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谁给我写一篇《落叶归根》的观后感啊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一个民工因为喝太多的酒死在了工地上,老板给的抚恤金竟然是一迭假钱,而工友赵大叔信守着当年的诺言在把他的尸体背回家,仅仅为了一个当初的诺言,他付出太多了。一路上遇到了许多的离奇古怪的事情。其中打劫最后被赵大叔的精神所感动劫匪;有跑了多年的大货车只为了一个路边店的风尘女子的司机;有未死先葬,只为求得瞑目的古稀老人;有开黑店榨人钱财的老板;同样无助的拖拉机司机;有躲避人间的流言蜚语而流浪四方采花酿蜜的养蜂人;还有好心的东北理发厅小姐;善良的民警;最后他还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伴侣,供养自己的儿子上大学的捡破烂者;可爱的给奔走的老赵矿泉水的小学生。
这些中国社会的最底层的人,或者铤而走险去发不易之财却在老赵的感召下良心重生成了“真仗义”,或者丧失了生活的目的而经过老赵的劝说重燃生命的星火。当然也有让老赵感动的人,那个毁容养蜂的家庭,让老赵知道就是生活再难也可以在其中体会到幸福的滋味,那个腼腆的警察也让老赵感觉一个父亲身上难以卸下的责任。
同样我们也应该体会到社会的冷漠和良心的泯灭,在路边“实施急救”的老赵,最后坐上的车不是在货车更不是小轿车,而是一辆不能再普通的拖拉机,穷帮穷的仗义让我感动。还有在老赵追上那些有车族时,众目睽睽之下,没有一个人来给他加油,鼓劲或施以援手,只有一个小学生从车上递下一瓶水,那瓶水中定然装的是一个还未成长的良心。
当然,看落叶归根最应该让我感动的是两三个场面,其一就是老赵把刘全有的尸体装进大轮胎高唱进行曲的时候,想一想,人的一生幸福也不过如此;其次是一家漂泊四海只为了给母亲留一点生存的空间的养蜂人,那种相濡以沫的感动让所有感情出轨者汗颜;而最后老赵与拾荒者配合出演的双簧,更是让电影到达了高潮阶段,唱出了心声,两个人,或者说一群人在最艰苦的环境中找到了感情的归宿更找到了生存的目的,落叶归根,人穷净心。这种最朴素的爱情,老赵感受到大树与树叶的关系的同时,也让观影者灵魂接受了一次涤荡:一切庸俗的名利在死亡面前变得一文不值,而心灵的完美却让一个俗人变得高大。想想自己,加油吧!最后,自己也明白了,困难也好,无助也罢,都只是一时的,只要我们坚持就总会有希望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谢谢采纳
B. 落叶归根观后感
看这部影片前,我一直在想,千里背尸还乡的故事,再加上赵本山宋丹丹的阵容,这部赶上贺岁档期的《落叶归根》究竟能呈现给观众什么。和去年年初那个故事第一次传到我耳朵里时的感觉一样,我带着猎奇的心理走进了点映现场。
对于故事本身,我本并没有什么期待。两个南下打工的农民,一个客死他乡,另一个承诺带他回乡,入土为安。最先吸引眼球的是片中的明星阵容。看到赵本山很容易想到他以前的作品《幸福时光》。个人认为《落叶归根》里的角色赵本山诠释的更为出彩。他那一种幽默、无奈、和底层的心酸,凝练在老赵身上,可以说是恰到好处。宋丹丹的角色也是可圈可点,把握准确。相较之下,郭德纲(blog)显得有些差火候,午马和郭涛(blog)略显平淡,胡军则让人觉得有些过头。
但是这100多分钟看下来,老赵一路颠簸,经历了打劫、盘缠被盗、黑店遭宰,结识了跑长途的小伙子、为自己办丧事的老人、独自去西藏的年轻人、养蜂一家、发廊小妹,还和拾破烂的女人定下了终身。我着实开怀地笑过,也真真切切的感动了。
这样一个挣扎在底层的小人物,为一句诺言,千里迢迢。一路的幽默,但笑过又是满腹的辛酸。突然发现,我一开始的猎奇心表现出的是极大的冷漠。这冷漠就如同这个故事本身与现实世界的格格不入一样。但当人们可以克服那种冷漠,去正视那样一种善良和诚挚的时候,一切就都凸显出来,这部电影就可以打动人。
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是老赵绝望的那个场景。当他被挤压的试图放弃时,在一片树丛中,为老友掘了一个浅浅的坟。他自己先躺了进去,透过葱茏的树,看到的是澄澈的天空和一片悠游的云朵。此时他流泪了,他决定将自己也放弃。与其艰辛毫无指望的活下去,还不如无牵无挂的永远留在这片美丽的天空之下。这是整部电影中少有的极致刻画老赵内心的场景。这幅被导演处理的颇为平静的短暂画面一下子就击中了我。
