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讯 > 电影早期出现必备条件是什么

电影早期出现必备条件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9-27 02:24:25

A. 电影的发展过程

世界电影的产生和发展如下:

(一)十九世纪30年代,电影开始了它的诞生前的技术准备期,也叫做发明期。

早在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

“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将军在上述的发明基础上,运用幻灯,放映了原始的动画片。

摄影技术的改进,是电影得以诞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认为摄影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发明提供了必备条件。早在1826年,法国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时间8小时。而在初期的银板照相出现以后,一张照片缩短至30分钟左右,由于感光材料的不断更新使用,摄影的时间也在不断缩短。

1840年拍摄一张照片仅需20分钟,1851年,湿性珂珞酊底版制成后,摄影速度就缩短到了1秒,这时候 “运动照片”的拍摄已经在克劳黛特、杜波斯克等人的实验拍摄中获得成功。1872年至1878年,美国旧金山的摄影师爱德华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机拍摄飞腾的奔马的分解动作组照,经过长达六年多的无数次拍摄实验终于成功。

接着他又在幻灯上放映成功。即在银幕上看到了骏马的奔跑,受此启发,1882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改进了连续摄影方法,试制成功了“摄影枪”,并在另一位发明家强森制造的 “转动摄影器”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活动底片连续摄影机”,1888年9月,他把利用软盘胶片拍下的活动照片献给了法国科学院。

在1888-1895年期间,法、美、英、德、比利时、瑞典等国都有拍摄影像和放映的试验。1888年,法国人雷诺试制了 “光学影戏机”,用此机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一杯可口的啤酒》。

1889年,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发明了电影留影机后,又经过5年的实验后,发明了电影视镜。他将摄制的胶片影像在纽约公映,轰动了美国。但他的电影视镜每次仅能供一人观赏,一次放几十英尺的胶片,内容是跑马、舞蹈表演等。他的电影视镜是利用胶片的连续转动,造成活动的幻觉,可以说最原始的电影发明应该是属爱迪生的。他的电影视镜传到我国后被称之为 “西洋镜”。

1895年,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 “电影视镜”和他们自己研制的 “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活动电影机”有摄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种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画格的速度拍摄和放映影片,图像清晰稳定。1895年3月22日,他们在巴黎法国科技大会上首放影片《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获得成功。

同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里,正式向社会公映了他们自己摄制的一批纪实短片,有《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工厂的大门》等12部影片。卢米埃尔兄弟是第一个利用银幕进行投射式放映电影的人。史学家们认为,卢米埃尔兄弟所拍摄和放映已经脱离了实验阶段,因此,他们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为电影诞生之时,卢米埃尔兄弟自然当之无愧地成为 “电影之父”。

(二)1896-1912年,电影从幼年期迅速成为一种艺术

早期的电影,还没有脱离刚刚诞生的痕迹,它以杂耍和魔幻术的姿态,使人们感到新奇。从《火车到站》、《膝行的人》到《水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大火》、《拯救遭难者》等影片,卢米埃尔创造了最早的新闻片、旅游片、纪录片、喜剧片等影片样式。卢米埃尔电影最突出的特点是纪实性,它直接拍摄真实的生活,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成为写实自然主义电影风格的开路先锋,形成了电影的纪实性传统。

卢米埃尔的生活纪实短片在持续放映了一年半时间以后,人们的兴趣就在明显的减弱,以至最后再也无人问津了,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局限和自然主义的局限造成的。但刚起步的困境,并没有影响电影的大势所趋,另一位法国电影先驱乔治梅里爱应时而出,他使电影从一种纪实性的“活动照相”(亦称运动画面)导向了艺术电影,为电影的发展作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贡献。

(三)1913-1926年,无声电影走向成熟

梅里爱在完成他第430部影片之后,于1913年退出影坛,最后惨死在街头。一代巨匠在为电影艺术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之后,就这样靠别了世界。梅里爱的衰落和好莱坞的兴起,标志着电影已告别了它的幼年时期,而进入了成熟期阶段。

格里菲斯在1915年以艺术家的勇气拍摄出了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无声片《一个国家的诞生》,在1916年又拍摄了《党同伐异》。这两部被誉为电影艺术的典基之作,标志着电影成为艺术的起始,是美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是当时电影水平的最高境界,也是世界电影史上的两部经典之作。

格里菲斯的不朽功绩是突破了梅里爱时期戏剧电影若干陈旧的陋习。作为第一人,在拍片时,他让摄影机移动起来,极大地丰富了电影语言,开创性地使用了“特写”、“圈入”和“切”的手法,又使蒙太奇成为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接手段。在梅里爱的特技摄影和英国布赖顿学派对蒙太奇的早期发现的基础上,格里菲斯创造了平行蒙太奇的交替蒙太奇。在《一个国家的诞生》里,他充分运用了他发展的特技和蒙太奇语言,影片集中体现了当时欧美电影艺术探索的成果。

这部影片在广阔宏伟的历史场景中,较好地发挥了电影艺术时空的跳跃自如的特性,同时体现了蒙太奇多线对比、交替的作用。全片由一千多个镜头组接而成,不同景别的转换使用,灵活多变的摄影技巧,是格里菲斯在电影史上的大胆创造。在影片中,近景及特写等不同景别的组合运用,和谐、变换,各得其所。如大远景,他用来表现两军对峙交火的战争场面;特写,他用来表现人物的细部动作。在拍摄三K党信马飞驰的场面时,格里菲斯将摄影机安装在卡车上,追逐奔马进行跟拍,取得了紧张、逼真、生动别致的画面效果。

一年后的《党同伐异》也是标志格里菲斯毕生成就的影片,冲破了古典戏剧的“三一律”限制,创造了开拓银幕时间、空间的“多元律”。影片将不同时代的事件加以排比和集中,极大地丰富了电影语言,又丰富并发展了平行蒙太奇语言。这部精典巨作,以其疏密相间的节奏,溢彩流光的画面,移动摄影的美感,宏伟开阔的大胆构思,在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促进了电影艺术的发展。

(四)1927-1945年,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走向成熟

1927年是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爵士歌王》影片的诞生标志着有声电影时代的来临,同时也是电影走向成熟期的标志。声音使电影由单纯的视觉艺术,发展成视听结合的银幕艺术,实现了电影史上的一次革命,极大发展了电影的本性,为电影艺术开拓了新的天地。有声电影从问世到推广,大约用了五、六年的时间,原因有认识上的、经济上的和技术上的。

特别是一批有名的电影艺术家,留恋无声电影时期的美学原则,过多挑剔了刚问世的有声电影的一些弱点。但是,随着电影艺术家对声音控制运用能力的增强,以及录音设备、技术条件的改善,有声电影才得以正常的发展。

声音进入电影之后,蒙太奇不仅是画面组合,同时也扩展至声画的对位或对立,因而丰富了蒙太奇的内涵手段。有声电影取代无声电影,是符合电影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也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因为有声电影的诞生标志着电影走向艺术真正发达的时期。1933年以后,由于技术的进步,电影制作中同期录音得以改为后期录音,电影摄影又变得灵活而富有生气了。同时,蒙太奇理论和手法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苏联电影大师普多夫金在拍摄《逃兵》一片时,就曾用声画对位和对立的配音方法来加强影片效果,使观众耳目一新。

(五)1946-1959年,电影艺术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世界电影呈现多头并进的曲折发展时期。美国电影在战后一段时间里,在世界各地受到了冷遇;战后的苏联及其东欧国家形成四足一方,大体沿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传统轨道缓慢发展。艺术创作受教条主义和庸俗社会学的影响,少有突破和进展。

这一时期,苏联的一些电影工作者拍摄出了一批有感情冲击力的战争片和有一定形象感染力的人物传记片。如《青年近卫军》、《攻克柏林》、《易北河会师》、《米丘林》、《茹科夫斯基》、《海军上将乌沙科夫》。在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电影在"解冻文学"的思潮影响下,开始走出僵化的模式。继1957年卡拉托卓夫《雁南飞》以后,苏联电影便出现了再度大发展的局面。

西欧的电影大国,如英、法、德、意,构成当时四足并立的另一极。战争留下的阴影和经济困难的制约,西方电影进入特殊的时期,在困难和对手挑战下,不仅没有委缩,反而刺激了西欧现实主义电影的繁荣发展。在东方,主要是日本、中国、印度的电影出现了长足的新发展,并先后进入了世界大国之列。

