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讯 > 露天电影特效怎么加自己的声音

露天电影特效怎么加自己的声音

发布时间:2024-10-10 17:07:01

❶ 在农村看露天电影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这个在露天看电影是我们小时候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影像中太深刻了,那个时候先带上小板凳去占位置,喊上小朋友,一片空地上摆着放映机还搭了一个白布架子。

专用放映机

90年代好朴素啊!

人们坐在一起好温馨啊!

在学校读书每个礼拜五也会看电影。全校一起看。真好,那个时候觉得新鲜人满为患热闹的很,很喜欢那种感觉。

在黑灯瞎火的农村夜晚没有什么 娱乐 项目,免费露天电影这种大众消费很受欢迎,不论是战争片还是喜剧片都是乡亲们的精神大餐。

影片上影还早,大伙就匆匆吃过晚饭赶往空旷场地,一手牵小孩一手拿木凳,不时和熟人打招呼;一个个眼神里充满了精彩故事的期待。

抢占靠前的位置是每个人心里的一件大事,因为坐前排可以看清楚、听真切,还没有人干扰;于是大家想方设法往前坐,笑脸多了,客气话此起彼伏。

电影正片开始之前加一段宣传片,什么沼气修建、蚕桑管理等等,小孩子不感兴趣,在人群里追逐、打闹;一些准备找对象的男青年醉翁之意不在酒,眼神不住也往女青年身上瞟。

正片终于开始,喧闹的广场变得哑雀无声,人们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眼睛都不肯多眨,生怕精彩情节一闪而过。

电影剧终,大伙欢呼起来,议论着故事的每一个细节;忘记了寒风的吹拂和坐硬板凳的疼痛,过了一把瘾足够了。

农村看露天电影,最鼎盛时期是文革结束后的七十年代未期及八十年代。那时候经过文革十年中的娱乐单一单调,十亿人民看八个样板戏。到一下子解放放开,大量的文革前拍摄的故事片,进口译制片复映,加上当时农村文化文娱节目严重缺乏,电视未普及。所以农村每一次放露天电影都好象节目一样,隔村隔乡都来观看,真是人山人海。我有幸曾经当过那个时期的,农村流动电影队中的一名放映员。见证和经厉过那段非凡岁月,终身难忘,现在还很怀念那个时期一些场景。农村流动电影,分为三种机型,一种是35mm的,称为大机队,由两部放映机组成,中间不用停下来停映换片,跟电影院一样机型一样放映形式,画面及声音质量较好。第二种是16mm机型,称为中机队,单机放映,因此换片时要停映,是农村电影的主力军,这种机型的拷贝(放映用的胶片)最多,影片内容最齐全丰富。第三种七十年代未期才出现的8.75mm机型,是35mm拷贝的四份之一,称小机队,是普及型。此机种灵活简单方便,很适宜转移场地,深入到每一个角落。

在我的印象中,农村放露天电影,应该是从1964年农村 社会 主义教育运动(简称四清运动)开始的,那时县电影院组织了农村电影巡回放映。因为农村面积广,县里下农村的放映队才几个,因此,在农村看上一场露天电影,也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只要一得到周边有放映电影的消息,就会兴高采烈,奔走相告。

天黑了,大人们在队里出工的散工了,我们这些小朋友也把牛关进牛棚。大人们就开始准备走夜路的照明,用干衫木皮或者干麻杆束成一把,也有用干竹片的,然后用绳子缚紧,点燃后就是很好的照明物了。院子里走夜路也有用手电筒的,这些人家大多是有人在外面参加了工作的。

记得看第一部露天电影好像叫《夺印》,说的是阶级敌人用糖衣炮弹进攻,腐蚀拉拢干部,使他们丧失阶级立场。剧中一句台词,至今仍然念念不忘,一个美女地主婆在喊:“何支书,吃早饭啦!"

