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960年前拍的电影有哪些
小玩意》
时间:1933导演:孙瑜
本片拍摄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发动的4年前,是联华电影公司后期一系列杰作中的一部,也是孙瑜的代表作之一,阮玲玉和黎莉莉主演了这部默片。影片中的几位女性角色尤其突出,其中珠儿死前安慰叶大嫂,特别是叶大嫂在影片结尾在街上的大声疾呼都成为影片的经典段落。和当时的很多体裁严肃的佳作一样,本片同样不流于呆板,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和轻巧的氛围。
《神女》
时间:1934导演:吴永刚
在中国电影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创造的辉煌一页中,今天我们可以在回首中找出很多不朽的证明。如果说《小城之春》在上世纪40年代标志了中国电影完全走在世界的最前沿的话,中国电影的默片时代中同样可以找到这样的作品,它就是吴永刚的《神女》。中国的默片走到《神女》之时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导演吴永刚是站在人性的高度来讲一个妓女的故事,但是不落俗套。《神女》从同类题材之中脱颖而出,它首次对人的双重身份、双重人格及复杂内心进行深刻的表现,这在以往的中国电影中是很难看到的。
《马路天使》
时间:1937导演:袁牧之
1937年中国电影出品了一部经典之作,《马路天使》,这一时期中国电影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高峰,然而正是在这一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电影正常的创作也由此中断,但也正是因为面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威胁,使得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作品具有了很高的思想性。比如《马路天使》,尽管全片都贯穿着浪漫主义的氛围,其基调却是严肃地对社会问题的控诉,而周璇唱《四季歌》一段,袁牧之更是根据唱词剪进了抗击敌人入侵的影像,最后唱出“血肉筑出长城长,侬愿做当年的小孟姜”,以此鼓舞国人。《马路天使》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压轴之作。
《夜半歌声》
时间:1937导演:马徐维邦
作为1937年中国出品的几部佳作之一,《夜半歌声》的名头远不及由赵丹主演的《马路天使》,原因当然是本片的意识与故事均不属主流之故。导演马徐维邦的作品风格以阴郁诡异著称,本片更是他将此特色发扬光大之作。《夜半歌声》讲述的是革命志士宋丹平被人毁容,只得藏匿于剧院,常于月圆之夜高歌以安慰原恋人晓霞,导演马徐维邦在这样一宗故事中拍出了极尽恐怖妖异的气氛,因此该片至今在海外仍具有很高的声誉,甚至要高于《小城之春》。
《一江春水向东流》
时间:1947导演:蔡楚生 郑君里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具有民族史诗气质的电影,同时也是充满了争议的一部电影。在手法上,有人指其媚俗平庸,也有人赞其博大精深,在意识上,有人称其代表了当时民众的呼声,也有人称其意识形态过强,有损于影片的艺术性。但无论如何不可否认,《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对中国电影和中国人的生活影响至深的一部电影,尽管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但它杰出的艺术性仍将使其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杰作之一。影片以如火如荼的感情,揭示了民族危难关头,整个社会处于纷繁动乱之中,强烈表达了人民的正义呐喊。影片将中国古典小说、诗歌、戏曲、绘画等艺术表现技巧,融会于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中,创造了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风格。《一江春水向东流》于1947年10月上映,连映3个多月,观众达70余万人次。
《太太万岁》
时间:1947导演:桑弧
