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红裙子白裙子,读后感
这白裙子,与上次秀的红裙子,是这个夏天才买的。 年轻时,从来没有穿过大红与纯白的裙子。 与我同龄的女人,可能都有相似的记忆。 我们成长在一个人性比较压抑的时代。 那时不要说红色、白色连衣裙,就是一条黑色半截百拆裙,也是羞羞答答穿出去的。 记得某个夏天,因为一部电影的原故,街上有女子穿起红裙子来。 我偷偷羡慕过渴想过,最后也只停留在幻想而已。 另一个根本原因是贫穷。 缝年过节才能添置新衣裳。 男人中山装,女人亦花衫奇缺。 后来改革开放,情况慢慢改变。 十八岁夏天,去街上唯一一家能买到布料的百货商场扯了一块布,白底上有红色碎花,拿回家洗了缩过水,再拿到裁缝铺做了一条连衣裙,穿了它,一个人乘绿皮火车去看北京。 现在想起来,那条花裙子样式土气,剪裁蹩脚,我当时喜欢得很,平常还舍不得穿,直到某一天,它和青春,流星般消失,下落不明。
⑵ 大家有木有坐过绿皮火车啊,都有什么感想,哪里问题最大哩
做过,去西昌琼海旅行的时候,还好不是遇到高峰期,车上的人不多。但是车上的卫生条件不怎么样,隔壁车厢还有运蔬菜的,车窗基本上都是开着的,所以可以想象到达终点的时候脸上鼻孔里都是灰,可以想象。但是路上的旅程是愉快的,所以必须要坐绿皮车的话一定不要在高峰期去挤。
⑶ 电影《童年》勾起8o年代的观后感
电影《童年》是一部富有浓厚文艺气息的自传题材的电影,该片以倒叙的方式,展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一个从乡下转学到城里的插班生和同学们之间相互关爱、追逐梦想的故事。温馨怀旧的生活场景、沉稳洒脱的叙事节奏、质朴逼真的原生态表演加上柔美动听的音乐,让该片既有童话般的梦幻诗意,又具浓厚的自传写实主义色彩。
影片之所以选景在耒阳,那是多年前一个偶然机会,导演坐火车从耒阳去蔡伦竹海采风,铁路沿线的风景,仿佛让他进入了一条时光隧道,在一小时的旅程里从今天的高铁时代一下子回到70年代的绿皮火车年代。铁路沿线的场景从城市到工厂,从郊区到小镇,从乡村到竹海,这些场景似乎看到中国半个世纪的缩影。当时,就希望有一天能到永耒铁路拍摄一部关于回忆,关于成长的电影。
而电影《童年》的故事就是导演本人的一段成长记忆,他试图将一种个体的回忆用电影的形式变成70和80年代的人对童年往事的一段集体回忆。
⑷ 《驴背上的骑士》读后感400字
《驴背上的骑士》读后感
暑假的时候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驴背上的骑士》
是一部自传式的长篇童年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宁夏乡村,讲述的是一个来自西北农村家庭的男孩小木子,从5岁到11岁的成长历程。一个曾经放鸭、骑驴的乡村孩子,一个和小伙伴们在原野上追赶风车的快乐小子,一个憧憬了无数次绿皮火车的追梦少年,在亲人的呵护、好友的陪伴、恩师的鼓舞下,像一个真正的“骑士”一样,以梦为马,朝着宽广的世界、光明的未来前进。
我们作为现代的孩子,拥有非常多学习的资源。
我一定向书中小木子一样以梦为马,为了建设祖国而努力读书。
⑸ 关于春天文章的观后感
《立春》观后感:不死的春天
本文来自:范文网(www.fanwenwang.org)原文链接:http://www.fanwenwang.org/html/other/hougan/200804131429.html
每年的春天一来,我的心里总是蠢蠢欲动,觉得会有什么事要发生;但是春天过去了,什么都没发生。”王彩铃,一个不得志的文艺“老”青年,在世俗而卑微的生活里,坚持着她“要唱到巴黎歌剧院”的梦想。她丑,可是她不在乎,并且看得很明白“老天就是给我一副好嗓子,没了这个,我就是个废物。”所以不是废物的她,因为那副好嗓子和那份清高,总是显得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小城市生活格格不入。