我与院子里的一个老光棍,算是影迷了。老光棍辈份大,算起来是我的高叔祖了。只要周边哪个大队有电影,走七八里夜路,我们也会在所不辞。因此,当时流行的一些电影,我们大多数看过。比如《刘三姐》,《打铜锣补锅》,《渡江侦察记》,《上甘岭》,《地道战》,《地雷战》等等。七十年代后,我招工到了到了后来的国企,我们厂里也有放映机,每周都有电影看。

八十年代初,一种更加轻便的,适合于农村放映的8、75拷贝小型放映机问世,农村电影得到了进一步普及,我们县每个乡都成立了电影放映队,群众看电影不再是一种奢望,可以就近在家门口看露天电影了。

要说体验,还真是有一点,感叹我们的 科技 发展得真快。我们过去要跑老远才能看到的电影,现在坐在家里,想看什么影片,点开就有,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现在的人,谁还愿意走夜路,去看露天电影呢?

科技 发展快,替代也在加快。这些年电视替代了电影,现在又兴起了手机热,真的要与时俱进,努力学习,才能不落伍啊。

在农村看露天电影挺有意思的,我小时候就看过很多场这样的电影。

先说说看电影之前,全村人不论男女老少,拖家带口,都搬上自家的小板凳,浩浩荡荡地往大队赶(我们当时是在大队放露天电影的)。

很多人会带上瓜子之类的零食,我小时候常常在春天的时候,跟小伙伴去野地里去挖“羊了冠”,就是一种可以吃根茎的小野菜,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它的学名,我看电影的时候会洗上一大把揣在兜里,待到看电影的时候吃,美滋滋地边吃边看,那味道有点甜丝丝还有一点辣。

再说回放电影这事,一般电影没开始之前,场院上是十分热闹的,简直可以用“人声鼎沸”来形容,孩子哭老婆叫,有吃晚饭早先去占座的,在身边清出来他的“一亩三分地”,那里就不让别人坐了。有拿着手电满场晃大呼小叫喊人的。在电影放映之前,那场景绝对不亚于现在早市的热闹……。

待到电影开始了,虽然安静一些,但还是偶尔有喧闹声从某个方位响起,要想有现在城里电影院里那种绝对的安静,不存在的。当时的感觉跟现在的挤公交有点像,一村子人都来了,有时候还有外村来凑热闹的,闹闹哄哄的。

那时候看的电影,印象深刻的有《红高粱》,当时我好像也看不太明白,只记得一大群光着膀子的汉子抬着酒,唱“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再就是聊斋,我记得那时我10岁左右,有一次忘了什么原因了,家里人都没去看电影,我自己去的。当天晚上大月亮地,一点都不黑,我壮着胆子回家,可是看聊斋的“后遗症”还是落下了,那之后好几天都不过劲,在家看啥都像是颗血淋淋的心脏在那里跳,简直吓个半死。

我那时候小,对男女之事还不太懂,但有些这方面的镜头还是记得,聊斋里有个镜头是有个男人把胳膊割开,挤血滴在一个女人的肚脐里,当时记得那女人肚皮白白嫩嫩的,感觉好羞耻。现在想来有些可笑,怎么一个肚皮就能让个孩子感觉羞耻呢。

其余的电影记不太清,好像看过刘晓庆演的小花,还有一个电影,忘了是什么名字了,只记得他男主角当时蛮帅的,后来才知道那是李连杰,那部电影是他早期的作品。

还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就是我们村有个人在去别村看电影时,遇到了鬼打墙。

那次是在二队放电影,我们村子是三队,去二队要经过我们村头的一个大坑,那大坑雨水充足的时候是蓄满水的,赶上干旱年头的话,就单纯的是个老大的坑了。大坑旁边种着白桦树,晚上刮起风来,树影婆娑的,在加上树叶子哗哗啦啦响,怪瘆人的,我们一帮人一起搭伴走倒也没啥,要是单独一个人肯定会害怕。

当天我看完电影和村里人一起回来,美美地睡下。第二天,却听昨天一起看电影的五婶子说,刘四昨天一晚上都没走回村子,整整围着那个大坑转了一宿,说是遇到了鬼打墙。我听了吓出一身冷汗,还好我没野到自己单独去外村看电影,否则我也会遇到鬼打墙。

