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讯 > 电影光线怎么体现物体质感

电影光线怎么体现物体质感

发布时间:2024-10-17 22:18:38

❶ 影视制作中灯光的重要地位

1.灯光在影片中的地位

在影视制作中,灯光能够烘托气氛、突出形象、反映人物心理、也能够影响观众情绪。控制灯光是影视制作中的重要一环,影视场景中的灯光与现实世界中的灯光是有所区别的,为了取得期望的效果,通常需对灯光进行众多的设置,如灯光的数量、位置、颜色、亮度、衰减、阴影及渲染设置等。所以灯光在影视制作中的重要地位不容质疑。

2.灯光在影片中的作用:

影视照明往往具有两方面意义,一是技术上以满足照射在物体上的亮度为目标的,二是通过照明对被摄体进行塑造和描绘,表现特定的艺术效果。其中表现的艺术效果有以下几种。

(1)灯光的物体造型作用:

① 影响物体造型形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是物体自身的形状和光源的位置,不同的光位可以使同样一个物体表现出不同的造型形状。如:假设一个锥体,当摄像机和方体处于同一水平线的时候,改变灯光的位置,这个锥体就会表现出不同的造型形状。当灯光处于正面时,锥体呈现出周身亮度均匀一致的平面。当灯光处于一侧时,锥体就会呈现出从亮到暗的影调过渡,从而产生立体的效果。当灯光处于背面时,物体主体变成黑洞,而四周呈现出明亮的轮廓。当然,上面说的都是单灯照明,说的光位是主光光位。实际拍摄的时候一般都会采用三灯照明的方案,一个主光,一个辅光,一个轮廓光。其中主光是影视布光中的主要塑性光,位置通常在被摄体的侧前方。特定的主光光位应考虑剧情发展、场面调度、角色性格等情况。不同光位的'主光在人物脸部形成不同的阴影面积和浓淡效果。正常主光照明时的主光位置在被摄体与摄像机在水平或垂直面呈30°―60°的空间范围内,高度也是呈30°―60°。辅光光位和角度根据对人物的的造型要求和艺术效果而定,一般辅助光光位接近摄像机与摄像机水平面上形成-30°―30°的夹角,高度也应较低,可以照亮从摄像机角度看到的阴影,能将主光造成的阴影浓度和层次调整得恰到好处。主光与辅助光的强度大小不同,可使画面产生不同的影调效果:主光与辅助光的光比大,则人物面部阴影浓重,立体感强,为高调,软调效果。轮廓光是被摄体背后照射的逆光,灯具一般是聚光灯,光线较硬,其强度可以接近或大于主光,与主光的光比为1∶1或2∶1。轮廓光照射角度的选择很重要,一般轮廓光位于主光的另一侧,且轮廓光的垂直照射角度不宜过大或过小。垂直角度太大会产生不理想的顶光效果,垂直角度过小摄像机会产生眩目效果,影响画面清晰度。

在垂直面上也有三个基本光位:平面光、俯视光、脚光。

生活中,光源通常来自侧上方,室外的阳光或月光,室内的顶光和台灯,因此,我们对于人物的正常感觉是上亮下暗,凸亮凹暗。但当用平面光来拍摄人物的时候,这种感觉就全变了。上面和下面,凸出部位和凹陷部位的亮度全部均匀一致。因此,平面光是一种典型的灯光,它能消除被摄体的立体感觉,使被摄体呈现平面效果。

当光是俯角时,人物便呈现我们所熟悉的状态,上亮下暗,凸亮凹暗的立体效果使我们的眼睛感觉很舒服。但当光位继续上升,一直升到头顶的时候,凸亮凹暗的效果被强化到了极致。这时,人眼变成一个黑洞,人物造型呈现出骷髅效果,所以顶光是一种极具丑化效果的光位。

② 灯光对造型力度的影响

当被摄体确定以后,决定物体造型力度的主要因素是光的性质,光的性质可分为直射光和散射光。直射光可以形成强烈的影调反差和鲜锐的明暗分界线,使物体显得坚硬和沉重,它所形成的影调反差越大,影调就越硬,物体就显得越坚硬,沉重。散射光可以形成缓和的影调反差和柔和的明暗分界线,使物体显得柔软,它所形成的影调反差越大,影调就越软,使物体就显得越轻越软。介于两者之间的影调称为中间调。在影视制作中以硬光表现动,以软光表现静;以硬光表现力;以软光表现美。当然,在实际拍摄的时候,影调的硬软并不单独取决与光的性质,还取决于主光的位置和辅助光的照度,即光比的大小,但起主要作用的是光的性质。

(2)灯光的强调作用:

① 从背景中突出被摄体,这是最简单的一种突出方法。在拍摄的时候,我们只让被摄体着光,而让背景淹没在黑暗中,我们的眼睛自然就会首先被明亮的被摄体所吸引,从而使人物从背景中突显出来。

② 从群体中突出主体:这是一个最有表现力的层次。在一个群体中,谁最亮(暗)谁就最引人注目。因此在拍摄的时候,要让谁最引人注目就把谁打得最亮,如德国电影《锡皮鼓》;中的一个镜头,有三个人,中间那个人特别亮,所以他便夺走了观众的眼光。

(3)灯光对观众情绪的作用:

灯光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段,灯光影调还体现着感情。如美国影片《教父》的开头,院子里阳光明媚,欢快的意大利民歌催动着载歌载舞的人群,明亮的影调洋溢着结婚庆典的热烈气氛。而与此同时,屋子里却是一片黑暗。教父正在和他的家族高谈着一笔一笔的杀人“生意”低暗的影调令人窒息。