老赵的旅途是承诺兑现的一路,更是自我发现和心灵归属的一路。在路上他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听过了别人的故事,他看过了别人的生活,而这一切又丰满着他。也许他始终单纯的想着送他的老伙计回乡,但一路下来,真正落叶归根的是他自己。他固执着那种回归根的追求,他也深深体会着那种回归的意识渗透在每一个路途上的人。身上纹着“不仗义"三个字的匪首,他的根是他内心的标准,因此他让曾经的耻辱永远提醒着自己;长途货运的小伙子,他的根是他三十万公里等待的恋人,因此他会恸哭,因此他又会再次执著;为自己治丧的老人,他的根是渴望真情,渴望家的温暖,因此他不惜导演一出闹剧;拾破烂的女人,她的根是她读大学的有出息的儿子,因此她能蜷缩在城市的阴暗角落寄居,忍受寂寞……落叶归根,“根"的内涵在这部影片中被无限放大,远不止人对故土的情怀。我想,导演探讨更多的是整个人生的某种依恋,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共通,一种联系。这种东西在每个迥异的人身上都能找到具像,找到缩影,而当人们像在影片中碰触时,它就会传递,就会迸发,产生最朴实最真挚的美。
C. 观《落叶归根》有感
人生无常,人情有常
D. 如何评价落叶归根有何隐喻和细节
《落叶归根》虽然是一部以悲凉为背景,但也充满了幽默的电影,剧中农民工老赵背工友的尸体回他家,工头的抚恤金还是假钱,这是隐喻的悲剧,而剧中又用郭德纲演劫匪出示背上的“假仗义”三字等等,来呈现老赵“苦中作乐”。
(4)落叶归根电影观后感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老赵(赵本山饰)是个五十多岁的农民,他南下到深圳打工,却因好友老刘(洪启文饰)死在工地上,决定展开回乡安葬老刘之旅。老赵先把老刘伪装成醉鬼,混上了长途车,却在途中遇上劫匪(郭德纲饰)。老赵誓死保护老刘的补偿金,赢得劫匪敬重之余,还救了一车人的财物。
但他因为暴露了尸体,结果反而被乘客赶下了车。于是,老赵只得在路上拦车,把老刘假装成急救病人,并遇上好心人把他们送到医院。晚上要住店,才发现钱被偷了。
于是,他又把老刘装成乞丐;要吃饭,他到别人的葬礼哭丧;要掩盖尸斑,他请发廊妹为老刘化妆。家乡在望之际,他遇上泥石流,只能靠意志力战胜大自然。当老赵带着老刘回到故乡时,却发现故乡已变成水库,村庄都埋在水底了。
E. 赵本山主演的《落叶归根》观后感。字数300字左右,最好是自己写的哦。谢谢啦~
看这部影片前,我一直在想,千里背尸还乡的故事,再加上赵本山宋丹丹的阵容,这部赶上贺岁档期的《落叶归根》究竟能呈现给观众什么。和去年年初那个故事第一次传到我耳朵里时的感觉一样,我带着猎奇的心理走进了点映现场。
对于故事本身,我本并没有什么期待。两个南下打工的农民,一个客死他乡,另一个承诺带他回乡,入土为安。最先吸引眼球的是片中的明星阵容。看到赵本山很容易想到他以前的作品《幸福时光》。个人认为《落叶归根》里的角色赵本山诠释的更为出彩。他那一种幽默、无奈、和底层的心酸,凝练在老赵身上,可以说是恰到好处。宋丹丹的角色也是可圈可点,把握准确。相较之下,郭德纲显得有些差火候,午马和郭涛略显平淡,胡军则让人觉得有些过头。
但是这100多分钟看下来,老赵一路颠簸,经历了打劫、盘缠被盗、黑店遭宰,结识了跑长途的小伙子、为自己办丧事的老人、独自去西藏的年轻人、养蜂一家、发廊小妹,还和拾破烂的女人定下了终身。我着实开怀地笑过,也真真切切的感动了。
这样一个挣扎在底层的小人物,为一句诺言,千里迢迢。一路的幽默,但笑过又是满腹的辛酸。突然发现,我一开始的猎奇心表现出的是极大的冷漠。这冷漠就如同这个故事本身与现实世界的格格不入一样。但当人们可以克服那种冷漠,去正视那样一种善良和诚挚的时候,一切就都凸显出来,这部电影就可以打动人。
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是老赵绝望的那个场景。当他被挤压的试图放弃时,在一片树丛中,为老友掘了一个浅浅的坟。他自己先躺了进去,透过葱茏的树,看到的是澄澈的天空和一片悠游的云朵。此时他流泪了,他决定将自己也放弃。与其艰辛毫无指望的活下去,还不如无牵无挂的永远留在这片美丽的天空之下。这是整部电影中少有的极致刻画老赵内心的场景。这幅被导演处理的颇为平静的短暂画面一下子就击中了我。
