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讯 > 血战钢锯岭电影观后感

血战钢锯岭电影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2-05-06 10:50:45

Ⅰ 《血战钢锯岭》里面的什么精神最感动你呢

道斯的性格。对于他不愿碰枪的原因、他这种独特的价值观的形成,电影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第一个是他幼年时与哥哥哈尔打闹,失手打伤了哥哥,突然开悟,后来信奉一个叫“七日复临派”(Seventh-Day Aaventists)的小教会,绝对不杀人。第二个是他的父亲是一战老兵,回家后酗酒、与母亲吵架。一次父亲酗酒后险些枪击母亲,道斯夺下手枪后差点杀死父亲。两个原因叠在一起,导致了他对武器和暴力的极端憎恶。

其次是道斯生还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信仰或是运气好。电影交代了他生长于弗吉尼亚的山区,从小爬山不费劲;到了新兵训练营,虽然不摸枪,体能训练却名列前茅。他反应敏捷、体力充沛,这为他日后在钢锯岭上躲避日军到处救人埋下了伏笔。

然后,本片着墨最多的,是道斯对和平的信仰与战争的关系。这种关系最初以碰撞的形式出现:无论是戏中角色,还是银幕前的观众,在起初都会觉得道斯这种信仰是非常可笑的。他就是一个——我第三次用到这个词了——圣母婊。

因为第一,他的信仰会害死他自己。在道斯决定参军的时候,父亲质问他:“你以为战争会去迁就你的理想?”(Do you figure the war is going to fit in with your ideas?)

其实这还不能称之为“圣母婊”,坐实这一称号的事实是,他的信仰还可能会害死别人。在训练营,中士就在其他士兵面前讥讽他:“二等兵道斯不崇尚武力,别指望他在战场上会救你们!”中士的话不无道理。很多时候,战场上要杀死敌人,才能救自己的战友。一个连敌人都杀不了的人,如何依靠他?

不过这些职业军人们没有意识到的一点是,还有很多时候,要救人,没必要杀人,真的就只需要字面意义上的“救”,救死扶伤的“救”。这就是道斯的思考角度:“当整个世界执意要将自己撕得粉碎时,我觉得想把其中一点拼凑回来并不是一件坏事。”(With the world so set on tearing itself apart, it doesn't seem like such a bad thing to me to want to put a little bit of it back together.)

在一场战争中,杀人很重要,但救人也很重要。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所以到了战场上,即使战友告诉道斯有的伤员已经不行了,没法活着回到后方,他的回答是:“你也不能肯定。”(You don't know that.)

在战争中道斯的信仰仍旧显得格格不入,但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战争的残暴孕育了道斯对和平的信仰。因为他从小耳闻目睹一战给他的父亲还有家庭造成的创伤。小时候,当父母吵架之后,母亲会告诉他:真希望你见过他战前的样子;当他的哥哥哈尔参军入伍展示自己的漂亮军服时,父亲的脸上没有喜悦,口中讲述的是自己战友的漂亮军服是如何被子弹打穿、被鲜血染红的;当戴斯蒙德要参军时,父亲带他来公墓,告诉他自己三个最好的朋友就躺在这里,被蛆虫啃咬。

在描写钢锯岭的惨烈时,导演梅尔·吉布森丝毫不吝啬血腥而暴力,这也是为什么电影最后被定到了R级:对喷洒的血浆、飞溅的四肢、烧焦的皮肤丝毫不加掩饰。导演压根儿不想照顾观众的感受、不想美化暴力。当战争突然打响时,我几乎是脱口而出“卧槽”。我不能说观看这段战争场面很愉快,但我觉得这是一部战争片的基本素养:一切都可以美化,唯有战争场面不行。不论目的有多么崇高,战争本身永远是残酷的,是要流血、要断胳膊断腿、要家破人亡的。

Ⅱ 如何评价美国主旋律电影《血战钢锯岭》

大家可以看一部由伊斯特伍德导演的《硫磺岛的来信》。里面更详细的展示了在这些悬崖峭壁的岛挖的盘丝洞。在钢锯岭也是这么干的。所以刚上岛的时候,对这些悬崖峭壁很是头疼。于是多斯和另外两位士兵一起用货网做了一个简易的攀岩的道具。而这个道具在电影中多斯到战场时候已经有了,而且还相当的完整,但现实中,这个攀岩的道具十分的简陋。