① 灯光影调与情绪类别的关系。影调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画面整体亮度的明暗,一个是影像的明暗反差。这两个层次分别对应着情绪的类别和情绪的强度两个方面。而影响对情绪的这两个方面的影响都基于人眼对光线的生理―心理的感应作用上。明亮的光线使人兴奋,低暗的光线使人压抑,明亮的影调表现兴奋的情绪,低暗的影调表现压抑的情绪。影调与情绪的大致对应关系应是:亮调使人兴奋、欢乐、喜悦、甜蜜、轻松等。暗调使人压抑、忧愁、悲哀、苦涩、沉重等。

② 灯光影调与情绪强度的关系:影调所体现的情绪强度是以影像的明暗反差表现出来的,反差大影调硬,表现的情绪强度就高。反差小,影调软,表现的情绪强度就低。

情绪强度和影调硬软的对应关系大致应是:硬调,高强度情绪―紧张、激烈、惊险、恐怖、急噪等。软调,低强度情绪―松弛、舒缓、悠扬、温和、缠绵等。介于之间的是中间调,它的亮度反差接近人眼在正常情况下观察事物的感受,因此,它所表现的情绪是正常,平和,客观的。

(4)光线的象征作用

在《圣经》里光明被用来象征上帝、基督、真理、美德、幸福和昂然的生机,而黑暗却被用来象征邪恶、凶残、妖魔、痛苦和死亡的威胁。

影视中的灯光有着太多的作用,在影视制作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不论是国产的还是欧美的影片,他们无一不是对影片中的灯光有着严格的要求,以求它们来达到一种令观众精神得到极大的刺激与享受的目的。所以我们在以后制作过程中一定要认真把握灯光的运用。正确看待灯光。

❷ 离开滤镜和后期,如何用手机拍出电影质感的影像

光线对质感的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光也是摄影的核心要点,质感乃至整个画面的形成都是由无数个点、线、面来构成的,这些点线面就是光。就和画家能通过画笔来勾 勒出线条一样,摄影师也能通过明暗来勾 勒出点线面,通过软硬来塑造细节。甚至就拿现实来说,如果一个物品被光直射,它所呈现出来的面貌真的就是它自己本身的样子吗?强光干扰之下,就算处在现实的物品,在我们眼里也会显得失真。所以,阴天和晴天出来的拍摄效果也会大相径庭,这就和光线强弱有很大的原因。而仅仅是光线的选择,侧光、逆光、顺光等等,都有非常多的门道。选择不同,最后的呈现效果也会不同。如果对摄影比较感兴趣的可以往这方面多钻研钻研,这边就不细讲了。并且我们普通人正常拍摄出来的效果虽然说比不上大片,但是也足够我们发朋友圈了。除了光之外,第二大影响质感的因素应该是相机了吧。而在本题,手机就是相机的替代品。好的手机质感会更好,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像素和影像传感器的不同,细节层次也会有所不同表现。当然这并不绝对,也不是说一般的手机拍不出来质感好的照片,而是说,好的手机在细节的呈现上面肯定会更有优势。画面的真实还原程度,也非常依赖厂商的整体调色风格。还有就是手机相机的设置。对比度和锐度都是在有些手机可以进行调节的。需要柔和的质感就可以把锐度和对比度稍微往低处调,这算是拍照摄影的前期工作。当然后期成片了也可以调节,但我个人认为还是拍摄的时候进行调节更为妥当。

❸ 影视灯光照明和摄影灯光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一、灯光。

有两种含义:

1.影视教材摄影时负责灯光照明的人员;。

2.摄影棚或演播室内的照明设备。

二、布光

即摄影或摄像时运用人工照明的方法,利用各种照明器材,对被摄体布置不同距离的灯光,借以获得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摄影(象)效果。在电影电视中,常按照影视情境、场面调度和摄影(象)艺术的要求进行布光,以突出人物形象、烘托环境气氛、使画面富于造型表现力。在外景地摄影(象)时,对自然光常利用反光或遮光器材以调节光照,并辅以适当的人工照明。

三、用光

摄影造型主要手段之一,摄影用光可分为以下几种:

正面光,即顺光。指与摄影(象)机同一方向照明被摄体的光线。其影调层次轻淡细微。

侧面光,即侧光。从被摄体左右成90°的侧面射来的光线。光线从被摄体左右靠前45°角的侧面射来的光叫前侧光;靠后45°角的侧面射来的光叫后侧光。侧光反差强烈,有利于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

背光,也叫逆光、轮廓光。从被摄体背后照射过来的光线,可使物体轮廓分明。

顶光,从被射体上方照下来的光线,产生浓重投影。

脚下光,也叫下反光。靠近被摄体向上照射的光线,它能造成人物的阴险感。

以上五种用光可单一用,也可数种合用,但必须以一种光为主。

四、光种

电影电视照明中所用光线的种类。按光源可分为自然光、人工光;按光线性质可分为散射光(软光)、直射光(硬光);按光位可以分为顺光、侧光、侧逆光、逆光、脚下光、顶光等;按造型作用可分为主光、副光(补助光)、过渡光、修饰光、背景光、眼神光、环境光、效果光等。

1.自然光

日光和天空的照明。在影视摄影(象)中常用自然光照明。自然光的特点是光照范围大,普遍照度高,照明均匀,不受摄影(象)者意向控制。自然光由于时间、季节、气候、地理条件的变化而受影响,在摄影实践中除掌握自然光的光照强度、角度、光线性质变化外,还应掌握色温变化的规律。

2.人工光

指灯光的照明。影视摄影(象)常用的白炽灯、碘钨灯、卤钨灯、碳弧灯、镝灯、氙灯等。人工光可适用各种照明的需要,既是棚内摄影(象)的主要光源,又可用作室外摄影(象)的辅助光或主光照明。人工光在光照的强度与范围、显色性等方面不如自然光,但在使用上却有较多的优越性。利用人工光可以从容、自由地对景物进行造型处理;可以根据创作设想用灯光造成各种艺术效果;用作对自然光的补充时,可用于阴影部分照明,构成丰富的影调层次。此外,人工光可在任何场地应用,不受时空限制,可根据需要增减光的强度,可随时调整色温并校正其显色性指数。人工光是影视摄影(象)中重要的造型表现条件之一。