老赵的旅途是承诺兑现的一路,更是自我发现和心灵归属的一路。在路上他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听过了别人的故事,他看过了别人的生活,而这一切又丰满着他。也许他始终单纯的想着送他的老伙计回乡,但一路下来,真正落叶归根的是他自己。他固执着那种回归根的追求,他也深深体会着那种回归的意识渗透在每一个路途上的人。身上纹着“不仗义"三个字的匪首,他的根是他内心的标准,因此他让曾经的耻辱永远提醒着自己;长途货运的小伙子,他的根是他三十万公里等待的恋人,因此他会恸哭,因此他又会再次执著;为自己治丧的老人,他的根是渴望真情,渴望家的温暖,因此他不惜导演一出闹剧;拾破烂的女人,她的根是她读大学的有出息的儿子,因此她能蜷缩在城市的阴暗角落寄居,忍受寂寞……落叶归根,“根"的内涵在这部影片中被无限放大,远不止人对故土的情怀。我想,导演探讨更多的是整个人生的某种依恋,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共通,一种联系。这种东西在每个迥异的人身上都能找到具像,找到缩影,而当人们像在影片中碰触时,它就会传递,就会迸发,产生最朴实最真挚的美。
这个电影故事是确实有生活原型的,可以肯定的是在现实中它绝不止于一两个特例。电影中的劫匪、用假钞票发善心的老板、饭馆老板的凶诈对比着主角老赵的无助,再一次展现了现代社会丛林法则下“羔羊”们的生存状况。刘全有死后,赵本山所饰演的老赵角色,为实践自己的承诺送友人的尸首还乡,历经磨难不改初衷。整部电影中,我不仅看到了一个草根底层平民对一诺值千金的忠实,我更清楚地看到那个借尸奔赴故土的苦难灵魂,发散着中国传统“叶落归根”精神背后那种“狐死必首丘”情绪的顽固。
个人对自己辗转于苦难的一生的总结反省和对故土会赐予灵魂永久安宁的信仰,使得一切政治说教变得荒诞不经。冯小刚依旧用他冯式幽默对国人的这种情怀作了含蓄的嘲讽,影片结尾,死者的故乡将在三峡库区的蓄水过程中沉没,桑田变沧海,故土亦将无迹可寻,于何处赐予那饱经苦难的灵魂以安宁?那么应于何处安放这个死亡呢,电影给了答案吗。宋丹丹那个随儿子生活又不能和儿子相见的妇女荧幕形象出现,似乎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人生存在价值在于忘我的奉献,安心于奉献,得安心处便是家乡,惶论其他,但这只是人生历程里一个感悟,并不具有终局反省性质,这也无法回答那个假死老者对生命之后存在的追问。
难道被赋予生命就是仅仅为了承担苦难,这绝非生命存在的初衷,那就回到那个有着纯洁善意的生命发端处去安享幸福吧,这是最平等的死亡给与草根底层劳苦民众的权利。 身归故土交还灵魂,这也是底层劳苦民众所能给赋予他生命的故土的最好回报。
在看过这部电影后,这样想着,就觉得它因郭德纲出现引发的喜剧成分少了,黑色的悲怆多了,弥漫开渐至将人淹没。
F. 5篇电影的读后感
你的用词不太准确 电影应该是 观后感
1.泰坦尼克号
一九九七年的泰坦尼克号我没逢上,只记一个“经典爱情故事”的高度概括。是隔了年月的飘渺。赶在二零零七年的末梢乘搭上这部巨作的磅礴躯体。错身十年。看完后方可明了当年那么多人哭喊着的因由。在剧院的场内外。振聋发聩的感泣。
八十四年的跨度,Rose这位百岁老人依旧清楚记得那昙花般短暂的美好时光。记忆往往是最好的财富,亘古不变地升着值。泰坦尼克号在现代高科技的操控下被打捞寻宝,我们可以看到当年这艘最豪奢的船是如此落寞地葬身海底。这具残骸,破败不堪,在外人看来它也仅是一具被侵蚀了的王者之躯。曾经辉煌,终究逃不过悲惨的没落。然而,在Rose的眼中,这具断墙残垣般的躯干却能被记忆重新描金。当年的声光醉影,仍在。都藏在了被目光与思想交织出的网络内格中。灿然的富贵,属于1945年4月12日前。仍会记得当时的轻歌曼舞罢?仍会记得当时的一掷千金罢?也曾记得当时那连场的舞会酒席罢?只今不过若流沙一般。都远了。逝了。
富贵荣华的无需惦念,从来如此。我们高雅不出来的那个层面,可以由Rose来完成。这个骨子里不向往贵族生活的女子,未上船就断定了自己苍白的内心将要冷眼这一切。有人弹劾她的挑剔。却谁解个中禁锢之味?泰坦尼克号在她看来是奴隶之船,富有的未婚夫是如此的粗鄙僵冷,母亲只会押宝似的要她攀龙附凤。世间的惨淡也就不外如此。她的世界中到底是有了张爱玲的苍凉。华袍之下爬满虱子的牢笼生活不若一死了之。只是不甘。于是方才会与这个浪子般的Jack摩擦出焕彩的际遇。她内心深处的叛逆,宣泄看来也是有板有眼,让人开怀地喜欢这个有点任性的女子在三等舱中的释放。她的肆虐,挑衅而原始。本来就不是那些羁绊甚多的淑女,这个世界只需有这个Jack伴在身边也就够了,所谓的道德太过于腐朽,烂臭不堪。
原本会让人怀有深刻的希冀。下了船将可以成就一场樊笼外的自由之恋。只是船只碰了冰山。走不到一起,只能不自觉地去成就另一番的凄绝和伟大。香港海报上写着——“天地动容”。
从Rose的角度,在救生艇被放下的那刻,眼中的Jack将注定越来越远。这是种最可怕的生离死别的预感。所以她要逃脱。傀儡般的生存诱惑也不过如此。两个人在一起比什么都来得珍贵。这一次看起来意气用事,脑子里该当是清醒无比。看得让人有种暖暖的感觉。这种温煦的气息,延绵在冰凉的海水中。在劫难中的挣扎,让人揪心,却也始终令人感同身受地体会到强盛的暖意。