Ⅲ 血战钢锯岭电影观后感第一段怎么写

不一样的风景
——微电影《我的老师》观后感
宋营小学 郭慧捧
生活中谁都有老师,一部短短的微电影《我的老师》,唤起了我们温馨的记忆。当我们每天忙忙碌碌的时候,有多少人还记得自己成长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老师?抽空去看看他们吧,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送走一批又一批学生,不应该被我们遗忘。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我的老师》反映的是元氏县南佐中心小学教师何彦丽,放弃进京的机会,克服和丈夫、失明孩子两地分居的困难,舍小家为大家,独自一人在乡村小学坚守七年,立足三尺讲台,默默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
的确,这样一部朴实无华的电影能深深打动观影人的心,只因我们心目中也曾渴望出现这样一位老师。回想我的学生时代,确实有一两位老师让我印象深刻,也曾经帮助过我,那份感激之情一直埋藏在我心底。而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看了这部影片,我也在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可能我无法成为影片中那样的老师,但至少我从这位老师的身上学到了宽容和奉献的精神。
我为什么要做老师?身为教师的我无数次地问自己:是因为我看见过我的老师在深夜孤灯下认真批改我们不认真的作文!是因为我看见过我的老师脸色苍白地在讲台上深情地为我们释疑解难!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工作,更要对每一个学生都抱有一颗爱心。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教育效果。热爱学生,就要关心学生、
了解学生、亲近学生,主动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建立感情的桥梁。当你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时,你会发现每一扇门的背后,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个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
有一句话说得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已属于你我,我们又怎能不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三尺讲台呢?一个好老师的生命是应当这样渡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也不因误人子弟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骄傲地说:我把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孩子。
在我们现有基础教育水平下,作为教师,你们知道该如何定位自己了吗?答案很简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这一辈子也许我们只是一块平凡的基石,但是我们将稳稳的扎根地下,托起明天的高楼大厦。也许我们只是一株无名的小草,但是,我们将与芬芳的泥土一道默默地耕耘,培育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Ⅳ 血战钢锯岭看完之后你什么感受

和看完《上甘岭》《英雄儿女》,感受一样,战争无情,人性伟大

Ⅳ 对于电影《血战钢锯岭》(Hacksaw Ridge)应该如何评价

如何评价梅尔·吉本森导演的电影《血战钢锯岭》(Hacksaw Ridge)?故事改编自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他因为在冲绳岛战役中勇救75人生命而被授予美国国会荣誉勋章,同时也是首位获此荣誉的在战场上拒绝杀戮的医疗兵?

电影的结尾,出现了真实故事里的原型人物,配上大气磅礴的音乐,电影的主题和情感进一步升华。尽管这种做法非常传统,但梅尔·吉布森用极为老练的手法将这个主旋律故事讲的激动人心,壮怀激烈。

Ⅵ 看了《血战钢锯岭》的观后感,四五百字左右。

钢锯岭(位于冲绳岛)战役,乃太平洋战争一部分。在战前,日本构筑了完善的防御工事(碉堡以及地道),易守难攻。美军数次冲锋均被击溃,死伤无算。美军的尸首成车地往回送,仿佛运送的不是尸体,而是垃圾;战场上开膛破肚者有之,双肢被炸飞者有之,至于来不及送回的尸体,除了被清场的日军“补刀”,还要被觅食的老鼠“蹂躏”。这种场景,真实的让人想吐。
主角戴斯蒙德·道斯所在的连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新一轮冲锋。
道斯,弗吉尼亚州一农家子弟,基督复临教派教友,这个教派谨遵圣经十诫“不可杀人”的命令,道斯对他的信仰非常较真。美、日开战后,道斯不顾父亲反对,执意参军,但又不想扛枪杀人。那么冲突来了:如何调和战争与个人信仰?道斯一开始想得很单纯,做个不杀人,只救人的医务兵。
做医务兵,岂是自己说了算?
进入训练营后,道斯用自己的信仰为不扛枪辩护,长官和队友们一副“你不是开玩笑吧”的表情,之后,发现道斯确实对信仰很认真。他们便把他视为“异类”,侮辱他,虐待他,而他也不以为意,真正做到了不以信仰为耻。
长官们想以精神病为由把他开除,结果道斯死活不承认自己有精神问题,所以矛盾升级为:要么承认自己是精神病,退伍走人;要么接受军事法庭审判,蹲监狱。最后,道斯的父亲出马,作为“一战”老兵,这位父亲通过请求自己的老上司某准将,准许道斯有基于宗教信仰不持枪的权利,至此,始转为医务兵。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父亲这层关系,道斯指定是蹲监狱了。他在信仰面前不肯妥协,即使未婚妻劝说也不济事。他的理由很简单,如果不坚持信仰,他不知道如何做自己,也就没法想象余生如何和妻子相处了。
真正让这位“异类”成为“圣人”的,是一场军事撤退。
费劲努力,美军终于攻克了一座碉堡。孰料,不久之后,日军展开反冲锋,如果大家对日军的死亡冲锋没有感官印象的话,这一段电影绝对堪称经典。美军寡不敌众,全线溃退,道斯所在的连队被彻底打散,队长撤退到后方后,发现大部战友尚未撤回。心急如焚,请求上级予以军力支援,上级无奈的说,现在无兵可用。
现在主角迎来了自己的时刻。
在就要撤退到安全地带时,道斯意识到自己该干点什么?他向上帝祈祷,仿佛听到一个声音说,回去救人。结果他冒着日军的炮火、清场,救出了75名战友(顺带还救了几个日本兵),别问我怎么知道具体数字的,因为我查wiki了。如果不考量道斯的信仰,我们绝对无法解释这件事,上帝借着虔信人的手,完成了世俗之人无法想象的“奇迹”。以至于事后,队长对道斯说,“你是我误解最深的一个人,你的成就大过连队中的任何一个人。希望你能在未来某个时刻原谅我。”道斯笑而不语,仿佛说,我从来就没有怪罪你。
此役之后,道斯成为连队里的“圣人”。以至于没有他的“祷告”,他们都不想进行新一轮冲锋。道斯用自己的勇气和牺牲精神,赢得了尊重,并证明了自己的“信仰”并非虚妄之事。
说到信仰,尤其是基督教信仰,秉持世俗理性之人,往往视之为“迷信”或反理性的东西。其实说起来,信仰乃一种“理性不及”(non-rational)的东西。你无法用世俗理性的标准评判它,就像按世俗的标准,道斯根本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事实上,道斯确实不以为这是自己的成就,而是谦逊地归之为上帝的意旨。
另,《血战钢锯岭》的导演是梅尔·吉布森,是的,就是执导《勇敢的心》的那位。