不要以为赵本山说得“吃喝都没有了,你还臭美啥!”就是那么正确。一个小小的炼钢厂工人周瑜在广播里听到王彩铃的歌声,就能陶醉的五体投地,就能挖门盗户托关系,拎着俩菠萝在门口等,只为跟着彩铃学声乐(显然他天资平平,也仅是练到“狗喘气”而已)。应该说,周瑜算是个伪文艺青年,但伪文艺青年也有伪文艺的快乐。比如,他提起当年诗朗诵总是滔滔不决,拿那口没听懂是哪的方言朗诵普希金的诗,他结交同样落魄的文艺青年黄四宝,他既同情这个考了N年美院不中的朋友,又巴不得他考不上-----考上了得嫉妒死他。他不嫌彩铃丑,还暗恋她,最朴实的求婚-----“你以后跟我过吧,我养着你”。这颇有点“献身艺术”的意味,他是打心眼里羡慕尊敬这样的“文化人”。遭到拒绝后,可能经过反省,他过上了正常的世俗生活,估计那点文艺理想也就泯灭在柴米油盐中了。庆幸这样一个中文艺毒不深的人,尚能在文艺理想寄托物(和文艺人王彩铃结婚)破灭后,蹒跚地在生活里走下去。
黄四宝的结局,代表着文艺青年不得志的又一种出路。他是出现在王彩铃生命里第一个让她有“这个世界上还有懂我的人”感觉的人。他有才气,落魄,而且挺帅的。这次王彩铃主动出击了,借他看梵高的传记,甚至约上他一起进京。梦想着两个文艺青年一起打拼的闪亮日子。在那摇曳的绿皮火车上,他俩感慨着“这火车要是去巴黎的该多好啊!”既而黄四宝说出了“不爱你,只是当哥们,干吗男女之间非得是爱情”。王彩铃的回击掷地有声“因为我丑就把我当哥们?男女之间最深的感情只可能是爱情!”其实这时候的王彩铃痴痴的文艺梦里,已经多了份与梦想抗衡的东西,那就是朦胧的爱情。而黄四宝这个人,其实是很纠结的,一方面他很需要王彩铃这样的人,不只是做个人体模特,让他见识女体这么简单。我觉得还有一种母性的人文关怀在里面。他有一个视艺术为垃圾的母亲,他几乎是没有得到过那种艺术上的认同感,更不要说是来源于异性的赞赏和理解。所以当他的画家梦逐渐褪色时候,当面对现实里这个又老又丑的王彩铃时候,他退却了。也许王彩铃在某一个瞬间也是他的女神,可那瞬间毕竟只存在于虚幻又不真实的艺术梦里。他的结局,就是淹没在市场经济的洪流里,做一个投机取巧的狡猾商人。如果说曾经的文艺梦想再他的身上留下了什么痕迹的话,也许就是------车被砸成那样,还能哼着歌开下去。
骑白马的不只是王子,还有唐僧。那跳芭蕾的也不都是王子,还有一个胡金泉。这个在小地方跳了十几年芭蕾的男人终究越不过世俗的那道坎。看他被那些看节目的观众羞辱,看他几十年舞蹈生涯在身上抹不去的一段风流妩媚,心里做痛。人们既排斥这样的文艺分子,又需要他们的存在。他帮着彩排那些迎合大众口味的群体舞蹈,他被人当着自己母亲的面骂变态,他成为一个群众性攻击调侃对象。不是真的不在乎,只是还能忍。王彩铃的出现,或许是那个冬天里对他来说最温暖的事情。他们一样的不得志,一样的被排斥,一样的需要点依靠。当他受不了压力时,他提出了要和她假结婚。她却断然拒绝,只说不愿做炮灰,毕竟自己是女人。其实这里我有点疑惑:王彩铃到底是不相信爱情,还是她对胡金泉也有那么一点动心,不甘只是个假结婚?所以那个大雪纷飞的夜里,胡金泉昂首阔步推着自行车走,那气度俨然是舞剧里的王子,只是他的眼角有泪。之后他选择了毁掉自己的方式,并用这样的过激方式回应了那些对他性取向的猜想。之后我认为电影里最经典的镜头出现了。剃了光头的胡金泉当着来探监的王彩铃的面,踮起脚尖,起身,回旋,他轻声地说“这布鞋和舞鞋一个样,还能踮脚呢!”看到这的时候,我的眼泪已经啪啦啪啦了。至此,又一个被击得粉碎的文艺梦想诞生了。
本文来自:范文网(www.fanwenwang.org)原文链接:http://www.fanwenwang.org/html/other/hougan/200804131429.html
⑹ 《绿皮车》这部电影你收获了什么
绿皮书这部电影当中,我收获了一个人一定要自尊,要有家国情怀,要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得承受常人所不能承受的,这个世界上总是有美好的人和事物让自己能够深受慰藉的。
还有最后一次演出的时候,那个地方富丽堂皇,可是所有人都可以在大厅用餐的时候,唐被拒绝说不可以在那里用餐。他们表面上邀请他,把他当做贵宾,可是给予他的待遇确是极其的难堪。我保留自己最后的自尊,没有出演最后一次的演出。
唐的努力和惊人的才艺是他对自己最后的尊重,他很孤独也很忧郁,他弹完钢琴就会微笑。最后托尼和唐成了真正的朋友,一个黑人有一个白人的朋友,他们最后的拥抱让人觉得特别温暖。
⑺ 从绿皮车可以看出什么现象
改革开放四十年,是中国经济社会辉煌发展的四十年。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中国铁路跑出了令人惊喜的加速度——作为一个“70后”的我,从时速几十公里的绿皮车,到时速300多公里的高铁,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发展的历程,目睹了中国铁路不断提速的进程。
