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惊沙》的观后感是什么
《惊沙》观后感
电影《惊沙》以宏大的场面、跌宕的情节、全新的视角和细腻的手法再现了74年前发生在大漠深处一段惊心动魄、悲壮惨烈、震撼人心而又鲜为人知的一段历史。非常真实地再现了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秦基伟将军率领西路军少量微弱兵力对抗剽悍勇猛国民党马家军的历史场景。当时西路军兵力是以三百来人对七千多人,在零下三十摄氏度,衣着单衣单裤、缺少弹药的情况下,在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守城3日,最终胜利突围。这部电影很好地歌颂了西路军将士不怕牺牲、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颂扬了我军英勇不屈的军魂。
红军和解放军的领导人都是大智大勇的人,是运筹帷幄的人,是战胜敌人于千里之外的人,他们和他们的队伍是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的;而敌人一般是剥削人民的人,对人民有罪的人,简直是一群乌合之众的流氓。故事的结局是不管敌人如何武装到牙齿,都是战胜不了智慧的领导人和英勇的人民军队。
看了这部电影,总还是有些新的感受的,联系到工作,对工作还是有些建议和觉悟的。
1、人应该追求一些高尚的东西,就是人的自由。
共产党建立人人自由、平等的人民富裕的新中国,实现的途径是人人努力,不怕牺牲。而马步芳就是土匪的那一套,地盘,地盘、女人、女人等这些低俗的东西。因此工作中有更多核心的东西让大家团结的方法,从精神上有战胜对手的信心。
2、领导人的作用非常的大,关键时刻要展现出大智大勇的智慧。
3、人员的分工要非常明确,合作要非常紧密。
4、工作时的“疯子”。
其实我觉得每一名红军战士都像是“疯子”,连幺妹这个的小女孩在战场上都表现得非常英勇。这反映出战争的残酷。其实我们的市场竞争何尝不是非常的残酷,我们也要疯狂起来,市场上没有了我们的犹豫的空间了。
Ⅱ 看惊沙观后感
今天看的 惊沙。。。坐在电影院,开片了才知道是打仗片。心挖凉挖凉的,。可是,看着看着 被故事的情节深深的吸引了,。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教科书上说,红军是最可爱的人了,。为了不做俘虏 为了胜利 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 脑海中一直浮现桂花的呼喊 。。。。。。要有多勇敢,才有那样子的呼喊。。。。。。她放弃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肚子里三个月的孩子,。纠结的电影,。残忍的画面,。我憎恨像马家军一样残忍的坏蛋,。很庆幸自己不是那个年代的人,不用整天游走在弥漫硝烟的战场上。很多时候,我也想回到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做个有用的人,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哪怕把命搭进去,。一个字值。
Ⅲ 惊沙的影片评价
《惊沙》有很多方面的成就,总体来说,这部影片是一种残酷的,甚至血腥的现实主义的表现,把惨烈、悲壮的历史还原到银幕上。《惊沙》里面众多人物形象都塑造得非常成功,尤其是秦基伟的形象,他面对生死关头的沉着,他的智慧,他的坚韧,都在银幕上展示了出来;彭定山这个人物也塑造得非常到位,这个人物形象是符合那个时代和特定历史背景的,这是我们军队中非常独特的人物形象,在过去的军事题材中很难见到;还包括老韩和桂芳,都是在特定的情境推动下进行的合理生动的人物塑造,这部影片在人物塑造方面的突破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惊沙》更多的是通过人物情绪的积累来给予观众打动的力量,这种力量是内在的,而不仅仅存在于外在的叙事之中。这种场面给我们的感动、震撼非常大,即使老韩为什么要打死妇女这种小情节处理,前面都有铺垫和情绪的积累,在整个叙事中,紧扣人物的心理,互相呼应。 (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饶曙光评)
《惊沙》作为一部战争史诗,真实还原了战争场面,让观众看到真正意义上的枪林弹雨。除了在视觉特效上用足原料外,导演还精心设计镜头语言,以最电影化的方式去完成真实感的营造。影片中运用了很多手持摄影的方式,人物奔跑时的跟随镜头不时摇晃以表现奔跑的颠簸,在镜头表现力上可以与《集结号》中的战争场面相媲美。角色的内心冲突,生与死的艰难抉择,英雄人物的侠骨柔情,反派人物的真实复杂多样,都让《惊沙》突破了传统战争片的惯有模式。 (新浪财经评)