“You jump,I jump”早被庸俗的人用庸俗的语调玷污了,没有那种场景,无法真切体会到这句由戏言转变为诺言的话的力量。死亡最能验证感情的真伪。他们该是真爱,短时间内爆发,却仿若相识相知多年的宿世姻缘。寂寞了许久,然后爱上首个打破自己生活僵局的男子。似乎有点像因为无可选择才做出的草率举措,让人怀疑这段爱情是否经得住时日的筛漏。然而这种一见钟情,却偏偏是比长跑了许久的拖沓感情更让人神智清晰。可以在几天内托付终身,这是上天赐予的如何坚定的承诺。
然而上天也不遂人愿。浩劫之下的残生,他用自己的命延续了她在蚀骨严寒中的存活。她最后无可奈何地把为她牺牲的情人葬于浩渺的海洋,她说“I promise”。她也做到了,并生活了不止84年。在生死的拉锯战中,他与她同在,她为他延年。女人的心深藏得了许多的秘密,如海洋般。这段感情,本来就属于她与Jack。无关乎外人。她没有他的一张画像或照片,但是记忆本身的具象,也足够让人珍重地回味一生。日后的路,自此走得不再孤单。
不能不用伟大来形容这样的牺牲。临死时总能显现一个人无比深刻的脆弱。Jack在荧幕间用他死撑下的执着完成了这样的一份伟大。比一切浪漫。
承诺本来无力。也因而不需要承诺。当自己的血液流淌了他人的生命时,那就会是上天最苛刻却又最仁慈的安排。残酷,哀恸。生者往往比死者承载更多。对方的谢场是己方的登场,一个人要背两人的债,这份甜蜜,历来让人慨叹。
2.《卧虎藏龙》
观喜爱电影的我今天才完全看了,《卧虎藏龙》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悔恨,那种感觉让人很感到很复杂,特别,神秘,从任何一个角度剧情它接近国际大片的剧情委婉复杂离奇让人猜不透,如果拿起那些简单的港台片的剧情完全是无法比拟的。在动作片上简直是一个逾越,给人于全新的视觉。
我不敢对片子做任何的评价因为我并不是搞艺术的,但我知道随着我们的社会发展至今天,每个的品味在不断的提高,就好像是"春晚"一样随着观众的品味提高能在春晚后叫好的人越来越少,好像说能满足现在人胃口的但又不庸俗而却让人容易接受猜是最好的太简单,又不能太复杂适到最好。即不庸俗又能让人接受,而且有回味这是最好的。我是成龙的忠实‘粉丝',他的动作非常让人吃惊,可是他的片子的剧情真的很让人要命太过简单了,根本没有让人品味的余地,打斗随着剧情的结束而结束。比如说《一个好人》和《红蕃区》我我们可以说这两个剧情有区别吗?
《 卧虎藏龙》的开局以李慕白的出场而开始,他如大彻大误,看透尘世一般,退出江湖做引子开始了剧情,俞秀莲的出场很清楚的我们可以看到她对李慕白的爱慕之情,听到李慕白到来消息的表情表现,以及在出门看见李慕白时候的动作表情活活的把一个中年妇女像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淋漓尽致的把俞秀莲对李慕白的喜爱表现。但是见到李慕白之时立马又变了另一个人似的的接触方式。
李慕白的在谈上京之时我们又知道他也会随后跟来,我们可以看到俞秀莲当时的在乎。我们以为这一部电影也就是在讲他们之间的恩怨恩爱。中间可能会加上报师仇的剧情,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上京,送剑,一切好像是那么的顺利,但是由着玉娇龙的盗剑出场,好像一切的寂静环境被它打破了,我们当时会有什么想法我们会在想,这丫头真是够贱的,人家好心给她看剑,为什么还要夜潜贝府盗剑,对她好像很不满意,做人那么的假惺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贝勒府里的下人问话,她也不给人以好感她的出场好像给人带来的好像是麻烦。盗剑后我们清楚的感觉到,俞秀莲自己清楚的知道这一切是玉娇龙所作所为
这一断时间的打斗之中,给人一震撼的效果,大胆的把中国功夫中所传说的轻功表现的洒脱之极。动作上大胆夸张。在大斗中重新可以能看到每一个人的感情流露。在俞秀莲听到有人盗剑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反映紧张程度,但是呢!在打斗之中就是不想摘下面纱又不想伤害她但是可又想留下宝剑的信念.我们在看到这里也可以猜到是玉娇龙在盗剑,能清楚的感觉到,她的蛮横以及她的不择手段,这一段最后以玉娇龙被救逃脱而告终。
这一段如果我们想的话又给我们埋下了点以为,一就是为什么她药偷剑1.对剑的喜爱。2.还是又一个李慕白的“粉丝”。3.他的仇人。并却在这里用的是武当派的武功,在这里又就有更多的疑问。在这里救玉娇龙的人又是谁又有了更更多的疑问.