后来,又出现了红皮车、蓝皮车,速度越来越快、设备越来越好。2007年4月18日,首趟时速200公里动-车组列车在上海站始发,我国从此迈入高铁时代。2008年10月,我从山东潍坊调入省会济南工作,除了经常往返两地外,各种出差乘动-车、高铁的机会也增多了。回想当年坐绿皮车的一幕幕,跟现在坐动-车、高铁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过去紧张排队、“抢票”的境况结束了,现在动动手指就能订票,还是实名制,“黄牛党”也都失业了;过去绿皮车“慢慢游”、噪音大、环境差,现在想起来简直就是“活受罪”,如今乘动-车、坐高铁,人人都有座位,温度恒定,坐起来很舒适,可以说是以前不敢想象的。从绿皮车“人在囧途”到高铁“人在坦途”,人们的出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变。中国高铁、“中国标准”正在一步一个脚印,让国人自豪,让世界赞叹。
中国铁路的变迁史,既是一部交通发展史,也是一部时代进步史。中国铁路的变化,是改革开放四十年辉煌成就的缩影,始终伴着国家发展的铿锵脚步。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4万公里;2018年,随着全国3038公里新建高铁线路加入春运,铁路整体发送人数至少增加3000万人次,其中约6成是乘高铁出行。日新月异的中国高铁,实现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八纵八横”的中国高铁,正承载着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向前行进!
时代在进步,人民在富裕。
消息来自央广网。
⑻ 人在囧途 观后感 作文
1《人在囧途》观后感
“人间自有真情在”看完以后给我印象颇深的一句话,这部剧虽然是喜剧片,但在我看来是国产电影中
难得的有令人深思的一部电影了,从一开始徐峥对待员工的那情景开始,其中包含的社会问题很令人深思
在中国,“老板”这个词代表的是所谓的成功人士,但是片后大年夜时灰太狼和牛蛋在路边露宿时所说的
那样“我以为我叫成功就是成功了,但是,我不是一个好老板,我勾心斗角赚的钱我容易吗,我一个人下
几百号员工等着我养活,他们在背地里给我起绰号叫灰太狼,我也不是个好儿子,我爸走的时候我不在他身边。
我也不是个好父亲,我女儿家长会的时候,他们班主任不认识我。我也不是好丈夫,背着老婆在外面找小三,
作为情人,我不能给人家任何结果。突然发现我挺失败的...”我觉得他说得很对,把目前中国老板的现状
讲述得很透彻。
片中有这么一个画面让我记得很清楚,因为现实中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这我。那便是那跪在路边用粉笔写着
些求助的话等待人们去帮助。片中的牛蛋把自己的钱给了那女孩,虽说他被骗了,但在灰太狼训斥他的时候
他说“骗了我愿意”“骗了才好呢,说明人没病”这里反应出了,这个社会底层人的两种生活态度,一种便是
骗子,为了生活驱使着他们去做骗子。另一种是倾其所有的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绝对的信任他人。当然影片的
结果总是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这“骗子”所带来的真相的同时也把另外一个社会问题向我们抛来。
两个恋人,给曙光小学教书,他们为了能让这些孤儿能在春天看一次油菜花,两人去买油彩,结果发生车祸
只有女孩回来,一群孤儿的生活教育全落在了她一人的肩膀上,为了给眼睛有病的小女孩治病在走投无路的情况
下不得已才出现上面那一幕。这剧情给我说的便是现在社会,很人的的功利心里及无信仰,金钱为上,还反应了
社会待遇的不公平,社会保障的不完善。这种种现象都需要我们去思考。
一部片子,看似喜剧,但讲述的确实一幕幕社会这茶几上的悲剧,究竟有何解决知道,片中给出的是“老板”自我
反思,给予了她们一点帮助,然而现实呢?有多少的老板能站出来为这些苦弱群里的人们贡献点力量,国家对这
社会底层人们的帮助?
