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雄赵一曼读后感
[英雄赵一曼读后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抗日革命斗争,在一次抗击日寇的战斗中因腿部受伤不幸被捕,英雄赵一曼读后感。 日本鬼子为了让赵一曼说出情报,用竹签扎进赵一曼的手指甲、脚指甲内,人们都说“十指连心痛”,可她咬牙坚持,决不屈服;在被捕的日子里,日本鬼子用了种种酷刑,但赵一曼宁死不屈,并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最后,她被执行了枪决,她大声喊着“宁儿,在你长大以后,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祖国而牺牲的”,读后感《英雄赵一曼读后感》。 有一些人可能会觉得,阅读抗日书籍已经过了时,但你们想想,我们的幸福生活是从那里来的?正因为先辈们的流血牺牲,英勇不屈,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才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我们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不再让别的国家有机会侵略我们。我们永远怀念象赵一曼一样的先烈们,他们是我们的骄傲、中国的骄傲。 〔英雄赵一曼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Ⅱ 《最后的时刻》赵一曼的读后感
在这美丽的世界上,生活着千千万万的人。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性格。有的人刚正不阿,勇敢,面对困难坚强不屈,奋力拼搏;有的人心胸狭窄,胆小,面对考验,脸色苍白,四肢打颤。而伟大的革命者江姐呢?
《最后的时刻》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江姐在面对邪恶的死神时,依然像平常一样,脸不变色,心不跳。她依然从容地梳理头发,披上干干净净的旗袍,擦了擦皮鞋上的泥垢,知道自己要押赴刑场,却能坦然面对,她将生命化 为胜利的精神。
江姐,一个响当当的中国人名字;江姐,一个坚强意志的代表。我怀着敬仰的心情读完这篇课文。为什么日寇和国民党久久不能打败我们,就是因为有无数像江姐这样的人,用精神和信仰铸造成了永不垮的钢铁长城!他们是最值得赞颂的人,我反复地读这篇课文,只为学习江姐的那种精神。
想一想我们的幸福生活,就是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们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但我们很多同学面对学习上的困难,生活中的挫折,叫苦连天,怨天忧人,抱怨老师,抱怨社会不公平,可是世界对江姐公平吗?她只活了29岁,就为新中国献身了,她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向她学习。我们要以乐观的心态、刻苦学习的精神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江姐视死如归的精神永驻亿万人民的心中,我记住了她的名言:“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做的。”我从《最后的时刻》中读到了一种精神,一种坚强不屈的精神。
读书能丰富人的知识,开阔人的世面。从读书中我们能获取许多的知识。人要多读书,读好书,读适合自己的书。
最近我又读到了一个好文章,了解好了一个好人,懂得了许多好道理。
这篇文章就是《最后的时刻》!
这篇文章出自于小说《红岩》,讲的是江姐要被处死时的事情,所以是“最后的时刻”。江姐在知道自己要被处死的情况下,表现的和以往一样不慌不忙,并且把自己打扮的像是去参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最后在依依不舍的情况下离开了那间生活依旧的“渣滓洞”。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江姐是个面对死亡不畏惧的人,江姐有一身可贵的精神。她是一个大义凛然,临危不惧的人,而且她也和牢笼里的人们关系处的很好。并且他是誓死保卫祖国,到死都没把党的秘密供出去,最后还保护党的秘密文件,而且他还把死亡的刑场当做是隆重的宴会,他视死如归,从容不迫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呀。
看了这篇文章我总结出了江姐所有的品质:镇定自若、热爱祖国、机智老练;视死如归,从容不迫、生活严谨;不怕牺牲、和牢友深厚的友谊、大义凛然而且朋友之间互相关心。
我们一定要学习江姐的这些好品质!报效祖国!