在接下来剧情之中李慕白的赶到,当在俞秀莲不知道李慕白来的原因之时对他
3.集结号
最后一声集结号 《集结号》观后感
——对那些逝去的革命烈士和无名英雄献上崇高的敬意
我想,就90后的大多数而言,对革命片少有感兴趣的,包括我自己。也难怪,对只图安逸,娇生惯养的我们来说,那些炮弹横飞的战争实在太
遥远了,遥远的只能用“历史”二字简单概括之,冰冷而又陌生的记忆,掀不起感情上的一似涟漪。
如果有的选择,我们宁愿看的是诸如穿越小说里更遥远的风花雪月,或者眼下那些偶像们倾情演绎的麻雀变凤凰。
所以,〈集结号〉一开头就把我给震慑住了。
连长谷子地说“凑出六顶钢盔”给去刺探敌情的兄弟们。
但抗战结束后,那些士兵们保命用的东西给挖煤的矿工们拿来充作夜壶。
在现在,我想,这些头盔都可以陈列在博物馆寿终正寝了。只可惜它们不会说话,不能谈起属于它们的一段历史,不论那是怎样的惊心动魄或
者云淡风轻,都被时间的尘埃掩埋了。
好容易打赢了,却是没人享受到胜利的喜悦。
谷子地抱着给炸成两截的指导员,捂着伤口也止不住血,悲痛之下,下令不准投降。
字字泣血。
可管什么用,反动派不是人么,还是打死他们一个就能救回一个兄弟?
谁的血是冷的,谁的血不是红的,谁的命没了还换得回来……
冲动的谷子地记了大过,遇见了王金存——一个冲前锋胆怯了的文化教员,一个之后成了他们连新指导员的人。
最后,谷子地全连四十九的弟兄无一生还。
只来得及记上这一笔的王金存问;“连长,我给您丢人了么?”
谷子地没直接回答,摸了摸他的头,说;“下辈子还做兄弟。”
我第一次哭,便是因为看到这一幕。
第二次哭,是首长一脸凝重,说了一句“委屈”。
太委屈了,烈士全成了失踪。
太委屈了,那些盼着号响的谁都没等到那一声,集结号。
太委屈了,没办法说清的委屈,再委屈也没人知道了。
还有片子里,不能忘记的那些镜头。
刘团长叫谷子地重复他的命令,他说;“还有呢?”
怎么忍心,他那么冷静得近乎冷酷地给了希望又叫人绝望,骗别人也想骗自己不成。
在他墓碑前嘶声大叫的谷子地,是他意料之外的生还者吧。
有时候,活着比死了更痛苦。但活着,至少是活着啊,多少希望活着的士兵连全尸都没。
谷子地说:“轰碎了就拼不回来了”。
应该是见多了,习惯了,但听的人是一阵揪心。
就连谷子地自己也做不到麻木,那块染血的手表,他该攥在手心里还是狠狠丢掉?
有人被活活烧死,有人被坦克碾过,有人和敌军同归于尽。
我忽然想到阿Q的带些戏谑的一句话——革命,革谁的命?