这是1947年制作完成的一部都市喜剧杰作,剧本作者张爱玲,导演桑弧。陈思珍与唐志远结婚以后,每天都使出浑身解数,争做贤惠太太,为了丈夫的事业,不得不在娘家和婆家两边撒谎周旋,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是典型的市民生活世界,没有传奇,但在张爱玲的笔下,日常的市民生活之中所传达出的“浮世悲欢”之感,刻骨至深,让人顿生苍茫,或若有所悟。桑弧的电影风格委婉细腻,体贴周到,更可爱的是其中温厚而活泼的幽默与讽喻,喜而不腻,哀而不伤,与张爱玲的剧作交相辉映。除石挥的造型和表演或稍显过火,蒋天流、张伐、上官云珠、韩非等人的表演无不生动细腻。
《小城之春》
时间:1948导演:费穆
尽管《小城之春》已经是半个多世纪前的电影了,但它拥有的某些品质仍然是我们所稀有的。电影的结构出乎意料地简单,一个被战争毁坏的小城,一个家园也同样被战火毁坏的人家,一对夫妇和一个城外来的男子,故事以平静始,也以平静终,看起来似乎也没发生什么大不了的事,似乎又有很多事发生……从外表看,这只是个三角恋的典型例子,所不同的是,这部电影把目光更多地集中到这棋局中每个人的内心,他们的欲望和挣扎,这一重点转换,让电影在人性层面上有了更大的普遍性。
《万家灯火》
时间:1948导演:沈浮
对战后社会黑暗的无情揭露与讽刺是20世纪40年代末期许多优秀影片的主题。在这一题材的影片中,沈浮导演的《万家灯火》与郑君里导演的《乌鸦与麻雀》是最为出色的作品。《万家灯火》貌似平和,实则深刻。它描绘的是战后国民党统治区小资产阶级的生活。主人公胡智清是一家公司职员,善良、正直,为公司竭尽全力地工作,妻子又兰持家有方。后因农村破产,智清的老母携兄弟一家来上海投奔他。由于人口骤增,物价飞涨,生活困难,家中产生磨擦。后胡智清又遭解雇。家庭陷入绝境,各种矛盾与风波接踵而至……这部影片写一个家庭的变迁,却成为当时社会的缩影。影片中有痛苦的龃龉,更有亲情、理解。影片主人公最后说,我们要活下去,“让我们大家靠得紧一点吧”,暗示了团结斗争求生存的意蕴,使影片闪射出思想的光华。
《哀乐中年》
时间:1949导演:桑弧
这是一部“内容和技巧都接近完美的中国电影”,是桑弧导演的巅峰之作。人到中年的小学校长陈绍常妻子去世之后未再续弦,子女长大成人之后虽然孝顺,但却只想把父亲当成宠物养起来,而缺乏对情感心灵的真正体贴。父亲的再婚果然引起了轩然大波,好在陈绍常意志坚定,我行我素,终于开放了爱情和生命的二度梅。中国电影的主流,对集体和阶级的关怀远远大于对个人;而在对个人的关怀中则对妇女、儿童、老人等弱势者的关怀远远大于对中年;进而在中年故事中对他们的物质生活的关心远远大于对他们的情感与精神的重视。《哀乐中年》明显是一个另类。本片将哀婉、讽刺与幽默达观融为一体,在风格上独树一帜,编导技艺圆熟,有如哀乐人生的抒情诗篇,有论者说这部影片可以放在国际水准上衡量,此言不虚。
《我这一辈子》
时间:1950导演:石挥石挥是我们回顾中国电影时最不应该忘记的名字之一,他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位杰出的人才,在表演、导演方面均达到了第一流的高度,他从话剧到电影所塑造的人物,涵盖三教九流,曾有“话剧皇帝”之称,而其电影的最高成就,则要属1950年的《我这一辈子》,石挥在这部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导、演高度,在之后罕有作品可以超越。影片由石挥的哥哥杨柳青根据老舍同名小说改编,描写了一名巡警在旧北京近50年经历中的故事。《我这一辈子》既是优秀的新写实主义作品,又是当时最卖座的影片之一,堪称中国电影史上闪耀着现实主义艺术光辉和罕见的人文深度的不朽之作,是举世公认的经典之作。
《天仙配》
时间:1955年导演:石挥
黄梅戏《天仙配》的巨大成功,引发了香港数十年黄梅戏电影的经久不衰!
影片于1957年获文化部优秀舞台艺术片二等奖。
《天仙配》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影片主演是在戏曲界享有盛名的黄梅戏演员严凤英、王少舫。严凤英演绎的七仙女形象,既是天上神仙,又是人间村姑;既热情大胆,又勤劳智慧;严凤英尤其把七仙女对董永诚挚的爱情表现得十分深沉动人。影片上映后,同样受到海内外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据1958年底统计,仅祖国大陆的观众就多达1.4亿人次之多,创造了当时票房的最高纪录。《天仙配》在中国香港、南洋一带上映时,同样盛况空前。
《曼波女郎》
时间:1957年导演:易文(香港)
葛兰是20世纪50年代香港著名的女星,1957年的歌舞片《曼波女郎》是葛兰的代表作之一。当时她领着一群年轻人大跳“恰恰”,还有摇滚乐、爵士乐凑热闹,场面很壮观,体现出当时香港民众受西方潮流的影响,观念和穿着风格上已经比较开放。
《曼波女郎》是为葛兰量身定做的电影,在香港国语歌舞片历史上也是一部承前启后、大胆创新的经典。“一种新的音乐女性在银幕上应运而生;完全城市化、地地道道属于香港的《曼波女郎》。这是首部将舞蹈作为一个性格和戏剧元素处理的电影,它对一种玩乐、纯真、青春、具节奏感的生活态度,做出了视觉和叙事性的生动描绘”。