Ⅲ <我的母亲赵一曼>影评
柔情铁血撼天地——解读电影《我的母亲赵一曼》
中国艺术报记者 吴月玲
什么是慨然赴死,为国牺牲?这个问题对于出生和成长于和平年代的人们来说,其实是十分陌生的。虽然我们从小就在课本上学到,新中国的今天是无数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但其中舍身赴死的勇气,持守信念的坚韧,我们很难真正体会和理解。最近上映的电影《我的母亲赵一曼》,用一个柔情满怀的母亲、一个年轻美丽的中国女性在民族危难时刻的选择,在承受各种惨绝人寰的折磨时的坚强,对那些支撑我们民族脊梁的词条做出了生动而撼人心魄的解释。
“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亲爱的我可怜的孩子!母亲的死不足惜,可怜的是我的孩子,没有能给我养育的人。母亲死后,我的孩子要替代母亲继续斗争,自己壮大成人,来安慰九泉之下的母亲!我的孩子,亲爱的可怜的我的孩子啊!母亲也没有可说的了,我的孩子自己好好学习,就是母亲最后的一线希望。”这是1936年8月2日,赵一曼在赴刑场的车上留给儿子宁儿的两封遗书。遗书中字字千钧,让看者无不潸然泪下。
“许多年以后,包括当年行刑的日本人都在说,我的母亲赵一曼在整个受刑过程中始终没吭一声。可是,作为儿子,我知道母亲的疼痛,我多么希望妈妈能够撕心裂肺地喊出来,喊一嗓子……”
电影《我的母亲赵一曼》切入角度非常巧妙,从一个儿子回忆母亲的视角出发,辅以儿子的旁白,表现了女英雄另一种悲壮和凄美。编剧之一的齐昕说,在关于赵一曼的众多材料里,最能引起她兴趣的就是这两封遗书,遗书中表现出来的铁血柔情深深打动了她。她说,赵一曼牺牲时,和自己现在年纪一样大,作为一个母亲,自己也经历过为了工作而与孩子分离的苦痛,而赵一曼却是与孩子死别了。在写赵一曼时,为了让当代观众从了解到理解,编剧选择从宁儿的视角来讲述故事,这样的主观视角给叙事带来了很大的自由度。导演孙铁说,赵一曼留给我们后人的实物很少,只有两封遗书和她到东北前与儿子的一张合影,这就为电影的创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以儿子的话外音来连接影片中的情节,这样表现的空间就比较大。有些背景性的叙述就可以用话外音来交代,同时话外音对感情的抒发和传达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孙铁还提到了大家都已经有点陌生的老电影《赵一曼》。1950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就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故事片《赵一曼》,主演石联星获得了第五届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已经仔细观摩过该片的孙铁认为,想超过1950版的《赵一曼》难度很大。因为那些创作人员离战争年代近,关于战争的电影拍得非常好,令人震撼。但是1950年版的缺憾在于,当时创作人员对赵一曼了解得不多,他们不知道赵一曼有儿子,不知道赵一曼给他的儿子写过遗书。当我们现在了解这一点后,我觉得我们就要拍“人”。所以我们在表现“情”上下了很多功夫。
电影中很多地方表现了赵一曼对儿子的深情。当赵一曼决定离开哈尔滨到东北的深山里打游击时,她就意识到她选择的是一条怎样的道路。她把一直珍藏在身边的合影放进信封里寄走。当她来到邮筒前正要投递时,她犹豫了一下,似乎不舍得把照片寄走,但最后还是把照片投进去了。她是个温柔的母亲。可是在面对敌人时,她却是个刚强的中国人。
大野:“你是个女人,我是个男人,女人在男人面前说害怕不是什么丢脸的事。”赵一曼:“不,不是。我是中国人,你是日本人,中国人是永远不会对日本人说害怕的。”
据史料研究显示,日本人为了从赵一曼那里得到赵尚志部队的情报,对她进行了无所不用其极的非人折磨,许多刑罚是我们难以想像的。但那些日本军人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赵一曼能在受刑过程中一声不吭。
作者: 幽之姬 2005-12-3 12:39 回复此发言
--------------------------------------------------------------------------------
2 柔情铁血撼天地——解读电影《我的母亲赵一曼》[转帖]
