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影评《钢的琴》主题分析
描写小人物生活。
王千源饰演的下岗工人陈桂林,用工厂废弃的钢铁为女儿铸造了一架饱含父爱的“钢的琴”的故事,视角独特,诙谐幽默中有着对现实的人文关照。王千源在戏中贴近20世纪90年代的造型以及他不留痕迹的表演风格完完整整地塑造了一个真实而特别的父亲形象,他带有超越常规的黑色幽默的表演,让整个影片拥有温暖的质感。
虽然故事讲诉的年代环境艰辛,物质缺乏,但片中王千源饰演的陈桂林下岗后自谋生计组建乐队为婚丧嫁娶吹拉弹唱,他充满小人物的生存智慧和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将平凡无奇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充满快乐与激情。
当看到陈桂林与女儿在一起,与众工友在工厂里热火朝天的铸造钢琴的时候,可以让人看到生活艰辛以外的温暖质感,同时又清新、生机盎然。
剧情简介
《钢的琴》是一部由张猛执导,王千源和秦海璐主演的喜剧电影。该片于2011年7月15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钢的琴》讲述了一位父亲为了女儿的音乐梦想而不断艰苦努力,最后通过身边朋友的帮助用钢铁为女儿打造出一架钢琴的故事,通过小人物幽默与艰辛,展露一段感人至深的亲情和友情。
② 一起来回忆九十年代的往事,一部《钢的琴》是怎样虏获了观众的内心
电影《钢的琴》是一部大时代碾压下,小人物的浪漫情诗。
虽然《钢的琴》当年秉持着“国产片希望”的高口碑,虽然它没有刻意走现实主义尴尬卖惨、强行反思的路线,甚至在这种令人有些心疼的故事中,展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浪漫情怀,但电影上映期间,它过于平实内敛的风格使得票房和排片都将它完全冷遇了,这可以说是国产电影市场的一种悲哀,也是一种无奈,如今它以这么高分数排在豆瓣电影TOP250的榜单上,姑且算是一种最低限的安慰吧。
③ 钢的琴精彩地方观后感
《钢的琴》观后感 今天观看影片《钢的琴》,觉得这片子拍得很美。贯穿于其中的音乐美得让人窒息,悠悠扬扬的背景音乐绝对算是一个亮点。 这部电影是以农村为背景的文艺片。里面没有大牌的影视明星也没有华丽的后期制作。有的只是那份令感动的真诚。 这是一个发生在农村穷苦人的故事,讲的很现实,描绘的很艺术,之所以感动我是因为里面的生活和一些发生的事情以及一些事物能再生活中找到,因为自己是个农村人,确实能身临其境地考虑,也深深的唤起自己童年的记忆。 故事的主线很简单,讲的是父亲为了留住女儿召集村上的朋友为女儿造琴的故事,当然里面还穿杂这些写琐事。当时那个时期,当时那个环境,地点,人们是多么地互助与相亲相爱。造琴是个大工程,父亲唤起父老乡亲来帮忙,在那个时候人们多么热情,都愿意放下手上的活来完成一个父亲的愿望,当然也可能是文艺片的过度渲染创造感情,但是在那个时代是有那么多的好心人,这也能想起小时候各家串门的时候,现在也是有的只是少很多了。 其实这电影最让我欣赏的是其中穿插的背景音乐,很高雅的音乐流淌在破旧穷困的乡村间,反而反差出了别样的意蕴。电影在大喜大开心的大场景上加了点淡淡地忧伤,像结束的时候那份音乐带来的伤感恰当地表现了父亲失去女儿和情人、朋友的痛。 电影还有一点看的很开心,造琴的时候里面很多的造琴工具也是令人怀念的,让我想起儿时村上人们造房子所用的工具,亲切~。 造琴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电影以这个主线,估计也是与当下全国的农村自己圆梦的故事相对应吧,很多地方都有农民自造飞机、车潜艇···这代表着每个人心中的梦想,敢不敢实现其实是自己的意愿,只要有心什么梦想都能上实现的。 造钢琴也让自己怀念起小时候爷爷为自己做二胡的事情,虽然不能用不能发声,但是却饱含着浓浓的爱意,这份爱意什么也无法替代。 最后的场景,女儿弹着钢琴,虽然发出的声音不美妙,但在那个时候每个人都陶醉在里面,这完成了每个人的梦想的钢琴总算是做成了,没有像那个烟囱那样倒塌掉,也深深地埋藏着父亲和大家的爱和期望。 烟囱倒塌那一刻人人注视着,社会的进步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经济的繁荣,也摧毁了人们的那份美好的记忆。
求采纳!!! 拜托!!!