日本电影在东方起步较早,二战期间日本电影步入歧途,而战后不久便获得新生。尤其在1950年黑泽明的《罗生门》以后,日本电影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印度电影在三十年代开始也有了较好的狭窄的发展。进入本时期后,印度电影因受意大利、法国和苏联电影的影响,逐渐从追求豪华的音乐歌舞片而转向现实。1953年,拉基卡普尔导演的《流浪者》和比麦尔洛埃的《两亩地》等影片标志着印度电影的新面貌。

在1955年,印度影片产量达285部,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位。现在,印度电影每年产量多达700部左右,成为世界电影产量第一大国。

网络--电影发展史

B. 电影的起源,以及如何发展

世界电影的产生和发展
(一)十九世纪30年代,电影开始了它的诞生前的技术准备期,也叫做发明期。
早在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将军在上述的发明基础上,运用幻灯,放映了原始的动画片。
摄影技术的改进,是电影得以诞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认为摄影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发明提供了必备条件。早在1826年,法国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时间8小时。而在初期的银板照相出现以后,一张照片缩短至30分钟左右,由于感光材料的不断更新使用,摄影的时间也在不断缩短。1840年拍摄一张照片仅需20分钟,1851年,湿性珂珞酊底版制成后,摄影速度就缩短到了1秒,这时候 “运动照片”的拍摄已经在克劳黛特、杜波斯克等人的实验拍摄中获得成功。1872年至1878年,美国旧金山的摄影师爱德华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机拍摄飞腾的奔马的分解动作组照,经过长达六年多的无数次拍摄实验终于成功,接着他又在幻灯上放映成功。即在银幕上看到了骏马的奔跑,受此启发,1882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改进了连续摄影方法,试制成功了“摄影枪”,并在另一位发明家强森制造的 “转动摄影器”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活动底片连续摄影机”,1888年9月,他把利用软盘胶片拍下的活动照片献给了法国科学院。
在1888-1895年期间,法、美、英、德、比利时、瑞典等国都有拍摄影像和放映的试验。1888年,法国人雷诺试制了 “光学影戏机”,用此机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一杯可口的啤酒》。1889年,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发明了电影留影机后,又经过5年的实验后,发明了电影视镜。他将摄制的胶片影像在纽约公映,轰动了美国。但他的电影视镜每次仅能供一人观赏,一次放几十英尺的胶片,内容是跑马、舞蹈表演等。他的电影视镜是利用胶片的连续转动,造成活动的幻觉,可以说最原始的电影发明应该是属爱迪生的。他的电影视镜传到我国后被称之为 “西洋镜”。
1895年,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 “电影视镜”和他们自己研制的 “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活动电影机”有摄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种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画格的速度拍摄和放映影片,图像清晰稳定。1895年3月22日,他们在巴黎法国科技大会上首放影片《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获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里,正式向社会公映了他们自己摄制的一批纪实短片,有《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工厂的大门》等12部影片。卢米埃尔兄弟是第一个利用银幕进行投射式放映电影的人。史学家们认为,卢米埃尔兄弟所拍摄和放映已经脱离了实验阶段,因此,他们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为电影诞生之时,卢米埃尔兄弟自然当之无愧地成为 “电影之父”。
(二)1896-1912年,电影从幼年期迅速成为一种艺术
早期的电影,还没有脱离刚刚诞生的痕迹,它以杂耍和魔幻术的姿态,使人们感到新奇。从《火车到站》、《膝行的人》到《水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大火》、《拯救遭难者》等影片,卢米埃尔创造了最早的新闻片、旅游片、纪录片、喜剧片等影片样式。卢米埃尔电影最突出的特点是纪实性,它直接拍摄真实的生活,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成为写实自然主义电影风格的开路先锋,形成了电影的纪实性传统。卢米埃尔的生活纪实短片在持续放映了一年半时间以后,人们的兴趣就在明显的减弱,以至最后再也无人问津了,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局限和自然主义的局限造成的。但刚起步的困境,并没有影响电影的大势所趋,另一位法国电影先驱乔治梅里爱应时而出,他使电影从一种纪实性的“活动照相”(亦称运动画面)导向了艺术电影,为电影的发展作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贡献。
作为机械师,梅里爱制造了一整套机关、机器和舞台道具;作为画家,他制造了无数个布景和服装;作为魔术师,梅里爱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许多新的特技;作为作家,他不断创造出新的剧本;作为演员,他是他节目中的重要角色;作为导演,他懂得怎样设计和调动一个小剧团。乔治萨杜尔在《世界电影史》中说:“梅里爱天才的特征,在于有系统地将绝大多数戏剧上的方法如剧本、演员、服装、化妆、布景、机关装置以场景的化分等等,应用电影上来。”他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经验,直到今天还以各种形式保留在电影中。
梅里爱以照相的特技代替了舞台上的机械装置,同样,由于无声电影的需要,梅里爱也特为演员们发明了一种新的演技。这种演技虽和哑剧的演技有所不同,但着重夸张,突出手势,因为它非常注意动作,而对面部表情极不重视。影片《灰姑娘》是梅里爱戏剧电影的代表作,这部取材于欧洲著名童话故事的影片,巧妙地运用了诸种特技手法,把南瓜变成车子;把老鼠变成了马车夫,对于特技摄影的开创性运用,是梅里爱对于电影的又一个贡献。
1902年,梅里爱根据儒勒凡尔纳和HG威尔斯的两部有名科幻小说编导了著名的科学幻片《月球旅行记》。这是他的高峰作,在电影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影片描述了一群身着星相家服装的天文学家到月球上去旅行的奇幻故事。他们来到一座奇怪的机器制造厂,一些漂亮的女海员搬来一个大炮弹状的飞行器,当天文学家坐进去后,他们被反射到了月球。天文学家们从飞行器里出来,欣赏了月球火山口附近平原的奇妙风光;他们还受到了由美女扮演的星神们的欢迎。天黑以后,他们从梦中被冻醒,就钻进了一个大洞窟里,在里面看到了月亮神、巨型蘑菇和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几经危险周折,他们又乘炮弹飞行器飞回地球,经过海底奇异的旅行,在一座雕像的揭幕典礼中结束。梅里爱对电影艺术的贡献,使电影在成为一门独立的影像视听艺术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在这一时期,不能不提到的是拍摄了《火车大劫案》的鲍特。鲍特在《火车大劫案》中第一次用14个场景来构成一部电影,而在此之前的梅里爱的影片都是从头到尾一个镜头。《火车大劫案》第一次使用多场景来构成电影(严格说来它还不算真正的电影,因为那时候没有镜头变化)。鲍特的影片里有了特写,电影史上很有名的镜头就是让手枪对着观众,在影片里已经初步尝试,但是,对这种镜头的美学功能,它的作用还根本没有任何有意识的认识,所以这只是一种自发的开始走向电影艺术的一个阶段。
在无声电影阶段,对电影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是美国的格里菲斯、卓别林和苏联的爱森斯坦。
1908年,大卫格里菲斯加入了爱迪生公司,一开始时当演员,后来当导演。从1908年到1912年间,他共导演了大约四百部影片。在《孤独的别墅》中,他创造了“平行蒙太奇”,标志着电影已完全摆脱了舞台剧的束缚,电影的时空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这时期美国出现的布赖顿学派对电影艺术的发展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布赖顿学派的代表威廉保罗在《彼卡德里马戏团的摩托车表演》中成功运用了移动摄影。威廉逊还在《中国教会被焚化》首次成功使用了追逐和救援的戏剧式场面,以划分两头的交切手法造成剧情的渐次紧张,给其后的惊险片特别是美国的 “西部片”开了先河。布赖顿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GA史密士在《祖母的放大镜》和《望远镜中的景象》中,同一场景交替使用了最初的真正的蒙太奇形式,特写和远景相结合手法的交替使用对电影语言的开拓与应用作出了贡献。此外,布赖顿学派的柯林斯和哈桥梁尔分别拍摄了《矿工的生活》与《煤矿爆炸惨案》、《囚犯的越狱》等真正描写现实生活的影片。这一时期,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座电影城的法国万森市,被誉为“世界电影首都”,拥有“百代”“高蒙”两大电影制片公司。1903至 1909年也因而被称为世界电影史的“百代时期”。