为了让赵一曼屈服,他们专门从日本运来了电椅,妄图摧毁她的意志。在行刑前,日本军官大野诱惑赵一曼,只要她承认害怕,就可免受电刑。主演张晗认为这场戏是最难演的一场。她说,这不是两个人的较量,而是两个民族之间的较量。她主要是用了眼神的力量,赵一曼对日本的仇恨都表现在了眼神中,似乎要“用眼睛吃了他”。为什么赵一曼能这么英勇?张晗在寻找赵一曼的精神之路的采访中领悟到,没有一个人不怕死亡,没有一个女人不爱美丽,没有一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而赵一曼舍弃了这一切,因为她有崇高的信仰支撑着她。张晗说,“这种精神也感染了我、激励着我,同时我本人也有一种英雄情结。这种情感在我心里深深地埋藏了多年。接到这个剧本的时候,一种激情自然点燃了我。”
齐昕谈到了一段史实。根据大野被我军抓获时的供述,真正的电刑比电影中表现的还要残忍,这是专为对付女性而设计的。赵一曼在走上刑场时上半身因受刑过多已经完全炭化。而赵一曼面对这些,却始终把痛苦埋藏在心中。许多观众都为电影中赵一曼和大野的对手戏叫好。齐昕说,在写这些戏时,她站在赵一曼的人物逻辑上,另一个编剧邱怀阳站在大野的逻辑上来发展台词。她认为赵一曼是执拗、激情、感性的人,而大野是理性和冷静的人,他们都受过高等教育,一个是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一个站在日本军国主义的立场。赵一曼是内心足够强大到把自己的热情和敏感都压抑起来,才能面对日本军人毫无人性的折磨。
“我是中国人,是打日本鬼子的时候,被他们打伤的。”
当赵一曼被送进医院时,日本人向医生解释,这是个支那人。赵一曼反驳说“我是中国人”时,在场的医生、护士和护卫都惊呆了,他们都被她胆敢说自己是中国人而惊呆了。可能这样的情况是今天的中国人难以想像的,身为中国人却不能说自己是中国人,只能屈辱无奈地接受日本人蔑视的称呼。然而这就是当时东北的现实。
孙铁说,“历史是让人很难受的,仅650名日本兵就把一万多东北军赶走了。在当时,满大街都是日本国旗,所有人都说日本语,没有人敢说汉语,敢说自己是中国人。这段历史是耻辱的。这就是赵一曼出现的历史背景。我认为这是现在中国很多年轻人、中年人不知道的。我要先把历史背景交代出来。如果电影一开篇就直接说赵一曼,也许很多年轻人会不以为然。其实赵一曼受的那么多苦痛中,任何一点搁在现在人身上,估计没有几个能忍受得住。”
从电影中,观众也可以看到,东北沦陷区中多少男儿都不敢振臂一呼,但是赵一曼敢。不光如此,她还影响了身边的许多人。她以自己的言行感染了医院里的许多人。见惯了生死的医生,在看到她受刑之后被打得皮开肉绽,还能自如地和自己打招呼,大颗的眼泪从医生眼里溢出。而董警官和韩护士则被赵一曼鼓舞,帮助赵一曼逃离了医院。
齐昕说,赵一曼就是星星之火,如同当时的抗联部队一样,以几千人的规模抵抗上百万的日本军队,他们是在东北人普遍陷于不抵抗政策带来的绝望、压抑和奴役中的希望。赵一曼让周围的人看到光明的希望。董警官和韩护士就是她点燃的星星之火。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60周年,也是赵一曼同志诞辰100周年。孙铁说,“赵一曼在天之灵看到中华民族今天的自立与复兴,我觉得她一定会开心地笑。作为导演,我真想看到赵一曼的笑。”相信这也将是许多看完电影的观众的心愿。
Ⅳ 赵一曼女士读后感
今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关于赵一曼的抗日故事,名字就叫——《赵一曼》。
赵一曼是一个富贵人家出身的女子,因为坚持抗日,所以被日军抓去,但她终究不说出抗日的秘密,最后被日军处死壮烈牺牲。有一次,日军威逼拷问她,她毅然回答道:“你们可以把房屋变成瓦烁,把人剁成烂泥,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的信仰!”敌人气得不行,便给他用刑。用子弹尖头反复摩擦她的肋骨,用皮鞭抽打她......可她始终不吭一声。
因为赵一曼不说出抗日的秘密,日本宪兵决定把她处死示众 。在她奔赴刑场的那一刻,她高唱“国际歌”,使得很多人都流下了热泪。
赵一曼坚贞不屈的精神打动了我,我十分感动。
读完文章,我想起了我自己——我不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动不动就乱发脾气......
赵一曼烈士用生命谱写了一首英雄壮歌,用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现在的生活,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
为了回报赵一曼烈士,我们大家都要好好学习,热爱祖国!