3.直射光

又称“硬光”。在被摄体上产生清晰投影的光线,如日光和聚光灯照明,其特点是:

有明显的投射方向;

能在被摄体上面构成明亮部分和阴影部分及其投影;

能表达出被摄体的立体形状、轮廓形式、表面结构;

易产生局部光斑;

能显示时间性。

直射光造型性好、光感强,并能构成多种影调形式和确定明暗配置,一般多用作主光。

4.散射光

又称“软光”。在被摄体上不产生明显投影的光线,其特点是:

没有明显的投射方向;

照明均匀,能用光调描绘对象的立体形态,层次细腻,效果柔和。

散光常用于辅助光、底子光、天生光。在内景拍摄中,常用纱网、钢丝阅、白纸、反光伞、反光屏幕造成,或用机械控制,使光线扩散成为柔和的光。

5.混合光

自然光、人工光或不同色温光源同时并用的照明光线。在摄影实践中,混合光照明一般需经调整,统一色温,以适应胶片彩色平衡的要求,使亮度平衡以调整影调明暗反差。在特殊条件下,也可利用混合光造成特定的光线效果,如某些夜景中蓝色的日光及暖色的灯光等。

6.衬光

影视摄影(象)布光的方式之一,即打背光。这样可以使演员和背景分开,从而克服画面的二维空间性质,使其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感。这种方法多用于黑白片。彩色片中,若演员的服装和背景的颜色一样,也可以用,但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

7.主光

画面中主要的直射光。它是画面构成的主要因素,用它来描绘被摄对象的主体形态和空间感,用它来造成光线效果,决定画面的明暗对比。

无论是人物还是环境,都必须有一种主要光线来照明。由于主光投射的角度、方法、强弱和闪动的形式不同,才使画面表现出不同时间、不同环境的气氛。

一般主光照明的方式,都在被摄对象的正侧面稍高的地方,这样可以比较好地表现被摄对象的立体感和质感。

8.副主光

演员站在窗前,此时主光(代表太阳光)从窗外成逆光射来,那么演员正面要有强光照明,以使演员脸部有一定的光亮度,这正面的强光,称为“副主光”。

9.辅助光

亦称“副光”,是指照在未被主光直射的阴影部的辅助光线。它对画面阴暗关系起一种调节平衡作用。辅助光常用比较柔和的光线。

辅助光和主光之间的亮度大小比例影响画面的明暗反差,光比的大小没有固定的比例,要依具体情况而定。时间、环境、人物不同,光比也就不同,一般情况下,光比应在1∶2~1∶4之间。

演播室内条件好,摄影人员可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进行光线平衡,保持一定的亮度与一定的光比。

10.修饰光

亦称“装饰光”,即用于修饰被摄对象某一细部的光线。修饰光能美化形象,使整体形象更悦目、更富有造型表现力。修饰光的运用比较自由,它可从各种角度照明被摄对象需要修饰的部位,执行微妙的艺术任务。

修饰光多用较小的照明灯具,以便控制亮度和照明范围。运用修饰光时常常要注意不显露人工痕迹,不破坏整体效果。

11. 眼神光

即眼球对光源的反射,也是影视照明艺术刻画人物精神面貌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一般通过人物正面辅助光即可得到眼神光效果。如情节提出了特定情绪,或人物外形有某些局限,则可以在摄影(象)机旁另放一小灯,或通过能够专门打出眼神光而安装在摄影机上的特制小灯来加以运用。。

12.效果光

表现特殊效果的光源或特定的环境、时间、气候条件下的照明。效果光主要有两种:。

一是自然效果光。如闪动的火花、雷雨之夜的闪电、森林晨曦的光束、室内门窗的投影或各种特殊环境的光影、光斑、色光等。

二是戏剧效果光。其作用一是再现特定的自然生活气氛;二是与情节内容紧密结合时,可烘托情节或人物情绪。

五、追光。

用灯光跟运动对象的照明方式。

模拟舞台上的追光,采用高强度光源经聚光透镜折射出较强光束,在拍摄舞蹈、花样溜冰、古典戏剧和杂技时经常使用,可获得较好的造型效果。追光可以追随、停止或消失,其范围可变大也可变小。电子光源的小型化、高感光度胶片和大光孔摄影机镜头的出现,电影中过去无法实现的追光效果现在也都能做到。。

在故事片或电视片中伴随人物运动的一种效果光。

在新闻纪录片中伴随摄影(象)机运动的一种普通照明光。

六、遮光

利用工具设备挡掉不必要的光线。在外景拍摄中常用布幕或各种纱对景物、人物加以遮挡后重新布光,使被摄影物在造型上符合情节需要。有时是为了避免太阳直射的顶光;有的是为追求一种比较柔和的散射光效果。

在实景拍摄中,经常把一些不必要的直射阳光用各种布幕挡暗或挡掉,使之符合拍摄要求。在内景拍摄中,遮光则成了照明人员的一项基本功,有时对被摄对象稍加遮光修饰后,即可使画面中的情调更为完美。

七、外景照明与内景照明

1.外景照明

户外拍摄影视教材时利用自然光及人工光对人物、场景进行光线处理。外景照明有如下特点:

(1)太阳光与天空散光照明范围广,照度高;

(2)太阳以平等的光流投射到地面,照明均匀,同一地区的照度基本一致,景物的照明效果几乎相同;

(3)被阳光照明的,阴暗界限分明,清晰有力,投影很实,投影效果不随景物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只随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

太阳光照明效果受大自然自身规律的支配,大气层气象的变化以及地球的自转运动调节着太阳光的照明效果。。

外景照明的要点:

(1)全景镜头的光线以背景为主;