1908年,世界上第二座影城——好莱坞也在拍摄《基度山伯爵》时初具雏形。其时,只不过是摄影师汤马斯伯森斯和导演弗兰西斯鲍格斯共同搭建的一个小小的摄影棚,直到1913年才形成规模。
(三)1913-1926年,无声电影走向成熟
梅里爱在完成他第430部影片之后,于1913年退出影坛,最后惨死在街头。一代巨匠在为电影艺术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之后,就这样靠别了世界。梅里爱的衰落和好莱坞的兴起,标志着电影已告别了它的幼年时期,而进入了成熟期阶段。
格里菲斯在1915年以艺术家的勇气拍摄出了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无声片《一个国家的诞生》,在1916年又拍摄了《党同伐异》。这两部被誉为电影艺术的典基之作,标志着电影成为艺术的起始,是美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是当时电影水平的最高境界,也是世界电影史上的两部经典之作。
格里菲斯的不朽功绩是突破了梅里爱时期戏剧电影若干陈旧的陋习。作为第一人,在拍片时,他让摄影机移动起来,极大地丰富了电影语言,开创性地使用了“特写”、“圈入”和“切”的手法,又使蒙太奇成为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接手段。在梅里爱的特技摄影和英国布赖顿学派对蒙太奇的早期发现的基础上,格里菲斯创造了平行蒙太奇的交替蒙太奇。在《一个国家的诞生》里,他充分运用了他发展的特技和蒙太奇语言,影片集中体现了当时欧美电影艺术探索的成果。这部影片在广阔宏伟的历史场景中,较好地发挥了电影艺术时空的跳跃自如的特性,同时体现了蒙太奇多线对比、交替的作用。全片由一千多个镜头组接而成,不同景别的转换使用,灵活多变的摄影技巧,是格里菲斯在电影史上的大胆创造。在影片中,近景及特写等不同景别的组合运用,和谐、变换,各得其所。如大远景,他用来表现两军对峙交火的战争场面;特写,他用来表现人物的细部动作。在拍摄三K党信马飞驰的场面时,格里菲斯将摄影机安装在卡车上,追逐奔马进行跟拍,取得了紧张、逼真、生动别致的画面效果。一年后的《党同伐异》也是标志格里菲斯毕生成就的影片,冲破了古典戏剧的“三一律”限制,创造了开拓银幕时间、空间的“多元律”。影片将不同时代的事件加以排比和集中,极大地丰富了电影语言,又丰富并发展了平行蒙太奇语言。这部精典巨作,以其疏密相间的节奏,溢彩流光的画面,移动摄影的美感,宏伟开阔的大胆构思,在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促进了电影艺术的发展。
这一时期,电影成为艺术已有公论;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电影已经成为一种企业,电影到此时才有了真正的艺术作品。美国喜剧电影大师查尔斯卓别林,也是无声电影时期杰出的电影艺术家。1914年,编导了第一部影片《二十分钟的爱情》。接着,《阵雨之间》又问世,在这部影片中,第一次出现了流浪的夏尔洛的形象。1917年的《安乐街》里,夏尔洛形象显示了逼人的光辉。《夏尔洛从军记》一片标志着卓别林表演艺术的成熟。1919年,他自己集资建厂,成了好莱坞第一个真正独立制片的艺术家。20年代,他拍摄了一批以《淘金记》为代表的著名影片。卓别林一生有80部喜剧电影作品,其中《王子寻仙记》、《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摩登时代》和《淘金记》等代表作具有永久魅力。卓别林电影的最大特色是: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和尖锐的讽刺性及雅俗共赏的大众化特色。萨杜尔先生对其作品作了如下评论:“卓别林的影片是唯一能为贫苦阶级和最幼稚的群众所欣赏。同时又能为水准最高的观众和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所欣赏的影片”。
苏联的著名电影大师谢盖爱森斯坦是无声电影时期为蒙太奇理论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举世瞩目的重要贡献的杰出代表。 1924年,他导演了第一部影片《罢工》,创造性地使用了杂耍蒙太奇,把沙俄军警屠杀工人镜头和屠杀牲畜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使之交替出现,造成了怵目惊心的隐喻。1905年,他导演了世界电影史上最杰出的史诗式的无声片《战舰波将金号》,成功地在影片里表现了俄国1905年革命。该片曾多次在国际电影评选中获奖。影片中著名的敖德萨阶梯的场面、段落,已成为影响几代电影艺术家的经典性范例。1927年,他还导演了《十月》。 爱森斯坦的贡献在于对蒙太奇理论地阐述和艺术实践,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美学体系。爱森斯坦的艺术特点在于将格里菲斯创造的平行蒙太奇技巧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善于运用特写表现事物的内涵;利用镜头的交切形成蒙太奇节奏,揭示人物的内在情绪;充分发挥了蒙太奇的隐喻功能 ,形成“诗电影”的传统。
(四)1927-1945年,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走向成熟
1927年是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爵士歌王》影片的诞生标志着有声电影时代的来临,同时也是电影走向成熟期的标志。声音使电影由单纯的视觉艺术,发展成视听结合的银幕艺术,实现了电影史上的一次革命,极大发展了电影的本性,为电影艺术开拓了新的天地。有声电影从问世到推广,大约用了五、六年的时间,原因有认识上的、经济上的和技术上的。特别是一批有名的电影艺术家,留恋无声电影时期的美学原则,过多挑剔了刚问世的有声电影的一些弱点。但是,随着电影艺术家对声音控制运用能力的增强,以及录音设备、技术条件的改善,有声电影才得以正常的发展。
声音进入电影之后,蒙太奇不仅是画面组合,同时也扩展至声画的对位或对立,因而丰富了蒙太奇的内涵手段。有声电影取代无声电影,是符合电影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也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因为有声电影的诞生标志着电影走向艺术真正发达的时期。1933年以后,由于技术的进步,电影制作中同期录音得以改为后期录音,电影摄影又变得灵活而富有生气了。同时,蒙太奇理论和手法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苏联电影大师普多夫金在拍摄《逃兵》一片时,就曾用声画对位和对立的配音方法来加强影片效果,使观众耳目一新。
1935年,马摩里安摄制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浮华世界》。彩色胶片的发明,使得电影艺术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声音和色彩促使电影更趋近于自然。有的电影创作家,在一部影片中交替使用彩色片和黑白片,因而收到了特殊的艺术效果。
彩色电影的问世,标志着电影从诞生发展达到了完善成熟的发展时期,从此电影艺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五)1946-1959年,电影艺术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世界电影呈现多头并进的曲折发展时期。美国电影在战后一段时间里,在世界各地受到了冷遇;战后的苏联及其东欧国家形成四足一方,大体沿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传统轨道缓慢发展。艺术创作受教条主义和庸俗社会学的影响,少有突破和进展。这一时期,苏联的一些电影工作者拍摄出了一批有感情冲击力的战争片和有一定形象感染力的人物传记片。如《青年近卫军》、《攻克柏林》、《易北河会师》、《米丘林》、《茹科夫斯基》、《海军上将乌沙科夫》。在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电影在"解冻文学"的思潮影响下,开始走出僵化的模式。继1957年卡拉托卓夫《雁南飞》以后,苏联电影便出现了再度大发展的局面。西欧的电影大国,如英、法、德、意,构成当时四足并立的另一极。战争留下的阴影和经济困难的制约,西方电影进入特殊的时期,在困难和对手挑战下,不仅没有委缩,反而刺激了西欧现实主义电影的繁荣发展。在东方,主要是日本、中国、印度的电影出现了长足的新发展,并先后进入了世界大国之列。日本电影在东方起步较早,二战期间日本电影步入歧途,而战后不久便获得新生。尤其在1950年黑泽明的《罗生门》以后,日本电影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印度电影在三十年代开始也有了较好的狭窄的发展。进入本时期后,印度电影因受意大利、法国和苏联电影的影响,逐渐从追求豪华的音乐歌舞片而转向现实。1953年,拉基卡普尔导演的《流浪者》和比麦尔洛埃的《两亩地》等影片标志着印度电影的新面貌。在1955年,印度影片产量达285部,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位。现在,印度电影每年产量多达700部左右,成为世界电影产量第一大国。