Ⅳ 《遮蔽与记忆:赵一曼》有感
白山黑水 民族魂__来自东北抗联赵一曼烈士英雄事迹的报告
60年前的那一天,悍然践踏中国领土的日本侵略者宣布投降,和平的曙光照亮了古老的东方大地。60年后这一刻,人们用各种方式回顾历史,警醒未来。
一部黑白电影故事片《赵一曼》,曾风靡整个中国。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个抗日民族女英雄的名字,几乎成了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8月8日至17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以及赵一曼诞辰100周年之际,由宜宾市委宣传部、宜宾新闻协会组织的赴黑龙江哈尔滨异地采访团,追寻着当年赵一曼的足迹,踏上了东北这片黑土地,亲临赵一曼当年战斗生活就义所在地,深切缅怀先烈,感受不同层面的真实的赵一曼。
身为赵一曼的家乡人,走进北国冰城哈尔滨,走进“一曼街”、“一曼公园”、“一曼村”、“一曼屯”、“一曼雕像” ,走进东北烈士纪念馆、《918事变纪念馆》……我们看到了“挎双枪、骑白马”英姿飒爽的女政委、“意志坚定、经验丰富”的职业革命家、“宁死不屈、英勇就义”的赵一曼。
赵一曼,四川宜宾人。参加革命后在上海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九一八”事变不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存亡,赵一曼舍子从戎、奔赴东北。她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抗日的活动,而后带领一支游击队驰骋于白山黑水之间,“红枪白马”的英姿令日寇闻风丧胆。
1932年春,赵一曼到了东北沈阳,先后在大英烟草公司和纱厂做女工工作。半年后,中共满洲省委迁到了黑龙江省的重要城市哈尔滨。她来到了哈尔滨,被分配在省委领导的省工会担任中共满洲省委委员,满洲省总工会组织部长。1933年10月,兼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
哈尔滨是个美丽的城市,高大的俄罗斯式的房屋,整齐的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空气格外新鲜。但哈尔滨也是一个黑暗的城市,日本帝国主义无情地侵占了这里,蹂躏着中国人民,日寇,伪军,警察横行于市,白色恐怖笼罩的哈尔滨像是一座大监狱。赵一曼来到这里,是在日伪军的眼皮下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据方未艾老人回忆在哈尔滨时的赵一曼:“她着一身古铜色的西式衣裙,穿一双深褐色的高跟皮鞋;她坐在一条长椅上,一只手拿着打开的手提包,对着里面的镜子,一只手拢着鬓边的短发,黄色微白的脸颊泛起微笑。她给人最初的印象很像书香门第的小姐,有一种高贵飘逸的风度……”
在东北烈士纪念馆门前,记者看到赵一曼当年领导哈尔滨市电车工人大罢工的旧式有轨电车“一曼车” 外观保存仍比较完好。据了解,在哈尔滨工作期间,赵一曼一面做党的机关工作,一面深入工厂做工人的发动工作。1933年4月2日,一个姓孙的日本警备司令部警备营的营长,穿着便衣上了一辆电车,不买票还把售票员拉到宪兵队毒打了一顿,当这个售票员被抬回车队时已被打得半死。电车工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提出要罢工,抗议这一暴行。赵一曼与老曹及省委其它同志坚决支持和领导了哈尔滨市电车工人大罢工,电车厂的党团员和工人积极分子组成了罢工委员会。
这天深夜,赵一曼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她刻蜡版,印传单整整忙了个通宵。第二天天刚亮,她就和工人们一起上街宣传,讲演。赵一曼气愤地对大家说: “警备司令部的人坐车不买票,还打人,真够凶的! ”她带着人群从一个车站走向下一个车站,她边走边向群众讲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和日伪勾结压迫工人,使工人们无法生活的事实人越围越多,队伍越走越长。赵一曼从工人手中接过一张正在传递的传单,高声朗读起来: “同胞们,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们东北国土,把我们像奴隶牛马一般看待……。 ”这次罢工一直坚持了两天半, 战胜了敌人的威胁、利诱和欺骗,迫使日本领事馆最后不得不表面接受了工人提出的保护工人生命安全,赔偿医疗费,惩办肇事凶手等条件. 取得了胜利
Ⅵ 求阿成《赵一曼女士》读后感600字左右
阿成
千叶警官命令松本英雄等六人,从路边的田地中包抄合围,用手枪逼迫着,将他们逮捕。
赵一曼女士淡淡地笑了。
①选自《人民文学》1995年第5期。
哈尔滨市的伪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不过,的确是有些破旧了,在太平岁月,看上去却像一家战时医院。我并不经常去那里,偶尔去那里,诚实地说,是为了巴结在那里住院的领导,目的是在心理上获得一种安全感。——有时候,突然莫名其妙地有了一种不安全感。有时候,则是出于情义,去探望在那里治病的好朋友。小人物的生活,大抵是如此的吧。