④ 钢的琴 影评
根据钢的琴改编的音乐剧《钢的琴》目前正在全国巡演,很是不错哦,现在优票网有买一赠一活动
⑤ 求《钢的琴》影评,800字,最好稍微专业一点
乡愁这东西,原先只有一种,就是某人身处乙地,因思念故乡甲而泛愁。余光中的诗歌《乡愁》就是。现在又多了一种,就是某人站在甲地因思念若干年前此地的事情而生发出来的怅然感。《钢的琴》就是。前一种是地域范畴内的乡愁,后一种是时间范畴内的乡愁。地域性乡愁的表现手法,一般是将隔着时空的甲地和乙地的生活交叉叠现,就会收到煽情的对比效果。而时间性乡愁只要把同一地方不同时代的生活,蒙太奇般穿插在一起,就会让悲情达到高潮。
但张猛的《钢的琴》,根本没有把镜头闪回从前阳光烂灿的日子,就能把浓得化不开的乡愁表现出来。这份功力,属大师级的。而张猛显然不属大师。在这之前,这个出生于七十年代中期的东北汉子对很多人来说,都是陌生的。我,同样没听过他的名字。这不奇怪,因为他总共才导演两部片子,除了这部,还有一部叫《耳朵大有福》。《耳朵大有福》的艺术水准怎么样,我不知道。但这部《钢的琴》俨然可以与国际一流电影一竞雌雄。凭我的记忆,它应该是近五年国内最好的一部电影。有它在,中国电影似乎还有得救。
它叙事简洁,却不像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简洁到肤浅。它思想厚实,却不像顾长卫的《最爱》厚实到沉重。它台词幽默,却不像冯小刚的《非诚勿扰》幽默到轻浮。它寓意繁复,却不像贾樟柯的《三峡好人》繁复到晦涩。它情绪饱满,却不像陈凯歌的《赵氏孤儿》饱满到滥情。总而言之,它恰到好处。而电影艺术的关键词,其实就是恰到好处。把镜头、光影、音乐、人物、情节、台词、剪辑在主题的统笼下都做得恰到好处,浑然天成,电影就有大师的范儿了。能把电影做成这样,其实是可以雅俗共赏的,但现实是,刚刚上映的《钢的琴》票房黯淡,这或许只能归罪于电影的宣传力度不够?
从绿颜色的警察服装看,我们得知《钢的琴》之事,应该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上世纪九十年代是个什么年代?简言之,是轰轰烈烈的国企改革时代,也就是根正苗红的工人阶级集体下岗的年代。从时代娇子溃退到社会边缘人,成为走卒贩夫,导演张猛并没有花一个哪怕是五秒钟的镜头去表现,而只用一段段浓烈的音乐在反衬这个时代下岗工人无限没落的同时,也在为那个时代的“辉煌”招魂。陶醉于过去以俄罗斯风格为主打的音乐,其实就是沉浸在过去时光中无法自拔。从某种意义上讲,陈桂林那班哥们,已成了这个时代行尸走肉般的“活死人”。时代已完全把他们当作了累赘,如果他们从这个时代消失,不但没有人怜悯,某些政客反而会为之称快。
相对这些工人兄弟来说,剧变是惨淡的,生活是平淡的,未来是黯淡的,但生命却不能让它寡淡无味,活着,总得要有一点滋味,要有一点希翼。如果说最开始,他们的确是在帮哥们陈桂林去争取他女儿的抚养权,而去铸造那台钢琴的话,那么到最后,当钢琴能否造成,陈桂林女儿的抚养权都将势必失去时,这帮兄弟就完全是为了证明自己在造琴了。证明自己什么?证明自己的梦想在困窘的现实中依然肥硕灿烂,证明工人阶级的情谊并未烟消云散,证明下岗后的人们并非一无是处的废物。最初造琴,他们是迫于现实的压力;最后造琴,他们却为自己从枯燥的日常生活成功逃逸找到一个借口,从而超越现实困境,进入梦想新天地。
那座钢做的琴,其象征意味就非常浓厚。丑陋的、粗糙的、冷冰冰的铁架钢皮,既象征着国营集体试验失败后工厂里的种种世相,也象征蚁族般生活的失业工人的面相,在这样粗砺黯淡的外壳之下,工人阶级依然藏着大集体蕴育的剑胆琴心式的浪漫和豪迈,依靠造琴,他们重温了大集体时分工合作的团结和严谨,分享了大集体时火热的豪情与荣耀。日渐黯淡的现实虽然骨感得如一座钢琴架,但内心发出来的声音仍然是那么的柔情万种。
这样处理,《钢的琴》其思想高度不但丝毫不亚于《最爱》,而且还避免了因愤世嫉俗引起的外相狭隘。与《最爱》实打实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是,《钢的琴》采取的是四两拔千斤的艺术手段,它只备了腹内热肠一副,心中热泪两行,就把全部寓意都包裹在看似拉家常式的怀旧之中,而它偶尔黑色幽默式的荒诞叙述,也避免了主题因图穷匕见后“流血伏尸”的惨状。所以电影虽然深刻,却并不尖酸;虽然忧伤,却并不绝望;电影中的人物虽然身处茫茫“夜色”之中,却仍不忘追逐梦想那一点飞舞的萤光。它像一枚令人无法释怀的沉思之果,外壳却包着乡愁的淡淡意绪。
幸福诚然要有坚实的物质作后盾,如果拼死力争,也无法获得可支撑幸福的物质,那还不如遁入空灵的精神世界去扪求幸福。陈桂林这班哥们的造琴过程,其实就是返身进入精神的过程。你可以说他们是驼鸟哲学,也可以说他们已达到了佛的境界。就看怎么理解了。
地域性乡愁,是我们与思念之地隔着一段无法逾越的距离造成的。而时间性乡愁,则是我们被迫突然斩断与过去光阴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产生的。具体地到这部电影,就是由国家政策的断裂性和分割性导致的。过去我们以阶级斗争为纲,后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有了私有制的大集体,就迫不及待地抛弃公有制的大集体;我们拔乱反正了文化大革命的狂热,又投身于一切向钱看的狂热之中。我们刚刚摆脱大跃进的魅影,现在又陷入惟GDP是论的陷阱之中。正是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政策,才会生生割断人们与过往生活的优美衔接,个人的命运就像洪流中上下翻腾的一枚树叶,是根本由不得自己作主,时间性乡愁由此产生。