这一时期世界电影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是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电影。新现实主义电影中心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电影》杂志反法西斯影评家巴巴罗桑蒂斯和柴蒂尼等。出身于新闻记者和作家的年青导演是他们的响应者,主要包括:德西卡、罗西里尼、维斯康蒂、利萨尼、莫切里尼等。他们要求建立一种现实主义的、大众的和民族的意大利电影。他们的口号是:“还我普通人”;“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他们十分重视作品的真实,尽可能使场景和细节具有照相性的逼真诚,基本上利用外景和实景拍摄;不大注重讲究文法,不强调蒙太奇剪辑;主张启用非职业演员,演员在表演中可以即兴对话。其代表作品主要有:《罗马11时》、《偷自行车的人》、《游击队》、《警察与小偷》、《大地在波动》、《橄榄树下无和平》、《米兰的奇迹》等。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是取材大都是意大利的真实生活的纪实性写照。新现实主义电影在五十年代中期衰落,但对推动电影艺术的发展,是起到极其重大的作用的。
(六)1960年至今,世界电影从突破创新中走向多样化发展
继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之后,世界电影史上又出现了规模巨大的第三次革新运动。这次电影运动始于法国,自1959年新浪潮兴起,法国电影出现了一条全新的、有效的打破商业电影垄断制片的道路。新浪潮的口号就是不要大明星,打破明星制度,不要花大价钱拍豪华影片,影片要接近生活等等。这股浪潮蔓延到了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出现了新浪潮。“新浪潮”电影运动是一个留下较多实绩,在世界电影发展过程中产生深远影响的电影运动。这次电影运动以反传统为旗帜,以非理性为基本特征,是对戏剧化电影更大的一次冲击。这次电影运动以夏布罗导演的《漂亮的塞尔杰》和《表兄弟》公映起始,特吕弗《四百下》,阿仑雷乃《广岛之恋》在戛纳电影节引起轰动为开端。其电影艺术特征是:影片呈现全新风格、意识流和闪回镜头为一些创作人员常运用的表现手段,情节松散,众多生活事件无逻辑地以无技巧手法编辑在一起,表现人物的潜意识活动,缺乏结构上的完整性。
新浪潮后期影片,现实主义完全被抛弃,影片陷入到狂乱、神秘和颓废的泥坑。其非理性、非情节化的倾向愈演愈烈,导致不久就衰落了,但由于声势浩大,且敢于突破创新,所以,在电影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既确立和强化了导演的中心地位,又进一步发掘了电影的特性,丰富了电影的语汇,推动了这一时期电影的全球性的大发展,真正形成了电影题材的多样化、电影样式的丰富化和电影思潮与流派的多样个性化。
这一时期全世界的电影事业出现较大的发展。就连拉丁美洲、远东、阿拉伯世界和黑非洲电影都有了可观的发展,而过去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在世界电影史已占有一席之地,在这段时期,又有了新的发展,智利、古巴、玻利维亚等国电影也有了新的发展。这一时期,香港电影发展到充斥着整个中南亚电影市场,并影响着整个大陆的局面。所以,本时期世界电影已由过去的四足分立并进变成了全球性大发展。
世界电影发展中有两个名词必须要谈,一是好莱坞,一是奥斯卡。
上文谈到1913年好莱坞电影城初具规模,实际上当1908年摄影师汤马斯伯森斯和导演弗兰西斯鲍格斯来到这儿拍摄《基度山伯爵》时,这里还只是美国西海岸洛杉矶郊外的一个小村,这个小村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之所以被称为好莱坞,意即常青的橡树林。
自1913年建立以来,这里聚集着派拉蒙、米高梅、福斯、环球、华纳等大制片公司,支配着影片的生产以及全世界影片的上映和发行,同时,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导演和演员去那里拍片和表演,成为美国繁华的电影城市。
好莱坞是美国电影出品的主要基地,据有人统计,生产的影片可以分为75种类型,其中我们较熟悉的有侦破片、西部片、歌舞片、喜剧片、惊险片、科幻片、抒情片,这些制片公司在电影方面大量投资,使电影事业在美国成为一种大规模的工业,取得了世界电影的霸主地位。
好莱坞摄制的影片完全是以票房价值收入为指导原则,制片人关心的是如何多赚钱,要求“把光打在有钱的地方”,“把镜头对准观众崇拜的面孔”。因此,好莱坞的影片一般都能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这些影片十分讲究戏剧性,编织各种人在各种生活中的各种遭遇,结构紧凑、曲折,人物性格复杂、独特,情节常有误会、巧合;富有传奇、浪漫色彩,具有极大的刺激性和观赏性,能够满足要求娱乐的感官体验和心理需求。
第一部在好莱坞拍摄的电影史根据大仲马的原著改编的无声影片《基督山伯爵》,那是1908年在好莱坞的荒野上搭建的一个简陋的棚子里拍成的。有些人把1913年影城好莱坞的奠基年,这年由派拉蒙公司在好莱坞建立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摄影棚,并有当时美国东部大导演西帛.地迷尔来此拍摄《通婚着》一片,摄影棚也由此再次扩建,所以人们将这作为好莱坞的诞辰载入史册。
三四十年代是好莱坞的黄金时代,其间推出了不少传世佳作,如《乱世佳人》、《蝴蝶梦》、《魂断蓝桥》以及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杰作《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这些影片不仅被奉为好莱坞的经典之作,而且也为世界电影史册增添了辉煌的一页;世界观众并由此熟悉了那些在银幕上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的明星:卓别林、鲍嘉、盖博、泰勒、劳伦斯、琼.芳登、英格丽.褒曼等。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畸形发展,好莱坞也受过种种危机,通货膨胀,制片成本大幅度提高,以及电视业的竞争,观众审美观的改变,一度使好莱坞走向低谷。有的公司因此亏损,有些公司干脆搞多种经营,变摄影棚为旅游、展览区。直到70年代,制片商们采用了欧洲的制片人制度,才使好莱坞走出低谷。同时,制片商还引进新的科学技术,创造了立体声、宽银幕等电影形式;有的厂家与电视化敌为友,使好莱坞也跻身于电视界,并由此使影视事业走向繁荣。
至于奥斯卡,众所周知,每年的三四月间,太平洋之滨的美国名称洛杉矶音乐中心影星荟萃,他们在这里参加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举办的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典礼。这一年一度的颁奖盛典,不仅是美国电影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影坛上的一件令人瞩目的事情。
在美国,最为著名的电影艺术奖由两种,一是外国记者颁发的金球奖,另一种是奥斯卡金像奖。比较而言,金像奖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因为它是美国电影界的最高荣誉,一旦独占鳌头,便马上身价百倍,因此,此项大奖的竞争颇为激烈。
为什么金像奖命名为“奥斯卡”呢?这还得从金像的设计说起:金像的造型本由米高梅公司的美工师塞德里克.吉木斯构思而成,后由青年雕塑家乔治.斯坦利于1928年完成塑像的制作。这尊金像的主体是一个男人站在一盘电影胶片上,手中紧握战士的长剑,身长34.5厘米,重3.45公斤,由铜为主的合金铸成。因塑像呈金色,故称之为金像奖。得名奥斯卡是在1931年,颁发金像奖之时,说来也纯属偶然:当年颁奖前夕,评审委员会的成员在一起评论金像,当时的艺术与科学院的图书管理员玛格丽特.赫里奇仔细地端详了金像后,情不自禁地叫到:“呀!他看上去真象我的叔叔奥斯卡。”于是,艺术与科学院的工作人员便称金像为奥斯卡,这个名称也从此闻名全球了。
奥斯卡金像奖诞生至今已有73多年的历史了。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美国乃至世界电影事业的飞跃发展。奥斯卡金像奖原定为两年评选一次,自1934年起,扩大到每年一次。最初规模不太大,活动只限于电影界内部,且评选消息只在《洛杉矶时报》上发表,直到1953年,评奖的全过程才第一次通过电视媒介向全国实况转播,同时还增设了一项外国影片金像奖,至此,奥斯卡奖评选成为世界瞩目的一件大事。如今,有了卫星作为传送媒介,奥斯卡金像奖的评选更是家喻户晓。1989年3月30日,在好莱坞举行盛况空前的第61届奥斯卡奖揭晓盛典,主持人当场宣布:世界上有91个国家的十亿观众,包括第一次收看实况转播的前苏联观众通过卫星收看这次颁奖仪式。
总之,从第二次大战结束以来,电影在技术上是相当完善了,在艺术表现方面也是已经成熟了。我国的电影理论家邵牧君在《西方电影史概论》一书中提出,电影在其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大致可以从四个阶段进行研究:
一是形成期(1895年——1927年),从爱迪生、卢米埃尔在美国和法国发明电影之日起,经历了从短片到长片,从单镜头到多镜头剪接,从而形成视觉语言的二十多年历史。
二是发展期(1927年——1945年)。在这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电影获得了声音和色彩,具备了电影艺术的一切必要的表现元素。人们对反对无声电影的经验开始了总结,并且在运用音响和色彩方面,在探索电影形象表现潜力方面都展开了认真的研究和实验。
三是成熟期(1945年至今),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在技术上达到了完善的地步,此后的技术发展不再对艺术表现有重大的影响。电影从此进入了在艺术上精益求精的阶段,并在同其他艺术的关系上,从过去单纯的摹仿吸收进行到有取有舍的阶段。此外,更值得重视的是,电影这时的不再是单纯的娱乐品,而是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的艺术门类了。

