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1)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
新中国成立后,模仿苏联电影的管理体制,建立了一个从管理到生产、经营的完整配套的新中国电影事业体制。1953年,在苏联专家帮助下,我国制订了第一个五乱漏年计划中的电影管理计划。其中,对制片厂实行行政指令性管理,建立了摄制工作制度和制片主任制度及制片生产的各项规定。在发行方面,把中国影片经理公司改组为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将各大区公司哗态烂建制为各省、市发行机构,并建立完善了发行放映经营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在电影局设立了电影放映管理处,各省、市、自治区文化管理部门亦成立相应的各级机构,有一级政府就有一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加强放映工作的统一管理。这一整套设施的建立,都是以行政化机制为依据和功能目标的,而市场效应和市场运转则作为辅助的手段,因此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垂直管理的政企合一的电影发行体制。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步完善起来的电影产业结构体制,以它特有的规律运转,除了1958年和1976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发生过几次动荡外,30年来,其基本架构和内部经济关系未有任何本质上的变化。同其他行业一样,电影业走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统一由国家预算拨款和专项拨款维持其建设、生产和流通。制片方面,制片厂根据上级对数量及题材的严格计划接受影片拍摄任务。发行方面,作为全国发行放映总代理的中影公司负责收购影片,之后通过等级分明的各个发行放映公司以业务和行政相结合的手段从省、市、县往放映单位悄滑模发放拷贝。
(2)20世纪80年代
改革开放后,电影业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了几次改革浪潮。1979年的《关于改革电影发让戚行放映管理体制的请示报告》,调整了发行收入分成比例,增加了用于发行放映事业的生产基金。1980年,文化部又以1588号文件的形式规定,中影公司根据发行需要所印制的拷贝量按一定单价与制片厂结算,使制片厂产量增加,利润上升。1984年5月,文化部正式提出成立中国电影总公司的体制改革方案。1985年1月,电影局在广州召开电影体制改革座谈会,提出简政放权、政企分开和扩大制片业与发行业经营自主权的精神。同年,同意在一些地区对部分影片的票价实行浮动,以缓和电影收入的下降趋势,电影的价格体制在经历了35年之后(始终维持在50年代的0.20-0.35元之间),终于在市场竞争的冲击下出现了初步的松动。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进展,录像业、歌厅和综合文化娱乐业开始兴盛,电视日渐普及,使电影观众出现了明显的分流。1984年仅一年时间,电影观众就减少了52亿人次。迫于市场压力,电影制片迅速走向娱乐化类型化。1986年1月,电影局从文化部划归广播电影电视部领导,加强影视统一领导和统筹规划是合并的初衷,但电影局合并到广电总局后,各地电影单位特别是省、市、县级发行公司仍由地方文化部门领导和管理,以至形成“上合下不合”的现象,对电影全行业管理造成了很闭瞎大的困难。1986年,全国电影市场进一步萎缩,全国三分之一左右的发行企业亏损,许多放映单位该营它业,反过来又影响到了电影制片企业的严重亏损。针对这种情形,1987年曾经提出了代理发行、一次性卖断和按比例分成等五种结算方式发行影片,但1989年又很快倒退回来,顽强地按拷贝结算的方式。
(3)20世纪90年代后至今
20世纪90年代的电影改革以1993年元启缓月以“广电字(3)号文件”即《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及其《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为标志。自此,40多年的计划经济下电影的统购统销以及由此形成的制片、发行、放映三者之间经济分配上的不合理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其中重要一条就是中影公司的全国垄断经营被打破。但是问题紧接而来,各省级公司在自己的行政区域内独家经营、垄断发行以及发行行业中间环节过多的局面仍然普遍存在。经过发行影片直接面向地市级公司的“江苏突破”、“山东突破”后,制片厂、中影公司与省级公司在发行上的矛盾更加突出。
1994年8月1日,广电部电影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通知》(94年348号)。这个文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决定》精神,明确影片(著作权)发行权拥有单位可以直接向北京等21家省市(11家老、少、边、穷省、区除外)的各级发行、放映单位发行自己的影片。这一指导思想使得电影全行业所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得到认可,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市场多主体的形成。
1995年1月,随着当时广电部《关于改革故事影片摄制管理工作的规定》(广发影字[1995]001号)的出台,昭示着制片行业几十年一贯制的计划管理模式的改革终于迈开了小小的、但却
❷ 现在电影院的发行是什么模式
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国内电影发行市场消息延续,腾讯宣布成立全资子公司腾影,并正式进入发行领域;四海联盟的成员改变了,想要成立一个新的公司; “后来的美国”陷入了“退款”风暴。各种趋势让人们再次将注意力集中在电影的发行上 - 这个行业听起来简单而复杂。原因很简单,因为电影发行的概念非常清晰。它将电影产品推向市场。然而,由于行业竞争激烈,运营模式不断变化以及各方暗箱操作的不同,电影的发布给人们留下了“水深”的印象。目前的市场格局是什么?为什么电影发行如此重要?