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在日伪统治时期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有关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住的这家医院,是一座欧式建筑(可能是巴洛克式吧)。她住在一病区。
哈尔滨这座优雅的城市里,欧式建筑是很多的,几乎随处可见。在冬季,这座别致的城市经常下着很美丽的大雪,纷纷扬扬,漫天飘舞,蔚为壮观。你会看到白色的雪在这座城市里无处不在。
在落雪的日子里,听一听巴赫的《意大利协奏曲》,或者莫扎特的《第九钢琴协奏曲》,是这座城市普通市民的一种很好的享受。三四十年代的哈尔滨,侨居着许多外国人。据统计,这里的侨民多达三十多个国家十几万人。
这些众多国家的侨居者,在这座城市里充当着各种角色,商人,西餐馆的老板或女招待,面包师,建筑师,小提琴师,马车夫,出租车司机,娼妓,神父或者嬷嬷,还有在街头拉着手风琴讨钱的乞丐。也有日本侨民。这些日侨,还不能等同于日本关东军及随军家属。前者是客人,后者是侵略者,并对这座优雅的城市,实施了长达14年之久的统治。
这座城市,还有许许多多的教堂。曾有人称哈尔滨是“教堂之城”。离监禁赵一曼女士的医院最近的教堂,一共有三座,一座是20世纪初德国人建造的基督教路德会教堂,属于典型的12世纪哥特式建筑。另一座是中世纪拜占廷式建筑“东正教圣母教堂”。再一座教堂,如今已经不在了,就是世界闻名的圣尼古拉东正大教堂。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能够清晰地听到从这三座教堂的钟楼上传来的大大小小的钟声。在三四十年代寂静的城市里,那是何等有韵味儿的钟声啊。
我无法猜测赵一曼女士听到这些钟声时有怎样的感想,但我能肯定一点,就是英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对欧洲文化及建筑艺术有着很高的鉴赏水平。
她又是一个女人,仅仅三十多岁,这钟声也会令她流泪的吧——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清瘦且成熟的中国女性。在她身上弥漫着脱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在任何地方见到她,你都能很快在众多的人当中看出她别于他人的风度。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大野泰治认定自己捕获了东北抗日联军的一个重要人物。
在赵一曼女士率领抗联活动的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之中,在珠河县附近,也能够听到来自坡镇(一面坡)那座教堂的钟声。那儿的钟声,响在冬夜里,会传得很远很远,山壁还会有幽远的回声。钟声里,抗联的兵士正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吃,或者唱着杨靖宇将军谱写的歌曲“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的回忆。
在医院里,赵一曼女士单独一个病房,由南岗警察署派来的警察昼夜24小时轮流看守。
病房很干净,挡着乳白色的窗帘。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当时正好是6月。6月里的哈尔滨,全城都弥漫着丁香花味儿。听说,丁香花现在已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赵一曼女士是1935年初的大雪天进入医院的,到丁香花开,已经是半年多了。
赵一曼女士当然也喜欢丁香花,这座城市的市民是把丁香花作为友谊和爱的信使,插入千家万户的花瓶中的。
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摆放在那里的。
赵一曼女士平平地躺在病床上。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讨伐队的子弹后,被抓获的。远间警佐用马车把赵一曼女士拉到珠河县公署门前,命令属下把她抬到县公署的正厅,交给了他的上司大野泰治。
当时,赵一曼女士流了很多血。
在场的日本人都感到这个女人的生命岌岌可危。
珠河一带,有雄奇且秀丽的景观和强悍的历史。我在1991年写的一篇小说《胡天胡地风骚》里,介绍过一个叫孙羽林的人在珠河升了县长的时候写的一副对联:
载酒赋诗溯白山王气黑水霸图胜迹蔚成新栋宇
先忧后乐看四境桑麻万家灯火放怀奚止快登临
此“白山黑水”之说,没有得到更多人的注意,一直是把“白山黑水”作为浅吟低唱之辞使用。可惜了。
从“四境桑麻”中我现在似乎能理解,三四十年代流亡在关内的东北学生,为什么流着泪,唱那支《松花江上》的歌,我相信,歌词中那句“同胞啊,爹娘啊,哪年哪月,才能收回我家乡——”是发自他们肺腑的呐喊。
前面我说过,大野泰治从赵一曼女士很高的文化修养和激昂的抗日态度上推断,他们抓到了抗日联军中一个了不起的大人物。
大野泰治深感自己的幸运。
在审讯赵一曼女士的时候(“主要是问一些要点”——大野泰治语),他不断地用鞭子把儿捅她手腕上的枪伤伤口,是一点一点地往里拧,并用皮鞋踢她的腹部、乳房和脸。一共搞了两个小时左右。大野泰治没有获得有价值的回答。