C. 电影的由来

早在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

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


(3)电影早期出现必备条件是什么扩展阅读

电影理论的发展和各次重要的电影创作运动紧密相关。苏联学派的探索、法国和德国的先锋派实践以及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分别启发了蒙太奇理论、先锋派理论和真实美学的建立。法国新浪潮运动与法国电影手册派交相辉映,享誉世界。

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和巴赞的长镜头理论深化了我们对电影的认识;电影作者论则强调了导演的核心作用,加强了对电影实践的指导。而好莱坞的制片厂体制、类型片模式及后来的新好莱坞独立制片是电影产业化的典范。

D. 关于电影史的

第一部电影影拍摄描述的是:日常生活
第一位伟大导演:麦利逊
早期电影经典演员:卓别林、范伦铁诺
早期的电影都是「无声电影」。然而,电影发行商发现,在播放电影时有一个讲评人来叙述故事、补上角色间的对话,可以更吸引观众。没过几年,播放的电影都会在下边附上字幕,这样就可以在演员「说话」时,表示出他说的内容。这使得讲评人的必要性大打折扣。

早在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将军在上述的发明基础上,运用幻灯,放映了原始的动画片。
摄影技术的改进,是电影得以诞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认为摄影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发明提供了必备条件。早在1826年,法国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时间8小时。而在初期的银板照相出现以后,一张照片缩短至30分钟左右,由于感光材料的不断更新使用,摄影的时间也在不断缩短。1840年拍摄一张照片仅需20分钟,1851年,湿性珂珞酊底版制成后,摄影速度就缩短到了1秒,这时候 “运动照片”的拍摄已经在克劳黛特、杜波斯克等人的实验拍摄中获得成功。1872年至1878年,美国旧金山的摄影师爱德华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机拍摄飞腾的奔马的分解动作组照,经过长达六年多的无数次拍摄实验终于成功,接着他又在幻灯上放映成功。即在银幕上看到了骏马的奔跑,受此启发,1882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改进了连续摄影方法,试制成功了“摄影枪”,并在另一位发明家强森制造的 “转动摄影器”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活动底片连续摄影机”,1888年9月,他把利用软盘胶片拍下的活动照片献给了法国科学院。
在1888-1895年期间,法、美、英、德、比利时、瑞典等国都有拍摄影像和放映的试验。1888年,法国人雷诺试制了 “光学影戏机”,用此机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一杯可口的啤酒》。1889年,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发明了电影留影机后,又经过5年的实验后,发明了电影视镜。他将摄制的胶片影像在纽约公映,轰动了美国。但他的电影视镜每次仅能供一人观赏,一次放几十英尺的胶片,内容是跑马、舞蹈表演等。他的电影视镜是利用胶片的连续转动,造成活动的幻觉,可以说最原始的电影发明应该是属爱迪生的。他的电影视镜传到我国后被称之为 “西洋镜”。
1895年,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 “电影视镜”和他们自己研制的 “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活动电影机”有摄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种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画格的速度拍摄和放映影片,图像清晰稳定。1895年3月22日,他们在巴黎法国科技大会上首放影片《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获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里,正式向社会公映了他们自己摄制的一批纪实短片,有《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工厂的大门》等12部影片。卢米埃尔兄弟是第一个利用银幕进行投射式放映电影的人。史学家们认为,卢米埃尔兄弟所拍摄和放映已经脱离了实验阶段,因此,他们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电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为电影诞生之时,卢米埃尔兄弟自然当之无愧地成为 “电影之父”。
你若问美国电影界的人,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爱迪生发明的。”但你如果去问法国人,他们则会说:“是卢米埃!”那么谁才是电影真正的发明者呢?答案:两个人都是!根据记载:在1888年,爱迪生开始研究活动照片,而当伊斯曼发明了连续底片后,爱迪生立刻将连续底片买回来,请威廉甘乃迪和罗利狄克生着手进行研究。到了第二年的十月,迪克生提出研究的结果,他将之拍摄成会活动的马,这就是电影史上最早摄影的成功。成功之后的迪克生,继续埋首更深的研究,一八九〇年,他用能活动的图片申请到专利,这些活动图片每秒钟能拍四十张,这就是现代影片的鼻祖。一八九一年,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申请影像映出管和摄影装置的专利权,这是「西洋镜」电影的鼻祖。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发明「西洋镜」电影的想法是,由于西洋镜一次只能由一个人去”窥看”,藉着人们的好奇心,如此便可以增加利益,于是这种电影在一时间非常流行。不久,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又创造了世界最早的摄影棚,大有助于电影的发展。起初,在欧洲,也有人在对这些活动照片作研究。一八九五年,伦敦有两位名叫巴德艾卡和R.W.保罗的人,把初步的摄影棚改良后,在大庭广众之前举行表演。同时间,在法国有两位名叫路易卢米埃和奥古斯特卢米埃的兄弟,他们将照片映射在布幕上,因而吸引了大批好奇的观众。放映电影就此展开序幕。卢米埃兄弟接着巴黎工业奖励学会上试映了一部名叫「卢米埃工厂了大门」影片,同年十二月,在巴黎布辛奴街「大咖啡馆」的地下大厅,正式公开上映十二部影片,并出售门票。同年九月,在美国亚特兰大所举行的世界博览会,放映这种射映式影片时,也出售门票。如此可知,早在电影产生的同时,就已和营利结下了不解之缘。先驱 (卢米埃)法国化学家,与其北路易共同发明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为电影实验的先驱。