《林则徐》
时间:1959年导演:郑君里、岑范
郑君里、岑范执导,赵丹主演的《林则徐》被誉为新中国电影史上的佳作,这是一部以悲壮的历史故事为题材,而又充满了文人气质的史诗电影。
林则徐是赵丹创造的最成功的银幕形象之一,他的表演吸取了中国写意画的手法,从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和规定情景出发,层次分明,张弛有致,将一个光彩照人的民族英雄形象呈现于银幕之上。此外,该片的美术和音乐,也都在民族风格方面进行了探索,使影片具有一种含蓄、和谐、疏密得当的意境以及鲜活、洗练、韵味久长的抒情色彩。
本片可以看作是新中国历史题材电影的代表作。
《青春之歌》
时间:1959年导演:崔嵬《青春之歌》的女主角谢芳在影片上映之后对自己的成名一无所知,而当她来到日本时,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照片被复印到一层楼高,狂热的日本影迷用生硬的汉语一遍遍喊着“林道静”。本片是崔嵬导演《小兵张嘎》的之外的另一部代表作,与《小兵张嘎》的生动趣味相比,《青春之歌》的风格相当内敛和扎实,在表演、导演、编剧、摄影等方面均表现出相当高的水平,感人至深,该片得到的反响和经典地位是当之无愧的。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时间:1959年导演:苏里
令当时都市年轻人无限向往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是新中国反映农村生活的影片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它表现了一群生龙活虎、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用自己的劳动和爱情谱写新生活的赞歌。影片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大胆地采用被弃置多年的多角恋爱模式——高占武、曹茂林、李克明同时爱上孔淑贞。但创作者处理这个传统叙事模式时,不落陈套,表现和歌颂了利他主义的恋爱观。创作者还以一种乐观轻松的审美心态来审视与处理那个特定时代(“大跃进”)人群之间的思想冲突与年轻人之间的爱情纠葛,使得影片整体上具有强烈的“乌托邦色彩”,《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也因此成为了当时所有年轻人的向往。主演李亚林和金迪也一跃而跻身新中国二十二大影星的行列。
《江山美人》
时间:1959年导演:李翰祥(香港)
该片是邵氏,也是香港影坛第一部出巨资拍摄的华语片,当年的制作费令人咋舌,由此可见邵氏兄弟做生意的气魄与胆识。此片在第六届亚洲影展上拿到最佳影片的大奖,李翰祥的黄梅派电影渐渐成为邵氏出品影片中的一大支。
Ⅱ 1996年以前大陆拍的彩色的武侠电影有哪些
《七星碧玉刀》 1991、《侠女十三妹》1986、《血滴子秘史》1990、《通天长老》1990、《花翎飞盗》1989、《索命逍遥楼》1990、《落花坡情仇》1991、《侠骨风流》1992、《索命飞刀》1991、《金镖黄天霸》1987、《八卦莲花掌》1987、《南拳王》1984、《黄河大侠》1988、《落花坡情仇》1991
Ⅲ 求一部前几年拍的科幻电影的名字
中文名称:虚拟偶像
英文名称:S1m0ne
别名:西蒙妮 虚拟情人 虚拟明星
港译:虚拟索女郎
导演:安德鲁·尼库尔(Andrew Niccol)
编剧:安德鲁·尼库尔(Andrew Niccol)
主演:阿尔·帕西诺(Al Pacino) 瑞切尔·罗伯兹(Rachel Roberts)
维诺娜·赖德(Winona Ryder) 凯瑟琳·基纳(Catherine Keener)
本杰明·索尔兹伯里(Benjamin Salisbury) 杰·摩尔(Jay Mohr)
艾万·蕾切尔·伍德(Evan Rachel Wood)
类型:喜剧(Comedy) 科幻(Sci-Fi) 剧情(Drama)
国家地区:美国
语 言:英语
发行公司:新线(New Line)
首映日期:2002年8月23日
制作公司:新线(New Line)
首映票房:$3,813,463.00 (单位:美元)
MPAA定级:PG-13 级
全美票房:$9,688,676.00 (单位:美元)
片 长:117 分钟
官方网站:http://www.s1m0ne.com/
这部电影其实应该归为喜剧、剧情、科幻类,虽然剧中的科幻成分在今天看来已经不是遥不可及
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这部电影的片段,感觉很震撼,尤其是西蒙妮的头像在电脑屏幕中化为沙尘,
随风飘逝......