⑥ 英文版影评,钢的琴
It's a simple story, beautifully told, about complex characters. Each of the quirky characters is beautifully drawn, and their goals and relationships skillfully interwoven.
Never is the storytelling compromised for a cheap laugh. The cinematic language seems to draw it's influences from the stage and silent films and bold cinematic risks are taken that all work.
I appreciated the intimate insight into the workings of relationships (guanxi) between men. They trade cigarettes, favors and gifts constantly - in exactly the way I've read happens in instrial towns. But the film explains this fascinating flow of goods and services inside private relationships with unselfconscious authenticity.
For me the biggest highlight - and what really elevated this film to the realm of 'all time best' - was the use of Russian elements in the score and narrative. China's relationship with Russia is so complex and interesting and standing shoulder to shoulder like old comrades, they were nothing short of perfect.
For anyone with a genuine interest in China I highly recommend this film.
⑦ 《钢的琴》一句话影评~~一句话!!急
不卑不亢,又幸福,又心酸,怀旧歌舞和黑色幽默把这一出人生杯具诠释出了豁达、开朗的味道
⑧ 电影《钢的琴》多看几遍,才能写影评
隶属于小人物的故事中,深谙以大时代的变迁,《钢的琴》以钢琴为媒介,将现实主义的压抑与浪漫主义的文艺,巧融于一体,温情故事下折射而出的是社会巨变之下心理动荡,电影中运用大量前苏时期作为配乐和有源音乐,更为突出了这种语境,可贵的是影片在涉及到有关怀旧的惆怅和现实的无奈这些情绪处理时,避免了廉价的煽情,荒诞的黑色幽默中呼之欲出的是关乎梦想的坚韧,而与之中电影所寄予的情怀不仅饱涵以友情的羁绊,更令人动容于那父爱的伟岸。——梦里诗书
⑨ 钢的琴影评
其实在刚开始我看着一部电影的时候,的确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深深地打动了。这个故事是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国有企业正在进行改革,东北更是工业的重地。所以这个地方有很多工厂停产改制,还有倒闭,随之而来的就是整个社会出现了非常大的改变。整个影片的布景都很贴合,那种特殊的时期。
在这部影片里面,人们经常看到空无一人的街道,露在外面的机械装置,管道以及破旧的房屋。还有最满各种杂物的空间,整个影片都是一种冷色调,再联系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不能看出这种场面,色调都是在为这种背景做铺垫。影片里面大部分场景都是破旧的工厂四处可见的工业元素。
黑暗的车间,地上的积水所以它是一部描述落魄东北工业时代的影片,没有什么比这种场面调度更适合。这种场景也让人们相信都是现实生活之中存在的。
而且在这部影片里面,音乐成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元素,因为影片中不仅充斥着很多苏联歌曲,也有很多中国80年代流行的歌曲。导演对配乐要求很严格,光是超级玛丽的音乐,就用了两次。
一次是给孩子做纸板钢琴的时候,使用了这个背景音乐,让剧情显得非常的荒诞。电子游戏的配乐很好的贴合了这一点,让这种荒诞的行为在音乐的搭配之下,显得更有喜剧效果。
第2次是出现在张桂林,看到自己情人和其他人逗乐的场景。这时镜头全都集中在演员的侧面上,所以人们没有办法仔细观察他的表情和肢体,音乐就起到了代替语言的效果。
⑩ 电影《钢的琴》读后感,由秦海璐主演的!在线等!急急急!谢谢好心吧友!