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1936年 - D·W·格里菲思(D. W. Griffith) - 为他作为导演和制片人对电影艺术长期的杰出的贡献。
1937年 - March of Time - 为它开创了电影的一个重要分支-新闻影片
1937年 W·霍华德·格林(W. Howard Greene)、哈罗德·罗森(Harold Rosson) - 为塞尔兹尼克国际电影公司出品的《阿拉的花园》(The Garden of Allah)的彩色摄影技术。
1938年 - 现代艺术博物馆电影馆 - 为它收藏了从1895年至今的电影资料,确定电影是艺术的重要部分,并向公众开放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电影的历史。
1938年 - 埃德加·伯根(Edgar Bergen) - 为他卓著的喜剧天才。
1938年 - 马克赛·纳特(Mack Sennett) - 为他对喜剧电影持久的贡献,学院提出一个特别褒奖给这位充满了乐趣、挖掘新人,富有同情心的喜剧天才。
1938年 - W·霍华德·格林(W. Howard Greene) - 为他在《一个明星的诞生》(A Star Is Born)的彩色摄影技术。
1939年 - 亚瑟·保尔(Arthur Ball) - 为他在彩色电影摄影中的杰出贡献。
1939年 - 哈里·M·华纳(Harry M. Warner) - 为他记录了美国人早期为自由而奋斗的历史。
1939年 - 华特·迪士尼(Walt Disney) - 为《白雪公主》开创了一个新的娱乐领域。
1939年 - 高登·詹宁斯(Gordon Jennings,特别效果)、简·多梅拉(Jan Domela,特别效果助理)、德弗罗·詹宁斯(Devereaux Jennings,特别效果助理)、艾尔明·罗伯特(Irmin Roberts,特别效果)、阿特·史密斯(Art Smith,特别效果)、法乔特·埃多特(Farciot Edouart,透明效果)、洛亚尔·格里格斯(Loyal Griggs,透明效果助理)、洛伦·L·里德(Loren L. Ryder,声效)、哈里·D·米尔斯(Harry D. Mills,声效助理)、路易斯·梅塞科普(Louis Mesenkop,声效助理)、沃特·奥伯斯特(Walter Oberst,声效助理) - 为《Spawn of the North》里杰出的画面和声音效果。
1939年 - 奥利弗·T·马什(Oliver T. Marsh)、艾伦·M·戴维(Allen M. Davey) - 为米高梅公司出品的电影《甜心》(Sweethearts)的彩色摄影技术。
1940年代
1940年 - 吉恩·赫肖尔特(Jean Hersholt,总裁)、拉尔夫·摩根(Ralph Morgan,主席)、拉尔夫·布洛克(Ralph Block,第一副总裁)、康拉德·内格尔(Conrad Nagel)、美国电影电视基金会 - 表彰基金会卓越的工作推动了电影的发展。
1940年 - 特艺七彩公司 - 为它成功地将三色技术应用到银幕上。
1940年 - 道格拉斯·范朋克(Douglas Fairbanks) - 作为第一位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主席,道格拉斯·范朋克为全球电影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1940年 - 威廉·卡梅隆·曼泽斯(William Cameron Menzies) - 为表彰他在《乱世佳人》中成功运用彩色技术。
1941年 - 鲍勃·霍普(Bob Hope) - 为他对电影事业无私的奉献。
1941年 - 内森·莱文森(Nathan Levinson) - 为他过去9年来为电影事业和军队的服务,从而可以方便地拍摄军队题材的电影。
1942年 - 华特·迪士尼(Walt Disney)、威廉·E·格雷提(William E. Garity)、J·N·A·霍金斯(J. N. A. Hawkins)、RCA制造公司 - 为表彰他们在《幻想曲》中运用声音的先进技术。
1942年 - 列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和他的同事 - 为表彰他们在华特迪士尼公司公司出品的电影《幻想曲》中充满创造力的音乐。
1942年 - 斯科特·雷(Scott Rey) - 为他在艰难危险的环境下用16毫米的胶片摄制了一部关于中国战争的纪录片《Kukan》。
1942年 - 英国信息部(United Kingdom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 纪录片《今夜的轰炸目标》(Target for Tonight)逼真地呈现了英国皇家空军的勇气。
1943年 - 米高梅公司 - 为出品的Andy Hardy系列电影中展现了美国人的生活。
1943年 - 查尔斯·博耶(Charles Boyer) - 为他在洛杉矶成立了法国研究基金会所作的贡献。
1943年 - 诺埃尔·科沃德(Noel Coward) - 为影片《与祖国同在》(In Which We Serve)的所付出的努力。
1944年 - 乔治·佩尔(George Pál) - 为他在电影木偶片的制作采用新颖的方法和技术。
1945年 - 鲍勃·霍普(Bob Hope) - 为他为学院所作的贡献(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终身会员)。
1946年 - 丹尼尔·J·布卢姆伯格(Daniel J. Bloomberg)、合众录音室(Republic Studio)、合众音效部门(Republic Sound Department) - 为他们建立了一个出色的音乐录音室,将各种声音元素完美得融合在一起。
1946年 - 沃尔特·万格(Walter Wanger) - 为他六年来作为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主席所作的贡献。
1946年 - 弗兰克·罗斯(Frank Ross)、莫文·里罗伊(Mervyn LeRoy) - 为短片《The House I Live In》和同名歌曲。
1947年 - 恩斯特·卢比西奇(Ernst Lubitsch) - 他为电影艺术做出了独一无二地贡献。
1947年 - 哈罗德·拉塞尔(Harold Russell) - 他在《黄金时代》(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的表演给其他退伍老兵带来希望和勇气。
1947年 - 劳伦斯·奥利维尔(Laurence Olivier) - 在电影《亨利五世》(Henry V)中集演员、导演和制片于一身。
1948年 - 威廉·塞利格(William Selig)、艾伯特·史密斯(Albert E. Smith)、托马斯·阿马特(Thomas Armat)、乔治·K·斯波(George K. Spoor) - 电影的先锋小组之一,他们为电影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的心血。
1948年 - 电影《Bill and Coo》 - 将小说的艺术性和电影的娱乐性完美地结合起来。
1948年 - 意大利电影《擦鞋童》(Sciuscià) - 这部优秀的电影把我们带入了处于饱经战争创伤的国家中的悲惨生活,它向世界证明了面对灾难,精神的力量可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后来衍生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1948年 - 詹姆斯·巴斯克特(James Baskett) - 他在迪士尼第一部长篇真人与动画合演的影片《南方之歌》(Song of the South)饰演的雷姆斯大叔受到全球孩子的喜爱。
1949年 - 西德尼·格劳曼(Sid Grauman) - 剧院之王,提高了电影院的建造标准。
1949年 - 阿道夫·朱克(Adolph Zukor) - 一个四十年来致力电影事业,被称为美国电影之父的人。
1949年 - 沃尔特·万格(Walter Wanger) - 他制作的电影《圣女贞德》(Joan of Arc)给全球观众带来道德的高度境界。
1949年 - 法国电影《文森特先生》(Monsieur Vincent) - 1948年在美国发行的最佳外语片。
1950年代
1950年 - 弗雷德·阿斯泰尔(Fred Astaire) - 为他独一无二的艺术性和在音乐片卓越贡献。
1950年 - 赛西尔·德米尔(Cecil B. DeMille) - 杰出的电影的先锋者,37年来光辉的表演历程。
1950年 - 吉恩·赫肖尔特(Jean Hersholt) - 为他对电影产业巨大的贡献。
1950年 - 意大利电影《偷自行车的人》(Ladri di biciclette) - 1949年美国发行的最佳外语片。
1951年 - 路易·B·梅耶(Louis B. Mayer) - 为他对电影产业巨大的贡献。
1951年 - 乔治·墨菲(George Murphy) - 他演绎的电影影响了全国。
1951年 - 意法合拍电影《马拉帕加之墙》(Au-delà des grilles) - 1950年美国发行的最佳外语片。
1952年 - 金·凯利(Gene Kelly) - 表彰他的多才多艺,作为导演、演员、歌手和舞者对电影的巨大贡献。
1952年 - 日本电影《罗生门》(Rashômon) - 1951年美国发行的最佳外语片。
1953年 - 梅里安· C·库珀(Merian C. Cooper) - 为他对电影艺术的很多创新和贡献。
1953年 - 鲍勃·霍普(Bob Hope) - 他为全球观众带去笑声。
1953年 - 哈罗德·劳埃德(Harold Lloyd) - 喜剧大师和好公民。
1953年 - 乔治·艾尔弗雷德·米契尔(George Alfred Mitchell) - 为他对摄像机的革新和发展,并在摄影领域持续的努力。
1953年 - 约瑟夫·申克(Joseph M. Schenck) - 为他长期对电影事业的服务。
1953年 - 法国影片《禁忌的游戏》(Jeux interdits) - 1951年美国发行的最佳外语片。
1954年 - 二十世纪福斯影片公司 - 表彰他们创新了西尼玛斯柯普系统宽银幕电影。
1954年 - 贝灵巧公司(Bell and Howell)- 为他们发明的电影基础设备促进了电影产业发展。
1954年 - 约瑟芬·布林(Joseph Breen) - 为他对美国电影制作规范严谨而开放的管理。
1954年 - 佩特·史密斯(Pete Smith) - 为他创作的《Pete Smith Specialties》系列短片里幽默敏锐的风格。
1955年 - 博士伦公司 - 为他们对电影产业发展的贡献。
1955年 - 葛丽泰·嘉宝(Greta Garbo) - 为她精湛的表演。