五六十年代农村放露天电影.那可是农村大人小孩最高兴热闹的时候.吃过晚饭基本是家家锁门到场.墙上树上爬的都是人.村里领导先讲几句话.然后先放幻灯片”再放记录片.最后放的才是正片..放到最关键处.人人都鸟无声息.全神贯注.只听到电影机的达达声.半路很少有人离开.一直放完影片人们才如梦初醒.恋恋不舍的回家

那是七八十年代的事了。

学校里也组织看露天电影《小兵张嘎》《闪闪红星》等。

村里每隔些日子就请放影队到村里放电影。

得知消息,村民们,尤其是小孩子们都早早地吃过晚饭,拿着凳子,椅子走到屏幕前坐好,等着看电影。

屏幕其实就是一张白色的布,挂得高高的(对于当时我来说)。

等到人们都坐好了,最后面的放映员就用放影机,也就是投影仪把某部电影的内容投放在前面的白色幕布上,人们就开始看电影了。

小时候放学后,听说村里晚上演电影就特兴奋,吃过晚饭就赶紧拿起小凳子跑到演电影的地方,找个好地方,坐下来等着看电影。

放影前,人们三五成群地往那聚集,有说有笑,互相打着招呼。

看电影是小时候最有趣的事。

在农村看露天电影是怎样一种体验 ?太美了,比过年还高兴,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也就刚记事,隐约还记得村里演电影,动画片 ,红军桥,那时候太小了什么也没记住,就记住白狗子掉下水淹死了,因为太小了,只看了个开头,就呼呼大睡了,电影演晚了才醒,演的什么,真的不知道。后来慢慢长大了 ,才开始记住了电影的名字。小时候什么 娱乐 活动都没有,最美最高兴的事就是看露天电影,也不是常有,一个月就那么几场,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白天大喇叭 广播,贫下中农同志们,社员同志们,今天晚上我大队放映电影,电影的名字是平原游击队,希望大家准时观看,天还没黑,就开始挂幕,地点就是村当中棉站下坎,河边,有两颗树 ,把绳子扔到树杈上,一群孩子帮忙,才把银幕挂起来,一会全村人都拿着凳子来了,叽叽喳喳的可热闹了,放电影的先要对光,一道强光打在银幕上 ,左挪右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弄正,小孩子把手伸出来,做各种各样的动作,银幕上留下他们的首影,老鹰捉小鸡,太好玩了,放电影的一通骂,小孩子才不敢淘气了,电影就开始了。那时候的电影百分之八十都是黑白的,几乎很少是彩色的,我们管它叫带色的。最开始是加片,一般是新闻简报,相当于新闻联播,就是国家大事 ,接见外宾什么的 ,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红旗渠,消灭小地老虎,农业学大寨。有时候演到一半 或刚演个开头,下雨了,或者停电了,大家这个骂呀,就是不家走,等着来电,演完都后半夜了。更可气的是传的非常广,说晚上演电影,演电影的没来,大伙一个劲的骂娘,编了个顺口溜,叫加片磨鞋底,白跑英雄传。那个时候看过的电影实在太多了,黑白故事片有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回民之队,洪湖赤卫队,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英雄儿女,三进三出,家,我这一辈子,夺印,李双双,李二嫂改嫁,小二黑结婚,钢铁战士,战友,奇袭,铁道卫士,雷锋,斗鲨,古刹钟声,野火春风斗古城,四零五谋杀案,保密局的枪声,特高课在行动,五十号兵站,虎胆英雄,智取华山,柳堡的故事,烈火中永生,永不消失的电波,暴风骤雨,满意不满意,李时珍,乔老爷上轿,杨乃武与小白菜,等等,太多了,记不住了,彩色电影不是很多,印象深刻的是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灯记,杜鹃山,青松岭,艳阳天,金光大道,激战无名川,火红的年代,海霞,戴手铐的旅客,黑三角,决裂,春苗,红雨,风雨下钟山,拔歌的故事,从奴隶到将军,北斗,霓虹灯下的哨兵,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宝莲灯,归心似箭,骆驼祥子,战上海,珊瑚岛上的死光,甲午风云,红色娘子军,梁山伯与祝英台,追鱼,红楼梦,铁甲零零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野猪林,难忘的战斗,等等,外国故事片也不少,看不见的战线,鲜花盛开的村庄,卖花姑娘,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追捕,佐罗,泥罗河上的惨案,七十九级台阶,宁死不屈,脚印,多瑙河之波,列宁在一九一八,地下游击队,埃及艳后,东方夜谭,乡村女教师,一个护士的故事,摘苹果的时候,火车司机的儿子,沸腾的生活,流浪者,奴里,叶塞尼亚,巴黎圣母院,回故乡之路,伏击战,保尔柯察金,百万英镑,淘金记,大蓬车,战斗的早晨,海岸风雷,东方快车谋杀案。等等数也数不过来。