《钢的琴》讲述的是:上世纪90
年代初,东北某重工业城市。原钢厂工人陈桂林在下岗后,独
自拉起了一支乐队,终日奔波在婚丧嫁娶、店铺开业的营生之中,生活勉强维持。他的妻子小菊离家出
走,转投有钱的假药商人怀抱。如今小菊光鲜回归,不仅要与桂林离婚,还要争夺独生女小元的抚养权。
桂林慨叹自己失败的命运,于是一心要将女儿培养成钢琴家。为了得到女儿,他四处筹措买钢琴的钱,甚至和女友淑娴(秦海璐 饰)以及当年钢厂的好哥们夜入学校偷钢琴。
当所有的办法都失败后,桂林偶然翻到一本关于钢琴的俄国文献,于是叫上伙伴们在早已破败的厂房中开始了手工制造钢琴的征途……
影片的开头是,一对并肩站着的夫妻,简单告诉大家他们要离婚。此后的故事都是围
绕着这个因由展开。男主角陈桂林历经沧桑和变故,只剩怀里的那架手风琴,就如他身后的棚
子已经破旧的只剩支架,而他的妻子得到了想要的生活,衣着光鲜,时尚靓丽,两人讨论着女
儿圆圆和谁在一起。而我觉得这是导演对现实生活真实的写照,男主人公诚实的工作,劳动,
拼命的对子女付出,却无法得到一个幸福的家庭。虽然影片里也有写了那些创业和再就业的人
物,但是任然无法掩盖一种淡淡的讽刺。当他们这些人挣扎生存,一身疲惫的时候,却忽然发现,自己永远无法追赶上“一个卖假药”的无良商贩…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也是每个社会变型期的悲哀。我们无法避免,只有硬着头皮挺住,并想办法迎接下一轮的考验。
影片里,因为夫妻婚姻的失败,父亲想尽一切办法为女儿弄一架钢琴,为的只是将女儿留在身边,而年幼的女儿,在影片中扮演的是“下一代”的代表人物,整片中都是“沉默的”,“
早熟的”
。但是最后,她抛弃贫穷的下岗父亲,追随嫁给卖假药商人的母亲。这也是暗示我们社会
的教育失败,我们爱的方式失败,我们的下一代正在走向一个危险的方向。而影片中造钢琴的
这一小团体,同时也是一种暗示,代表着被这个时代,被这个社会抛弃的老工业基地,他们个
个技术精湛,但却无用武之地。他们面临着日益疯狂的世界开始困惑;他们开始担心无法负担子女的未来。这就是影片反映的当下的现实。
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不但是对父爱和爱情的表述,也充斥着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更主要体现了主 人公在这个矛盾下的成长。在现实面前,只有为自己铸一台“钢的琴”
,让自己变得坦然和坚强,经得起时间的打磨,经得住风雨的洗礼,走到成熟的时候,理想和现实也就交汇融合,不再遥远的对立。
砖
墙、烟囱、下岗、厂房、硬碰硬、俄罗斯老歌、生锈的车间、失落的包工头、不卑不亢的父亲、埋在机床
里的文艺梦,满含情怀,以及底层的、穷途末路似的智慧。一个阶级的倒掉,工厂之子的挽歌。比想象更荒诞的,是他们那个卑微的梦。
但是电影演到最后,又是在那个破旧的房屋前,还是之前的一男一女,唯一的区别是那个曾经执着 的男人已经放手,对现实放手,对未来放手。
这架钢琴能否造出来,圆圆是否能够留在父亲身边,都已
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们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他们暗淡生活中的一抹梦幻曙光,这
架钢琴如一台时光机,引领他们重温往日的温暖和荣耀,这是这些被社会边缘化的人群已经忘却很久的感觉了。
《钢的琴》用一个紧凑的故事、貌似轻松、幽默的叙述方式,还有不断插入的歌舞场面,超现实也好、讽刺也好,能让黯淡现实生活,立马活色生香。
它的风格非常杂糅,统一在怀旧的情绪下。大量中俄老歌先以强烈的冲击把氛围铺垫上了。以对称(片头夫妻对话)
、夸张的弧线(追逐胖头)和黄金分割
形成的构图风格,使它几乎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