(2)中景镜头光线主要表现人物;

(3)近景与特写镜头的拍摄。有两种用光方法:一是选择阳光的角度,人物可适当地错位;另一种是利用顶光时间,挡掉自然光后用反光板或灯光来照明。注意此时人物眼神的表现,这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4)外景光线的处理必须注意影调的统一

2.内景照明

在摄影棚或演播室内用人工光对人物、场景进行光线处理。

其特点是运用人工光源模拟和再现生活中的自然光效。运用内景照明可创造典型环境,渲染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内景照明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可以用不同类型的灯,从不同角度和距离对人物、场景进行照明。

由于内景是多光源照明,易造成多种投影余光,因此须遮挡多余的光,做到光多而不相互干扰,灯多而投影不乱,画面效果干净统一。

八、实景照明与局部照明

在真实的室内环境中进行光线处理。在原有自然光效基础上布光或创造新的光线效果是实景照明的两种类型。前者以自然光照明为主,人工光照明为辅;后者以人工光照明为主,自然光照明为辅。

实景照明的优点是可以获得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画面效果,还可以缩短影视教材的生产周期,节约经费。其不便之处是照明灯具安装受场地限制,自然光的变化容易影响光线效果。布置实景照明时,应注意自然光与人工光的亮度平衡、色温平衡以及天气晴、阴的变化对室内光线的影响。

2. 局部照明

用人工光对被摄体的局部进行照明。有以下几种情况:

强调和突出人物或景物的某一部分;

对景物或人物的局部进行修饰。

局部照明要注意与整体光线的关系,要处理得自然、合理、不露人工痕迹。

九、光线的设计、方向、分布与效果

1. 光线设计

为表现人物、场景造型和气氛所制定的照明方案。光线设计应以生活中原有光效为依据,从稿本的情节内容出发,并结合被摄人物和场景的具体情况,设想出光线的造型和光线的气氛。其内容包括:主要光线方向,色光的运用;人物主光和副光的亮度或照度之比;光线的性质(软光或硬光);表现的时间(日景或夜景);景物亮度的设置以及光线的分布,最高亮度、最低亮度和基准亮度的控制点。光线设计是摄影(象)创作构思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摄影(象)造型、画面影调和基调的重要因素。

2.光线方向

光源位置与拍摄方位之间所形成的光线照射角度。光源位置和拍摄方向两者之一有所改变,都可认为是光线方向的改变。光线方向在立体空间中的变化是十分丰富的。光线的方向是景物造型的主要条件,在影视摄影(象)中又是镜头衔接的一个因素。

3.光线分布

景物的光线分布主要决定于光线的方向,不同的光线方向可以形成不同的光线分布,相同的光线方向照射不同的景物也可以形成不同的光线分布。光源与景物之间有遮挡物以及局部照明都会影响光线分布。不同的光线分布可以产生不同的形态感和光线气氛。

4.光线效果

泛指自然光和人工光在客观环境里及画面中所产生的各种效果。随着光种、光线性质、光线角度、光线成分、光的强烈以及环境条件的不同,景物表现出明暗分布、明暗对比、明暗层次、光影形式、色彩等千差万别的变化,这些变化即光线效果。自然环境里的一切光线效果,在摄影(象)画面中都可能得到再现。摄影(象)师必须掌握各种光线条件下的光线效果特性及其造型可能性,在一定的创作意图下,恰当地运用它,以高度的造型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塑造艺术形象。

十、基本照明方法

依据拍摄构思创造特定的光线效果,完成摄影(象)画面构图与造型任务的一般方法。包括对被摄体进行布光(照明),确定光位,测定光照强度,调整光比,纠正干扰等。基本步骤为:

确定主光的光位,对被摄体作初步造型;

配以辅助光来弥补主光不足之处,改进未被主光照明部分的造型;

为了区别主体与背景,增强被摄体的空间感,可运用轮廓光照明;

为了交代环境背景,突出和烘托被摄体,使用背景光处理背景;

被摄体局部,如服饰局部、发式等造型不理想或与整体不协调,可用修饰光作修饰照明,加强整体造型与形式美感。

十一、人物照明

1.人物照明的形式

正面光照明。即在拍摄对象的正面照明,可获得平调画面,人物像缺乏起伏感和立体感;

标准光照明。主光由人物的侧面照明。使脸部有明显的明暗层次,能表现人物的立体感、形态感,这是表现人物常用的照明方法。

侧光照明。侧光照明能鲜明地表现出人物的轮廓形态,突出脸部的皱纹,常用来表现人物的特定情绪。

剪影效果。灯光由后侧或背逆方向照明。人物脸部全部处于阴影中,而人脸的四周呈现出亮的轮廓。如果背廓较高,则逆光照出剪影效果,后侧光照出半剪影效果。

顶光与脚光。从人物的头顶上部或脚部射向人脸的光线,可得顶光与脚光的效果。一般是丑化人的光,为造成某种特定情绪而运用。在影视教材中比较少见。

2.不同景别的人物照明

全景人物照明。主要是表现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环境特点。处理全景光线时,要注意整个环境光线效果,人物与背景的对比,以及人物活动时光线的变化。

中景人物照明。主要是人物的手势、动作。中景照明必须表现出人物的立体感与形态感,着重表现人物的姿态与动作,所以光线应从环境的描写转到人物上来。

近景人物照明。人物近照一般是通过人的脸部表情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的内心活动的,因此近景照明必须着力描绘脸部的某些细节。

❹ 你最喜欢的哪个电影里的逆光场景

看过《芳华》影片的都知道,是以1970至198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里,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着变数的人生命运故事。这部电影不仅勾起了一代人对青春芳华岁月的追忆,电影中的唯美画面也备受大家称赞。尤其是里面的光影运用,既能体现出浓浓的年代感,又营造了艺术的质感。

拍摄逆光的地点选择,逆光拍摄,如果是拍摄剪影,那么背景要简约统一,否则前景会被杂乱的背景覆盖住。在拍摄其他题材的时候,应该避免一些特别空旷的地方,否则容易过曝,特别影响美观。所以最好选择一些有较暗的背景,比如建筑、自然背景都可以。《芳华》中很多逆光的场景就选在室内,这样可以带来明显的质感。逆光拍摄的最佳时间,逆光拍摄的最佳时间,是日出后和日落前的两个小时。此时,太阳的斜侧逆光较为强烈,是拍摄逆光的黄金时段。由于时令的原因,因此在夏季的时候,从下午四五点到天黑,冬天从下午三四点到天黑,都是拍摄逆光的好时间。正午时分一般不作为推荐,因为这个时候,形成顶光,不太适合拍照。了解这些你是不是也懂得了拍摄逆光的技巧呢?