可不革命就是任人鱼肉的命,革命是牺牲了别人的命,何其残酷,多么惨烈。
还有那一段,为了那没听见的集结号。
焦排长说听见了集结号一直在吹。
于是,听力受损的谷子地固执地一问再问,好几个人说听见了。
真的听见了?还是说服了自己,所以听见了。
我没有如此接近死亡边缘的经历,我不知道那是幻觉还是善意的谎言。
但九连的指导员,那个被人瞧不起的贪生怕死的王金存清醒地回答,我没听见。
最终,都认了,没法子给九连留个种。
注定了的,九连里没有懦夫,所以死光了,死绝了,死在了那个英魂永存的时代。
断了一臂的小梁子过意不去,揭开了真相。
可事到如今,无可弥补了。
哪怕谷子地再是犟,也只能死后和他兄弟刘团长讨个说法去了。
也许能一笑泯恩仇也不一定。
最后的最后,九连全体烈士的墓碑前。
小梁子终于吹响了集结号,那响彻天空的号角声一定能传到人心底去。
我听见了,最后一声的集结号。
4.落叶归根
看这部影片前,我一直在想,千里背尸还乡的故事,再加上赵本山宋丹丹的阵容,这部赶上贺岁档期的《落叶归根》究竟能呈现给观众什么。和去年年初那个故事第一次传到我耳朵里时的感觉一样,我带着猎奇的心理走进了点映现场。
对于故事本身,我本并没有什么期待。两个南下打工的农民,一个客死他乡,另一个承诺带他回乡,入土为安。最先吸引眼球的是片中的明星阵容。看到赵本山很容易想到他以前的作品《幸福时光》。个人认为《落叶归根》里的角色赵本山诠释的更为出彩。他那一种幽默、无奈、和底层的心酸,凝练在老赵身上,可以说是恰到好处。宋丹丹的角色也是可圈可点,把握准确。相较之下,郭德纲(blog)显得有些差火候,午马和郭涛(blog)略显平淡,胡军则让人觉得有些过头。
但是这100多分钟看下来,老赵一路颠簸,经历了打劫、盘缠被盗、黑店遭宰,结识了跑长途的小伙子、为自己办丧事的老人、独自去西藏的年轻人、养蜂一家、发廊小妹,还和拾破烂的女人定下了终身。我着实开怀地笑过,也真真切切的感动了。
这样一个挣扎在底层的小人物,为一句诺言,千里迢迢。一路的幽默,但笑过又是满腹的辛酸。突然发现,我一开始的猎奇心表现出的是极大的冷漠。这冷漠就如同这个故事本身与现实世界的格格不入一样。但当人们可以克服那种冷漠,去正视那样一种善良和诚挚的时候,一切就都凸显出来,这部电影就可以打动人。
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是老赵绝望的那个场景。当他被挤压的试图放弃时,在一片树丛中,为老友掘了一个浅浅的坟。他自己先躺了进去,透过葱茏的树,看到的是澄澈的天空和一片悠游的云朵。此时他流泪了,他决定将自己也放弃。与其艰辛毫无指望的活下去,还不如无牵无挂的永远留在这片美丽的天空之下。这是整部电影中少有的极致刻画老赵内心的场景。这幅被导演处理的颇为平静的短暂画面一下子就击中了我。
老赵的旅途是承诺兑现的一路,更是自我发现和心灵归属的一路。在路上他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听过了别人的故事,他看过了别人的生活,而这一切又丰满着他。也许他始终单纯的想着送他的老伙计回乡,但一路下来,真正落叶归根的是他自己。他固执着那种回归根的追求,他也深深体会着那种回归的意识渗透在每一个路途上的人。身上纹着“不仗义"三个字的匪首,他的根是他内心的标准,因此他让曾经的耻辱永远提醒着自己;长途货运的小伙子,他的根是他三十万公里等待的恋人,因此他会恸哭,因此他又会再次执著;为自己治丧的老人,他的根是渴望真情,渴望家的温暖,因此他不惜导演一出闹剧;拾破烂的女人,她的根是她读大学的有出息的儿子,因此她能蜷缩在城市的阴暗角落寄居,忍受寂寞……落叶归根,“根"的内涵在这部影片中被无限放大,远不止人对故土的情怀。我想,导演探讨更多的是整个人生的某种依恋,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共通,一种联系。这种东西在每个迥异的人身上都能找到具像,找到缩影,而当人们像在影片中碰触时,它就会传递,就会迸发,产生最朴实最真挚的美。
别忘了选我当最佳答案啊
G. 《落叶归根》影评
据说《落叶归根》是根据一个真实的事件改编而成的,一个出外打工的民工的同伴死了,为了信守承诺把他的尸首带回家,落叶归根,入土为安,这个可爱的民工大叔一路背着尸体,经历了千辛万苦,最终……我不知道最终怎样,因为他还在路上。看完电影,朋友问我,这个电影讲了一个什么道理,然后他说,就是做人要信守承诺。而我,缓缓地摇摇头。
关于承诺,这肯定是影片的一部分内容,也可能是主要内容,但是我看到的却不是这个,我看到的更多的是绝望,之后有希望,之后又是绝望,又是希望,如此反复。老赵(请原谅我还是不知道赵本山演的角色叫什么)在公共汽车上遇到劫匪是绝望,劫匪放过了他是希望,车上的人摆出丑恶的嘴脸赶他下车,之后又被人偷了所有的钱是绝望。但是随后,胡军演的角色同意让老赵搭车这又是希望,包括后来哭丧的时候吃饱了饭又得到了平板车、要自杀被人救了、在发廊里遇到洗头妹老乡、警察的帮忙,虽然中间穿插了吃饭被讹,5000块钱是假钞,卖血都卖不了,同伴的家人搬了家,但是在一次次绝望中,我们还是看到了希望,有时很微弱,但不能不说,只要向前,就会不一样。影片的结尾,孙海英饰演的警察说到达目的地(忘记是哪里了)还有七个小时的时候,我知道,希望就在眼前,他们还会上路,也许还会绝望,但是,希望永远都在不远处。
其实,《落叶归根》绝对算不上一部有震撼力的片子,唯一吸引人的地方也许就是老赵的表演和众多大牌的客串演出了。没有跌宕起伏的感情线,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就是一个灰头土脸的老男人,背着一个连脸都看不清楚的男人走来走去,偶尔会让你鸣鸣不平,更多的时候让你笑得东倒西歪,这样的故事,很难让人得到什么深刻的感想,肯走进电影院,笑过之后默默离去就很好了。但是,但是,这真的算是一个好故事了,看着老赵跌倒,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我仿佛看到一个在纷乱的尘世中跌跌撞撞的自己,一路摸爬滚打,头破血流……