不论你对电影中的剧情或者导演的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看法,但我认为这部电影值得一看,因为
以后的电影正在把虚拟的西蒙妮变为现实。
字幕为简体中文srt格式,非常好,各位不需要再到处寻找了。
影片介绍:作者:Cube
好莱坞导演维克多也曾经在比弗利山呼风唤雨过,甚至获得奥斯卡奖提名。可现在,他的好日子似乎远去了。新片《日出日落》的女主演,一名A级大明星弃他而去,他一时间找不到满意的人选来代替,因为在他看来,那些女演员远远没有达到他理想中的女主角那般完美。
一位电脑天才及时帮维克多解决了麻烦:他送来了一套程序可以设计出完美而且高度逼真的三维动画虚拟人物。借助这一程序,维克多创造出了一个“无可挑剔的女人”。因为程序名称叫“虚拟一号”(Simulate One),于是他便用其缩写“Simone”来给自己的女演员命名。
维克多的电影顺利地完成了,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西蒙妮”一夜之间成为了大众偶像,拥有了无数疯狂崇拜者,“她”实在完美得令人无法拒绝。但是,“西蒙妮”的真正身份却没有人知道,经过精心的策划安排,维克多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这个秘密:所谓“完美女人”只是他用电脑创造的产物。甚至连他那身为制片公司老板的前妻也被蒙在了鼓里。两名记者似乎想揭开“西蒙妮”身份之谜,但结果只是陷入了更深的迷恋中。
维克多顺势又利用“西蒙妮”制作了第二部电影,引起了更大规模的热潮。可是同时局面也开始变得让人无法控制了。在公众想知道“西蒙妮”的真面目的强烈愿望下,维克多既没有勇气戳破这个美丽的假象,又逐渐难以忍受日益增大的压力。终于他为了摆脱这一切而“杀死”了“西蒙妮”,而他也因此逮捕了。
维克多公布了真相,但是包括警察在内没有一个人相信他的话,人们无法接受“西蒙妮”并未真正存在过的事实。维克多怎样才能摆脱这场噩梦呢?
[幕后]
“虚拟明星”的制造者在电影里是维克多,而“她”的真正缔造者是导演安德鲁·尼科。
实际上,这不是安德鲁·尼科第一次在电影中表现“造星”过程了,在由他编剧的《楚门的世界》中,他同样像我们展现了一个平凡的小人物是怎样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制造成闻名的电视明星,却完全被剥夺了自由、隐私乃至尊严,成为大众娱乐工业的牺牲品。可以说尼科在那部电影中粉碎了文化工业所制造的神话,而这一主题在这部影片中承袭了下来。
安德鲁·尼科是好莱坞新一代的电影人,虽然他还只有寥寥几部作品,但每一部都具有不同寻常之处。《楚门的世界》为他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随后他自编自导的科幻片《变种异煞》(Gattaca)同样是一部别具创意的独特之作,尽管影片在美国反响平平,但在人文艺术气息浓厚的欧洲却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法国《首映》杂志将它选入世界年度十大佳片。尼科和斯派克·琼斯(《傀儡人生》)、奈特·沙马兰(《第六感》)一样被视为代表着好莱坞原创新动力的电影人。
尼科的这部作品源于他对大众文化造星工业的感慨,在各种传媒的包装下,形形色色的明星们被一层美丽的光晕包裹着,他们几乎不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诱人的幻象。“我们制造幻象的能力已经超过了分辨幻象的能力。”尼科如是说,“对这个世界来说,谎言比真实更可信。”
影片中那位倒霉的制片人由好莱坞的演技派老将艾尔·帕西诺扮演。他炉火纯青的演技驾驭这样的角色自然不在话下。不过他过去作品中的形象总让人感觉威严多于亲切,尤其是《教父》系列中冷血的黑手党老大更让人难以忘记,而在这部电影中他将展现出自己的幽默细胞和喜剧天赋。
饰演维克多前妻的是凭借《傀儡人生》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提名的凯瑟琳·基纳,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忘记影片中那位同时令约翰·库萨克、卡梅隆·迪亚兹和约翰·马尔科维奇神魂颠倒的风骚女职员。1986年才初登银幕的她,走过了一段崎岖的成名之路。直到1991年她在汤姆·迪西奥导演的《梦幻强尼》中与布莱德·彼特演出了十分精彩的对手戏,才逐渐引起注目。后来她又连续与这位导演三次合作,开始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空。而大制作《战略高手》和《8毫米》虽然都是明星会萃,但基纳的演技使她没有被这些大腕的光辉所掩盖。《傀儡人生》则把她的演艺事业带入了另一片天地。
近来话题多多的薇诺娜·瑞德也在影片中轧了一角,她扮演的正是抛弃了维克多、致使他走上“不归路”的大明星。
[评论]
这是一部略显古怪但是非常有趣,而且富有智慧的电影。幽默诙谐,十分机智,其中有不少玩语词游戏的小花招。虽然这次安德鲁·尼科还是拿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和电影人开涮,不过他比《楚门世界》中收敛了许多,讽刺远没有那么尖刻。影片提出的问题倒很有意思,试想如果有一天安吉莉娜·朱莉或格温妮丝·帕尔特洛被宣布是动画人物,该是件多么令人惊骇的事!