目前,中国电影发行集中度已经很高,但新的公司仍在进入游戏。归根到底,这是因为发行对电影业至关重要。
狭义的电影业包括生产,分销和筛选。电影发行是指电影作品创作后在市场上的销售和租赁活动。这也是电影发行公司的业务。作为上下游衔接的中间环节,发行公司具有不同的作用和角色,以及主发行与联合发行之间的差异。主要发行是指该项目由一两家公司主导,联合发行意味着几家发行公司正在合作。总而言之,他们试图将电影的作品出口到更多的广播频道,以寻求更高的票房。
电影发行是电影制片人回顾投资成本并获得利润的主要途径。它从根本上决定了电影在商业上是否成功。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都以发行为核心力量。无论他们处于20世纪30年代还是40年代的黄金时期,还是当前的全球化时期,六大出版力量都非常强大。这也是他们敢于投资的电影数量。数十亿规模的最重要原因。就国内电影业而言,这个问题尤其重要,因为盈利模式主要取决于票房收入。这也是腾讯影业决定在发行领域竞争的重要原因。
从运营角度来看,发行方式主要有四种类型:拆分发行,买断,底部担保和就业发行。
在发行模式中,国内市场正在经历从土地网络分布到互联网发行的过渡。所谓地面网络发行,就是派发放在全国各城市的发行人,通过与剧院直接沟通来建立和保持合作关系,最终目的是提高电影院的电影发行率。这种分销模式从光线开始,并在乐视节庆。它的优势在于中国人类社会的商业逻辑,可以有效提高电影的早期发行速度,为高票价奠定基础。缺点也很明显。由于当地配送人员必须到处安排,如果不稳定,劳动力成本很高。 ,高质量的电影来源,这种模式很难创造效益。更重要的是,电影的质量是票房决策的关键。最初的排队主要是猜测,如果票房表现不佳,电影院仍将减少电影的数量。
现在,票务平台的兴起对地面网络的分布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特别是在大型城市中,地面网络的效用很小。在线预售数据是电影院的决定性因素,这正是该行业所说的。 “努力切片。”通过售前电影的表现可以让影院提前感知市场热度,然后积极响应排名。因此,预售数据尤为重要,其中一些违规行为从此开始。
❸ 电影院放的电影是怎么拍出来的
从电影发行公司购买的放映权。
电影拍摄结束后,要把影片送到电影局审查,审查通过后,嫌宏正制作方会把影片送到中国电影集团确定上映档绝戚期,确定后制作方会开始对影片宣传。
此时制作方会联系院线确定上映的规模(即在此影院上映的影厅数量,也可理解为卖出的拷贝数量),当确定上映的规模后,制作方开始制作拷贝,专业术语叫做数字拷贝,电影院放映影片就是使用的这种拷贝。
电影院放映制度:
解放后,国家成立了各省、市电影公司,实行国家统一拍摄、统一发行、统一放映,实行电影公司制度。
2002年,中国开放电影发行、拍摄、放映,中国电影实行院线制,影院可自由选择院线加盟来取得影片来源。
电影拍摄也不再是由电影制片厂垄断拍摄,只要取得拍摄许可证和放映许可证即可。影院则采用分账的形式来分取利润,国家规定:影院方不超过50%。
就是说电影票,60元一张,院线要收芹悔30元。再由院线、发行、拍摄方分,电影都将发行数字版。
❹ 中国电影发行制度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发行方对院线可以这么强势
中国电影的发行体制,正走在从计划时代的统一指令统一发放向市场经济下的自由售卖逐步转变,但目前尚未实现(渠道)产品的多元化,即无论你在哪家(院线)影院,
以此格局反观电影市场,梳理五大,这就是一个竞争太不充分的市场,而且略有封闭不自信,游戏规则不透明,玩的还是上个世纪的古董倒爷招,还处在工业化初期的圈地格局(电影名snatch)。如果问我如何增强发行方的话语权或是说提高发行业水平质素,最简单的方法,开门做生意,向传统学习,那些被充分验证的sales channel strategy就是阶段性的灵丹妙药。
❺ 电影需要怎样才能上映
电影需要广电总局审核并且给予电影片公映许可证后才能上映。
电影片公映许可证,俗称龙标。每次在影院看电影时,出现在片头的绿底龙头标志,因上面写有公映许可证以及电审字号,一直被视为电影的准生证。
中国电影公映许可证的取得,依据《电影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相关条款包括:国家实行电影审查制度。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审查通过的电影片,不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行、放映、进口、出口。
电影审查机构应当自收到报送审查的电影片之日起30日内,将审查决定书面通知送审单位。审查合格的,由广电总局发给《电影片公映许可证》及《电影片公映许可证》证号片头,该片头由广电总局统一制作。
(5)中国电影是如何做发行扩展阅读:
国产影片从最初的立项到上映,在审查的环节上一般要经历3个关卡,第一关就是影片的“立项关”。某知名制片人告诉记者:“所谓立项很简单,就是电影剧情梗概、片名、片种、影片题材等材料。
立项没有行政费用。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7个工作日内会通过。但是以现在审查部门的效率,5个工作日一般都可以给明确答复。”
过了“龙标”,也就是“内容审查”这一关,几乎所有的投资方、剧组都可以松一口气了。接下来只要完成上映前的技术审查,影片就可以同观众见面了。在技术审查上,影片的过审率几乎达到了99%,“有些影片送去审查,放映一遍当场就会过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