我没有尸体要背,也没有承诺要守,只是想像周围的其他人一样对得起自己,找到自己的幸福。受了很多的苦,失败了很多次,失去了朋友,失去了过去的欢乐,甚至快要失去自己……慢慢的开始绝望,一点一点地感到寒冷,哪怕是在炎炎夏日,哪怕裹着棉被。哭过,放弃过,无路可走,希望失控与放逐,希望得到救赎,最后还是坚持,擦掉眼泪,让伤口结疤,继续摸爬滚打、步履蹒跚的向前。生活是一个炼狱,不能逃脱生天,就只能水深火热,所幸的是我知道,绝望的尽头一定就是希望,只要再坚持一下,就一点点就好。痛苦太多,幸福太遥远,不能不去绝望,放自己去绝望,因为绝望的尽头,有希望在等待。
坐在大车上的老赵高声呼喊:我是多么的快乐,我的泪终于缓缓地流下。于绝望中等待希望,希望着美好的未来,希望着不一样的天空,希望着自己的希望,不要绝望。就算绝望,也要等待,希望就在眼前,就让我们再坚强一点点。其实,我们可以很快乐,真的可以。
H. 落叶归根影评1500字
遇到这类影片很难从纯电影的角度做出分析,因为它是如此的现实如此地离你我那么近距离,于是,在悲悯中寻找一丝慰籍,如同老赵一样,将所有的悲哀都是一种戏谑的方式一笔带过,其实悲哀正是这一笔带过,象张大民一样,不戏谑去悲哀,不笑着生存去苟且死去?都是悲悯的单一反映而已。
张扬的作品一直很不错的,尤其是《洗澡》,笔者所遇到的几位香港都竖起了大指,那个“傻子”的形象依旧令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冲动。情,是张扬极力所张扬的,细节,是张扬不饰粉黛而铺陈的,纵观张扬的作品,这两点是极为重要的。当然,《落叶归根》也不例外。
影片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笔者还清晰地记得当初看到这个故事时的片刻唏嘘,但仅仅是片刻而已,然后便依旧沉醉于都市中的那些浮华,遥记得当年中的《水浒传》不知翻过了多少遍,其中的侠义道义英雄等概念早已灰飞烟灭。于是,这个故事所能给与一个中国人最直接的感受都没有了。但张扬有。
仗义,这是张扬对老赵举动的第一个定义。通过一个劫匪之口说了出来,这里面没有丝毫讽刺的意味,而是现实。当劫匪因为仗义对全车人实施了释免之后,那些人便成为了劫匪背上的刺字,假仗义,其实是没有仗义之说。任何一个中国人,对老赵的举动都应该抱有这样的评价,但仅仅是评价,论到了自己,就再也无话可说了,更谈不上有什么作为。于是,现实中充斥着假仗义,人与人表面的亲热变成了背后的虚假。影片中所有知道真相而帮助老赵的人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对仗义这个行为的尊重,所以,仗义这个最基本的评判势必将贯穿整个剧情。
看过《洗澡》的人都知道,影片中对老澡堂的依恋实际上是对那种亲情的依恋,在热水中的亲情绝不能被钢筋水泥所浇铸,于是,我们可以看出导演对中国古代一种亲情的怀恋之心。而仗义则恰恰也颇具古韵的一种兄弟之情。导演通过老赵的行为极为地要张扬着这种兄弟之情,只是不知这是一种祭奠还是一种重唤。
一个农民工其实是很简单的,他的想法无关法律常识,也无关任何动机,只是一种仗义的冲动,所以评价如斯已是足够了。影片此时开始丰满这个人物。
其实,这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公路片,除了老赵与尸体老王以外,所有人都是过客,都是剧情的某个细节,一段段如同小品一样,这样的细节是张扬极为拿手的,因为路途的遥远,因为老赵的低层身份,所以这些细节中的另一个主角也绝不是什么上层人物,鉴于此,这一路走来颇有些底层浮世绘的感觉。也就是在丰满老赵的同时,也让观众领略了人间喜剧。
劫匪大哥的自责,司机对爱情的执著,老寿星晚年的孤寂,骑车人少年的理想,酒店老板的贪婪以及养蜂人的避世哲学,还有发廊女的思乡以及巡警的惆怅,当然更少不了拾荒大姐的含幸茹苦,所有这一切都是一种小人物的悲哀,或是小人物的生活哲学,当然,每一个人都必须生存下去,都必须承受着这种或那种的悲苦。
在与这些人接触的过程中,老赵同样表现出一个低层人所固有的善良与执著,甚至是彷徨与自艾,还有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但这所有的一切都被现实所掩盖住了,送工友回家虽然是一种仗义的行为,但更主要的是一种同命相怜的思乡之情。影片的点晴在于思乡,在于一种对思乡的承诺,对工友酒后一番言语的回报。于是,当我们看到老赵绝望地自杀,然后又未遂之后,家乡的概念便突现了出来。
养蜂人是背井离乡,过着没有固定之所的生活,但这种避世却成就了他的家乡。而发廊女的思乡之情是不用言表的,巡警对外在人家乡的理解也是人之常情,更重要的是那个拾荒的妇女,离开家乡为了孩子,但家也是她一直思恋的,于是与老赵彼此投缘。无论是家还是乡,都是漂泊者的根,成家还家,无论是哪一种,家比乡恐怕更有诱惑力。
但家乡却绝不会因为人们的思恋而改变。
导演的结尾虽然很现实,但的确是最亮的一笔。中国,尤其是低层人士,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都会造成离乡的处境,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应该避免的。老王的家乡已被拆迁,是不是动了人的根所在呢?