❺ 那位高手知道电影布光光线造型中的“三光 五层次”是什么意思

布光,就是布置灯光,即根据电视节目的内容、主题,选择采用某些灯具及阻光工具,在整个拍摄场景中产生某种光线效果。这种光线效果要具备四个功能:

1.满足摄录技术上所需的照度、色温、亮度对比。

2.完成画面形象的造型,要化画面的平面结构,为视觉上的立体结构,表达物体的质感、立体感和画面的空间透视感。

3.利用光的方向、强弱、软硬及色调的配置,契合电视节目的主题、内容,帮助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4.形成一种意境,或造成一种特殊艺术效果。

布光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布光所采用的方法。由于没有清晰的符合电视照明艺术规律的分类原则,因此许多灯光师对布光方法的语义感到有些模糊和模棱两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提起布光的方法,会有很多。例如:三点布光法、总体布光法、多主布光法、连续布光法、分区布光法、自然光效法、传统布光法、夜景布光法、虚拟布光法等等。我们认为,这些布光方法实际上可以分为具体方法和宏观方法两类。具体方法就是布光时为达到一个具体目的而采取的一些技巧和手段。如连续布光法、分区布光法、夜景布光法、。宏观方法则是从节目的整体出发,为达到一种意境或审美效果而选择采用的设计思路。在电视照明艺术中,作为其物质支持的照明技术和某些技巧性很强的具体布光方法固然重要,但是具备审美价值的布光设计才是其之所以成为“艺术”的决定因素。本文论述的布光方法是具有审美意义的宏观层面上的布光方法。

二.分类

从宏观的层面分析,或从接近美学的视点观察,布光方法应分四种:三点式布光法、大平光布光法、虚拟布光法和装饰性布光法。

1.三点式布光法,是一种经典的布光方法。它用主光,副光,逆光对被摄者进行布光,有意识地在被摄者的面部造成阴影,使之有明暗变化,但整体影调并不超出摄像机的动态范围,而且还能使被摄者与背景明显区别开来。这种布光方法在具体使用中并没有把三种光固定在某个位置,它是按被摄者的脸型来确定主副光的位置,而且实际上在三种光之外还使用一些修饰光来掩饰或突出某种特点。这种布光法适合给单个主持人布光,便宜的摄影设备,被摄者一增多,光效不好控制。

2.大平光布光法,是指所有的灯不分主次,一律打向被摄者及背景,使被摄者及背景表面形成均匀的亮度,不突出同时也不掩饰被摄者及背景的特点,让观众一览无余。这种布光法适合被摄者相貌身材比较好或化妆服装很考究的拍摄情况。优点是基本上一次布好光,以后就不用再动了,而且可以较好地去掉阴影。缺点是光线没有层次感,没有光与影的韵味。

3.虚拟布光法是主要利用演播室的灯具和各种阻光工具模仿自然界某一种天气或社会生活中的某种光线,造成一种与自然仿真,雷同的效果,也可称为仿真布光法。这种布光法在电影和电视剧中应用最多。虚拟布光法的特点是:

(1)有唯一的主光方向。整个场景只有一个主光。当然,这个唯一的主光常常是由多个灯具造成,很少用一个灯具。

(2)不论主光、辅助光、逆光、效果光、修饰光,都有其现实依据,即都能在场景中找到光源。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光线;有什么样的光线,就必然有产生这种光线的环境。

(3)环境与光线融为一体,就象自然界或现实生活中的某一场景,真实而自然。因此在实际节目制作中,灯光师与美工联系非常紧密,灯光师要参与景片设计,或者美工要参与灯光设计,俩人都要考虑布光的可能性虚拟布光法也适合谈话节目、虚拟演播室等。

4.装饰性布光法,指利用某些灯光设备,在画面背景上产生抽象的图案,或者在场景中创造可以连续变幻的空间立体的“光”的造型,使之不仅产生照明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成为拍摄场景的构成或装饰元素。这种图案和造型一般与电视节目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主要起装饰、渲染气氛的作用。方法有:

(1)利用幻灯机或带图案板的聚光灯,在纱幕、幕布或烟雾中投映图案。

(2)利用各种各样的电脑灯、激光灯,在景片或空中投射二维或三维光线造型。

(3)在拍摄场景中有意识地摆设和布置灯具,不仅使它发出的光束造型成为舞台的构成或装饰元素,而且它本身的外形或群体灯具的摆放造型也成为舞台美术场景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如“筒子灯灯墙”。

现在电脑灯的种类越来越多,光束造型的花样越来越多,灯具本身做工也越来越精细、美观,所以装饰性布光法用得越来越普遍。但是装饰性布光法采用的图案或造型必须具备一定的美感,并且与电视节目的内容及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种间接的、内在的、深层次的吻合,这样才能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愉悦感。否则,就成了画蛇添足。装饰性布光法一般不单独使用,而要在其它布光法的基础上运用。

