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讯 > 电影雷达的声音是怎么做的

电影雷达的声音是怎么做的

发布时间:2024-03-15 19:27:43

电影院的超级音效是如何炼成的

电影诞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经过从无声、单声道到多声道立体声的技术改进,从普通银幕发展到大幕、球幕、环幕等。在世界电影放映史上曾产生过3次大的危机。一直以来,改善电影院的视听环境是增强电影放映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影院中观众所接收的声音信息的质量,不仅取决于影片自身及还音系统质量的优劣,还取决于电影院声学特性的好坏。在片源和还音系统相同的条件下,对影厅的控制就成为各个影院改善观众厅视听环境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电影蓬勃发展,而相对地电影院的趋势式逐渐趋向小型化和多厅化;小型化的电影院的一般观众厅容纳在300-500座以下,且均已不设楼座。而多厅化的情况则集中在整栋建筑物内部,有时厅与厅之间相邻接,难免噪声相互干扰的问题相对突显,建筑设计时就需要谨慎应对处理。

对于观众而言,选择一家电影院,除了考虑影片的播出方式——如平面或三维IMAX形式,其次就是电影院的音效如何了。

电影院的银幕可以做得很大,使观众在很远也能看清楚。扬声器的功率也不受声回输的限制,也可以音量调整到很响亮;如此观众厅可以很长,但是长度超过40米以上,会造成视听不同步的缺陷。再择如果扬声器功率使用过大,前后座位的声级差会更加悬殊。

来自未经声学处理后墙的长延迟反射声(主要对前区座位),很容易产生明显回声,使对白清晰度严重受损,这是常见的声学缺陷。可以在后墙加装倾斜的板墙,使来自扬声器的直达声部分反射给后座听众。务使扬声器发出的直达声与任何反射面的第一次强反射声之间的初始延迟时间的间隙不超过40微秒,它相当于直达声和反射声的传播路程差13.7米。观众厅内如果要保留一些反射面时,顶棚中央区乃是优选界面。

从视线方面来考虑,电影院座位应以环绕银幕成弧形排列为宜,结果后墙也顺着成为弧形;而银幕后面的扬声器总是指向观众厅的后墙,如此就更会对前座引起强烈反射声,甚至产生声聚焦现象,形成的回声干扰特别严重。因此电影院的后墙一般还是处理强吸声为宜。

平行侧墙之间会产生颤动回声,但电影院的背景噪声较音乐厅为高,因为时有笑声、嘁嘁细语声,所以只要不是十分强烈的反射表面,这些颤动回音的干扰程度并不太明显。为控制电影院的混响时间,侧墙必须做吸声处理,有利于消除颤动回音。

为了使全场听众都有较为均匀的直接声,前后的声级差不致过大,扬声器的位置应该放置在银幕高度2/3以上;同时利用扬声器的指向特性,主轴射向后墙,以便利用扬声器轴向声级最高的特点,弥补随着距离作反平方衰减的损失。这样使声束覆盖区均匀一些,以便调节前后排座位声级的差异。实验得知扬声器主轴对着前面观众席,前后排相差10dB-12dB,而对着后墙则前后差可缩减为5dB左右。但是如此将会使后墙反射更强烈,更需要做强吸声处理。如果扬声器主轴射向2/3的后座,可以减少后墙强反射的威胁,但是前后排的声级差异会稍微大些。

银幕后面的强吸声处理,可以消除后墙反射声对直达声的干扰,同时也减少这个空间的混响而提高言语清晰度,对多声道立体声电影院,则更有利于声像定位。

电影院的声音是录音重放,其衰减过程比较特殊,它不仅体现出观众厅的衰减过程,而且包括录音棚中录下的衰减过程,或是电子调音加工过程中所带来的衰减过程。

为了便于控制混响,电影院的每座容积在4 m3左右。作为专用电影院虽然没有舞台空间,但银幕到第一排座位之间必须保持相当距离,而使用宽银幕时,这个距离更大。因此在这个空区的地面上最好铺设地毯,减少反射和加强声源定位。银幕有一定的设置高度,如此观众厅的每座平均容积会比4 m3大些,这时只有加强界面吸声处理。另外电影院的满座率因为影片关系的变化很大,所以要采用吸声较大的软垫式座椅,俾使人多或人少的不同占用座席的电影院内部的总吸声量,都能保持稳定不致差异过大。人造皮革座椅吸声较差,不易满足此种要求。这些都是保持观众厅内有较短响时间的控制因素。