❷ 露天电影,一种远去的旧时光

说起电影,相信谁都不陌生。现代电影院漫天飞舞的海报,网络上营销热销预订。电影院装修的富丽堂皇,犹如宫殿一般,空调吹着,沙发软椅坐着,再来一杯苞米花,饮料喝着,那是一种花钱的高端享受。但现代人永远体会不到我们那时年少时免费露天电影的感觉,露天电影,一种远去的旧时光,一直记忆心头。

七八十年代,乡下看一场露天电影可是热闹非凡的事件。一听说电影船要来,庄上巷道里顿时就忙碌起来,你拿椅子他拿大凳,也有小凳子,小椅子放前排,一个个步子急促,生怕占不到好位置。偶尔也会为位子争夺,争的面红耳赤,有的甚至大打出手,最后都不了了之,不就看场电影嘛,又没什么什么深仇大恨,今天吵了,明天一样遇到会说话。

最好笑的,有时候明明当时占的好地方,吃过晚饭来一看,大凳已经到了其它地方,心里也苦笑,又不好说谁,谁知道你放哪里的,有时候找凳子不叫你找半天算好了,有的甚至电影放好结束了,才找到自己的凳子。也有人稀里糊涂的拿错把人家凳子拿回家,所以那时家家户户的大凳子背面都会写上名字,或者写在凳腿上,这也是当时的一种特色。

有时候也误传消息,说今晚有电影,结果搞得前庙广场一片繁忙景象,大凳小凳排成行,熙熙攘攘都为电影。等天黑了也看不到电影船,才知道一切都是个假消息,不情愿地拖着凳子,或夹着,或杠着,嘴里诅咒着那个传消息的人。知道是谁也没什么名堂三说出来,人家也是听人说的。

有时候远远看电影船来了,一传十 十传百,前庙广场霎时间凳子摆满,速度是超快,有叫弟弟妹妹占着,自己回家拿凳子,有叫哥哥姐姐的,有叫爸爸妈妈的,有的还用砖头瓦片划个框,表明他的地盘,结果可想而知,你人一走,保准不是你的,风风火火的为电影。最后电影船没有在码头停下,穿过夹沟桥,向北往隔壁村庄去了,气的有人朝电影船扔泥块,都像泄气的皮球一样,空欢喜一场。

有时候,电影船突然来了,来的比较晚。有人说有电影又没人信,等电影船机器发动轰鸣声响起真去一看,心里又懊恼不已,好位置都被别人占了。看电影位置就是风水轮流转,谁也不敢说,下次还是好位置。看电影,真是让人喜欢让人忧。

我们里下河地区地处水乡泽国,水路四通八达,没有一个村庄不通水路,所以放电影都是公社和乡文化站组织的电影船到村庄放电影。

老早的村庄都没有电,电影船是挂浆机船,木制船蓬带发电机,电缆线直接拉到放映场,放映员有时晚了就在电影船上休息,倒片,电影放好了都要倒回,下次再放,不要赶夜船。

那时候看放映员是最有本事的人,到哪块都吃香,今天还没看完,就有人围着问明后天到哪庄上放。电影船一到了码头,两根毛篙柱子一竖,电影幕往上一杈,喇叭一挂,电线悬空拉到广场中央的四仙桌边,四仙桌那时都是跟村民借,四仙桌腿上绑一根竖着的竹竿,广播线就就绑在竹竿端上,准备工作就准备就绪了。