1955年 - 丹尼·凯(Danny Kaye) - 为他的才能和多年来对学院,电影产业和美国人民的贡献。
1955年 - 肯普·尼弗(Kemp Niver) - 为他对美国国会图书馆恢复收藏电影资料的努力。
1955年 - 乔恩·怀特利(Jon Whiteley) - 为他在电影《小拐骗者》里出色的表演。
1955年 - 文森特·温特(Vincent Winter) - 为他在电影《小拐骗者》里出色的表演。
1955年 - 日本电影《地狱门》(Jigokumon) - 1954年美国发行的最佳外语片。
1956年 - 日本电影《宫本武藏》(Miyamoto Musashi) – 1955年美国发行的最佳外语片。
1957年 - 埃迪·坎特(Eddie Cantor) - 为他对电影产业多年的贡献。
1958年 - 电影和电视工程师协会 - 为他们对电影产业的推动和贡献。
1958年 - 布朗乔·比利·安德森(Broncho Billy Anderson) - 电影的先锋者,对电影成为大众娱乐作出贡献。
1959年 - 查尔斯·布拉克特(Charles Brackett) - 为他对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服务。
1959年 - B·B·卡亨(B. B. Kahane) - 为他对电影产业的贡献。
1959年 - 莫里斯·切瓦力亚(Maurice Chevalier) - 为他半个多世纪以来对全球娱乐业的贡献。
1960年代
1960年 - 李·德·福雷斯特(Lee De Forest) - 为他的创造性发明给电影带来了声音。
1960年 - 巴斯特·基顿(Buster Keaton) - 为他独一无二的喜剧才华。
1961年 - 贾利·古柏(Gary Cooper) - 他在银幕上留下了很多令人难以忘记的形象,受到全球观众的肯定。
1961年 - 斯坦·劳雷尔(Stan Laurel) - 为他在喜剧电影领域的创新精神。
1962年 - 弗雷德·L·梅茨勒(Fred L. Metzler) - 为他对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服务。
1962年 - 杰洛姆·罗宾斯(Jerome Robbins) -为他对电影编舞艺术的杰出贡献。
1962年 - 威廉·亨德里克斯(William L. Hendricks) - 他编剧并监制的描写海军陆战队的电影《一支准备就绪的军队》(A Force in Readiness)给学院和电影产业带来荣誉。
1963年 - 空缺
1964年 - 空缺
1965年 - 威廉·塔特尔(William Tuttle) - 为他在影片《劳博士的七张脸孔》(7 Faces of Dr. Lao)中展现的高超化妆技巧。
1966年 - 鲍勃·霍普(Bob Hope) - 为他对电影产业巨大的贡献。
1967年 - 亚基马·坎纳特(Yakima Canutt) - 为表彰他作为特技演员所获得的成就和创造了安全的设备以保护全球特技演员。
1967年 - 弗兰克·弗里曼(Frank Freeman) - 为他在好莱坞30年来对学院的巨大贡献。
1968年 - 阿瑟·弗里德(Arthur Freed) - 为他对学院的服务,制作了六次最受欢迎的颁奖电视节目。
1969年 - 奥纳·怀特(Onna White) - 为她在《雾都孤儿》(Oliver!)里的编舞艺术。
1969年 - 约翰·钱伯斯(John Chambers) - 为他在影片《决战猩球》(Planet of the Apes)中出神入化的化妆技术。
1970年代
1970年 - 加里·格兰特(Cary Grant) - 为他在高超的演技赢得了同事的尊敬。
1971年 - 莉莲·吉许(Lillian Gish) - 为她精湛的艺术性和对电影发展的贡献。
1971年 - 奥森·威尔士(Orson Welles) - 他制作的电影艺术性强,类型多变。
1972年 - 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 - 为他整个世纪以来对电影产业无可估量的贡献。
1973年 - 查尔斯·博伦(Charles S. Boren) - 38年来作为电影业代表,为改善劳资关系和消除种族歧视贡献良多。
1973年 - 爱德华·罗宾逊(Edward G. Robinson) - 一个伟大的演员,一个为艺术献身的人。
1974年 - 亨利·朗格卢瓦(Henri Langlois) - 为他多年来对电影艺术的执著和大量的贡献。
1974年 - 格劳乔·马克斯(Groucho Marx) - 表彰他的创造力和马克思兄弟在喜剧电影上无与伦比的成就。
1975年 - 霍华德·霍克斯(Howard Hawks) - 一个美国电影制作大师,在全球电影史上留下他的篇章。
1975年 - 让·雷诺阿(Jean Renoir) - 一个天才的演员,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从故事片、记录片到电视都有他的完美的演出,得到全球影迷的爱戴。
1976年 - 玛丽·毕克馥(Mary Pickford) - 表彰她为电影独一无二的贡献并发展了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
1977年 - 空缺
1978年 - 本·伯特(Ben Burtt) - 为影片《星球大战》杰出的声效。
1978年 - 玛格丽特·布斯(Margaret Booth) - 为她对电影剪辑艺术的贡献。
1979年 - 现代艺术博物馆电影馆 - 为它对公众接受电影作为艺术形式之一的贡献。
1979年 - 沃特·蓝兹(Walter Lantz) - 他创作的动画片为全球带来快乐和笑声。
1979年 - 劳伦斯·奥利维尔(Laurence Olivier) - 他的一生都献给了电影艺术。
1979年 - 金·维多(King Vidor) - 作为电影的改革者,贡献巨大。
1980年代
1980年 - 哈尔·埃利亚斯(Hal Elias) - 为他多年来为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辛勤工作和卓越贡献。
1980年 - 亚历克·吉尼斯(Alec Guinness) - 为他高超的演技,在银幕上塑造了众多难忘且个性鲜明的人物。
1981年 - 亨利·方达(Henry Fonda) - 一个演技精湛的演员,为电影艺术作出光辉长久的贡献。
1982年 - 芭芭拉·斯坦威克(Barbara Stanwyck) - 她演技高超,富有创造力,为电影艺术作出独一无二的贡献。
1983年 - 米基·鲁尼(Mickey Rooney) - 为表彰他50年来在银幕上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
1984年 - 哈尔·罗奇([Hal Roach) - 为表彰他为电影艺术的卓越贡献。
1985年 - 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The 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 基金会成立20周年,一直为各个艺术领域的项目提供支持。
1985年 - 詹姆斯·史都华(James Stewart) - 为他50年来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为他银幕上下都是完美的典型,影响了合作过的人,并得到了他们的敬重。
1986年 - 保罗·纽曼(Paul Newman) - 他为人正直,献身于自己的事业,塑造众多令人信服的银幕形象,。
1986年 - 阿莱克斯·诺斯(Alex North)- 为表彰他在众多不同的影片中精彩的配乐。
1987年 - 拉尔夫·贝拉米(Ralph Bellamy) - 为他卓越的艺术才能以及为表演献身的精神。
1988年 - 空缺
1989年 - 伊士曼柯达公司 - 为100年来对电影的贡献。
1989年 - 加拿大国家电影委员会 - 委员会成立50周年,对电影制作的各个领域提供支持。
1990年代
1990年 - 黑泽明(Akira Kurosawa) - 为他在电影上的成就鼓舞了全世界的观众,并影响了全球的电影人。
1991年 - 索菲亚·罗兰(Sophia Loren) - 为她的一生演绎了众多令人难忘的角色。
1991年 - 茂娜·罗埃(Myrna Loy) - 为她银幕上下非凡的美德。
1992年 - 萨蒂亚吉特·雷伊(Satyajit Ray) - 为他精湛的电影表现手法和人道主义的观,影响了全球观众。
1993年 - 费德里柯·费里尼(Federico Fellini) - 为他在电影上的成就鼓励了全球观众。
1994年 - 狄波拉·嘉(Deborah Kerr) - 一位完美优雅的艺术家,一个献身于表演的演员,她的作品总是完美无缺。
1995年 -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
1996年 - 柯克·道格拉斯(Kirk Douglas) - 为他50年来对电影事业持续的创新精神。
1996年 - 查克·琼斯(Chuck Jones) - 为他半个世纪以来创造了很多经典的卡通角色为大家带来了欢乐。
1997年 - 迈克尔·基德(Michael Kidd) - 为他编舞的高超技术。
1998年 - 斯坦利·多南(Stanley Donen) - 感谢他终身为电影的奉献,他的作品优雅风趣、大胆创新。
1999年 - 伊利亚·卡赞(Elia Kazan) - 感谢他长期卓越的工作,他在电影上革新影响了电影界。
2000年代
2000年 - 安杰伊·瓦依达(Andrzej Wajda) - 为他对电影的巨大贡献。
2001年 - 杰克·卡迪夫(Jack Cardiff)
2001年 - 欧内斯特·莱曼(Ernest Lehman) - 集多种角色于一身,对电影贡献巨大。
2002年 - 西德尼·波蒂埃(Sidney Poitier) - 为他的非凡表现力。
2002年 - 罗伯特·雷德福(Robert Redford) - 演员、导演和制片,影响了全球的电影人。
2003年 - 彼得·奥图尔(Peter O'Toole) - 一个天才的演员,一生演绎了众多令人记忆深刻的角色。
2004年 - 布莱克·爱德华(Blake Edwards) - 表彰他在编剧、导演和制片多方面的才能。
2005年 - 希德尼·鲁迈特(Sidney Lumet) - 为他编剧和表演的才华。
2006年 - 罗伯特·奥特曼(Robert Altman) - 为表彰他一生为电影事业的贡献。
2007年 - 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为他在电影音乐做出杰出贡献。
2008年 - 罗伯特-博伊(Robert Boy) - 为他杰出的美术设计 2009年 - 空缺
2010年 - 劳伦-白考尔(Lauren Bacall)罗杰-考曼(Roger Corman)高登-威利斯(Gordon Willis)