2首先,我负责任地说一句,这是我继《疯狂的赛车》之后笑得最开心的一部国产喜剧了,真心的笑。那是一种完全发自内心的笑,绝不是因为从众或敷衍而挤出的皮笑肉不笑。可以说我一个人笑点低,但不会整个厅的人笑点都低吧?但是,看着主人公一路走下来,竟产生了一种酸楚。
徐峥饰李成功,一个看似成功的中年老板;王宝强饰牛耿,一个千里讨债的农民工。这两个看似毫无关系的人在春运的大背景下相遇了,而且一路相伴,一个公路片格局的故事就这样展开了,目的地是长沙。这期间,他们坐飞机,坐火车,坐汽车,住宾馆……遭遇形形色色的人,撞上一系列的囧事,再加上徐峥和王宝强的化学反应,真可谓是笑料百出。至于这些笑料具体是什么,我当然不会像某些媒体一样写出来,那样会让观众丧失太多的新鲜感和突然性了,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其实关于这些笑料在其预告片上就可窥见一二了。片中的有些段子是网上小段的具体演绎,而有些则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确实有可能发生的囧事,比如两位主演在宾馆开单人房的那段,笑果非常密集,且也能让人接受,君不见全场观众早已前仰后合。这些确实可能发生的事才配称为笑料,笑料不是天马行空的鬼扯或低能的挠痒痒,越是接近生活的东西就越能产生笑料而且会引起观众的共鸣。在这一点上,我们无奈的发现近几年的所谓的国产喜剧片们已经严重的背离了生活,观众失望乃至绝望。甚至有人放出话说:“在当下的中国,只有宁浩的两部“疯狂”电影,才配称为真正的喜剧。”现在我们又多了一部真正的喜剧。不是山寨不是恶搞更不是鬼扯,而是喜剧。
本片中的不少台词也是很有意思的,有流行的可能。更可贵的是,不是为了台词而台词,是在一定的语境下,符合逻辑的脱口而出。我也在这里透露一句,望各位见谅,开场不久就会出现一句“你今年进步了很多呀,去年是弱智,现在提升为愚蠢了(大意)。”
看着看着,我发现一个问题,本片中的有些东西有点“过于真实”了,我很庆幸能够在大银幕上看到。混乱的春运,嘈杂的喧腾,密集的人流,要求退票且严重失控的旅客们,“骗子”们层出不穷,假火车票,拥挤不堪且毫无秩序的乘客,失控的村民们围堵大巴车,塌方后堵死的车流,桥又断了,路又堵了……更为严重的是在如此混乱的局面下,竟然没有出现我公安干警或基层干部出来振臂一呼的情形,村长倒是出了一位。这难道不有悖于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吗?我在说什么,你懂的。
中年老板和讨债民工这一路走下来,笑点太多了,笑过之后是酸楚。从他们两人上可以小见大,因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的情况,如此“艰难”的旅程折射出了个什么问题?你懂的。所以,除了酸楚也倍感无奈,毕竟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春运,真实的春运,无奈的春运。
中年老板李成功也在这两天“大彻大悟”,他认识到了自己看似成功的人生是多么的失败,无论是作为老板,儿子,父亲,丈夫,甚至情人,他都是失败的,让他看透这一切的竟是一个小民工,一个憨厚老实却也活得自在的小人物。最后,他决定重新整理自己混乱的生活,回归家庭的温暖。酸楚过后是温情,就像他笑言的“人间自有真情在”。
