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刘三姐》,2000字观后感。
主人公刘三姐是一位聪明、美丽的壮族姑娘,擅长用山歌来赞美劳动、赞美自然、赞美爱情,并用山歌揭露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她唱出来的不仅是山歌,还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唱出了人们心中的爱与恨,喜与悲。刘三姐流落他乡,但是还是受到了众乡亲的热情接待,并把她好好的安顿了下来,招来了五湖四海的乡亲来会歌。从影片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只要自己真心付出,那么五湖四海皆朋友。她遇事机智勇敢,视同为老百姓人们如亲人,对财主敢怒敢言,极恶如仇,心中充满了反抗精神。想到这里,刘三姐的英雄形象浮于眼前。刘三姐的歌声清脆,甜美,宏亮有韵,如桂林的江水一样的透澈澄明,如桂林的山一样壮美。哪里有刘三姐,哪里就有歌声。刘三姐的歌声打动了村民,更唱出了村民的心声,电影一开始,三姐就用自己的歌声吸引了老汉,在看到阿牛跳下河捉鱼,三姐面带娇羞的唱歌,从而和阿牛一见钟情,体现出三姐的小女子情怀。财主知道三姐在渔家落户,于是派莫管家去捣乱。结果被李老汉一只山歌讥讽。莫管家问三姐认不认识莫老爷时,回答的歌声也令我记忆深刻.刘三姐用歌声讽刺地主,唱尽心中不平事:“不种芝麻他吃油,不种桑田他穿绸,穷人血汉他喝尽,他是人间强盗头。”这些犹如锋利的尖刀一般的词语配合铿锵有力的旋律,把刘三姐对财主恨之入骨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把地主阶级剥削劳动人民的丑恶嘴脸表现得入木三分。下一段是三姐等人上山采茶,歌声欢娱,语调轻快。后来阿牛等一起来对歌,气氛欢快,就从这件小小插曲中,就看出山中村民的淳朴、对山歌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希望,就几曲山歌就感到很满足。却不想可恶的财主连这一点点幸福就不给予,引得村民悲愤反抗,反抗财主时村民唱的歌曲悲愤疾苦,体现出村民在财主的压迫下生活的穷困潦倒与艰辛。莫财主为了禁止刘三姐和乡亲们唱山歌,请来秀才相助。三姐的二哥担心三姐的安危,坚决反对,但是三姐确相信自己能赢,虽然会让哥哥担心,但是为了村民和自己能继续唱山歌,也一定要去。三个秀才狗仗人势、自以为是、愚钝自大,刘三姐用犀利的歌曲挫了秀才的锐气,嘲笑财主,把莫财主气得跌下河。“唱歌不怕头落地,阎王殿上唱三年,唱起山歌胆子壮,过了一滩又一滩”刘三姐道出了她的心声,可以看出刘三姐为了唱歌连死都不怕,唱山歌是刘三姐的追求,也是她表达情感的方式,莫财主在对歌失败后,心存不甘,又出毒计,把刘三姐抢到家中百般威胁,刘三姐坚贞不屈,阿牛勇敢地闯进莫家将刘三姐救走,莫怀仁带领家奴乘船追赶,百姓帮助刘三姐逃走。从莫府逃出后, 刘三姐和阿牛用山歌表白了彼此心,刘三姐以藤和树作比喻,勇敢地向阿牛哥表白:“竹子当收你不收,笋子当留你不留,绣球当捡你不捡,空留两手捡绣球。”刘三姐用明亮透彻的声音,大胆地表露了自己的情感。但是当阿牛接到三姐抛出的绣球后,歌曲的节奏立即变得欢快明朗起来,表达了两个相爱的人对爱情终始不渝的情感。影片的最后阿牛唱出了他对爱情坚定执着:“风吹云动天不动水推船移岸封建官府下令禁歌,刘三姐带领乡亲们用歌声进行反抗,但在封建黑暗势力的压迫下,刘三姐被迫离开。但她继续在新的地方,用自己的歌声鼓舞民众,唤起大家与封建势力做斗争。首首山歌,有爱,有恨,有喜,有悲,所有的情结凝聚动听沁人心底的旋律。对世事的不公的反抗,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让刘三姐的形象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了不可抹灭的印迹。
2. 怎样评价电影《刘三姐》
刘三姐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
《刘三姐》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摄制的故事片,根据广西僮族民间传说改编。影片主要讲述了刘三姐用山歌反抗财主莫怀仁的故事。
一是人美。黄婉秋饰演的刘三姐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黄婉秋再现了刘三姐的形象,把刘三姐扮演得栩栩如生,刘三姐人美、心美,十七八岁的姑娘情豆绽放,但在那个年代对心上的“暗恋”,羞涩之情在黄婉秋的演艺中刻画得淋漓尽致,自然赢得观众们的喜爱。
二是歌美。她在砍柴捕鱼的时候都唱山歌,她的歌声婉转动听,就像黄鹂深树鸣。美好歌声打动当地的穷苦大众。
三是景美。《刘三姐》的取景在桂林,桂林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三十多岁的人都记得在小学读过《桂林山水》的课文,“桂林山水甲天下”是每个人都知道的。
山歌已经被赋以人文的寓意。山歌不仅可以用来反抗恶势力,也可以用来传达爱情。
刘三姐最后被救出,清晨,阳光静静铺在水面上。一竹排小船在漓江上流动。晨暮如烟,没有之前半夜救刘三姐的喧闹,只有安静的水流声,观众之前紧张的心也放了下来,静静欣赏着美景。
一首“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见树缠藤,青藤要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刘三姐与阿牛的爱情,最后留下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