他恨这个女人,他觉得很没面子,伤了作为一个日本军人的自尊。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
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会委员,在党的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这里,大野泰治巧妙地暗示,他所以没有审出什么东西,是为了把功劳留给上司,上司只要酷刑审问就行了。
大野泰治不仅是一个军人,也是一个工于心计的政客。
大野泰治的报告书,成了决定赵一曼女士死刑的根据。
大野泰治非常兴奋,在他的办公室里痛快地舞了一阵军刀。
赵一曼女士是1935年11月下旬被捕的。然后,从珠河县转到哈尔滨滨江省公署警务厅看押。滨江省警务厅司法科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和人格污辱。于1936年初,以假名“王氏”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监禁治疗。司法主任千叶警官是看守负责人,他的任务是要通过这个重要的“女思想犯”,了解哈东地区革命军外围团体的全貌,并获取思想对策上的重要参考资料。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报告》,及南岗警察署司法警士松本英雄,哈市警察局特务科翻译周质彬等人,都曾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白天,这座城市下了一场暴雨。这是一场极为壮观的大暴雨,电闪雷鸣,声势十分凌厉。这场大暴雨把全城所有的建筑,包括市立医院和丁香树,都冲刷得干干净净。在每年的八月份,大雨经常光顾这座北方城市,使得这里的空气十分清新湿润。
这天夜里,看守警士董宪勋在他的叔父董广政的协助下,将赵一曼女士抬出医院的后门。后门外,是松花江的大堤,站在这里,可以俯瞰道里和道外两区的万家灯火。
出了医院的后门,一辆早已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开车的是个白俄。几个人上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白俄一边开车,一边叼着烟卷哼着俄国歌曲。他什么也不知道,他也不想知道什么,他只是为了钱。
夜风很凉,很湿润,马路上仍有残雨,车轮驶过去,便溅起了很高的水帘。一车人都沉默着,听白俄司机唱。
在三四十年代的哈尔滨,到处都可以听到洋人的歌唱。
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停了下来,客人下了车,白俄司机就把车开走了。
女护士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雇好了一副轿子,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轿,然后,一伙人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年轻的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试一试。
赵一曼女士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
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他说:“十多块钱吧……”
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颇有感慨,说:“真没有想到,董先生的薪俸会这样少,而且少得如此可怜。”
董警士更加忸怩了。
赵一曼女士端庄地说:“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十几块钱,甘为日本人役使,不是太愚蠢了吗?”
董警士无法再正视这位成熟女性的眼睛了,只是哆哆嗦嗦给自己点了一颗烟。
以后,赵一曼女士经常对董警士聊山区抗联的战斗和生活,聊小兴安岭的风光,五花山,飞鸟走兽。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善于表达,又善于捉摸对方心理的女人。与她接触过的人都十分信赖她。
赵一曼女士用通俗的、饶有趣味的小说体裁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写在药纸上。董警士对这些纸片很有兴趣,对共产党如此活泼的文体十分着迷。
他以为这是赵一曼女士记述的一些资料,并不知道是专门写给他看的。
看了这些记述,董警士非常向往“山区生活”。他愿意救赵一曼女士出去,和她一道上山。
赵一曼女士对董警士的争取,共用二十天时间。
我非常佩服这位共产党的干部。
有人称共产党是“洪水猛兽”,是不是也包括着对该党的“工作能力”的恐惧呢?……
对女护士韩勇义,赵一曼女士采取的则是“女人对女人”的攻心术。
半年多的相处,使韩护士对赵一曼女士十分信赖。她对赵女士讲述了自己幼年丧母、恋爱的不幸、工作受欺负(她没有工薪,只是个见习护士),等等。
女人是有一种倾吐欲的。尤其是家庭不幸,恋爱受挫的女性。
赵一曼女士坦率地向她讲述自己和其他女战士在抗日队伍中的生活,有趣的、欢乐的生活。她的语调是深情的、回忆式的、甜蜜的。
韩护士真诚地问赵一曼女士:“如果中国实现了共产主义,我应当是什么样的地位呢?”