三.各布光方法之间的联系

以上四种布光方法都分别代表了一种审美风格。

三点式布光法是从伦伯朗的油画中演变而来的,能最大限度地美化被摄人物的形象(尤其是被摄人物的形象不太好时),反射光,画意感很强。

大平光布光法不会对拍摄场景进行任何的修饰和改变,可以让观众完全感觉不到灯光的存在,产生一种简洁、清爽的照明效果。

虚拟布光法最接近自然生活,它使画面中每个人的光线都不一样,但整个场景的光线却是统一的。这样画面影像自然产生一些变化,象一首曲子一样,有高音,有低音,有短音,有长音,婉转流畅,铿锵悦耳,给人美的享受。

装饰性布光法突出灯具和光线本身的造型和布置,现代感很强,用灯光增加景深,它让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还享受到机械所带来的精神愉悦。装饰性布光法是一种与工业化时代相适应的艺术语言和设计语言。

几种布光方法在实际使用中并没有截然分开,而经常是互相交融、互相渗透的。但这种交融和渗透一般不会影响节目布光效果的整体审美取向,而只是一种局部的修饰或补充。

比如,新闻节目中,现在普遍使用冷光源灯。冷光源灯具有亮度高、光线柔和均匀的特点,很适合大平光布光法的运用。国外用冷光源灯都是用“环形布光法”,也就是本文中的大平光布光法。国内的灯光师在此基础上把三点式布光法的概念用进去,形成一种柔和均匀、层次丰富的布光效果。这是三点式布光法和大平光布光法的融合使用。这种光线效果实际上接近高清电视系统中所需要的光线效果。顺便提一下,冷光源灯的发光特点很适合高清电视的需要,那么冷光源灯和高清电视系统的同时发明是一种偶然还是必然?

专题、谈话类节目中,一般采用三点式布光法布光。这种布光方法确实可以使被摄者的形象完美无缺,但是使用过多又确实让人对它的千篇一律、五光俱全感到厌倦。如果用虚拟布光法来布光,则会给观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虚拟布光法虽然是模仿自然光,但并不是模仿一切自然光。大自然的光线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我们完全可以根据现有的灯具条件,选择大自然中富有表现力的并适合电视特点的光线来进行“虚拟”。随着电视技术和灯具技术的发展,我们选择的范围会越来越大。那么灯光师的头脑里平常有很多关于大自然及现实生活的光线效果的储存,究竟选择哪一个效果来进行“虚拟”呢?这就需要一种长期培养的美术鉴赏能力。这种能力也包括用三点式布光法美化人物的艺术思维能力,便宜闪光灯。

综艺晚会的布光比较复杂,因为节目种类多,不可能一光到底。我们必须根据每个节目的性质、特点、主题、内容选用不同的布光方法。各个节目的布光效果不一样,但晚会整体光线效果又必须协调统一。晚会的灯光设计除了要在三维立体的空间达到一定要求,而且还要在第四维——时间的连续发展中使观众保持观看的兴趣并得到观看的乐趣。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布光方法会被灯光师充分利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视觉审美画面。

❻ 运用光线拍出电影感人像旅拍

导语:如何正确的用好光线拍出电影感觉的旅拍呢,下面我给出了一些小技巧,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小伙伴们赶紧学习起来吧!

运用光线拍出电影感人像旅拍

很多人都说我的旅拍作品有一种电影的画面感。简单分析,我认为主要源于以下三点:

一、真实而具有感染力的光线,学会寻找有魅力的光线,充分运用现场光,调整角度和位置使人物在环境光下得到最真实、自然地呈现,即便补光,也要学会“隐藏”和“融入”;

二、丰富且重点突出的构图,尽量运用标准视角或长焦镜头,避免镜头畸变和刻意营造视觉冲击力,充分利用画面元素和镜头景深特点,在环境中去展现人物,营造氛围;

三、自然并由心而发的情绪,使画面传递出心灵的共鸣,摄影师的引导和情境设定很重要,这种技巧更多是来自经验。

接下来我将分三期详细介绍,本期先从光线讲起。

▲瑞士卢塞恩夏季的傍晚,顺光环境,人物正常曝光,前后景会被压暗。忘情的亲吻,倾斜的构图,使画面更具动感。低色温的夕阳和金黄色的座椅将新人映得暖洋洋的,后期降低了饱和度,增加了黄色调成分,使画面更具复古味,呈现出胶片质感的电影风。

一、不同光照条件的特点

首先,我们来看以下三张照片,全部是夏季在意大利的托斯卡纳拍摄的。体会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画面呈现出的不同氛围。

图一,傍晚五点,顺光角度,夕阳温暖而强烈,将大地涂满一片金黄,光比较大,景物色彩饱和且浓烈,人物皮肤明亮、温暖;

光圈:f/2.8,快门:1/3200s,焦距:45mm,ISO:50

在强烈的顺光下拍摄,以人物为主调整好曝光即可。拍摄时注意婚纱与教堂不能过曝,这时天空被压得很暗,呈现一种怀旧的复古味道,较低的色温让人物肤色自然呈现一种金黄的暖色。如使用大光圈拍摄,需要注意相机的感光度与快门的极限。

图二,傍晚七点,落日快接近地平线,逆光角度,此时光线已经变得很柔美,将麦穗映得闪闪发光,形成一片金色的海洋,环境氛围感很强;

光圈:f/11,快门:1/800s,焦距:45mm,ISO:50

夕阳从人物身后穿过头顶,此时无需任何补光,人物面部也能获得较为正常的曝光。后期压暗了天空,呈现梦幻意境。顺光拍摄时画质高,色彩还原好,后期无需过多处理,逆光拍摄时,需要适当提亮人物,压暗天空。

图三,日落后,借助天光拍摄,散射光下人物肤色自然、柔和,画面反差小,细节丰富,整体感觉平静温润。

光圈:f/2.8,快门:1/800s,焦距:150mm,ISO:50

日落后天光未全暗,此时明暗反差已经很不明显,整体呈现出散射光状态,细节丰富,人物肤质还原好,肤色自然。此时的背景与人物的反差小,为了突出人物,后期对背景环境做了压暗处理。