艾尔·帕西诺在这部影片中展现了不同于以往的表演,令人惊讶的风趣,这将又是他一个让人难忘的角色。
尽管艾尔·帕西诺是影片无可争议的第一主角,但此片真正的焦点所在却是虚拟明星“西蒙妮”。开拍前关于这位虚拟明星的各种以讹传讹的消息满天飞,再加上电影公司的故弄玄虚,让人们一度认为影片里的“西蒙妮”真的是完全由CG制作出来的完美女性,而实际上则是由加拿大籍超级名模瑞切尔·罗伯兹(Rachel Roberts)出演,至少在影片的一半时间里“西蒙妮”是由瑞切尔上阵演出的。金发碧眼的瑞切尔身高1米75,1978年生于加拿大,成为模特后曾多次为著名时装杂志如《ELLE》、《Vogue》等充当封面女郎,曾经接拍的广告则包括Burberry、Iceberg、Sisley等众多世界知名品牌。
去年全CG制作的《最终幻想》曾一度引发虚拟人物有朝一日会挤掉明星饭碗的担心,《西蒙妮》就是专门针对这个热门话题推出的作品,而选择一位超级名模来“扮演”电脑虚拟的明星,多少有几分讽刺的意味,在我们这些肉身凡胎的人眼中,拥有近乎零缺点外型的超级名模们和虚拟明星之间真的没多大区别。
Ⅳ 1905年,中国已开始自己拍电影,当时拍摄的影片是什么
当时拍摄的影片叫《定军山》,这部电影是由任庆泰导演的,从此结束了中国没有电影的历史。
《定军山》是一部京剧电影,电影题材主要来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第70回合第71回,主要将三国时期蜀国与魏国打仗的故事。
当年的《定军山》在拍摄手法上受到西方影响,但取材却与我国传统的民族戏曲和古典文学相结合,非常符合当时观众的欣赏习惯,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放映,曾出现万人空巷的盛况。
(4)前年拍的什么电影扩展阅读
《定军山》是依据《三国演义》第70回“……老黄忠计夺天荡山”和第71回“占对山黄忠逸待劳……”改编的京剧传统剧目,叙述蜀老将黄忠。
当曹操攻打西蜀重镇葭萌[jiā méng]关时,发挥老当益壮精神,向诸葛亮讨令拒敌,打退敌将张郃,乘胜攻占曹军屯粮的天荡山,后又再接再厉地用计斩了曹军大将夏侯渊,夺取了曹军大本营所在的定军山。
Ⅳ 历年春节档电影中,有哪些是口碑很好的影片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电影逐渐走向商业化。一部影片从剧本编写到演员选择,甚至在什么时候上映都有一系列规划。于是春节档这个概念出现。1997年春节档喜剧电影《甲方乙方》获得良好口碑,1998年《不见不散》以及1999年《没完没了》都相应获得巨大成功。从2013年开始,春节档电影但凡票房比较好的,并不仅仅限于一些喜剧片。像《十二生肖》中融入了中国功夫,《美人鱼》融入爱情元素的春节档电影也很受欢迎。2016年动画片《功夫熊猫3》,2018年《唐人街探案2》,2019年《流浪地球》剧情更加精彩深入人心,而且普遍在世界各地受到认可。
1、1997年喜剧片开始进入春节档
2016年起春节档电影越来越丰富,《功夫熊猫3》带着前两部热度在春节上映并取得了不错票房,虽然是美国导演作品,但熊猫以及中国功夫元素让人大呼过瘾。2018年春节《唐人街探案2》,2019年春节《流浪地球》让人们都觉得春节档电影是越来越有味道,尤其2019年《流浪地球》票房收入不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科幻片。
Ⅵ 长春电影制片厂80年代拍摄了哪些经典电影
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创造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的七个第一。先后拍摄故事影片900多部,译制各国影片1000多部。
最让我们怀念的,当属80年代的电影了。我整理了长影80年代的经典影片给大家分享: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长春电影制片厂80年代拍摄上百部故事片,记忆深刻的有:
《大渡河》
《大渡河》是由林农与王亚彪执导的一部战争片 ,这是一部爱国主义影片,电影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队伍在大渡河与数十万国民党中央军和军阀的战争,国民党和军阀对中国工农红军武装围追、堵截。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同志部署了佯攻大树堡、暗渡安顺场的战斗
《红牡丹》