错了,这时候老王这个死人的戏终于体显了出来,影片在中间的部分曾说过老王也许和家人有着某名的矛盾,但破败的残门之上,谅解是最后的胜利。于是,老王的家乡被拆了,老王身死了,但这个家却还是完整的。对于现在这个时刻变迁的社会,所谓的根只有家,乡则是一种固有的悲哀。
在一部被禁多年的纪录片中(名字不好提及),中国人固守的黄土文化造成了一种无法摆脱的寻根与归根情结,但那片黄土却已经过度地承载了枯骨,取而代之的便是根,乡音与乡情都是一种奢望,更理智却恰恰是一个家的概念。
老赵与拾荒女憧憬着家的未来,老王得到了家人的谅解,寻根的过程变得更加实际了,也许这便是家即根的概念。
说实话,本人虽然在试图解析导演这番良苦的用心,但对这种根与家的概念却也只能抱以一种理解之情,却无法真正地苟同,也许现实令笔者的悲悯之心没有如此感人吧。
闲话不说,本片的轻喜剧风格令人笑中含泪,这也是导演一贯的手法,赵本山的演出质朴无华,的确此角色非他莫属。
I. 观落叶归根有感
国依法制国道路上的“痛”
----观《落叶归根》有感
近日观看了由张杨导演、赵本山等一批名角主演的电影《落叶归根》,喜剧中有悲剧,剧中有感人之处,让观众在笑中感悟人的承诺与执着,还有坚持与毅力。我在观看的同时,我也笑了,也感动了,但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中国法制建设道路上,还有许多欠缺的地方。与其说《落叶归根》是一部贺岁喜剧,还不如说是演绎了中国法制在宣传与执法上的悲哀。
中国法律法规之多,令国际咋舌,但在执法上却相当乏力;中国口口声称依法制国,但在法律法规的宣传上却相当薄弱,每当一部新法规出台,就只是在出台的时间前后在报端、电视、电台和网络见其声影,之后便再也无法寻觅踪影。有一位法律工作者这样说道:不是我们不宣传,而是宣传需要经费,在报纸上宣传要钱,在电视电台上宣传要钱,进村入户宣传要人力、车力、财力。或许这是法制宣传中的一个死角,却也是一种普遍现象。
就如《落叶归根》来说吧,异地死亡的人,居然可以被人背着大摇大摆地走大路、坐客车、住旅社、乘警车,有那多人看着,甚至知道了是死人,竟然没有人出面制止,没有人报警,没有人觉得这是一件违法的事情。死者是在深圳打工的时候因喝酒致死,真想不到,赵本山怎么就能把死者背离号称法律特区的深圳而坐上了长途客车;当得知是死人后,满客车的人只是厌恶而去埋怨司机“怎么把死人弄到车上”,纷纷要求“退钱”,却没有一个人让司机“把车开到派出所”;当赵本山遇到所谓的老乡女理发妹以及诈死老者午马、养蜂之家、货车司机,都直言自己是要把死人背回死人的家乡,这些人只是为老赵的勇气和仗义以及毅力所感动,却没有一个人对赵本山说:你这件事是违法,是偷运尸体,是应该报告警察的。特别富有喜剧色彩也可说是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尸体都上了警车了,警察也只是为一已私利(为了个人感情)而不去认真查问“喝醉酒人”的真实情况,枉费了作为一名警察最起码的警觉性。从这些方面来看,是人们不知道有“严禁运输尸体”的规定吗?
看到这些,我不禁生出了对中国法制建设的一种悲哀。这么多人竟然不知道有“严禁任何企业或个人运输尸体”、“异地死亡的尸体应该就地处理”的有关规定,而这一规定都是在到达死者家乡之后才通过警察的口中得以证实。是法律法规宣传的不到位吗?还是象有的人所说:只是演戏嘛,何必当真?然而,作为正处于法制建设的当头,演出这类有辱法制的电影,实在是可悲可叹。这只能是通过电影表现出:中国法制建设的道路还任重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