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价格会受到上映时间、你选择的电影院和你买票的方式等等的影响!
刚刚上映的电影票价比价贵,在我们这里用团购类APP买的话30元到50元不等。
上映后一段时间,热期过了后通过团购APP或者购票类APP票价就在10元到30元不等。
有的时候节假日或者特殊日子APP上会有优惠活动,票价就会便宜几元钱,几个人一起团购的话就要比一个人单独买要便宜些,在电影院买要比通过网络买要贵些!不同的电影院价格也有一定的区别,几块而已!
亲身体验,望采纳!
❷ 中国的电影院能不能做到10块钱一张票
中国的电影院不太可能做到10块钱一张票。
在中国电影市场上,电影票的价格一般由片方的发行通知规定最低结算价(一般在30-40元人民币之间),放映端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挥,这是多年形成且业内都能够接受的票价标准。
相关从业者表示,其实日常电影票价总体处在各方都能接受的合理区间内,因此不可能降到10元一张。
电影作为娱乐消费选择的一种,观众的观影意愿与观影成本和收入水平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票价高低对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观众的影响有很大差异,在票价浮动方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
❸ 为什么影片提前看会贵
2022 年春节档电影票均价已飙到 56 元,为什么电影票价格会突飞猛涨?看电影为什么越来越贵了?
912 人关注77 条评论
写回答
查看全部 406 个回答
写回答
幡悟
知道的太少,想改变的太多
想知道为什么电影票价格会突飞猛涨
首先来看看电影票的价格是怎么制定的
一:价格曲线理论
在没有垄断的情况下,电影票价取决于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
需求曲线取决于大众收入和看电影的意愿。
大众收入在统计局每年发布的数据里是逐年增加的。而消费者素质、电影宣传力度、替代品兴衰因素(盗版、在线 传播等)、院线成本及促销手段等等,都会对需求曲线产生影响。
文化产业的政策、电影成本因素、档期因素(如贺岁片)以及行业预算等、则会使供给曲线发生变化。
供给量随成本的变化向相反方向变化,需求量也随价格的变化做相反方向的变化。成本降低,利润就会增加,投资人则会更乐于投资电影
然而如今上亿元的投入随处可见,制片方当然希望票价能高则高。在电影行业充分竞争的情况下,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均会向右发生移动,因此市 场均衡点也会发生变化,均衡交易量和均 衡价格都会增高。
当然以上是纯理论分析,电影票的价格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其他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不同放映时间
院线通常在不同的放映时间,制定不同的电影票价格。在“黄金周”、“国庆档”、“春节档”、“寒暑期”等节假日期间,观影人次通常是非节假日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在定价策略上,院线通常在这些节假日的时间制定更高的价格,而在工作日的时候由于时间的限制,在上座率比较低的情况下,通常制定较低的电影票价格来吸引消费者。另一种情况是在一天内的不同时间点电影票价不同。其中,下午和晚上往往是人们娱乐和休闲时间,因此在定价方面,无 论是猫眼购票平台还是淘票票都呈现出上午低于下午和晚间的电影票定价情况。
(二)不同预定时间
院线会根据消费者订购电影票的时间而制定不同的价格,消费提前订购往往有更大几率以低于票面标价的价格购买到电影票。而临时购买往往比提前购买需要支付更多,且以点映预售等方式出售的电影票对消费者来说常常更具有优惠
(三)不同购买平台
电影票的购买有院线购票、线上购票、团体优惠购票等渠道。在一般情况下院线购票的电影票价格明显高于另外两种方式,而线上购票又根据平台的不 在价格方面存在差异。
电影票务平台经过近 5 年时间的发展、重组、规范,如今在线购票平台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依仗互联网公司的票务平台、从电影社区发展而来的票务平台,以及院线影院自营的票务平台。 其中,应属拥有互联网基因的票务平台发展最为突出。 数据显示,淘票票和猫眼出票量占总体网售平台的 88% 左右。而这两家票务平台大户也不再仅仅局限于线上购票,而是向电影产业链上的其他业务渗入。
(四)特别电影票的差别
院线为了吸引消费者,往往会针对不同特征的特殊群体确定不同的定价策略。
儿童影厅和情侣座次是第一种针对特殊群体的价格歧视情况。院线常常设有情侣座次和儿童座次,前者票价高于一般票,后者票价低于一般票。
针对不同的观影体验,IMAX 巨幕、3D 等体验模式往往比一般的电影票价格高 50%-150%。针 对一些对观影体验有更高需求的顾客,电影院常常设置 IMAX、3D 等影厅,提高影院的技术支持固然带来成本的提升,但相对的价格和收益也能获得一定程度 的提高,也是对观影群体的一种“软划分”
三:降低电影票价格的方法
1、把供给曲线的斜率降低,就是降低电影拍摄成本。电影票价格弹性较大,因此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会比较小。
2、把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也就是扩大供给。
3、打破垄断。这可以让供需曲线的交点向右下方移动,达成票价下降、观影人数增多的目的。
喜欢本文可以双击屏幕哦
参考文献:
[1] 王晓芳 . 航空公司差别票价的经济学分析——以国航为例 [J]. 中国商论 , 2017.
[2] 吴艳芬 , 吴艳娣 . “歧视”下的利润 [J]. 商品与质量 . 2012(S1).
[3] 涂庚龙 . 价格歧视及其应用分析 [J]. 消费导刊 . 2008(04).
[4] 朱莹 . 三级价格歧视的经济学分析——以航空公司为例 [J]. 经济与管理 科学 , 2019.
[5] 卫 婧 婧 , 赵 萌 . 关于三级价格歧视研究的文献综述 [J]. 中国物 价 .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