Ⅶ 看完《血战钢锯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看完《血战钢锯岭》第一感觉是震撼,在知道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后,多了一份难以置信。

我们常说电影富有戏剧性,总是在人为制造冲突,但有时候,现实更加戏剧化。

历史上的道斯更加神奇,他不使用武器更多是来自童年的阴影。在道斯很小的时候,父亲喝醉后用枪差点误杀了道斯的舅舅,从此道斯暗自发誓不再碰枪。

他因为拒绝碰枪而被军法处置,却因为救了75名战友的性命而获得了荣誉勋章。

这样传奇的故事搬上大荧幕,导演梅尔·吉布森反而在一些地方做了低调的处理,因为真实的事件太难以置信。

Ⅷ 看过《血战钢锯岭》的都来说说,这个片子好看吗

《血战钢锯岭》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战争片,很好看。

美国和日本,两个拥有各自坚定信仰的国家,在太平洋上碰撞出了最残酷的一场场战役。电影最后也给了武士道精神一个庄严的镜头,战场上的士兵没有对错,他们都在为各自的信仰战斗。这个片子讲的是信仰的力量,影片结尾处的日本人切腹自尽也有他们对自己的天皇和武士精神的信仰,更有道斯基督教的信仰。

Ⅸ 如何评价电影《血战钢锯岭》

伴随着冲绳岛战役的来临,《血战钢锯岭》开始从文戏逐渐转入了在大银幕上久违的战争场面。《勇敢的心》中血腥的冷兵器交战是梅尔·吉布森调度宏大战场的小试牛刀,《启示录》中的血腥描绘是一次渐入佳境,到了《血战钢锯岭》,血腥与暴力简直就已经炉火纯青。比起让人们一直津津乐道的《拯救大兵瑞恩》开头30分钟的诺曼底登陆战,梅尔·吉本森带来的是一次基于“大兵瑞恩”的全面升级。

阅读全文

与血战钢锯岭电影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泰国电影男主是娘炮 浏览:740
好看的电视剧大全电影全部 浏览:959
春节电影票房排行榜 浏览:798
广州永汉电影城排期 浏览:428
韩国电影隐情 浏览:882
电脑里存的小电影怎么寻找 浏览:712
iPhone手机播放3d电影 浏览:789
玉蒲团之天下第一第三集电影 浏览:629
帮我找一个周星驰的电影 浏览:598
如何介绍电影更吸引人 浏览:339
东北的插班生第一部电影 浏览:641
泉城路新世纪电影城最新影片 浏览:322
超人电影是美国哪个公司的 浏览:469
俄罗斯电影予以消灭完整版 浏览:525
美国电影专业本科排名 浏览:775
主角诺亚被上司追杀的电影 浏览:445
抗日片女神抢手三婶是哪个电影人物 浏览:727
美女僵尸电影大全 浏览:489
天堂影院电影网 浏览:104
中国有关恐龙动画电影 浏览: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