放映立体声电影效果影片的观众厅,为使来自各个声道的声音保持明确的方向感,电影院厅内混响时间比普通单声道的厅堂要求更短一些。

由于电影厅混响时间很短,声音在厅堂内传播有点像半自由场,所以靠近扬声器的前排可能太响,而后排又会太轻;因此把扬声器尽量提高,使扬声器高音头刚好放到银幕上部边缘处的高度,并利用扬声器高频指向性对着后墙来缓和厅内前响后轻的这种矛盾。由于人尔对于垂直方向的敏感度较差,所以不会有声音和影像分离的感觉。有人尝试把高音扬声器升高到银幕之上,聆听感觉还不错,只是对于最前面的几排会听出定位偏高。扬声器挂高之后,可以使掠入射听众席所带来的低频衰减低谷消除,从而也相当于提高听众席中后区的低频响应。

人耳对水平面上声源定位是十分敏感的,所以在布置银幕后面扬声器时要特别注意。通常使用三声道扬声器时,中置的一组扬声器放在中央是毫无疑问的,而左右两组则分别放在银幕左右边线之内约为幕幅宽度六分之一宽的位置。如果是五声道扬声器时,两侧扬声器约为宽幅约十分之一宽的位置。其第二和第四组扬声器则分别与相邻扬声器距离幕幅宽度五分之一宽的位置。有时尤其在狭长电影院内,为了加强中区和后区的立体声效果,还可以把扬声器间距布置得更大一些。

有时为了加强低音效果,把低音扬声器前的障板连接起来,高音扬声器则露出在上面。这时就要考虑大面积障板表面作高频吸声处理,以减少电影厅纵轴上的反射。注意扬声器切勿与建筑障板有任何联接,以免产生不应有的强迫振动杂声。

在特别小型的电影院厅中,有时可把扬声器完全嵌入墙体内部,此时要考虑检修时出入的方便。当时宽银幕立体声电影已经日趋普及。为了增加某些情景的临场效果,观众厅还设有一套环绕式扬声器,布置在两侧墙的后三分之二部位及后墙上。它们一般不少于12个扬声器,两侧和后墙各4个扬声器。宽的后墙可适当增加一些,扬声器数量增多,声场可以均匀一些,而且不让听众感到环绕声来自某一个扬声器,以获得置身其境的效果。再则环绕扬声器的单只功率不会很大,但总的声功率应与一个主声道的声功率相近,如果个数太少就会影响环绕感的气氛。

环绕扬声器的高度一般至少3-4米,并作15度向下倾斜,以照顾中区听众。否则边座听众会特别注意到环绕声来自最近一个扬声器,而破坏整体环绕感气氛。为了达到均匀覆盖听众席的效果,这种非强方向的小扬声器要使用得很多。扬声器垂直辐射角-3 dB处,应与听众席靠墙边线相接。

在众多的立体声电影院中常见的观众厅平面体形主要有矩形、扇形、钟形等,剖面体形主要有一层悬挑式楼座、一层悬挑后退式楼座和无楼座等模式。由统计分析结果可知,扇形和钟形的STI均值无明显差异,矩形的STI均值比其它两种体形稍低。三种平面体形在频率1000Hz的SPL值在观众席分布都比较均匀,由统计分析结果可知,扇形和钟形的SPL均值无明显差异,矩形的SPL均值和其它两种体形有显着区别,且平均声压级值也最高。

一层悬挑式楼座体形和一层悬挑后退式楼座体形的整个观众席STI均值无显着差异,无楼座体形整个观众席的STI 均值和另两种体形有区别,均值稍低。三种体形全部观众席的SPL均值之间无显着性差异。

对于有楼座的观众厅,给安装环绕扬声器带来很大困难,尤其在眺台下的听众席。所以正规电影院厅不推荐采用跳台方式,而采用坡式布置。

银幕画面要对上口型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此时眼睛(以及画面)会欺骗耳朵的声源定位能力。当然有时耳朵也会欺骗眼睛,声音会使人感到固定光点似乎在移动,因此画面上某处出现讲者嘴唇方向。所以多年来电影系统中的所有对白只录在中置扬声器的声轨上。

现在流行多厅式电影院,房屋隔声更显重要。相邻两厅之间的隔声量要求很高,一个分离的双层墙可达到此要求。如有可能设置走到隔离,顶棚和墙面均用吸声处理,这样方式最为理想。如果两厅式上下迭加构造方式,则楼板的空气声和固体撞击声(例如翻动座垫)隔绝都很重要;理想措施式浮筑式楼板再加上弹簧吊钩的顶棚。

THX系统曾按不同条件提出隔声推荐值,相当于美国隔声曲线指数达到STC-70的墙体构造。所以在隔墙设计上需要仔细考虑,尤其在低频段困难更大。另外在电影厅与休息厅之间也要处理隔声问题,采用类似声闸的双道门吸声处理走道,除了阻绝噪声侵入内厅,另也可使观众进出较暗电影厅之前后,适当调整眼睛适应过程,防止门扉开关的漏光干扰。

电影院的超级音质不只在主动方面的扬声器的等级,对于被动方面的建筑声环境的预先规划设计与装饰处理,更是保证电影院观众的视觉与听觉的多重感官享受。

(作者:杜铭秋;同济大学建筑声学博士)

