁、影视服装、道具的制作租赁、影视经纪人服务等,门票收入。
由此而见,现下大多数的影视城都需要依托于剧组拍摄来吸引游客, 盈利模式单一,效益低下 ,而我国年产电视剧1.5万集左右,已严重“虚胖”,限古令的颁发更是让古装电视剧近半找不到市场,而各地影视城与电视剧实际拍摄需求相比则更多泛滥,在时下已经 基本失去了市场的生存空间 。
升级打造影视文旅融合复合型产业,形成产业集群
——扩展上下游产业链
以横店影视城为例,1996年为支持谢晋导演拍摄电影《鸦片战争》而起步,经过20多年的发展,自1996年以来,由横店集团累计投入30亿元资金,占地面积超过30平方公里。
兴建广州街·香港街、明清宫苑、秦王宫、清明上河图、华夏文化园、明清民居博览城、梦幻谷、屏岩洞府、大智禅寺、红军长征博览城、春秋·唐园、圆明新园等,13个跨越几千年 历史 时空、汇聚南北地域特色的影视拍摄基地和两座超大型的现代化摄影棚。
拍摄出各种类型的影视作品超2500余部,被美国《好莱坞》杂志称为" 中国好莱坞 ”。
发展历程:
从1999年开始,横店推出免收场租的策略至今,放弃以往场景 旅游 的模式,以游客为中心,逐步围绕影视内容持续打造20多年,创造性地提出打造 “影视泛 娱乐 ”文化IP的战略 ,通过对泛影视文化的深度挖掘,让影视文化与 历史 文化产生奇妙的化合反应,并以契合时代的创意形态融入 旅游 产业的发展之中,形成横店影视城独有的文化 旅游 品牌。
从影视文化题材和 历史 文化题材两个方向双管齐下 ,先后开发出以《梦幻太极》《暴雨山洪》《火烧圆明园》等为代表的实景秀,以《百老舞汇》《紫禁大典》《汴梁一梦》等为代表的舞台秀,以《龙帝惊临》《帝国江山》等为代表的多媒体设备秀以及一批沉浸感十足的街头秀。
截至目前,横店影视城共开发出 旅游 演艺秀120余台,节目几乎囊括了目前中国 旅游 演艺的所有种类,并且每天都在演出,有“中国 旅游 演艺之都”之称。
面对文化 旅游 产业的转型升级,横店影视城制订了“影视文化+”的战略指引,通过 推动影视文化与多种 娱乐 休闲业态深度融合构建文旅大消费体系 ,也为游客带来“住在电影里、吃在电影里、玩在电影里”的全方位沉浸式文化体验。
各种演艺与街头互动秀
近年来,横店影视城把开发 博物馆作为文化和 旅游 融合的又一重要路径 ,2016年初,国内首座以电影放映机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电影放映机博物馆在横店影视城广州街·香港街景区落成。
随后横店影视城又相继建成了巧克力博物馆、面包博物馆、大宋市井生活博物馆、海上洋货博物馆、清宫御膳博物馆等。2020年横店镇 旅游 收入超200亿元,接待游客近2000万人次可以说是疫情时代的神话。
横店中国电影放映机博物馆内
除了以上影视文旅结合的同时,横店影视城在原有的影视基础配套服务上,更是延伸集合了数字影棚、演艺培训中心、后期制作、发行、演员工会、节目购销、电影院线等,集聚了1400多家影视企业入驻横店影城园区,甚至广电总局在横店都设有审片部门,无疑打造了一条完整的影视产业链。
经央视 财经 网报道,2021年前6个月,横店影视基地接待剧组达210个,同比去年增长93.48%。
横店盈利模式
同样,在上海松江的影城,也正在 科技 转型,今年6月, 上海 科技 影都 正式发布,关于未来电影的新场景、一个融拍摄 旅游 消费为一体的上海新地标呼之欲出。
上海 科技 影都着眼“科创芯“ “世界窗“双核发展理念,依托长三角与G60科创走廊,加速数字化转型,增强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韧性, 强化影视产业的 科技 赋能 。
版权交易平台、LED虚拟拍摄解决方案、从前期、创意、制作、后期等各个环节完善产业链,为中国影视内容搭建一座互联网的国际化数字平台。
上海 科技 影都效果图
影视城处于影视产业链条中的一环,将影视城本身打造成复合式的产业链,把各种影视产业要素都聚集到影视城内,将原来传统型影视城运营模式改革创新,以被动化为主动,结合运用新的表现手法来实现影视产业与 旅游 大融合的转型升级,创造出更多新业态,抢夺行业话语权,相信影视城的未来是光明的。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END-
❸ 4d电影院的前景怎么样
大连曾经拥有四家4D电影院,但目前仅存的一家位于虎滩乐园,而它也仅仅依靠与其他景点的套票销售勉强支撑。这家电影院的生存状态堪忧,观众数量寥寥。相比之下,其他几家小型4D电影院的寿命更短,大多未能撑过四个月。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影片资源的稀缺和质量不佳。4D电影院依赖高质量的影片来吸引观众,然而由于影片资源的限制,很多4D电影院难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内容,导致观众体验大打折扣。此外,影片制作的粗糙也使得观影体验大打折扣,无法满足观众对高质量影片的需求。
4D电影院的困境不仅限于大连,全国各地的4D电影院都面临着类似的挑战。影片资源的匮乏、制作水平的参差不齐以及观影体验的不尽人意,都使得4D电影院难以吸引和留住观众。在这样的背景下,4D电影院的发展前景似乎并不乐观。
然而,4D电影院并非完全失去了发展的可能性。一些4D电影院已经开始尝试新的商业模式,比如与景点、主题公园等进行合作,推出套票销售,以此提高观影吸引力。同时,一些电影院也在努力提升影片质量,引入更多优质的4D影片,以改善观影体验。这些尝试或许能够为4D电影院的未来带来新的希望。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4D电影院仍有可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观众需求的变化,4D电影院或许能够找到更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从而在未来的电影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❹ 北京东西城影院全部停业,疫情下影院的生存有多难
北京东西城影院全部停业,疫情下影院的生存有多难?当前疫情影响了全球经济,第三产业影响肯定非常大,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下分析:就是人们害怕疫情,不敢扎堆,因此就不想去电影院。疫情影响了绝大多数人的收入,收入减少了,相应的开支就减少,电影作为非生活必需品,首当其冲就会减少去电影院的次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般民众都可以通过手机、电脑观看电影,不再非要去电影院看电影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实现了居家看大片。传统电影院企业在这场疫情中影响很大,出路在哪里呢?我想提出我的观点:
❺ 八部新片撤出“五一档”,影视行业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八部新片撤出“五一档”,影视行业未来的路该怎么走?疫情对电影产业的影响全面且深刻的。
视频网站和小视频将彻底代替电影院电影。
最后,好莱坞最近几年也完蛋,电影质量明显下降,已经完全不是世纪之交那种黄金年代了。
同时,现在进口大片也越来越少,很多电影(虽然也不好看但毕竟是大片)不进入内地市场。
有业内大佬提出,探索老片重映,促进电影院多元经营。虽然无法实现,但我还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