这时,家里稍微有点富余的人家家里有余粮的,就炒点蚕豆,豌豆,葵瓜子供孩子嘴里剥剥,解解馋。谁家没炒的,小伙伴也一样跟着沾光,那时的大人孩子都淳朴,你几个,他几个,带到电影场上吃得是津津有味,基本上一场电影下来,地上满是壳儿,加上一些小糖担,卖的糖块的糖果纸,反正是一片狼藉。

放映员来的早,晚上大队里还管夜饭吃呢!夜饭吃好了,放映员去船上拿上放映机,放映机是装在一个精密的木质箱子里,带上几个铁盒要放的影片,拉好电缆线,开动机器,接好电源,打开放映灯,场上顿时就亮了起来,人也慢慢地越来越多。

放映员那时会习惯的放一些演讲片,宣传片。场上人群渐渐多了起来,说话声,喧哗声,吃瓜子,剥豆儿声音,不绝于耳,你找儿子,他找丫头,找位置的,有的还拿着手电筒晃来晃去的,也有拎着马灯的找人的。有给孩子带衣服的,遇上要下雨天,还有人带伞,送雨衣的,也有邻村一些小伙头在周围溜来溜去的。

放映员看场上人员来的差不多了,就话筒拿起,介绍一下今天放什么影片,叫大家保持安静,开始放映了。放映灯关闭,放映机一道光柱射向银幕,放映机的两个圆盘盘一高一地转着,放映机有节奏地嘀嗒着。

场上安静的只听见喇叭里传出的电影声音,人们都在观看着这难的露天电影,有时半个月,有时一个月,遇上天气恶劣有时甚至两个月才有一次电影,个个别提有多专注了。

电影偶尔有跳片,放映员就会用手压着,有时不停地用小刷子在机上清洁着。有时电影也会经常烧片,只见放映员打开放映灯,熟练的拿下圆盘盘,剪去烧片那一段,再粘连好继续放映。剪的那一段,有时会有好长,或者剪了几段,孩子都抢着拿去看,对着灯光,你传他,他传你的看,放映灯光一灭,片子都不知道传给谁了,只听见不知道谁嘴里的嘟嘟囔囔的声音。

一般都是放两个影片,好看的都在后面放。就那样,我们的童年少年很多经典老电影片陪我度过,《闪闪的红星》,《平原游击队》,《永不消逝的电波》,《战上海》,《羊城暗哨》,《渡江侦察记》等。看得一颗红心,热血沸腾!有时农闲,寒暑假之间都会要求加影一个影片,放映员有时也只好答应,好吃好喝侍候着,那么熟悉,不好拒绝。有时一些好看的刚出来的影片,放映员还组织村里的年轻人去邻村“跑片”,等人家那边电影船放完拿回来再倒片再放,就叫“跑片”。电影拿回来那个欢呼雀跃的劲,甭提有多惊喜了。

说实话,那时乡村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电灯电视那时都在幻想中,唯一能享受到的就是广播和收音机。你说,来一场电影,都欢声雷动的喜欢呀,提前做好学习作业。晚上可以疯,可以游戏,可以玩了。大人也不会像往常一样看着,不让出去,全村人都在看电影,哪个不让孩子出去看电影,邻居都会说呢!别管那么紧呀,给孩子看看电影,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见识见识外面的世界,该放手就得放手。那时,家长要是不让孩子看电影,孩子就认为是家长不讲理,家长以后说什么,就没那么叫响,所以,一般家长都晓得这个道理。

后来农村有了电,电视也慢慢多了起来,可每天晚上都要到9:00-10点才能来点。只要电影船一来前庙广场放电影,电影场上依然是人头攒动,一如往昔盛况。记得那时看电影的热情是空前的高涨,一点小雨,绝不收兵,撑伞穿雨衣继续看,不是落得地上流水,电影机无法放映,都不会撤。有时,雨停了还跑到电影场上看看有没有继续放,不要错过了。

那时,只要是邻村放电影,都千方百计的打听。平时上学不敢去,一放寒暑假就没得我们的过时,老是打听邻村哪庄上有电影,一到天黑就集体行动。有一次暑假之间打听到蚌蜒河北的邻村晚上有电影,吃过夜饭就早早聚集一起,等候比我们年长一点的本家大哥哥一起去。因为蚌蜒河河面没有桥,渡口渡船晚上是不会放人过河的,得撑船过去,大哥哥会撑船。