影片讲述了旧 社会 马戏明星红牡丹及其师史妹的坎坷经历和悲惨命运的故事。
《情天恨海》故事讲述了在70年代台湾曾耿面对古人遗孤的愧悔莫及,幡然醒悟的曾耿,意识到自己愧对故人,愧对祖国,他毅然送走了魏芝圃和凤阳、孝贞,然后自杀。而魏芝圃、凤阳、孝贞逃离虎穴,他们眺望大陆,渴望着祖国统一之日早日到来。
《黄英姑》故事讲述了年仅十七岁的黄英姑从地主家逃出,在与一位老人学了一身武艺后依然加入了红军,在与敌人与叛徒的角力中突出重围,在斗争中成长为优秀的红军指挥员。
长影当年曾经是中国最大的电影厂,也是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很多优秀影片,比较著名的有:《平原游击㕥》、《董存瑞》、《五朵金花》、《英雄儿女》、《兵临城下》、《冰山上的来客》、《保密局的枪声》等。上世纪八十年代是长影电影制作的黄金期,这一时期拍摄了不少优秀影片(不好意思,因为没有图片资料,我只能用文字来列举了)。长影八十年代拍摄的比较经典的故事片有:
《残雪》、《绿色钱包》、《人到中年》、《飞来的仙鹤》、《不该发生的故事》、《谭嗣同》、《黄山来的姑娘》、巜五女拜寿》(戏曲片)、《花园街五号》、《白雾街凶杀案》、《直奉大战》、《开国大典》。
其中,《残雪》获1980年文化部优秀故事片奖,《绿色钱包》获81年文化部优秀故事片奖,《人到中年》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不该发生的故事》获83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谭嗣同》、《花园街五号》、《黄山来的姑娘》获84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开国大典》获第八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以上回答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指正,谢谢!
长影80年代质量差的电影就不提了,我看过的质量较好的有
《佩剑将军》《最后八个人》《明天回答你》《黄山来的姑娘》《黄英姑》《直奉大战》
从80年代起,电影出现重新洗牌,以谢晋导演的影片为标志,上影的电影宝刀不老,西影、峨影也有后来居上的趋势,八一厂则开始专注以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中心的重大 历史 题材创作。相比之下,长影开始走下坡路,有特色的影片不多,原来与上译厂平分秋色的译制片也完败。当然,也创作出一批上乘的影片,如《红牡丹》《人到中年》《赤橙黄绿青蓝紫》等,特别是1989年为纪念建国40周年出品的《开国大典》,可以说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之作。
最经典莫过于《开国大典》了!
长春电影制片厂是 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 ,堪称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创造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的 六个第一 ,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第一部长故事片《桥》和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先后拍摄故事影片900多部,译制各国影片1000多部。
长春电影制片厂最早是日本侵占东北成立的电影厂,后来被东北人民解放军接收,正式命名为 东北电影制片厂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展,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后,东影分批迁回长春,1955年2月,东北电影制片厂 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 。
建国后到文革前17年期间,是长春电影厂最辉煌的时期 ,那个时代的电影主要是 讴歌新中国,展现革命战争 ,所以军事题材电影特别多,现在大量经典老片都诞生于这个阶段。
反映革命战争题材的电影: 《白毛女》、《红孩子》、《英雄儿女》、《上甘岭》、《董存瑞》、《平原游击队》等都是长影厂出品。