Ⅳ 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观什么有感
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观《惊沙》有感敬爱的党组织:
在自动化学生党支部的组织下,我们全体入党积极分子集体观看了一部红色影片——《惊沙》。这部红色主旋律以秦基伟将军年轻时为原型,演绎了一段西路军后勤部队临泽突围,以少胜多的战役,这部红色主旋律振奋了我们在场的所有观众。故事发生在西路军高台失守,第五军全军覆灭,紧接着临泽被围。依然清晰记得一名被抓到的第五军战士临死前的一句“如果我们有你们十分之一的补给和弹药,那么我们今天的位置就要换一下了,”明知不敌,但仍血战到底,这种自我牺牲,坚持革命的崇高信念值得我们学习。
临泽被围,面对多于自己十倍的马家军,红军战士在缺少粮草,弹药不足的情况下,依然和彪悍、装备精良的马家军持续战斗三天三夜,最终突出重围。这支队伍内无粮草,外无救援,仍血战到底,毫不畏惧,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必将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们为革命牺牲一切。
在被围期间,有宁死不做俘虏的桂芳,有小错误不断最后英勇牺牲的桂芳的丈夫——老韩,有看来书生气十足,却视死如归的彭定山,也有稚气未脱的幺妹,但仍坚持革命,毫不退缩。其中的战友情,夫妻情,兄妹情与父子情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荡气回肠,催人泪下。
最后看到秦部长作为将军参加阅兵式的气势磅礴,感到历经50载,我军壮大的不易与坎坷,更为我军在艰苦的条件下,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而自豪、骄傲。我认为,有这样优秀的将领,这样有血性、强悍的军队,还有什么敌人、什么敌对势力是不可战胜的。回顾现在,生活富裕了,我们不必再过着战争时期老一辈哪样的艰苦生活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忘却那一段岁月。老一辈先烈们的历史使命是中华民族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浴血奋战,而我们的使命则是保护这个用血与泪打下的江山。
现如今,国际战争接连不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着各个国家的利益与和平。我们应该做的是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勤奋学习,报效祖国,21世纪是科技的时代,不再是冷兵器的时代,我们有了稳定的社会环境,没有经历过什么血泪人生,所以更应该珍惜现拥有的一切,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充实思想,关心国际大事,不忘历史。
我相信,在我们这一代朝气蓬勃的青年们,在我们这一群欲为国家报壮志的勇士们的不懈努力之下,中华民族必定会迅速崛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东方巨龙必定会腾飞于神州大地。
Ⅳ 惊沙电影简介
影片《惊沙》讲述的是共和国开国名将秦基伟将军一九三七年一月,在红军西路军艰苦征战河西走廊时期,面对着马家军重兵疯狂围剿血腥屠杀,在敌众我寡,红军伤亡惨重饥寒交迫,粮弹无济的生死关头,临危受命率领指挥红四方面军总供给部浴血奋战三天三夜,最终实现临泽城突围的故事。
《惊沙》,它是我国第一部正面反映红西路军悲壮惨烈历史和伟大英雄主义牺牲精神的影视作品。影片歌颂了西路军将士不怕牺牲、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颂扬了我军英勇不屈的军魂。
《惊沙》作为一部战争史诗,展示了真实残酷而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也折射出革命先辈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忠贞不渝的政治情操,如钢似铁的革命意志和英勇顽强、有我无敌、勇于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主义气概。
电影不仅成功塑造了西路军战士的群像,更加重笔墨、突出展现了桂芳、秦基伟两个英雄式的人物性格。作为一部典型的树碑立传式的主旋律教育片,相对以前的老战争片。
整部片子的基调、颜色和西路军的悲壮遭遇很是相配。影片灰头土脸衣衫褴褛的外表下坚毅决绝的红军将士更符合历史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