顺光

顺光的优点是色彩还原好、饱和度高、成像清晰;低感光度下画面质感强,更接近其原型;环境细节丰富,特别是云层的细节,人和景物的受光均匀,曝光比较容易把握。顺光的缺点是缺乏空间表现力,画面相对较平,且光质较硬,人的皮肤若有瑕疵则一览无遗,后期修饰上需要更多技巧。我在选择顺光拍摄时会利用镜头的景深特点,突出人物,打破平淡。

光圈:f/3,快门:1/2500s,焦距:45mm,ISO:50

意大利夏季的傍晚,这时太阳与地平线大约呈45度角,是最适合拍摄顺光人像的时间。阳光从人物正前方照亮面部,夕阳时段的低色温可以让皮肤呈现一种金黄色的质感。远处的云在顺光下充满层次,环境被压得较暗,配合后期调整,展现出一种温暖的怀旧感。

逆光、侧逆光

逆光、侧逆光的优点是空间立体感更强,影调和层次更加丰富,整体环境的通透度高,人物会出现轮廓光,很容易营造唯美氛围。当逆光散落时,搭配大光圈可以营造朦胧柔美的画面感,小光圈下可以形成梦幻的星芒光束,还可以尝试拍摄剪影肖像,逆光能带来更大的创造空间。缺点是曝光和细节较难控制,曝光点的选择很重要,有时还需要人为补光来控制画面反差。

光圈:f/2.8,快门:1/800s,焦距:45mm,ISO:50

意大利皮恩扎夏季的落日,这时阳光还很强烈,相机水平位或者低角度拍摄就会带到天空,很难控制反差,容易画面过曝。于是我选择高角度俯拍,避开天空,以逆光下通透的草地作为背景。此时的夕阳为人物勾勒出了一圈轮廓光,漏进画面里的逆光更增加了朦胧梦幻的氛围。

散射光

散射光,是太阳光线被云层或雾气所挡而形成的柔和、均匀的`照射状态。薄云遮日、阴天、雨天、雪天以及日出前、日落后等天气,都会出现散射光,此时景物影调容易显得平淡,色彩比较灰暗。散射光条件下,不宜拍摄全景深的大场面,并且色彩的处理十分重要,拍摄距离的远近与色彩的饱和度成正比,所以尽量选择鲜艳的元素作前景,以提高画面的反差,避免景物影调平淡。

光圈:f/2.8,快门:1/1000s,焦距:45mm,ISO:64

夏季的意大利皮恩扎,太阳在较厚的云层间穿梭,画面对比度不高,草地、天空、人物在前期都可以保留更多的细节。相对晴天的顺光、逆光拍摄而言,这种散射光下较为柔和的明亮,更适合表达清新的意境。

二、拍摄时段的选择

午后至夕阳时段

晴天的午后至日落前,是外景人像拍摄的黄金时间,无论是顺光、逆光或者散射光,都可以充分表现出特定的氛围,冬季为15-18点,夏季为16-20点。想要拍出更具电影感的画面,对于环境光的利用是关键,我习惯也喜欢用自然光拍摄。日落时段的光线色温低,令照片温暖而“有情绪”,更易表现故事性或人物的情感;光线照射角度平,拍摄的范围更大,画面的细节层次更丰富;顺光时色彩还原好,可以压暗环境,充满胶片感,逆光时通透度高,可以创造唯美、梦幻的高调氛围。

光圈:f/2,快门:1/250s,焦距:45mm,ISO:50

哥本哈根的日落时段,夕阳穿过冰淇淋餐车的窗户照射进镜头,利用餐车阻挡部分直射阳光,减弱逆光带来的强对比,营造出梦幻的童话氛围。人物的情绪、动作很贴切,后期适当提亮人物即可带来电影画面感。

光圈:f/2,快门:1/2500s,焦距:50mm,ISO:50

日本冲绳的海滩,日落的太阳刚好从较厚的云层里露出来,于是形成了“耶稣光”。因为太阳光入射角很低,此时只要调整人物的位置和拍摄的角度,控制好画面中的反差,即可利用自然光完成拍摄,形成独特的漏光氛围,特别注意曝光要准确。

多云的晴天

多云且云层变化大的晴天也是绝佳的拍摄时机,很适合创作大场景的全景画面。云就像是太阳的魔术师,能给你带来更丰富的光影变化,在这样的天气拍出的画面,既不会像阴天那样平淡乏味,又不会像大晴天那样难以控制景物的曝光。需要注意的是,要善于观察和应变,控制好人和背景环境的反差。

光圈:f/2.8,快门:1/2000s,焦距:45mm,ISO:100

意大利托斯卡纳的原野,下午15点的顺光,画面通透明亮。天空的云层较厚,云遮住部分阳光的照射,使原野上有着梦幻的光影变化,充满意境美。需要调整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等待最完美的光线。

日落的余晖

无数美妙的电影桥段都是在落日余晖中展开的。此时太阳已降到地平线下,虽然天空的晚霞依然温暖、明亮,但已不足以照亮地面上景物的细节,拍摄出的画面对比强烈,会呈现出较大的反差。此时,意境美远大于对细节的展现,需要注意的是,想要更好得呈现晚霞云彩,人物往往会欠曝,补光时应考虑环境光源的方向及色温,做到浑然天成。

光圈:f/1.6,快门:1/8000s,焦距:50mm,ISO:100

佛罗伦萨老桥,该场景的构图决定了光线为侧逆光,太阳已接近地平线,为了保留天空晚霞的色彩,在画面左前方用闪光灯加暖色片为人物补光,模拟夕阳效果,自然是实现电影风画面的基础之一。

傍晚“带密度”