反映民族团结和时代风貌的电影 :《刘三姐》、《五朵金花》、《冰山上来客》、《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
80年代长影厂拍摄的电影以《开国大典》最为著名 ,这部电影是建国40周年献礼片,1989年上映曾经创造过国产片票房纪录。
90年代,电影市场化改革开启,国有电影厂越来越跟不上时代,于是逐渐和香港等公司以及新兴的民营电影公司合作,以拍摄合拍片为主。
2000年以后,国有电影厂逐渐走向没落,长春电影制片厂也逐渐远离观众的视线了,时至今日,长春电影制片厂已经成了很多人的童年记忆。
我喜欢长影厂的电影有北斗小字辈
保密局的枪声、人到中年、开国大典、滚滚红尘。
Ⅶ 1966年至1976年拍摄的故事片电影有哪些
谢谢提问,就个人看到过的如下,欢迎补充。
火红的年代、春苗、艳阳天、青松岭、长城新曲、侦察兵、金光大道、红雨、闪闪的红星、打击侵略者、奇袭、飞虎、激战无名川、南海长城、南海风云、海霞、海岛怒潮、乡村新人、征途、黑三角、猎字99号、405谋杀案、沸腾的群山、枫树湾决裂、欢腾的小凉河、创业、沙漠的春天向阳院的故事、平原游击队(新)、渡江侦察记(新)、南征北战(新)、延河战火、小字辈、雁鸣湖畔、刑场上的婚礼、红牡丹、伤痕、生活的颤音、天云山传奇难忘的战斗、年轻的一代(新)、红烂扒河激浪、她从雾中来、海外赤子、柳暗花明、天山红花、自豪吧!母亲、
这十年拍了许多好电影,并不是某人胡说的只有八个样板戏。我看过的电影有:《渡江侦察记》,《侦察兵》,《沸腾的群山》《红孩子》,《春苗,《红雨》,《决裂》,《金光大道》,《艳阳天》,《青松岭》,《闪闪的红星》,《南海长城》,不列举了,太多了,都是经典。
在特殊的十年,中国的电影市场,并不像某些人说的,只有八个样板戏,有些电影拍摄的相当不错,堪称经典。
其中的代表作是《闪闪的红星》,电影内容情节紧凑,引人入胜,画面干净,最让人耳熟能详的,是电影中的三首插曲,《红星照我去战斗》,《红星歌》和《映山红》至今传唱不衰。
还有一部戏剧电影,河北梆子《宝莲灯》,郭德纲演唱的《叫小番》也是河北梆子唱腔,这部拍摄于1975年的电影,唱腔优美,扮相俊俏,尤其是二郎神的哮天犬出场,每次都能引得观众们哄堂大笑。
在那个年代,除了样板戏,还有一类题材,也受到观众的追捧,那就是战争片。50年代,一些经典的黑白战争故事片,重新拍摄成彩色电影,《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总体来说,翻拍的不如老版的经典,有些画蛇添足的感觉。
还有一部《平原作战》
,虽然是新电影,却是向50年代拍摄的《平原游击队》致敬的作品,《平原作战》中的赵永刚,虽然塑造的英雄形象完美无缺,但和致敬作品中的双枪李向阳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
我个人觉得,当时最出色的
战争片,是《激战无名川》,那时候的演员是真正的赴汤蹈火,爬冰卧雪,志愿军战士用高射炮打飞机,拆除定时炸吵历祥弹,当时看的紧张的不得了,虽然已经过去这么多年,这些经典镜头还历历在目。
这十年不就是文革十年的电影吗!有哪些不知道,肯定也不会少吧!有些还是翻拍的呢!如《渡江侦察记》、《平原游击队》等!这里就说本人看过的,小学一年级时包场看电影,看过的是《青松岭》,此外还有《红雨》,看的最多的就是样板戏《沙家浜》、《杜鹃山》《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还有好像是《磐石湾》吧?有一次还包场两部样板戏,一下午!
1966年—1976年拍摄的电影故事片按顺序是:1966年长影《雁鸿岭下》、北影《红色邮路》《女飞行员》《红石钟声》、珠影《大浪淘沙》,1973年长影《艳阳天》《青松岭》(重拍)《战洪图》(重拍),1974年长影《钢铁巨人》《向阳院的故事》《创业》《平原游击队》(重拍)、北影《侦察兵》《南征北战》(重拍)、上影《火红的年代》《渡江侦察记》(重拍)《无影灯下颂银针》《一副保险带》、八一《闪闪的红星》,1975年长影《车轮滚滚》《长城新曲》《金光大道》(上集)《黄河少年》《沙漠的春天》、北影《烽火少年》《海霞》《红雨》《决裂》、上影《第二个春天》《小将》《战船台》《春苗》、八一《激战无名川》《雷雨之前》、珠影《小螺号》、西影《碧海红波》《阿勇》,1976年长影《雁鸣湖畔》《长空雄鹰》《锁龙湖》(上集)《芒果之歌》《山村新人》《金光大道》(中集)、北影《沸腾的群山》《牛角石》《青春似火》《海上明珠》《山花》《反击》(未发行)、上影《征途》《难忘的战斗》《金锁》《年青的一代》(重拍)《阿夏河的秘密》《欢腾的小凉河》《江水滔滔》《新风歌》、八一《南海风云》《南海长城》、珠影《枫树湾》《山里红梅》、西影《开山的人》、峨眉《寄托》、广西《主课》。