② 电影中声音的制作流程是什么

‍‍

不是音频专业人员,以下答案仅供参考。希望有专业人士指正。电影剪辑时,第一步是对板,即把分氏拆开录制的画面和声音素材同步。拍摄时的「打板」就是为了提供声画同步参考。这个工作一般是剪辑助理在拍摄时期完成。然后就是常规剪辑。这时剪辑师看到的素材基本是声画同步的。不过会有部分素材因为拍摄原因没有声音,例如升格或降格拍摄,特效素材拍摄等。也有现场原因导致的对话质量不高等情况。此时的对白和现场环境声都可以算做参考声。等影片定剪后,因为拍摄时很难做到百分百现场收录对白,基本上都需要重新补录部分对白或环境声。现场拍摄的声音环境很难控制,很难所有对白和环境声都能收到理想效果。有时为了控制拍摄进度,或者很难反复拍摄歼核拍时,就会采用后期补录的方式。不过也有精益求精的导演会对现场声音要求很高。娄烨导演的《推拿》在拍摄时,为了能现场录到盲杖敲击盲道的声音,剧组挖开了数百米长(数据来自记忆不够精确总之是很长一段)的人行道,在地砖下埋设了话筒。影片画面定剪后,补录对白和环境声时,声音后期人员还需要对已采用的声音进行修饰。例如话筒员不小心蹭杆的声音,部分需要压制的噪音等。后期录音室补录的对白有时候也需要处理一下,才能和现场声音剪辑在一起时不穿帮。全部的对白和环境声处理完毕后,就需要根据导演的艺术创作需求,氏羡进行音效设计。音效设计和音乐作曲一般是相互结合的。进入时间点也会根据制作方法不同而不同。对白、环境声、音乐、音效等环节全部确认后,要进行预混,确认声音各元素组成比例。然后进行终混,完成杜比5.1或7.1或全景声效果。以上只是大致流程和参考,仅供爱好者参考。声音后期是非常专业化和复杂的流程,如果需要更专业化的答案,就需要音频专业人员来回答了。

‍‍

③ 请问电影里比如胳膊断了,刮风打雷等这声音是如何模拟的啊

胳膊断了就是找个黄瓜给拧断,因为黄瓜声音很清脆所以跟骨头破裂的声音很像,刮风你拿嘴对麦克吹就可以了,打雷就简单了,很多东西都可以模拟出来,鼓啊什么的一大堆,如果逼真点拿个铁皮抖一抖,就可以弄出闪电的声音配合打雷。

④ 电影中的声音是怎么录制的

影视文件中,音频信号包含各种各样的声音信号,雹历闷可以简单分为2类,即人声和背景声音源弯,一般情况下音频信号中人声集中在中频段,而背景声(特别是是一些背景打斗声)低频成分突出。

电影音源原始信号中声音高低,音色,频率特点都随着电影场景氛围的需要去设置,其目的是表达出电影的真实场景。

电视也只是将原始信号声音不打折扣的重现,目的就是最大程度地减小音频信号传输失真,还原真实场景。

(4)电影雷达的声音是怎么做的扩展阅读:

电视扬声器工作原理:扬声器中的线圈通电时,其线圈就会产生磁场,在与磁铁的磁场相互作用下,线圈就会振动烂仿,振动就会发出声音,简单来说是通电导体在磁场内的受力作用。

当音频信号电流经过扬声器的音圈时,音圈将受到一个与音频信号电流成正比的力,由于扬声器的音圈与锥盆的钢性连接在一起。

当产时圈在磁气隙中随音频电流方向不断改变,而至上下振动时,扬声器的锥盆将随着音圈的上下振动而振动,锥盆振动的快慢与输入的音频的电流频率有关。

锥盆振动的幅度与输入的音频电流的强弱有关。锥盆振动时激发周围的空气发生同磁的振动,形成声波,声波传入人耳就形成我们平时所听到的声音。

阅读全文

与电影雷达的声音是怎么做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达达兔电视剧电影免 浏览:38
剧情爱情电影 浏览:932
最新电影大全快看 浏览:347
阿修罗电影图片大全2015 浏览:328
漳浦哪个电影院好 浏览:291
生命题材电影观后感800字 浏览:236
最新电影2015电影大 浏览:241
2015年电影榜首 浏览:193
英国电影哪个网站好 浏览:170
跑步机上跑步边看电影电视 浏览:217
电影如何处理绿布 浏览:65
电影名扬四海插曲 浏览:166
美国科幻大片战争电影 浏览:794
淘宝积分如何兑换电影代金券 浏览:390
日本电影母亲动画片 浏览:101
哔哩哔哩网页版如何看电影 浏览:11
美国赌场电影在线 浏览:421
法国电影犬 浏览:890
日本好看的电影vlog 浏览:453
关于电影银河补习班的观后感 浏览: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