赵一曼女士说:“年轻人,你到了山区,一切都能明白了。”
赵一曼女士说:“要实现这个主义,就要到山区去。一切的疑问,到了赵尚志那里都能明白。”
韩护士卖掉了自己的两个戒指,两件大衣和其他衣服,共得六十元,准备作为逃跑时的费用。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细致,也很谨慎的女人。虽然她成功地与董警士和韩护士建立了极其秘密,也极其危险的关系,但只是到有了绝对把握之后,赵一曼女士才正式把两个人相互介绍给对方。
当时,他们都很激动,很兴奋,都有一种崇高感。
南岗警察署在赵一曼女士逃走后,很快从那个白俄司机处发现了线索,后来又从太古街的轿铺主人那里得知,赵女士是由他们抬到荒山嘴子附近去的。
松本英雄和千叶警官等几个人,马上乘车去追。
途中,必由之路上的阿什河桥被暴雨冲垮了。几个人只好到附近的村庄征到几匹马,骑马追。
追到阿什河以东二十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了坐在马车上的赵一曼女士、护士韩勇义、警士董宪勋及他的叔父董广政。
千叶警官命令松本英雄等六人,从路边的田地中包抄合围,用手枪逼迫着,将他们逮捕。
赵一曼女士淡淡地笑了。
赵一曼女士是在珠河县被日本宪兵枪毙的。
那个地方我去过,有一座赵一曼女士的纪念碑。纪念碑惊人的粗糙,并且十分简陋。但那儿的环境却十分幽静,周围种植着一些松树。
我去的时候,那里清静得几乎无人。旁边有一年迈老人看着我。
我看了看他,笑了笑。
他指着石碑说,赵一曼?
我说,对,赵一曼。
赵一曼被日军枪杀前,曾写了两份内容不尽相同的遗书: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1936年8月2日
亲爱的我的可怜的孩子:
母亲到东北来找职业,今天这样不幸的最后,谁又能知道呢?
母亲的死不足惜,可怜的是我的孩子,没有能给我担任教养的人。母亲死后,我的孩子要替代母亲继续斗争,自己壮大成人,来安慰九泉之下的母亲!你的父亲到东北来死在东北,母亲也步着他的后尘。我的孩子,亲爱的可怜的我的孩子啊!
母亲也没有可说的话了。我的孩子自己好好学习,就是母亲最后的一线希望。
1936年8月2日
在临死前的你的母亲
本小说附件:
《伪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女士的情况报告》
(1936年8月11日滨警特密8853号)
姓名:赵一曼,现年二十九岁(三十岁)
职业:无职业
原籍:山东省济南府
住址:不定
…………
四、意见
回顾赵一曼逃走事件,我们应加以考虑的是:
1对思想犯人的管理,是最需要慎重的。如急需设置拘留思想犯人的单人房间。
2有必要进一步努力,彻底普及警察精神。
3关于扑灭共产主义和抗日思想的王道主义的宣传工作,以前实在是只有讲理论或流于形式,因而有改进的必要。例如,宣传文件,要做到通俗易懂,富有趣味,无论什么人都去抢着看的地步才好。
Ⅶ 看赵一曼的英雄事迹有感
都说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今天我们就再一次体验到了母爱。
下午,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我的母亲赵一曼》。电影的主人公赵一曼是位伟大的抗日战争英雄。这部电影里我感受到了作为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和重获尊严,保护国土的伟大情怀。她受过高等教育。她原本可以守着儿子宁儿平安幸福的度过一生的,但她为了民族解放,放弃了太多太多的东西。
她伟大!每一个人都这样说,因为她不屈服,宁死也不说出赵尚志领导的部队的下落;她勇敢!在日本人为了得到情报而把她送到医院时,告诉医生她是支那人,是误伤。她却勇敢地说:“不,我是中国人,是被日本人开枪打的!”听到她如此平静的话语,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震惊、崇敬!