E. 电影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它有哪些由来

形成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争执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他们请来一位驯马好手来做裁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断定谁是谁非。这很正常,因为单凭人的眼睛确实难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马蹄是如何运动的。
裁判的好友——英国摄影师爱德华·麦布里奇(Edward Muybridge)知道了这件事后,表示可由他来试一试。他在跑道的一边安置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边,他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快门上。
一切准备就绪后,麦布里奇牵来了一匹漂亮的骏马,让它从跑道一端飞奔到另一端。当跑马经过这一区域时,依次把24极引线绊断,24架照相机的快门也就依次被拉动而拍下了24张照片。麦布里奇把这些照片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它们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裁判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所有蹄子都腾空。按理说,故事到此就应结束了,但这场打赌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却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麦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它竟然“活”起来了!

F. 电影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电影的史前史几乎和它的历史一样长"②,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电影的诞生,确实经历了欧洲国家中许多的科学家、发明家,甚至模仿者的漫长的实验过程。他们在对运动的光学幻觉所进行的科学探索与实验,在时间上,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但人类对于"光影理论"的认识与应用,便可以从2000多年前的中国讲起。据文字记载公元前5世纪,墨子关于"光至景(影)亡"的学说,则是人类对‘‘光学理论"的最早、最科学的贡献。而产生于汉武帝时期,并在唐宋以后广为流传的"灯影戏",则是对"光学理论"的最初、最朴素的应用与实践。13世纪"灯影戏"传人中东、欧洲、东南亚等地,这便产生了以后的"幻灯"、"走马灯"等形象的、运动的视觉游戏。电影正是起源于这些视觉娱乐游戏之中。至于电影的发明所依据的科学技术、物理学原理,则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②《大英网络全书·电影史部分》,开篇第一句话。 一、视觉滞留 "使一块燃烧着的木炭在被挥动时变成一条火带,这种现象曾被古时的人们发现过"①。但是,将这种视觉现象同电影的发明联系起来,却是19世纪的事情。1829年,比利时著名的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为了进一步考察人眼耐光的限度,以及对物象滞留的时间,他曾一次长时间对着强烈的日光凝目而视,结果双目失明。但他发现太阳的影子却深深地印在了他的眼睛里。他终于发现了"视觉滞留"的原理。即: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之后,该物体反映在视网膜上的物象不会立即消失,会继续短暂滞留一段时间。实验证明,物象滞留的时间一般为0.1—0.4秒。与此同时,在欧洲的物理学教科书和物理实验室中,也开始采用"法拉第轮"的原理和图画"幻盘"旋转的视觉研究。它们向人类表明,人眼视觉的生理功能可以将一系列独立的画面组合起来,成为连续运动的视象。19世纪30年代,诡盘、走马盘、轮车盘、活动视镜和频闪观察器等视觉玩具相继出现。其基本原理大同小异,即在能够转动的活动视盘上画上一连串的图象,而当视盘转动起来时那些呆滞的、无生命的图象便运动起来,活灵活现。此后,奥地利人又将幻灯和活动视盘相结合,使绘制的静止的图画投影在银幕上,制作出活动幻灯,形成了早期动画。然而,到了本世纪60年代,电影理论家和教育家对"视觉滞留"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疑义,他们发现银幕上的全部运动现象实际上是跳跃的、不连贯的,但观众却意识到那是一个统一、完整的动作连续。由此证明,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视觉滞留",而是"心理认同"。 二、摄影术 摄影术同样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根据文艺复兴以后在绘画上的小孔成像的原理,并使用化学方法,将形象永久的固定下来,"达盖尔照相法"产生。然而,人们在活动视盘的机械原理和光学幻觉的意识面前,已经不可能满足于静止的、精美的、单幅照片了,而是幻想着有一天能够将它们相互联系起来,忠实地复制形象动作和自然空间的物质现实。1872年,最先将"照相法"运用于连续拍摄的,是摄影师爱德华·幕布里奇。他曾在5年的时间里,多次运用多架照相机给一匹正在奔跑的马进行连续拍摄的实验,并于1878年获得成功。这位天才的摄影师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当马跑过的时候,照相机的快门就被打开,马蹄、腾空的瞬间姿态便被依次地拍摄下来。为此,爱德华·幕布里奇获得了"拍摄活动物体的方法及装置"的专利权。1882年,法国人马莱利用左轮手枪的间歇原理,研制了一种可以进行连续拍摄的"摄影枪"。此后他又发明了"软片式连续摄影机"。终于以一架摄影机开始取代了幕布里奇用一组照相机拍摄活动物体的方法。在欧洲,这...时期许多国家中的科学家、发明家们也都研制了不同类型的摄影机。其中,美国的托马斯。爱迪生和他的机械师狄克逊为了使胶片在摄影机中以同样间隔进行移动,而发明了在胶片两边打上孔洞的牵引方法,解决了机械传动的技术问题。"活动照相"的"摄影术"得以完成。 三、放映术 1888年,法国人爱米尔·雷诺发明了"光学影戏机",人们开始可以在幕布上看到几分钟的活动影戏,比如:《可怜的比埃洛》、《更衣室旁》等等。但是,投影在幕布上的图象,完全是由雷诺一个人亲手一张张绘制而成的,那不过是早期的动画放映,距离真正的电影相去甚远。1894年,爱迪生实验室的"电影视镜"问世,这是一种长方形立柜式箱子,里面有可以连续放映50英尺胶片的影片,外面有个2.5毫米的透镜。这个"电影视镜"的特点是仅能供一个人观赏。爱迪生认为:只有每个好奇的顾客单独通过看片机来看电影,才有可能挣到更多的钱。因此,他拒绝以投影方式放映电影。这显然是个错误。一年之后,"1895年是放映技术方面取得惊人进步的一年。同年9月,托马斯·阿马特在乔治亚州亚特兰大的产棉博览会上放映了活动图片。l1月,迈克思。斯克拉达诺夫斯基在德国柏林的温特加登放映电影。"①。"放映术"成为人们这一时期相互竞争的目标。然而,在所有的放映技术中,唯有卢米埃尔兄弟所发明的"活动电影机"获得成功。其一,那是一架既可以拍摄又可以放映赛潞潞软胶片的机器;其二,机器的成本和重量,也都要远远低于爱迪生和其他发明家们的那些设备;其三,在速度上,爱迪生的"电影视镜"是l/48秒的画格,而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机"则是l/16秒的画格,更为接近于1/24秒画格的正常速度。就在1895年的最后两天,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布辛大街14号大咖啡馆中,用他的"活动电影机"首次售票公映了他的影片。这一天不仅仅标志着"放映术"的完成,同时也标志着电影的真正诞生。 ①霍华德·劳逊的《电影的创作过程》,第5页。 电影诞生于19世纪末并非偶然,它与现代科学新观念的发展息息相关。当"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产生了人们对于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相互作用的新观念"的时代,电影史前时期的科学家、发明家们执著的追求,创造出了符合这一新的科学观念的形象的媒介语言,"运动的光学幻觉"。科学作用于艺术,体现了现代人类对于形象思维的全新观念。这一观念从一开始,便决定了电影这门艺术无论是媒介属性,还是语言方式等,都与传统艺术形式形成了根本上的区别。与此同时,就艺术发展史而言,电影也最终以它的科学性实现了人类艺术对于木乃伊"情节"队的美学追求,实现了现代艺术对于现实幻象真实的追求。

阅读全文

与电影早期出现必备条件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7香港贺岁电影 浏览:29
一个在泰国遭遇海啸的电影 浏览:27
法国公路电影刹车坏了 浏览:916
first电影节参赛备案 浏览:893
印度电影俩孩子被管家掉包的电影 浏览:615
韩国电影票房前十2019 浏览:83
杭州中国电影城投资 浏览:892
楷教练电影有哪些 浏览:553
2018免费电影网站 浏览:396
古装大电影有哪些好看 浏览:849
扑火是哪个电影 浏览:506
家庭伦理爱情剧电影 浏览:992
法国地下铁电影 浏览:673
银河护卫队动漫大电影 浏览:134
印象济南电影院怎么样 浏览:817
赛尔号大电影二海盗 浏览:174
日本电影舌吻 浏览:411
韩国功夫动作电影排行榜 浏览:521
2018中国爱情电影下载 浏览:544
找不到是哪个电影 浏览: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