华灯初上,晚霞刚隐,天空的颜色还未全黑,这个夜幕将至未至的时间段就是“带密度”时间。简单地说,就是日落后、灯亮起的一小时内,此时天光与地面灯光的光比基本为1:1,呈现在画面里天空和建筑都是有细节和颜色的,整体效果华丽、梦幻。时间再晚一些的话,天空就是一片死黑了,所以要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最佳时段。

光圈:f/1.4,快门:1/60s,焦距:50mm,ISO:500

意大利五渔村,日落后背景中的建筑都亮起了灯,已经没有其他可借助的自然补光光源,于是采用低色温的手电筒打亮人物,以更好得保留环境氛围,最主要的是营造了一种冷调环境中的温暖感。

三、补光或不补光

决定补光或不补光的关键在于,想要获得的氛围以及希望整体画面呈现出何种效果。想要实现电影的画面感,就要更多地留存环境光效,即便补光也尽量选择符合环境光逻辑的照明风格,强度、角度、光质、色温,这些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如果有条件还可选择恒定光源来补光。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哪种情况,都应尽量保留画面的细节,并营造对比,包括冷暖对比和明暗对比,使整体画面呈现出自然的氛围,弱化人造光的“存在感”,做到浑然天成。当然,有时也不需要运用人造光源,只需调整人物站位、姿态,面部的朝向,就可实现理想的光照效果。接下来我们来看几种常见的情况。

阴天光很平,需不需要补光?

- 补光,利用色温差异营造夕阳效果

光圈:f/1.4,快门:1/1250s,焦距:50mm,ISO:200

日本冲绳,阴天云层较厚,整体画面偏清冷,手动设置相机白平衡4000k,人物面部用闪光灯加暖色片照亮,模拟夕阳效果,突出人物表情,形成柔和的冷暖对比,后期减少青色的饱和度。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闪光灯的输出指数不宜过大,否则会破坏画面的自然度,影响氛围的表达。

- 不补光,柔和而明亮的散射光更适合表达细腻情感和柔润色彩

光圈:f/1.4,快门:1/1250s,焦距:50mm,ISO:200

托斯卡纳夏季的上午,云层非常厚,但是太阳透过云层照射出的散射光很舒服,就像一个明亮的大柔光箱,此时人物、大地、天空等细节都可以保留。一般来说,上午的散射光质感更好,明亮、柔和、温暖,会使整个环境通透、润泽。下午的散射光中,景物的色彩还原就会差一些。云层里漏出了些许阳光,洒在背景的原野上,更增添了梦幻感。后期可适当提亮人物,压暗天空,增加饱和度,会令色彩更鲜嫩。

大场景元素繁杂,需不需要补光?

- 不补光,调整人物站位,利用太阳实现戏剧光效

光圈:f/1.4,快门:1/1600s,焦距:50mm,ISO:200

此时为午后16点,顺光角度拍摄,云层让阳光变得时隐时现,背景环境中明暗层次丰富。画面的整体曝光基准为新娘的面部,为了突显人物,我等待阳光穿过树丛刚好照射到新娘脸上的瞬间,形成一种戏剧化的光线效果,同时利用大光圈长焦镜头压缩景深,斑驳的背景如油画一样。

- 补光,平衡光线反差,强化环境氛围,还原柔美肤色

光圈:f/1.4,快门:1/1600s,焦距:50mm,ISO:200

当时已是傍晚,整体环境阴冷。虽然雪地如同一面巨大的反光板,使人物均匀受光,但由于雪自身的反光率很高,依然会和周围环境有比较大的反差。为了保留雪地的细节,我利用闪光灯加暖色片为人物补光,控制好闪光灯输出功率,只填充人物面部,还原肤色,保留真实氛围。

夕阳逆光反差大,需不需要补光?

- 不补光,剪影效果突显形体轮廓,展现意境美

光圈:f/1.4,快门:1/2000s,焦距:50mm,ISO:200

长滩岛的日落,新娘拖动裙摆在海边跑动,此时如对逆光下的人物强行补光,就会失去场景本身的氛围感,虽然可以照亮人物,但反而不如剪影表达得真实、有意义。需要注意的是,人物的姿态是关键。即便拍摄剪影也要调整好曝光,控制好太阳在画面中的位置,同时大逆光下自动对焦很容易失灵,建议手动对焦。

- 补光,实现环境氛围和人物情绪的细腻表达

光圈:f/2.2,快门:1/800s,焦距:50mm,ISO:200

夏季的圣托里尼,傍晚19点,这时太阳已落入地平线下,天空泛起金色的光晕。我想要保留天空的色彩层次,于是以天空为曝光点调整好相机参数。还希望在不破坏环境氛围的同时展现出人物的情绪,于是用低色温的手电筒进行补光。手电的光照强度低,恒定光源也更易控制,能够更好保留现场的唯美氛围,接近人眼的真实视觉感受。

阅读全文

与电影光线怎么体现物体质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电影和女朋友吵架 浏览:943
香港李慧珍演过什么电影 浏览:857
最经典的3d电影排行榜 浏览:38
飞尚影城今日上映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933
约翰天选之人是什么电影 浏览:562
电脑播放4K电影颜色偏红 浏览:43
全面失控2016年电影 浏览:223
金鸡百花电影节直播2019胡歌 浏览:156
最年轻的威尼斯电影节影后 浏览:21
2020动漫上映电影 浏览:886
天下电影网 浏览:351
怎么从电脑传送电影到苹果 浏览:771
爱情动漫电影排行榜 浏览:640
印度2016丧尸电影大全集 浏览:21
电脑播放大内存电影卡 浏览:985
2015武打电影大全 浏览:881
日本用妹妹起名字的电影 浏览:167
主角是送快递的恐怖电影 浏览:395
电影院停业半年 浏览:461
亚洲小说欧美电影 浏览: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