敌人用刑时,她被打得血肉模糊,但她一声不吭。在使用连硬汉都挺不住的电刑时,她只镇定地说了一句“开始吧。”在她倒地时,她脑海里映现出的是儿子与她在一起时的画面。她留给了儿子一封遗书,告诉他等他长大了,他可以光荣地告诉别人:我的母亲是赵一曼。
这一刻,我想哭!
这部电影让我懂得:这世上像她这样伟大、刚强的人,她们叫做母亲!
Ⅷ 读《抗日英雄赵一曼》有感
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古老国度,在这如河的岁月中,涌现出千千万万的爱过英雄,他们的爱国事迹给予我们的感动。
我在课本上看到一篇文章――《抗日英雄赵一曼》,读后心中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激动。文章中,赵一曼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二团政治委员。在一次战头中,她不幸被捕。凶恶的敌人妄想从赵一曼口中知道抗联所在地,但赵一曼忍受一次又一次酷刑,她的右膀被斩断,被戴上几十斤重的铁镣。1936年8月2日,抗日英雄赵一曼,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牺牲时,年仅三十一岁。
赵一曼这个名字已深深烙在我的心中。她为了民族的解放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充分体现了一个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他的一句话使我久久不能忘却,她说:“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的信仰......”这种浩然正气永远震撼和激动着每一个中国人。
“巍峨、险峻是上的个性;澎湃、娴静是水的个性;坚强、无畏使中国人的个性!”“苟利的国家生死似,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中国人特有的情怀,也是所有中国人一生不变的情怀!
祖国的山河无限壮丽,爱国豪情在我们心中如彩般绚丽,永远、永远......
Ⅸ 我的母亲赵一曼观后感怎么写啊
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电影里的主人公赵一曼那坚强不屈的品格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电影讲述的是一名叫赵一曼的女战士被敌人抓住了,敌人为了得到情报,就严刑拷打赵一曼。但是,赵一曼在敌人面前,在酷刑面前,她绐终没把关于国家的机密说出来。
她为了保守机密,付出多大代价啊!电影里的第每一个情节都牵动我的心。
当我看到敌人用鞭子一鞭一鞭往赵一曼身上狠狠地抽时,我的心揪了一次又一次。我真想冲进去,把日本鬼子狠狠地打一顿。世上居然有这么狠毒的人。只见赵一曼默默地忍受着,没说出一句话。
经过了三次的严刑拷打,敌人都没能使赵一曼屈服。他们见来硬的不行,就来软的。他们送去一盘红得发亮的苹果给赵一曼吃。只见赵一曼拿起一个最大最红的就往嘴里送。这时,我不由着急了,是不是赵一曼坚持不下去了,要向日本人投降了?我在心里呼喊着:“赵一曼,千万别吃,你要坚持下去,不能受敌人的糖衣炮弹的诱惑。”鬼子军官轻蔑地嘴角一撇说:“你倒真不客气。”赵一曼坚定地说:“这是中国的苹果,我有什么好客气的?”哦,原来如此。我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这才是里心目中的赵一曼。
最后,日本人采用了电椅。赵一曼毅然决然地坐上了上去。看过太多的日本鬼子那令人生不如死的残酷的刑法,我不禁为赵一曼捏了一把汗,我的手握得紧紧的,这一关她能不能挺过去?她会不会说出来?不会!绝对不会。赵一曼,我对你有信心,为打倒日本鬼子,你不会吓倒的。汗顺着我的额头流了下来。我们的赵一曼以刚强的毅力战胜了敌人魔鬼般的折磨。此时,我心如刀绞,我多么希望能够进去替替她,哪怕一秒钟也行。
敌人气极了,决定把赵一曼押赴刑场,就地处决。枪声响了,我看到赵一曼的身体慢慢倒在地上,我两眼模糊,时间仿佛在那一刻停下来了,为伟大的赵一曼同志默哀!
赵一曼——中国人的骄傲!你为中国人民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豪迈篇章,你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气节,中国人民永远记住你!
Ⅹ 赵一曼的故事 读后感
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是个共产党员,她在一次战斗中被俘了。为了让赵一曼说出游击队的情报,敌人用尽了一切方法,严刑拷打,但是赵一曼坚决不屈服,最后被敌人枪杀了。
通过这篇英雄故事,我被赵一曼的民族精神和坚强性格所感动。我要学习她的精神,为国家,为民族不怕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还要以赵一曼为榜样,坚定自己的信念,无论在多么严酷的环境下,绝不轻易放弃。