徐峥把这个中年老板的形象和境遇演绎得太绝了,让人感同身受。徐峥电影上的成功始于小成本电影《疯狂的石头》,近几年他在中小成本电影中的发挥都比较出色,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比如《疯狂的赛车》《夜店》,现在的《人在囧途》,还有那部很有可能出彩的《无人区》。在这个年龄段的内地实力派男演员中,他确实是个不少导演都“认”的名字。而王宝强的发挥也尚可,他一贯的农民工路线,可以说这个角色国内除了他没人能演。
当然,不少挑剔的人也指出了本片中农民工坐飞机,绿皮火车等等有不合理的地方。但就整体而言,那都无伤大雅。
今年暑期档,这部中小成本电影分明早就写上了黑马的名字,今日一见果然。我在这里也推荐一下,支持优秀的国产低成本电影。若中小成本拍片皆如这般,则中国电影有望矣。
⑼ 那么多年过去了,绿皮车终于禁烟,你有何感想
这么多年过去了,绿皮车终于静音是中国对列车管理的一大进步,更重要的是吸烟有害健康,但是大量的烟民不分场合的吸烟,是对人民健康的一种践踏,只有国家享受相应的对策,才能对烟叶进行管理。
⑽ 对于绿皮火车,你还存留哪些记忆
火车一路向西,钻隧道,跨桥梁,过山岗,横穿太行山脉,出了娘子关便渐渐看到七沟八梁的黄土地。车窗时而闪进太阳的光,闪过树木灌草的丛影,又时不时掠过田野,掠过村庄,掠过一些不大的城市。村庄有些灰蒙蒙,土色调的农舍,夹杂着一些草垛、牲口圈和稀疏的白杨树。麦收后的田地像新剃了头,只剩下胡子拉碴,偶见一头两头的黄牛,卧在地上慢条斯理地咀嚼,或扭着头瞪着眼发呆,享受着劳作后的悠闲自在。一群白色、黑白色的羊漫落在高高低低的田埂或山坡上啃草,远远的像是在蠕动。最多见的是成片成片的高杆作物,风吹着,一浪一浪地摇摆,仿佛还听见沙沙作响,不知是高粱还是玉米,也不知是不是传说中的“青纱帐”。
虽然还是老式的“火车座”,人们还是按着“座”面对着面,却不再那般“亲密无间”又无奈,更不见热火得五湖四海一家亲,人们自顾打发着自己的时间,彼此淡淡的,却也在意着。当然也不再有人囧在旁边“戳着”或“躺着”。车厢中段有一群中学生,穿得五颜六色五花八门,看着比大城市的孩子还要生猛前卫,其中几个发型另类,直让人怀疑非我族类。这些孩子坐不住站不安地动弹,三五成伙叽叽喳喳,说着他们的好笑,吵着外面的时尚,也有几个成对的挤挤挨挨,背着大家私语。大概是结伙出来玩吧,也许是夏令营。这帮少年,赶着大世界的潮,骨子里还是黄土地的气息。斜对面是一家三口,显然是庄户人家,不时絮叨几句田头和生意。我的对面坐着,攀上话,知道是两口子带着女儿去逛省城。汉子身材敦实,斜挎着腰包,双手合抱放在腿上,厚嘴唇微张,随时开口要说的样子,大眼睛微凸,奕奕有神,透着精明和见识。婆姨也壮实,坐态、表情甚至相貌和丈夫如出一辙,只是略微欠着身,有点拘谨。小姑娘大约十五六岁,长得像爹又像妈,黑白圆领衫,全黑半截裤,紧紧裹着腰身,脚下砖头底鞋,额上覆着齐刷刷的刘海,靠窗坐着自顾自低头玩手机,对父母的话题全没兴趣。也许她并不像自己的爹妈,至少不会太像。这三四十年,绿皮火车承载了我们这一代人,承载了一个变革的大时代,又承接着一个未来。这或许是一个能让人们放松下来,得以从容淡定自在自适的未来,不用再那么的惶惶然急切切,人们懂得了尊重,讲究起体面,知道什么叫活出人样,活出自己,活出真正的洒脱和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