大哥哥吃摆夜饭,拿了一杆竹篙,我们一行有二三十个,浩浩荡荡地来到圩子口,上了一个停泊在圩边上的一条六七吨的水泥船。大哥哥竹篙一深一浅,声落水起,一摁一收,船驶向北岸,月色下水泥船一会功夫就漂过几百米宽的河面。到达河北岸,大哥哥叫人清点好人数,然后带好船前桩,并把船艄绳也带好了,蚌蜒河大河里经常有拖队船,机动船走,怕浪头把船桩晃动松了漂开去,就回不了家了。

众伙伴猴子似的撒腿就往邻村跑去了,也不等大哥哥了。大哥哥和我是本家,我们几个就等大哥哥一起再往邻村走去。大哥哥边走边说,三小,等电影要结束家来的时候,你们早点出来,结尾一点不要看,我让他们知道不等我的厉害,戏弄他们一下,我们几个答应了大哥哥。

那一次我们在邻村看的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到现在都记忆犹新。眼看电影快结束了,大哥哥朝我使了一个眼色,做了一个动作,我拉了一下几个要好的衣角,撒腿就跑。一溜烟来到蚌蜒河北岸带船位置,幸好大哥哥有经验,前桩被波浪起伏颠松了拔起掉水里了,就剩下后面那深桩带着,船没漂开。

大哥哥也到了,拿起放在稻田里的竹篙。三小,你们快上船,大哥哥招呼着。一些陆续来的都上船了,月色皎洁下,后面还有一拨黑黝黝的人影在奔跑,都知道,慢了可能要上不了船,那劲头不亚于一场冠亚军决赛。早到到了船上的个个基本都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大哥哥拔掉船艄的后桩,竹篙一使劲,船离岸而去,快的一个箭步蹦上船,再就要人拉住,一个脚踏船上,不至于掉河里,再后面扑通扑通地跳河里去啦.....船上不少小伙伴哈哈大笑起来。还有的在岸上呼天喊地,有的嘴里带着哨子,有的骂骂咧咧的,有的哭起来,看大哥哥不理,都直接下河游泳,踩水追来,一手举着衣服,一手游河,水乡的孩子,个个都是浪里白条,滑溜的很。大哥哥看岸上没人了,船身就慢下来,河里游河的都跟上来了,就吩咐船上的把河里的一些伙伴拉上船,清点人数,毕竟一起出来看电影的,不能弄丢了。乡村的孩子,有时就是那么逗。

这事过去很多年了,我都一直记得为看一场电影的角逐奔波,苦乐年华的时光。

随着农村供电日渐正常,生活条件的改善,家家户户有了电视,再后来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网络普及。露天电影如江河日下,再也不能激起现代人的热情。偶尔村里有一场露天电影,也是人影稀少,形影孤单,没几个人看。有谁还能能懂过去的旧时光,唯有往事如风拂过心头,岁月悠长。

露天电影曾经风靡红极一时,一种远去的旧时光,再也找不到那种气息和味道。但这种时光记忆却一直永远萦绕在我们心中,百转千回,回味一生。

阅读全文

与露天电影特效怎么加自己的声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韩国恐怖犯罪电影 浏览:233
长沙悦方电影院 浏览:350
关于犬的国语电影大全 浏览:500
电影生化危机第一季哪年拍的 浏览:762
印度电影进警察局偷枪 浏览:564
勇士2016长征电影西瓜 浏览:583
印度电影和女朋友吵架 浏览:943
香港李慧珍演过什么电影 浏览:857
最经典的3d电影排行榜 浏览:38
飞尚影城今日上映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933
约翰天选之人是什么电影 浏览:562
电脑播放4K电影颜色偏红 浏览:43
全面失控2016年电影 浏览:223
金鸡百花电影节直播2019胡歌 浏览:156
最年轻的威尼斯电影节影后 浏览:21
2020动漫上映电影 浏览:886
天下电影网 浏览:351
怎么从电脑传送电影到苹果 浏览:771
爱情动漫电影排行榜 浏览:640
印度2016丧尸电影大全集 浏览: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