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耽美是什么
在当代日本文化中,耽美现象的崛起与两部备受瞩目的剧集——《インディゴの気分(靛蓝色的心情)》和《きのう何食べた(昨日的美食)》的热播紧密相连。虽然剧集的成功让原作漫画的光芒更加耀眼,但它们的BL(Boys Love)渊源和耽美文化的发展同样值得探讨。
丸木戸マキ与吉永史两位作者的作品,展示了BL漫画的多元化风格。丸木戸的BL作品虽然数量有限,但每部作品都精心雕琢,而吉永史的作品则涵盖美食、历史科幻等丰富题材,如《昨日的美食》中将美食与爱情日常交织,以及《大奥》中对两性地位的深刻剖析。在书店里,少女漫画与BL漫画并肩而立,虽看似无章可循,但它们之间的共性——耽美,逐渐显现。
耽美一词源自美学主义的翻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治时期。而BL作为更年轻的分类,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早期的定义并不清晰,直到“BL”书籍在图书馆的争议事件,才让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明确。耽美作品的受众起初以女性为主,例如《JUNE》杂志的出现,其中的“耽美”概念与后来的BL有所区别,但都与少年主题密切相关。竹宫恵子和荻尾望都等“花之二十四年组”成员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少年爱”——如《トーマの心臓》中对法国电影的灵感,塑造了耽美的核心特征——封闭背景、女性读者视角和突破边框的画风。
然而,当时的耽美作品并未完全摆脱少女漫画的局限,如华丽装饰和男装丽人的形象。封闭环境下的悲剧性设定,看似是故事的催化剂,但其实根源在于外部世界的冲击。随着社会变迁,少女漫画与BL的界限开始模糊,主题和手法相互影响,BL的定义也因此变得更加宽泛。例如,《靛蓝色的心情》和《昨日的美食》展示了现代都市背景,画面结构不再依赖于封闭设定,而“攻め/受け”的设定也开始在作品中得到更多展现。
BL的突破在于它挑战了传统的性别角色定位,以及“攻/受”这一性行为符号的公开讨论。耽美作品中“攻/受”的隐性设定被BL打破,允许角色间的动态转换和性欲的直接表达。这一变化引发了对男性视角和女性欲望的重新审视,以及对异性爱身份的重新定义。尽管BL的“攻/受”设定受到了质疑,但它的出现促进了对同性爱的更开放讨论,质疑了异性爱的自然性和刻板印象。
总结来说,《靛蓝色的心情》和《昨日的美食》的成功预示着BL漫画的未来可能有更多突破。从耽美到BL,这一发展过程揭示了性别和性欲望在文化中的流动,以及对既有观念的挑战。而“攻/受”的设定,尽管在某些方面引起争议,但它推动了对同性身份和欲望的理解,质疑了异性爱的单一定义。未来,BL漫画将继续在性别表达和欲望叙事上探索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