不管有哪些,凡正这一时期拍摄的影片是深受人民大众喜爱的,不管从形式到内容都是正能量,能鼓舞启迪人的智慧和力量。
故事片:雁鸿岭下、芒果的故事、征途、十月、升搏侦察兵、牛角石、金光大道、红雨、春苗、青松岭、战洪图、火红的年代、艳阳天、青春似火、钢铁巨人、一副保险带、无影灯下颂银针、碧海红波、车轮滚滚、闪闪红星、黄河少年、阿夏河的秘密、向阳院的故事、山村新人、主课、海霞、难忘的战斗、枫树湾、沸腾的群山、沙漠的春天、小八路、决裂、激战无名川、长城新曲、反击、欢腾的小凉河、还有翻拍的渡江侦查记、南征北战、平原游击队、还有十部京剧现代戏的彩色影片。以上这些影片都是十年文革期间拍摄的,至今难忘。
《金光大道》《艳阳天》《青松岭》《年青的一代》《第二个春天》《春苗》《红雨》《火红的年代》《山村新人》《无影灯下颂银针》《长城新曲》《牛角石》《雁鸣湖畔》《渡江侦察记》《侦察兵》《红灯记》《沙家浜》《海港》《龙江颂》《战洪图》《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沂蒙颂》《红云岗》《向阳院的故事》《祖国啊母亲》《豹子湾的战斗》《沙漠里的春天》《闪闪的红星》《杜鹃山》《盤石湾》《平原游击队》《平原作战》《红石村》《反击》《盛大的节日》《创业》《海霞》《小螺号》《奇袭白虎团》《审椅子》《长空雄鹰》《激战无名川》《沸腾的群山》《渔岛怒潮》《决裂》《青春似火》《 难忘的战斗》《江水滔滔》《十月的风云》《青春》《两个小八路》
66年至76年,10年文化大革命,距今日30多年啦,是我儿时的回忆,记得上小学二年级,学校组织看电影《闪闪的红星》,第一次去电影院看电影, 陋天电影看的不少>,同一去的,回来时几个要好的一起回家。第二天学校谈观后感,潘东子成为我们那一代人的偶像。在就是样板戏,记忆深刻。其他的《南征北战》《奇袭》《春苗》《渡江侦察记》,有一部战斗片《侦察兵》王新刚老师主演的,是战斗片的精典。写了不少,是不是文不对题?
Ⅷ 有这么一部科幻片,美国多年前拍的,内容是两个人各驾驶一座几十米高的机器人对打,这是什么电影
电影《机械威龙》
片 名: Robot Jox
译 名: 机械威龙
导 演: ( 斯图尔特·戈登 Stuart Gordon )
主 演: (加里·格雷厄姆 Gary Graham) ( Anne-Marie Johnson) ( Paul Koslo) ( Robert Sampson) ( Danny Kamekona) ( Hilary Mason)
上 映: 1990年11月21日
剧情介绍:
五十年前的一场核子战争几乎摧毁了人类,战争已经被废止,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领土争端通过战士驾驶巨型机器人单挑来解决,他们被称为“机械威龙”。
同盟国机器人战士亚历山大已经接连杀死了合纵国的九位机器人战士,为了争夺阿拉斯加,下一场战斗合纵国别无选择,只有背水一战。
这次将由合纵国的机器人战士阿基里斯来迎战亚历山大。
但是,叛徒已经向同盟国泄露了合纵国机器人的设计图纸。
这最后一战,不仅是为国家,更是为个人的恩怨情仇……
二十六世纪,机器人已经普及了。人们热衷于现场观看人操纵的大型机器人搏斗,而且要为此签订生死协定(如果比赛出现意外,责任由个人承担)。其中有一个男人他屡战屡胜,赢得了巨大荣誉。然而就在他踌躇满志的时候,在一次比赛中,他意外的输给了对手(对手使了阴招)。巨大的机器人轰然倒塌,压在身后的观众席上,许多人来不及逃跑被活活压死。他满脸鲜血的爬出控制舱,看到人们失望的眼神。从此他一蹶不振,认为是自己害死了无辜的观众,不再参加比赛。对手却取代了他的位置,好不得意。后来为了反对对手的邪恶计划,他被迫再次披挂上阵,他为了免伤无辜,提议没有观众,对手应允(对手控制的是一个蜘蛛机器人)。他们在决战中,他控制的机器人被对手用隐蔽武器电锯割断了他机器人的腿,他控制机器人飞到另外一个星球,对手也追来了,为保持平衡,他将机器的双腿合并变为圆盘似得的推进器,他钻过敌人的 裤裆 ,并给对手以一次创伤。不过对手也废了他的坐骑----用电锯切割他的控制舱,并割断了机器的一只手。他慌忙逃出,躲在那只机器手之后,在对手狰狞的笑声和不断临近的脚步声中,他很快连接好了那只手的电路,就在对手要把电锯放下时,他突然松手,那只手笔直的向对手驾驶舱飞去,对手的大蜘蛛也报废了。然后他们在那个荒凉了星球上徒手进行了最后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